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苏州拙政园多少年历史

苏州拙政园多少年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01 00:13:16

1. 拙政园的简介

拙政复园的特点是园林制的分割和布局非常巧妙,把有限的空间进行分割,充分采用了借景和对景等造园艺术,因此拙政园的美在不言之中,有人说拙政园是苏州四大名园之首。

拙政园是中国园林的经典之作,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始建于明代正德四年(公元 1509年)因有江南才子文征明参与设计,文入气息尤其浓厚,处处诗情画意。园以水景取胜,平淡简远,朴素大方,保持了明代园林疏朗典雅的古朴风格。景区分为东、中、西三部,另有原住宅处于1992年建成苏州园林博物馆对外开放,这亦是中国首家园林专题馆。

2. 拙政园建在什么朝代

由以下资料可以看出:拙政园建于明朝
【拙政园简介】
拙政园,中国古代江南名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178号,现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不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约0.67公顷)。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始建此园,以后屡次更换园主,或为官僚地主的私园,或为官府的一部分,或散为民居,其间经过多次改建。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后于20世纪初进行了全面修整和扩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另三座分别为北京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曾名冠江南,胜甲东吴。作为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拙政园的园林艺术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拙政园历史沿革】
明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他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有学者分析在31个景点中,超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1662年,拙政园充公。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其后还予陈之遴子,再卖给吴三桂婿王永宁,王曾大兴土木,堆帜丘壑,园状大为改变。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公元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3. 苏州拙政园建于什么年代

你好,苏州的拙政园建于明代正德四年也就是1509年。
苏州的拙政园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谢谢提问,望采纳哦。

4. 拙政园一些简单的历史

历史沿革
明正德四年(1509年),拙政园由王献臣初建,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史籍上记载王献臣曾委托画家文征明做最早的设计,并存文氏之《拙政园图》、《拙政园记》和《拙政园咏》传世,比较完整地勾画出园林的面貌和风格。当时,园面积约13.4公顷,规模比较大。园多隙地,中亘积水,浚沼成池,池广林茂。有繁花坞、倚玉轩、芙蓉隈及轩、槛、池、台、坞、涧之属,共有31个景点。整个园林竹树野郁,山水弥漫,近乎自然风光,充满浓郁的天然野趣。
根据文征明在《王氏拙政园记》中的描述,一开始建造此园时,就发觉这块地并不太适合盖相当多建筑
拙政园
,地质松软,积水弥漫,而且湿气很重。因此文征明以水为主体,辅以植栽,因地制宜设计出了各个景点,并将诗画中的隐喻套进视觉层次中。园中至今仍留有许多文征明的对联与诗,其中以“梧竹幽居亭”中的“爽借清风明借月,动观流水静观山”最能带出此园的意境。 此外,园中所栽种的紫藤相传是文征明亲手种植。由此可看出文征明相当喜爱植物,有学者分析在31个景点中,超过一半的景,都与植物和植物本身的意涵有关。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拙政园景观
清顺治十年,陈之遴曾购得此园。1662年,拙政园充公。康熙年初,曾为驻防将军府、兵备道行馆。其后还予陈之遴子,再卖给吴三桂婿王永宁,王曾大兴土木,堆帜丘壑,园状大为改变。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同治年间的江苏巡抚李鸿章、张之万,辛亥革命伊始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抗战时期的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都看中了拙政园。时疫医院、戒烟所、区公所都曾是拙政园的别名。
至抗战爆发前夕,一代名园衰落至“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飞机几度轰炸苏州,远香堂受震破损,南轩被焚毁,园内亭阁倾圮,枯苇败荷,荒秽不堪。1945
拙政园
年(民国二十八年),日伪政府垮台。补园仍归张氏,奉直会馆仍归奉直同乡会。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自四川壁山迁苏州,借奉直会馆为校舍,又以原归田园居废址为教职员工宿舍,并购得原归田园居以外一处菜地(今拙政园东部天泉亭一带),改为操场。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社会教育学院以校舍不足,向张氏后人租借补园。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中共解放军克苏州。社教学院迁无锡。原校舍即拙政园改为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张氏后人向新朝献补园。
1951年11月,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文管部门立即修缮,延请专家名匠,规划整治,按原样修复,1952年11月6日,整修后的拙政园中部和西部正式开放,成为普通百姓休闲游玩的去处。
1961年拙政园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被国家计委、旅游局、建设部列为国家级特殊游览参观点。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2000年被国家旅游局、建设部授予全国首批AAAA级旅游景点称号。2007年成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从1996年始,拙政园每年春夏之季分别举办杜鹃花旅游节与荷花旅游节。2009年7月8日,拙政园迎来500周年华诞

5. 想了解一下拙政园的历史和特色

拙政园,中国古代江南名园,位于苏州古城区东北娄门内的东北街178号,版现园林占地面积约4.1公顷(不权包括管理、花圃用地约0.67公顷)。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始建此园,以后屡次更换园主,或为官僚地主的私园,或为官府的一部分,或散为民居,其间经过多次改建。四百余年间沧桑变迁,几度兴废,原来浑然一体的园林演变为相互分离、自成格局的三座园林。后于20世纪初进行了全面修整和扩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拙政园为中国的四大名园之一(另三座分别为北京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留园),曾名冠江南,胜甲东吴。作为苏州园林中的经典作品,拙政园的园林艺术代表了江南私家园林一个历史阶段的特点和成就,在中国造园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6. 苏州拙政园来历

拙政园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元朝时为大弘(宏)寺。
明正德四年(1509),明代弘治进士、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征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取名“拙政”是因晋朝《闲居赋》的一段话:“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有朴实之人在自家花园为政的巧意。
拙政园建成不久,王献臣去世,他的儿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此后拙政园屡换园主,曾一分为三,园名各异,或为私园,或为官府,或散为民居。
经历—百二十余年后,崇祯四年(1631年),已破落近三十年并荡为丘墟的东部园林归侍郎王心一所有,王善画山水,悉心经营,布置丘壑,将其重新修复,并将“拙政”改名为“归园田居”,取意陶渊明的诗。
康熙十八年,为苏松常道署。乾隆三年(1738年),蒋棨接手此园,并将园中规模略做更改,东边的庭院切分为中、西两部分。
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忠王李秀成曾以此园当做苏州的重要基地,改之为忠王府。
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富贾张履谦接手此园,改名为“补园”。当时拙政园的腹地缩小到1.2顷,张履谦大举装修了相当多细致部份,因此奠定了拙政园今日之基础。

同治年间的江苏巡抚李鸿章、张之万,辛亥革命伊始时的江苏都督程德全,抗战时期的伪江苏省省长陈则民都看中了拙政园。时疫医院、戒烟所、区公所都曾是拙政园的别名。

至抗战爆发前夕,一代名园衰落至“狐鼠穿屋,藓苔蔽路”的境地。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冬,日本侵略军飞机几度轰炸苏州,远香堂受震破损,南轩被焚毁,园内亭阁倾圮,枯苇败荷,荒秽不堪。1945年(民国二十八年),日伪政府垮台。补园仍归张氏,奉直会馆仍归奉直同乡会。

1946年(民国三十五年),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自四川壁山迁苏州,借奉直会馆为校舍,又以原归田园居废址为教职员工宿舍,并购得原归田园居以外一处菜地(今拙政园东部天泉亭一带),改为操场。 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社会教育学院以校舍不足,向张氏后人租借补园。

1949年(民国三十八年),中共解放军克苏州。社教学院迁无锡。原校舍即拙政园改为苏南苏州行政区专员公署。张氏后人向新朝献补园。

1951年11月,拙政园划归苏南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文管部门立即修缮,延请专家名匠,规划整治,按原样修复,1952年11月6日,整修后的拙政园中部和西部正式开放,成为普通百姓休闲游玩的去处。

7. 拙政园是哪个朝代修建的

拙政园是明朝修建的。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同时公布的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拙政园位于古城苏州东北隅(东北街178号),是苏州现存最大的古典园林,占地78亩(约合5.2公顷)。花园分为东、中、西三部分,东花园开阔疏朗,中花园是全园精华所在,西花园建筑精美,各具特色。

园南为住宅区,体现典型江南民居多进的格局。园南还建有苏州园林博物馆,是国内唯一的园林专题博物馆。

(7)苏州拙政园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拙政园减免门票入园规定:

1、身高在1.4米以下儿童(含1.4米)由成人携带免票入园(不包括学生团队春秋游);6周岁(含6周岁以下儿童)凭有效证件,由成人携带免票入园。

2、6周岁(不含6周岁)到18周岁(含18周岁)未成年人、本科及以下全日制在校学生(不含函授、成人教育及短期培训生、交流生和研究生),须凭本人有效学生证和身份证件享受半价优惠。

3、凭苏州市老干部局、苏州市园林和绿化管理局发放的离休干部游园证可免票入园。

4、现役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凭有效证件可免票入园,革命伤残军人持国务院颁发的伤残军人证免票入园。

8. 拙政园的历史与传说

拙政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始建于明正德初年(世纪初),是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一起被誉为中国四大名园。

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拙政园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编号121)。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拙政园也逐年修缮整治,日益展示其疏朗自然、清新旷远的风格。不期十年动乱,拙政园成为“破四旧”的对象而被迫关闭。

此后,一度改名为“东风公园”,虽仍对外开放,但厅堂的陈设布置已撤除一空。倒影楼后放置滑梯等物,改为“儿童乐园”。文革期间,园林工作人员并无损毁名园之举,还想方设法将古建文物保护下来,使粉碎“四人帮”后,拙政园能够逐步得以治理。

(8)苏州拙政园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园林博物馆

始建于1992年。2007年12月4日,园林博物馆新馆建成并对外开放。新馆紧邻拙政园,占地面积3205平方米,建筑面积3390平方米,园林博物馆设有序厅、园林历史、园林艺术、园林文化、园林传承等五大展厅,以苏州历代名园为例,向游人展示苏州古典园林的丰厚内涵和艺术魅力。

博物馆以造园工具、陈设家具、建筑构建等实物为主要载体展示园林的传统造园工艺,并运用了现代科技手段展示古典园林的艺术魅力。

旅游景点

每年春季,拙政园都要隆重举办一年一度的“杜鹃花节”。“杜鹃花节”既是拙政园的一项传统特色项目,也是被苏州市政府列入“苏州旅游节”的重点项目之一。

杜鹃花展期间,将有数百种名贵杜鹃花展出。届时,拙政园内是莺歌燕舞,万紫千红,满目妖娆。不仅让游客在浓浓春意中领略游园的意趣,也让游客在山花烂漫中感受到拙政园这座城市山林的诗情画意。

9. 拙政园的来由,历史

明正德初年(16世纪初),因官场失意而还乡的御史王献臣,以大弘寺址拓建为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意,名为“拙政园”。

太平天国的杰出将领忠王李秀成与苏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与拙政园也有着不解的缘份。 清咸丰十年,李秀成率军攻占苏州后,建立苏福省。据《苏台糜鹿记》载,“以复园吴宅东拓于潘,西拓于汪,兼而并之,建为王府”。

据说,李秀成在忠王府时,喜欢在后花园见山楼办公,此楼依山而筑,临水而建,楼上楼下互不相通,比较安全,公务之余,放眼窗外,可远眺西部群山,近观则园中景色尽收眼底。

同治二年(1863),李鸿章占领苏州后,将忠王府作为自己的江苏巡抚行辕,藩臬司也在其中办公。由善后局付白银三千两给原园主吴氏,以园归公,西面的汪姓房屋仍归汪氏。当时官府还附设医药局于园内,行医施药。

(9)苏州拙政园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园林特点:

1、以水见长

拙政园利用园地多积水的优势,疏浚为池;望若湖泊,形成晃漾渺弥的个性和特色。拙政园中部现有水面近六亩,约占园林面积的三分之一,“凡诸亭槛台榭,皆因水为面势”,用大面积水面造成园林空间的开朗气氛,基本上保持了明代“池广林茂”的特点。

2、庭院错落

拙政园的园林建筑。早期多为单体,到晚清时期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表现在厅堂亭榭、游廊画舫等园林建筑明显地增加。中部的建筑密度达到了16.3%。其次是建筑趋向群体组合,庭院空间变幻曲折。如小沧浪,从文征明拙政园图中可以看出,仅为水边小亭一座。

阅读全文

与苏州拙政园多少年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