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史官怎么记载历史

史官怎么记载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2 04:20:42

『壹』 史官们是怎么知道历史上的绝密事件的呢

史学家认为“汉后无史”,因为自大汉后,史官的职责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李唐一改史官”君事必书”和“皇帝不阅史”的规矩,帝王把史官记录历史事件当成了歌功颂德的工具,就没有了正史的客观性和广泛性!

史官在汉,汉前分工相当明确,内史负责皇帝起居、朝堂、批阅等一切举止的记录。民间流传帝王幸女,史官就在旁记录!外史负责地方诸事!史官还有很多作用,比如:大史负责新帝登基策命典礼等。就不一一说了!

但是到了唐太宗时期一切被改变。“宣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杀死兄弟,逼父亲退位,霸占弟妹。害怕史官写这些丑事,强行要求史官打开太庙,查看记录,改写历史,重新放入太庙。从此史官风骨不再,史书被当权者所篡改。

所以唐朝以前基本上没有野史,唐朝以后,正史,野史,满天飞。

『贰』 史官是怎么知道历史的

其实在最早时朝廷是设“起居官”这个职位的,听名字就明白,说白了就是天天跟着君主(不是皇帝啊)转悠,把君主说过的话,做过的事记下来。而且早期史官的权利挺大的,在记录历史上可以顶皇帝的。
比如司马迁写完史记后,后世多有议论,就说自己朝可不能那样对待史官,什么都让他们写,所以你看,史记就可以把刘邦的流氓嘴脸记下来放在正史里。而后世就基本上没有了。
后世的皇权加强后,对士大夫阶层的监管加强了,对史书记载很在意。尤其本朝的。对前朝的则详加记载,把皇家的醪糟事都写上去了,甚至有些大加贬斥,以证明己朝替换前朝的正确。但一方面也还原了些历史的本来面目。都说清史不可靠,因为那是清朝人自己修的,这是跟以前的朝代正史不一样的地方。

至于蜀国设没设史官,历史上有争议,《三国志》上说诸葛亮治理蜀国时不设史官。至于真正怎样,不易明析。http://..com/question/22611449.html这有一条说了些道理,作为参考把。
再者,即便没有史官,隆中对这么对诸葛亮有利,对士大夫阶层鼓舞士气的事当然要大肆宣传(毕竟诸葛亮可是千百年来士忠于君,又为君欣赏的典型代表,是士大夫阶层的楷模),甚至没有也得说有。

『叁』 古代史官记载的历史都是真的么

历史绝对是大部分真实的。因为这些史官都是文人,中国古代的文内人似乎带有着自己的脊梁容骨,就是不向皇权低头,著名的史官司马迁就是铮铮铁骨。为了避免收到皇上的威胁古代史官都是世袭的,就算皇上杀 了一个史官还有千千万万的子子孙孙会把这个历史写上去。

『肆』 历史是怎么记载的,是不是后人编造的

中国历史上的历史记录者称为“史官”,主要从事史料的收集与汇编、史著编撰与保存。包括:(1)记事;(2)典藏政府档案;(3)收藏、管理文献图书;(4)编史。
在中国历史上,设立史官,记录国家大政和帝王言行,是一种由来已久的制度和传统,中国人自古以来就重视历史,也十分看重用文字记载历史的史官。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炎黄尧舜至今已有五千多年了。三代处于甲骨文、金文时代,史事记载有限,后人对其历史的追溯也相当简略。商周时代,甲骨文有"册"、"史"、"尹"等字。金文有"作册内史"、"作册尹"的记录。据王国维在《观堂集林》中考证,"作册"和"内史"是同样的官职,其长官称"尹",都是掌管文书、记录时事的史官。春秋时期,"君举必书",有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左史、右史等史官。"大史掌国之六典,小史掌邦国之志,内史掌书王命,外史掌书使乎四方,左史记言,右史记事。可见,史官的分工和职责是十分细致、明确的。这时史事记载丰富起来,这才有了较为详实的史书。秦汉以后,史官的名称繁多,职务各异,但史官的设置却一直保留下来。秦有太史令,汉置太史公,唐设起居郎,还有兰台令、柱下史、著作郎、左右史等等,历朝历代都有史官。
历代帝王对于史官们载言记事,都是字斟句酌,斤斤计较。至于"君举必书",却是有选择、有条件的。有了功绩,做了好事,当然要大书特书。就是没有功绩,没干好事,也要虚构一些载入史册;或者"假人之美,藉为私惠";或者颠倒黑白,把坏事说成好事。总之,"自称我长,相谓彼短","略外别内,掩恶扬善"(刘知几:《史通》),凡是对自己有利的事,"必书"无疑;凡是对自己不利的事,万万不可见诸史册。帝王们或多或少都会干一些坏事,那些贼臣逆子、淫君乱主,干的坏事就更多,但是干归干,举归举,要载入史册,传之后代,是绝对不允许的。"秽迹彰于一朝,恶名披于千载",有哪一个帝王愿意把自己的"秽迹"载入史册呢?所谓"君举必书",不过是一句假话。
史官们就不同了。他们对于"君举必书"的态度颇为认真。中国古代的史官有"秉笔直书"的好传统,成为后世史官竞相继承的品藻和史德。他们都知道"史之为务,申以劝诫,树之风声","夫所谓直笔者,不掩恶,不虚美,书之有益于褒贬,不书无损于劝诫"(刘知几:《史通》)。因此,对帝王们的言行,随时都要记录下来,不管你"举"得对不对,都要"直书其事"。那怕把屠刀架在脖子上,也要说真话,不说假话。"宁为兰摧玉折,不为萧敷艾荣",绝对不能"兰艾相杂,朱紫不分"。
帝王和史官,一个要"自称我长"、"掩恶扬善",一个要"直书其事,不掩其瑕";一个要文过饰非,一个要"君举必书";一个要为自己树碑立传,一个要对后人"申以劝诫"。两种目的,两个标准,南辕北辙,形成两种力量的尖锐矛盾和较量。较量的结果,常常是权力压倒亢直者,屠刀强过笔杆子。在封建君主专制下,史官们屡遭厄难,原因就在这里。对于实事求是、不为尊者讳的史官,古人称为“良史官”。

『伍』 史官是怎么记录历史的

古代史官是如何记录历史秘闻的?

老谈历史
06-24
我相信有很多的朋友都喜欢看那些历史秘闻。但是你有没有想过,既然是密闻,那么在当时都是不想让别人知道的一些事情,那么史官是如何知道并且记录下来的呢?本篇文章就和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史官是指那些专门负责记录和撰写历史的官员,虽然每个朝代对史官的称呼和分类不怎么相同,但他们大体上都将史观分为记录型和撰写型两种类型,在很长的时间里,人们不怎么区分这两种类型。后来又细化出了专门记录皇帝言语行为,与政治主张的起居注史官和专门撰写前代王朝历史的史官。那么古代的史官是怎么知道别人密谋的聊天详情的呢?

其实一件事,只要真的在历史上发生过,那么必定会留下一些蛛丝马迹,而史官们进行了仔细的访谈查询之后总是能找到一些线索的,再结合只言片语的文字记载也就不难得知历史事件的真相了。从商朝开始就会有专门的人记载统治者的言行或重大行动。这些人会随侍左右,将帝王的一言一行都记录下来,甚至骂人的话也不放过,这就给后人修史提供了方便。历朝历代都有起居注,并设置起居郎、起居舍人等官职被编写皇帝的一言一行。有人评价说,中国古代史就是帝王将相史。在唐朝以后先皇驾崩之后,丞相都会组织官员编写实录,结合起居注等材料,成为“编年体史书”,比如我们所熟知的“明神宗实录”。当然写史书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咨询历史人物的后人,比如太史令写“鸿门宴”的时候自己不可能在现场,那么他是怎么记载的呢?他就咨询了樊哙的后人,所以才将樊哙喝酒吃肉的场景描写的维妙维肖。很多大人物都喜欢在后辈面前讲述自己的光辉历史,这些资料也都会被采集下来。

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后人记录,虽然当事者本身没有意识留下著作,不过学生后代将他们的言行记录了下来,“论语”就是这种情况。另外,岳飞的很多言行也是根据其子孙后代的作品,而是采集的。写史书还有一种特殊情况,那就需要作者自己来脑补了。比如战争前夕的战前对话或者叫阵等等,不可能有史官在旁边记录,这个时候史官就会根据传说、背景以及氛围和主角的性格等等自己补充,主要还是突出人物形象为准,那么这个就考验书写者的想象力了。

所以一个好的史官,同样是一名好的小说家,有强大的故事构建能力。史官只在历史上占了一个小角色,但是我们从中窥到的,这是所有史官的高尚情操和不屈的灵魂。虽然到了最后,封建王权常常压制这些政治的史官,使历史成为了王侯将相的家世,但是我们从不能否认这些勇敢无畏的史官,为我们的民族作出的伟大贡献。

『陆』 史官都是如何记载历史的他们打仗时也要带史官一起去在重要任务讲话时史官就在一旁奋笔疾书吗

各朝对史官的称谓与分类多不相同,但主要的可以分类记录类和编纂类两者。史官刚刚出现版的时候以及发展过程权中的很长时间,这两者是不大分别的,后来演化出专门负责记录的起居注史官和史馆史官,前者随侍皇帝左右,记录皇帝的言行与政务得失,皇帝不能阅读这些记录内容,后者专门编纂前代王朝的官方历史。

『柒』 史官们是怎样了解当时的历史细节的

细心的小伙伴们会发现,在朝堂中还有这样一位官职,他们是负责记录帝王或者大臣的重要言论。正是因为有他们,我们才能有评价古人的资料。但是我们也会好奇,有些历史资料明明写了是密谋,那么史官又是怎么知道具体聊天内容的呢?这其实跟当时的史书记载方式多样,将这些方式结合起来,再加上史官的自由发挥,自然可以还原当时的情形。

三、史官难做

所以古时候的史官,不仅是一位按照事实记载事件的官职,更需要强大的想象力。所以也有人说一个优秀的史官,必然也是一位绝佳的小说家,具有强大的构建故事的能力。所以史官之所以能事无巨细的记载历史,跟他们的记载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捌』 史书是怎么记载历史的啊是什么人写的

史书,准确抄来说,就是记载国家历史和皇帝大臣生活起居事情的真实写照.
他们两个人虽然密谈,只是他们谈的内容不被知道,但是事情大家都知道.比如现在几国会谈,内容不公布,这件事大家都知道.
过后,事情不再具有隐瞒的必要,就会公布出来的.

每个国家,都有史官的,司马迁就是史官家族出身,他继承了祖业,也当了史官.
可惜秦始皇焚书,把春秋战国的各个国家的史书全烧了(除了秦国和鲁国),其他的书并没烧.所以现在对那些国家的很多事情都不知道了,史记记载都很少,因为司马迁搜集不到多少资料.
我们一般说是24史(加上清史稿是25史),就是对中国古代所有朝代的真实写照,也就是常说的正史.
不过正史并不一定真实,呵呵,因为当朝的人,会把自己的缺点都隐瞒的,比如宋朝赵匡义杀兄夺位,隋炀帝杀父夺位,只有通读历史,才能了解较为真实的历史.

『玖』 历史是怎么记载的记载的那人怎么知道所有的事

搜集民间传闻,
官方行政记录
名人家书自传
编者自己整合加杜撰
地方志记载的人事

『拾』 史官们是怎么知道历史上的绝密事件的

史学家认为“汉后无史”,因为自大汉后,史官的职责发生了很大变化,特别是李唐一改史官”君事必书”和“皇帝不阅史”的规矩,帝王把史官记录历史事件当成了歌功颂德的工具,就没有了正史的客观性和广泛性!

又有春秋时晋国赵盾,为了避免弑国君的骂名。在弑君前夕,出走外国,让手下杀人。但他还没来得及出国,手下就迫不及待地干掉国君。史官毫不犹豫地记录下来:赵盾弑国君。赵盾找到史官,说不是他杀的。史官怼他:人是你的手下,国家领导是你,国君死亡责任在你。

赵盾大哭,说迟早赵家会因为这事灭亡。果真赵氏后来灭族。还有很多春秋史官的故事非常精彩。如三代人,为了记载大臣弑君,被杀了2代人,最后一个几岁小孩记录了,大臣弑君的故事。

但是到了唐太宗时期一切被改变。“宣武门”事变后,李世民杀死兄弟,逼父亲退位,霸占弟妹。害怕史官写这些丑事,强行要求史官打开太庙,查看记录,改写历史,重新放入太庙。从此史官风骨不再,史书被当权者所篡改。

所以唐朝以前基本上没有野史,唐朝以后,正史,野史,满天飞。

与史官怎么记载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