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历史教师怎么教学反思

历史教师怎么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2021-03-02 03:12:14

1. 历史“教学反思”要写什么(转)

要善于写历史“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课后写的有关教学的心得和体会。“教学反思”是历史课堂教学的终结环节,但是这个环节常常被教师忽视,究其原因,是不知道写什么,不了解其重要性所致。故笔者就从这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教学反思写什么 写教学反思篇幅不宜太长,一定要抓住重点,有感而发,切忌面面俱到。一般说来,写“教学反思”应遵循指导性、实用性、具体性、借鉴性等原则,根据历史课堂教学的实际,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把侧重点放在以下几个方面:1.记成功的做法 历史课堂教学中,凡是能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做法就是成功的做法,把这些做法记录下来,加以归纳总结,对于以后的教学是大有益处的。如我在引导学生学习“抗日战争”时,让学生“神入”(体验)历史,假如你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你怎么看待中国战场的地位和作用呢?假如你是英国首相邱吉尔呢?假如你是苏联的斯大林呢?学生通过这样的学习,兴趣马上上来了,学生你一言,他一言,议论开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效率怎能不高呢?2.记失误之处 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对于教学中的失误,教师要正视,并及时如实地记录、分析、改正,从反面督促自己不断地加强理论学习、改进教法。如我在讲“太平天国运动”时,有学生问“《天朝田亩制度》为什么实行不下去呢?”我强调了“平均主义”弊端,而实事应该强调“绝对平均主义”弊端。事后,我向学生做了说明,讲清了这个问题。教学中的失误之处,有的是自己觉察到的,有的是学生提及后觉察到的。3.记反馈到的信息 笔者,最初教学时,自认为自己知识渊博,讲起来没够,结果学生不买帐。学生说:“老师,你讲多了,俺没有时间自学,独立思考了。”可见,教师应密切注意学生反馈上来的信息,及时收集、及时记录,及时反思。是啊,有时教师讲多了,重点不突出了,难点没有时间攻克了,教学方式单一、单调,容易枯燥。学生不乐意,这是何苦呢?经过反思,我调整了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了“反馈——纠正——调整——反馈……”的循环链式,从而真正地实行了教为学服务的目的,也真正地提高了自己。4.记教材改革建议 虽然,我们现在是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但是,教材的重要性还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对教材进行再度创作的同时,应根据教学实际,针对其不足,提出一些合理化的改革建议,以完善教材。如人教版在写完“分封制、宗法制”之后,没有写“礼乐制度”,而岳麓版却写了,通过提意见,后来,人教版也增加了这一内容。5.写怎么办 知道写什么了,就要针对具体问题,找出对策,并写出这样做的科学理论依据。如成功的做法,成功在哪里?为什么成功?其科学依据是什么?如何保持成功?失误之处,就要写为什么失误?怎样不失误?是教学方法问题,就要通过实践,加以克服。是教材问题,也要及时记录,以免时间长了忘记了。二、教学反思的重要性1.对课堂教学进行自我评价 课堂教学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必须善于对课堂教学诸环节进行自我评价,找出优劣差距,分析得失原因,以期提高课堂教学水平。2.总结教学经验,改进教法和学法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双边、多边活动。因此,教法和学法就成为课堂教学的关键。教是学的导向,学是教的目标,二者相辅相成,互相促进,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教学相长”。所以,每堂课结束后,教师应该在这方面认认真真地总结,努力做到教法、学法最优化。这样,日积月累,“教学反思”在教法和学法方面就会为课堂教学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3.更好地指导备好课和上好课 教学经验的获得,是一节课一节课积累出来的,“教学反思”能够很好地把这些感性的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它对教师今后的备课、上课等诸多方面都有借鉴、指导作用。因此,教师应重视教学反思的写作,切勿因“善小而不为”。

2. 新课程理念下历史教师怎样进行教学反思

在新课改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求也提高了很多。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师要加强对历史课进行教学反思,与新课改同步,适应新课改的步伐。其中一方面要有计划和组织地参加这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自身教学的反思,自我提高,自发学习,让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笔者现就自己多年来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和经历谈一些粗浅看法,供同行借鉴和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
所谓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对历史教学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教师只有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改进,才能发现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自身工作水平。
在历史学科中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自身教研水平的提高也有所带动。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方面的能力,从教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时刻以研究者的身份要求自己,置身于教育的情境里面,用研究者的眼光进行自我反思,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一定的规律认知,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
高中教学历史教师需要反思的内容很多,既有对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反思,如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与时俱进”,也有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是否对学生有伤害;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如教学内容是否适度,是否符合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也有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反思,如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创新,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既要在课前反思,如准备是否充分,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也要在课中或课后反思,如还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既要通过自身感受进行反思,也要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如学生对教学是否满意,评价如何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等等。
三、教学反思的策略
高中历史新课程的知识容量大,内容错综复杂,覆盖面广,如何进行反思呢?我认为要做大以下几点。
(一)历史教师要进行一系列的理论学习和研究
只有理论学习才能让我们学会“突破”,不再让以往的经验和习惯束缚自己。离开理论学习的指引,我们一般只会在一个自己划定的圈圈里“转”,再也走不开了。理论的学习还能使我们以往的经验得到升华。对于高中教师来说,一方面要一如既往地教育学和心理学进行学习,另一方面也要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进行研究,把握教学规律,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程度。在国家积极推进新课程教育改革的时代,历史教师也更应全方面地学习和理解,以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和新高考以及国家对未来人才发展的需要。
(二)历史教师要不断丰富历史专业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对于新课程的实施以及开展教学反思至关重要。当前仍有不少历史教师只知埋头于教材、教案、练习册等,很少、甚至根本不去认真研读教育教学杂志,更不要说去研读一些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了。这样,结果就会导致历史教师专业知识的浅薄,信息量的缺乏,对自身的成长是极其不利的,也与新课程改革极不合拍。对于中学教材、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我们要认真地去研读、钻研和探讨,因为它们是我们教学的依据。但我们更应该要去读一些史学名著和史家学术论文,这样不但可以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了解学科研究前沿,而且还可以从中学到提出问题、分析史料推理证明以及论断评价等研究历史的方法,更好地为高中历史教学服务。
(三)历史教师要不停在学习中进行反思
历史教师要多听一些观摩课,研究其他教师的教学手段和先进的教学思想,感觉和理解别的教师不同的授课方式,以及教学特色。历史教师也可以在教师之间进行相互的交流和探讨,分析和研究改进教学方法的策略。这在无形之中对教师的反思能力又是一种提高。历史教师还要从学生眼中反思自己,因为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最真实也最有价值。从学生眼中看自己,总能了解到一些事情、获得一些启发。
教师还要写好教学后记。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对“教学后记”却未引起足够重视,认为是一种累赘和负担。其实,写“教学后记”,不但不是负担,相反它还是备课的好“帮手”,因为它有利于积累教学经验,加深我们对教材教法的理解,从而改进和提高历史课教学的效率。其实,很多教师都认识到写教学后记的重要性,但究竟如何写?写什么?还不甚了解。其实,在平常的历史教学中,如教材处理意见、教学方法的安排、学生反映情况、课后自我体会等等都可作为教师“教学后记”的内容。
总之,新课程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积极投身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才能不断促进历史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和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历史教师还要正确处理好学习与反思之间的关系,要以学习为“舟”,以研究为“桨”,以反思为“帆”,积极主动地投身予新课改,相信一定会推动新课改和历史教学工作驶向成功的彼岸,高中历史教学也能走出一片新天地。

3. 如何上好历史课的教学反思

1、保持历史课的生动性,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很多学生认为历史课很枯燥,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无形中觉得很累,不愿意开动脑筋,这时,生动通俗的语言就显得极为重要。
(2)、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果巧妙地插入一个小故事,调节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尊重学生,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是学生保持学习兴趣的保障。
,在教学中,我充分地尊重和信任学生,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中心,面向全体学生,给他们以更多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即使在学生回答错误时,也是平心静气地指导他们重新认识和更正错误。这样,从上第一节历史课起,就要建立起和谐融洽的师生合作关系和创设良好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建立起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
(二)、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
努力改变学生原有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我主要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答案由自己归纳得出。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努力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让他们主动地去认识、学习和接受教育影响,从而达到所预期的学习目标。我在课堂教学中还将努力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学习的发展创造各种条件和机会,促进他们去主动学习、主动发展,并给予适当的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学会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不断提高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并且还要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尤其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努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总之,教师只有认真细致地去钻研新课程所规定的内容,备好课和备好学生,多尝试不同的教学方式,虚心学习其他教师的长处为我所用,才能更好的上好每一堂课,不断地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水平,不断的反思,才能不断的进步、

4. 中学历史教师的教学反思有哪些作用

人是在不断认识自我中成长的,作为历史教师进行教学反思是时代的必然,也是个人学识成长的必然。

(一)新课程的要求

新课改需要我们成长成什么样的教师?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这里就出现了两个概念:“经验型教师”和“专家型教师”,新课改需要我们成为后者。正如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所说,“一个教师不在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于用心教了多少年书。一些人,他教了一年,然后重复五年十年乃至一辈子;有些人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一个实实在在地教了五年的人,与一个教了一年却重复一辈子的人,他们的成就是不一样的。”他告诉我们要成为一个“用心”的教师,在“用心”中成长,在“用心”中变教书匠为专家学者。“用心”即“反思”。

(二)实践性知识获得的需要

教师的知识体系包括:专业知识、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和一部分实践性知识。研究揭示,在这个体系中,专业性知识并非越多越好,而心理知识也只有在教师的教学实践中才能得以发挥。就提高教育教学的效能而言,更重要的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

什么是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就是“教师在面临实现有目的的行为中所具备的课堂情境知识及与之相关的知识。”这类知识使教师在复杂的教学实践中,能对不确定性和不可预测的教学情境做出解释和决策。这类知识无法通过他人的给予获得,只有通过教师的亲身教学体验,通过“行动中的反思”和训练才能获得。(引自《教育学》)本人曾在本校的教学公开周上听过一位同事的一节语文课(领导要求必须听足一定的课时,所以没事就听……哈)。整堂课教师旁引博证,“十六届二中全会”要闻到古代诗词,从历史传闻到电视新闻,从天文到地理,从爱因思坦到比尔盖茨……其专业知识真可谓广博,多媒体技术的运用也非常熟练。但是,但实际的教学效果我感觉却很不理想。问题出在哪呢?当他把问题一个个提出来而学生没的什么反应时,他没有及时发觉并做出相应的调整,而是自说自话地把问题解决了。

新教材给了我们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但同时也增加了更多的未知因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积累相应的知识,这需要反思。

(三)历史课改实践的要求

在实践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是新课改中历史老师自我成长的必由之路。新课改实施以来,历史教师面临着太多的挑战和困惑,诸如新的要求和旧的习惯的矛盾;让学生动起来和课时计划能不能按时完成的矛盾;在六十人的大班级中怎么进行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找到实施有效教学方法的载体;在新的要求下如何选择新的知识以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等等。凡此种种都没有现成的答案可寻,这也要求我们不断进行反思,在比较中选择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和合适的途经,这正应了“教师是新课程的研究者、实施者和创造者”的理念。

5. 历史教学反思

       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不少历史教师都对原来的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创新,版也有一些人形成了权一种意识:即认为一堂好课就是要把学生调动起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而把学生调动起来的标志就是到处是学生的声音,课堂氛围好,气氛活跃。于是课堂教学中有意无意地走向了庸俗化,片面追求课堂里的热闹,使本来井然有序的课堂变成了一盘散沙,最终的结果是把老师从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完完全全变成了课堂纪律的维护者、监管者。在这样的意识指导下必然会冲淡教学的主题,把有组织、有内涵、有目的、探求知识的课堂变成了类似于放牛羊的牧场,盲无目的、放任自流,甚至为了迎合学生出现了低级趣味。自己上课时感觉把学生调动得很积极,氛围好,而最终的学习效果却是一塌糊涂,甚至于导致学生只记得搞笑的地方,对应该掌握的知识一无所知,能够培养的能力一无所有。这样的活动要了又有何用,多了又有何益。也就是说活动中讲氛围不能走极端化,一定要注意活动的本质,即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要动而有效。 

阅读全文

与历史教师怎么教学反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