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哈密王的哈密王传奇
哈密王和清廷的关系始于康熙年间。那时的新疆,蒙古准噶尔部首领葛尔丹试图反叛清王朝自立门户。雄才大略的康熙皇帝自然不能容忍这一公开叛乱。作为新疆东大门的哈密成为众视之矢,一世回王额贝都拉夹在两大势力之间,倒向任何一方都会遭到另一方的猛烈报复。
公元1696年,康熙皇帝亲自统兵御驾西征。额贝都拉敏锐地感觉到了康熙大帝的雄风气息,意识到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清王朝必将战胜葛尔丹。额贝都拉抓住了这个历史机遇,终于义无返顾地投入了康熙的阵营。他不仅拿出物资犒劳清军,还设计擒获了葛尔丹的儿子。最终,兵败如山倒的葛尔丹失败自杀。
因额贝都拉“有大勋于国”,康熙封他为哈密回部“一等札萨克达尔汗”,意思是哈密回部的最高首领,代表清王朝坐镇哈密,从而开创了233年的哈密回王史。 哈密回王从一世到七世,始终都是和分裂分子不停地战斗,这也注定了回王和中央政府甘苦与共的血肉关系。哈密回王被赐封为王,是从四世回王玉素甫开始的。其实,前三世回王并未获得王爷的爵位,玉素甫是靠什么功绩让清廷有如此封赏呢?
玉素甫看起来非常有智谋,是一个很有头脑的政治家,对待朝廷忠心耿耿。
乾隆二十三年(1758年)小和卓叛乱,玉素甫主动请战,率王府100名军士参战。
在叶尔羌城清军被围,玉素甫里应外合与叛军展开了激战,使清军大获全胜。玉素甫的忠勇表现,深得乾隆皇帝信赖和器重,1759年9月,乾隆下诏钦命玉素甫管理这个新疆南部最重要的城市。
仅仅一个月后,乾隆再次提拔玉素甫“具著劳绩,著加恩赏给郡王品级”。
玉素甫作为清王朝建朝以来功勋卓著的50名有功之臣之一,其画像被清廷列入了紫光阁,这对回王的贡献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肯定。 第七代回王伯锡尔是回王的杰出代表。
清同治五年(1866年)的冬天寒风凛冽,多事之秋的西域让同治皇帝心乱不已。和叛国分子阿古柏勾结的马真率领8000多士兵围住了哈密。哈密绿洲最壮烈、最为惊心动魄的历史时刻到来了。
在哈密绿洲流传至今的“刀劈夏士林,马踏小福晋”的故事就是这个历史时刻的真实回放。
关键时刻,七世回王伯锡尔带着部队同马真在三堡展开激战,但终因寡不敌众,哈密沦陷,伯锡尔被俘。
北京第一历史档案馆清军机处档案,清楚记录了伯锡尔殉难的过程,摘录如下:“郡王大骂逆匪,我世受国恩,岂肯从逆?突夺旁立贼匪长矛刺毙贼匪2名。贼匪喝令红秃子将郡王后项用刀砍伤,又用小刀抹伤喉咙,立即殉命。”
此前,小福晋(福晋:指亲王、郡王的妻子)已经遇难。凶残的马真,把小福晋一刀砍倒在地,然后用60多匹马组成马队来回踏践小福晋,直至尸骨成泥。然后,把夏士林残忍地割掉耳朵、鼻子,过几天后,又开膛剖肚,砍下脑袋。伯锡尔和两个最忠诚的手下就这样英勇捐躯。
伯锡尔的民族大义得到了清政府的高度嘉奖。郑重地追封伯锡尔为和硕亲王,命令为其建立祠堂,按节气祭祀。回王陵便是为了纪念他、小福晋、夏士林而修建的。 沙莫胡索特,具有王室血统,因失手溺死人逃到天山深处,一避就是10年。
这个最后的王爷在天山深处当了10年牧羊人,但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由于八世回王迈哈默特是先天瘫痪,因此远在天山深处放羊的沙莫胡索特被想了起来。
沙莫胡索特是一个颇有能力的人,一生干了几件大好事。他发展扩大了农田,听说吐鲁番的坎儿井非常好,他就从吐鲁番请来工匠,在哈密大规模修建坎儿井。至今,这些坎儿井中的一些还在为农田耕种服务。
哈密市西河区街道办事处大营门村四组的维吾尔老人阿依夏木·嘎依斯的父亲曾在回王府工作,因此阿依夏木小时候可以自由出入回王府。她经常看到沙莫胡索特前呼后拥的威严气派。她记忆中的沙莫胡索特身着清朝宫廷便装,个子不高,圆脸,蓄小胡须。
有意思的是,这个放羊的王爷对兴办教育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他修建了号称新疆五大书院的“伊州书院”。他拿出资金办义学,不收钱,吸收维吾尔子弟上学,使当地人接受了教育。伊州书院在哈密绿洲存在了20年,为哈密的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哈密回王府早在20世纪30年代便被侵入哈密的马仲英毁掉了,如今的哈密回王府是2005年重建的。
在正殿中,悬挂着一世回王额贝都拉的画像,是长期研究哈密回王历史的文艺工作者王天裕先生所画,哈密回王府的复原图也出自他的手。在复原图没画之前,他到回王府原址上实地测量过,同时咨询了不少曾在回王府做过杂役的老人,复原图应该和原来的建筑式样出入不大。
在重建后的哈密回王府中,哈密回王府一反常态地呈现出中原地区的风格:青砖、红柱、飞檐拱顶、琉璃瓦、金龙。当年额贝都拉受封之后,依照规定,需要进京朝拜皇帝。就在这次朝觐中,他被宏伟的故宫建筑深深吸引,于是向康熙皇帝表明了忠心之后,恳请能仿照故宫建一所类似的府邸。
康熙欣然应允,从北京选派了一批汉族工匠来到哈密,建造了一个类似小故宫的建筑作为王府。
扩建后的哈密回王府占地数百亩,有房800间,共有大小门楼9道,金碧辉煌,至为壮观。
1930年,末代回王沙莫胡索特去世。不久,哈密陷入混乱,一场大火将气势磅礴的哈密回王府化做断壁残垣。
持续了233年的哈密王传奇,也就此戛然而止。
Ⅱ 哈密回王府的修建历史
康熙三十五年( 1696年),哈密维吾尔族首领额贝都拉摆脱准噶尔部归附清朝后,于康熙内三十七年(1698年)秋进京容,第二年返回时,从京城请来了汉族工匠设计修建王府和回城,费时7年方竣工。重建后的王府规模宏大,建筑构造既体现了伊斯兰古典建筑的艺术风格,又融合了汉族建筑艺术的特点。王府土墙高台,琉璃瓦顶,飞檐斗拱,园林交错,是当代新疆境内规模最大,最有特色的一座宫廷建筑。后又经过几代回王的修缮加工和经营扩建。至七世回王伯锡尔时,已成为一个宅园相连,宏伟壮观的园林建筑群。清代诗人萧熊曾感叹到:“王宫台榭旧繁华”,并且他在《西疆杂述诗》中又对回王府有较为详细的追述:“王府在城东隅,附墙筑台,高出城墙,山门内,正宅三层,皆在平地,宅之右,即拾级登台,台上屋舍回环,悬窗下瞰,其内院也。宅左,步长廊,更进一门,则园林在焉,亭台数座,果树丛杂,名花异草,盆列成行,俨然内地风景。皆老王伯锡尔在京养六年,屡以重价搜求,远道载归者”。同治五年( 1864年),农民起义军攻入王府,处死伯锡尔并烧毁王府。后默哈莫特在清军扶植下嗣位。但在同治十二年秋,陕西回民义军头目白彦虎攻进回城,王府又遭掠夺。
Ⅲ 作文 游新疆哈密回王府
记得小的时候,人们都住瓦房,生活条件好的才住得起楼房。平时我对瓦房没啥意见,但是一遇下雨天,就没那么好过了,因地势低洼,雨水直往家里钻,到处都是湿漉漉的。特别是夏天,让人很难睡个安稳觉。
过
去,我们走的大多是泥路,最好也就是砂石路,如果有车子开过,就会扬起满天灰尘,让人睁不开眼。现在呢,马路全是柏油铺面,汽车、摩托车在街道上快速行
驶,多威风啊!旧城改造后,家乡面貌焕然一新,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新的楼房,再也不怕风吹雨打了。商业步行街灯火辉煌,一派热闹景象。马路上都陆续装上了红
绿灯、电子警察,不用交警叔叔指挥,人们也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我们的出行更加安全了。
家乡的一草一木都是可爱的,然而,家乡的人民更加可爱。我的家乡流传着董永和七仙女的神话故事,2004年,国家邮政局在我的家乡还举办了董永和七仙女特殊邮票首发式,盛况空前,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前
不久,我92岁的老太太因病住进了医院,经过医护人员的尽力抢救和家人的精心照料,老太太终于脱离了危险,当她苏醒过来时,还以为自己住进了宾馆呢!因为
医院的现代化设施应有尽有,老太太笑着说:“我还希望多活几年,看着我的重孙女健康成长,我的幸福的生活才刚刚开始呢!
家乡变了,变得更美了,家乡是祖国的一小部分,家乡的变化是祖国发展的缩影,我身边的巨大变化反映了祖国正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我爱我的家乡,我更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Ⅳ 哈密回王府的扩建历史
光绪八年(1882年),沙木胡索特袭位后,对王府进行了扩建禾翻修。扩建后的王府面积占回城四分之一,有房88多间,大小九道门楼。正门楼为中西合璧结构,飞檐起脊,画栋雕梁,绿琉璃瓦顶。整体建筑分为内外二宫,内宫地面与城墙同高,外形是城楼式的宫殿。有数院,做为官员办公、警卫住宿以及贮藏军械、招待来宾等用。由于历代回王皆是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因此对清真寺的修建十分重视。在回王府内,有三座规模不同,风格各异的清真寺。自王府西门东折至客厅,客厅后便是王府花园。小花园专供回王及眷属休息。设计精巧,以花草亭榭为主,具有江南园林之风格。对于王府花园,来过哈密的许多文人曾多次在著作中记述。斐景福在《河海昆仑录》中记载:“广百余亩,土上复以砖,有亭馆三、四区,结构雅洁,而古木连阴,百花齐放,红白炫烂,为中土园事所未有”。谢彬在《新疆游记》中也写到:“回王花园,亭榭数处,布置都宜。核桃、杨、榆诸树,拔地参天,并有芍药、桃、杏、红莲种种”。由于哈密回王是依靠清政府维护自己统治的封建领主,也是清代以来新疆维吾尔治区封建王公中维持统治时间最长的一个,在新疆及哈密历史上产生过很大影响,并与清政府保持着特殊的关系。为向清政府表示忠心,回王还在小花园的东北角,筑有一座具有中国古典商宅建筑风格的万寿宫,坐北朝南三面粉墙,正面是木质嵌花隔扇门窗。宫内陈列着从清世祖到德宗等皇帝的彩色画像,像前均设台案,上有朱色牌位,上写皇帝名号和生年卒月,每年春秋雨季,回王及哈密官员均到此祭祀。
Ⅳ 哈密回王墓
火车站正对的路一直走到头右转即到鐧惧害鍦板浘
本数据来源于网络地图,最终结果以网络地图最新数据为准。
Ⅵ 哈密回王府的特产
当地特产有葡萄、哈密大枣、哈密的民间刺绣、哈密瓜。
Ⅶ 哈密回王府的介绍
哈密回王府,坐落于哈密市回城乡,原回城东北角,是在原蒙古府的内基础上于清康熙四十五(容 1706年)重建。民国19年(1930年)6月,沙木胡索特病故。次年,农民暴动,驻哈密省军进占回城,为寻找财宝,将这座有二百年历史的回王府“付之一炬,夷为平地”,连有数百年历史的“贮藏经典之库”也随大火化为灰烬。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在《马仲英逃亡记》一书中记载了回王府被焚后的情景。
Ⅷ 哈密回王府怎么样
这是哈密饭店, 不是王府, 但是比王府更气魄多了, 有幸找到了地方,能住下, 10假期很难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