① 明朝灭亡的过程!!
明朝(英译:Ming)(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所建的封建皇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
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朝前期极盛时,北控内蒙古,西到新疆东部,东北控制了女真地区,西南方管辖云南、贵州,南方建立了交郡。明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卫所制度和土司、土官制度。后来国力逐渐衰落,尤其到了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甚至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但后来南明政权又延续了十多年,直到最后被清朝消灭
明朝历史
元朝末期
元朝末期,朝政腐败,国库也日渐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还发行新钞“至正宝钞”并大量印制,致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政府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克扣口粮,非常愤怒。于是,“治河”和“变钞”就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线,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明朝灭亡
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迫害异己、镇压人民。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得农民拥护。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三月,占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身亡,主宰中国的明朝至此灭亡。之后清兵入关,并打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进入北京。在北方,原明朝残余势力大多投降清朝或与清朝合作共同对抗起义军;而在南方,忠于明朝的各种势力建立了数个流亡政权,史称“南明”,在随后的十多年间被清朝逐一消灭。
② 明朝之后是哪个朝代
明朝之后是清朝。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史称内“后金”。1636年(容明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到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44年入关,逐步统一全国。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840年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失。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从后金建立开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后,中国进入了民主时期。
③ 明朝过后是什么朝代
明朝之后是清朝。
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清太祖努尔哈赤建国称汗,国号大金版,史称“后金”。1636年(明权崇祯九年,清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改国号为“大清”。1644年(明崇祯十七年、清顺治元年),李自成的大顺军攻占北京,明朝灭亡;驻守山海关的明将吴三桂降清,清摄政王多尔衮指挥清军入关,打败大顺农民军;同年清顺治帝迁到北京,从此清朝取代明朝成为全国的统治者。入关后20年时间里,清朝先后灭亡大顺、大西和南明等政权,基本统一全国。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也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1636年,皇太极改国号为清。1616年,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644年入关,逐步统一全国。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基本上奠定了我国版图,同时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1840年鸦片战争后进入近代,多遭列强入侵,主权严重丧失。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朝统治瓦解,从此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1912年2月12日,清帝被迫退位。清朝从后金建立开始算起,共有十二帝。自此之后,中国进入了民主时期。
④ 明朝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灭亡的
根据以往知识我们普遍认为明朝灭亡的原因有几点:
1 万历怠政 几十年不上朝导致明朝开始走向灭亡 确实有点原因 但是明确的说万历不上朝但是也办事 大部分还是内阁办理 因此万历朝军政大事还是处理的;
2 阉党横行 阉党祸害忠良 徇私枉法 贪污漏税 其实阉党只不过是明末党政的牺牲品罢了 后面详细说起;
3 明朝腐败 这点之后解释;
4 残害袁崇焕 这点比较2 袁崇焕被明人说是叛徒 被清人捧上天了 其最大的问题就是杀了毛文龙 且回师救京不利。
以上就是比较普遍的明朝灭亡理由 ,下面是个人在总结前辈文章基础上把灭亡原因逐一列出。
1 最重要的一点----气候
明朝末年赶上了万年难得一遇的小冰河时期
明朝所遭遇的“小冰河时期”(Little Ice Age)的冬天非常寒冷 尤其是末期的1580-1650是最为寒冷的 在一千年里是最冷的 在一万年里也是第二位的 在一百万年里也能排进6-7位 是相当寒冷的 可以说人类进入文明时期以来 这是最寒冷的时期。
小冰河时期开始于1500年 此时气温开始逐渐下降 进入1600年以后 气温下降到千年来的最低点 北方的酷寒使降雨区域普遍南移 这导致了明朝全国各地几乎连年遭灾 先秦晋 后河洛 继之齐、鲁、吴越、荆楚、三辅,并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粮食产量的减少尤其一西北陕西为重 也正是因为气候原因导致了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出现
粮食的大幅减产导致 明金阵线上的明军粮草和装备匮乏 在这种情况下与后金军队开战结果可想而知 因此大家在读到明金战争的时候都会发现 明军很多情况下是因为粮草不足而逃跑的 而后金军队属于游牧民族根本不需要考虑这点 他们要做的就是抢!
万历、崇祯年间 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 同时鼠疫也开始蔓延 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终于在山西爆发 明朝末年蔓延到了京畿地区 这直接导致了北京城的轻易被攻占。
明朝灭亡以后 气温于1650年后开始快速回升 这才有了满清所谓“康乾盛世”,其实不过是气温回暖后灾情减弱罢了 和明朝正常时期比还差很远。
另外要说的是 在北京曾经发生过一次超自然爆炸事件 即便今天也被相关学界引为世界三大未解之谜
真是天亡我大明。
崇祯3年 旱。
4年 旱。
5年 大旱。
6年 郑州大水,黄河冰坚如石。
7年 夏旱蝗。
8年 夏旱蝗,怀庆黄河冰。
9年 夏旱蝗,秋开封商丘大水。
10年 夏大蝗,闰四月山西大雪。
11年 大旱蝗,赤地千里。
12年 大旱蝗,沁水竭。
13年 大旱蝗,上蔡地裂,洛阳地震,斗米千钱,人相食。
14年 二月起大饥疫,夏大蝗,飞蝗食小麦如割。
15年 怀庆地震,九月开封黄河决。
这么牛逼的天气 放在现在也至少让粮价上涨个几倍 更别提那时候了
2 东林党
有人肯定会说 开玩笑 东林党竟然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
我只能说 你们被明史和教科书毒害的时间太久了
说到东林党不得不说张居正 张居正所在的明朝是 明后叶最强盛时期 关键一点在于改革 改革成功后 民间暴富 张居正开始将收税重点从农业税转为工商税(我勒个去 那时候就有工商税了) 但是这触动了江南工商业集团的利益 张居正去世后 代表江南工商业集团利益的东林党掌握政权开始废除工商税 万历皇帝不干了 开始想方设法从大明最有钱的资本家手里要钱(这也成后世批评万历的原因之一) 东林党的户部不接受工商税 万历只好把钱放入内库 N年后 这些钱用来完成万历三大征。。(好歹万历拿小金库去打仗啊)
由于小冰河期的愈演愈烈导致中国各地区发展即不平衡 北方连年灾荒 老百姓啃树皮 南方资本家们富得流油 随便一笔买卖动用个上万两白银当玩 而辽东呢 后金大举入侵国库却因为只有农业税而空虚 魏忠贤出现了 这个被后世人骂的狗血淋头的人出现了 他上台以后第一件事就是找东林党代表的资本家要钱 此时的皇帝基本上每天做工艺品 没事管理朝廷 朝廷自然变成了阉党和东林党抗争的战场 东林党不给钱 魏忠贤急了 把朝廷内的东林党全部杀的杀 赶的赶 朝廷干净了 南方资本家没靠山了只好交钱 国库也富足了 不可否认的是 魏忠贤在朝那几年是辽东形式最好的时候 具体内容自己查资料
天启没活多少年 死了 魏忠贤没靠山了 东林党又起来了 首先做的就是把魏忠贤弄死 然后停止征收工商税 就这样 国库又没钱了 李自成 张献忠也都因为怕挨饿起来反政府了
尽管崇祯很勤劳 但是没用的
南方资本家们整天高高兴兴的过日子 西北老百姓啃书皮 东北明军没钱买武器盔甲粮草 崇祯整天愁国库咋就没钱呢 东林党继续把持朝政
直到明朝灭亡。。。
3 奥斯曼土耳其
如果上面两条以前还算学过 拿这个算什么?那个西亚中东的国家找原因? 是的 这个国家多少跟明朝灭亡有点原因
奥斯曼土耳其建立以后无限扩张 终于成为一个地夸亚非欧的超级大国 地中海的中部和东部成了他的内海 阻断了丝绸之路
西方国家开始范愁了 怎么样才能去远东贸易啊 东面去不了 从西面去 反正地球应该是圆的 结果发现了美洲
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不仅带来了白银 也多少带来点枪炮 战火
由于明朝的强大 西葡荷只能打擦边球 你中心我占不了 我占你边缘 结果三国发现自己错了 即便是边缘我也打不下来占不了 怎么办呢
葡萄牙想出来以后好办法 我借你澳门用用 平时还听你管 我就是想用用这块地 每年绝对交房租 此时的大明已经被灾荒和后金搞的一团糟了 没办法只好应了 说你借可以借 什么事地听我的 葡萄牙高高兴兴的说 没问题(澳门不是在明朝时期丢的 那时候只不过是租给葡萄牙用 每年交租金的)
荷兰比较牛 你澳门才多大点地啊 我直接要澎湖 台湾 此时的台湾只有不到10W原住民 明朝对其近乎没怎么正式的管理 导致荷兰很顺利的进入了台湾 并且修筑城池
郑芝龙这人的出现打乱的荷兰的计划 于是荷兰人开始袭击郑芝龙的船队 最终导致料罗湾海战 荷兰在不宣而战的情况下输了。。此后 作为远东地区最厉害的荷兰东印度公司看见中国船队也仅仅是骚扰而再无垄断之意
这样 明郑舰队最终夺取了从日本到南海的全部东亚制海权 当时凡航行在东亚地区的船只 都必须花钱购买明郑的令旗 若无此旗 在东亚海面被拦截的概率超过50% 若只在福建沿海 则100%被拦截。最后就连台湾的荷兰人都不得不偷偷地以日本船的名义购买令旗 这对只习惯给别国开通行证的荷兰人来讲 真可说是空前绝后的事情了。
其实明朝时期 西方势力的入侵对大明没多大的影响 我在此列出不过是让某些人闭嘴 另外台湾也是被郑芝龙的儿子收复的!
4 袁崇焕
这个中国历史上最有争议的人物 痛恨他的人说他是卖国贼 喜欢他的人说他是战神
袁崇焕对明朝灭亡最大的贡献就是把毛文龙杀了
毛文龙 应该算中国历史上比较少的搞敌后战场的人物 其在朝鲜境内皮岛建立根据地 向后金腹地不断发展 到其势力最大的时候已经发展到
且毛文龙的作用还在于朝鲜 朝鲜这个弱小国家尽管人口不少 但由于其基因缺陷导致其总想傍个大款 让大款保护他 大明就是这个大款 而毛文龙就是大明过去保护朝鲜的使者
有毛文龙在 则朝鲜在 朝鲜在 则大明可以动用陆军进入朝鲜境内在东西两面夹击后金 从而限制后金行动(后金打关宁 毛文龙从东面骚扰 后金打毛文龙 明正规军从西面打你)
可惜啊 袁崇焕像是被皇太极托梦一样 莫名其妙的杀了毛文龙
毛文龙死了 朝鲜失了 大明一前沿阵地也丢了
可以说 崇祯杀袁崇焕最大的原因就是 他把毛文龙给杀了 我靠 你杀我根据地前指挥 你算老几啊 再加上袁崇焕回援不及切总觉得跟皇太极有点猫腻 因此把他给杀了
杯具的是 你崇祯杀晚了
即便袁崇焕死后10年间 大明军队主要应付农民军的情况下 后金军队也没把关宁防线打下来 为什么?因为他太难打了 至于山海关 更难打
换句话说 换个谁去守那里都能守得住 前提是你不跑!
5 后金铁骑
不得不承认 单论打仗来说 后金铁骑是当时热兵器还没完全普及下最好 最强大的军队 所向披靡
后金人打仗不是为了为国而是为己 我打赢了 战利品 金银 美女 就多 打输了什么都没有 所以我必须拼命的去打 而明朝军队往往是招募来的 我打输了只要不死继续回家务农 打赢了也没啥赏钱
就这样 后金无敌铁骑在当时横扫辽东
可惜啊 200年以后 这帮人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的孙子 也腐败不看了
6 农民军
其实农民军没啥好说的 如果人人都有饭吃 谁吃饱了撑的造反啊 因此气候以及东林党的政策是导致农民军出现的基础!
7 明政府失策
大明应该在将农民军全部斩杀以后再把大军发往辽东!
8 倭寇
倭寇其实没啥作用 就是霍霍你大明沿海而已
9 阉党
阉党的最大目标就是站住脚 怎么站呢 打击异己东林党 不过介于东林党霍霍大明比阉党厉害多了 因此不做详细介绍了 阉党罪行的相关电视剧 电影 史书多得是
10 时运
不可否认 大明的灭亡 是上天的可以安排 一个小冰河时代就能把其弄的半死的 真是天亡我大明
总结 大明的灭亡-------上天的安排
⑤ 史学界是怎样划分明朝历史的三个阶段的
前期,从明太祖立国到弘治时期,明帝国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明初小农社会支撑起来的国家机器较为稳定。政府掌握着庞大的社会经济资源,如数量巨大的国有土地制度支撑下的卫所军事体系,严格户籍管理下的劳役制度,广泛分布全国的小农经济支撑下的税赋制度等等。在此基础上,明王朝能够实现对全国乃至周遍民族势力(除蒙古诸部外)的有效控制。虽然上层权力斗争激烈,也曾出现过较大的危机,但是都无法撼动明朝的统治。这里要提一点,所谓的国家强盛指的是什么?所谓的强盛国家,并不单指军队战斗力有多么的强大,而是指综合国家实力雄厚,可以支撑其长期战争,以中原王朝的体量,就算连战连败,耗也能把周边国家和蛮族给耗死,更何况军队的战斗力都是在长期的军事对抗中不断积累起来的。所以明朝前期的强大正在于此。举个例子,正统年间的三次麓川战役,明军打的并不好,但是凭借强大的国力,明朝可以将全国的资源源源不断的投放到云贵高原上,史籍上说“转饷半天下”,“连年用兵,死者十七八,军资爵赏不可胜计”就是这个道理,强大的持续续航能力,让西南土司和思氏家族应接不暇,疲于奔命。
前期的主要问题是上层势力之间的权力斗争。前期的政治主线,主要是太祖时期的皇权与功臣集团共享天下,到蓝玉案之后以藩王为基础的皇权独大,建文初期明初国家问题的总爆发,靖难之役时期的功臣反弹,再度回到明初的皇权与功臣集团(换成靖难功臣)共享权力的格局下,最终引发土木之变。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恢复,以科举制度为依托,以地方人才为来源的文官群体开始在政治上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第二个时期从正德到万历前期。这一时期是明朝国家由盛转衰,统治策略不断调整的时期,政治主线是改革引发的各类冲突和斗争。从弘治时期开始,明朝政治制度的问题日益暴露,主要原因是国家控制的社会资源不断流失,开始影响国家职能的发挥,从而影响到上层建筑的稳定。并为了解决上述情况,明朝各阶层自发开始对各类体制问题进行修整和思考。这一时期的主流是改革思潮,政治活动都是在改革的旗帜下进行的。也是这一时期,明朝的各项重要制度出现变化:军事方面雇佣军特色明显的营伍制开始取代过去的卫所制;经济层面,改革赋役制度,寻找高效的收税制度成为这一时期的主题。政治层面,以内阁—司礼监为中枢的双线权力体系开始形成。(注意的是,明初内阁纯属顾问机构,是皇权决策排除功臣集团干扰的重要手段:皇帝通过挑选政治影响力大的文官进入内阁辅政,大臣借由内阁资历提升政治资本,逐步成为举足轻重的阁部大臣。三杨、李贤、商辂到彭时,无一不是。而明中叶,因改革需要,内阁逐步成为以皇权为后盾,成为贯彻皇帝意志的中枢机构,开始对朝廷的大政方针发挥实质性的影响力,首辅的地位开始突显出来,拥有了宰辅的地位。)另一个特色是推行改革的执政者与既得利益者的冲突不断加剧,改革派自身的矛盾性日益暴露(一是改革对象的选择性,不同出身的人,往往回避自己所在的领域;二是中途退缩,当反对力量强大时,改革的力度就会放缓;三是沽名钓誉,借改革上位的现象层出不穷);社会层面,参与博弈的社会阶层也越来越多,商人、缙绅地主、宦官、武将(非勋戚功臣)等等,都曾在政治舞台上显赫一时。同时,市民阶层的影响力都开始提升。社会文化方面,社会发展、非官方控制的财富增加导致享乐主义思潮开始兴起,代表上述新兴阶层利益的思想也开始出现。意识形态领域,代表秩序的程朱理学不断受到其他思潮的挑战,社会价值取向更加活跃和复杂。这种背景下,才会出现正德、刘瑾、嘉靖、严嵩、徐阶、海瑞、张居正这样非常复杂的历史人物形象。
第三个阶段从张居正去世开始,一直延续到明朝灭亡。这一时期,是明朝国家失去自我救治的可能,最终走向灭亡的时期。主要原因是既得利益集团排除改革阻挠,变的空前强大并最终瓦解明朝国家机器,造成社会资源重新分配,在职官僚、缙绅地主、高级宦官、宗室藩王、边疆地区的高级武将、勋戚集团(包括外戚和功臣后裔)卫所军事贵族均疯狂的聚联财富。表面上轰轰烈烈的嘉隆万改革随着张居正去世后被清算而戛然终止。改革已经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时代背景,皇权不在推行改革,相应的内阁权力再次滑落,为制约内阁,科道系统被皇帝有意识的纵容和扶持,想成了晚明清流声音巨大的情况。这一时期,上层社会日益腐朽,开启末日狂欢模式,展开激烈的利益争夺。其表现在因鸡毛蒜皮的事件引发的政治冲突频频出现:争国本、妖书案、梃击、红丸、移宫案。既得利益集团利用舆论混淆视听,各种作秀、装逼口号和人物层出不穷,不一而足,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东林党、复社这一政治团体的活动。他们的行为最终导致明代社会政治环境的不断恶化。明末社会矛盾激化引起动乱,底层民众通过合法途径解决自身问题的希望完全破灭,开始诉诸暴力,最后汇集成明末大起义,并将明代的既得利益集团连着明朝政权一体拔除,完成明清鼎革,其影响力直到清初还在继续。
⑥ 明朝什么时候灭亡的
明朝(1368年-1683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封建王朝。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明朝共传十九位皇帝。明朝的领土曾囊括今日内地十八省之范围,并曾在今东北地区、新疆东部等地设有羁縻机构。明初以应天府(今南京)为京师,明成祖朱棣在位时以顺天府(今北京)为京师,应天府改为留都。 明朝初年国力强盛,北进蒙古,南征安南。明英宗幼年即位时,朝中有“三杨”杨溥、杨士奇、杨荣主持政局,‘海内清平’。至正统七年,宦官王振开始擅权;正统十四年发生土木堡之变,永乐以来的军事优势遭到破坏,但景泰皇帝任用于谦击败瓦剌,保卫了国土。弘治时期是明朝政治最为清明的时期,历史上称为"弘治中兴"。正德、嘉靖朝始逐渐中衰,社会矛盾萌发,并面临蒙古、倭寇两大外患。明神宗万历朝初期在名相张居正的辅政之下曾一度中兴。后世计当代朝廷岁收,明朝的经济规模可称世界第一。惟至万历朝中期始,皇帝怠政,官员腐化,关外女真叛乱,明朝开始走向衰亡。天启年间阉党专政加快了这一进程的发展。至崇祯年间,多处爆发民变,后金军队也突破长城,五入关内。公元1644年,大顺军队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但由明朝宗室在华南又斗争了数十年,直到明永历年间(1680年代)方被清军彻底灭绝。 明朝的经济文化在历史上属于较发达的阶段。明朝早期君主集权强化,皇帝大权独揽。但是在明宣宗以后,皇权开始削弱,权力在内阁与宦官之间争夺。从明朝开始,西方伴随着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在世界的地位逐渐与东方平起平坐。同时,西学也随着一批传教士来到中国,为东西文化的交流开辟了窗口与机会。
⑦ 明朝哪一年灭亡
1644年,李自成入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
明中期之后时常发生农民起事,崇祯时期朝政混乱与官员贪污昏庸;与后金的战争带来大量辽饷的需求以及清兵的掠夺;以及因为小冰期气候变冷,农业减产带来全国性饥荒, 这些都加重明朝百姓的负担。1627年,陕西澄城饥民暴动,拉开明末民变的序幕。
随后王自用、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农民起事,最后发展成雄踞陕西、河南的李自成与先后占领湖广、四川的张献忠 。
1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以李继迁为太祖,建国号“大顺”。2月8日,李自成建立“大顺”国,以崇祯十七年为永昌元 年。
4月25日(农历三月),大顺军会师北京城下。三月十七日,李自成亲自指挥大军环攻九门。三月十八日,大顺军将士架飞梯奋力攻城,越墙而入,攻占外城。也是农历三月十九。明朝崇祯皇帝在煤山自缢殉国。李自成进入北京,明朝大一统政权结束,南明开始。
(7)明朝灭亡后历史进入什么时期扩展阅读
1644年是一个闰年,是农历甲申年,是猴年。这一年中国正值大明、大顺、大西、大清政权交替。1644年是中国明朝明思宗崇祯十七年,大顺永昌元年,清世祖顺治元年,朝鲜仁祖二十一年,越南后黎朝真宗福泰元年。
这一年的第一天是星期五。这一年,发生由李自成、张献忠等甲申之变与清兵入关战争时的一系列事变。因1644年为甲申年,史称“甲申国难”。
李自成大顺军在1644年入主北京,崇祯皇帝自尽,明朝灭亡,史称甲申之变,百姓多所死伤。不久,在大清入主中原的征服过程中,曾在全国各地遭到了汉族等各族人民的武装抵抗,大清军队为报复汉人的反抗,对抗清军民发生过多次大型屠杀事件,如扬州十日、嘉定三屠、江阴八十一日。
⑧ 明朝什么时候灭亡的请问下最后一代皇帝是谁哪位历史达人来解答下越详细越好,谢谢了。
明朝是1644年灭亡的,最后一代皇帝是崇祯皇帝。
明思宗朱由检(1611年2月内6日—1644年4月25日),汉容族,大明第十七位皇帝 ,亦是明朝作为全国统一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明光宗第五子,明熹宗异母弟,母为淑女刘氏。
天启二年(1622年)被册封为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祯(1628年—1644年),后世称为崇祯帝。
崇祯帝继位后大力铲除阉党,勤于政事,生活节俭,曾六下罪己诏,是位年轻有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无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间爆发农民起义,关外后金政权虎视眈眈,已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于煤山自缢身亡,终年34岁,在位17年。
崇祯帝死后,自杀官员有户部尚书倪元璐、工部尚书范景文、左都御史李邦华、左副都御史施邦曜、大理寺卿凌义渠、太常寺卿吴麟征、左中允刘理顺、刑部右侍郎孟兆祥等,驸马都尉巩永固全家自杀,太监自杀者以百计,战死在千人以上。宫女自杀者三百余人。绅生生员等七百多家举家自杀。 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赵一桂等人将崇祯帝与皇后葬入昌平县田贵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体改葬,令臣民为服丧三日,葬于十三陵思陵。
⑨ 明朝灭亡后,如果没有清朝,李自成当皇帝历史将会改写,会影响到近现代什么
明朝灭不灭亡,和百年屈辱是没有关系的,就因为明朝后期腐败,才会版被清朝取代,其实权一定情况上,清朝也是才推动中国更好的发展,只是后期清朝也腐败下去而已。你这种想法其实有道理的,可要是样我们自己去探讨,面对落后守旧势力,中国新文化是很难发展的。不得不承认,我们面对外国屈辱的同时,也是在激励我们自身,让我们懂得怎么前进。明朝后期腐败其实和清朝后期的腐败是没有分别的,只是清朝后期同时出现外国侵略者。
⑩ 明朝灭亡的过程
明朝(英译:Ming)(1368年—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族所建的封建皇朝,公元1368年由朱元璋(即明太祖)建立。初定都南京,成祖(朱棣)时迁都北京。
明朝初年国力比较强盛,在明朝前期极盛时,北控内蒙古,西到新疆东部,东北控制了女真地区,西南方管辖云南、贵州,南方建立了交郡。明朝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卫所制度和土司、土官制度。后来国力逐渐衰落,尤其到了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甚至激起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占北京,崇祯帝自缢,明朝灭亡。但后来南明政权又延续了十多年,直到最后被清朝消灭
明朝历史
元朝末期
元朝末期,朝政腐败,国库也日渐空虚。为了弥补财政亏空,元政府除了加重赋税以外,还发行新钞“至正宝钞”并大量印制,致使严重的通货膨胀,导致民不聊生。至正十一年(1351年),元政府征调农民和兵士十几万人治理黄河水患。黄河两岸农民本已饱受灾荒之苦,在治河工地上又横遭监工的鞭打,被克扣口粮,非常愤怒。于是,“治河”和“变钞”就成为农民起义的导火线,导致红巾军起义的爆发。
明朝灭亡
明朝后期,统治腐朽。宦官魏忠贤专揽朝政,迫害异己、镇压人民。统治者不断加重对人民的剥削,加上连年的灾荒,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1628年,战争在陕北爆发,涌现了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几十支起义军。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口号,深得农民拥护。1644年(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占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同年三月,占北京,崇祯皇帝在景山自缢身亡,主宰中国的明朝至此灭亡。之后清兵入关,并打败李自成的大顺政权,进入北京。在北方,原明朝残余势力大多投降清朝或与清朝合作共同对抗起义军;而在南方,忠于明朝的各种势力建立了数个流亡政权,史称“南明”,在随后的十多年间被清朝逐一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