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什么是历史史前又是什么意思
史前史是指有在文字记载之前,人类所经历与演变的过程。 史前时代(约万-4000年前) 按照历史年代,中国远古文化包括了史前文化时期、夏、商、西周的大部分时期人类的社会生活。史前文化是指没有文字记录之前的人类社会所产生的文化。 考古学上的中国史前社会从发现古人类开始,下限为发现甲骨文的殷墟年代,也就是商代盘庚迁殷之前的历史时期;历史学所指的中国史前社会是有了文献记载之前的历史时期,即西周有了共和纪年之前的阶段。 中国史前文化按照考古年代主要分为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以及青铜时代。史前考古学着重从史前文化遗址的地质、器物、古人类、古生物遗存来研究,历史考古学则通过文字、铭刻、古建筑等方面考察古人类的历史。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考古史上的青铜时代,也是以中原文化为主体的华夏文明的起源。新石器时代晚期也是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三皇: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时期,一直没有确实的考古和文献证据。 夏启、商汤、周武是三代开朝君王,对于三朝很多事件断代的考证,即使从孔子开始就有文献记录,但疑问仍然很多。 青铜文化在夏商周发展到了鼎盛时期,除了甲骨文,大量刻在铜器上的铭文也是重要的文字记录。 史前时期即有正式历史记载之前中国境内人的发展史,包括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母系氏族、以及有关三皇五帝的传说史,直到最后建立夏朝。这时期时间的跨度最大,从约170万年前到公元前21世纪。猿人包括云南的元谋人、陕西的蓝田人,后来的北京人的头结构又有了新的进步,北京人使用的是粗制的石器,过着极为艰难的原始生活。 此后是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时期,母系氏族公社有一个共同的祖先,现在“姓”这个字就横形象地体现了远古的母系氏族的事实。母系氏族在全盛期之后逐渐衰落,过度到父系氏族时期,同时,一夫一妻制的家庭也形成了,原始社会开始走向了解体。 史前时代包括三个阶段 原始人群 原始人群是史前时期的初级阶段,也是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原始人群又可分为“猿人”、“古人”两个阶段。这一时期在考古学上属于旧石器的早期和中期。 猿人化石的主要代表有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人。猿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主要依赖采集果实和挖掘根块为生,同时狩猎活动也有着重要的意义。猿人还懂得使用天然火,改善了生活环境,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猿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组成血缘家庭,若干个血缘家庭形成了较为松散的社会组织。由于猿人脱离动物不久,所以其婚姻还处于杂交状态。 古人的体质较猿人明显进步,已接近现代人。古人化石和遗迹分布更为广泛,主要代表有大荔人、长阳人、丁村人及许家窑人等。古人使用的工具仍然是打制石器,但打制的技术有所提高,并掌握了人工取火的方法。古人在生活上仍然依赖采集、狩猎。在此阶段,婚姻状态有所进步,先由原始杂交过渡到同辈群婚,再过渡到一个家族的男子与另一个家族的女子群婚。 母系社会 母系社会又称母系氏族制。在母系氏族制前期,人类体质上的原始性基本消失,被称作“新人”,属于考古学上的旧石器晚期。到母系氏族制后期,现代人形成,属于新石器早期。 中国境内的新人化石和文化遗存遍及各地,其主要代表有河套人、柳江人、峙峪人和山顶洞人等等。这一阶段的打制工具有较大改进,并发明了弓箭。其生产部门主要是采集和狩猎。人们学会缝制兽皮衣服,产生了原始的审美观念和宗教。同时,出现了族外婚,形成以一个老祖母为核心的氏族制。由于女子在采集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决定了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制。同一氏族的成员都是同姓的,子女也从母姓。 母系社会繁荣时期的文化遗存遍布南北各地,主要代表有裴李岗文化、磁山文化、仰韶文化、河姆渡文化、马家窑文化、屈家岭文化及细石器文化等等。此时,生产力水平有明显进步,磨制、穿孔石器取代打制石器;原始农业产生;家畜饲养、原始手工业及副业出现等等。人们开始了定居的生活。原始审美和宗教观念继续发展,并产生了最早的文字符号。 父系社会 中国进入父系社会的时间,大约在四千年前。其主要文化遗存代表有龙山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和良渚文化等等。此时在考古学上属于新石器晚期。 父系氏族时代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比以往有较大的提高,其表现主要在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家畜饲养规模的扩大;制陶技术的进步;铜器制造的出现;丝织品的发明;手工业水平的普遍提高和社会分工的形成等等。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男子在生产部门中突出地位的出现,原来男女在氏族中的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男子开始占据主导地位。与此同时,婚姻由对偶婚向一夫一妻制过渡,父权制随家庭出现而产生,财产按照父系继承,世系随父系计算。父系氏族制形成后,私有制萌芽、产生。在贫富分化加剧的情况下,阶级对立出现。由此进一步导致原始社会解体,国家开始产生。 编辑词条
㈡ 中国的历史之最是什么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开创了人类使用科学仪器测报地震的历史。长期以来,中外科学家一直给予极高的评价,认为它是利用惯性原理设计制成的,能探测地震波的主冲方向。在科学技术还很落后的2世纪初能做到这一点,确实是难能可贵的。它比欧洲创造的类似地震仪,早了1700多年。 女真族起源于东北,如今在东北却找不到一个女真族的聚居部落。但在数千里之外的西北,却有着一个有5000多人规模、800多年定居历史的完颜氏聚居部落。 这个国内最大的“完颜部落”位于甘肃省泾川县。静静的泾河淌过泾川县王村镇。在泾河北岸、状如九朵梅花的九顶梅花山山麓,聚居着5000多名女真族完颜部后裔。这些世代以完颜为姓的守陵人后代,恪守着祖辈留下的传统,成为目前国内最大的完颜氏聚居区。 虽然完颜村的诸多王室墓冢和历史遗物足以说明这一支完颜部落后裔的来历,可他们的祖先又是如何护送祖先灵柩,奔赴这千里之外定居呢?长期关注、研究完颜村的泾川县政协副主席张怀群说,女真族是马背上的民族,因此借助畜力,大范围迁徙相对容易;同时,女真族在顺治皇帝入关以前习惯于火葬,因此护送灵柩长途迁徙的负担并不重。 如今的完颜村人,多是当时守陵人的后裔。随着历史的发展,目前他们整村一次性地登记为汉族。 月球上90%以上的“地形”是以各国著名科学家的名字命名的。其中有5位中国科学家的名字。他们是: 石申——战国中期著名的天文学家,他和楚人甘德合作编制了世界上最早的恒星表。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称为《甘石星经》。它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国际月面地名命名委员会把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石申山。 张衡——(78-139),字平子,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县石桥镇)人。他是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为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数学、地理、绘画和文学等方面,张衡也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广博的学识。 张衡是东汉中期浑天说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指出月球本身并不发光,月光其实是日光的反射;他还正确地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并且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和行星运动的快慢与距离地球远近的关系。 张衡观测记录了两千五百颗恒星,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能比较准确地表演天象的漏水转浑天仪,第一架测试地震的仪器——候风地动仪,还制造出了指南车、自动记里鼓车、飞行数里的木鸟等等。 张衡共著有科学、哲学、和文学著作三十二篇,其中天文著作有《灵宪》和《灵宪图》等。 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行星1802命名为“张衡小行星”。 20世纪中国著名文学家、历史学家郭沫若对张衡的评价是:“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万祀千龄,令人景仰。” 祖冲之(429-500),字文远, 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源县),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和机械制造家。 在天文学方面,祖冲之创制了中国历法史上著名的新历——《大明历》。在《大明历》中,他首次引用了岁差,是我国历法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他还采用了391年中设置144个闰月的新闰周,比古代发明的19年7闰的闰周更加精密。 祖冲之推算的回归年和交点月天数都与观测值非常接近。 在数学上, 祖冲之推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应该介于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 在机械制造上,曾制造了铜铸指南车、利用水力舂米磨面的水碓磨、能日行百里的“千里船”和计时仪器漏壶、欹器等。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祖冲之环形山”,将小行星1888命名为“祖冲之小行星”。 郭守敬——(1231-1316), 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人,元朝天文学家、水利学家、数学家和仪表制造家。 郭守敬和王恂、许衡等人,共同编制出我国古代最先进、施行最久的历法《授时历》。为了编历,他创制和改进了简仪、高表、候极仪、浑天象、仰仪、立运仪、景符、窥几等十几件天文仪器仪表;还在全国各地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进行了大规模的“四海测量”,测出的北极出地高度平均误差只有0.35;新测二十八宿距度,平均误差还不到5';测定了黄赤交角新值,误差仅1'多;取回归年长度为365.2425日,与现今通行的公历值完全一致。 郭守敬编撰的天文历法著作有《推步》、《立成》、《历议拟稿》、《仪象法式》、《上中下三历注式》和《修历源流》等十四种,共105卷。 为纪念郭守敬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郭守敬环形山”,将小行星2012命名为“郭守敬小行星”。 万户——明朝人,15世纪末的中国科学家,是世界上载人火箭的先驱。万户在座椅上捆绑了47支火箭,自己坐在椅子上,手持两个大风筝,令人点火 ,试图利用火箭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升空。万户惊人的胆略和非凡的预见,为后人进入太空打开了思路。为纪念这位世界上第一个利用火箭推力飞行的先驱者,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座环形山命名为“万户环形山”。
㈢ 求NBA历史之最
1.乔丹季后赛单场63分
2.7场比赛盖帽次数最多帕特里克.尤因(Patrick Ewing):30个,1994~~~这可是总决赛哦~~
3. NBA历史上单场比赛得分之最
1983年12月13日,底特律活塞队186: 184战胜了丹佛金块队,创NBA单场比赛得分最。
b.NBA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球队
NBA50年历史上,夺冠次数最多的球队是波 士顿凯尔特人队,共获16次冠军。其次为湖人队,获11次冠军。
c.NBA球员身材最高和最矮者
NBA历史上身材最高的球员是前华盛顿子弹 队的曼纽特•博尔(扎伊尔籍)和现役子弹队中 锋吉莱赫•缪
里森(罗马尼亚籍),均为2.31 米,身材最矮的则为现役球员蒂尼•博格斯,仅 有1.60米。
d.NBA球员合同金额最高纪录
凯文•加内特成为NBA历史上签约合同金额最高的球员。1996年,他与森林狼队下了7年价值1.21亿美元的合同。
e.NBA冠军戒指之最
在1957-1969年的13个赛季里,比尔•拉赛尔带领波士顿凯尔特人队获得11次NBA总冠 军,他也因此获得11枚NBA冠军戒指,是NBA历史上获得NBA冠军戒指最多的人。
f.NBA加时赛之最
1951年11月2日,罗切斯特皇家队,经过6 个加时赛,最终以75:73战胜了印第安那队。
g.NBA历史上个人得分之最
NBA历史上,一场比赛个人得分最高纪录是 100分,单个赛季个人总得分最高纪录为4029 分,这两项纪录是在1963年和1962年,均由 “天皇巨星”威尔特•张伯伦创造。
h.NBA能扣篮的最矮球员
NBA中,能扣篮的身高最矮球员是“士兵”斯珀特•韦伯,曾获1996年NBA扣篮大赛的冠军,其身高只有1.70米。据NBA资料介绍,韦伯在16岁,身高仅1.60米的高中阶段,便有过扣篮的记录,他的原始纵跳高度为1.33米,
助跑摸高为3.60米。
i.NBA收入最高的球员
NBA收入最高的球员是迈克尔•乔丹。1996 年度,他的年薪虽只有400万美元,但他的广告等收入却有4000多万美元。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公布的全世界运动员的收入排行榜,乔丹以 5260万美元排在NBA榜首。
列二、三位的是沙克•奥尼尔(2440万美元)和丹尼斯•罗德曼(1290万美元)。
j.NBA球员平均年薪和最低年薪
NBA球员平均年薪为150万美元,最低年薪不得低于20万美元。
k.一场比赛抢到篮板球之最
杰里•卢卡斯是NBA历史上唯一一场比赛抢到40个篮板球的前锋选手。
l.后卫得分最多
奥斯卡•罗伯逊以26710分成为所有后卫中得分最多的选手。
m.NBA历史上第一架“滑翔机”
沃尔特•弗雷泽是NBA历史上第一架“滑翔机”,他在70、73年两获NBA总冠军。
n.NBA历史伟大的十支球队
(1)、波士顿凯尔特人队(1964-1965赛季)总成绩62胜18负77.5%。主力阵容有比尔•拉塞尔、萨姆•琼斯、哈夫利切克、桑德斯和海因恩。该队突破了本队单赛季获胜场次的最高纪录,并随后获得了连续第七个总冠军。
(2)、费城76人队(1966-1967赛季)总成绩68胜13负,胜率84.0%,主力阵容为张伯伦、格里尔、沃克和坎宁安,创下了NBA单赛季获胜最高纪录。在东部决赛中击败了凯尔特人队,结束了“波士顿王朝”的8连冠纪录, 并击败金州勇士队获总冠军。
(3)、纽约尼克斯队(1969-1970赛季) 总成绩60胜22负,胜73.2%。主力阵容有里德•费雷泽、巴特内特•德布歇和布拉德利。 受伤的里德在总决赛第七场之前突然出现在赛场,这一着被称为反施
“空城计”,令对手猝防不及,最后击败湖人队夺冠。
(4)、洛杉矶湖人队(1982-1983赛季) 总成绩69胜13负,胜84.1%。主力阵容有古德里奇、韦斯特、张伯伦、麦克米伦和海尔斯顿。该队创下33连胜纪录和69场胜利的纪录, 并击败纽约尼克斯队夺冠。
(5)、费城76人队(1982-1983赛季) 总成绩65胜17负,胜率79.3%。主力阵容有摩西•马龙、“J博士”朱利叶斯•欧文、托尼、奇克斯和鲍勃•琼斯。由于76人队直接进入半决赛,所以每轮都是7战4胜。马龙在复赛前发誓说:“FO!FO!FO!”,“FO”就是“FOUR” (四),意思是76人队将全部以4:0过关斩将夺得冠军。结果马龙的预言只差一场,他们在半决赛中4:0横扫对手后,在东部决赛中只输给雄鹰队一场,最后又以4:0击败湖人队夺得总冠军。后每一位选手在他们的冠军戒措上刻“FO”的字样。
(6)、波士顿凯尔特人队(1985-1986赛季) 总成绩67胜15负,胜率81.7%。主力阵容有拉里•伯德、帕里什、麦克黑尔、丹尼•安吉、丹尼斯约翰逊和比尔•沃尔顿。该队创造了40胜1负的NBA主场最佳纪录,总决赛击败湖人 队后夺冠。
(7)、洛杉矶湖人队(1986-1987赛季) 总成绩65胜17负,胜79.3%。主力阵容有“魔术师”约翰逊、贾巴尔、詹姆斯•沃西、拜伦•斯科特A.C格林和库柏。复赛中湖人队前12场只输一场,并击败凯尔特人队夺冠。
(8)、底特律活塞队(1988-1989赛季) 总成绩63胜19负,胜76.8%。主力阵容有托马斯、杜马斯、兰贝尔、罗德曼、阿吉尔和温尼•约翰逊等。这是NBA历史上防守最强的一支球队。作风粗犷,被称为“坏小子球队”。该 队因缺少有威胁的中锋,派出了少有的3后卫阵容,总决赛4:0横扫湖人队夺冠。
(9)、芝加哥公牛队(1991-1992赛季) 总成绩67胜15负,胜81.7%。主力阵容有乔丹、皮蓬、格兰特、阿姆斯特朗、卡特莱特 和帕克森。这一届公牛队比1990-1991赛季多胜出6场,也是乔丹状态最好的赛季之一,总决赛4:2击败开拓者队夺冠。
(10)、芝加哥公牛队(1995-1996赛季) 总成绩72胜10负,胜率87.8%。主力阵容有乔丹、皮蓬、罗德曼、哈珀、朗利和库科奇。 整个赛季100场比赛中他们胜78场,创造了常规赛取胜场次的NBA新纪录。他们的“三角进功 战术”在NBA独一无二,也是NBA历史上防守最强的球队之一。总决赛中,他们4:2力克西雅图超音速队夺冠。
㈣ 文水历史之最什么意思
文水是一个地复名。文水县隶属制于山西省吕梁市,西依吕梁山,东临汾河水,位于汾河谷地中部。文水县东隔汾河与祁县、平遥县相望,南与汾阳市接壤,西与吕梁市离石区交界,北与交城县、清徐县相邻。文水县总面积1064.4平方公里,耕地60万亩,山地平原各半,是山西省的农业县。至2012年,文水县下辖7个镇、5个乡,199个行政村,总人口426285人
你所说的历史之最应该是县志上记载的一些历史典故之类的吧!
㈤ 50条中国历史之最
中国现存最大的古建筑群:故宫
中国最大的城市广场:天安门广场
中国现存海拔最高的宫殿:布达拉宫
中国现存的建于悬崖绝壁上最早的木结构建筑群:悬空寺
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石拱桥:赵州桥
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最大的图书馆:北京图书馆
最长的河:长江,长6300公里
最早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
最大的佛像:四川乐山大佛,高71米
最早的诗歌集:《诗经》
中国最高的木建筑:山西应县木塔
中国保存最完整、气势最雄伟的帝王陵寝:唐乾陵
中国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中国最大的城市:重庆市
中国最长的地下河:坎儿井
中国人口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含省份,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河南省
中国人口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西藏
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中国面积最小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级行政单位:澳门特别行政区
国界线最长的省级行政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中国土地面积最大的县:新疆若羌县(面积20多万平方公里)
中国人均寿命最长的城市:上海市
中国最大的山城:重庆
最北的村庄:漠河
最早设置的民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我国人均水资源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西藏自治区,人均水量约为175078立方米
我国人均水资源最少的省级行政单位:天津市,人均水量约为200立方米
我国煤炭资源最丰富的省份:山西省
我国樟脑产量最高的地区:台湾
中国海岸线最曲折的省级行政单位:福建省
我国最大的渔场:舟山渔场
我国的最东端:黑龙江省的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相交处(135°E)
我国的最南端:南海的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4°N附近)
我国的最西端:新疆帕米尔高原(73°E)
我国的最北端:黑龙江省漠河以北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53°N)
我国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据2000年我国人口普查统计的数据,珞巴族大约有3000人。据80年代初国家民委编写的出版物,珞巴族数量已超过30万,根据人口自然增长情况,目前总人口约60万。其中处于我国实际控制区内仅有2300余人,其余处在印占区无法详细统计,故近年来也有珞巴族是中国人口最少的民族的错误说法。)
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约有1600万人)
我国(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全长36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于2008年5月1日试运营通车)
中国第一个参加奥运会的中国运动员: 刘长春(参加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
中国第一个获得奥运会金牌的中国运动员: 许海峰( 1984年4月11日, 在第23届奥运会上,许海峰获得男子手枪60发慢射冠军,成为本届奥运会首枚金牌得主)
中国第一次从北坡登上珠穆朗玛峰: 1960年5月25日, 王富洲、贡布和屈银华3人从北坡胜利登上珠峰.
中国最早在南极留下足迹的人:宋耀如(宋氏三姊妹之父)
中国第一个赴南极考察的中国人: 董兆乾(1980年1月,董兆乾参加澳大利亚南极考察队,首赴南极考察)
㈥ 历史概念是什么意思
概念是人们用于认识和掌握自然现象之网的纽结(网络)
你把学过的版历史知识点的所有相关列出权来就好了。这么说吧,如果说到一个东西,你能想到与之相关(课本上学到)的其它事物。。把这些其他的事物按点列出来——这就是作业要求
===举个例子===
概念:中国古代土地所有制
(注意:以下是对该概念的列举)
分类:土地国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地主私有、自耕农私有)
特点:土地私有,准许买卖。
影响:造成土地兼并→贫富分化→激化矛盾→危机统治。
==(该例子所列项目不是每个概念都必须写到的,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
一般列举概念有
人名:要列出其基本事迹,影响
地名:知道在地图上的位置
事件:时间、地点、哪些人、过程、原因、影响
基本上就是这些,详略自己根据考点重要性把握
㈦ “中国之最”指的是什么
“中国之最”指的是在全中国范围内最突出的某一人、事、物,中之最有特定的评定标准,包含了中国人创造的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
1、中国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香港
香港(Hong Kong),简称“港”(HK),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HKSAR)。地处中国华南地区,珠江口以东,南海沿岸,北接广东省深圳市,西接珠江,与澳门特别行政区、珠海市以及中山市隔着珠江口相望。
香港是一座高度繁荣的国际大都市,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262个岛屿,管辖陆地总面积1106.3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1648.69平方公里。截至2017年末,总人口约740.98万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区之一。
2、中国含沙量最大的河:黄河
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世界长河之一,中国第二长河。
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南源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支脉各姿各雅山北麓的卡日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黄河中上游以山地为主,中下游以平原、丘陵为主。由于河流中段流经中国黄土高原地区,因此夹带了大量的泥沙,所以它也被称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但是在中国历史上,黄河下游的改道给人类文明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3、中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汉族
汉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是上古时期黄帝和炎帝部落的后裔,炎黄子孙。 “汉”原指天河、宇宙银河,《诗经》云:“维天有汉,监亦有光。”汉族旧称汉人是因中国的汉王朝而得名,汉朝以前称“华夏”或“诸夏”。
无论是在政治、军事、哲学、文学、史学、艺术等诸多方面,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中,汉族都创造了许多辉煌的业绩。
汉族自古对各种宗教信仰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天命崇拜和祖先崇拜是汉族宗教的主要传统观念。几千年来,提倡以仁为中心,重视伦理教育,由孔子、孟子思想体系形成的儒家学说对汉族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4、中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汉服
汉服,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在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性格。
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5、中国最大最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
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后母戊鼎因鼎腹内壁上铸有“后母戊”三字得名,鼎呈长方形,口长112厘米、口宽79.2厘米,壁厚6厘米,连耳高133厘米,重达832.84公斤。鼎身雷纹为地,四周浮雕刻出盘龙及饕餮纹样,反映了中国青铜铸造的超高工艺和艺术水平。
后母戊鼎初为乡人私掘,因体积过大,为防日军抢走,将其重新掩埋。1946年6月重新出土,存于南京中央博物院。1959年铜鼎从南京调往北京,存于新建成的中国历史博物馆(今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
㈧ 历史的是什么意思
所谓“历史”,它包含有三层意思: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对过去的事的记载;人的历史认识。本文论述了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区别,并阐述了历史科学概论课程的结构。
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历史。“历史”这个词,在我们口里和笔下不知出现过多少遍。但是,我们真的清楚“历史”这个词的意思吗?我们清楚地想过“历史”是什么吗?
什么是历史?
我们常说、常写、常想的“历史”这个词,实际上不止一种意思,但我们常常不大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随手举几个词典上的例子:英文的History,《牛津大词典》有九种解释;中文的“历史”,《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有四种解释;《辞海》和台湾的《中文大词典》、日本的《大汉和辞典》均有二种,我们不去一一列举了。我们通常的用法中,“历史”一词大致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指过去的事,第二种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第三种是人们意识中的过去。
(1) 先说第一种,历史是过去的事。
这种用法,例如: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历史——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占有一段时间,也就是说都有其历史。不仅限于人类,大至宇宙(现在认为它有120—150亿年),小至基本粒子(10-6—10-23秒),都占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也就是说都有其历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这就是人类的历史了(个人、群体、地区、民族、国家、世界)。
雇佣劳动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说的不是一个事件,或事物,而是一种现象,一种关系。
这座房子的历史不长——物体。
医生要了解病人的病史——某个人某些方面的状况。
历史的经验——从人们对某些历史事实的认识中总结出来的东西。
总之,大大小小,方方面面,各色各样的事物都在时间中占有一段或长或短的地位,在时间已经逝去的那一段,就是它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的事,这是一种简单的直观的表述形式,也是一种对“历史”的最早解释。在中国古代文字中,甲骨文中“史”作“”是象形字,象一只手拿着一个东西,和“事” 或不分或略有区别()。史、事相连。甲骨文中有“历”字,作“”,指经历、历法,表示经历的一段时间,下面是一个人脚印,似乎是指人的经历,即今天繁体字的“历”。历、史连用,事再注入时间观念,成了一个词“历史”,指经过的事。历、史合为一辞,似乎晚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和历史,意思一样,但史的意思更宽一些,还包括了写史的人。甲骨文的史,是人名,是记事的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这个记事者,也是人,即史官、史家。
说历史是过去的事,这是一种简单的直观的表述形式,不错,但并没有完全表述“历史”的内涵。“事”通常被看成是“事件”(event),那是历史中有头有尾,轮廓清楚而且是显眼的东西。但历史中的有些东西不好说是事件,例如关系、现象、心态、过程等等。所以说历史是过去的事,应该包括了过去的事件、事物(物体现象)、事态(形态、结构、过程)、事情(包括非物质的心理现象)等等。
但是,这样讲也许还不够,尽管历史的“历”已经显示了时间的因素,但人们往往注意的是“过去的它是什么”,而不一定注意到“过去的它是什么”,即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它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常是从静态的角度如同看照片那样看历史事物,而不是从动态的角度如同看电影那样看历史事物。换言之,历史的事物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活动,而不仅是 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着。因此,我想,比较更确切的提法是:
历史是过去的事物活动的过程。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历史,但我们通常说的历史是人的历史,因此,也许更应当说:
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
这里包括了大至社会形态、国家、民族,小至个人生活的喜怒哀乐的无穷无尽的、各色各样的、此起彼落的事件,事物、事态、事情的形成、发展、转换、变化、结束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历史,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或者可以叫做“本来的历史”(历史是不是客观地存在过,是不是仅在我们的意识中存在,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就这样认定了,也有人会反对,这里先不去讨论)。说它叫“本来的历史”,那就有“非本来的历史”,下边马上就会讲到。“非本来的历史”与“本来的历史”是相对而言,它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我们还要注意,这个客观存在的“本来的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东西,历史的东西处在过去的时间段上,时间是不可停止,也不可逆转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我们无法使它再现(这也是一个问题,历史会不会重演?这到以后再谈)。换句话说,对我们来说,那个客观存在过的“本来的历史”已经不再存在了。(这又是一个问题,作为一个过程来说,本来的历史不存在了,但现实生活中、历史的东西还以这样那样的形式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它不仅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且是我们认识过去历史的一种极重要的资料和手段。这点我们下边再说)。我们必需也只能依据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它的“载体”(不是它本身),或者说,经过一种中介来认识它。这就是有关历史的记述及今天留下来的过去的遗存。这中间最重要的是文字记载下来的过去的历史,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为“写的历史”。这样,我们就有了不是本来的客观存在的历史的“非本来的历史”。这是“历史”一词的第二种意思。即:
(2) 历史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
或者说,历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的记载。
这种用法,例如:
我们读历史。
我们在上历史课。
这里不是指我们在读那一去不复返的客观存在过的历史,它已不存在了,那是没有法子读的。我们读的是记载那一去不复返的“本来的历史”的历史书。或者是听教师讲那一去不复返的本来的历史的历史课。
又如:
《史记》、《宋史》,信史。
这里指的是某一历史著作,有当时人写的,也有后世人乃至现代人写的。被西方人称为历史学之父的古希腊的希罗多德,他的关于希腊波斯战争的著作就叫《历史》,西汉司马迁写的从黄帝到汉武帝的中国通史名字就叫《史记》[2](历史记载)。《孟子·离娄上》:“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即用文字把齐桓晋文之事记载下来,这种对齐桓晋文之事的文字记载就是史,象《春秋》之类。前述《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注引《吴书》,“博览书传历史”,这里历史和书传一样,都是“览”的,指的是书,即历史的记载。
在中国,历史和历史记载是一个词,英文也是,都是History。在德文里则是不同的词,称过去发生的事为“Geschichte”(历史),而撰写的历史则为“Historie”(历史记述)。
过去的历史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就是根据对过去历史的记载来了解那个真实的、客观存在的、本来的历史的。换句话说,我们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过去历史的,是通过别人对历史的认识来认识过去的历史的。这是一种间接的认识,即通过一种载体、中介来认识本来的历史。
说我们是通过历史记载来认识历史,如果仅仅指文字还不够全面、准确,还需要做三点补充。
第一,我们说的历史记载,不仅包括文字,也应包括图象和语言,如口头叙述、录音、图画、照片、电影、电视、光盘、数码等等。
这种历史的记载,除了有目的的以历史为对象的记述外,还应当
包括当时人们并非以传述历史为目的而是应现实生活需要而记录的东西,如档案、帐册、公文、契约、书信、日记,乃至书籍、文章、文学、艺术作品,它们有的以原来的实物形式留存下来,有的以传抄、印刷、复制的形式传留下来,这些东西是当时人作的,而不是后人写的,也没有经过后人意识的加工,与专记历史的书不一样。它们在反映历史的真实程度上,往往超过后来对历史的撰述,即属于所谓的第一手材料。
第二,历史记述之外,还有实物,即留存下来的过去的遗物。如遗址、墓葬、建筑、器物等等。这些东西上有些有文字和图象,那就兼具记述和实物两种作用了。留存的历史实物,不是那活着、运动着的过去历史,但可以反映那活着的过去历史的某些东西,也是认识过去历史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除了上述两类,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还通过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历史的东西。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认识能力、认识方法和认识技术,这些知识、能力、方法和技术是历史地积累形成的。这里先不讲它,以后在讲历史认识论时还要提到。在这里要说的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历史的东西,它们是现实的一部分而不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它们又确是历史在现实中的存留、延续和变形,这是我们可以直接接触、认识和体验的。可是,谈认识历史时常常容易忽略了这点,以为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就只是来自过去历史的东西。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容易讲清楚,我们到讲历史认识论时再说,这里只提一下。
这样,过去历史的“载体”或认识过去的“中介”,就从“写的历史”或“历史记述”扩大到包括过去遗留的实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历史的东西,即把记载的“载”,不仅理解为文字的记述,而含有“载体”的意思。它们都是认识历史的凭借资料,可以说它们都是“史料”。
我们是生活在历史之中,每个人都有一段历史的经历,这是我们自己记忆中的历史
㈨ “历史”是什么意思
提要:所谓“历史”,它包含有三层意思: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对过去的事的记载;人的历史认识。本文论述了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区别,并阐述了历史科学概论课程的结构。
我们在学习和研究历史。“历史”这个词,在我们口里和笔下不知出现过多少遍。但是,我们真的清楚“历史”这个词的意思吗?我们清楚地想过“历史”是什么吗?
什么是历史?
我们常说、常写、常想的“历史”这个词,实际上不止一种意思,但我们常常不大注意它们之间的区别。随手举几个词典上的例子:英文的History,《牛津大词典》有九种解释;中文的“历史”,《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有四种解释;《辞海》和台湾的《中文大词典》、日本的《大汉和辞典》均有二种,我们不去一一列举了。我们通常的用法中,“历史”一词大致有三种意思,第一种是指过去的事,第二种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第三种是人们意识中的过去。
(1) 先说第一种,历史是过去的事。
这种用法,例如:
任何事物都有它的历史——任何事物的存在都占有一段时间,也就是说都有其历史。不仅限于人类,大至宇宙(现在认为它有120—150亿年),小至基本粒子(10-6—10-23秒),都占有一段或长或短的时间,也就是说都有其历史。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这就是人类的历史了(个人、群体、地区、民族、国家、世界)。
雇佣劳动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这里说的不是一个事件,或事物,而是一种现象,一种关系。
这座房子的历史不长——物体。
医生要了解病人的病史——某个人某些方面的状况。
历史的经验——从人们对某些历史事实的认识中总结出来的东西。
总之,大大小小,方方面面,各色各样的事物都在时间中占有一段或长或短的地位,在时间已经逝去的那一段,就是它的历史。
历史是过去的事,这是一种简单的直观的表述形式,也是一种对“历史”的最早解释。在中国古代文字中,甲骨文中“史”作“”是象形字,象一只手拿着一个东西,和“事” 或不分或略有区别()。史、事相连。甲骨文中有“历”字,作“”,指经历、历法,表示经历的一段时间,下面是一个人脚印,似乎是指人的经历,即今天繁体字的“历”。历、史连用,事再注入时间观念,成了一个词“历史”,指经过的事。历、史合为一辞,似乎晚出。《三国志·吴书·吴主传》注引《吴书》,吴主孙权“博览书传历史,藉采奇异”。史和历史,意思一样,但史的意思更宽一些,还包括了写史的人。甲骨文的史,是人名,是记事的官。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史,记事者也。”这个记事者,也是人,即史官、史家。
说历史是过去的事,这是一种简单的直观的表述形式,不错,但并没有完全表述“历史”的内涵。“事”通常被看成是“事件”(event),那是历史中有头有尾,轮廓清楚而且是显眼的东西。但历史中的有些东西不好说是事件,例如关系、现象、心态、过程等等。所以说历史是过去的事,应该包括了过去的事件、事物(物体现象)、事态(形态、结构、过程)、事情(包括非物质的心理现象)等等。
但是,这样讲也许还不够,尽管历史的“历”已经显示了时间的因素,但人们往往注意的是“过去的它是什么”,而不一定注意到“过去的它是什么”,即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它是什么。换句话说,我们常是从静态的角度如同看照片那样看历史事物,而不是从动态的角度如同看电影那样看历史事物。换言之,历史的事物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内活动,而不仅是 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存在着。因此,我想,比较更确切的提法是:
历史是过去的事物活动的过程。
一切事物都有它的历史,但我们通常说的历史是人的历史,因此,也许更应当说:
历史是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
这里包括了大至社会形态、国家、民族,小至个人生活的喜怒哀乐的无穷无尽的、各色各样的、此起彼落的事件,事物、事态、事情的形成、发展、转换、变化、结束的过程。
这里所说的历史,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或者可以叫做“本来的历史”(历史是不是客观地存在过,是不是仅在我们的意识中存在,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就这样认定了,也有人会反对,这里先不去讨论)。说它叫“本来的历史”,那就有“非本来的历史”,下边马上就会讲到。“非本来的历史”与“本来的历史”是相对而言,它也是一种客观存在。
我们还要注意,这个客观存在的“本来的历史”,是已经过去了的东西,历史的东西处在过去的时间段上,时间是不可停止,也不可逆转的。“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我们无法使它再现(这也是一个问题,历史会不会重演?这到以后再谈)。换句话说,对我们来说,那个客观存在过的“本来的历史”已经不再存在了。(这又是一个问题,作为一个过程来说,本来的历史不存在了,但现实生活中、历史的东西还以这样那样的形式或多或少、或隐或显地存在着。它不仅影响我们的现实生活,而且是我们认识过去历史的一种极重要的资料和手段。这点我们下边再说)。我们必需也只能依据我们所能接触到的它的“载体”(不是它本身),或者说,经过一种中介来认识它。这就是有关历史的记述及今天留下来的过去的遗存。这中间最重要的是文字记载下来的过去的历史,我们可以把它统称为“写的历史”。这样,我们就有了不是本来的客观存在的历史的“非本来的历史”。这是“历史”一词的第二种意思。即:
(2) 历史指对过去的事的记载。
或者说,历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发展过程的记载。
这种用法,例如:
我们读历史。
我们在上历史课。
这里不是指我们在读那一去不复返的客观存在过的历史,它已不存在了,那是没有法子读的。我们读的是记载那一去不复返的“本来的历史”的历史书。或者是听教师讲那一去不复返的本来的历史的历史课。
又如:
《史记》、《宋史》,信史。
这里指的是某一历史著作,有当时人写的,也有后世人乃至现代人写的。被西方人称为历史学之父的古希腊的希罗多德,他的关于希腊波斯战争的著作就叫《历史》,西汉司马迁写的从黄帝到汉武帝的中国通史名字就叫《史记》[2](历史记载)。《孟子·离娄上》:“晋之《乘》,楚之《梼杌》,鲁之《春秋》,一也。其事则齐桓晋文,其文则史。”即用文字把齐桓晋文之事记载下来,这种对齐桓晋文之事的文字记载就是史,象《春秋》之类。前述《三国志·吴书·吴主传》裴注引《吴书》,“博览书传历史”,这里历史和书传一样,都是“览”的,指的是书,即历史的记载。
在中国,历史和历史记载是一个词,英文也是,都是History。在德文里则是不同的词,称过去发生的事为“Geschichte”(历史),而撰写的历史则为“Historie”(历史记述)。
过去的历史已经不存在了。我们就是根据对过去历史的记载来了解那个真实的、客观存在的、本来的历史的。换句话说,我们是通过别人的眼睛来看过去历史的,是通过别人对历史的认识来认识过去的历史的。这是一种间接的认识,即通过一种载体、中介来认识本来的历史。
说我们是通过历史记载来认识历史,如果仅仅指文字还不够全面、准确,还需要做三点补充。
第一,我们说的历史记载,不仅包括文字,也应包括图象和语言,如口头叙述、录音、图画、照片、电影、电视、光盘、数码等等。
这种历史的记载,除了有目的的以历史为对象的记述外,还应当
包括当时人们并非以传述历史为目的而是应现实生活需要而记录的东西,如档案、帐册、公文、契约、书信、日记,乃至书籍、文章、文学、艺术作品,它们有的以原来的实物形式留存下来,有的以传抄、印刷、复制的形式传留下来,这些东西是当时人作的,而不是后人写的,也没有经过后人意识的加工,与专记历史的书不一样。它们在反映历史的真实程度上,往往超过后来对历史的撰述,即属于所谓的第一手材料。
第二,历史记述之外,还有实物,即留存下来的过去的遗物。如遗址、墓葬、建筑、器物等等。这些东西上有些有文字和图象,那就兼具记述和实物两种作用了。留存的历史实物,不是那活着、运动着的过去历史,但可以反映那活着的过去历史的某些东西,也是认识过去历史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
第三,除了上述两类,我们对历史的认识还通过一个很重要的方面,这就是现实生活中历史的东西。我们对历史的认识,实际上是基于我们在现实生活中所获得的知识、认识能力、认识方法和认识技术,这些知识、能力、方法和技术是历史地积累形成的。这里先不讲它,以后在讲历史认识论时还要提到。在这里要说的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历史的东西,它们是现实的一部分而不是历史的一部分,但它们又确是历史在现实中的存留、延续和变形,这是我们可以直接接触、认识和体验的。可是,谈认识历史时常常容易忽略了这点,以为我们对于历史的认识就只是来自过去历史的东西。这个问题很复杂,不容易讲清楚,我们到讲历史认识论时再说,这里只提一下。
这样,过去历史的“载体”或认识过去的“中介”,就从“写的历史”或“历史记述”扩大到包括过去遗留的实物和现实生活中的历史的东西,即把记载的“载”,不仅理解为文字的记述,而含有“载体”的意思。它们都是认识历史的凭借资料,可以说它们都是“史料”。
我们是生活在历史之中,每个人都有一段历史的经历,这是我们自己记忆中的历史
㈩ NBA历史之最
1.场两队总得分最高370分,丹佛掘金184:186底特律活塞.
2.加时赛之最 1951年11月2日,罗切斯专特皇家队,经过6个加时赛,最终属以75比73战胜了印第安纳队。
3. NBA历史上比分相差最悬殊的一场是1991年12月17日克利夫兰骑士队VS迈阿密热队的比赛中其中克利夫兰骑士队以148:80 战胜了迈阿密热队造成了NBA历史上最悬殊的分差 6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