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观音诞的历史
过了新年就进入农历的二月,现今仍广为流传的岁时行事中,二月十九日的“观音诞”也许就是二月中最重要的节日了。观音即观世音菩萨,她是佛教中最重要的神之一,按常规,声音是音响,只能是用耳朵去听,去分辨的,而“观音”则可以用眼睛观察到声音,可见其出手不凡;观音也是佛教诸神中为数不多的女性,也许就是这一缘故,她更受到信徒和世俗的欢心和爱戴,全国各地分布着许许多多的观音寺,即使是最常规的佛寺里,一般进山门的第一个大殿里,迎面就是一位笑得成眯齐眼的弥陀佛,背面是佛教世界的守护神—— 韦驮菩萨,二边就是分别被叫作“风调雨顺”的四大金刚。佛寺一般以第二进的“大雄宝殿”为正殿,正殿的正面一般供分别代表:前世、今世、来世的三尊释迦牟尼像,其背后就是观音居住的须弥山,慈祥的观音永远受到人们的顶礼膜拜。
观音是女性,她的作用就是冥冥之中的“妇女代表”,你有千愁万难,可以祈求“千手观音”,她肯定有一只手会相帮和使你摆脱困难;你有看不透的心思,可以祈求“千眼观音”,她一定会帮你指点迷津;你尚老来无子,可以祈求“送子观音”,不久你也许真的怀上了儿子。也许观音就是最世俗化的菩萨,她的能耐就是百姓最需要的,观音自然也是最受民众欢迎和尊敬的菩萨。张读,字圣用,是唐宣宗大中年间进士,累官中书舍人、吏部侍郎、尚书右丞等职。其著《宦官志》中记:唐敬宗时,厨吏修御膳,烹卵,闻鼎中呼“观音菩萨”,声甚凄咽,因罢斥缁徒之诏,诏郡国各于精舍塑观音菩萨像。这是关于观音菩萨较早的记录,但是文中并没有观音菩萨是女身还是男身的记录。
观音是佛教大乘菩萨之一,早期被音译为观世音,后来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而改称“观音”,不过也有人认为她是梁朝妙岩公子得道成佛,并相传二月十九日是她的诞辰,六月十九日是她得道成菩萨的日子,这二天都是纪念观音的日子。其中二月十九日的观音诞更隆重一些。佛教经典认为佛陀生来就不同凡响,如释迦牟尼就不是从他母亲的产道里生出来的,而是从母亲的腋下钻出来的,他一出生就与成人一样,一只手指着天,一只手指着地,还像狮子一样大吼:“天上地下,惟我独尊”。菩萨的肌肤容貌也与常人不一样,明显不同的地方有32处,称之“三十二种相”,其中第三十一种相就是,常人的头发是直的,或稍带卷的,而佛陀的头发盘成螺状的髻,叫作“顶髻相”,这顶髻里藏着的是智慧和机敏。不信的话你可以到任何一座寺院的大雄宝殿里去看,“大雄”的头发肯定是像田螺一样的“顶髻相”。也许就是这一原因,田螺也与佛教有许多有趣的故事。
汉族民间流传一个“田螺姑娘”的故事,这故事源于元代翰林院学士谢瑞的“女遗螺壳”的故事:谢瑞,年十七,未娶。于海中得大螺,贮于瓮中,每出游还,见炊食盈案,心甚疑惑,便于帘外窥视。见一少女从瓮中出炊。突入问之,女答曰:“妾天汉中白水素女,天帝哀卿孤贫恭顺,使我相为守舍,侍卿取妇后再去,今无故相伺,不可复留。留此壳贮米谷,可不乏。”女倏然不见。这个故事与汉族民间流传的“田螺姑娘”完全一样,只是主人公改为“海螺姑娘”而已。
记录高僧语录、故事的佛教经典《传灯录》中也讲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村妇到天台山的寺院去烧香礼佛,祈祷菩萨保佑她一家平安,住持走到她身边对她讲:“汝疾归去,救数千物命!”但并没有告诉她用什么办法去救谁的命。村妇听后立即往家中赶,只看见她的儿媳从田里拎了一篮的田螺,准备煮田螺作下饭。村妇立即想到僧人讲的“救数千物命”就是田螺,于是从她儿媳手中夺下篮子,并将田螺全部放生。果然,村妇在寺院里所求之愿得以实现。中国的禅宗佛教信徒有僧人、居士、世俗弟子之分,在饮食上也有所谓“荤”、“素”之分,其中“荤”又有所谓“大荤”、“小荤”之分。一般讲,动物类食品及口感较重的蔬菜(如大蒜等)为荤,植物类食物为素,而荤食中较高级的能听懂人训示的动物叫作“大荤”,而较低级的听不懂人训示的动物,如鱼虾贝蛤类就为小荤。居士和世俗弟子可以不忌食,但逢佛教节日或相关的日子,他们可以食小荤而忌大荤。按理,田螺之类的低级动物属于小荤,但佛教规定,即使可以食小荤或可以食荤的居士也不食田螺,就是因为田螺与佛的“顶髻相”太像了。东海上的普陀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是观音菩萨的道场,二月十九日上普陀山进香自然是最时髦的活动。实际上古代交通极为不便,上普陀山可是一项“大开销”,所以大部分信徒只能赶往当地的观音寺进香礼佛,在苏州等大城市的观音寺、观音山形成热闹的节日活动。
清顾禄著《清嘉录》是记录苏州岁时风俗的专著,也是后人谈风俗引用最普遍的古籍之一,他在二月十九日“观音山香市”一节中介绍了一种叫“木梳柴”的小商贩,原文讲:观音山人以枣、栗诸木作盂、葫芦之属。或以寸木作域,上覆如笠,下悬如针,旋转为戏,俗呼“转盘图”。又以柳木片胶粘作小舫为小儿玩物,颇不耐寻。俗有“乖乖乖,观音山买木梳柴”之谣。文中讲的“转盘图”就是上海人讲的“转糖担”,制作一圆盘,以盘的中心向四周划如光芒的粗细不一的线条和空格,在中心竖一木杆,在木杆的顶端再做一如钟表指针的横杆,杆下垂一线,线下挂一针,小朋友花上几分钱就可以转动转盘一次。转盘停后,以下垂的针所停到的线条或空格中的物品为奖品。现今上海小学校门口附近还有这种转糖担。文中所谓“以枣、栗诸木作盂、葫芦之属”,这就是观音手持的瓶的变异,这显然是为二月十九日观音诞特地设计和制作的旅游纪念品。古代上海人以上海为“小苏州”而自豪,实际上,上海比苏州小多了,上海也有几座供观音的庵,但地方小得可怜,容不了几多人,“放生”是佛教善举之一,于是,买小动物放生就成了上海观音诞最风行的风俗活动。观音诞前一天,郊区的农民把捕捞的小鱼螺蛳,乌龟王八挑到城里,信徒们花钱买下后到城隍庙的放生地或附近的小河里放生,由于螺蛳像佛头上的“顶髻相”,于是买螺蛳放生也成了观音诞的重要活动。农历二月是江南螺蛳长势最好的季节,越冬后的螺蛳生长旺盛,肉质腴美,而其离繁殖产子还有一段时间,壳内还没有“小螺蛳”。大量的螺蛳在一二天内集中大量运入城市,放生的限期一过,这些螺蛳立即成为滞销商品而价格大跌,于是,二月十九日反而又成了上海人吃螺蛳的好辰光。
民国胡祖德《沪谚》中讲:“二月十九日,晚食田螺,称挑青节”,汉族民间还有“过仔挑青节,天阴也勿冷”之谚。上海人以为螺蛳以壳青者为上品,称“青壳螺蛳”,实际上螺蛳的肉也是呈青色的,所谓“挑青”,就是挑螺蛳(肉)也。清明是一个重要的节气,一般发生在农历的三月头上,公历的4月5日,上海人善食螺蛳者大多选择在清明之前,民谚有“螺蛳不吃清明后”,除了螺蛳品质的本身原因外,应该与二月十九日观音诞的“挑青节”有点关系吧。僧人、居士、信徒争购螺蛳放生,而常人则贪便宜大啖螺蛳,于是上海的信徒们编了支叫作《螺蛳经》的歌谣,希望吓唬人们不要吃螺蛳,谣不长,抄录如下:螺蛳经,念与众人听。日里沿沙走,夜里宿沙村,撞看村里人,缚手缚脚捉我们,九十九个亲生子(指螺壳内有众多未出生的小螺蛳),合家一百有余零,全家落汤锅,把我烹,挑我肉,抽我筋;单剩壳,丢在壁角里,鸡来爬,两耳只闻响落落,观音娘娘看见眼泪纷纷落。
㈡ 观音山是什么时候开始建立的
始建于1959年。
观音山位于广州城北越秀山,又称观音山。海拔仅70余米,方圆面积达92万平方米,内有三个人工湖。区内冈峦起伏,树木葱笼,山光水色,景色迷人。越秀山于1921年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时辟为公园,现已成为一个有悠久史迹的新型园。
越秀山西面的木壳岗上,屹立着一座五羊石像。石像始建于1959年,“文革”中被毁,1978年重建。这座雕像造型优美,神韵飘逸,现为广州的城徽。
越秀山东北角有一座高耸入云的电视塔,始建于1959年,塔身高200米,底呈八边形,上下分五个平台。在50米高处的平台,面积300平方米,现已辟为游乐场所,内有餐厅、音乐厅等。越秀山北秀湖畔还有个听雨轩酒家和南音餐厅,是游客品茗、饮宴的好地方。
越秀公园西边正门正对的兰圃,是一个专门栽培兰花的专业性花园。园中布局参照苏州传统园林设计,小中见大,移步换景,繁花似锦,香气袭人。
越秀山上,还有一座镇海楼,镇海楼高28米,阔31米,深16米,红墙绿瓦,实厚壮观。楼的西侧,还有1964年建的碑廊和炮座,保存着有关广州历史的23方碑刻,炮座乃明崇祯以来至鸦片战争时期广州铸造的铁炮。
(2)观音山多久历史扩展阅读:
观音山又叫越秀山。
广州越秀山中山纪念碑的位置,原来是一处佛教寺庙——观音阁。
观音阁历史悠久,建于南汉,最早叫悟性寺,后称万善寺。明朝永乐年间,有一个叫花英的都指挥(武将),曾到越秀山万善寺拜佛,感到寺庙太小,又隐藏在山林之中,不易为人注意,于是,将此寺扩建,并改名为观音阁。因为山上有观音阁,所以民间又称越秀山为观音山。
越秀山上的观音阁在以后各代又有修缮,其中较大的一次修缮是清朝初年。当时平南王尚可喜为建王府烧制了一批琉璃瓦,但由于颜色与规格与皇宫的建筑用材相近,最终,他未敢用于王府的建筑上,只好将这些建筑材料捐献给各大寺庙,其中一部分就用于修建观音阁。
之后,观音阁一度改名为观音殿。
到了道光年间,观音阁后面加建了一座炮台,叫神安台。
1857年底,英法联军攻占广州后,观音阁曾被联军占为指挥部。英军海军军官、业余摄影师克里兹在1858年摄下了观音阁第一张照片,此后观音阁经常出现在中外摄影师的镜头中,正面、侧面、背面,远景、中景、近景,各种角度的照片留下不少,下面选录其中一部分以飨读者。
这里顺带说一句,观音阁与神安台于1928年被拆除(当时已年久失修,很破败了),1929年,在原址上建起了现在的中山纪念碑。该纪念碑由著名设计师吕彦直设计(中山纪念堂的设计者),建成后成为广州近代城市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㈢ 东莞观音山森林公园的公园历史
观音山历史悠久,山势雄伟,林木茂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大慈回大悲观世音菩萨初抵中答华时首处停留之所,后梁时期山顶兴建一座观音禅寺,至今有1100多年历史,后因战乱几经荒废,为重现古寺盛景,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时,山顶观音寺供奉一尊高33米,重达3300多吨的世界最大花岗石雕观音圣像。像雄踞观音山顶,端坐须弥莲座之上,头戴宝冠,身着天衣,肩披帔帛,胸饰璎珞,左手持净瓶,右手结无畏金刚印,古朴典雅,栩栩如生,是不可多得的极具盛唐风采的石雕艺术精品。经过不懈努力,观音寺已初现百年前古寺景象,大悲殿、财神殿、古鼓楼、古钟楼等已建成,另外,观音寺、激流探险、登山缆车、航空运动俱乐部、水上乐园、小鸟天堂、纪念林区、客家风情村、百果园等项目,以及飞云酒店、抗日战争纪念馆正在加紧筹备建设中。
㈣ 扬州观音山的历史
观音山是隋代迷楼故址,据《迷楼记》载,迷楼是隋炀帝行宫,浙江匠人项升设计,“凡役夫数万,经岁而成。”隋炀帝曾说:“使真仙游此,亦当自迷。”隋亡楼毁,明代雇桐曾题匾“鉴楼”,分明取“前车之鉴,以警后世”之意,以隋炀帝的教训鉴戒后人。
从元代至元年间开始,历经明、清两代,屡废屡修,现在寺的建筑多为清光绪年间所建,佛像均为1984年以后重塑。观音山是山寺的代表,它处蜀岗东峰,因其地势在扬州最高,所以构寺才大胆使用山寺的构造方式:不强调对称,而是在山体顶峰,随山势筑殿。山上古树蔽日,红墙高耸,楼殿参差,山与庙俨然一体。其特点一是曲折幽深,从山前道路上山,曲折逶迤,攀登到顶,砖铺山道,蜿蜒而陡峭,两旁如城墙上的女墙,因而有
“小长城”之誉。山上有圆通宝殿、迷楼、紫竹林、上苑等建筑。这些建筑都不在同一中轴线上,比如山门殿,坐西面东而建,而天王殿和圆通宝殿则坐北朝南,你正以为无路可走时,绕过偏殿 ,则入紫竹林,登几级台阶,又见迷楼出现在你面前。古代墨客勾勒过这里的景致:“楼阁高下,轩窗掩映,幽房曲室,玉栏朱木盾,互相连属,回环四合,曲屋自通,千门万户,上下金碧。”其特点之二是险,寺处山巅,以块石垒基,建筑皆气宇轩昂,崇楼杰阁。山下仰视,悬崖上危楼对峙。这里的树林叫“云林”,此处的池塘为“天池”,此处的楼为“摘星楼”。高宗南巡时,曾赐一联“渌水入澄照,青山犹古姿”,横批“峻拔为主”将其险峻之态恰当地概括出来。
观音山的佛像是很有特色的。这里的佛像不同于一般寺院以“释迦牟尼”为主像,其他佛像皆众星捧月。此处以“菩萨”为主体,同时供奉四大佛教名山菩萨,院落东侧房中为文殊菩萨,西侧房为普贤菩萨,文殊殿后为地藏王殿,在四大菩萨中又突出观音菩萨,主殿圆通宝殿中供奉观世音菩萨巨型坐像。观音山的佛像,美学价值极高。古代的雕像家逐渐将世俗融汇于佛教虚幻之中,其塑像造型力求塑出人物的不同神韵,观音山的三十二应身,不仅面型、衣着、动态各尽其妙,无一雷同,更重要的对人物神态的细部处理力求呈现人物不同性格,衣裙褶纹飘飘欲动,栩栩如生。
观音山特色:观音山香会起源于明代,兴旺于清代。据农历六月十九日是观音菩萨得道之日,这天 观音山香火最为旺。亦为扬州最盛的庙香会。届时,北起滨海,南到苏南乃至沪皖等地香客,亦陆续赶来进香。十八日晚即有人上山敬香,十九日天未亮即有人到寺里烧头香。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得到切实执行,每逢六月十九日这一天,前往观音山的香客和游人都在5万人以上。
㈤ 哪位大神可以介绍一下广东观音山的发展历史,特别是关于那个观音圣像的历史,想十一去参拜一下。
请看以下介绍:观音山历史悠久,山势雄伟,林木茂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大慈专大悲观世音菩属萨初抵中华时首处停留之所,后梁时期山顶兴建一座观音禅寺,有1100多年历史,后因战乱几经荒废,为重现古寺盛景,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建成时,山顶观音寺供奉一尊高33米,重达3300多吨的世界最大花岗石雕观音圣像。
㈥ 有谁知道东莞樟木头观音山的历史
观音山位于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境内,距镇中心1.5公里,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9%以上,是集生态观光、娱乐健身和宗教文化为一体的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
被誉为“南天圣地、百粤秘境”。
观音山历史悠久,山势雄伟,林木茂盛,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相传,观音山为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初入中土时首处停留之所,其山顶观音古寺,始建于盛[1]唐,古寺因有观音
菩萨幻化三十六法身之说,故千百年来,青灯不熄,香火不断……
1999年11月,观音山人与樟木头当地政府正式签定合作协议,开始重建观音山。
2000年元旦,迎千年曙光活动开幕,同年12月份,东莞市政府批准成立观音山森林公园。2001年11月4日(农历九月十九),在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下,在几万名各界香客的见
证下,观音圣像开光暨观音寺奠基,省佛协常务副会长释宏满法师任主持。
2002年,观音山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大型科普夏令营定向运动,与市妇联联合举办全市儿童画展;同年,与省科学院广州地理研究所合作,兴建了世界首家古树博物馆。
2003年1月,观音山古树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5月,公园正门楼、国际会展中心建成启用;7月,樟木头首届香港人旅游节在观音山开幕;同年,观音山举办了由国家体育总局主
办的全国系列赛,比赛时上演了数千名男女老少奔向大自然的壮观场景,同期还举办了全国车辆模型锦标赛,为广大游客特别是车模爱好者的休闲文化生活带来新的亮点。
2004年,观音山举办了由中国老年保健协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同年,第二届香港香港人旅游节开幕,18位香港小姐畅游观音山并参与选美入围表演赛
;汽车模型 全国赛和全国定向运动比赛等四项赛事也在同年举行。
2004年公司荣获樟木头镇先进企业称号。
2005年12月,国家林业局批准观音山森林公园升格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定名为“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2005年10月1日,“十万人民齐颂祖国”活动拉开第二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的序幕,该活动是当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中唯一的广东新闻;12月,全国政协礼堂内“十万
人齐颂祖国”图片展开幕,全国政协王文元副主席亲临剪彩;同月,观音山经国家林业局批准正式命名为“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
2005年被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旅游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联合确立为“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
2006年5月12日,在人民大会堂河北厅,“十万人齐颂祖国”活动获得中国首届优秀公关案例大赛银奖。
2006年10月1日,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合作组织将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设立为“国际生态旅游示范基地”。
2007年11月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授予“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企业”称号。
2007年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中国十佳休闲(生态旅游)景区”。
2008年10月,第五届中国东莞观音山健康文化节开幕,举办首届中国观音山杯“福、禄、寿”三字及佛教格言书法作品展暨颁奖仪式和首届中国观音山杯“观音山游记”大型征
文颁奖仪式,国际生态安全高峰论坛同期举行。
2009年7月,东莞市观音山森林公园开发有限公司被广东省企业联合会认定为广东省服务业100强。
2010年1月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成为国家4A级景区。
2011年10月被评为“珠三角十大特色景观”。
2012年举行了历时42天横跨六省意义非凡的观音山千里迎请《大藏经》活动
另外,观音山还举办过大型菊花展、首届中国麒麟大赛、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吴奇隆新片新闻发布会等活动。
㈦ 漠河观音山历史及简介
落于双峰山南端的观音跳山岗上。此处势随峰起,秀林葱郁,气顺脉畅,碧波荡漾。莲花洋彼岸的朱家尖,隔海侍卫;双峰山坡麓的紫竹林,潮音频传。身临其境,如临极乐国土,尘念顿消。立像台座三层,总高33米,其中佛像18米,莲台2米,台基13米,台基面积为5500平方米。佛像顶现弥陀,左手托****,右手施无畏印,妙状、慈祥,体现了观音菩萨“慧眼视众生,弘誓深如海之法身。”佛像采用新型仿金铜精铸。观音立像工程浩大,实为普陀开山以来之空前大事,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南海观音”题词,工程于1996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奠基动工,至1997年农历六月竣工,九月二十九日举行开光大典,为普陀山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成为海天佛国的象征。“千处祈求千处应,苦海常作渡人舟”的观音大士,是世上佛教信众的信仰核心。“南海观音慈被大千,普陀新景光照千秋。”
2006年9月12日上午8时许,曾安奉于三亚南山五年之久的10.8米南山海上观音原身像,承载着三亚与漠河经济文化交流的美好祝愿,“登上”北去的卡车,将远行几千里,落户安奉于中国最北端的县城——漠河县。
南山寺僧团法师,为10.8米南山海上观音原身像举行了简短而庄重的迁址仪式,远道而来的漠河县和三亚方面的有关人士,以及每天工作陪伴在10.8米南山海上观音原身像身边的南山观音苑员工,在僧众的唱赞及佛馨的悠扬声中,共同为北上的观音像祈愿祝福。
10.8米南山海上观音原身像是108米南山海上观音像的同比缩小造型,由优质合金钢制造而成,像体于2000年5月底制作,同年10月建成并安奉于南山佛教文化苑光明广场。 2004年7月底,原身像迁置于南山观音苑入口广场。
漠河县北极村,是我国大陆最北端的临江小镇。位于大兴安岭山脉北麓的七星山脚下,与俄罗斯阿穆尔州的伊格娜恩依诺村隔江相望。观音原身像计划于11月9日安奉在漠河北极村新规划开辟的佛教旅游圣地——观音山。
有关10.8米南山海上观音像迁址安奉工作上月初即开始紧锣密鼓地筹备开展。八月四日,三亚南山观音苑与大兴安岭行政公署代表团在南山迎宾馆就原身像安奉事宜进行商谈,在时间安排、工程事项、法务活动等具体事务进行磋商,并签订合作备忘录。八月中旬,三亚南山观音苑派专员赴漠河地区进行实地考察,为原身像安奉选址。
即将安奉漠河的观音原身像,将与伫立于中国最南端三亚的108米海上观音圣像遥相呼应,昭示着祖国大江南北:国泰民安,繁荣昌盛!
经过几千里的风雨兼程于2006年9月20日上午10时到达漠河,漠河县近两万人在漠河的南门至北极村的公里两侧夹道欢迎、并打出横幅标语、“佛光普照兴安 今秋收获吉祥”南海观音的喜迁给漠河旅游名城增添了新的人文景观。
㈧ 东莞观音山要爬多久
一个小时差不多了。
㈨ 商城县观音山的发展历史
清朝时,观音山复寺庙已制具备一定规模和影响,曾吸引三省数县来此观光和敬拜。道教龙门派正宗第十二代弟子马阳启曾来此修炼传道,收观音山寺庙弟子燕来明为徒,香火日盛,先后建成了观音殿,东岳大殿和三清殿,有殿房50间。每年农历二月十九、九月十九举行庙会,鄂豫皖三省数十县区十余万群众,成群结队前来烧香拜神,观音山也成为鄂豫皖物品集散中心,热闹非凡。民国二十七年,当时大军阀吴佩孚带兵路过商城,进攻武汉,途中遥望观音山云极观气势雄伟,香火旺盛,钟声洪大,遂兴致勃勃的称观音山保佑他赢得此仗,定为观音山题匾送来。后吴佩孚果然打了胜仗,占领了武汉,他履行自己的承诺,在武汉制作了“慈航普渡”大匾,刻上“中华民国将军吴佩孚赠”,派人专程送往观音山,并悬挂在观音山云极观大门上方。一时间,观音山吸引了无数高僧鸿儒,大心居士、十方道人驻足修炼,观音山道教进入鼎盛时期。
㈩ 深圳观音山公园的历史由来
龙岩古寺,位于大鹏街道王母圩之南,龙石山之北麓,因其依龙岩巨石而建,故名。
龙石山也因此寺而更名观音山,据龙岩古寺碑文云,此寺始建于清代同治年间(公元1862—1874年),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重修。龙岩古寺置于花影绿荫之山腰,环境清静,幽雅,加之依山傍石构筑,独特而自然,还有观音菩萨在此现身之传说,因而百多年来青灯不息,香火不断。寺门下建有持净瓶的汉白玉观音塑像,寺门前建有宝塔。
更令人叫绝的是观音殿神坛下之石洞中,有一脉百年不歇的清泉。此泉冬温夏凉,清冽甘美,有解暑怡神,清心明目之效,被誉为“仙水”。
现,当地政府以龙岩古寺为中心,开发周边,建成观音山公园。亦可朝拜,亦可休闲。
“龙岩”之名源于山腰一奇大之石。此石厚3米,直径20多米,从山谷中蓦然伸出,翘着向上,有如出地龙,故称“龙岩”。后人以岩为顶、依岩筑寺,并取名为“龙岩古寺”。
观音山公园扩建,山上的改造动静挺大,以前这面山只用了1/4,如今遍山都是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