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廊桥有什么历史
廊桥文化综述
摘要
泰顺廊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包括泗溪姐妹桥和三条桥等,其发展历史之久远、文化沉淀之深厚引人注意,在中外文化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
关键词
泰顺、廊桥、历史、文化、地位
说起廊桥,人们往往会联想到美国电影《廊桥遗梦》和电影里那座麦迪逊郡的著名廊桥“猪背桥”。的确,这部电影呼唤起了人们对于“廊桥”这种桥梁建筑艺术的关注和喜爱。自古至今,“廊桥”在中外建筑和园林景观设计史上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和广泛应用。尤其是在我国,它已经有了约2000年的历史,早在汉朝就有关于“廊桥”的记载。浙江泰顺更有“廊桥之乡”的美誉,现存的有达200多座古廊桥。泰顺是浙江省南部一个山区县,历史上,许多名人贤士为避祸乱,陆续迁移到泰顺这个群峦起伏、人迹罕至的“世外桃源”,创造了具有山区田园特色的地方文明,留下了无比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泰顺廊桥,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
一、泰顺廊桥综述
泰顺民间桥梁数量众多,结构类型多种多样。据《泰顺交通志》记载,到1987年底,全县现存桥累共计958座,总长16829延长米,其中解放前修建476座,7923延长米。包括木拱廊桥、木平廊桥和石拱廊桥在内的明清廊桥30多座。其中在世界桥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木拱廊桥6座,即泗溪姐妹桥、三魁薛宅桥、仙居桥、筱村文兴桥、三条桥。
木拱桥以较短的木材,通过纵横相贯,犹如彩虹飞架宽阔水面,其巧妙的结构,令人惊叹!20世纪70年代,著名的桥梁专家矛以升先生,组织科学家对浙南叠梁木拱桥进行实地考察与比较研究,确定大量留存于浙南山区的叠梁木拱桥就是北宋时期盛行于中原的虹桥结构,在由茅以升主编的《中国古桥技术史》一书记载泰顺木拱桥4座。泰顺廊桥闻名于世,因其结构与北宋张择端所画的《清明上河图》中的虹桥极为相似,它以梁木穿插别压形成拱桥,形似彩虹,故名虹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它的地位很高,与河北赵县的安济桥(即赵州桥)、泉州万安桥、潮洲海阳县的广济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其中三座桥至今仍保存于世,而汴水虹桥却只留在画中,如今在泰顺发现以虹桥类似结构的廊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
二、泰顺廊桥的代表
1、北涧桥
北涧桥,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嘉庆八年(1803)修建,道光二十九年(1849)重修。桥长51.7米,宽5.37米,净跨29米。横跨北溪之上的北涧桥整体结构合理,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
北涧桥头有许多商业店铺,是村民们的商贸场所。桥的东边原来有一座戏台。按当地的风俗习惯,年初时,乡民们要到临水殿、陈大翁宫里许愿,祈求神灵保佑五谷丰登,合家团圆。到了年底,就进行还愿,并且还要抬陈十四和陈大翁的神像到北涧桥头的戏台前看戏。这个活动前后历时四天。
采用编梁式构造的北涧桥气势如虹, 桥屋也是廊桥工匠们精心构作的重要部位。在拱架上建廊屋,从功用来讲,增加了桥拱的压力,使之更稳固;也起到了防护风雨的作用。同时,桥屋各部位的艺术处理,如屋檐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屋脊装饰等,增加了桥梁的整体美感效果。
2、溪东桥
溪东桥,叠梁式木拱廊桥,位于泗溪镇下桥村。始建于明隆庆四年(1570)。清乾隆十年(1745)重表。道光七年(1827)重修。桥长41.7米,宽4.86米,净跨25.7米。处在“将军逗狮”风水模式中的溪东桥,“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
溪东桥距北涧桥约一里,因横跨东溪而得名。桥的另一侧是一抹远山,近处是两座较高的山峰,一为狮子峰,一为将军峰。据当地人讲,此桥及周围环境正处于“将军逗狮”的风水模式。在这远山的衬托下,溪东桥更显秀美、轻灵
3、三条桥
三条桥,位于洲岭乡和垟溪乡交界溪上。由原先三条巨木跨河为桥而得名,建于宋“绍兴七年(1137年)九月十三日”,重建于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为叠梁拱式木廊桥。长26.63米,宽4米,离水面高10米,建桥屋11间,明间五架柱梁,柱头有蝶形莲花瓣头拱座。该桥起源较早,据泰顺《分疆录》记载,道光间修建时曾发现唐“贞观”旧瓦,是本县文献记载历史最早的桥梁。该桥精巧秀丽,历史悠久,被编入《中国古代科技成就》,作为百种爱国主义教育丛书宣传,显示了我县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古代桥梁建造的辉煌成就。1982年列为泰顺县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4、薛宅桥
三魁镇薛宅桥,位于三魁镇薛内村,建于咸丰六年(1856年),叠梁拱式木廊桥,全长51米,宽5.1米,单跨29米,离水面高10.5米,建桥屋十五间,桥头坡度30米,拱矢斜度大,造型古朴独特,气势雄伟壮观,载入《中国桥梁史话》。1986年浙江省文物局拨款和群众集资重修。1988年列为泰顺县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
5、永庆桥
三魁镇战洲下溪坪村的永庆桥,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全长33米,宽4.5米,离水面高8米,为伸臂式木廊桥,桥墩青石砌筑,上置二层直角相交的挑梁木,面铺行道桥板,有廊屋12间,明间为二层重檐楼阁,内设扶梯上下,屋面回翼角高翘,造型雅朴,是县境内优美的古代木廊平桥。1994年列为泰顺县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三、泰顺廊桥发展历史
泰顺编梁式木拱廊桥源出何处?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中国的编梁式木拱廊桥源于宋代,所以似乎很自然地联想到宋室南渡时,大批人士入迁泰顺时带来了中原文化。也就是说,泰顺是在宋室南渡工匠入山后才出现编梁式木拱廊桥。这个观点很长一段时间内似乎没有人怀疑过。泰顺廊桥的发展脉络是否如推断的那样呢?
研究泰顺木拱廊桥,三条桥不可遗忘。原泰顺文博馆馆长夏碎香十几年前在查阅《分疆录》时,发现了三条桥在清朝重修时发现唐瓦的记载,尔后在三条桥屋檐上发现了宋“绍兴”年间的瓦片。唐瓦的记载和宋瓦的发现,为研究三条桥的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实物依据。
如果说“三条桥的历史源于唐”可以确定的话,那么,唐时的三条桥是否就是编梁式木拱廊桥?显然,这还得不到肯定的回答。泰顺文博馆现任馆长张俊多年来一直从事木拱廊桥的研究。对 “南方编梁式木拱廊桥由北方传入”的观点,张俊持有截然不同的看法。张俊认为,泰顺木拱廊桥历史发展脉络鲜明。三条桥在清道光年间重建时,发现有唐代贞观年号的瓦片。近年经过实地考察,又在桥上发现了刻有宋绍兴七年(1137)的瓦片,还在上游10余米处的石壁上发现唐宋时期的旧桥遗址。从遗址的柱孔结构来看,它与明清时期的木拱桥结构有相似之处。
从去年开始,上海交通大学力学专家沈为平和早年就已与泰顺结缘的上海交大副教授刘杰多次深入泰顺考察,他们正是通过对不同结构的廊桥的考察,寻找泰顺廊桥的发展脉络。经过实地考察和大量求证后,他们认为,泰顺木拱廊桥并非由北方传入,而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产物,是本地先民的创造。因为至少在泰顺,有一整套由梁桥发展到木拱廊桥的桥梁类型,有一个完整的发展体系,而在北方却没有发现这么完备的发展体系。中央电视台《探索发现》栏目也对泰顺木拱廊桥源出何处进行了一番寻踪。2001年10月,央视科教频道到泰顺拍摄专题片《虹桥寻踪》时,曾对泰顺境内的主要姓氏进行了一番“寻根问祖”。结果发现,没有一个姓氏是在宋室南渡时由北方中原地区迁入泰顺的。不过,这只是泰顺一地的情况,不排除其他有木拱廊桥的地区在宋室南渡时有北方人士入迁的可能。因此,“泰顺的木拱廊桥由北方传入”的说法只是一种猜测而已,而“泰顺木拱廊桥是本地先民创造”的论断却具有翔实的考证依据。同时桥梁专家们认为,泰顺山区由于经常发生山洪,结构简单的桥梁容易被水冲垮,长期的造桥经验的积累也有可能促使本地工匠发明虹桥结构。另外,根据专家们的考察研究,泰顺木拱廊桥也并非是汴水虹桥的再现。早在虹桥出现在舟楫繁忙的汴水上时,如“新月出云”的泰顺木拱廊桥可能已经诞生几百年甚至更长时间。
四、泰顺廊桥文化
泰顺廊桥有着悠久的历史,它凝聚着古代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汗水,也闪烁着人民的智慧和创造。泰顺廊桥不论是从科学的角度还是艺术的的角度看都堪称一流,它的坚固使其数百年来稳居江面,它的美妙使无数游人为之倾倒。
以著名的泗溪姐妹桥为例,溪东桥始建距今434年,北涧桥也有329年,两桥距离仅仅一华里。虽然相差百年,相传都是景宁县上标张氏师徒所建。两座桥都是用两层拱架, (上层拱架用“节方形拱骨,下层用园形九节拱骨)以贯穿、搭置、别、撑、顶、压的力学原理构架成稳固的桥体,两端拱趾各自支架在两侧桥台上桥台用花岗砌叠在两边山崖之上,桥的两头拱架还撑扦着三角形木架以加强横向力的作用.为了防止风雨侵蚀,桥身两侧都用红色油漆的木板遮盖。这种极其精细巧妙的构造,桥梁专家考察后认为在诸多木梁中就找不出一根虚设的木料,每根都有它的作用。古人用这种三角力学的原理建造廊桥,所以它的主体部分不用钉子,也不用榫铆,看来很简单,可她们经受过三, 四百年的台风、山洪的考验至今还安然无恙,这就是最大的科学所在。 除此之外,当枯水时两桥水平均线仅相差米许,山洪暴发时东、南、北三溪都在“上江洋” 中间地带汇合,这时水面平,抵消了流水的冲力,因而大大减弱了中垮桥梁的危险性。这也正是古人聪明才智的体现。就外观而言,北涧桥气势如虹,桥屋灰瓦红身,飞檐走兽,桥旁古树掩映,桥下二水交汇。青山、碧水、虹桥、古树,相互辉映,构成一幅迷人的风景画。而溪东桥则虹气临虚,影摇波月,桥拱上建有廊屋15间,当中几间高起为楼阁。屋檐翼角飞挑,屋脊青龙绕虚,颇有吞云吐雾之势。这种恢宏之势正是我中华民族文化的典范,与西方的廊桥截然不同。
此外,泰顺廊桥的文化也体现在其古朴的民风和民俗之中。廊桥是当地乡民休息、交流交易的场所。如北涧桥上一个个分割均匀的摊位,可想当年如温州五马街般繁荣的景象。桥头形成一条小小的店铺街,底层当店铺,二层供主人居住,必定足租金最贵的地方。据当地的老人介绍,以前常常在北涧桥的桥头上演木偶戏,而另一头聚集上千观众。廊桥中一般都设有神龛供乡民祭祀。有的并不设在桥屋中,偏在一旁,或正对桥头路冲。祭祀的对象有佛教任务如观世音菩萨、门神神荼和郁垒,尉迟恭与秦琼,也有义薄云天的天帝爷,以及能给读书人带来好运的文昌帝和帮人发财的财神爷赵公明。更有一些当地人知道的人物,如陈十四夫人、马仙姑、忠烈王等等。除此还崇祀传说中掌管现实生活各个方面的杂神和半神。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可以行祀,每年的正月是祭祀最隆重的时期。乡民从四面八方聚桥卜,摆上一整只猪头,再添两盘时令水果,插上几炷香,磕头作辑祷祈福。
五、泰顺廊桥的地位
廊桥的特点是集实用性、观赏性、艺术性于一身,它不仅起到了渡河的功效,还提供了许多其他功能如置景、游览、避雨、纳凉等。在我国的古典园林设计中对此也有颇多运用和借鉴,就如很多的江南古典私家园林的水景营建。它给我们更多的是美的享受。毫不夸张得说,“廊桥”是古代建筑景观设计史上的瑰宝。而泰顺能够被世界桥梁专家们誉为“世界廊桥之乡”,就是因为此地古廊桥无论数量、保存质量以及建造历史、艺术价值都堪称世界之最。
泰顺廊桥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泰顺古代的廊桥工匠,他们“山上伐巨木,山下造廊桥”,运用严谨的工艺和不凡的智慧进行大胆创新,通过不断的摸索和实践,终于创造出飞桥无柱的编梁式木拱廊桥,改变了“ 临川病涉”的窘境,为人们增添了一份跨越河道时气定神闲的自信。
参考文献
《廊桥几多风雨中》
《廊桥专题——廊桥概况》
《山上伐巨木 山下造廊桥——泰顺廊桥发展脉》
《莫让廊桥成“遗梦”》
《世界独一无二的泗溪姐妹桥》
《泰顺廊桥发展探源》
《泰顺木拱廊桥:万种风情集一身
❷ 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因为赵州桥_______,建造_____、_____、____
因为赵州桥世界文明,建造历史悠久、雄伟、坚固美观,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
❸ 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填空。因为赵州桥 ……,建造……,……,……,在建桥史上是一个
因为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拱形石桥,建造年限也是最多的,在建桥史上应该算世界桥梁建筑技术的瑰宝。
❹ 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拱形石桥,设计者李春。设计非常合理,桥上有减少水对桥体冲击的拱。保存完好听说现在还在继续使用。
❺ 赵州桥这篇课文中的创举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这种设计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建桥史上的创举:赵州桥是完全没有使用桥墩,而仅仅利用拱形的原理建造出来的,并且使用专了拱中属拱的方式实现了涨潮时的排水。在当时是绝无仅有的一种建桥方式。
《赵州桥》是一篇说明性文章,语言准确简练,又不乏生动,介绍了赵州桥设计的精巧和美观,从建筑艺术这个角度,展现了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颂扬了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以此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5)在建桥史上有什么历史文化遗产扩展阅读:
《赵州桥》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赵州桥的位置、设计者及建造时间;第二自然段重点介绍赵州桥设计之精巧;
第三自然段展现了赵州桥美观的特点,语言生动,使人身临其境;最后一个自然段表达了作者由衷的赞美之情,并且与第一段首尾呼应,总结了赵州桥的历史地位——它体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
❻ 赵州桥在世界建桥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是我国抄现存最早的石拱桥.
①它是今天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它经历1 300多年,桥身依然坚固
3桥的形状美观,栏板上的花纹生动
赵州桥简介
桥的形状美观,栏板上的花纹生动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南部的洨河上,洨河流经赵县.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❼ 历史文化遗产有哪些
明清皇宫(北京故宫、沈阳故宫) 、颐 和 园 、长城 、 天坛
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 、 平遥古城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丽江古城 、苏州古典园林 、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 、大足石刻
武当山古建筑、莫高窟 、 布达拉宫(大昭寺、罗布林卡)
龙门石窟 、 曲阜孔庙孔林孔府 、明清皇家陵寝 (明显陵、清东陵、清西陵、明孝陵、十三陵、盛京三陵) 、青城山-都江堰
皖南古村落 、云冈石窟 、 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 澳门历史城区、 殷墟
1987年12月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的长城是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它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秦朝统一中国之后联成万里长城。汉、明两代又曾大规模修筑。其工程之浩繁,气势之雄伟,堪称世界奇迹。岁月流逝,物是人非,如今当您登上昔日长城的遗址,不仅能目睹逶迤于群山峻岭之中的长城雄姿,还能领略到中华民族创造历史的大智大勇。
长城位于中国北部,东起山海关,西到嘉峪关,全长约6,700公里,通称万里长城。
长城的修建持续了两千多年,根据历史记载,从公元前七世纪楚国筑“方城”开始,至明代(1368-1644年)共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其中秦、汉、明三个朝代长城的长度都超过了5千公里。如果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加起来,总长度超过了5万公里; 如果把修建长城的砖石土方筑一道1米厚、5米高的大墙,这道墙可以环绕地球一周有余。
长城的主体工程是绵延万里的高大城墙,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沿着山脊把蜿蜒无尽的山势勾画出清晰的轮廓,塑造出奔腾飞跃、气势磅礴的巨龙,从而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在万里城墙上,分布着百座雄关、隘口,成千上万座敌台、烽火台,打破了城墙的单调感,使高低起伏的地形更显得雄奇险峻,充满巨大的艺术魅力。
各地的长城景观中,北京八达岭长城建筑得特别坚固,保存也最完好,是观赏长城的最好地方。此外还有金山岭长城、慕田峪长城、司马台长城、古北口长城等。天津黄崖关长城、河北山海关、甘肃嘉峪关也都是著名的长城游览胜地。
中国万里长城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冷兵器战争时代的国家军事性防御工程,凝聚着我们祖先的血汗和智慧,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和骄傲。
根据历史记载,从战国以来,有20多个诸侯国和封建王朝修筑过长城。最早是楚国,为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开始营建长城,随后,齐、燕、魏、赵、 秦等国基于相同的目的也开始修筑自己的长城。秦统一六国后,秦始皇派著名大将蒙恬北伐匈奴,把各国长城连起来,西起临姚,东至辽东,绵延万余里,遂称万里长城,这就是“万里长城”名字的由来。但今天我们所见到的主要是明长城。
秦长城只有遗迹残存。秦始皇为了修筑长城动用了30万人,创造了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长城的修建客观上起到了防止匈奴南侵,保护中原经济文化发展的积极作用。孙中山先生曾评价:“始皇虽无道,而长城之有功于后世,实上大禹治水等”。
汉代继续对长城进行修建。从文帝到宣帝,修成了一条西起大宛贰师城,东至黑龙江北岸,全长近一万公里,古丝绸之路有一半的路程就沿着这条长城,是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到了明代,为了防御鞑靼、瓦刺族的侵扰,从没间断过长城的修建,从洪武至万历,其间经过20次大规模的修建,筑起了一条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到辽东虎山,全长6350公里的边墙。(但据报道,1990年一个徒步走完长城全长的中国人的计步器显示的是6700公里。)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关八达岭、司马台、慕田峪、嘉峪关等处已成为驰名中外的旅游胜地。 蹬高远眺,凭古怀幽,古战场的金戈铁马似乎就在眼前。如今,长城与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斗兽场,意大利的比萨斜塔等同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丰碑和智慧结晶,象征着中华民族的血脉相承和民族精神。
故宫
故宫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它始建于明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历时14年才完工,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
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 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这条中轴线不仅贯穿在紫禁城内,而且南达永定门,北到鼓楼、钟楼,贯穿了整个城市,气魄宏伟,规划严整,极为壮观。建筑学家们认为故宫的设计与建筑,实在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杰作,它的平面布局,立体效果,以及形式上的雄伟、堂皇、庄严、和谐,都可以说是上罕见的。它标志着我们祖国悠久的文化传统,显示着五百多年前匠师们在建筑上的卓越成就。
引人注目的三大殿
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 都建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第一 座大殿太和殿是最富丽堂皇的建筑,俗称“金銮殿”,是皇帝举行大典的 地方,殿高28米,东西63米,南北35米,有直径达1米的大柱92根,其中6 根围绕御座的是沥粉金漆的蟠龙柱。御座设在殿内高2米的台上,前有造型 美观的仙鹤、炉、鼎,后面有精雕细刻的围屏。整个大殿装饰得金碧辉煌, 庄严绚丽。中和殿是皇帝去太和殿举行大典前稍事休息和演习礼仪的地方。 保和殿是每年除夕皇帝赐宴外藩王公的场所。
富有生活气的内廷
故宫建筑的后半部叫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 两翼有东六宫和西六宫,是皇帝平日办事和他的后妃居住生活的地方。后 半部在建筑风格上同于前半部。前半部建筑形象是严肃、庄严、壮丽、雄 伟,以象征皇帝的至高无上。后半部内廷则富有生活气息,建筑多是自成 院落,有花园、书斋、馆榭、山石等。在坤宁宫北面的是御花园。御花园 里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山石和亭阁。名为万春亭和千秋亭的两座 亭子,可以说是目前保存的古亭中最华丽的了。
收藏文物100万件
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 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 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 宝。在几个宫殿中设立了历代艺术馆、珍宝馆、钟表馆等,爱好艺术的人 在这些无与伦比的艺术品前,往往久久不忍离去。设在故宫东路的珍宝馆, 展出各种奇珍异宝。如一套清代金银珠云龙纹甲胄,通身缠绕着16条龙,形 状生动,穿插于云朵之间。甲胄是用约60万个小钢片连结起来的,每个钢 片厚约1毫米,长4毫米,宽1.5毫米,钻上小孔,以便穿线连结。据说,为 制造这套甲胄,共用了4万多个工时。
❽ 赵州桥在世界建桥史上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石拱桥.
①它是今天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②它经历1 300多年,桥内身依容然坚固
3桥的形状美观,栏板上的花纹生动
赵州桥简介
桥的形状美观,栏板上的花纹生动 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南部的洨河上,洨河流经赵县.建于隋代(公元581-618年)大业年间(公元605-618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1400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赵州桥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将安济桥选定为第12个“国际历史土木工程的里程碑”,并在桥北端东侧建造了“国际历史土木工程古迹”铜牌纪念碑.赵州桥, 又名安济桥(宋哲宗赐名,意为“安渡济民”),位于河北赵县洨河上,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被誉为“华北四宝之一”.桥长64.40米,跨径37.02米,券高7.23米,是当今世界上跨径最大、建造最早的单孔敞肩型石拱桥.因桥两端肩部各有二个小孔,不是实的,故称敞肩型,这是世界造桥史的一个创造(没有小拱的称为满肩或实肩型)
❾ 因为赵州桥什么,建造什么,在建桥史上是一个什么
赵州桥又称安济桥,坐落在河北省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37米多宽的河面上,版因桥权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做“大石桥”。
建于隋朝年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该桥是一座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是中国现存最早、保存最好的巨大石拱桥。赵州桥是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早的敞肩石拱桥,创造了世界之最。
❿ 隋朝时由谁主持修建的什么桥它在桥梁史上有何历史价值
赵州桥建于隋朝年间公元595年——605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