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飞艇为什么退出历史的舞台

飞艇为什么退出历史的舞台

发布时间:2021-02-28 21:39:02

『壹』 为什么航天飞机要退出历史的舞台

国际空间站的建设,美国其他一些航天计划的实施,都需要航天飞机高强度的出征。然内而,航天飞机仅容剩3架,不但数量上不能满足需要,连飞行安全都无法得到充足保障。航天飞机采用的技术特别是信息和材料技术已经大大落后于时代,力不从心并不让人奇怪。

航天飞机是美国和原苏联争霸太空、被一些专家认为是冒进的产物,具有明显的先天不足。航天飞机有3500个重要的分系统和200多万个零部件,只要其中1个分系统或零部件失灵,就可能导致重大事故。有专家认为,航天飞机就像一枚可以飞行的巨型炸弹,是一个高度危险的随时都可能爆炸的巨系统。

尽管美国在载人航天领域成就斐然,但是美国的载人航天多年来只依赖航天飞机,连原先比较成熟的载人飞船都没有了。目前,航天飞机的接班人“下一代载人航天器”还在设计中,升空的时间初步定在2014年。

『贰』 二战飞艇为什么被淘汰

飞艇受限于速度慢, 抗击能力差, 内部构建复杂, 无法应对平流层以外的复杂气流环境等问题,因专此在二战后就被淘汰属。

此外飞艇自上世纪20到30年代开始,在短短十余年中有百多次事故灾难。 同时研究发现其问题解决起来并非一两种技术革新就可以改变的。

例如兴登堡事件, 表面原因是充了可燃性气体, 但本质是因为充气体量与艇体气襄的冲突。 基于空气静力学的飞艇面临的是时代更多选择的诉求, 相较飞艇黄金时代 (1900年代) 还未发展起来的飞机,飞艇就显得落伍了。

飞机在本质上解决了飞艇面临这些问题, 当一个目的追求发展了两种途径,一种在碰到问题的时候可以迎难而解,一种止步不前,后者被时代选择抛弃就是必然的了。

(2)飞艇为什么退出历史的舞台扩展阅读:

飞艇现在仍旧被保留,但并不作为商业运载及军事用途,而做为飞机以外的一种航空手段的补充, 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低空低能耗的需求;

2) 防御抗击材料和架构技术的进步;

3) 低噪声载荷能力强;

4) 为平稳性付出的成本低廉;

5) 技术门槛低。

『叁』 为什么战列舰会退出历史的舞台

战列舰退出历史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攻击距离短,不能实施超视距作战。
其显著版特点是舰船甲板厚,舰炮口径大权,有的舰炮口径达到305毫米,其至命弱点是不能实施超视距攻击,从这一点上看,若单打独斗,它可能会被小小的护卫艇或导弹快艇击沉。
二、命中精度低。
由于没有制导武器,决定了该舰攻击时命中精度低。火炮是当时最主要的攻击武器,把强大的大炮集中在舰上形成了当时最强大的武器,现代最强攻击武器非导弹莫数,如把各种攻击型导弹集中在一个舰艇上,将会是“武库舰”,而非战列舰。中国如迟迟不能研制先进的航母,可以考虑从这个方向发展。

『肆』 飞艇为什么没有得到大的发展

飞艇体积大、速度低、不灵活、易受攻击,大都使用氢气作为浮升气体,易燃易爆,很不安全,同时由于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因而军用飞艇逐渐被飞机所取代飞艇。

高昂的造价,也是其不可忽视的一点。例如一个 40 米长的小型软式飞艇的价格约为 200 万美元。

过低的速度是令人头疼的一部分,通常在每小时一百公里以下的,即使是宣称最快的齐柏林飞艇或现代飞艇都不超过都每小时一百四十公里。

飞艇衰落时期:在1929年,德国制成的大型飞艇兴登堡号,长245米,直径超过41米,总重206吨,曾10次往返飞行于美国和德国之间,运送旅客1000多人。

英国和法国相继参照齐柏林飞艇建造了自己的大型飞艇R-100和阿克伦。但是在1937年,兴登堡号着陆时因静电火花引起的氢爆炸,造成35人死亡。英国和美国的许多大型飞艇也发生事故,此后飞艇的发展停滞不前。


(4)飞艇为什么退出历史的舞台扩展阅读:

然而近些年,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飞艇又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同飞机相比,飞艇显得大而笨,操纵不便,速度也较慢,易受风力影响。

但飞艇也有其突出的优点,如垂直起降,留空时间长,可长时间悬停或缓慢行进,且不因此消耗燃料,噪音小,污染小,经济性好,而且随着飞艇广泛使用了氦气填充,安全性也大大改善。

例如:上海达天CA-80型系列软式载人飞艇”等等。现代飞艇在现代空中勘测、摄影、广告、救生以及航空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伍』 为何战列舰在二战之后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其实很简单,二战后期,航母异军突起。巨舰大炮防空能力实在是太差,像大和、武藏这样的战列舰也被航母的舰载机击沉。所以二战后各国把重心转移到航空母舰上来,后来即使防空技术飞跃发展,但是战列舰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巨舰大炮)还是消失在历史的舞台。我认为至少有两件事物导致了战列舰的消失:一、核动力航母,1948年二战结束,但是50年代美国就开始研发核动力航母。这是个不需要加油,可以携带上百架飞机在全世界的海洋纵横的怪物,太厉害了。巨舰大炮时代,你需要把军舰开到人家港口才能起到威慑,航母停在几百公里外就能做到一样的效果。二、导弹,导弹技术飞速发展,飞得远、飞得快、打得准。比如第一个反舰导弹SS—N—2“冥河,射程80千米,500千克的战斗部。大和舰的460毫米火炮射程才42千米,准确率还很低。所以巨炮注定被导弹代替。战列舰是巨舰大炮的巅峰,其实首先被淘汰的是大炮,舰炮虽然口径很大,但是和导弹相比,射程近、命中率低。在冷战时期,苏联造过两万吨的导弹巡洋舰,吨位不比二战战列舰小,但是主武器是各类型导弹。后来随着电子设备小型化以及集成度提高,发现造导弹巡洋舰还不如多造几艘导弹驱逐舰效费比来的高。所以现在除了航母、两栖登陆舰、支援舰、运输舰等,很少见大吨位的军舰了。

『陆』 为什么说飞艇没有过时的

飞艇是一种比飞机的飞行历史早得多的飞行器。但在飞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版们几乎一致认权为这种笨重的飞行器过时了,但是,科学家发现,飞艇远没有到“退休”的年龄,并没过时,它具有许多别的飞行器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它拥有巨大的升力,可在空中悬停,航行中只需要前进的力量,消耗的燃料很少。目前,经过技术改造过的飞艇变得安全可靠,是人们用来航空摄影、短途运输的一支生力军。

『柒』 飞艇的发展历史

在生产生产上明了气球之后,人们马上就想方设法推进和驾驶气球。
1784年,法国罗伯特兄弟制造了一艘人力飞艇,长15.6米,最大直径9. 6米,充氢气后可产生1000多公斤的升力。罗伯特兄弟认为,飞艇在空中飞行和鱼在水中游动差不多,因此,把它制成鱼形,艇上装上了桨,这桨是用绸子绷在直径2米的框子上制成的。
7月6日进行试飞,当气囊充满氢气后,飞艇冉冉上升,随着高度的增加,大气压逐渐降低,囊内氢气膨胀,气囊越胀越大,眼看就要胀破,这可把罗伯特兄弟吓坏了,他们赶紧用小刀把气囊刺了一个小孔,才使飞艇安全降到了地面。
这次试验启示人们,应当在气囊上留一个放气阀门。2个月后,兄弟俩又对飞艇进行了改装,做了第二次飞行。这次飞行由7个人划桨作动力,飞行了7个小时,但只飞了几公里。虽然飞行速度很慢,但它毕竟是人类第一艘有动力的飞艇。
1872年,法国人特·罗姆制成了一艘用螺旋桨代替划桨的人力飞艇。飞艇长36米,最大直径15米。加上吊舱,高达29米,可载8人。螺旋桨直径9米,几个人轮流转动螺旋桨,使其产生拉力,牵引飞艇前进,速度达每小时10公里,比划桨的飞艇好多了。
不久之后,另一个法国人卡奴·米亚从自行车受到启发,设计了一种脚踏式螺旋桨飞艇。这种单人飞艇在无风时可以短时间飞行,速度可达每小时16公里,比起手转螺旋桨飞艇又快了许多。
但这时飞艇飞行中有一个难题还没解决,就是飞艇一升高,就要通过阀门放气,以防止气囊膨胀爆裂。但气放掉之后,就再也无法升高了。
为解决这一问题,法国的查理教授和罗伯特兄弟于1874年制成了一种装有空气房的气球。它的形状像纺锤,与现代飞艇很相似。这种气球,外面是一个大的丝质胶囊,里面有一个小气囊,小气囊上面有一个气体阀门。外囊充氢气,使气球产生浮力升到空中,内囊用来充空气。这个小气囊就叫“空气房” 美国hha高空飞艇。
气球在升空之前,先将“空气房”充进空气。当气球升到一定高度后,就将“空气房”打开,放出一部分空气。这样,外囊膨胀后,“空气房”就因受挤压而缩小,使外囊膨胀的压力有所减小,以保证气囊不致胀破。这一发明,解决了气球升空的一大难题,是飞艇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突破。此后,“空气房”很快便在所有飞艇上使用了,并一直使用至今。
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内燃机、电动机相继发明,为飞艇动力的改进创造了条件。1851年,一台重160公斤,功率为2.2千瓦的蒸汽机制造成功,并很快被应用于飞艇上。1852年,法国的齐菲尔德创造了一艘椭圆形的飞艇,长44米,最大直径13米,总升力2吨多。飞艇上安装了螺旋桨,并用这台蒸汽机作动力。
9月24日,这艘以蒸汽机作动力的飞艇在巴黎郊区试飞。那天,天气晴朗,风和日丽。飞艇升空后,蒸汽机以每分钟110转的速度,带动直径3米多的三叶螺旋桨放置前进速度达到每小时9.4公里。但由于没有考虑操纵问题。因此飞艇起飞后不能返回起飞地点着陆。
1884年,法国的军官路纳德和克里布又制造了一艘“法兰西”号飞艇,长51米,前部最大直径8.4米,用蓄电池供电的电动机作动力。8月9日凌晨4点,在法国科学院观察员的陪同下解缆试航。飞艇先向南飞行,然后向凡尔赛宫飞去在离开出发点4公里处返航。在高度300米处打开放气阀门排氢降落,在降落中多次前后转动,以对准着陆点。飞艇到达80米高度时,丢下缆绳由地面拉降固定。试飞历时25分钟,飞行速度最高达每小时24公里。这是人类第一艘能操纵的飞艇。
在飞艇发展史上,德国的退役将军菲迪南德·格拉夫·齐柏林是一个重要人物,他是硬式飞艇的发明者,被后人称为“飞艇之父”。
1900年,齐柏林制造了第一架硬式飞艇。它的最大特点是有一个硬的骨架,骨架是由一根腹部纵向大梁和24根长杵及16个框架构成,并使用了大量纵向和横向拉线,以增强结构强度。艇体构架外面蒙上防水布制成的蒙皮。艇体内有17个气囊,总容积达到1.2万立方米,总浮力达13吨。比当时软式飞艇大5至6倍。由于多气囊还能起到类似船上隔水舱的作用,所以大大提高了飞行的安全度。
1908年,齐柏林又用自己的全部财产设计制造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艘飞艇——“Lz-4”号。齐柏林对这艘飞艇的性能非常满意,他曾亲自驾驶这艘飞艇作了一次远航试验。飞艇从德国起飞,飞过阿尔卑斯山,到达瑞士后返航。这一成就引起了德国政府的重视,他们宣布,如果飞艇续航时间能超过24小时,政府就购买它,并愿意支付发展硬式飞艇所用的全部研制费用。
这年8月4日,是“Lz-4”号飞艇正式接受检验的日子。政府官员和许多观众都来到了现场。齐柏林亲自驾驶飞艇升空。开始一切都很顺利,可是几小时后,发动机就出了毛病,飞艇只好迫降地面,进行维修,准备再次升空。谁知祸不单行,偏偏在这个时候又起了一阵狂风,将飞艇的锚绳吹断。飞艇朝一片树丛撞击,当场毁坏了。
正当齐柏林走投无路时,一位法兰克福时代报的记者富果·艾肯纳博士帮助了他,艾肯纳将飞艇的现场客观地作了报导,又把齐柏林为发展飞艇而奋斗的事迹作了一番宣扬。全德国的报纸都转载了艾肯纳的文章。齐柏林的事迹深深打动了人们的心,德国人民发动了一场捐款活动,在很短时间内就筹集了600万马克,足够齐柏林再造一艘新飞艇。
齐柏林总结了过去失败的教训,重新设计制造了“Lz--5”号、“Lz--6”号飞艇,经过试飞都获得了成功,在空中停留的时间都超过了24小时。后来他又制造了三架飞艇,性能都不错,完全可以进行运输。这样,齐柏林与艾肯纳决定成立航空公司,起名叫德拉格公司。这是世界上第一家航空公司。
1910年6月22日,第一艘飞艇正式从德国法兰克福飞往杜赛尔多夫,建立了第一条定期空中航线,担任首航运输任务的就是“Lz--7”号飞艇,它一次可载24名旅客,有12名乘务员,飞行速度为每小时69--77公里。
齐柏林逝世后,他的继承人艾肯纳博士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计划:建造一艘环球飞艇,开辟洲际长途客运。艾肯纳设计的环球飞艇确实很大,这艘飞艇和茂密237米,最大直径30.5米,可充10.47万立方米的氢气,本身重量为118吨,载重53吨,用5台柴油发动机作动力,最大速度每小时193公里,于1927年7月建成。为纪念齐柏林,特地将这艘飞艇命名为“格拉夫·齐柏林”号,由他的女儿主持了建成典礼。
1929年8月8日,“格拉夫·齐柏林”号飞艇开始了一次伟大的环球飞行,从美国的新泽西州出发,经过德国、苏联、中国、日本,于8月26日回到洛杉矶市。整个航程历时21天7小时34分。
齐柏林号飞艇环球飞行的成功大大促进了飞艇的发展。据统计,在20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建造了86艘,英国建造了72艘,德国建造了188艘,法国建造了100艘,意大利建造了38艘,苏联建造了24艘,日本也建造了12艘。这是飞艇的鼎盛时期,所以人们把这期间称作飞艇的“黄金时代”。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较快的时期,英国和法国使用小型软式飞艇执行反潜巡逻任务。德国则建立了齐析林飞艇队,用于海上巡逻、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飞艇体积大、速度低、不灵活、易受攻击,同时由于飞机性能的不断提高,因而军用飞艇逐渐被飞机所取代。但飞艇的商业飞行仍有发展。1929年德国制成的大型飞艇 兴登堡号,长245米,直径超过41米,总重206吨,曾10次往返飞行于美国和德国之间,运送旅客1000多人。英国和法国也先后参照齐伯林式飞艇制造了本国的大型飞艇R─100号和阿克隆号。这时的飞艇大都使用氢气作为浮升气体,易燃易爆,很不安全。1937年, “兴登堡”号在着陆时因静电火花引起氢气爆炸,35人遇难。英、美也有多艘大型飞艇大都相继失事,此后飞艇的发展陷于停滞状态。
70年代以来,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飞艇改用安全的氦气,其发展又呈活跃。采用多种新技术的新型飞艇被 用于空中摄影摄像、巡逻等方面,洛杉矶、汉城和巴塞罗那奥运会和北京亚运会都可在会场上空看见它的身影。
在战争时期,作为新技术之一的飞艇不可避免地被应用于军事用途,它主要用于军事侦察,炮火定位,海岸巡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战后,相对于飞机性能的飞速发展,飞艇却进步不大,缺点也越来越突出,逐渐被挤出了空中舞台。
然而近些年,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飞艇又开始得到人们的重视。尽管同飞机相比,飞艇显得大而笨,操纵不便,速度也较慢,易受风力影响;但飞艇也有其突出的优点,如垂直起降,留空时间长,可长时间悬停或缓慢行进,且不因此消耗燃料,噪音小,污染小,经济性好,而且随着飞艇广泛使用了氦气填充,安全性也大大改善。根据计算,用飞艇运送一吨货物的费用,要比飞机少68%,比直升机少94%,比火车少一半。因此,世界各国纷纷又重新开始研制飞艇,集中了90年代先进技术的现代飞艇新型号不断涌现,如英国的“哨兵”系列,德国的LZ-07,俄罗斯的“科学静力”系列以及中国的“中华号”,“上海达天CA-80型系列软式载人飞艇”等等。现代飞艇在现代空中勘测、摄影、广告、救生以及航空运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2012年8月8日星期二,美国陆军新一代长航时多情报载具(LEMV)成功完成 了首飞,美国陆军空间与导弹防御司令部/陆军战略司令部在阿拉巴马州亨茨维尔的红石兵工厂表示,有一个足球场大的飞艇在新泽西州进行的首次飞行测试中实现 了所有预定目标,本次飞行时间超过一个半小时。

『捌』 协和式飞机为什么退出历史舞台

协和来式飞机退役停航有源多种原因:

1、噪音环保问题

由于是超音速航行,其“音爆”噪声对地面影响很大,可供选择的航线有限。


2、油耗问题

同样因为是超音速飞机,发动机油耗极大,由于当时油价上涨,显得很不经济。


3、飞行事故

协和式发生过多次事故,特别是2000年法国航空4590号班机空难,造成100多人死亡,这成了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玖』 战列舰为何会退出历史舞台

因为大部分情况来下在战自列舰上的大炮可以打到航空母舰以前就被航空母舰上的舰载机就可以对其发起攻击了而战列舰的装甲也无法抵挡在舰载机投下的重磅炸弹和鱼雷。所以航空母舰在海战中除了被航母舰载机当靶子外没有任何用处了。
当年美军只损失了十几架舰载机就击沉了包括大和号战列舰在内的多艘日舰。

八十年代里根重整美国海军的时候就将博物馆里的多艘战列舰(包括著名的密苏里号)拉出来进行改装后重新服役。世界上战列舰最后的作战行动是在沙漠风暴行动中用舰炮轰击伊拉克军队的阵地。但廉价的GPS制导炸弹的出现,最终使得战列舰的舰炮再也没有用武之地了。

『拾』 巡洋舰为什么要退出历史舞台

巡洋舰是一种火力强、用途多,主要在远洋活动的大型水面舰艇。巡洋舰装备有较强的进攻和防御型武器,具有较高的航速和适航性,能在恶劣气候条件下长时间进行远洋作战以及提供无人舰载机的起飞和降落。
它的主要任务是为航空母舰和战列舰护航,或者作为编队旗舰组成海上机动编队,攻击敌方水面舰艇、潜艇或岸上目标。
随着时代的发展,巡洋舰渐渐走向衰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已基本不再建造巡洋舰,只有美苏还曾建造过几级,比如美国的提康德罗加级,苏联的基洛夫级。进入21世纪后巡洋舰会逐渐被驱逐舰所取代,其将成为历史。

阅读全文

与飞艇为什么退出历史的舞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