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贵州安顺建城历史多久

贵州安顺建城历史多久

发布时间:2021-03-03 03:30:53

1. 贵州省是什么时候建立的

1413年——应该作为贵州省情历史常识,让人们记住。
那是永乐十一年,距明开国已经45年,大明帝国如日中天。这一年,中国历史上发生两件大事:一是贵州设立布政使司,贵州第一次有了省一级政区建置,成为全国第十三个行省。二是那年冬天,郑和扬帆远航,开始了第四次下西洋。
这是巧合,但也有其必然性。因为对内推进大一统事业与对外开拓海上,宣扬国威,恰好表明明成祖朱棣是一位卓有作为之君。
贵州建省,是贵州历史的转折。
贵州在元代分属于四川、湖广、云南三省。其实,在元之前,贵州又何尝有统一行政建置。就拿“西南夷君长以什数,夜郎最大”来说,那个最大的夜郎国亦非古贵州惟一的政权。秦时的今贵州分属于巴、蜀、黔中、象四郡;汉时分属??、武陵等四郡。隋唐设经制州与羁縻州。在州之上,唐代设大行政区叫做道;宋代设路。贵州先后分属于几个不同的道与路。所以,从秦汉至元一千六七百年间,贵州始终是周边政区鞭长莫及、分合多变的边地。形成这个历史现象,原因至少有二:一是古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滞后,长期未能产生建立统一政权的内在经济动力与足以统领全境的内在政治实力;二是长时期里中央王朝未遑开拓经营贵州,我们这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其巩固与发展是有个漫长而不平衡过程的。
到了十四世纪末、十五世纪初,情势有了大的变化。元代疆域辽阔,武功极盛,在贵阳建立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以控扼黔中。在全国大兴站赤(蒙古语,即驿传),四川、湖广、云南三省的驿道都通过贵州。贵州作为西南交通枢纽与军事重镇之势初显。进入明朝,朱元璋为了统一南北,巩固西南,十分重视贵州。当时,元朝梁王尚盘踞云南,不肯顺服。洪武十四年(1381年),朱元璋以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率30万大军取道贵州进攻云南。第二年正月,平定云南的捷报传到京城,朱元璋比较清醒,在他给傅友德的诏谕中有一句著名的话:倘若霭翠等不尽服,“虽有云南,亦难守也”(霭翠即贵州彝族领袖,奢香的丈夫)。为此,朱元璋一方面团结贵州各少数民族上层,一方面留下征南大军大部分兵力驻守贵州,遍设卫所,建立屯田,把军事控制与农业开发结合起来。相应地在贵阳设立了全省最高军事领导机关————贵州都指挥使司。这样,贵州建省便呼之欲出了。
不过,什么时候建省,还要选择时机。明初今贵州土地上有四大土司:贵州宣慰司,思南、思州、播州宣慰司,各雄一方,互不统属。开国后,对土司采取安抚方针,局面比较稳定。永乐年间发生了一个突发事件:思南宣慰使田宗鼎与思州宣慰使田琛为了争夺土地,从互相攻战酿成叛乱。这件事充分暴露了落后的土司制度与建立政制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之间的尖锐矛盾。明成祖以此为契机,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永乐十一年(公元1413年),派遣贵州都指挥使顾成将军率兵5万平息动乱,断然宣布废除思南、思州两土司,将其他分设八府四州。同时,在贵阳设立贵州布政使司。明初行省实行三司制:布政使司相当于省政府,都指挥使司相当于省军区,提刑按察使司管司法监察。后来才有总督、巡抚之设。所以,成立布政使司,即标志贵州行省的建立,这个“省政府”,比“省军区”晚建31年。可见,贵州建省,首先是出于军事、政治的需要。刚建省时,面积比现在少三分之一。黔北、黔西北许多地区还归四川,黔西南有些地方属广西。省域主要包括东面新开八府,西面的贵州宣慰司及安顺等三州,驿道一线相通,状如一个哑铃。辖区人口不过一百数十万,财政收入不比江南一个大县的多。到了万历年间平定播州杨应龙叛乱,才将播州土司改土归流;清雍正年间将原属四川的遵义军民府和乌撒军民府划归贵州,又将原属湖南的天柱、镇远等六卫及原属广西的贞丰、安龙等数县划入贵州,才形成今天规模的贵州省。贵州建省与改土归流,结束了过去大小土司各自为政的局面,政制与中原并轨,中央政府政令直达全省各地,贵州能够以行省向中央发言,这对国家统一与贵州社会进步无疑都具有深远意义。

2. 贵州省安顺市邢江河有多少年历史

位于中国贵州来省安顺市平坝县,市自级风景名胜区,是以乡村田园风光为主,结合布依族风情、民间书法艺术展示的乡村旅游景点。沿河两岸分布有众多的布依族、苗族村寨,保持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和生活习俗。
邢江河是一条古老而又美丽的河。这里早在古夜郎时就被称为“大河十三寨”的中心。在这个景区的河上,有一座号称黔中第一桥的13孔石拱桥,其意就是:十三寨的各族人民手挽手,紧密团结,并肩前进。硕长的石拱桥,古朴、典雅,独具布依风格,横跨河面,气势雄伟,多少年来,成为邢江河一道独特的风景。邢江河宽约40米,最宽处约150米,平均水深2米,最深处10余米。河水终年清澈,水流平稳,长达5公里的水路游程,乘船可游6个小时以上。[1]
河道自然弯曲,交错聚汇,形成大小岛屿,有的像鲤鱼,有的似乌龟,有的若长蛇,有的如白鸽。河边垂柳丛丛,翠竹蓬勃,一年四季,浓墨重彩,展示着邢江河青春的风韵。当春天到来的时候,杜鹃花开遍沿河两岸的青山,倒映在波光粼粼的水中,与身着民族服装的布依少女相映生辉,更与五彩缤纷的游人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多姿多彩,生机盎然的画面。

3. 形成于安顺地区,经历600多年的历史变迁,被称之为什么

形成于抄安顺地区,经历袭600多年的历史变迁,被称之为(屯堡文化)的独特的汉族文化现象,是研究明代汉族文化的活化石
安顺屯堡文化系明代从江南随或经商到滇、黔的士、商人及其家眷生活方式的遗存。随着岁月的变迁,安顺一带的屯堡人仍奇迹般地保存着600年前江南人的生活习俗,其民居、服饰、饮食、民间信仰、娱乐方式无不具有600年前的文化因子,这种屯堡文化为古代汉民族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4. 贵州有多少年历史了

贵阳因位于境内贵山之南而得名,延用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古代贵阳盛产竹子专,以制作乐器“筑”而闻属名,故简称 " 筑 " ,也称 " 金筑 ", 别名 " 林城 " 、 " 筑城 " ,素有 " 避暑之都 " 之美称。古称 : 倮 (战国中晚期至西汉成帝汉平年间(前28年))、 晋乐县 (东晋313年)、 矩州 (唐)、 贵州 (宋)、 贵州行省 (明)、 贵阳府 (隆庆三年(1569年))、 黑羊箐、金筑司等 贵阳市图册(20张)。后因 贵阳处于贵山之南(今关刀岩),古代山南为阳,故赐名 贵阳。

5. 贵州安顺未来十年将发展什么

从目前来看,安顺的地形地貌比较适合开发搞旅游项目,再者安顺也有一些旅游资源已专经被开发出属来了,这也为后来的旅游项目打下了较好的基础。这是未来十年将发展的项目之一。
还有一个可能就是军工业,因为军工业不可能在一线城市发展所以像安顺这样的二三线城市自然也就是首选了,还有安顺地处偏远山势地貌便于隐蔽也是便于发展军工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目前对于安顺来说有发展潜力的也就这两个了。

6. 贵州的历史简介是什么

唐代,在今贵州地区推行经制州与羁縻州并行的制度。唐在贵州建置的经制州有播州、思州等,建置的羁縻州有矩州、蛮州等。从地域上看,乌江以北多系经制州,乌江以南多系羁縻州。
宋代,今贵州地域分别隶于夔州路、荆湖北路、潼川路、广南西路、剑南西路、剑南东路等,而主要属夔州路。
元代在今贵州地区遍行土司制度。在今贵州境内的建置主要有:八番顺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播州宣慰司、思州宣慰司、新添葛蛮安抚司、乌撒乌蒙宣慰司、亦溪不薛宣慰司、普定路、普安路等,分别隶属于湖广、四川、云南3行省。
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上的一个重要时期。明永乐十一年(1413年)设置贵州布政使司,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的行政单位。明末,贵州布政司领贵州宣慰司及贵阳、安顺、平越3军民府并都匀、黎平、思州、思南、铜仁、镇远、石阡7府。
清代前期,贵州的行政建置有较大的变化。雍正五年(1727年),将四川所属遵义府及其所属各县改隶贵州,同时,将毕节以北的永宁全境划归四川,将广西红水河、南盘江以北之地置永丰州,与广西的荔波、湖广的平溪、天柱一并划归贵州管辖。至此,贵州的疆域基本形成。清末,贵州建置设有12府、2直隶厅、13州、13厅、43县。
民国以后
民国2年(1913年),贵州地方政区进行了一次调整,以前的府、厅、州,一律改为县。全省设3道观察使。1920年废道。1937年,贵州置6个行政督察专员区,分管各县。1941年置贵阳市。至1948年,贵州设1个直辖区、6个行政督察区,下辖78个县(市)。
1949年11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贵阳,12月26日成立了贵州省人民政府。解放初期,全省设1个直辖市、8个专区、1个专区辖市,共置79县。1956年4月,撤销贵定、镇远、都匀3专区,设置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67年,设置六盘水地区。1978年12月,撤销六盘水地区,设置六盘水市,为省辖市。1981年9月,撤销兴义地区,设置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1997年,撤销遵义地区,设立地级遵义市。2000年,撤销安顺地区,设立地级安顺市。截至2009年12月31日,全省设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10个市辖区,2个特区。

7. 贵州是在那个朝代建立的,最初的贵州叫什么

春秋时期,今贵阳属柯国辖地.战国时属夜郎国范围.两汉时期隶属柯郡。唐朝在乌江以南设羁縻州,贵阳属矩州.宋代称贵阳为贵州.宣和元年(1119)更矩州为贵州.元至元十七年(1280)置顺元路宣抚司,翌年改为宣慰司.二十年(1283)置贵州等处长官司,为顺元路,先隶四川行中书省,后隶湖广行中书省.二十九年(1292),顺元、八番两宣慰司合并,设八番顺元宣慰司都元帅府于顺元城(今贵阳).明永乐十一年(1413)置贵州等处承宣布政使司,贵州建省,贵阳成为贵州省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明隆庆三年(1569)年三月,改新迁程番府为贵阳府。万历十四年(1586)置新贵县,治贵阳。十九年(1601)升贵阳府为贵阳军民府。三十六年(1618)析新贵县、定番州置贵定县。崇祯四年(1631)废贵州宣慰司,析宣慰司水东地置开州。明末,贵阳军民府辖新贵县、贵定县、开州(今开阳县)、广顺州(今长顺县)、定番州(今惠水县)和4个长官司。
清顺治十六年(1659)设贵州巡抚驻贵阳军民府。康熙五年(1666)移云贵总督驻贵阳。二十六年(1687),省贵州卫、贵州前卫,置贵筑县与新贵县同城,改贵阳军民府为贵阳府。三十四年(1695)省新贵县入贵筑县。乾隆十四年(1749)贵阳府辖贵筑县、贵定县、龙里县、修文县、开州、定番州、广顺州和长寨厅(今属长顺县)。光绪七年(1881)增辖罗斛厅(今罗甸县).
民国3年(1914)废贵阳府设贵阳县,贵州分为3道,贵阳县属黔中道,为道治;移贵筑县驻扎佐,旋移息烽,改名息烽县。九年(1920)废黔中道,贵阳县直隶于贵州省长公署。25年(1936)设全省为8个行政督察区,贵阳县属第一行政督察区。次年,贵阳县直属于省政府30年(1941)7月1日,撤贵阳县设贵阳市,另置贵筑县驻花溪,直至解放时未变动。
1949年11月15日贵阳解放,11月23日成立贵阳市人民政府。
1954年,贵筑县划归贵阳市辖。1958年,撤贵筑县建置,将市郊划为花溪、乌当两区;经国务院批准,将原属安顺专区的清镇、修文、开阳3县和原属黔南自治州的惠水县划归贵阳市辖。1959年设白云镇,相当于市辖区一级行政单位。1963年,将开阳县划归遵义专署,修文、清镇两县划归安顺专署,惠水县划归黔南自治州。1973年恢复白云区建置。1992年,清镇撤县设市。经国务院批准,自1996年1月1日起,将原安顺地区管辖的清镇市和修文、息烽、开阳“一市三”划归贵阳市辖

8. 安顺历史简介

安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全国唯一的“深化改革,促进多专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属发展”改革试验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州历史文化名城,是“贵州加快发展的经济特区”,2009年度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

9. 发生在安顺的历史事件有哪些

安顺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贵州省最早设立县治的古城之一。春秋时期,安顺为古牂牁国北部中心,称夜郎邑。战国初期,牂牁北面夜郎部落兴起,将牂牁国君及部落驱逐到苴兰(今福泉一带),从而建立夜郎国,当时安顺也是夜郎国首邑。秦统一后,安顺被划入象郡北部地域。汉武帝时,笼络羁縻夜郎君长,授与其王印,此即小夜郎。魏晋南北朝属夜郎郡。

唐朝中叶时为普宁郡。宋时为普宁州。元宪宗七年(1257),属曲靖宣慰司。明洪武十四年(1381)于普定府阿达卜建筑城池。洪武十六年(1383),改普定府为安顺州。万历三十年(1602)升安顺州为安顺府,府、卫同城。清顺治十七年(1660)设总揽云贵军政大权的云贵总督,总督驻地一在云南曲靖,一在贵州安顺;康熙元年(1663)罢去云贵总督,划云南、贵州二省归平西王吴三桂管辖,改设贵州总督衙门于安顺,到康熙五年撤贵州总督,设云贵总督,移驻贵阳,康熙六年(1667)贵州提督自贵阳移驻安顺;民国三年(1914)安顺府更名为安顺县。

1949年11月22日,中共安顺临时县委、县人民政府建立。1958年设置安顺市,市、县分治,年底撤县并市。1963年恢复安顺县名。1966年市县第二次同城分置。1990年合并县市称安顺市。2000年6月设地级安顺市,原县级安顺市改为西秀区。

安顺市红色文化丰富。红军长征时,杨尚昆、邓颖超等曾率队经过安顺,播洒下革命的种子。老一辈革命家王若飞同志出生在安顺,王若飞故居现在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安顺市保留了奇特的屯堡文化。屯堡是明代耕战经济在贵州安顺的历史遗存,它所演绎的文化,可以用“明代古风,江淮余韵”八个字来概括。著名的代表有天龙镇、云峰八寨(云山屯、本寨等)。在这里可以看到六百多年前明代汉族的大明遗风。

安顺市有地戏、傩戏等民间艺术。还有众多少数民族风情文化。

10. 安顺历史文化

安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甲类旅游开放城市,安顺市是贵州省第三大城市,全国唯一的“深化改革,促进多种经济成分共生繁荣,加快发展”改革试验区,民用航空产业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贵州历史文化名城,是“贵州加快发展的经济特区”,2009年度中国十大特色休闲城市,世界喀斯特风光旅游优选地区,全国六大黄金旅游热线之一和贵州西部旅游中心。
安顺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贵州省最早设立县治的古城之一。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安顺为古牂牁国北部中心,称夜郎邑;
战国初期,牂牁北面夜郎部落兴起,将牂牁国君及部落驱逐到苴兰(今福泉一带),从而建立夜郎国,当时安顺也是夜郎国首邑。战国时楚顷襄王派将军庄蹻率军西征云南,夜郎王归降;
北方强秦乘虚攻占今贵州东部,切断庄蹻归路,于是庄蹻便驻留云南自立为王,统治夜郎诸国;
秦统一后,安顺被划入象郡北部地域。汉武帝时,笼络羁縻夜郎君长,授与其王印,此即小夜郎;[1]
汉成帝时期,各君王争雄不服朝廷,被汉灭,至此牂牁国历时540余年,夜郎国历时250余年后宣告灭亡;
三国时卢鹿部蒙族的济火因助汉廷平叛有功,汉遂封其为罗甸王,赐普里部统治;
魏晋时期汉族官宦入驻贵州,此时期政区名称频易,牂牁郡即被分割为牂牁、夜郎、平夷三个小郡,安顺仍隶属于夜郎郡;
唐中叶封普里部君长为普宁郡王;
宋时为绍庆府,羁縻二十二个小州,安顺称普宁州;
元宪宗七年(1257),普里部归附朝廷,隶属于曲靖宣慰司;
明洪武五年(1372)明朝任命普定女总管适尔为普定府土知府,许世袭;
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派傅友德为征南大将军,率军经贵阳、安顺、普安入滇扫清元朝残余势力。据《大定志》记载“普定卫明建城碑记,安陆侯吴复洪武十四年十二月二十日钦依旨于普定府选择地名阿达卜建筑城池,洪武十五年闰二月十七日完备。”鉴于安顺地理优势,明朝廷在卫城时,即着手以安顺取代普定土府和安顺土州城的地位,洪武十六年(1383)、十八年(1385)分别撤普定府和普定县,将习安州并入安顺州;
万历三十年(1602)升安顺州为安顺府,府、卫同城。由于地利之便,安顺成为黔中地区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
清顺治十七年(1660)设总揽云贵军政大权的云贵总督,总督驻地一在云南曲靖,一在贵州安顺;
康熙元年(1663)罢去云贵总督,划云南、贵州二省归平西王吴三桂管辖,改设贵州总督衙门于安顺,到康熙五年撤贵州总督,设云贵总督,移驻贵阳;
康熙六年(1667)贵州提督自贵阳移驻安顺;
民国三年(1914)安顺府更名为安顺县;
1949年11月22日,中共安顺临时县委、县人民政府建立;
1958年设置安顺市,市、县分治,年底撤县并市;
1963年恢复安顺县名;
1966年市县第二次同城分置;
1990年合并县市称安顺市;
2000年6月设地级安顺市,原县级安顺市改为西秀区。新的安顺市辖一区、五县、三个特区,即:西秀区;普定、平坝、镇宁、关岭、紫云县;安顺经济技术开发区、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黄果树风景名胜管理区。

阅读全文

与贵州安顺建城历史多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