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青岛的栈桥有什么历史故事吗
青岛栈桥始建于清光绪十八年(年),1892年清政府派登州总兵章高元带四营官兵驻扎青岛,为便于部队军需物资的运输,建了两座码头,其中一座就是栈桥,1893年竣工,长200米,宽10米,石基灰面,桥面两侧装有铁护栏。
光绪二十年(1894年5月29日),直隶总督李鸿章奏折:“登州总兵章高元,承办各台基址已具,道员龚照玙又于青岛前建设大铁码头一座,现拟于铁码头后建造水雷营,紧扼口门现办烟台、胶州两海口防务,事同一律,宜各设水雷兵营,各制下雷轮船一艘。”
从李鸿章的奏折可知,在青岛的军事防御设施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晚清中国北方海防系统的一部分。而在胶澳建造的每座建筑也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大铁码头就是专供“下雷轮船”装卸水雷、上煤运械而建造的海军专用码头。栈桥是青岛最早的军事专用人工码头建筑。该码头原称谓很多,有海军栈桥、前海栈桥、南海栈桥、李鸿章栈桥、大码头等。另一座位于总兵衙门前方的“衙门桥”长100米,宽6米,亦称“蜗牛桥”。这两座码头都是中国工程师自己设计的,是青岛最早的码头。
青岛栈桥是当时惟一的一条海上“军火供给线”,也就是说,谁控制了栈桥,谁就控制了胶州湾。1897年,德军以演习为名,从栈桥所在的青岛湾登陆,武力占领了青岛,栈桥成为德军侵占青岛的见证。德国侵占青岛后,清政府被迫与德国签订《胶澳租借条约》后,当局开始进行新的城市规划,许多物资由海上运来。为了方便运输,德国人又对栈桥进行了改造,在桥面上铺设轨道,上面可以跑轱辘马(专门装货物的车子)。
1901年5月,将原桥北端改为石基,水泥铺面,铁护栏改为铁索护栏,在南端钢制桥架上铺设木板,并建轻便铁轨,将桥身延长到350米,仍为军用码头。1901年10月7日,小港码头建成,运输物资均由小港码头承担,栈桥的运输功能也慢慢减弱。1904年大港第一码头建成后,栈桥逐渐失去它作为码头的历史使命,开始向游人开放。1905年前后,商货运输移至青岛大港,栈桥遂成为船舶检疫、引水专用码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年8月27日,日本第二舰队到达青岛海域,封锁了青岛海面。日军从陆路和水路进攻青岛。当时水路方面是从崂山湾完成登陆,不过最终占领青岛后,日军也效仿德军在栈桥上举行了阅兵仪式以此证明其对青岛享有“充分主权”。
1922年12月,青岛被中国北洋政府收回后,中国水兵在此阅兵,以显示中国主权的收回。
1930年,在当时的青岛市市长沈鸿烈的主张下,决定对已成为青岛重要游览观光景点的栈桥进行全面改造。
1931年9月开工,桥南端增建半园形防波堤,堤上新建一座中国民族传统风格的双层飞檐八角亭阁,名“回澜阁”。阁顶覆以黄色琉璃瓦,四周有24根圆形亭柱。阁内为二层圆球形厅堂,中央有34级螺旋式阶梯,可回旋登上二楼。1933年4月,全部工程竣工。
飞阁回澜“回澜阁”匾额上的3个字最初是由原青岛市市长沈鸿烈题写的,这个匾额在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期间被掠往日本,新中国成立后许多人到日本寻找这块牌匾,都没有找到。当前“回澜阁”三字为著名书法家舒同所写。
1937年7月7日,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全面侵华战争开始。1938年1月10日,大批日军从沙子口登陆再次占领青岛,次日一拨日军又开始从栈桥登陆 。一个时期,栈桥作为军用码头,不准中国人进入。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多次拨款对栈桥进行维修,1985年青岛市又对栈桥进行了大规模的全面整修,将桥南端通透部分拆除重建,由34排桩改为16排桩,并新建眺望台1座,同时将桥入口处的6根挡车石柱拆除,两侧围以铁索护栏,12对欧式桥灯相峙而立,外铺花岗岩石台阶。
『贰』 青岛海洋历史
青岛的海之所以多情、浪漫,有风韵、有魅力,辽阔而不平淡,使人浮想联翩、流连忘返,这是因为青岛的海更贴近城市,更趋于自然,更有亲和力,也更加丰富。
海对青岛人来说,既是城市的一种依赖和向往,也是城市空间上的一段“留白”。它每天充满了神秘的色彩,每天的桨声灯影里,都伴随着城市的律动和呼吸。
海是青岛这座古老而现代城市的“原生色”和“广告色”,也是青岛人最喜爱的颜色。比如,在所有的青岛著名企业商标中,几乎都有海的动感和颜色。像海尔、海信,不仅企业商标上有,就连企业的名称中,也少不了一个“海”字。再如青岛啤酒、澳柯玛等等,它们不但将啤酒花和浪花“结合”了起来,而且还将海洋与青岛大型骨干企业的发展远景“结合”了起来。因此,我们不得不说,青岛的海不仅仅有一种天然之色,还有我们还常常能够感受到一种伟岸与气魄。青岛之海,蓝色的春之声、夏之情、秋之趣、冬之梦。
海与生活
从开始走路的时候起,就学会了“赶海”,这也许是青岛人所独有的一种生活方式。再大一点,青岛的孩子们会一个“猛子”扎到大海里去,到大海里去寻找人生。然而,无论是“赶海”也好,扎“猛子”也好,青岛人是在接受大海的最初考验。童年的“考试”合不合格,长大之后收获明显是不一样的。
海水可以将你“托浮”起来,也会将你淹没掉,这是大海教会青岛人的一种看待世态炎凉的法则。青岛人不自大,不自卑,不自满,不自负,不停止前进的脚步,不虚度如水似流的年华,这也是大海的一种本能。而青岛人也落落大方地继承了这种本能。
青岛人都做过大海的梦,都听着涛声上课、读书,都将海比喻成一种力量的象征。比如称别人酒量大,是“海量”;说你气量大,是“海含”;称人或物多得数不过来,就是“海了”。还有,称一些没有文化的人聚在一起,就说“胡吃海侃”;家里用的大碗,叫“海碗”。
半个多世纪以前,在青岛的大海里,德国人还曾设置过一种铸铁机械发声器,能够通过“哨声”预报海风、海浪和海雾,青岛人就叫它是“海牛”。“海牛”是青岛的一种城市风景,沾染着19世纪殖民文化的难以抹去的印记。
文化之海
在青岛的文化中,我们不难看到、或者是找到大海的影子。
在青岛的近现代建筑中,有好多建筑浮雕上,都有象征大海的装饰性花纹、“水纹”。像胶澳总督官邸迎宾馆的外立面上,就有这种花纹、“水纹”。不仅如此,其东面的花岗岩山墙上,还有缆桩、锚链和水手结。有些建筑,青岛人在修建时,还将船的形象、塔台和舷窗也包容在了建筑文化中,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我们可以自豪地说,这些文化特质,也是大海所赋予的,是大海为青岛人展现出如此宽阔的生活画面。
青岛的水族馆、海产博物馆和海洋生物标本馆,既是青岛海洋生物的科学研究机构,也是向人们进行海洋科普宣传的一个重要窗口。在这里,人们可以听到大海的呼唤,看到海底的另一个神秘世界。在不久的将来,青岛作为“帆船之都”,一定还会有一座帆船博物馆,以展示青岛海洋城的航海文化和早期的渔民生活及海洋探险等。
海的概念
在青岛人的思维空间里,海就是厚道、宽容、大度、好客、热情和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代名词。在青岛的地理版图中,青岛只是一个狭长的半岛,三面被大海包围着、呵护着。大海就像充满神力的母亲一样,用她那双温情的大手,捧着青岛。所以青岛人总是在一种自豪、自我欣赏的情绪中生活着,就像生活在桃花源里一样,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他们既感觉自己是生活在世界的边缘,也认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似乎高山、大海、绿树、蓝天都环绕在自己的周围,自己是天之骄子。
青岛人的许多人生境遇都要去对大海诉说,让大海知道。不管是什么时间,只要站在大海面前,他就有了安慰,有了信心。所以,即使是一个在外出差的人,一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到海边走走,在红礁石上坐坐,好象只有大海能够读懂他此时此刻的心思。
有时,大海也是青岛人的晴雨表。比如今天的天气如何?不看“天气预报”,他们也能从大海的颜色和浪花的大小中识别出来。因此,大海教会了青岛人许多东西。这里说的当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自然之海,面是由海洋所派生出来的“社会之海”。例如,明代倭寇对于青岛沿海的长期骚扰,清末俄国军舰的突然停泊和德军“侵占胶州湾”,后来日军和美军在这里的长期侵占,还有青岛作为“自由港”所迎来的进进出出的各国大型商船……。
往大处说,青岛的海就是无尽的天空,你平时可以不去关心她,但她却永远注视着你;往小处说,青岛的海还像一只平平常常的纽扣,你每天都在自觉不自觉地接触到了她,她对你是那么的重要和有用、忠于职守,可你却并不能真正地理解她。
打个比方说,如果青岛的山是一部古代史的话,那么青岛的海就是远古史,而青岛的城则是近现代史。
事实也确实是这样。青岛的山所擎起的,是古代的人文故事和神话传说。如汉代驯虎山上童恢伏虎的故事、秦始皇游崂山的传说、李白所留下的著名诗篇《寄王屋山人孟大融》,还有张三丰、邱处机在崂山修炼的故事。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蒲松龄所留给我们的千古佳话,《崂山道士》和《香玉》。在老市区的一座座山头上,我们还能找到明代初年所设立的一座座烽火墩堡的历史遗迹及其它。
而青岛的海,在一万年以前,这里还是一片广袤的大草原、密林和湿地。当时的胶州湾和黄海海域上,生活着猛犸象、麋鹿等大型动物。直到有一天,在大陆板块和火山的运动下,胶州湾里灌满了海水,青岛的山下才出现了一片汪洋。
青岛的城,初建于明初,也就是1368年的洪武元年。这是青岛城池史以青岛为坐标的最早记录。当时青岛的城,名叫“浮山所”,就是现在的山东路和香港路一带。这座城是为了抵御倭寇而建,也是明王朝屯垦戍边的一项重要措施。
眼下,浮山所的老人还有这样的一些传说。明代浮山湾里,教练水师的帆船经常是一字排开,一眼望不到边。那船上的红黄旗帜,如丛林一般,遮天蔽日,蔚为壮观。这是青岛作为古代城市的一种真实写照。
而青岛作为现代都市,却是始自1897年的德国侵占时期,至今也不过是一个“百年青岛”。这个青岛之城的格局与先前有所不同,即将山和海都作为城市的参照系,把城建在山海之间,享受着大自然所赐予的山海气蕴,吸纳岚光海色。于是,经过百年战火的洗礼和建设,一座海滨之城拔海而起,依山而立,成为祖国的东方门户。
欧陆之城
青岛这座城市一向被称作是“东方瑞士”、“万国建筑博览”之城。它的城市品质,还被总结为“红瓦、绿树、碧海、青山”。这就是说,青岛有瑞士的静谧和小巧,还有各式各样的典型建筑。城中大片大片的红瓦顶,是指建筑的规模和气派;而绿树成荫的街道,又构成了其峰回路转的幽深;而碧海和青山,又作为城市的两大“动态背景”,展现在世人的面前。所以,凡是到过青岛的游客,无不为这里的山海城浑然天成而感叹。其实,这就是青岛的美妙迷人之处,也是一种欧陆风情。
有人说,青岛最美的地方是其城市的建筑紧紧贴着大海,道路也随着大海的弯曲而不断延伸。还有人说,青岛的山是把城和海都拥抱在自己的怀里,襟红瓦和碧海。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而实际上,青岛之城是山和海的有机组合和填充。没有这扬扬洒洒的城市风光,青山和碧海就缺少了灵性。
城市语言
『叁』 青岛的悠久历史
青岛地区历史悠久,著名文化遗址有:岳石文化遗址(平度大泽山镇东岳石村,距今3500~4000年)、北阡遗址(即墨金口镇北阡村,距今7000年)、三里河文化遗址(胶州城南三里河村,距今5000年)、琅琊台文化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李沧区古城顶遗址,距今也有3000年历史。
西周时期,青岛境内建立了夷国(今蓝村)、莒国(都城计斤,今胶州)等诸侯国。东周时期,即墨(今平度古岘镇)为齐国第二大都市,东部统治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公元前468年,越王勾践北上迁都琅琊(今胶南琅琊镇)。
秦朝,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琅琊郡的郡治琅琊、胶东郡的郡治即墨均位于今青岛境内。琅琊(胶南)还是秦朝唯一沿海的郡治。秦始皇曾三临琅琊(胶南琅琊台),命徐福率船队从琅琊起航采仙药。
西汉,设胶东国,定都即墨,汉武帝即位前被封为胶东王,即位后封其弟刘寄为胶东王,历代胶东王墓所在的平度六曲山古墓群,是山东省现存规模最大的王陵。汉武帝三临不其城(今城阳区),“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女姑山设明堂祭海。西汉琅琊郡皋虞县(今即墨温泉镇)人王吉任博士谏大夫,开创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王吉祖孙墓所在的即墨温泉皋虞,被奉为琅琊王氏祖庭。东汉,郑玄在不其县创立康成书院。
西晋,不其城(今城阳区)成为长广郡的郡治,法显印度求经回国,于崂山登陆,由长广郡太守李嶷接入不其城翻译佛经;南北朝时,不其城为东青州的州治。
唐朝,密州板桥镇(胶州)成为著名贸易港口,设立了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海关),宋朝更是与广州、泉州、明州并称为四大市舶司。
明朝设立鳌山卫、灵山卫(胶南灵山卫镇),鳌山卫辖浮山所(今市南区东)、雄崖所(即墨丰城镇),灵山卫辖夏河所(胶南琅琊镇)、王徐寨所。许铤奏请青岛口、沧口、金口镇等港通商获准,使即墨富甲一方。
清朝,胶州为山东三大直隶州之一,平度州为散州,隶属于莱州府。
1891年6月14日,登州镇总兵府(当时山东共设三镇总兵)从蓬莱迁到青岛,为青岛建置的开始。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占领青岛。康有为藉此上书光绪,引发戊戌变法。
『肆』 青岛的故事
1、你知道石老人但你不一定知道女儿岛
相传,石老人原是居住在午山脚下的一个勤劳善良的渔民,与聪明美丽的女儿相依为命。 不料一天女儿被龙王抢进龙宫,可怜的老公公日夜在海边呼唤,望眼欲穿,不顾海水没膝,直盼得两鬓全白,腰弓背驼,仍执著地守候在海边。
后来趁老人坐在水中拄腮凝神之际,龙 王施展魔法,使老人身体渐渐僵化成石。
姑娘得知父亲的消息,痛不欲生,拼死冲出龙宫, 向已变作石头的父亲奔去。她头上插戴的鲜花被海风吹落到岛上,扎根生长,从而使长门岩、大管岛长满野生耐冬花。当姑娘走近崂山时,龙王又施魔法,把姑娘化作一巨礁,孤零零地 定在海上。
从此父女俩只能隔海相望,永难相聚,后来人们把这块巨礁称为“女儿岛”。
2、你能看到琴女的雕塑,但你不一定知道琴女的由来
很久以前,天上有一位会弹琴的仙女,看上了岛上一位青年渔民,就偷偷下凡与他结为夫妻。每天早上丈夫出海捕鱼她就在家中织网,傍晚时分,她就站在海边弹琴,让丈夫寻着琴声归航。玉皇大帝知道后大为震怒,让海龙王兴风作浪,将小伙子的般掀翻了。琴女一直在海边弹着琴等丈夫归来,一等就是几十年,头发白了,眼睛也瞎了,丈夫再也没有音讯。人们为纪念琴女便塑造了这座雕像。
3、在青岛吃过海鲜,但你吃过崂山的仙胎鱼吗
当年八仙一行从蓬莱仙岛来崂山游玩时,何仙姑发现清澈、甘洌的崂山水中,见不到鱼游,便顺手从身边的一棵千年高龄的崂山人参的枝杈上,撸了一把红色的种子撒到溪水中。只见那人参种子一落进水里,立时变成了一条条奇特的小鱼。因它出自何仙姑之手,山里人便给它取了个带神话色彩的名字“仙胎鱼”
『伍』 谁知道关于青岛历史的一些小故事要通俗的。
很久以前,有个小渔村,叫姜家庄。姜家庄里有对小两口,男的叫渔哥;媳妇弹得一手好琴,人们叫她琴妹,小两口恩恩爱爱,日子虽然清苦些,但很甜蜜。
这一年,新年刚过,渔哥看着天气好、风道顺,就约合村上的打渔人,一起拔锚出了海。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渔哥他们刚撒下渔网,忽然变了天。一刹那,风卷云,浪搅水,大海翻了个底朝天。“渔家出海下远洋,妻子望夫断肚肠”。琴妹惦记着出海的渔哥,吃饭不香,合眼难眠。她抱起古琴来到海岸边的大礁石上,面朝发了狂的大海弹了起来。天色渐渐暗了,琴妹担心渔哥他们找不到靠岸的湾子,就找来一堆破烂鱼网,缠在竹竿上,蘸上桐油,点成一支火把,插在最高的礁石岸缝里。但是,渔哥他们却没有回来。
原来是海中的鲨鱼怪故意兴风作浪,把渔哥他们打得天昏地暗,翻进海里去了。等他醒过来以后,发现自己竟在海底鲨王宫中,海蛇正把他一道道缠在珊瑚柱上。鲨鱼怪看见渔哥醒过来了,连忙上前假惺惺地呵斥海蛇:“嗨,我叫你们请他来作客,你们怎么这样无礼!”说完,拉开海蛇松绑,请渔哥坐到上席,吩咐斟酒上菜。渔哥瞪着尖嘴突眼的鲨鱼怪问:“有什么事情找我?你掀翻了那么多渔船,淹害了那么多乡亲。要吃要剐你找我就是,何必这样伤天害理!”鲨鱼怪说:“你的水性好,不搅它个海底朝天,哪能请到你这样的船老大呀。”“有什么事,你直说吧。”“好好好,不瞒你说,我这两三年来,时常到海边借着浪头望人间。你家琴妹果然名不虚传,是个才艺双绝的好媳妇。多看了几回,鲨仙我也少不得动了凡情,一心想娶她到我这鲨王宫里来享福。实话说了吧,你们两口子也是咸鱼淡饭,苦熬苦过,不如把琴妹让给我,我给你一把珍珠,一株珊瑚树,足够你回到人间享尽荣华富贵……”渔哥不等他说完就把酒席给掀了,大喝一声道:“痴心妄想!你这海中妖怪,黑了心,瞎了眼,你四下里打听打听,我渔哥是不是昧良心、卖老婆的人!”鲨鱼怪见渔哥不依,脸色徒然一变,说:“好一个穷打渔的,你别以为我身为水族,上不得干岸。我自有本事兴风作浪,别说你家的破茅棚子,就是砖墙瓦屋,我也有法力用海水卷它入海去。她一个妇道人家,能逃得出我的手心吗?我只是估摸着琴妹恋着你,就把你先请来了。”“你不要白日做梦!”“好啊,敬酒不吃吃罚酒。来呀,把这穷打渔的缠上!”说时迟,那时快,海蛇又爬过来把渔哥缠得动弹不得,空着前胸后背让众鲨鱼撕咬冲撞。渔哥痛得死去活来,但始终不肯讨饶。3天3夜过去了。鲨鱼怪又来对渔哥说:“今天可是最后一天了。你答应了,还来得及;你若还是死心眼儿,我先吃了你,再掀海浪去把琴妹卷到这里来。”渔哥闭上眼睛想了一会儿,突然睁开眼睛说:“好吧,你送我去姜家庄,我自己跟琴妹说去。”鲨鱼怪听了大喜:“哎呀,早知今日,何必当初。我派海蛇送你回岸上去,带来琴妹以后,我重重地赏你。”
一连3天3夜,琴妹站在海礁石上。海水打湿了衣服,她不觉得;海风吹散了头发,她不知道。这时,她突然看见渔哥从海浪中挣扎出来,走上沙滩,简直不想信自己的眼睛。她一头扑到渔哥的怀里,有多少心里话对他说呀。可是渔哥半天也不吭气,琴妹以为渔哥死里逃生,太乏了,拉住胳膊就要扶他回家。这时,渔哥开了口,说:“琴妹,鲨鱼怪要抢你去。你别管我,赶快远走高飞吧!”琴妹听见了,如同睛天霹雳。仔细一看,渔哥的腿上一边缠着一条海蛇,后边还有许多水怪。渔哥使尽气力,把琴妹推回到礁石边上,一面拚命扯住海蛇和水怪,不让它们接近琴妹。海水涨潮了,渔哥又被海浪卷走了。琴妹重新爬起来,抱起了古琴,呆呆地望着渔哥被卷入大海的方向。海潮越卷越猛,越扑越凶,眼看就要吞没姜家庄了。
琴妹满脸泪痕,弹起了古琴,琴声跟海涛声一起,一阵阵撕扯人心。这时候,海浪花越来越高,浪中隐约看到一条鲨鱼怪时隐时现,海蛇和水怪也在浪中翻腾。
突然一阵海风吹来,琴妹身上披着的一条纱巾,在她的两边吹开来,变成了两只雪白的翅膀。琴妹一下子变成了一只海鸥,腾空而起,挟着那把铮铮作响的古琴,在浪尖上掠过,直上云霄,然后又冲向海面。忽然,她对准海浪中的鲨鱼怪和海蛇,抛下了古琴。古琴立刻变成了一块大石头,把鲨鱼怪一伙全都镇在离姜家庄不远的海水中了。顿时,海面重新平静下来,快要淹没姜家庄一带的海潮退去了,乡亲们保住了。
那块古琴一般的石头从此就成了一座小岛,因为它是古琴化成的,仍像一把浮在海面上的古琴,乡亲们都管它叫琴岛。琴岛上苍松翠柏,四季常青,来往的渔民、客商没有一个不想多看它几眼。天长日久,琴岛就出了名,可是名字也叫走了音,成了青岛。
『陆』 青岛的历史资料
青岛地区历史悠久,著名文化遗址有:岳石文化遗址(平度大泽山镇东岳石村,距今3500~4000年)、北阡遗址(即墨金口镇北阡村,距今7000年)、三里河文化遗址(胶州城南三里河村,距今5000年)、琅琊台文化遗址;均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李沧区古城顶遗址,距今也有3000年历史。
西周时期,青岛境内建立了夷国(今蓝村)、莒国(都城计斤,今胶州)等诸侯国。东周时期,即墨(今平度古岘镇)为齐国第二大都市,东部统治中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公元前468年,越王勾践北上迁都琅琊(今胶南琅琊镇)。
秦朝,天下分为三十六郡,琅琊郡的郡治琅琊、胶东郡的郡治即墨均位于今青岛境内。琅琊(胶南)还是秦朝唯一沿海的郡治。秦始皇曾三临琅琊(胶南琅琊台),命徐福率船队从琅琊起航采仙药。
西汉,设胶东国,定都即墨,汉武帝即位前被封为胶东王,即位后封其弟刘寄为胶东王,历代胶东王墓所在的平度六曲山古墓群,是山东省现存规模最大的王陵。汉武帝三临不其城(今城阳区),“祀神人于交门宫”,并在女姑山设明堂祭海。西汉琅琊郡皋虞县(今即墨温泉镇)人王吉任博士谏大夫,开创琅琊王氏显贵的先河,王吉祖孙墓所在的即墨温泉皋虞,被奉为琅琊王氏祖庭。东汉,郑玄在不其县创立康成书院。
西晋,不其城(今城阳区)成为长广郡的郡治,法显印度求经回国,于崂山登陆,由长广郡太守李嶷接入不其城翻译佛经;南北朝时,不其城为东青州的州治。
唐朝,密州板桥镇(胶州)成为著名贸易港口,设立了北方唯一的市舶司(海关),宋朝更是与广州、泉州、明州并称为四大市舶司。
明朝设立鳌山卫、灵山卫(胶南灵山卫镇),鳌山卫辖浮山所(今市南区东)、雄崖所(即墨丰城镇),灵山卫辖夏河所(胶南琅琊镇)、王徐寨所。许铤奏请青岛口、沧口、金口镇等港通商获准,使即墨富甲一方。
清朝,胶州为山东三大直隶州之一,平度州为散州,隶属于莱州府。
1891年6月14日,登州镇总兵府(当时山东共设三镇总兵)从蓬莱迁到青岛,为青岛建置的开始。
1897年11月,德国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兵占领青岛。康有为藉此上书光绪,引发戊戌变法。
1898年3月,签署《胶澳租界条约》。11月,宣布青岛为自由港。
1899年,租借地命名为青岛市,设青岛、鲍岛、李村等区。大港码头、胶济铁路相继开工。
1911年,清朝二品以上大员七十多人以及恭亲王等人移居青岛。1913年发动癸丑复辟失败。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青岛成为亚洲唯一战场,11月,日英联军占领青岛。
1919年,巴黎和会将青岛租界主权让给日本,成为“五四运动”导火索。
1922年12月,中国收回青岛,设胶澳商埠督办公署(后改胶澳商埠局),下辖青岛市,直属北洋政府。
1929年7月,国民政府接收青岛,设青岛特别市,直属南京国民政府。
1931年,沈鸿烈以东北海军司令兼任青岛市长,1932年正式担任青岛市长,主政六年,抓教育、建学校、定规划、兴建设、促民生、斗日寇,奠定了青岛发展的坚实基础。1938年1月,日本再次侵占青岛。
1939年,即墨、胶州划归青岛市管辖,统筹规划建设。
1945年9月,国民党政府接收青岛,仍为特别市,直属民国政府。
1949年6月2日,解放军攻占青岛。青岛改为山东省辖市,辖市南、市北、台东、台西、四沧、浮山、李村7市区和崂山郊区。
1978年,胶县、胶南县、即墨县划归青岛,同时设立黄岛区。
1983年10月,平度县、莱西县划归青岛。
1984年5月4日,青岛市成为全国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同年,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
1987~1990年,青岛市郊五县先后改为县级市;1988年,崂山县恢复为崂山区。
1986年,青岛市成为计划单列市,赋予省级经济管理权限。
1992年,设立国家级青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青岛保税区。
1994年,青岛市区划调整为七区五市:市南区、市北区、四方区、李沧区、崂山区、城阳区、黄岛区和即墨市、胶州市、胶南市、平度市、莱西市。
2003年,设立国家级青岛出口加工区。
2004年设立国家级青岛保税物流园区。
2006年,设立国家级青岛西海岸出口加工区。
2008年设立国家级青岛保税物流港区。
2011年1月,国家批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青岛作为其核心城市、龙头城市。
『柒』 青岛的历史文化
(1)青岛,山东省地级市,国家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简称青,旧称“胶澳”,别称“琴岛”、“岛城”。青岛是沿海重要中心城市、沿海开放城市、新一线城市、经济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是国际性港口城市、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幸福宜居城市, 被誉为“东方瑞士”。
(2)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沿海,胶东半岛东部,濒临黄海,隔海与朝鲜半岛相望,地处中日韩自贸区的前沿地带; 东北与烟台毗邻,西与潍坊相连,西南与日照接壤; 青岛因地理位置优越继而1891年清政府驻兵建置,1897年德国租借建设港口和铁路,青岛因“一港一路”而兴,拥有国际性海港和区域性枢纽航空港,是实施海上丝绸之路、履行国家一带一路战略重要的枢纽型城市。
(3)青岛是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中国海滨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也是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青岛作为世界啤酒之城、世界帆船之都,是国务院批准的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核心区域龙头城市。截至2017年,青岛总面积11282平方公里,辖7个区,代管3个县级市,有1个国家级新区(青西新区),总人口920.4万。2016年,青岛地区生产总值10011.29亿元,增长7.9%,人均GDP达到109407元。
(4)青岛拥有道教名山崂山、栈桥、五四广场、八大关、青岛奥帆中心等著名景点。老舍、闻一多、洪深、沈从文等名人曾在青岛讲学;驻有山东大学(青岛)、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等院校。
『捌』 青岛有哪些旅游胜地,有什么美丽的传说
上淘宝先搜张青岛地图吧,有地图方便.
欢迎来青岛旅游昂!!
青岛自助旅游路线,青岛自助游攻略
一般形容青岛,正如康有为先生所说“红瓦绿树,碧海蓝天”,青岛老城区步步皆景,下面“青岛旅游线路-海滨线”简要介绍仅供参考。
青岛旅游沿海景点介绍:
1.老城区-栈桥这个景点是一定要去的,就在青岛火车站旁边的第六海水浴场,早上人少,到海边散步,晚上站在回澜阁回望海边的景色,韵味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且比较有情调,栈桥向东一点有座中国古典建筑--天后宫,现在是青岛民俗博物馆,每年4月举行“上网节”,渔民出海,大家可以解馋啦!
2.老城区-中山路 在栈桥北向,游览老市区景点时,必到青岛最著名的老商业街——中山路,德占时期建筑风格,异国风情,颇有韵味。
3.老城区-鲁迅公园 从天后宫向东,1站路,比如316,321等好多车,鲁迅公园车站下车就是青岛海军博物馆,潜艇军舰,小朋友和军事迷值得一游,不远处海中白塔处,即为小青岛,绿树白塔,红礁环绕,海浪轻涌,往东的方向,就到了鲁迅公园,依着海建的纪念鲁迅先生的公园,原为德占时期防风林带,青松绿地碧海红礁,有时间可以进去转转,票价5元,再往前走一段地,就到了青岛著名的海底世界(热带鱼类为主,种类繁多,花花绿绿的,每天有美人鱼和鲨鱼表演),游览2小时左右,票价是90元
4.老城区-第一海水浴场 一直沿着海边走,大约1站路,就是青岛最有名的第一海水浴场(德占时期称维多利亚海水浴场),这个浴场是02年刚刚重新修建的,夏天是青岛人来的次数最多的海水浴场,如果来游泳的话,最好下午,或傍晚的时候来,这个时候太阳没有那么晒,沙滩上有出租游泳圈,太阳伞的地方,浴场还有更衣室可以冲凉,海水浴场不收费,更衣冲凉就需要银子了哦。
5.老城区-八大关 从海水浴场,沿着滨海木栈道,可以来到青岛久负盛名的八大关,海边是第二海水浴场,水比第一海水浴场干净,人少,但是更衣室少,八大关应该算是青岛环境最好的地方了----没有沿街店铺,非常僻静。这里建筑风格各异,集中了许多国家的特色建筑,素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这里有一座最有名的建筑,叫花石楼,是一座小城堡似的小洋楼,是蒋介石在青岛期间曾经住过的,游览八大关,一般都会在楼前合影留念,楼上有青岛旅游纪念品可以买.
6.老城区-台东 尽管不在海边,但是青岛最大,也是人气最旺的商业步行街,与之相邻的就是青岛啤酒博物馆--青岛啤酒街,可以感受现代青岛人的生活,晚上的时间可以来溜溜。
7.东部 再往东边走,就到了东海路,也就进入到了青岛东部地区,这个地区是94年以后开始建设,繁荣起来的,和老城区不同,高楼林立,遍布写字楼,政府行政办公区,现代城市风格,沿着东海路,东海路接着音乐广场和五四广场,青岛最大的休闲广场,有音乐,有喷泉,“五月的风”--五四广场主题雕塑,海边是浮山湾--奥运帆船比赛场地。
8.青岛极地海洋世界 在五四广场和石老人海水浴场之间,06年建成,主要展出寒带动物--北极熊,白鲸,企鹅等等,最吸引人的是白鲸,海豚,海狮的现场表演,与动物们来个亲密接触----吻!!!(每天数场表演,注意时间,早点进场占个好座位哦),120元/人
9.啤酒城 如果您刚好是8月中下旬到青岛,正好赶上一年一度的青岛国际啤酒节,在里面可以喝到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啤酒,不过吃的东西和啤酒都比较贵,青岛啤酒25/扎,百威,蓝带什么的就要50/扎了,不过气氛可以,到了晚上,还有精彩的表演和节目可以欣赏,城内游乐区跟嘉年华类似。
10.崂山 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安排一天的时间去崂山游玩,崂山是道教的发源地,崂山进山费50元-70元。太清宫景区--崂山最大的道观,索道可以到上清宫,下山游玩八水河龙潭瀑。巨峰景区--崂顶观沧海,最好乘坐缆车,可以节省时间和体力。北九水景区--峡谷自然风景,溪水潺潺,碧波荡漾,清澈见底,最好雨季或大雨之后前去游览。
其实青岛景点,并不是特别显著孤立的,都是融入到了城市里面,西起栈桥,东至崂山的滨海木栈道,贯穿东西,沿海风景尽收眼底。只要你有时间,可以顺着弯沿曲折的海岸线欣赏景色,祝大家在青岛能有一个愉快的假期。
附注说明:
交通指南:青岛大部分车是无人售票(304路,802路人工售票),票价1元,如果乘公交车出行的话一定要准备好零钱!如果乘出租车的话,和北京、上海、广州等大中城市相比,是比较经济的,起步价是7元(3公里),1.2/公里,也有1.6的,在青岛市内打车,通常不是去特别远的地方,打车费一般15元-30元,除非你从栈桥打车去崂山,那就不止了,基本上打车还是比较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