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在历史里唐僧真正名字叫什么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回出生于河南洛阳答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小说《西游记》中讲的唐僧是一个吃斋念佛的僧人,师徒四人在取经路上,经过千辛万苦取得真经的故事。影视作品中唐僧的形象,亦是从小说中改变而来的
❷ 西游记中唐僧后来被称为什么
旃檀功德佛
❸ 概括西游记中唐僧的来历
唐僧前世为如来二弟子金蝉子,原型为唐代高僧玄奘。玄奘,生于今河南洛阳,俗家姓名“陈袆”,法号“玄奘”,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
早在西夏时期的敦煌壁画,就有唐僧取经故事,唐僧、还有人相似猴的孙悟空手牵白马。后来不断演绎,就有了《西游记》。 实际上三藏法师是一种敬称,指精通佛教圣典三大类别「经、律、论」三藏的法师,又称三藏比丘、三藏圣师,或略称三藏。
(3)西游记中唐僧在历史叫什么扩展阅读:
角色形象
在小说《西游记》中,作者把唐僧这一坚韧不拔、执着追求的性格进行了进一步地刻画,成为多少人为之学习的楷模。作为师父,他对徒弟要求很严,经常教导徒儿“要以慈悲为怀”。
大徒弟尽管机智不凡,本领高强,但在连伤“良家三人性命”后,师父也不能顾及情面,而将他逐回老家;作为僧侣,他行善好施,为民除害,为人们播撒着善良的种子;作为求学者,令人们赞叹不已的是他那坚强的意志和执着追求的精神。
他不仅对徒弟要求严格,而且也从不懈怠自己。不为财色迷惑,不为死亡征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强信念,使他终成正果。唐僧,给我们的启示是:“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他胸怀天下,惠及黎民百姓,为了求取真经而不惜远行,并在所到之处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的思想。
❹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哪里人,叫什么,经历过什么事
唐僧是大唐国人,父是陈光蕊,母是殷温娇。据原著原文第三十七回,版唐僧说:“我父曾权被水贼伤生,我母被水贼欺占,经三个月,分娩了我。我在水中逃了性命,幸金山寺恩师救养成人。”
唐僧有很多个称号。
唐僧:最普遍的称呼,来自唐朝,是出家人。
唐三藏:大唐国皇帝唐太宗因观音指示西方有经三藏,赐唐僧号“三藏”。
陈玄奘:父亲姓陈,法名玄奘。
唐御弟:太宗和女儿国皇帝都这么称呼(连不知羞耻的蝎子精也这么称呼)。
金蝉子:前世是如来佛祖的第二个徒弟。
长老:原文多次提及。
圣僧:原文也多次提及(唐僧这么窝囊,根本不配叫圣僧)。
南无旃檀功德佛:取完经后如来赐的果位。
师父:有三个徒弟。
❺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名叫什么
陈袆
唐僧
玄奘(602年-644年/664年),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回俗答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幼年出家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之后遍访佛教名师,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盘经》等经论,造诣日深。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❻ 在《西游记》中唐僧又叫
在《西游记》中,唐僧又叫唐三藏、唐御弟、金蝉子、唐玄奘。
唐僧专简介:
唐僧为中国四属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的人物,其原型为玄奘。
玄奘为唐朝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著名的译师。俗姓陈,本名祎,出生于洛阳猴村县(今河南洛阳懒猴村境内)。
早在西夏时期的敦煌壁画,就有唐僧取经故事,唐僧、还有人相似猴的孙悟空手牵白马。后来不断演绎,就有了《西游记》。
❼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名叫什么
陈袆
唐僧
玄奘(来602年-644年/664年),唐朝源著名的三藏法师,汉传佛教历史上最伟大的译师。俗姓陈,本名袆,出生于河南洛阳洛州缑氏县(今河南省偃师市南境),佛教法相宗创始人。高僧,佛教学者、旅行家,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唯识宗的创始者之一。
幼年出家玄奘家贫,父母早丧。13岁出家,之后遍访佛教名师,先后从慧休、道深、道岳、法常、僧辩、玄会等学《摄大乘论》、《杂阿毗昙心论》、《成实论》、《俱舍论》以及《大般涅盘经》等经论,造诣日深。因感各派学说纷歧,难得定论,便决心至天竺学习佛教。贞观元年(627)玄奘结侣陈表,请允西行求法。但未获唐太宗批准。然而玄奘决心已定,乃“冒越宪章,私往天竺”,始自长安神邑,终于王舍新城,长途跋涉五万余里
❽ 《西游记》中唐僧师徒的历史原型是谁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我国著名哲学家、旅行家、翻译家、佛学大师。贞观三年内(629年),玄奘历容尽千难万险前往天竺取经求法,前后17年,博学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携带回许多经籍,并用19时间从事翻译佛经的工作。于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在玉华寺园寂,享年65岁。
❾ 《西游记》中,唐僧的介绍(完整)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儿,法号玄奘,号三藏,被唐太宗赐姓为唐。为如来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
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
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
在取经的路上,唐僧先后收服了三个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并取名为:悟空(菩提祖师所取,唐僧赐别号行者)、悟能、悟净。
之后在三个徒弟和白龙马的辅佐下,历尽千辛万苦,终于从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经。功德圆满,加升大职正果,被赐封为旃檀功德佛。
(9)西游记中唐僧在历史叫什么扩展阅读:
提起《西游记》里的唐僧,可谓是家喻户晓。唐僧的原型就是唐朝的玄奘。玄奘这位唐代高僧出生于河南洛阳。他13岁时跟随二哥到洛阳净土寺出家。
贞观元年(公元627年),他远游印度,精心钻研佛教经典。17年后回到长安,在弘福寺、大慈恩寺等地著书译经。
主要著作有《大唐西域记》《会宗论》《制恶见论》等,翻译印度佛经75部,共1335卷,为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玄奘故里,到处都遍布着他的圣迹。主要有玄奘故居、唐僧寺、唐僧墓、大唐三藏圣教序碑、恭陵、和陵等。当地人很少用法号称呼他,通常都称他为唐僧。
走入偃师境内,求人问路若问唐僧的老家,要比问玄奘故里容易的多。人们习惯这样称呼,因为这样既通俗易懂,又能表现出家乡人的特殊感情。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西游记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唐僧
❿ 西游记中 唐僧的原型是
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是唐代著名的高僧玄奘。
玄奘原来的名字叫做陈祎是法相宗的创始人,被人们尊称为三藏法师,后来被后世的人们称为唐僧。
玄奘在贞观元年的时候一个人向西边徒步走了五万多里的路,最终到达了印度的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回了真经。
玄奘取经的过程用了十七年之久,学遍了当时的大乘佛经和小乘佛经。总共给唐朝带回了150枚舍利子7尊佛像和657部佛经。
(10)西游记中唐僧在历史叫什么扩展阅读:
唐高宗元年,玄奘大师六十五岁,他依然在玉华寺翻译佛经。在这一年的历史记载中,有他对译场的助手和弟子们说的这么一句话:玄奘今年六十有五,必当卒命于此伽蓝,经部甚大,每惧不终,人人努力加勤,勿辞劳苦。
意思是说:今年我六十五岁了,一定是会死在这座玉华寺里,佛经数量巨大,我经常担心翻不完,你们大家加把劲儿,努力一点,不要怕辛劳。
在玄奘大师的一生中,第一次发出了这种不自信的、怕自己的工作无法完成的担忧之辞。实际上,由于多年劳累,在翻译完《大般若经》以后,他自己就觉得体力开始衰竭,甚至觉得自己行将就木。
不久,他又对弟子们说了一段话,几乎可以看作是他的遗言:若无常后,汝等遣我宜从俭省,可以蘧蒢裹送,仍择山涧僻处安置,勿近宫寺。不净之身,宜须屏远。
意思是你们在送我的时候,一定要节俭,不要用很多的礼节,要用最简单的方式裹送,把我安置在僻静的地方,不要靠近宫室和寺院。
同年正月初三,玄奘大师的弟子恳请玄奘大师开始《大宝积经》的翻译,玄奘大师在勉强翻译了开头的几行以后,突然停了下来,他犹豫了很长的时间,平静而凝重地看着他的弟子。
他说:这部《大宝积经》的分量不亚于《大般若经》,我自己觉得我的体力和精力已经不足以再翻译如此大部的佛经了,死期已至不是将至,而是我的死期已经到了,不远了。
说完这句话以后,玄奘大师从此绝笔,停止了翻译工作。他表示,要把此后可以预见的很少的岁月留给自己去礼拜佛像,为自己离开这个世界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