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剪刀石头布”的历史起源
【起源与历史】
根据明代谢肇浙的《五杂俎》一书记载,版“石头、剪子、布”的权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经过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今天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国和韩国一般都叫“石头、剪刀、布”,日本人则称之为“石头、剪刀、纸”。英美等国家称之为“Rock!Paper!Scissors!”或“Ro! Cham! Beau!”。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载云:“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在明清小说中,记载更多。《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云:“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水浒传》第一百零九回写云:“猜拳豁指头,大碗价吃酒。”清朝人赵翼有诗云“老拳轰拇阵,谜语斗阄戏”。
【玩法】
这三种基本手势(从左到右分别是石头,剪子,布)能赢其余两者之一。
【规则】
两个玩家先各自握紧拳头,然后其中一人或者两人一起共同念出口令,在说完最后一个音节的同时,两个玩家出示自己心中想好的手势(“石头”、“剪子”或“布”)
B. 石头.剪刀.布.的起源
石头、剪刀、布”,或“猜拳”,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按照明朝人谢肇浙所写的回《五杂俎》这答本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 在与亚洲交往之前,西方没有任何有关“石头、剪刀、布”的记载。19世纪后期的西方的作家在提到它的时候总认为是一种亚洲游戏。中国人和韩国人一般都叫“石头、剪刀、布”,而日本人则改成了“石头、剪刀、纸(paper)”。这个事实暗示着“石头、剪刀、纸”是从19世纪的日本传入美洲的。
C. 剪刀石头布的游戏谁发明的
猜拳游戏其实是一种团康游戏
起源必须追溯到越战的年代,当时stewart brand正在编辑whole earth catalog这本书回答,这本书主要是用游戏的方式来做个竞争且不会彼此伤害的,用一种更公平的竞争形式来取代战争的残酷方式。
以“拼命的玩,玩的公平,没有人受到伤害”他就是以这种想法作为游戏的起源。
D. 考证.石头.剪刀.布.的起源
石头、剪子、布
维基网络,自由的网络全书
Jump to: navigation, search
石头、剪刀、布
放大
石头、剪刀、布
石头、剪子、布,有时使用其他的次序来表达,如“剪刀、石头、布”,各地经常有其独特称呼(见下文)。这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广泛流传的手技游戏,有时跟“掷硬币”、“掷骰子”有相同的功能,就是用来产生随机结果以作决策。但有时它并不随机,因为游戏者可以根据经验,判断对手的手法,所以说,玩这个游戏是有一定技巧的。
很多情况下,如“飞盘争夺赛”运动中或“大学辩论赛”赛场上,规则规定用“石头、剪子、布”来决定那一队伍先发(多于用掷硬币的方法)。
“石头、剪子、布”还在实况角色扮演游戏中起到决定随机结果的作用,因为“石头、剪子、布”不需要任何道具。
目录
[隐藏]
* 1 玩法
o 1.1 规则
o 1.2 口令
+ 1.2.1 跨地区
+ 1.2.2 华北
+ 1.2.3 华东
+ 1.2.4 华南
+ 1.2.5 西南
+ 1.2.6 西北
+ 1.2.7 其他方式的口令
o 1.3 不用手的玩法
o 1.4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玩法
* 2 策略
* 3 作弊
* 4 变种
* 5 数学及非递移性
* 6 比赛
o 6.1 国际“石头、剪刀、布”协会 世界冠军赛
* 7 历史
* 8 流行文化中的小知识
* 9 参考文献
* 10 外部链接
[编辑]
玩法
Image:SssStein.jpg Image:SssSchere.jpg Image:SssPapier.jpg
这三种基本手势(从左到右分别是石头,剪子,布)能赢其余两者之一。
[编辑]
规则
两个玩家先各自握紧拳头,然后其中一人或者两人一起共同念出口令,在说完最后一个音节的同时,两个玩家出示自己心中想好的手势(“石头”、“剪子”或“布”)。
石头
握紧的拳头。
剪子
或称“剪刀”,中指和食指伸直,其余手指握紧。
布
五指伸直,张开手掌。手心向下,或向上,或竖直(拇指向上)。
每一个手势代表一个“武器”,互相克制的原则是:剪子剪不动石头(石头胜利);布被剪子剪开(剪子胜利);石头被布包裹(布胜利)。如果双方出示了一样的手势,就是平局。
通常这种简短的比赛可能会被重复多次,以三局两胜或五局三胜来决定胜负。
[编辑]
口令
使用汉语的人在不同地区有不同的口令。有时,人们利用口令来称呼“石头、 剪子、布”这个游戏。
[编辑]
跨地区
1. “一—二—三!”(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之间比赛时通常使用的。)
2. “石头—剪子—布!”
3. “猜(Cèi)—猜(Céi)—猜(Céi)!”(北方地区)
4. “丁(Dìng)—杠(Gǎng)—猜(Céi)!”(山西、内蒙古、安徽等地)
[编辑]
华北
1. “猜(Cèi)—丁(Dīng)—壳(Ké)!”(北京附近。)
2. “砸—剪子—包!” (天津)
3. “锛—铰—裹!”(天津)
4. “恰(qià)—气(qì)—敲(qiāo)!”(承德,也有将“气(qì)”读成带er音的,即“气儿(qìr)”)
5. “嘿—喽—喽!”(唐山)
[编辑]
华东
1. “Qíng—Zōng—Bāng!”(杭州)
2. “Qǐng—Dóng—Cèi!”(苏沪)
3. “Hòng—Lèng—Bā!”(温州)
4. “Jiāng—Jūn—Bò!”(浙北)(跟日语里的很像)
[编辑]
华南
1. “包—剪—揼!”(珠江三角洲一带)
2. “程寻磨较叉烧包,老鼠唔食豆沙包!”(广东,“磨较”亦有作“糯米”,“豆沙包”亦有作“奶油包”或“汉堡包”,或只讲“叉烧—包!”或“汉堡—包!”)
3. “锤子—剪刀—布!”(福建地区)
[编辑]
西南
1. “剪子—包袱—锤!”
2. “叮当铃子—响!”(四川地区)
3. “石头—剪子—帕子是包!”(重庆地区)
4. “Qing Zhong Shi Zai Se!”(自贡地区)
[编辑]
西北
1. “猜(Cài)—包—吃(Chi)!”(兰州及其周边地区)
2. “猜(Cài)—咚—吃(Chi)!”或者“包剪锤” (西安)
[编辑]
其他方式的口令
也有使用童谣的方式作为口令的。
[编辑]
不用手的玩法
在中国北方寒冷的冬季,即使在室外短时间伸出手也可能让人感到不舒服,而本游戏在玩者戴手套的情况下不能顺利进行,于是不用手的玩法应运而生。玩者双脚并拢在原地跳三下以实现同步。在第三跳落地时根据双脚的位置来表示所使用的“武器”。双脚并拢是石头,一前一后是剪子,一左一右是布。
[编辑]
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玩法
澳大利亚人在玩此游戏时的口令经常是“剪刀,布,石头!”或“布,剪刀,石头!” ,重音放在“石头”(最后一个词)上。也有喊作“锤子,剪刀,布!”,重音的位置相同。在喊出最后一个词时(“石头”或“布”)做出手势,所以玩者们只能通过两次喊声以实现同步。
受到日生巴西人的影响,巴西人在玩此游戏时的口令是“Jan...ken...po!”,重音放在“po”上。在喊出“po”的同时做出手势。所以,与澳大利亚人的喊法相同,在真正出拳前只有两次喊声以实现同步。
在台湾,通常在进行游戏前都不喊口令。在数3声后,两个玩者同时做出手势,做出手势后手就不允许晃动。外来游客对此可能会感到很困惑,因为他们往往以为台湾人的第一次晃手是“石头”,故不少台湾人在与外国人进行游戏时会出“布”开始,以免混淆。
[编辑]
策略
选手之间的策略可包括应用心理学去预测,或者干扰对手的行为。使用迷惑性的语言(例如:“敦厚老实的石头哟,可是战无不胜的啊!”)去干扰对手的作法是允许的。
从数学上来讲,最优玩法(根据博弈论)其实就是一种随机的选择,因此,当排除心理因素后,这是一个简单并且直观的游戏,就如同和计算机玩一样。但是,这里所说的“最优”是指不存在有比期望的随机概率更好的玩法。然而,对手如果不是采用“最优”策略,而是采用某种“次优”策略的话,采用随机玩法并不一定是最好的玩法。事实上,如果对手是人或者非随机程序的话,那么几乎可以肯定他采用的是某种“次优”策略,这种情况下,针对对手的弱点可以设计出一个更好的策略。基于这种思路而设计的Roshambot计算机程序,轻松击败了人类玩家(甚至包括它的开发者Perry Friedman,他曾经在2001年8月击败7名对手,包括前世界扑克大赛冠军Phil Hellmuth,并赢得800美元的奖金)。阿尔伯达大学的扑克选手Darse Billings组织了一个Roshambot程序大赛,希望能够通过这种活动研究这些的非随机的概率,以及它们在计算机游戏中的其他各种应用(例如,在扑克游戏中,发掘推测对手各种非随机出牌模式是游戏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策略)。
11岁的Alice Maclean在2005年提出了一种引人注意的出拳策略。当时拍卖行Christie's和Sotheby's协商,决定采用“石头-剪子-布”这种游戏来决定如何对珍贵的古董进行分配。Alice Maclean的父亲Nicholas当时是Christie's的一名雇员,他向女儿征询了一些意见。后来根据记者报道,Alice Maclean的策略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法则:“首先每个人都知道你要先出剪刀。出石头太明显了,剪刀能够赢布”。
[编辑]
作弊
刚接触这项游戏的人通常很快会学得一个技巧,那就是尽量不出布,直到对手认为你可能会出石头。在多出的毫秒之间,你便可以微调自己的出拳策略。让对手认为你会出布或剪刀也有一样的效果;不过,除非你能善加运用“折返”(double-back)策略,不然隐藏出布的念头极有可能会引发对手也同样出布的直觉。
出拳之前的开赛仪式是喊口令(“1—2—3,出拳!”),这样做是为了使比赛双方同步,以达到同时出拳的目的。这样做对于初次见面的比赛选手是大有文章可作的,原因是喊口令的速度通常还没确定下来。口令速度默认是以快者为准。这样给快的一方带来好处,也就是他可以掌控比赛的节奏,使得对手花上更多精力去追上进度,而不是集中精神去出招。
[编辑]
变种
见 石头、剪子、布变种
[编辑]
数学及非递移性
石头、剪子、布具有数学上的非递移性,递移关系R的定义是(a R b 与 b R c)则a R c。一个集合同时具有反身性、反对称性与递移性时,可称作偏序关系,类似于“大”与“小”的关系。理论上,一个集合里较“大”的元素是比较接近最优化选择,可是,在这个集合里并不存在。因为石头、剪子、布都不具递移关系,如:石头赢剪刀,剪刀赢布、布赢石头。因为元素a,b,c都可传递到自己身上,所以这个关系可以称作非递移性。
[编辑]
比赛
石头、剪子、布的比赛偶尔在不同地方举行。有些比赛的网站讽刺其他游戏的网站。真正的石头、剪子、布的比赛是一个有趣的心理学较量。石头、剪子、布的策略是随机地选一个,但是人类不能达到真正随机,所以比赛的技术在于利用对手的非随机性。某些有经验的选手能连续达到比赛决赛就能证明技术能影响比赛结果
在日本, じゃんけん 比赛常常出现在电视综艺节目,特别是明星之间的比赛。石头、剪子、布也用来做广告来争取观众参与游戏。
[编辑]
国际“石头、剪刀、布”协会 世界冠军赛
自2002年起国际“石头、剪刀、布”协会制定一系列用于国际比赛的规则,举行年度国际性世界冠军赛还有常年举办很多地区性和全国性的活动。该冠军赛不单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选手,更是争取到广泛的国际媒体关注。国际“石头、剪刀、布”协会的活动以其巨额的现金奖品,精心的舞台布置和各具特色的选手而名扬四海。
国际“石头、剪刀、布”协会 世界冠军赛 自2002年来的赛果
年份 主办城市 冠军 性别 国籍
2002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 Pete Lovering 男 加拿大
2003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 Rob Krueger 男 加拿大
2004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 Lee Rammage 男 加拿大
2005 加拿大安大略省多伦多 Andrew Bergel 男 加拿大
2004年起美国电视网(福克斯体育网Fox Sports Net)开始转播该冠军杯赛事。
[编辑]
历史
如同围棋和麻将,“石头、剪刀、布”,或“猜拳”,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按照明朝人谢肇浙所写的《五杂俎》这本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 在与亚洲交往之前,西方没有任何有关“石头、剪刀、布”的记载。19世纪后期的西方的作家在提到它的时候总认为是一种亚洲游戏。中国人和韩国人一般都叫“石头、剪刀、布”,而日本人则改成了“石头、剪刀、纸(paper)”。这个事实暗示着“石头、剪刀、纸”是从19世纪的日本传入美洲的。
[编辑]
流行文化中的小知识
* 在世嘉 Master System 的游戏《阿历克斯在魔域里》,阿历克斯·吉特就跟他的敌人玩上了“石头、剪刀、布 ”。而且,游戏里的大头目就叫Janken
* 在《That '70s Show》节目中出现过“石头、剪子、布”的一个比较时尚的变种:“脚、蟑螂、核弹”。脚能击败蟑螂,因为脚能踩扁它;核弹赢脚,因为核弹能炸飞它;而蟑螂赢核弹则是因为蟑螂在核弹爆炸后能够存活下来。
* 皮尔斯·安东尼在他的幻想系列Xanth里弄出了一新游戏变种,叫作“火,水,沙”,以推动情节发展。对于这三种招数相生相克的关系有两种看法。美人鱼族认为水能灭火,火能融沙,沙能盖水。龙族则认为火能蒸发水,水能稀释沙,沙能扑灭火。这种分歧造成了两种族间长时间的世仇。
* 在电视系列动画片《南方公园》中,Cartman和他的朋友们常玩“用Rochambeau来决定”的游戏,游戏方法是猛踢对手的档部,第一个翻倒的人就是失败者。这个,当然意味着第一个出招的人往往就是胜利者。这是一种选择的方式,而且称作Rochambeau(石头、剪子、布的英文)。但需要郑重指出的是,这个游戏显然与于此处讨论的实际意义上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不同。
* 在美国电视剧宋飞正传,Kramer 与 Mickey 猜拳:
KRAMER 与 MICKEY: 石头、剪子、布(英文为paper,即纸),出拳!
MICKEY: 嗯,石头赢布!
(Mickey 打 Kramer 的手掌)
KRAMER: 布不是赢石头的吗?
MICKEY: 不是,扔石头可以飞穿纸嘛。
KRAMER: 哪什么才能赢石头?
MICKEY: (望一望手) 没有东西可以赢石头。
KRAMER: 那好,我们再来。
KRAMER & MICKEY: 石头、剪子、布(英文为paper,即纸),出拳!
KRAMER: 石头。
MICKEY: 石头。
双方不断出石头。
* 在电视连续剧“辛普森一家”里, The Simpsons, Bart Simpson以下简称Bart 和 Lisa Simpson以下简称Lisa 在9F16一集里玩了一把这游戏, "The Front前线", 以确定在他们写的脚本Itchy and Scratchy中,谁的名字排头:
LISA: 看来,只有一种办法决定这事了,石头、剪刀、布.
LISA'S 想: 可怜的Bart,很容易就猜到他的招数,他总出“石头”
BART'S 想:好啊“石头”,战无不胜!
BART: 石头!
LISA: 布.
BART: 啊!
[编辑]
参考文献
* Sogawa, Tsuneo (2000). "Janken". Monthly Sinica, Vol.11, No.5. (Japanese)
* Culin, Stewart. (1895). Korean Games, With Notes on the Corresponding Games at China and Japan. (evidence of nonexistence of Rock, Paper, Scissors in the West)
* Gomme, Alice Bertha. (1894, 1898). The traditional games of England, Scotland, and Ireland, 2 vols. (ditto)
[编辑]
外部链接
* 国际“石头、剪刀、布”协会
* 地方性的“石头、剪刀、布”变种, 从 "Multiculturalpedia"
* RoShamBo 程序比赛
* BombBeatsThemAll, AIM Rock Paper Scissors bot that allows two people to play RPS over AIM
* 斯坦福大学的 RoshamBot
* Javascript RPS 游戏在 CoolToons
* 用Email来玩的“石头、剪刀、布” (二人)
* stensakspapir.dk - 挑战你的朋友或者看人家玩 (Flash制品)
取自"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F%B3%E5%A4%B4%E3%80%81%E5%89%AA%E5%AD%90%E3%80%81%E5%B8%83"
Category: 儿童游戏
E. 剪刀石头布有什么历史起源
【起源与历史】复
根据明制代谢肇浙的《五杂俎》一书记载,“石头、剪子、布”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经过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今天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国和韩国一般都叫“石头、剪刀、布”,日本人则称之为“石头、剪刀、纸”。英美等国家称之为“Rock!Paper!Scissors!”或“Ro! Cham! Beau!”。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载云:“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在明清小说中,记载更多。《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云:“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水浒传》第一百零九回写云:“猜拳豁指头,大碗价吃酒。”清朝人赵翼有诗云“老拳轰拇阵,谜语斗阄戏”。
【玩法】
这三种基本手势(从左到右分别是石头,剪子,布)能赢其余两者之一。
F. “剪刀石头布”这个猜拳游戏起源于何时何地
历史
如同围棋和麻将,“石头、剪刀、布”,或“猜拳”,也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按照明朝人内谢容肇浙所写的《五杂俎》这本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 在与亚洲交往之前,西方没有任何有关“石头、剪刀、布”的记载。19世纪后期的西方的作家在提到它的时候总认为是一种亚洲游戏。中国人和韩国人一般都叫“石头、剪刀、布”,而日本人则改成了“石头、剪刀、纸(paper)”。这个事实暗示着“石头、剪刀、纸”是从19世纪的日本传入美洲的。
G. 石头、剪刀、布的游戏简介
是由中国人发明的一种猜拳游戏。是一种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广泛流传的手技游戏,有时跟“掷硬币”、“掷骰子”有相同的功能,就是用来产生随机结果以作决策。
按照明朝人谢肇浙所写的《五杂俎》这本书,猜拳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在与亚洲交往之前,西方没有任何有关“石头、剪刀、布”的记载。19世纪后期西方的作家在提到它的时候总认为是一种亚洲游戏。中国人和韩国人一般都叫“石头、剪刀、布”,而日本人则改成了“石头、剪刀、纸”。这个事实暗示着“石头、剪刀、纸”是从19世纪的日本传人美洲的。
石头、剪刀、布,有时使用其他的次序来表达,如“剪刀、石头、布”。
各地叫法
各地经常有其独特称呼。
北京人:“猜-丁-壳”;
天津人:“砸-剪子-包”或“锛-铰-裹”;
唐山人:“磬-甭-看”;
西安人:“猜-咚-吃”;
青岛人:“待-气-逮”;
大连人:“定-岗-锤”;
丹东人:“接-老-头”;
河南人:“剪子-包袱-锤”
部分广东人:青菜萝卜叉烧包!。
各地趣闻
石头、剪刀、布的比赛偶尔在不同地方举行。在日本,这类比赛常常出现在电视综艺节目,特别是明星之间的比赛。石头、剪刀、布也用来做广告来争取观众参与游戏。自2002年起国际“石头、剪刀、布”协会制定一系列用于国际比赛的规则,举行年度国际性世界冠军赛,还有常年举办很多地区性和全国性的活动。为了在比赛中胜出,游戏者总结出很多有趣的战略。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剪刀战略”,成功的案例:2005年,这种战略使得克里斯蒂拍卖行赢得了价值一千万英镑的交易。那一年,一名日本艺术收藏家想拍卖一幅印象派大师画作,克里斯蒂和竞争对手苏富比拍卖行都想获得这幅佳作的拍卖权。这让日本收藏家左右为难,最后,他想出了一个妙招——让这两家拍卖行以剪刀、石头、布游戏决出胜负。克里斯蒂拍卖行向员工寻求意见,后来,他们接受了公司一位主管11岁女儿的建议,选择出剪刀。这位小女孩平素十分喜爱这种游戏,她煞有介事地解释说:“因为每个人都以为你会出石头。”果不出小女孩所料,苏富比果然以为克里斯蒂想要出石头,结果选择出布,没想到克里斯蒂棋高一着,出的却是剪刀,苏富比就这样无奈地退出竞争。
北京时间2012年3月18日凌晨,德甲第26轮,拜仁同柏林赫塔的比赛里发生了雷人+搞笑的一幕,拜仁两位大将里贝里与克洛斯为了争夺任意球的主罚权,竟然玩起了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当晚,拜仁慕尼黑在柏林奥林匹克球场挑战柏林赫塔。比赛仅过20分钟拜仁就3比0领先,此时场上的拜仁球员一派轻松的神情。而全场最有意思的一幕也随后产生了。第25分钟,拜仁获得一个位置颇佳的前场任意球,里贝里和克罗斯都想主罚,两人先是说了些什么,交涉未果谁也不让谁,最终决定通过猜拳游戏——剪刀、石头、布来确定该球的主罚权。结果,里贝里的“布”赢了克罗斯的“石头”,在一旁的队友罗本看得直偷乐。
里贝里和克罗斯场上划拳搞笑的一幕被现场直播的德国天空电视台捕捉到,两名拜仁球员的行为在赛后引发了一些争议。当时身在天空体育解说的前拜仁球星埃芬博格直接提出批评,声称两位球员行为不当。前切尔西)球员,法国国家队98世界杯冠军主力后卫德塞利跟埃芬博格的观点一样,他说:“这种行为对柏林赫塔来说实在是太不敬了!你们在场上逗玩着,这样的行为可以出现训练场上,但绝不能出现在球场上!”埃芬博格的前队友埃尔伯也发表类似观点:“这显然是缺乏对对手的尊敬,如果当时的比分是0比0,他们定不会这么做。拜仁体育主管内林格直接对两位球员提出批评:“柏林赫塔正苦苦寻找一个进球,我们应该重视并且尊敬他们!”
不过两位当事球员却看淡此事,克罗斯轻松地说:“当时我们3比0领先着,我俩都想踢这个任意球,猜拳这方式让我们感觉都很合理。”里贝里也觉得这是没有那么坏的影响:“这样做很不错,也很有趣。这对柏林赫塔队也不会产生什么坏的影响。”
H. 石头剪子布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的
石头、剪子、布起源发明者有两种说法,分别日本人和中国明朝人。
起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起源于中国,主要是由明朝人所写"五杂俎"记载最早剪子石头布是起源自汉朝的手势令与豁拳,然而中国所谓的豁拳是否是指猜拳,另外一种比较有直接证据的说法是起源于日本19世纪,相关资料可见由日本国立民族学博物馆所出版的文献,作者Linhart, Sepp。
日本明治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到了二十世纪剪子石头布的游戏开始传到了欧洲与美国,而欧美都称剪子石头布的游戏是"日本游戏",法国人称剪子石头布为"jeu Japonais"。
原因就是因为到了二十世纪,日本人大量西化以及日本人到世界各国游历的原因,也对欧美推广了这个游戏,使得很多欧美人都认为剪子石头布就是日本的游戏。
(8)石头剪刀布游戏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平衡游戏
石头剪子布,是最平衡的游戏,发明这个游戏的人肯定是个数学家,他不仅成功的实现了五进制到三进制的转化,而且将相生相克的哲理蕴育其中。
理论上,一个集合里较“大”的元素是比较接近最优化选择。 可是,在石头剪子布这个集合里并不存在。因为剪子、石头、布都不具递移关系,如:石头赢剪子,剪子赢布、布赢石头。因为元素a、b、c都可传递到自己身上,所以这个关系可以称作非递移性。
I. 石头剪刀布这个游戏的起源是什么
根据明复代谢肇浙的《五杂俎》制一书记载,“石头、剪子、布”的传统可以追溯到汉朝的手势令,经过逐渐发展,演变成为今天的“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国和韩国一般都叫“石头、剪刀、布”,日本人则称之为“石头、剪刀、纸”。英美等国家称之为“Rock!Paper!Scissors!”或“Ro! Cham! Beau!”。
明李日华《六研斋笔记》载云:“俗饮,以手指屈伸相搏,谓之豁拳,又名豁指头。”在明清小说中,记载更多。《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写云:“彼此有了三分酒,便猜拳赢唱小曲儿。”《水浒传》第一百零九回写云:“猜拳豁指头,大碗价吃酒。”清朝人赵翼有诗云“老拳轰拇阵,谜语斗阄戏”。
J. 剪刀石头布是从什麼朝代开始有了
“石头、剪子、布”发源自中国人发明的猜拳游戏,中国从汉代就有猜拳游戏,而其他国家都回没有产生这种答游戏的土壤和相关历史。然后传到日本,韩国等地,随着亚欧贸易的不断发展它传到了欧洲。在与亚洲交往之前,西方根本就没有任何有关“石头、剪刀、布”的记载。19世纪后期的西方的作家在提到它的时候明确说明这是一种亚洲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