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历史上阿耶是什么意思

历史上阿耶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1-03-02 03:53:35

1. 阿耶是什么意思

就是上帝----耶稣的意思.应该是这样的吧??

2. 阿耶陀识是什么意思

阿赖耶识
阿赖耶释义:抄华译为藏识,有能藏、所藏、执藏的三种意义。自能藏万法种子方面来说,叫做“能藏”;自受前七识杂染法所熏所依方面来说,叫做“所藏”;自被第七识执著为我方面来说,叫做“执藏”(我爱执藏)。阿赖耶识的别名甚多,它是一切有情生命之所寄托,在一期无常中,最先来,最后去,并不随生死而消失,故又名“无没识”。为了它能摄藏一切法的种子,故又名“一切种识”。而里面的许多种子,变异而熟,异类而熟,异时而熟,故又名“异熟识”。因它是八个识生起之首,故又名“第一识”。若从眼识算起,它在第八位,故又称为“第八识”。当人成佛时,亦不离此识,所以此识在佛位上,名“无垢识”或“第九识”(庵摩罗识)。(《佛学常见辞汇》陈义孝编)

3. 唐朝称呼知多少

唐太宗给儿子李治的家书《两度贴》中,确凿地证明了唐时子女对父亲的称呼。
两度得大内书,不见奴表,耶耶忌欲恒死,少时间忽得奴手书,报娘子患,忧惶一时顿解,欲似死而更生,今日已后,但头风发,信便即报耶耶。若少有疾患,即一一具报。今得辽东消息,录状送,忆奴欲死,不知何计使还具,耶耶,敕。
在唐代,对父亲的称呼,流行的有“耶”(爷)的各种衍生,如:耶耶(爷爷),阿耶(阿爷)。父母合称“耶(爷)娘”也很常见,如老杜《兵马行》中,“耶娘妻子走相送”还有一种是“哥哥”。《旧唐书》中有“玄宗泣曰‘四哥仁孝’”,这里的四哥是玄宗的父亲睿宗;还有“惟三哥辩其罪人”中的三哥指棣王
的父亲玄宗。在李世民给李治的家书中,也出现“哥哥”的署名。
对父亲的称呼,书面上或正式场合也称“父亲”或“大人”。而“大人”作为当面称呼指用来成父母,个别也成直系尊亲,而不用来称呼官员,“老爷”一词称官员也未出现。
而大人一词称父亲沿用到近代书面语中,参《红楼梦》贾宝玉称其父。
而称母亲为“阿娘”,“娘娘”“母亲”较常见。娘娘一词也不是专指后妃,说起来,“娘娘”“本宫”一词都是戏剧中使用的,历史上并不使用。
称兄长为“排行+兄”,也有称为哥哥的例子,但不常见,并未定型。如玄宗曾公开称其长兄宁王为“大哥”“宁哥”。但是哥哥一用,毕竟多指父亲。
一般来说,奴婢们叫男主人为“阿郎”“主人”,称主人的儿子“郎君”“大郎,二郎”等,后来称男子为“郎君”“排行+郎”成为尊称。称上了年纪的老人为“老丈人”“丈人”“老丈”。奴婢称女主人“娘子”“夫人”,其女“小娘子”“大娘,二娘,三娘”等,同样,普遍称呼女子为“娘子”,少女为“小娘子”,还有“姓,排行+娘”,因尊卑明显,成为广泛的尊称;有年纪的女人称为“阿婆”“老夫人”。
称官员,一种是“姓+官爵”,也可以是官位的简称,如“刘常侍”“李尚书”
二是“姓+公”如称房玄龄“房**好?”称魏征“魏公”,也成字号,地望,“太白今日又得新字未?”“柳河东何时动身?”
三是“姓+官名别称”县令别称明府,张县令可称为“张明府”,中书会人和门下省高管别称“阁老”,“张阁老”。而电视剧中普遍使用的“某大人”约莫自清朝始。《儒林外史》第二三回:“只见长班进来跪着禀道:‘部里大人升堂了。’”唐朝不作为 当面称呼。只用来称父亲。
称皇帝,当面称呼有自西汉始的“陛下”;“圣人”;“主上”,皇帝身边的人称其为“大家”,“皇上”一词,并不当面使用。“万岁” 只是表示人们内心喜悦和庆贺的欢呼语,到了宋朝,皇帝才真正的不许称他人为“万岁”。
称皇后“皇后殿下”“皇后“不可称“皇后陛下”,如果是皇子公主,关系亲密也如平常人家一样喊“阿耶”“阿娘”,而不是“母后,父皇”,这些在唐朝没有出现。
正式册封的皇太子称“太子殿下”,为册封的皇子不称殿下,称“大(dai)王”
称公主“公主”“贵主”。而皇子公主在皇帝面前自称时称都称“儿”,而非“儿臣”,普通人家女儿对父母也自称“儿”。
称朋友有“郎”“君”“卿”“公”“足下”,十分亲密的朋友互称“排行(+郎)”,如白十三郎,刘十九,在大量酬和诗中出现。
比自己地位低的,称“你”“尔”“汝”,子侄亦直呼小名,大名。
叫自家奴婢叫名字,主人生气时叫“狗奴”“贱婢”,而“奴才”一词唐未使用,奴婢也不会自称奴才,他们自称“贱奴”“婢子”。
“奴”一词,男女上下尊卑都适用。如陈叔宝自称阿奴。
在唐代,全社会通用的还有“某”,不卑不亢,广受喜欢。常用的谦称还有“仆”,“愚”,“鄙人”,“下走”。也有用自己名字回话,表示尊敬。如李世民刚登基,面对魏征常自称“世民”如何如何。女子自称“婢”“妾”“儿”。
皇帝诸王的自称,除了正史中的“朕”“寡人”“孤”,在非严肃场合亦有“我”“吾”甚至“奴”。
…………以上,得出的结论无非电视剧误人,生活中网络中也有太多人的认识错误模糊,希望此篇报告可令郎君\娘子明了。

4. “阿”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名词
(1) 字从阜从可。“阜”意为“土堆”,“可”意为“肩挑、担荷”。“阜”与“可”联合起来表示“人工堆积起来的土山”。本义:曲阜(沙发形的土山,三围形的土堆 金文
)。(2) 同本义 [big sofa-shaped mound]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访风景于崇阿。(崇:高)——王勃《滕王阁序》 山的转弯处(即三面环山地形的内凹处)。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 (3) 阿丘(三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mountain]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阿阜(即曲阜,沙发形的土阜);崇阿(高大的三面包围形的山) 篆体
(6) 山坡 [hillside]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fine silks]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corner]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山之阿”即三面环山地形的内凹处。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篆体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河湾 [bay]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即三面环山的水滨,也即河湾。 (11) 中间的门。如:阿门(中门,相对于左右两边的门而言)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镇(现属平阴县管辖) [Dong'e county]。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13) [阿昌族]我国少数民族。 (14) 曲阜为三面围护的土山,故阿有“围护”之义。[阿姨]1.称跟父母同辈的女性。2.对保育员或保姆等的称呼。3.〈方言〉姨母。[阿爸] 父亲(父亲对子女的养育犹如曲阜对房屋的拱卫,是一种呵护),[阿爹]、[阿爷]同理。[阿哥]哥哥(古代社会父死子继,父亲死去,长子行使父权,对弟妹进行养育,这也是一种呵护),[阿姐]同理。[阿弟] 弟弟(阿是泛用,无特别意义)。 (15)[阿衡] 商初官职名,又称“保衡”,即后代王朝的“太子太保”。汤相伊尹在汤死后曾担任过“阿衡”一职,专门监护小王太甲(汤孙)。“阿衡”之“阿”即“三面围护”之意,义同“保”。“衡”即“王统”。“阿衡”(“保衡”)意思是“维护王统”。 (16)ē。屋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阿阁三重阶。”(阁:楼阁。阶:台阶。)屋檐是一种环屋而构的建筑部件,有围护的含义。

动词
(1) 曲从;迎合;偏袒 [pander to;play up to] (因曲阜是对房屋、民居、村落的拱卫性人工建筑,所以含有“围护”之义,进而引申出“讨好”、“奉承”之义。)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法不阿贵。——《韩非子·有度》(贵:有权势的人。) 成语有“刚直不阿”、“阿谀奉承”。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be unfairly partial to]。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exerete]。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注意:“屙”字从尸从阿。“尸”指人身,“阿”指“三面围护”、“三面遮挡”。“尸”与“阿”联合起来表示“在三面有遮挡的棚子里方便”。 (5)hē(呵)。通“呵”。斥责。《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助词
(1) 汉语名词词头,盛行于魏晋以后 (2) 加在亲属称呼前面有亲昵的意味。 阿姊闻妹来。——《乐府诗集·木兰诗》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曹瞒传》 (3) 又如:阿爷(又作“阿耶”。称父亲);阿翁(称祖父;称父亲;妇女称丈夫之父);阿嫂(对朋友之妻的称呼);阿叔(对丈夫之弟的称呼);阿家(又称“阿姑”。妇人称丈夫的母亲);阿爹(称父亲;也尊称长者);阿父(称父亲;也称伯伯、叔叔,或作伯叔自称);阿伯(尊称年长的男子)。 (4) 加于某些人的姓、名、小名、排行前用作称呼,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或尊卑关系。 阿女含泪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三国志 士别三日》 (5) 又如:阿咸(侄子。晋朝阮籍的侄儿阮咸有才,后来遂用来称侄子);阿连(弟弟。南朝宋谢灵运的族弟惠连很有才,人们随谢灵运称之为阿连);阿杜(原指周盘龙的小妾杜氏,后为妾的别称);阿娇(汉武帝陈皇后的小名;泛指美丽的女子);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阿瞒(三国曹操的小字)

叹词
(1) 用于表示各种感情(如惊讶) [ah]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鲁迅《呐喊·故乡》 是阿!我想办一桩事情,总得先立个威。——《文明小史》 好苦恼阿!好苦恼阿!我出去,我出去。——佚名《刘弘嫁婢》 儿阿,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儒林外史》 (2) 又如:阿也(阿约,阿呀。哎哟)

5. 阿耶赖识什么意思

“阿抄赖耶识”按照中文翻译袭是无法翻译的,因为它是无法形容具体名状的,按佛理说是人的第八识,是万法之源,是人的最高水准,又或是心之根源.但这个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就好似现代天文物理说宇宙之初和宇宙最后的形态是的,说不好,难以形容,只能够靠自己去体会。 电脑程序的起点。

6. 古文中耶是什么意思

1、用于句末,又写作“邪”。

(1)表疑问。

北宋范仲淹《岳阳楼记》:内“然则何时而乐耶?”既然这容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

(2)表反诘。前面有“宁”、“岂”、“独”、“非”、“安”、“何”等与它相配合。

唐代柳宗元《捕蛇者说》:“又安敢毒耶?”怎么敢怨恨呢

(3)表推测。前面有“得无”、“得毋”、“得微”等与它配合。

清代蒲松龄《促织》:“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莫非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

(4)表选择。

清代全祖望《梅花岭记》:“审知故扬州阁部史公果死耶,抑未死耶?”确知所以扬州阁部史公果然死了吗,还是没有死呢?

2、通“爷”。父亲。

唐代杜甫《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爹娘、妻子和儿女跑着为被征的亲人送行,出征队伍踏起来的尘土遮住了咸阳桥。

(6)历史上阿耶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1、今义:

(1)[ yē ]

音译用字。如耶路撒冷。

(2)[ yé ]

①文言助词。相当于“吗”“呢”

②同“爷”。

2、组词:

(1)耶稣 [ yē sū ]:基督教创始人。

(2)耶熊 [ yē xióng ]:对人泼凉水劝放弃、或否定的意思。

(3)阿耶娘[ā yé niáng]:父母亲。

7. “阿字在古汉语字中是什么意思

a1
1、名词词头,多用于亲属名称或人名前面。

e1
1、大山。
2、屋角处翘起的檐。
3、偏袒,迎合。

8. “阿”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名词
(1) 字从阜从可。“阜”意为“土堆”,“可”意为“肩挑、担荷”。“阜”与“可”联合起来表示“人工堆积起来的土山”。本义:曲阜(沙发形的土山,三围形的土堆 金文
)。(2) 同本义 [big sofa-shaped mound] 阿,大陵也。一曰曲阜也。——《说文》 我陵我阿。——《诗·大雅·皇矣》 有卷者阿。——《诗·大雅·卷阿》 在彼中阿。——《诗·小雅·菁菁者莪》 访风景于崇阿。(崇:高)——王勃《滕王阁序》 山的转弯处(即三面环山地形的内凹处)。屈原《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 (3) 阿丘(三边偏高的土丘) (4) 泛指山 [mountain] 流自眺夫衡阿兮。——张衡《思玄赋》。注:“山下也。” (5) 阿阜(即曲阜,沙发形的土阜);崇阿(高大的三面包围形的山) 篆体
(6) 山坡 [hillside] (7) 细缯,古代一种轻细的丝织品 [fine silks] 衣阿锡,曳齐纨。——《淮南子·修务》 被阿锡,揄纻缟。——《史记·司马相如传》 曳阿锡。——《汉书·礼乐志》。注:“细缯也。” (8) 又如:阿锡(细的丝布。阿指细缯,锡是细布) (9) 曲隅,角落 [corner] 四阿重屋。——《周礼·考工记》 若有人兮山之阿。——《楚辞·山鬼》。注:“曲隅也。”“山之阿”即三面环山地形的内凹处。 周阿而生——班固《西都赋》。注:“庭之曲也。” 篆体
汾之阿。——《汉书·礼乐志》。注:“水之曲隅。” (10) 河湾 [bay] 丙午,天子饮于河水之阿。——《穆天子传》。即三面环山的水滨,也即河湾。 (11) 中间的门。如:阿门(中门,相对于左右两边的门而言) (12) 地名。即今山东省东阿镇(现属平阴县管辖) [Dong'e county]。如:阿缟(古代齐国东阿县所产的细缯) (13) [阿昌族]我国少数民族。 (14) 曲阜为三面围护的土山,故阿有“围护”之义。[阿姨]1.称跟父母同辈的女性。2.对保育员或保姆等的称呼。3.〈方言〉姨母。[阿爸] 父亲(父亲对子女的养育犹如曲阜对房屋的拱卫,是一种呵护),[阿爹]、[阿爷]同理。[阿哥]哥哥(古代社会父死子继,父亲死去,长子行使父权,对弟妹进行养育,这也是一种呵护),[阿姐]同理。[阿弟] 弟弟(阿是泛用,无特别意义)。 (15)[阿衡] 商初官职名,又称“保衡”,即后代王朝的“太子太保”。汤相伊尹在汤死后曾担任过“阿衡”一职,专门监护小王太甲(汤孙)。“阿衡”之“阿”即“三面围护”之意,义同“保”。“衡”即“王统”。“阿衡”(“保衡”)意思是“维护王统”。 (16)ē。屋檐。《古诗十九首·西北有高楼》:“阿阁三重阶。”(阁:楼阁。阶:台阶。)屋檐是一种环屋而构的建筑部件,有围护的含义。
动词
(1) 曲从;迎合;偏袒 [pander to;play up to] (因曲阜是对房屋、民居、村落的拱卫性人工建筑,所以含有“围护”之义,进而引申出“讨好”、“奉承”之义。) 弗谏而阿之。——《国语·周语》。注:“随也。” 阿郑君之心。——《吕氏春秋·长见》 行叩诚而不阿兮。——《楚辞·逢纷》。注:“曲也。” 是察阿党。——《礼记·月令》。注:“谓治狱吏以私恩,曲桡为也。” 法不阿贵。——《韩非子·有度》(贵:有权势的人。) 成语有“刚直不阿”、“阿谀奉承”。 (2) 又如:阿奉(阿谀奉承);阿世(迎合世俗);阿邑(迎合奉承的样子);阿意(曲意附和他人的心意) (3) 偏袒 [be unfairly partial to]。如:阿好(偏袒自己所喜好的人或事物);阿私(偏袒;庇护);阿党(结党偏私) (4) 〈方〉:通“屙”。拉,排泄大小便 [exerete]。如:阿金溺银(指生财有道);阿绵花屎(拖延,磨时间) 注意:“屙”字从尸从阿。“尸”指人身,“阿”指“三面围护”、“三面遮挡”。“尸”与“阿”联合起来表示“在三面有遮挡的棚子里方便”。 (5)hē(呵)。通“呵”。斥责。《老子》:“唯之与阿,相去几何。”
助词
(1) 汉语名词词头,盛行于魏晋以后 (2) 加在亲属称呼前面有亲昵的意味。 阿姊闻妹来。——《乐府诗集·木兰诗》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裴注引《曹瞒传》 (3) 又如:阿爷(又作“阿耶”。称父亲);阿翁(称祖父;称父亲;妇女称丈夫之父);阿嫂(对朋友之妻的称呼);阿叔(对丈夫之弟的称呼);阿家(又称“阿姑”。妇人称丈夫的母亲);阿爹(称父亲;也尊称长者);阿父(称父亲;也称伯伯、叔叔,或作伯叔自称);阿伯(尊称年长的男子)。 (4) 加于某些人的姓、名、小名、排行前用作称呼,往往带有一定的感情色彩或尊卑关系。 阿女含泪答。——《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学识英博,非复吴下阿蒙(吕蒙)。——《三国志 士别三日》 (5) 又如:阿咸(侄子。晋朝阮籍的侄儿阮咸有才,后来遂用来称侄子);阿连(弟弟。南朝宋谢灵运的族弟惠连很有才,人们随谢灵运称之为阿连);阿杜(原指周盘龙的小妾杜氏,后为妾的别称);阿娇(汉武帝陈皇后的小名;泛指美丽的女子);阿蒙(三国时吴国名将吕蒙);阿瞒(三国曹操的小字)
叹词
(1) 用于表示各种感情(如惊讶) [ah]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鲁迅《呐喊·故乡》 是阿!我想办一桩事情,总得先立个威。——《文明小史》 好苦恼阿!好苦恼阿!我出去,我出去。——佚名《刘弘嫁婢》 儿阿,不是我有心要耽误你。——《儒林外史》 (2) 又如:阿也(阿约,阿呀。哎哟)

9. 阿耶路拉是什么意思

基督教的口号

阅读全文

与历史上阿耶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