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如何看待全民抗战的历史
抗战时蓝军付出了空前的代价,他们的牺牲和贡献是无法抹煞的,只是我们看到的历史,一般都由胜利者书写罢了
㈡ 如何看待抗日战争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
中国共产党以抄自己的坚定意志和模范行动,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以毛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思想的科学理论,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和战略指导作用。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了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牺牲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㈢ 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抗日战争这段历史
勿忘国耻牢记教来训要客观对待这源段历史,尤其是正面战场上国军的赫赫功勋不能选择性遗忘。还有不能应为历史而仇视现在的日本人民那些成天鼓吹的基本都是右翼分子。其实日本的年轻人跟我们很多人差不多,很容易就被舆论诱导。
㈣ 作为当代的人们,你认为我们应该如何去看待抗日战争应保持一种怎样的态度去看待
提到抗日战争,当下,人们的生活可以算十分美好了。可你是否想过,内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容?这可是中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用汗水和鲜血换来的新中国。作为当代的我们,是如何看待抗日战争的呢?
㈤ 急求一篇(我们应当如何看待抗日的历史)歷史論文
中日全面战争爆发后的国共两党再度合作,是在日军全面压境、中华民族面临生死攸关的关键时刻做出的战略抉择,也是形势逼迫下的务实之举。因为当时的情况是,单靠国民党已不能扭转其在战场上的全面溃败,只有国共联手才可能扭转败绩。 虽然多少年以后,蒋介石对他当年在抗战初期对共产党的承认表示了极大的“悔意”,但从当时的情势看这也是他的不得已之举。“历史的车轮将经过这个统一战线,把中国革命带到一个崭新的阶段上去”。其关键作用无庸置疑。因此,在抗日战争究竟是谁打下来的这个问题上的一切争论都是对国共合作的背景不了解的体现。 洛川会议之后,当时红军的三大主力——林彪领导的115师、贺龙领导的120师、刘伯承领导的129师,虽然放弃了多年来用“血与火”铸就的光荣称号,却实现了“九一八”事变以来一直期望走上抗日疆场的宏愿,也第一次能够不再以“匪”的身份出现在战场上。日后的历史发展证实,洛川会议、红军开上抗日战场,是中国革命的历史转折关头。 自抗日战争爆发以来,正面战场上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很快中国就失去了东北、华北、平汉、津浦两线等地。这期间,虽有蒋介石在淞沪会战中调动全国精锐与日军苦战三个月,也终究没有抵挡住日军的进攻,上海失守,紧接着国民党政府首都南京,也因惨败失守。几月之内,山河破碎,半壁江山几乎丢失殆尽。全国人民情绪低落,失败的阴云笼罩在每个中国人心上。 日军的快速推进,更造成了战场上的国民党军的全线溃退。这一切尤如推倒了的多米诺骨牌一般,国民党军溃逃得越快,日本人推进得也越快,战场形势也越危急。一时间,关于日本人如何如何厉害、如何如何神奇的传说,象瘟疫一股四处传播,而且速度极快。当一支军队把对手神化到离奇的境地时,离奇的战争场面便必然出现,二三十万国民党军队竟然任由十余万日军以行军的速度和方式在中华大地上横冲直撞。与国民党军望风后退形成鲜明对照的是,在这股溃潮中,八路军115师及120师的先头部队却是逆溃流而上,直奔抗日前线。两军擦肩而过,但一个是奔向前线,一个是通向后方,心情截然不同。1937年9月25日,历史把林彪推上了辉煌的一刻。平型关战役使得日军遭到侵华以来的第一次重大失败。日军从侵入中国以来,可以说是攻无不克,所向无敌,短时间内取得辉煌成果。而平型关战役使得日军的神话就此打破。 八路军打的另一场有影响的战役是百团大战。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发动的一次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带有战略性的进攻战役。在历时5个多月里,八路军在地方武装和广大群众的配合下,共作战1824次,攻克据点293处,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毙伤俘日伪军5.08万人。自己伤亡1.7万余人。百团大战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击中了它的痛处,日华北方面军哀称此役为“挖心战”,并将每年8月20日定为“挖心战”纪念日。百团大战将大量日军牵制在华北敌后战场,减轻了日军对国民党正面战场的压力,对国民党当局的投降妥协倾向起了抑制作用。不仅如此,百团大战还策应了西欧战场的抗德战争,迟滞了日军南进步伐,为英美对日备战赢得了时间。同时,也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国际声誉。百团大战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当然,无可否认,国民党在整个抗战历史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台儿庄战役摧毁了日军第10和第5两个精锐师团的主力,歼灭敌军两万余人,缴获步枪一万多支,轻重机枪931挺,步兵炮77门,战车40辆,大炮50多门。当时《大公报》记者范长江正在徐州采访,得到台儿庄胜利的消息以后,抢先向《大公报》编辑部发出了台儿庄大捷,获得重大战果的电讯。《大公报》即在武汉抢先发出号外,消息一经传出,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武汉首先举行了十万人的火炬游行,庆祝台儿庄歼敌的伟大胜利。接着各地都举行了形式多样的庆祝活动,举国上下都可听得到鞭炮声声,鼓乐齐鸣,真可谓“高兴得发狂”,不仅如此,海外华侨,世界许多同情中国抗战的人士,也纷纷致电祝贺。中外记者、各种慰劳团体纷涌而至,其热烈场面可谓盛况空前。李宗仁曾回忆道:“台儿庄捷报传出之后,举国若狂。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新曙光。” 此次战役,日军的损失空前巨大。据日本政府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编的《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上称此次损失如下: 第五师团(3月20日至5月10日)战死1281人,负伤5478人; 第十师团(3月14日至5月12日)战死1088人,负伤4127人。 在这次战役中,国民党军顽强作战,战争中尸首相枕,伤亡近两万人,依靠步枪、手榴弹、机关枪和少量重武器,击溃了日军精锐部队第五、第十师团对台儿庄的进攻。国民党军人的顽强硬拼,使日军不得不重新看待中国军队、中华民族。同时,这次战争迫使日军不得不倾其兵力打通津浦线,为中国的持久抗战争取了时间,也极大地钳制和消耗了日军的力量。 因此,从当时外敌看来,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只有一个称呼,就是中国军队。而当时的国共合作也是国共两党为着共同对付外敌入侵而进行的全面合作,两者是相互支撑、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任何把当时国共两党、国共两军的作用人为割裂开来的做法都不是科学的态度。
㈥ 话说应该怎么正确看待 抗日历史,到底我们中国应不应该反省自己发展的问题,应该怎么客观看待抗日历史
抗日爆发的锅第一责任人是民国,也就是国民党。北伐打了一半就开始清党,导致国内和党内专势力四分属五裂。在东北的处处忍让,助长了日军的气焰。九一八的不抵抗绥靖政策彻底让日军陷入了疯狂,给了日本发动全面侵华的底气,这是我们该反思的。
当然我们也彻底反思了,我们用了20年完成全部的工业体系建设,用了30年完成了经济跟日本持平,而经济超越日本二倍只用了五年,这发展速度太快了。
㈦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抗日战争这段历史
体现了民族的精神,彰显了民族意志,这是个伟大的民族,有未来的民族,总结经验教训,需要我们好好努力,在先烈精神的激励下,共同开创民族美好的未来。
㈧ 如何牢记抗战历史,正确面向未来
哈工程牛呀!!!
㈨ 结合历史,谈谈如何看待抗日战争
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回完全胜利。答
洗血了中国民族的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奠定了基础。
它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的斗争支援了其他国家人民的斗争,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㈩ 对于这个抗战时期的历史故事,应该怎么看待
那个士兵应该有亲人死在日本人手里所以这样仇视日本人,但是他为什么内不想想为什么要善待俘虏?是容中国人俘虏日本人多还是日本人俘虏中国人多,如果开了杀俘虏的头,以后只要俘虏日本人就会有人提议杀掉,那是杀还是不杀,都杀掉的话,日本人会怎么对待中国俘虏?会导致多少本不用死的中国人死去?而且他这属于动摇军心的行为,在古代都是直接杀的,团长的做法虽说是太过了一点,但我觉得没有做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