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历史上的学士指什么意思

历史上的学士指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03-02 17:56:23

A. 宋朝国学士是指什么

宋朝的职名甚多,分若干等级。就以“学士”名号来说,按其性质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学士为翰林学士、知制浩与翰林侍读学士。学士院,即翰林学士院。其职务为“掌制、诰、诏、令撰述之事”。

第二类学士为馆。殿学士。
宋初沿袭唐制,设三馆。三馆长官昭文馆大学士、监修国史(史馆长官)与集贤院(殿)大学士为宰相兼职。元丰改制,昭文馆、集贤院不置,史馆并入秘书省,于是取消了宰相三馆兼职的职名。秘阁,是三馆藏书的皇家图书馆。馆、院专任职官直馆、直院称“馆职”,以他官兼任则称“贴职”。内外职事官带贴职,称“带职”,免去所带职名则称“落职”。元丰改制“罢直馆、直院之名,独以直秘阁为贴职”,而且不须考试。
宋朝最高级职名为观文殿大学士、观文殷学士,资政殿大学士、资政殿学士及端明殿学士。“学士之职,资望极峻,无吏守。无职掌,惟出入待从备顾问而已”。观文殿大学士须曾任宰相,观文殿学士亦“非曾任执政者弗除”。资政殿大学士、学士也是宰相、执政的荣誉职名。端明殿(后改延康殿)学士五代已有,元丰以后“以现执政为之”。

第三类学士为阁学士。
宋朝有一种特殊的阁学士职名,简称“阁职”。有学士、直学士、待制和直阁四级。宋朝制度,每一位皇帝去世后,必敕建一阁,以奉藏先帝遗留的文物。例如龙图阁,就奉藏着“太宗御书、御制文集及典籍、图画、宝瑞之物,及宗正寺所进书籍、世谱”。其后,又建有天章阁、宝文阁、显谟阁、徽猷阁、敷文阁及南宋的焕章、华文、宝谟、宝章、显文等阁。
诸阁学士之外,尚有一枢密直学士(后改述古殿直学士),亦是贴职,其班位在龙图阁直学士之上。

B. 在我国历史上,"学士"是指什么

在中抄国古代,学士是官袭名。北齐置文林馆学士,北周置麟趾殿学士,皆掌著述。南朝梁有抄撰学士,隋有东宫学士。唐初开文学馆,以大臣十八人兼学士,讨论文典,号称十八学士,又置弘文馆学士,讲论文义,商量政事。唐太宗时命学士起草诏令,无名号。乾封(666-667)后,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诏令,时称为北门学士。开元十三年(725)置集贤院学士,撰集文章,整理经籍。开元二十六年(738)又置翰林学士,掌起草诏令,沿袭至明。唐并有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唐、宋皆有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为皇帝讲论经史,沿袭至清。唐东宫官有崇文馆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宋又有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等学士与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等学士与大学士,均用以尊礼大臣与文学之士,侍从皇帝,以备顾问,并无实职。辽南面官亦有宣政殿、崇文馆、史馆等学士。明、清有武英殿、文华殿与东阁、文渊阁等大学士,实即宰相。

C. 学士在古代算什么

1、指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周礼·春官·乐师》:“及彻,帅学士而歌彻,令相。”(到[祭祀完毕]彻祭器的时候,就率领学士而歌唱并彻去祭器,命令[视瞭]搀扶(瞽者离去]。)郑玄注:学士,国子也。(郑玄注解:学士,指的是国学院的学子。)

2、泛指读书人。

《庄子·盗跖》:“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幸於封侯富贵者也。”(煽惑天下书生,让大家迷失方向忘了本!宣扬子教父弟敬兄,是为了升官发财封侯进爵罢了。)

3、指学者。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介甫 、 元晦自是学士,不得以所长没之。(介甫 、 元晦都是学者,不能荒废自己的一技之长。)

4、官名。

南北朝以后,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 唐代翰林学士亦本为文学侍从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宋代始设专职,其地位职掌与唐代略同。 明代设翰林院学士及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学士遂专为词臣之荣衔。 清 代改翰林院学士为掌院学士,馀如故。 清末期内阁、典礼院亦置学士。

(3)历史上的学士指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学士一称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的记载,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以后,学士是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民间习惯上称有文采的人为“学士”,最著名的是苏东坡“苏学士”。

唐代,学士地位有很大提高,甚至可以参预朝政。其中翰林学士之首,是皇帝亲信顾问和秘书官,又称“内相”。到了宋代,授了“翰林学士”者,就有当宰相的希望。

另外,学士和大学士差距很大,学士大多是舞文弄墨的小官,可大学士的地位就非同一般。唐、宋时,“学士”前加“大”的都是宰辅重臣。到了清代,大学士成为文臣的最高职位,官至正一品。

D. 学士学位是什么意思

学士学位
学士学位证书 配图:俞焜学位是标志被授予者的受教育程度和学术水平达版到规定标准的学术称号。
我国学位分权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博士后”不是学位,而是指获准进入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
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学位、博士学位由国务院授予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
学士
初级学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规定,学士学位的条件是高等学校本科学生完成教学计划的各项要求 ,经审核准予毕业,其课程学习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或其他毕业实践环节)的成绩,表明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者。
高等学校专科文凭毕业生,参加成人专升本考试,毕业后可以申请学士学位,参加自学考试(本科),成绩优异,毕业后可以申请学士学位授予学士学位;参加各大学的网上远程高等教育教育(专升本)学习,毕业后也可申请学士学位。
按学士学位的种类大概可以分为十二大种:工学、理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教育学、军事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法学学士学位。

中专不算,要本科

E. 学士指的什么人

本科毕业生,叫学士学位

F. 学士的古义什么意思

1. 古代在来国学读书的学生。
《周礼·春源官·乐师》:“帅学士而歌《彻》。郑玄注:学士,国子也。孔颖达疏:此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学士。
2. 泛指读书人。
《庄子·盗跖》: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幸於封侯富贵者也。晋葛洪《抱朴子·崇教》:省文章既不晓,覩学士如草芥。何景明《彭中丞四民图歌》:渔奔樵窜学士徙,纵有陇亩无人耕。”唐韩愈《答殷侍御书》:每逢学士真儒,叹息踧踖,愧生於中,颜变於外。
3. 官名。
南北朝以后,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 唐 代翰林学士亦本为文学侍从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宋 代始设专职,其地位职掌与 唐 代略同。 明 代设翰林院学士及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学士遂专为词臣之荣衔。 清 代改翰林院学士为掌院学士,馀如故。 清 末期内阁、典礼院亦置学士。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赐进士、通议大夫、协理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纂修先朝实录记注起居管理六曹章奏、较内书文华殿展书诰勅撰文、前右春坊右谕德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经筵讲官、通家乡眷生王铎顿首拜书丹。

G. 历史专业是什么学士

历史专业应该是历史学学士学位。
目前我国按学士学位的种类大概可以分为十二大种:工学、理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医学、教育学、军事学、哲学、历史学、文学、法学学士学位。

H. 古文中的学士是什么意思

大学士是复古代官名,制历代的情况有所不同。
明清时代,大学士为辅助皇帝的高级秘书官员。又称内阁大学士、殿阁大学士等,也有协办大学士。
明清时流行的“中堂”一称,一般是指大学士或首辅大学士。
明初废除丞相,大学士成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
清代沿用明代内阁制制度,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处所代替,但对资望特重的官员仍授大学士衔作为荣典(荣誉的恩典)。
明初废除丞相,大学士成为皇帝顾问,参预机要。大学士中居首者,号称首辅,其权最大。
明武宗正德中期以后,内阁权力急速发展,首辅大学士的职权如同以往的丞相。
清代沿用明代内阁制制度,设内阁大学士。雍正时大学士职权为军机处所代替,但对资望特重的官员仍授大学士衔作为荣典(荣誉的恩典)。
《网络知道》

I. 古代学士是什么意思

学士一般是指高等教育本科阶段授予的学位名称,大体可依学科类别分为理学学士、工学学士、文学学士、社会科学学士等。

详细解释如下:

1、古代在国学读书的学生。

《周礼·春官·乐师》:“帅学士而歌《彻》。郑玄注:学士,国子也。孔颖达疏:此学士谓乡庠、序及国之大学、小学之学士。

2、泛指读书人。

《庄子·盗跖》: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徼幸於封侯富贵者也。晋葛洪《抱朴子·崇教》:省文章既不晓,覩学士如草芥。何景明《彭中丞四民图歌》:渔奔樵窜学士徙,纵有陇亩无人耕。”唐韩愈《答殷侍御书》:每逢学士真儒,叹息踧踖,愧生於中,颜变於外。

3、犹学者。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介甫 、 元晦 自是学士,不得以所长没之。

4、官名。

南北朝以后,以学士为司文学撰述之官。 唐 代翰林学士亦本为文学侍从之臣,因接近皇帝,往往参预机要。 宋 代始设专职,其地位职掌与 唐 代略同。 明 代设翰林院学士及翰林院侍读、侍讲学士,学士遂专为词臣之荣衔。 清 代改翰林院学士为掌院学士,馀如故。 清 末期内阁、典礼院亦置学士。明孔贞运《明资政大夫兵部尚书节寰袁公(袁可立)墓志铭》:赐进士、通议大夫、协理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纂修先朝实录记注起居管理六曹章奏、较内书文华殿展书诰勅撰文、前右春坊右谕德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经筵讲官、通家乡眷生王铎顿首拜书丹。

5、学位的一种。

在一些国家,为最低一级的学位,一般在高等学校毕业时由学校授予。我国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达到规定的学士学术水平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6、官职名。

魏晋时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北齐置文林馆学士,北周置麟趾殿学士,皆掌著述。南朝梁有抄撰学士,隋有东宫学士。唐初开文学馆,以大臣十八人兼学士,讨论文典,号称十八学士,又置弘文馆学士,讲论文义,商量政事。唐太宗时命学士起草诏令,无名号。乾封(666-667)后,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诏令,时称为北门学士。开元13年(725)置集贤院学士,撰集文章,整理经籍。开元26年(738)又置翰林学士,掌起草诏令,沿袭至明。唐并有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唐、宋皆有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为皇帝讲论经史,沿袭至清。唐东宫官有崇文馆学士,掌经籍图书。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有“内相”之称。

学士一称最早出现在《周礼·春官》的记载,最早是指在学校读书的人。魏晋以后,学士是指以文字技艺供奉朝廷的官吏。民间习惯上称有文采的人为“学士”,最著名的是苏东坡“苏学士”。另外,学士和大学士差距很大,学士大多是舞文弄墨的小官,可大学士的地位就非同一般。唐、宋时,“学士”前加“大”的都是宰辅重臣。到了清代,大学士成为文臣的最高职位,官至正一品。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袁可立)盖先朝之宝臣,而亦后来学士大夫出处之榜样也。”

J. 在我国历史上,“学士”是指什么

在中抄国古代,学士是官名。北齐置文林馆学士,北周置麟趾殿学士,皆掌著述。南朝梁有抄撰学士,隋有东宫学士。唐初开文学馆,以大臣十八人兼学士,讨论文典,号称十八学士,又置弘文馆学士,讲论文义,商量政事。唐太宗时命学士起草诏令,无名号。乾封(666-667)后,命文士在翰林院起草诏令,时称为北门学士。开元十三年(725)置集贤院学士,撰集文章,整理经籍。开元二十六年(738)又置翰林学士,掌起草诏令,沿袭至明。唐并有集贤院侍讲学士与侍读直学士,唐、宋皆有翰林侍读学士与侍讲学士,为皇帝讲论经史,沿袭至清。唐东宫官有崇文馆学士,掌经籍图书,教授生徒。宋又有观文殿、资政殿、端明殿等学士与龙图阁、天章阁、宝文阁等学士与大学士,均用以尊礼大臣与文学之士,侍从皇帝,以备顾问,并无实职。辽南面官亦有宣政殿、崇文馆、史馆等学士。明、清有武英殿、文华殿与东阁、文渊阁等大学士,实即宰相。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的学士指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