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太原历史多少年

太原历史多少年

发布时间:2021-02-05 05:47:46

1. 太原的历史有什么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回”的发现,证明早答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告诉我们,在七、八千年的母氏系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殷商时太原为方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春秋末季,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486年的历史。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从始晋阳就叫做太原了。汉代并州刺使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 ,太原简称并亦来源于此。是时,太原已成为全国十三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

2. 太原历经几年历史 多少年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2003年迎来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公元前497—2003年)。

3. 山西省太原市历史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2003年迎来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公元前497—2003年)。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始建于北齐、毁于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与巴米扬大佛和乐山大佛相媲美!此外还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刹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宫纯阳宫、多福寺等文物古迹。 历史发展 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原曾经是唐尧故地、战国名城、太原故国、北朝霸府、天王北都、中原北门、九边重镇、晋商故里……[2]“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只要来过太原的人,都会深深地陶醉在它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之中。 太原形胜在晋祠,太原灵脉在晋祠。“叔虞百里,居之河汾。帝刻桐叶,天书掌文。礼以成德,乐以歌薰。天子无戏,唐有其君。”这是南北朝时期流落北国的大诗人庾信写的一首《成王刻桐叶赞》。诗中描述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叔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叔虞传位于其子燮父,改国号为“晋”,这便是晋国的由来。 因为在上古时代,太原曾经是唐尧故国,隋末起兵于太原的李渊、李世民父子夺得天下以后,把新兴的国家命名为“大唐”,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繁荣的时期。直到今天旅居海外的华人,都以唐人后裔为荣,甚至把大片华人聚集地命名为“唐人街”。追本溯源,唐文化的发祥地就在山西太原。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告诉我们,在七、八千年前的母氏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史传太原的肇始者台骀,因治理汾水、开拓了太原盆地,被尊为“汾水之神”。鲁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地区的无终及赤狄别族 咎(音皋)如,太原地区始入于晋国版图。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汉代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太原简称“并”亦来源于此。是时,太原已成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南北朝时,晋阳又是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隋代,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强盛的唐王朝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唐朝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太宗赵光义灭北汉,焚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为废墟。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遭到彻底破坏。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重新崛起,嘉祐四年,设太原府治。金、元时代,太原城饱经战乱。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于太原,遂因此扩建太原城,成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明、清两代,太原经济迅速发展,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对全国的经济影响很大,有“晋商执全国牛耳”之誉。

4. 太原历史

南北抄朝时,晋阳又是东魏袭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隋代,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强盛的唐王朝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唐朝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

三代指:晋国、赵国、北汉
五朝:东魏、北齐、唐、后唐、后晋
九位皇帝:李渊、李世民、李治、李存勖、李嗣源、李从珂、石敬瑭、刘知远、刘崇、

5. 山西有多少年历史

太原,是一复座具有2500多年悠制久历史的中华古城,2003年迎来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公元前497—2003年)。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太原很大很大,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在内,都毫不逊色。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历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始建于北齐、毁于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与巴米扬和乐山大佛相媲美!此外还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刹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宫纯阳宫、多福寺等文物古迹。

6. 太原有多久的历史

太原,是一座具有25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2003年迎来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版(公元前497—2003年)。权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太原很大很大,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在内,都毫不逊色。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历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始建于北齐、毁于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与巴米扬大佛和乐山大佛相媲美!此外还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刹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宫纯阳宫、多福寺等文物古迹。

7. 太原有几千年历史

太原有2505年的历史。(公元前497—2008年)
太原,是我国北方的文明古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十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告诉我们,在七、八千年前的母氏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2003年太原迎来了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公元前497—2003年)。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太原很大很大,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在内,都毫不逊色。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历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祠”园林,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我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我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传为世界之最;始建于北齐、毁于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与巴米扬大佛和乐山大佛相媲美!此外还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刹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宫纯阳宫、多福寺等文物古迹。

8. 太原的历史资料

原,指宽广平坦的地形,若平原、高原、草原、沙原、苔原者然。中国最早诠释词义的专著《尔雅》说:“广平曰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有“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写道:“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皆“原”之妙用。太,古通“大”,如太宰亦作“大宰”,太子亦作“大子”;大、太也有差异,太者大加一点,犹言比大还大,表示大之不尽,或谓很大、极大。中国最早记载“太原”的文献,首推《尚书·禹贡篇》和《毛诗·小雅·六月》。前者是为“既载壶口,治滩及岐。既修太原,至于岳阳”;后者则为“薄伐严狁,至于太原”。前者所谓壶口,即迄今闻名于世的吉县西黄河壶口瀑布,梁、岐是吕梁山于不同地段的不同称谓,岳阳为太岳之阳(南),都说的是当今晋南,显然指的汾河下游广袤平川地区。后者据顾亭林《日知录·太原》条,则在今甘肃平凉为中心的泾水上游平川地带。《禹贡》太原也罢,《六月》太原也罢,显然都已超逾当初《尔雅》地形名——通名而进入地区名——专名了。 长风大街 太原,是一座具有 2500 多年悠久历史的中华古城, 2003年迎来了她建城2500周年的辉煌庆典(公元前497年—公元2003年)。以其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丰富的资源而闻名天下。太原很大很大,与全国任何一个城市相比,包括著名的古都北京、西安、杭州、苏州、开封、洛阳在内,都毫不逊色。唐代大诗人李白曾经盛赞太原“天王三京,北都其一”“雄藩巨镇,非贤莫居”。历史文化是古城太原最大的一笔精神财富。太原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如晋祠,称得上是华夏文化的一颗璀璨明珠;建于明代的永祚寺,“凌霄双塔”是中国双塔建筑的杰出代表;龙山石窟是中国最大的道教石窟,被专家誉为世界之最;始建于北齐、毁于元末明初的蒙山大佛,堪与乐山大佛媲美!此外还有隋末唐初建造的佛教名刹崇善寺和富有民族特色的道教寺宫纯阳宫、多福寺等文物古迹。 在2500年的历史长河中,太原曾经是 唐尧故地 、 战国 名城 、 太原故国 、 北朝霸府 、 天王北都 、 中原北门 、 九边重镇 、 晋商故里……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 只要来过太原的人,都会深深地陶醉在它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之中。 太原形胜在晋祠,太原灵脉在晋祠。“叔虞百里,居之河汾。帝刻桐叶,天书掌文。礼以成德,乐以歌薰。天子无戏,唐有其君。”这是南北朝时期流落北国的大诗人庾信的《成王刻桐叶赞》,诗中描述的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桐叶封弟”的故事。周成王封叔虞于唐。叔虞施政有方,国富民强。叔虞传位于其子燮父,燮夫见晋水之源奔流不息,哺育人民,遂改国号为“晋”,这便是晋国的由来。 晋祠圣母殿 太原,是中国北方的文明古城, 有着悠久的历史。“古交旧石器文化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10万年之前就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太原的土地上。义井和东太堡的“新石器文化遗址”又告诉我们,在七八千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早期,太原的先民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殷商时太原为古国北唐,考古学家曾在太原许坦村一带,发现了商代的文化遗址,定名“许坦型文化”。史传太原的肇始者台骀,因治理汾水、开拓了太原盆地,被尊为“汾水之神”。鲁昭公元年(晋平公十七年,前541年),晋国荀吴率兵北征,大败占据今太原一带的无终及赤狄别族咎(音皋)如,太原地区始入于晋国版图。春秋末期,晋定公十五年(前497年)显赫于世的晋阳古城问世于汾河晋水之畔,迄今已有2500年的历史。晋阳古城在战国初期,曾做过赵国的都城72年之久。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分天下为36郡 ,又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设置了太原郡,郡治晋阳。汉代并州刺吏部设治晋阳,这也是太原称并州之始,太原简称“并”亦来源于此。是时,太原已成为全国十三州部治所之一,闻名遐迩。南北朝时,晋阳又是东魏和北齐的“别都”,始终保持着“霸府”的地位,高欢、高洋父子坐镇太原、遥控朝政。隋代,太原是全国的第三大城市,地位仅次于长安和洛阳。强盛的唐王朝就发祥于太原,因晋阳古有唐国之称,李渊父子定都长安后,遂以“唐”为国号。所以说,唐文化的发源地就在太原。唐朝初期的几位帝王曾数次扩建晋阳城,并相继封其为“北都”、“北京”,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并称“三都”、“三京”,战乱频仍的五代十国,后唐、后晋、后汉、北汉,或发迹于晋阳,或以此为国都,一时间太原名声显赫于举国,传为“龙城”。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赵光义灭掉了以太原为都的北汉政权,最终统一全国。由于憎恨太原军民对宋军的顽强抵抗及恐惧太原“龙城”的美誉,遂下令火烧晋阳城,又引汾、晋之水夷晋阳城为废墟,一座历经1476年悠久历史的古城遭到了彻底的破坏。三年之后,新的太原城在距古晋阳城北四十余里的唐明镇重新崛起。嘉祐四年,设太原府治。金、元时代,太原城饱经战乱。元代,置太原路。明初,朱元璋封其三子朱棢为晋王于太原,遂因此扩建太原城,成为明代九边重镇之一。明、清两代,太原经济迅速发展,其矿业、商业、手工业,对全国的经济影响很大,有“晋商执全国牛耳”之誉。 明、清两朝,置太原府,府治在阳曲县。1912年民国建立后废府,存阳 天龙山石窟 曲县,山西省省会设在阳曲县。1947年,析出阳曲县城区,单独设置太原市,作为山西省省会。1949年解放后,太原市成为山西省人民政府驻地,山西省辖市。1951年原属汾阳专区的晋源县撤销,并入太原市。1958年原属忻县专区的阳曲县和原属榆次专区的清徐、交城两县撤销,并入太原市。1960年复设阳曲(驻黄寨镇)、清徐(驻清源城)两县。1972年将吕梁地区所属娄烦县划归太原市。至1996年,太原市辖古交一个县级市,清徐、阳曲、娄烦三个县,市区分南城、北城、河西、南郊、北郊五区。

9. 山西有多少年的历史

山西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拥有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迄今为止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之久,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美称,还被誉为“华夏文明的摇篮”。“女娲补天”的传说就发生在山西。华夏民族的始祖黄帝和炎帝都曾在山西活动。我国上古时代的三个帝王尧、舜、禹均在山西南部建都,为“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坂(今永济市)”、“禹都安邑(今夏县)”。春秋时期,晋文公重耳是春秋五霸之一。北魏时,大同(当时称平城)曾作为北魏的都城名重一时。隋朝末年,李渊父子起兵晋阳(今太原市),继而夺取长安,建立唐朝,后把太原定为大唐帝国的北都。元末明初,中原连年战乱,灾荒频繁,而山西尤其是晋南一带,经济繁荣,人口稠密,成为明初向外移民的主要地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内,山西曾向外移民十几次。洪洞县大槐树是当时一个主要移民站。全国不少地方流传的“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即由此而来。明清时期,晋商和山西票号的崛起,著称中外。 西河度文化和丁村文化遗址表明,早在旧石器时代就已有了人类在这里繁衍生息。传说中的中华民族的始祖黄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为活动的主要地区。中国史前三大伟人尧、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内建都立业。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政权夏朝也建立在山西南部。商代,山西是商的主要统治区。周代,晋国由山西境内崛兴,晋文公曾为春秋五霸之一。秦、汉、魏、晋时期,山西无论在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南北朝时期,山西是北朝统治的中心地带,而且北魏曾以平城(今大同)为都,之后的东魏、北齐也曾以晋阳(今太原)为“别都”、“陪都”,这对促进山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唐太宗李世民起兵太原,建立了大唐王朝,由此,山西被唐太宗认为是“龙兴”之地,一直把山西作为唐帝国的腹脏地区,封太原为唐王朝的“北都”、“北京”。有唐一代,山西一直以其特殊的地位和发达的经济、文化称著于世。到五代十国,山西仍然对中国北方的政治、军事形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宋辽时期,山西进一步繁荣,是中国北方经济、文化的主要发达地区。元代,全国共11个行省,山西与山东、河北,并称为元朝“腹地”,大同、平阳(今临汾)、太原三城则成为黄河流域的著名都会。当时山西商业的发达、经济的繁荣、文化的昌明,曾受到当时来中国旅行的意大利伟大旅行家马可波罗的盛赞。明代,山西的商业迅猛发展,曾领全国之先。 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以后,山西的经济、文化发展受到严重破坏。但是,山西人民英勇地抗击了外敌的侵略。特别是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山西人民进行了更加顽强的斗争,在三晋大地上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百团大战、平型关大捷、上党战役永垂青史。1949年4月,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从此揭开了山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新篇章。几十年来,山西人民为全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做出为重大贡献。 黄河流经山西,孕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仁人志士。在中国的各个历史时期,山西曾涌现出许多政治家、军事家、科学家、文学家、历史学家。最著名的有春秋时期的霸主之一晋文公重耳,有中国唯一的女皇帝、唐代杰出的政治家武则天,有中国的“武圣”、三国时期名将关羽,有唐朝名相狄仁杰、裴度,有抗击匈奴而名垂青史的汉朝名将卫青、霍去病,有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作者、宋代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有创立“制图六体”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有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唐代著名诗人王勃、王之涣、王维、王昌龄、白居易,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政治改革家柳宗元,有金朝文学家、诗人元好问,有元曲四大家中的三位著名戏曲家关汉卿、白朴、郑光祖,有明末清初的思想家、文学家、医学家、书画家傅山,清末维新派扬泽秀以及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刘光弟等。可以说,山西是人杰地灵,代不乏人。而其中晋商的足迹更是踏遍华夏、享誉全球。 山西是厚重的黄河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古人类文化遗址、帝都古城、宝刹禅院、石窟碑碣、雕塑壁画、古塔古墓、佛道圣地、险堡关隘以及革命文物、史迹等,从北到南、珠串全省,构成了山西古今兼备,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目前,全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全省境内,具有珍贵价值的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就有119多处。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大同旅游区的云冈石窟、悬空寺、应县木塔以及中国五岳之一的北岳恒山;忻州旅游区的五台山、芦芽山、代县杨家将故地;太原旅游区的晋祠、晋中的平遥古城、昔日晋商的豪宅大院;临汾旅游区的尧庙、洪洞县的大槐树、广胜寺、吉县黄河壶口瀑布;运城旅游区的解州关帝庙、芮城永乐宫壁画、夏县司马光墓、永济黄河铁牛、永济普救寺和莺莺塔,等等。其中平遥古城和云冈石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山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早在1921年,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君宇,就在太原组建社会主义青年团,开展革命活动。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亲自率领红军主力渡河东征,在晋西、晋中、晋南各地遍撒革命火种。全国抗战爆发后,八路军三大主力挺进山西,创立了敌后抗日根据地。八年抗战中,山西是华北抗战乃至全国抗战的重要战略支点;山西地方党组织培养了15万名共产党员,根据地向八路军输送了60万热血青年。解放战争期间,山西成为支援全国解放的战略基地,广大民众积极支援前线,大批地方干部南下或东进、西进,奔赴新区,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解放前的刘胡兰精神,解放后的大寨精神、太旧精神、李双良精神激励着人们为争取新生活不断艰苦拚搏。

记得采纳啊

10. 太原的历史

太原历史悠久,为中华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晋阳城前之太原历史,亦有2000年以上。笔者撰写此文,希望将一段行将为人遗忘的太原远古时期之各段历史大事公之于众,以飨乡人,并慰先人在天之灵。

约公元前2554年或公元前2538年到公元前2453年间

少昊金天氏在位。金天氏在位期间,封其孙台骀于太原。

按《左传·昭公元年》:

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沉、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为玄冥师,生允格、台骀。台骀能业其官,宣汾、洮,障大泽,以处太原。帝用嘉之,封诸汾川。沉、姒、蓐、黄,实守其祀。今晋主汾而灭之矣。由是观之,则台骀,汾神也……”

按:金天氏,即少昊。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辞源》:“少昊,传说古部落首领名,名挚,字青阳,黄帝子,姬姓。以别于太,故曰少昊,以金德王,故也称金天氏。邑穷桑,都曲阜,号穷桑帝。春秋时郯自称为少昊后代。”

据晋代皇甫谧《帝王世纪》、宋代苏辙《古史》、清代马 《绎史》等,少昊是黄帝的继承者。

少昊在位年限,皇甫谧《帝王世纪》认为“在位百年而崩”,《外记》则说“在位八十四年寿百岁纪年”。

继少昊在位的是黄帝的儿子昌意之子颛顼高阳氏。皇甫谧《帝王世纪》认为:颛顼高阳氏在位七十八年,享年九十八岁。

上引《左传·昭公元年》中之“太原”,即为太原。《春秋左传正义》卷四十一,于“以处太原”四字下注曰:“太原,晋阳也,台骀之所居。”

又,上引《左传·昭公元年》中的“帝”,另有人认为,是指帝颛顼,是帝颛顼封少昊之裔孙于太原。颛在位之年,剪伯赞《中外历史年表》记为公元前2450到以元前2373年。

约公元前2376年到公元前2307年

帝喾高辛氏在位。帝喾高辛氏,据《史记》等书,为黄帝的曾孙。黄帝之子玄嚣的孙子。商务印书馆1988年版《辞源》:“帝喾,古代部落首领,相传为黄帝的曾孙,尧的父亲,居亳(今河南偃师县),号高辛氏。商代卜辞中以帝喾为高祖,参阅《史记·五帝记》。”

在位期间,高辛氏分别封其子实沈、阏伯于今之太原与今之河南商丘。按《左传·昭公元年》:

晋侯有疾,郑伯使公孙侨如晋聘,且问疾。叔向问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实沉、台骀为祟。’史莫之知,敢问此何神也?”子产曰:“昔高辛氏有二子,伯曰阏伯,季曰实沈,居于旷林,不相能也。日寻干戈,以相征讨。后帝不臧,迁阏伯于商丘,主辰,商人是因,故辰为商星。迁实沈于大夏,主参,唐人是因,以服事夏、商。其季世曰唐叔虞。当武王邑姜方震大叔,梦帝谓己:‘余命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诸参,而蕃育其子孙。’及生,有文在其手曰虞,遂以命之。及成王灭唐而封大叔焉,故参为晋星。由是观之,则实沉,参神也……”

按《竹书纪年》曾云:“四十五年帝锡唐侯命。”按唐侯,今有人认为即指实沉,实沉,有人认为即为今人熟知的帝尧。帝尧究竟是受封于其父还是受封于其兄帝挚(见下则),历史上说法不一。

约公元前2306年到公元前2298年

帝挚在位期间。帝挚,帝喾高辛氏之长子,尧之兄。关于帝挚之经历命运,历史上记载颇有不同。按皇甫谧《帝王世纪》说:

帝挚之母于四人中班在下而挚于兄弟最长,得登帝位。封异母帝放勋为唐侯。挚在位九年,政微弱,而唐侯德盛,诸侯归之。挚服其义,乃率群臣造唐而致禅,唐侯自知有天命,乃受帝禅,乃封挚于高辛。

司马迁《史记》则记载云:“帝喾崩,而挚代立。帝挚立,不善,而帝放勋立,是为帝尧。”

清人马 《绎史》卷八《高辛纪》引《纲目前编》则说:“挚荒淫无度,诸侯废之,而推尊尧为天子。”马马肃并在后加按语云:“按帝挚或崩,或禅,或废,诸说各不同也。”

关于唐尧,清人马 《驿史》卷九《陶唐纪》引皇甫谧《帝王世纪》说尧:“年十五而佐帝挚,受封于唐,为诸侯,二十而登帝位,都平阳。”

约公元前2297年

约在公元前2297年,尧在今太原地区建都(据剪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后迁都平阳。尧名放勋,号陶唐氏,在位期间,命羲和观测天象,制订历法,以三百六十六日为一年,置闰月正四时,尧时洪水为患,命鲧治之,九年而功不成,四岳又举舜。舜流共工于幽陵,放欢兜于崇山,迁三苗于三危,殛鲧于羽山。四罪定而天下咸服。

按:东汉郑玄(生当公元127—200年)《毛诗谱·唐谱》说:“唐者,帝尧旧都之地,今日太原晋阳是。尧始居此,后乃迁河东平阳。”

又:《毛诗正义》据此评《诗经》中之《唐风》“有尧之遗风”曰:

则尧都之也。《汉书·地理志》云:太原晋阳县,故《诗》唐国,晋水所出,东入汾,是汉时为太原晋阳也。《史记·晋世家》云:唐在河汾之东,方百里。言百里则尧为诸侯所居,故云:“尧始居此”。《地理志·河东郡平阳县》应劭云:“尧都也”,则是尧为天子,乃都平阳,故云后迁河东平阳也。……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曰唐侯,南有晋水,至于燮改为晋侯。

另:西晋皇甫谧(214—282)《帝王世纪》说:“尧始封于唐,今中山唐县是也,尧山是也……尧之都后徙晋阳,今太原县是也,于《周礼》在并州之城;及为天子,都平阳。”

约公元前2140年

本年开始,禹在位(据剪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禹在位年,有说八年,有说四十五年,有说五十年。禹初即位在安邑,后徙都晋阳。到公元前1763年桀在位时又徙都安邑(据剪伯赞主编《中外历史年表》)。

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云:“禹自安邑都晋阳,至桀徙都安邑。”是太原曾为大禹之都。

约公元前1098年 商纣王在位

本年开始,商纣王在位。

夏自大禹之子启开国,历经太康、仲康、帝相、少康、帝杼、帝槐、帝芒、帝泄、帝不降、帝局、帝廑,再到帝孔甲。尧之后人刘累学扰龙于豢龙氏,曾事夏孔甲,赐氏曰御龙。曾获罪。惧而迁于鲁县“(见《左传·昭公二十九年》)。商代末年,刘累后人再次回迁到其故地唐(今太原地区)。成为汉朝刘氏的后人。宋代苏辙《古史·世家·晋唐叔第九》:

尧后有刘累者,学扰龙于豢龙氏,事夏孔甲,赐氏曰御龙,以更豕韦之后为豕韦氏。商之衰,迁居于唐。周以唐封叔虞,复自唐徙杜,为唐杜氏……其处者为刘氏,而汉其苗裔也。

约公元前1055年 周成王姬诵九年

本年冬十月,周成王派军灭亡太原地区的唐国(尧后代之一枝),将其民迁于杜(今陕西西安市东南。按《竹书纪年》卷下:“(成王)九年冬十月,王师灭唐,迁其民于杜。”

约公元前1054年 周成王姬诵十年

本年,成王封母弟叔虞于尧之故墟今太原地区,曰唐侯。《竹书纪年》卷下:“(周成王)十年,王命唐慎(叔)虞为侯。”

公元前1053年 周成王十一年

本年,唐叔虞向周王献嘉禾。周成王认为嘉禾出世,功在周公,命唐叔归禾于周公(《竹书纪年》卷下:“(成王)十一年,唐叔献嘉禾,王命归禾于周文公”)。

公元前1018年 周康王九年

约在本年,唐叔虞子燮父改国号为晋。按《竹书纪年》卷下:“(康王)九年,唐迁于晋,作宫而美,王使人让之。”晋国的历史从此开始。

按:班固《汉书·地理志·太原郡》所属二十一县中,首列“晋阳县”,并自注曰:“故《诗》唐国,周成王灭唐,封地叔虞,龙山在西北,有盐官,晋水所出,东入汾。”

又:郦道元《水经注》卷六“晋水”条中对“唐”之地名及“晋水”辨之甚详,其曰:

晋水出晋阳县西悬瓮山。县故唐国也。《春秋左传》称,唐叔未生,其母邑姜梦帝谓己曰:“余名而子曰虞,将与之唐属之参,及生,名之曰虞。”《吕氏春秋》曰:“叔虞与成王居,王援桐叶为,以授之曰:‘吾以此封汝。’虞以告周公。周公请曰:‘天子封虞乎?’王曰:‘吾戏耳。’公曰:‘天子无戏言。’时唐灭,乃封之于唐。”县有晋水,后改名为晋,故子夏叙《诗》称此晋也,而谓之唐,俭而有礼,有尧之遗风也。《晋书·地道记》及《十三州志》言晋水出龙山,一名结绌山,在县西北非也。《山海经》曰:“悬瓮之山,晋水出焉。”今在县之西南。昔智伯之遏晋水以灌晋阳……后人踵其遗迹蓄以为沼。沼西际山枕水,有唐叔虞祠……于晋川中最为胜处……城在晋水之阳,故曰晋阳矣。经书晋荀吴帅师败狄于大卤。杜预曰:“大卤,晋阳县也。”为晋之旧都。《春秋·定公十三年》赵鞅以晋阳叛,后乃为赵矣。其水又东南入于汾。

约公元前964年 周穆王满十三年

为避戎狄侵扰,晋国第四代国君晋成侯姬服人把都城由今太原地区南迁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北)。杨伯峻《春秋左传注》:“唐叔之子燮父改唐为晋,即今之太原市。四世至成侯,南徙曲沃,今山西闻喜县东。又五世至穆侯,复迁于降,降即翼”(中华书局1981年版44页)。

公元前960年 周穆王满十七年

本年秋八月,晋国都城南移后,太原形成统治的真空。鉴于这种情况,周穆王将一部分臣服于周的少数族部落向太原迁移。按《竹书纪年》卷下:“(穆王)十七年秋八月,迁戎于太原。”

公元前863年 周夷王燮七年

本年,太原之戎叛乱,周夷王派虢公帅师伐之,在俞泉(今地名不详)获马千匹。按《竹书纪年》:“(夷王)七年,虢公帅师伐太原之戎,至于俞泉,获马千匹。”

公元前823年 周宣王靖五年

夏六月,周宣王派尹吉甫帅师北进太原,进攻犭严狁,《竹书纪年》:“五年夏六月,尹吉甫帅师伐犭严狁于太原。“《诗经·小雅·六月》所记即此事也。诗中说“薄伐犭严狁,至于太原。文武吉甫,万邦是宪。”

公元前795年 周宣王三十三年

本年,周王朝的军队再次北伐太原之戎,但未能取得胜利。按《竹书纪年》:“三十三年,王师伐太原之戎,不克。”

公元前788年 周宣王四十年

本年,周宣王在太原统计户籍民人。按《竹书纪年》:“四十年,料民于太原。”《国语·周语上》:“宣王既丧南国之师。乃料民于太原。”

公元前514年 丁亥 周敬王六年 晋顷公十二年

本年夏,晋大夫祁盈的家臣祁胜与邬臧二人共妻纵淫,祁盈囚二人欲加处罚。祁胜为脱己罪,贿赂于晋六卿之一的苟跞。六卿正欲削弱公室,遂借此杀祁盈(祁盈为晋公室)而灭祁氏。叔向之子杨食我亦因是祁盈之党羽而被杀。

本年秋,晋正卿韩宣子(韩起)卒,魏献子(魏舒)当政,他分祁氏之田为邬(今山西介休东北)、祁(山西祁县东南)、平陵(今山西文水东北)、梗阳(今山西清徐清源镇)、涂水(今山西榆次西南)、马首(今山西平定东南)、盂(今山西盂县)七县。分杨氏之田为铜革是(今山西沁县南)、平阳(今山西临汾)、杨氏(今山西洪洞东南)三县,任命司马弥牟、贾辛、司马乌、魏戊、知徐吾、韩固、孟丙、乐霄、赵朝、僚安十人为十县大夫。

公元前503年戊戌 周敬王十九年 晋定公十一年

约在本年到公元前500年,赵简子使董安于治晋阳。

按:《战国策·赵策一》记载:公元前455年,知伯使人到赵,索取赵之蔡与狼之地,赵襄子弗与,告其臣张孟。张孟告其避地到晋阳,说:“夫董阏安于,简主之才臣也,世治晋阳;而尹铎循之,其余政教犹存。君其定居晋阳。”襄子到晋阳后,苦无御敌之箭矢,又召张孟问计。张孟又说:“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垣,其高至丈余,君发而用之。”襄子于是发墙为箭矢。但襄子又苦无铜来制作兵器,张孟又告他:“臣闻董子之治晋阳也,公宫之室,皆以炼铜为柱质,请发而用之,则有余铜矣”。按晋阳之名首次见诸《春秋》在公元前497年,然董安于之后尚有尹铎治晋阳城,如公元前497年为尹铎治晋阳城的最下限,尹铎治晋阳城有三年时间,则董安于之治晋阳当在公元前500年以前。

公元前500年 辛丑 周敬王二十年 晋定公十二年

约在本年,赵简子再使其家臣尹铎继董安于之后增筑晋阳城。据《国语·晋语九》,尹铎接受使命后,问赵简子:“以为茧丝乎?抑为保障乎?”(您是想把晋阳城作为凭借赋税增多财富的来源之地呢?还是想把它作为保障自己家族的一个根据地呢?)赵简子说:“保障哉!”(当然是想把它作为保障自己家族的一个根据地)尹铎于是“损其户口”(减少了城中的居住人口)。尹铎的这种造城思路很得赵简子的赞赏,他对他的儿子赵襄子无恤说:“晋国有难,而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必以为归。”(将来如果晋国有难,可不要因为尹铎年轻而不听他的话,也不要因为晋阳距国都远而忽视它。一定要把它作为保障自己的最终根据地)

公元前497年 甲辰 周敬王二十三年 晋定公十三年

本年夏,晋赵鞅(赵简子)打算把原来卫国向他所贡的五百家从邯郸迁到晋阳。邯郸大夫赵午本已同意,但回去与他的父兄商量,他的父兄们认为这样做不合适:卫国所贡五百家,是以居住在邯郸为条件的,如果把他们安置在晋阳,就会失去卫国的友谊。他们决定,不如用侵略齐国的办法,以使齐国出兵,然后把这五百家安顿到晋阳,这样卫国就会认为迁移五百家完全是为了备齐的需要,不致损害与卫国的关系。但是赵鞅没有弄明白邯郸午及其父兄的苦心,嫌邯郸午办事太慢而召邯郸午,把他囚押在晋阳。邯郸午来晋阳后,赵鞅让邯郸午的随从解除佩剑再进,邯郸午的家臣涉宾拒绝。赵鞅于是传话给邯郸人,让他们另立继承人,并把邯郸午杀掉。午子赵稷及涉宾于是率邯郸人背叛赵鞅。赵鞅派上军司马籍秦率军包围邯郸,晋臣荀寅、范吉射因为与邯郸午为姻亲,不仅没有参加包围邯郸的行动,而且准备叛乱,除掉赵鞅。赵鞅谋臣董安于劝赵鞅先下手除掉范氏、中行氏,赵鞅加以拒绝。

本年秋,范氏、中行氏攻打赵鞅,赵氏兵败,退保晋阳。晋人再围晋阳。本年冬,因晋国内部六卿互有矛盾,韩、魏二氏向晋定公请求,请允许赵鞅由晋阳返回晋之国都。于是赵鞅返回晋都。《春秋》于本年上记曰:“晋赵鞅入于晋阳以叛”;“晋赵鞅归于晋”。

作者:王增斌、王万生

阅读全文

与太原历史多少年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