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从秦朝到清朝一共有多少位和亲的公主。
有很多,有出名的,也有不出名的,著名的主要有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王昭君,细君公主,解忧公主。 汉朝 汉朝和亲列表: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2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0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5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2年,汉景帝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08年,汉武帝宗女细君公主嫁乌孙昆莫(国王)猎骄靡 前103年,汉武帝宗女解忧公主嫁乌孙王岑陬、翁归靡 前33年,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十六国 前秦世祖苻坚女嫁仇池首领杨定 前秦高帝苻登妹东平公主嫁西秦高祖乞伏干归 北燕太祖冯跋女乐浪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闾斛律 后秦高祖姚兴女西平公主嫁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西秦太祖乞伏炽磐女兴平公主嫁北凉太祖沮渠蒙逊之*子沮渠兴国 北凉太祖沮渠蒙逊女兴平公主嫁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南北朝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女始平公主嫁夏帝赫连昌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女武威公主嫁北凉王沮渠茂虔 北魏宗女兰陵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瑰 北周赵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嫁突厥沙钵略可汗 后梁明帝萧岿之女嫁隋文帝杨坚之*子杨广 隋朝 隋文帝宗女光化公主嫁吐谷浑可汗世伏、伏允 隋文帝宗女安义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染干 隋文帝宗女义成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 隋炀帝宗女信义公主嫁西突厥泥厥处罗可汗 隋炀帝宗女华容公主嫁高昌十二任王曲伯雅 隋炀帝小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 唐朝 639年,唐太宗侄*女弘化公主(淮阳王李道明的女儿)嫁吐谷浑诺曷钵 641年,唐太宗宗女文成公主嫁吐蕃松赞干布 710年,唐中宗养*女金城公主(邠王李守礼的女儿)嫁吐蕃赞普尺带珠丹 717年,唐玄宗宗女永乐公主杨氏(唐太宗孙*子李续外孙的女儿)嫁契丹首领李失活、李娑固 717年,唐玄宗外甥女固安公主辛氏嫁奚首领李大酺、李鲁苏 722年,唐玄宗外甥女燕郡公主慕容氏嫁契丹首领李郁于、李吐于 726年,唐玄宗外甥女东华公主陈氏嫁松漠郡王李邵固(契丹) 726年,唐玄宗外甥女东光公主韦氏(唐中宗女李*季姜的女儿)嫁奚首领李鲁苏 744年,唐玄宗宗女和义公主(告城县令李参之女)嫁宁*远国王阿悉烂达干 745年,唐玄宗外孙女静乐公主独孤氏(唐玄宗女信成公主的女儿)嫁契丹王李怀秀 745年,唐玄宗外甥女宜芳公主杨氏(唐中宗女长宁公主的女儿)嫁奚王李延宠 758年,唐肃宗第二女宁国公主嫁回纥英武威远可汗 758年,唐肃宗侄*女小宁国公主(荣王李琬之女)嫁回纥英武威远可汗、英义可汗 788年,唐德宗第八女咸安公主嫁回纥武义成功可汗 821*年,唐穆宗第四妹太和公主嫁回纥崇德可汗 唐懿宗第二女安化公主嫁南诏王隆舜(彝),未成婚 五代十国 南汉襄帝刘隐女清远公主嫁闽太宗王延钧 辽朝 耶律襄女义成公主嫁夏州都督(西夏太祖)李继迁 宗女兴平公主嫁西夏景宗李*元昊 宗女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嫁西夏崇宗李乾顺 宋朝 靖康之变后,诸多宋朝皇室女性被抵押给金国,其中一些变成金国妃妾。 德庆公主,嘉德帝姬赵玉盘嫁为金宋王完颜宗磐之妾 永庆公主,荣德帝姬赵金奴嫁为金完颜昌之妾 淑庆公主,安德帝姬赵金罗嫁为金之都统完颜阇母之妾 延庆公主,茂德帝姬赵福金嫁为完颜宗望、完颜希尹之妾 洵德帝姬赵富金嫁为金珍珠大王完颜设也马之妾 顺德帝姬赵缨络嫁为完颜宗翰之妾 仪福帝姬赵圆珠嫁为完颜宗弼之妾 柔福帝姬赵多富嫁为完颜宗望之妾 惠福帝姬赵珠珠嫁为宝山大王完颜斜保之妾 宁福帝姬赵串珠嫁为兖王完颜宗隽之妾 令福帝姬赵金印嫁为金熙宗之妾 华福帝姬赵赛月嫁为金熙宗之妾 庆福帝姬赵金姑嫁为金熙宗之妾 纯福帝姬赵金铃嫁为完颜设也马之妾,后被遣嫁青宫译语作者王成棣 元朝 共38女,其中皇女10位、同姓宗室女22位、身份不明6位,下嫁汪古部(突厥)16位、畏兀儿9位、高丽9位、吐蕃4位,元朝和亲列表: 汪古部 阿剌海别吉公主嫁汪古部首领不颜昔班,后嫁其侄镇国与弟孛要合(成吉思汗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独木干公主嫁汪古部首领聂古台,后嫁其弟察忽(拖雷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月烈公主嫁汪古部首领爱不花(忽必烈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叶里迷失公主嫁汪古部首领孛要合之*子君不花(贵由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忽答迭迷失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太子真金女,孛儿只斤氏) 爱牙失里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元成宗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亦怜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领孛要合之孙囊家台(不知) 回鹘公主嫁汪古部首领孛要合之孙丘邻察(宗王阿只吉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阿实秃忽鲁公主嫁汪古部首领术忽难(宗王奈刺不花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叶绵干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领术忽难(宗王兀鲁歹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速哥八剌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马札罕(宗王晃兀帖木儿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竹忽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领孛要合之孙火思丹(宗王卜罗出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奴伦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弟阿*里八斛(宗王完泽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阿刺的纳八刺公主嫁汪古部首领术安(晋王甘麻刺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吉刺实思公主,封赵国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阿剌忽都(不知) 难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马札罕(宗王晃兀帖木儿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畏兀儿 也立安敦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阿尔忒的斤(成吉思汗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阿刺真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怯失迈失(窝阔台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巴巴哈儿主嫁畏兀儿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贵由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不鲁罕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纽林的斤(窝阔台孙女,孛儿只斤氏) 八卜叉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纽林的斤(窝阔台孙女,不鲁罕公主妹,孛儿只斤氏) 兀刺真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纽林的斤(安西王阿难答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雪雪的斤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雪雪的斤(不知) 朵儿只思蛮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帖睦尔普化(宗王阔端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也先忽都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帖睦儿补化之*子不答失里(不知) 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封安平公主嫁高丽忠烈王(忽必烈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宝塔实怜公主,封蓟国大长公主嫁高丽忠宣王(蒙哥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也速真公主嫁高丽忠宣王(不知) 亦怜真八刺公主,封濮国长公主嫁高丽忠肃王(营王也先帖锁南藏卜木儿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金童公主,封曹国长公主嫁高丽忠肃王(魏王阿不哥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伯颜忽都公主,封庆华公主嫁高丽忠肃王(宗王伯颜忽都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亦怜真班公主,封德宁公主嫁高丽忠惠王(镇西武靖王焦八(搠思班)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宝塔失里公主,封徽懿鲁国大长公主嫁高丽恭愍王(魏王阿不哥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纳论公主,封国公主嫁高丽沈王王皓(梁王松山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墨卡顿公主嫁八思巴弟吐蕃白兰王恰那多吉(宗王阔端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贝丹公主嫁吐蕃白兰王恰那多吉之*子达玛巴拉(宗王阔端子启必帖木儿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门达干公主嫁吐蕃白兰王达尼钦波桑波贝(元成宗姐,孛儿只斤氏) 布达干公主嫁吐蕃白兰王(不知) 清朝 中国和亲史到了清代才达到顶峰,虽然目前很难做出精确统计,但据秦永洲和华立的统计,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从公主到乡君就有70余人之多。见诸《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的额驸有6*9人,八旗中的尚不在内”;“嘉道年间,科尔沁、敖汉、巴林部共公主*子孙、台吉、姻亲3000余人,这在人口稀少的蒙古族是相当客观的数字。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公主、格格共有公主22人、郡主21人、县主6人、郡君9人、县君7人、乡君6人。据道光年间的统计,当时科尔沁达尔汉王旗下有公主*子孙台吉、姻亲台吉共2000人,土谢图王旗下公主*子孙台吉500余人,敖汉旗下有600余人,巴林旗下有170余人。 努尔哈赤第三女莽古济嫁蒙古敖汉部*长琐木诺杜棱 太宗皇太极第一女固伦公主嫁蒙古敖汉郡王班第 太宗皇太极第二女马喀塔嫁蒙古察哈尔亲王额哲 太宗皇太极第三女延庆公主嫁蒙古科尔沁亲王奇塔特 太宗皇太极第四女雅图嫁蒙古卓礼克图亲王弼尔塔哈尔 太宗皇太极第五女阿图嫁蒙古巴林郡王色布腾九 太宗皇太极第八女嫁蒙古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嫁蒙古巴林郡王乌尔滚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嫁蒙古喀尔沁杜棱郡王噶尔臧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六女固伦恪靖公主嫁蒙古喀尔喀亲王敦多布多尔济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嫁蒙古科尔沁台吉多尔济 恭亲王常宁第一女固伦纯禧公主嫁蒙古科尔沁台吉班第 怡亲王胤祥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嫁蒙古喀尔喀亲王*丹律多而济之*子多尔济塞布腾 庄亲王胤禄第一女和硕端柔公主嫁蒙古科尔沁郡王*清齐默特多尔济 高宗乾隆帝弘历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嫁蒙古科尔沁亲王巴布腾巴尔珠尔 仁宗嘉庆帝颙琰第三女庄敬和硕公主嫁蒙古科尔沁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 仁宗嘉庆帝颙琰第四女庄静固伦公主嫁蒙古土默特贝勒玛尼巴达喇 宣宗道光帝绵宁第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嫁蒙古奈曼部札萨克郡王德穆楚札克布
『贰』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和亲的公主,希
丝路上的和亲公主
王昭君
昭君,名嫱,汉时为与匈奴通好,被选出嫁塞外。古诗中有“欲饮琵琶马上催”即指昭君出塞一事。其夫呼韩邪单于得昭君十分喜欢,上书汉元帝:“愿意保证上谷至敦煌一带的安全,世代传下去,永远如此。”至此,汉匈边境真正出现一派和平景象。
呼韩邪单于死后,其子雕陶莫皋即位,复收昭君为妻,育二女。 王昭君为汉匈和解、边境安宁作出了很大贡献。她的事迹直到今天还在汉蒙两族人民中传颂。
文成公主
贞观十五年,唐太宗将文成公主嫁与吐蕃英主松赞干布。礼部尚书江夏郡王道宗负责护送公主到吐蕃。文成公主从长安大明宫出发后,沿丝绸之路西行至西宁,折而向南,过黄河源,至拉萨,这是丝绸之路的一条新的支线。此后不少人通过这条线前往尼泊尔、印度。
文成公主入藏时,带去了大批谷物种子、书籍和能工巧匠,把先进的生产技术带到了西藏高原,为西藏的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沿丝路直到西藏拉萨,至今仍留传着许多关于文成公主的传说和遗迹。如日月山、拉萨大昭寺等。据统计,在文成公主进藏的丝绸之路上有关文成公主的遗迹约有200处之多。
弘化公主
弘化公主,唐宗室女,贞观十四年,奉唐太宗李世民之命,入吐谷浑与国王诺曷钵完婚。这次合亲促进了唐与吐谷挥人民的友好关系,后弘化公主又鼓励自己的儿子与唐联姻,结成世代亲戚关系。
公元663年(唐龙朔三年),吐谷浑被吐善所灭,诺曷钵携弘化公主,率数千帐牧民,越过祁连山,投奔凉州。唐王朝又在凉州、灵州一带设置“安乐州”。武则天曾封弘化公主为“大周西平公主”,希望她在平定西域中发挥重要作用。据武威出士的《大周故西乎公主墓志》记载,弘化公主曾活到76岁,死后葬在灵州南阳辉谷冶城山岗(今武威南营青嘴湾)。
金城公主
唐高宗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唐宗室女金城公主入西域,与苏度摸末完婚。苏度摸末乃弘化公主与土谷浑王诺曷钵长子,此后,唐高宗封苏度摸末为左领军卫大将军。
金明公主
苏度摸末死后,弘化公主次子闼卢摸末来唐朝求婚,高宗又将宗室女金明公主下嫁给他,并封闼卢摸末为左武卫大将军梁汉王。多次联姻维持了丝绸之路河西走廊这一段的畅通,唐与吐谷浑的关系也得到进一步发展,这对于唐王朝西北边疆的安全,具有极其重要意义。
江都公主
张骞出使乌孙之后10年,即公元前109年,当时居住在新疆伊犁河流域一带的乌孙王昆莫为了结好汉朝,以良马千匹为聘,迎娶西汉江都王刘建之女细君。不几年,乌孙王昆莫老去,又将江都公主,即细君嫁与其孙岑为妻,这虽不合汉习俗,但为了民族团结的大义,公主最终与岑结成夫妻。两国继续保持友好关系。
解忧公主
江都公主病故后,楚王戊的女儿解忧公主赴孙乌,与岑结合。解忧公主的长女后来成为龟兹王绛宾的夫人,曾数次进中原学习先进科技文化。两位公主的联姻,使汉与乌孙的关系日趋亲密。
公元前72年冬,匈奴进攻乌孙,汉王朝派出15万骑兵北渡大漠,与乌孙5万骑兵联合,夹击匈奴。匈奴遭到出其不意的突袭,大败北徙,丝路复现安宁。
参考文献:《汉书·匈奴传》。
『叁』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和亲的公主,希望能详细介绍。
1、永乐公主:杨氏,父杨元嗣,母不详。父杨元嗣为东平王李续(不是李继)外孙。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十一月三日,下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第二年李失活死后,永乐公主又嫁其弟李娑固。
2、太平公主: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
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宣告稳定,开启了开元之治,也结束了从626年玄武门之变九十年以来,首都多次兵变的现象。
3、卫长公主:一般认为是汉武帝长女,母为皇后卫子夫。因于武帝一朝以帝女而越级封为长公主、汤沐邑为最富庶的盐邑、两任丈夫皆贵震天下,被认为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儿。
同母弟为汉武帝嫡长子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没有陷入征和二年的巫蛊之祸,也并非死于腰斩。一般认为卫长公主逝世于巫蛊之祸以前。根据茂陵陪葬墓分布,卫长公主很可能去世后与其夫平阳共侯曹襄合葬于茂陵。
4、长宁公主:唐中宗韦后长女,先后嫁杨慎交、苏彦伯二人。颇受宠爱。后世也称"宁长公主"。圣历年间,她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设立府卫,十步一人,加以骑兵巡逻,僭肖宫省。
神龙年间进封公主,开府,设置属官,不设长史官,待遇等同亲王;而她的食邑实封二千五百户,是亲王爵位待遇的三倍还多。
5、定安公主:唐宪宗第十女,母不详。始封“太和公主”,归国后晋升为“定安大长公主”。她是第三位、也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回鹘)的正牌公主。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回鹘派使者合达干等人来请求和亲,唐穆宗同意了。
回鹘崇德可汗派都督、都渠、叶护、公主等两千多人的庞大队伍来唐朝迎亲,纳马2万匹、驼千匹为聘礼。唐穆宗封其妹为太和公主,出嫁回鹘可汗。公主正式到达回鹘牙帐,选择吉日,册封公主为回鹘可敦。
『肆』 历史上参与和亲的公主都有那些
金城公主(唐).义城公主(隋).解忧郡主(汉).细君郡主(汉)
千金公主(隋).南宫公主(汉).宁胡公主(王昭君)
『伍』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多少位公主
887位 西汉王朝计有公主18人,嫁不出去的1人:元帝刘奭女颖邑公主。 东汉王朝有公主42人,嫁不出去者16人,她们是:明帝刘庄女平氏公主、明帝女鲁阳公主、明帝女乐平公主、明帝女成安公主、章帝刘炟女武德公主、章帝女阳安公主、和帝刘肇女修武公主、和帝女共邑公主、和帝女闻喜公主、顺帝刘保女舞阳公主、冠军公主、汝阳公主、桓帝妹颖阳公主、阳翟公主、灵帝刘宏女万年公主。 两晋时代计有公主32位,嫁不出去的有12位,她们是:武帝司马炎女平阳公主、新丰公主、阳平公主、万年公主、惠帝司马衷女始平公主、哀献公主、元帝司马睿女南康公主、明帝司马绍女庐陵公主、太平公主、穆帝司马(日冉)女馀姚公主、孝武帝司马曜女新安公主、恭帝司马德文女富阳公主。 五胡十六国时代,北方各少数民族帝国计有公主11人,嫁不出去者有1人,此人就是后秦太祖姚苌女南安公主。 北魏时代计有公主70人,嫁不出去的有4人,她们是:文成帝拓跋浚女顿丘公主、孝文帝元宏女长乐公主、孝武帝元修妹明月公主、高阳王元泰女琅邪公主。 南北朝时刘宗王朝计有公主30位,嫁不出去者有5人,她们是:武帝刘裕女义兴公主、孝武帝刘骏女临海公主、七公主、明帝刘或女晋陵公主、建安公主。 南齐7位公主全部嫁出。 南梁计有公主18位,嫁不出去者有5人,她们是:武帝萧衍女临安公主、永康公主、南康王萧绩女固安公主、简文帝萧纲女长山公主、元帝萧绎女益昌公主。 陈朝7位公主全部嫁出。 北齐15位公主,有2位未嫁出去,她们是:高祖高欢女大公主、浮阳公主。 北周12位公主全部嫁出。 隋代有12位公主虽然全部嫁出,但有1人(义成公主)是给人当的“二房”。 唐代有221位公主和21个“和亲”公主,其中嫁不出去的有82个,她们是:太宗李世民女汝南公主、金山公主、晋阳公主、常山公主、睿宗李旦女安兴公主、金仙公主、玉真公主、玄宗李隆基女孝昌公主、灵昌公主、万安公主、上仙公主、怀恩公主、普康公主、宜春公主、肃宗李亨女宁国公主、代宗李豫女灵仙公主、真定公主、华阳公主、玉清公主、太和公主、玉虚公主、西平公主、章宁公主、德宗李适女普宁公主、文安公主、义川公主、晋平公主、顺宗李诵女浔阳公主、平思公主、邵阳公主、临汝公主、宪宗李纯女永嘉公主、衡阳公主、普康公主、永安公主、太和公主、义宁公主、贵乡公主、清源公主、义昌公主、安康公主、敬宗李湛女永兴公主、天长公主、宁国公主、文宗李昂女兴唐公主、百平公主、郎宁公主、光化公主、武宗李炎女昌乐公主、寿春公主、长宁公主、延庆公主、静乐公主、乐温公主、永清公主、宣宗李忱女永福公主、义和公主、饶安公主、盛唐公主、平原公主、唐阳公主、丰阳公主、懿宗李漼女安化公主、普康公主、昌元公主、昌宁公主、金华公主、仁寿公主、永寿公主、僖宗李儇女唐兴公主、永平公主、昭宗李晔女新安公主、信都公主、益昌公主、唐兴公主、德清公主、太康公主、永明公主、新兴公主、普安公主、乐平公主、寿安公主。 “和亲”公主中有1人(安化公主)本议嫁给南绍王隆舜,但未能完婚,另有1人(永安公主)待要出嫁时其夫回纥保义可汗病卒,也未嫁出去。 五代十国时,后梁有公主10人,其中有3人未嫁出去,这3个人是:太祖朱温女普宁公主、真宁公主、末帝朱友贞女寿昌公主。 后唐有公主5人,有2人成为“嫁不出去的人”,她们是:明宗李嗣源女永安公主、末帝李从珂女赵国公主。 后晋有公主6人,嫁不出去的3人,这3个人是:宪祖石绍雍女寿安公主、永寿公主、乐平公主。 后周有公主3人,2人未嫁出,这2个人是:太祖郭威女乐安公主、梁国公主。 十国中前、后蜀及南唐三国公主全部嫁出。 辽代计有公主39人,其中有3人未嫁出去,她们是:世宗耶律兀欲女萌古公主、圣宗耶律隆绪女浔阳公主、天祚帝女蜀国公主。 宋代计有公主87位,其中有57个未嫁出去,她们是:宣祖赵弘殷女陈国公主、太祖赵匡胤女申国公主、成国公主、永国公主、太宗赵光义女滕国公主、邠国公主、卫国公主、真宗赵恒女惠国公主、升国公主、仁宗赵祯女徐国公主、邓国公主、郑国公丰、禁国公主、商国公主、鲁国公主、唐国公主、陈国公主、豫国公主、英宗赵曙女舒国公主、神宗赵顼女周国公主、楚国公主、郓国公主、潞国公主、邢国公主、邠国公主、兖国公主、哲宗赵煦女邓国公主、徽宗赵佶女顺淑帝姬、寿淑帝姬、东淑帝姬、安淑帝姬、康淑帝姬、荣淑帝姬、保淑帝姬、悼穆帝姬、熙淑帝姬、敦淑帝姬、柔福帝姬、申福帝姬、宁福帝姬、保福帝姬、贤福帝姬、仁福帝姬、和福帝姬、永福帝姬、惠福帝姬、令福帝姬、华福帝姬、庆福帝姬、仪福帝姬、纯福帝姬、恭福帝姬、孝宗赵伯琮女嘉国公主、光宗赵惇女文安公主、和政公主、齐安公主、宁宗赵扩女祁国公主。 元代计有公主47位,未嫁出去者有1位,亦即晋王甘麻拉女寿宁公主。 明代有公主82位,其中未嫁出去者有25人,她们是:太祖朱元璋的亲孙女宜伦公主、南平公主、仁宗朱高炽女德安公主、延平公主、德庆公主、宪宗朱见深女长泰公主、仙游公主、孝宗朱祐樘女太康公主、兴献王朱祐杌女长宁公主、善化公主、世宗朱厚熜女常安公主、思柔公主、归善公主、穆宗朱载厚女蓬莱公主、太和公主、神宗朱翊钧静乐公主、云和公主、云梦公主、灵邱公主、仙居公主、泰顺公主、香山公主、天台公主、怀淑公主、思宗朱由检女坤义公主、昭仁公主。 清代共有100位公主,其中未嫁出去者有37个,她们是:世祖福临第一女、第三女、第四女、第五女、第六女、圣祖玄烨第一女、第二女、第四女、第七女、第八女、第十一女、第十二女、第十六女、第十七女、第十八女、第十九女、第二十女、世宗胤稹第一女、第三女、第四女、高宗弘历第一女、第二女、第五女、第六女、第八女、仁宗秬琰第一女、第二女、慧安和硕公主、第六女、第七女、第八女、慧愍固伦公主、宣宗曼宁女端悯固伦公主、第二女、端顺固伦公主、第七女、第十女。
『陆』 在唐朝,一共有不下20位公主被“和亲”,其中有多少“真公主”
和亲的公主中真正是皇帝女儿的只有6个人,新兴公主、宁国公主、咸安公主、永安长公主、太和长公主和安化长公主。剩下的就是所谓的假公主了有十四个人之多。为了国家毅然远嫁。
和亲虽然可以换来短暂的和平和表面的安乐,但是它又能坚持多久呢,为了国家的安定就要牺牲公主们的幸福,这也是当时的一种无奈和悲哀。
『柒』 古代有很多位和亲公主,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哪些
在历史上,“和亲”是一种长期存在、并被经常使用的政策。有人觉得,这种政策的实施,是一个朝代懦弱的表现,打不赢敌人只能用一位无辜女性一生的幸福,来换取暂时的和平。
不管这样的观点如何,无法否认的是,无论是和平年代,还是战争时期,也不管是国家强盛还是衰弱,和亲都是对外最常被使用的政策。
也因此,留下了许多令人悲伤但又令人敬佩的故事,尤其是在和亲频繁的西汉时期。
不管是战争还是和平时期,和亲都是汉朝处理对外关系最重要的一种手段。被选中和亲的女子,虽然没有横刀跃马与沙场之上,但忍辱负重、历经苦难,为缓解中原王朝的统治危机做出了很大牺牲,为促进汉朝发展、民族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一样是巾帼不让须眉的英雄!
『捌』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和亲的公主,希望能详细介
1、永乐公主:杨氏,父杨元嗣,母不详。父杨元嗣为东平王李续(不是李继)外孙。唐玄宗开元五年(717年)十一月三日,下嫁契丹松漠郡王李失活。第二年李失活死后,永乐公主又嫁其弟李娑固。
2、太平公主:为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小女儿,唐中宗和唐睿宗的妹妹,生平极受父母兄长尤其是其母武则天的宠爱,权倾一时。 先天二年(713年)因涉嫌谋反,被唐玄宗发兵擒获,赐死于家中。
太平公主死后,唐玄宗的政权宣告稳定,开启了开元之治,也结束了从626年玄武门之变九十年以来,首都多次兵变的现象。
3、卫长公主:一般认为是汉武帝长女,母为皇后卫子夫。因于武帝一朝以帝女而越级封为长公主、汤沐邑为最富庶的盐邑、两任丈夫皆贵震天下,被认为是汉武帝最喜欢的女儿。
同母弟为汉武帝嫡长子戾太子刘据。卫长公主没有陷入征和二年的巫蛊之祸,也并非死于腰斩。一般认为卫长公主逝世于巫蛊之祸以前。根据茂陵陪葬墓分布,卫长公主很可能去世后与其夫平阳共侯曹襄合葬于茂陵。
4、长宁公主:唐中宗韦后长女,先后嫁杨慎交、苏彦伯二人。颇受宠爱。后世也称"宁长公主"。圣历年间,她与安乐公主、太平公主等设立府卫,十步一人,加以骑兵巡逻,僭肖宫省。
神龙年间进封公主,开府,设置属官,不设长史官,待遇等同亲王;而她的食邑实封二千五百户,是亲王爵位待遇的三倍还多。
5、定安公主:唐宪宗第十女,母不详。始封“太和公主”,归国后晋升为“定安大长公主”。她是第三位、也是唐代最后一位和亲回纥(回鹘)的正牌公主。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回鹘派使者合达干等人来请求和亲,唐穆宗同意了。
回鹘崇德可汗派都督、都渠、叶护、公主等两千多人的庞大队伍来唐朝迎亲,纳马2万匹、驼千匹为聘礼。唐穆宗封其妹为太和公主,出嫁回鹘可汗。公主正式到达回鹘牙帐,选择吉日,册封公主为回鹘可敦。
『玖』 历史上有哪些朝代的公主和亲
和亲公主与外国、外族君王或王族和亲的中国公主,她们不一定是皇女,有很多是把宗女或皇帝外孙女、外甥女等封为公主。
“和亲”“联姻”在历史上源远流长,殷商春秋战国时代已有之,商纣王娶鬼侯之女,周朝统治者娶羌族、狄族和戎族之女,秦襄公妹缪赢出嫁西戎丰王,晋献公娶戎女狐姬、小戎子、骊戎女骊姬姐妹,晋文公娶狄女季隗,周襄王娶狄女为王后,晋景公姊出嫁潞子婴儿,赵简子娶狄女,赵襄子娶西戎女,赵襄子姊出嫁北狄代君,秦女出嫁义渠君,以及蛮夷君长世尚秦女等,甚至齐、鲁、宋等国与吴国的联姻也能算为夏与夷狄的联姻。
匈奴
前200年,汉高祖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92年,汉惠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6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冒顿单于
前174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2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老上单于
前160年,汉文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6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5年,汉景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52年,汉景帝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140年,汉武帝宗女嫁匈奴军臣单于
前33年,王昭君嫁匈奴呼韩邪单于
乌孙
前108年,汉武帝宗女刘细君嫁乌孙昆莫(国王)猎骄靡
前103年,汉武帝宗女刘解忧嫁乌孙王岑陬、翁归靡
十六国
前秦世祖苻坚女嫁仇池首领杨定
前秦高帝苻登妹东平公主嫁西秦高祖乞伏干归
北燕太祖冯跋女乐浪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闾斛律
后秦高祖姚兴女西平公主嫁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西秦太祖乞伏炽磐女兴平公主嫁北凉太祖沮渠蒙逊之子沮渠兴国
北凉太祖沮渠蒙逊女兴平公主嫁北魏太武帝拓跋焘
南北朝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女始平公主嫁夏帝赫连昌
北魏明元帝拓跋嗣之女武威公主嫁北凉王沮渠茂虔
北魏宗女兰陵公主嫁柔然可汗郁久闾阿那瑰
北周赵王宇文招女千金公主嫁突厥沙钵略可汗
西梁明帝萧岿之女嫁隋文帝杨坚之子隋炀帝杨广
隋朝
突厥隋文帝宗女安义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染干
隋文帝宗女义成公主嫁突厥启民可汗、始毕可汗、处罗可汗、颉利可汗
隋炀帝宗女信义公主嫁西突厥泥厥处罗可汗
隋炀帝宗女淮南公主嫁突厥突利可汗
吐谷浑和高昌
隋文帝宗女光化公主嫁可汗世伏、伏允
隋炀帝宗女华容公主嫁高昌十二任王曲伯雅
回纥
756年,李守礼之子敦煌王李承采娶毗伽公主(回纥英武可汗女,为乞回纥援兵,药罗葛氏)
756年,唐将仆固怀恩女嫁回纥可汗少子(后为英义可汗,仆固氏)
758年,宁国公主嫁回纥英武可汗(唐肃宗幼女,皇女李氏)
758年,小宁国公主陪嫁回纥英武可汗,后嫁英义可汗(荣王李琬女,亲王女李氏)
769年,崇徽公主嫁回纥英义可汗(唐将仆固怀恩女,仆固氏)
787年,咸安公主嫁回纥长寿天亲可汗(唐德宗女,皇女李氏)
820年,永安公主嫁回纥保义可汗(唐宪宗女,皇女李氏)未成
821年,太和公主嫁回纥崇德可汗(唐宪宗女,皇女李氏)
715年,固安公主嫁奚王李大酺(宗室出女辛氏)
717年,永乐公主嫁契丹首领李失活(东平王外孙女杨氏)
722年,燕郡公主嫁契丹王李郁于(宗室出女慕容氏)
726年,东华公主嫁契丹王李邵固(唐玄宗侄甥女陈氏)
726年,东光公主嫁奚王李鲁苏(成安公主女韦氏)
745年,静乐公主嫁契丹王李怀秀(因唐将安禄山对其部侵掠被杀,唐玄宗外孙女独孤氏)
745年,宜芳公主嫁奚王李延宠(因唐将安禄山对其部侵掠被杀,唐玄宗甥女杨氏)
吐蕃
641年,文成公主嫁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宗室女)
709年,金城公主嫁吐蕃赞普迟德松赞(雍王李守礼女,亲王女李氏)
吐谷浑
640年,弘化公主嫁吐谷浑可汗诺曷钵(宗室女)
664年,金城县主嫁吐谷浑王子苏度摸末(会稽郡王李道恩第三女,亲王女李氏)
664年,金明县主嫁吐谷浑王子闼卢摸末(宗室女)
突厥
642年,新兴公主嫁薛延陀真珠可汗(唐太宗女,为赎唐将契苾何力,皇女李氏)未成
698年,默啜女嫁武则天侄孙武延秀(后突厥默啜可汗女,阿史那氏)未成
703年,默啜女嫁李旦之子宋王李成器(后突厥默啜可汗女,阿史那氏)未成
712年,金山公主嫁后突厥默啜可汗(宋王李成器女,亲王女李氏)未成
717年,交河公主嫁突骑施可汗苏禄(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怀道女,阿史那氏)
拔汗那和南诏
744年,和义公主嫁宁远国王(拔汗那)阿悉烂达干(告城县令李参之女,亲王女李氏)
883年,安化公主嫁南诏皇帝隆舜(唐懿宗女,皇女李氏)
五代十国
南汉
襄帝刘隐女清远公主嫁闽太宗王延钧
辽朝
耶律襄女义成公主嫁夏州都督(西夏太祖)李继迁
宗女兴平公主嫁西夏景宗李元昊
宗女成安公主耶律南仙嫁西夏崇宗李乾顺
(名字挺有意思)
金朝
金卫绍王完颜永济女岐国公主嫁蒙古成吉思汗
西夏
西夏襄宗李安全之女察合公主嫁成吉思汗
宋朝靖康之变后,诸多宋朝皇室女性被抵押给金国,其中一些变成金国妃妾。
德庆公主,嘉德帝姬赵玉盘嫁为金宋王完颜宗磐之妾
永庆公主,荣德帝姬赵金奴嫁为金完颜昌之妾
淑庆公主,安德帝姬赵金罗嫁为金之都统完颜阇母之妾
延庆公主,茂德帝姬赵福金嫁为完颜宗望、完颜希尹之妾
洵德帝姬赵富金嫁为金珍珠大王完颜设也马之妾
顺德帝姬赵缨络嫁为完颜宗翰之妾
仪福帝姬赵圆珠嫁为完颜宗弼之妾
柔福帝姬赵多富嫁为完颜宗望之妾
惠福帝姬赵珠珠嫁为宝山大王完颜斜保之妾
宁福帝姬赵串珠嫁为兖王完颜宗隽之妾
令福帝姬赵金印嫁为金熙宗之妾
华福帝姬赵赛月嫁为金熙宗之妾
庆福帝姬赵金姑嫁为金熙宗之妾
纯福帝姬赵金铃嫁为完颜设也马之妾,后被遣嫁青宫
元朝共38女,其中皇女10位、同姓宗室女22位、身份不明6位,下嫁汪古部16位、畏兀儿9位、高丽9位、吐蕃4位
汪古部阿剌海别吉公主嫁汪古部首领不颜昔班,后嫁其侄镇国与弟孛要合(成吉思汗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独木干公主嫁汪古部首领聂古台,后嫁其弟察忽(拖雷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月烈公主嫁汪古部首领爱不花(忽必烈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叶里迷失公主嫁汪古部首领孛要合之子君不花(贵由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忽答迭迷失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太子真金女,孛儿只斤氏)
爱牙失里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元成宗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亦怜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领孛要合之孙囊家台(不详)
回鹘公主嫁汪古部首领孛要合之孙丘邻察(宗王阿只吉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阿实秃忽鲁公主嫁汪古部首领术忽难(宗王奈刺不花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叶绵干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领术忽难(宗王兀鲁歹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速哥八剌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马札罕(宗王晃兀帖木儿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竹忽真公主嫁汪古部首领孛要合之孙火思丹(宗王卜罗出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奴伦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阔里吉思弟阿里八斛(宗王完泽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阿刺的纳八刺公主嫁汪古部首领术安(晋王甘麻剌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吉刺实思公主,封赵国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阿剌忽都(不知)
难公主嫁汪古部首领马札罕(宗王晃兀帖木儿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畏兀儿也立安敦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阿尔忒的斤(成吉思汗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阿刺真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怯失迈失(窝阔台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巴巴哈儿主嫁畏兀儿亦都护火赤哈儿的斤(贵由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不鲁罕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纽林的斤(窝阔台孙女,孛儿只斤氏)
八卜叉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纽林的斤(窝阔台孙女,不鲁罕公主妹,孛儿只斤氏)
兀刺真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纽林的斤(安西王阿难答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雪雪的斤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雪雪的斤(不详)
朵儿只思蛮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帖睦尔普化(宗王阔端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也先忽都公主嫁畏兀儿亦都护帖睦儿补化之子不答失里(不详)
高丽
忽都鲁揭里迷失公主,封安平公主嫁高丽忠烈王(忽必烈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宝塔实怜公主,封蓟国大长公主嫁高丽忠宣王(蒙哥女,皇女孛儿只斤氏)
也速真公主嫁高丽忠宣王(不详) 亦怜真八刺公主,封濮国长公主嫁高丽忠肃王(营王也先帖木儿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金童公主,封曹国长公主嫁高丽忠肃王(魏王阿不哥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伯颜忽都公主,封庆华公主嫁高丽忠肃王(宗王伯颜忽都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亦怜真班公主,封德宁公主嫁高丽忠惠王(镇西武靖王焦八(搠思班)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宝塔失里公主,封徽懿鲁国大长公主嫁高丽恭愍王(魏王阿不哥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纳论公主,封国公主嫁高丽沈王王皓(梁王松山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吐蕃
墨卡顿公主嫁八思巴弟吐蕃白兰王恰那多吉(宗王阔端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贝丹公主嫁吐蕃白兰王恰那多吉之子达玛巴拉(宗王阔端子启必帖木儿女,亲王女孛儿只斤氏)
门达干公主嫁吐蕃白兰王达尼钦波桑波贝(元成宗姐,孛儿只斤氏) 布达干公主嫁吐蕃白兰王锁南藏卜
大明朝没和亲记录。
清朝虽然目前很难做出精确统计,但据秦永洲和华立的统计,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从公主到乡君就有70余人之多。见诸《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的额驸有69人,八旗中的尚不在内”;“嘉道年间,科尔沁、敖汉、巴林部共公主子孙、台吉、姻亲3000余人,这在人口稀少的蒙古族是相当客观的数字。自天命初到乾隆末下嫁到外藩蒙古的公主、格格共有公主22人、郡主21人、县主6人、郡君9人、县君7人、乡君6人。据道光年间的统计,当时科尔沁达尔汉王旗下有公主子孙台吉、姻亲台吉共2000人,土谢图王旗下公主子孙台吉500余人,敖汉旗下有600余人,巴林旗下有170余人。
努尔哈赤第三女莽古济嫁蒙古敖汉部长琐木诺杜棱
太宗皇太极第一女固伦公主嫁蒙古敖汉郡王班第
太宗皇太极第二女马喀塔嫁蒙古察哈尔亲王额哲
太宗皇太极第三女延庆公主嫁蒙古科尔沁亲王奇塔特
太宗皇太极第四女雅图嫁蒙古卓礼克图亲王弼尔塔哈尔
太宗皇太极第五女阿图嫁蒙古巴林郡王色布腾九
太宗皇太极第八女嫁蒙古土谢图亲王巴雅斯护朗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三女固伦荣宪公主嫁蒙古巴林郡王乌尔滚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五女和硕端静公主嫁蒙古喀尔沁杜棱郡王噶尔臧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六女固伦恪靖公主嫁蒙古喀尔喀亲王敦多布多尔济
圣祖康熙帝玄烨第十五女和硕敦恪公主嫁蒙古科尔沁台吉多尔济
恭亲王常宁第一女固伦纯禧公主嫁蒙古科尔沁台吉班第
怡亲王胤祥第四女和硕和惠公主嫁蒙古喀尔喀亲王丹律多而济之子多尔济塞布腾
庄亲王胤禄第一女和硕端柔公主嫁蒙古科尔沁郡王清齐默特多尔济
高宗乾隆帝弘历第三女固伦和敬公主嫁蒙古科尔沁亲王巴布腾巴尔珠尔
仁宗嘉庆帝颙琰第三女庄敬和硕公主嫁蒙古科尔沁亲王索特纳木多布济
仁宗嘉庆帝颙琰第四女庄静固伦公主嫁蒙古土默特贝勒玛尼巴达喇
宣宗道光帝绵宁第四女寿安固伦公主嫁蒙古奈曼部札萨克郡王德穆楚札克布
『拾』 中国历史上有哪些和亲的公主,希望能详细介绍.包括年
细君公主:第一个远赴西域的和亲公主
汉武帝时,经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远走漠北。后来,汉武帝采取迂回战术,积极打通西域,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势力强大的乌孙国,成了汉朝主要的争取对象。
乌孙国原居住在祁连山附近,后被匈奴赶到今新疆温宿、伊宁一带,与匈奴一向是世仇。于是,汉武帝派遣使者到乌孙国,表示愿送公主下嫁,结为兄弟之邦,共制匈奴。元封六年(公元前105年),汉武帝封江都王的女儿细君为公主,下嫁乌孙国王昆莫。细君容貌美丽,气质高贵,乌孙国王喜出望外,封她为右夫人。但匈奴单于也极力拉拢乌孙,昆莫迫于压力,娶了一名匈奴公主为左夫人。
长在深闺、锦衣玉食的细君自然比不上匈奴公主适应塞外的生活。匈奴公主挽弓射箭,策马扬鞭驰骋草原。细君公主则度日如年,只能将满腔愁绪化成一首悲歌,整天抱着琵琶诉说思乡之情。
两年后,昆莫一病不起,由于他的儿子已死,由孙子岑陬继承王位。按当地习俗,子孙要继承祖父的妻妾。细君公主无法接受,向汉武帝请求归国,汉武帝答复说:“在其国,从其俗。”无奈之下,细君公主只得含悲忍辱再嫁岑陬。三年后,细君为岑陬生下一女,终于因为产后失调,再加上心绪难平,不久便忧伤而死。
解忧公主: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和亲公主
约公元前104年,汉武帝选派楚王刘戊的女儿解忧公主嫁给乌孙王岑陬。
岑陬暴毙之后,王位由岑陬的族弟翁归靡继承,此人身材肥胖,乌孙人称其为“肥王”。按照习俗,肥王娶了解忧。由于性情相投,解忧与肥王恩爱异常,并生下了元贵靡、万年、大乐三位王子。肥王对解忧关怀备至,言听计从,从而也拉近了汉廷与乌孙国的密切关系,双方信使往还不绝于途。这大大激怒了匈奴单于,双方关系紧张,一触即发。
公元前71年,匈奴单于发兵威胁乌孙国,要他们献出解忧公主,并和汉廷断绝一切关系。面对匈奴人的欺凌,肥王与解忧大为震怒,火速遣使邀请汉朝出兵,分进合击对付匈奴。汉朝立即兵分五路进击,同时又派人赴乌孙督战。匈奴大败,从此一蹶不振,汉朝北方边疆得到了一个较长时间的安定。汉廷与乌孙的关系也更加密切,解忧的地位如日中天。
后来肥王一病不起,王位归还了岑陬的儿子泥靡,因暴虐天道而被称为“狂王”。解忧依俗又下嫁给狂王。后来王族内乱,汉朝派人率兵进乌孙进行军事干预,平息了内乱,解忧长子元贵靡做了大国王。
解忧公主从汉武帝太初年间远嫁乌孙,在西域生活了50多年,四朝三嫁,在其长子及幼子相继病死后,上书宣帝表示“年老思故乡,愿得骸骨归汉地”,情意哀切,甚为感人,宣帝便派人把她接了回来。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年已七十的解忧终于回到长安。
昭君:最善良的和亲公主
王昭君生于公元前52年,南郡秭归县人,天生丽质,聪慧异常,精通琴棋书画。公元前36年选秀入宫,因不肯贿赂画师毛延寿而无缘见汉元帝,被贬入冷宫3年。
北方的匈奴经过近三十年的内讧,于公元前36年呼韩邪单于在汉朝的帮助下将内乱平息。为密切双方的关系,呼韩邪单于于公元前33年亲自入汉,请求和亲,以结永久之好。汉元帝欣然应允,并召后宫妃嫔议亲,王昭君自愿和亲。元帝赐她锦帛及黄金美玉等贵重物品若干,并亲自送出长安十余里。
昭君出长安,历经一年多,于第二年初夏到达漠北,受到匈奴人民的盛大欢迎,被封为“宁胡瘀氏”。昭君出塞后,汉匈两族团结和睦,边境安宁。不幸的是王昭君与呼韩邪单于结婚仅两年,单于去世,生下一子名伊屠智牙师。依俗王昭君必须下嫁呼韩邪单于第一瘀氏所生的长子雕陶莫皋单于。尽管王昭君不能接受,但她还是依胡俗下嫁,又生了两女,即须卜公主与当于公主。公元前20年,雕陶莫皋又死,昭君自此寡居。一年后,年仅33岁的王昭君郁郁而终,厚葬于归化(今呼和浩特市南郊),依大青山,傍黄河水,后人称为“青冢”。
王昭君出塞的几十年内,汉匈两族和睦相处,使饱经战乱之苦的老百姓享受到了安定和平的生活,王昭君也深受两族人民的爱戴。
文成公主:留下千古佳话的和亲公主
吐蕃人是藏族的祖先,很早就在青藏高原上过着农耕和游牧生活。七世纪前期,吐蕃杰出的首领松赞干布做了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上的许多部落,建立了强大的奴隶制政权,定都逻些(今拉萨)。松赞干布爱慕唐朝的先进文化,于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派出第一批使臣访问长安,唐也派出使臣回访吐蕃。以后,松赞干布几次派亲信大臣带着珍贵的礼物来长安请求通婚,唐太宗均未允。
公元640年,松赞干布大相(宰相)禄东赞,带100多人备黄金五千两和珍宝数百件再次来长安求婚。唐太宗终于答应把宗室女文成公主嫁给他。公元641年,文成公主在江夏王李道宗的护送下,带着丰厚的嫁妆以及谷物、果品、蔬菜的种子,药材、蚕种,还带了大批医药、种树、工程技术、天文历法等方面的书籍和许多工匠等入蕃。松赞干布带着大队人马到柏海迎接,并在那里举行了隆重的婚礼。松赞干布还在逻些按唐朝的建筑格式,为公主专门建造了一座城郭宫殿。
文成公主在吐蕃生活了四十年,为汉藏两族人民的友好联系和发展藏族经济文化作出了很大贡献,她的事迹被后人编成藏戏演出。至今在拉萨市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内还供奉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塑像,她的和亲成为流传千古的佳话。
歧国公主:历史上最辉煌的和亲公主
当初,金朝打辽朝的时候,曾经向蒙古借兵,并许下灭辽后重金酬谢。但是,金朝不讲信用,致使蒙古各部仇视女真贵族,由此蒙古也经常出兵攻打金朝。
贞祐二年(1214年)3月,成吉思汗指挥部队打到了中都(今北京,当时是金国的首都),驻中都城的北郊,围困金朝。金人被蒙古大军围困在中都城里,出于无奈,金宣宗只好向蒙古求和,接受成吉思汗提出的撤兵条件,其中之一就是要金国的公主嫁给他和亲。成吉思汗派使者进城挑选新娘。
当时金朝历届皇帝的女儿中,一共有7位公主尚未出嫁,经过讨论,决定让岐国公主嫁到蒙古。
金朝怀着让蒙古人快点儿撤军的心情,火速送公主出嫁。
岐国公主到大草原的时候,蒙古人都非常高兴,因为自己的大汗娶了原来宗主国皇上的女儿,而且这个公主还很尊重大汗,也尊重蒙古人的各种习俗,所以,蒙古众人都尊称岐国公主为“公主皇后”。
不久,歧国公主被成吉思汗封为皇后,并跟从成吉思汗南征北战。当时,西域及中亚各国、各个部落,西亚大片地区都被成吉思汗征服,他们上表朝贺时按照风俗礼节,都把岐国公主的名号和成吉思汗并称,那时的岐国公主是和成吉思汗一样的享有盛名。这是以往历朝历代的和亲公主享受不到的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