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请问建瓯的历史有多少年了
简单点:
建瓯历史悠久,八闽首府,闽国古都,人杰地灵。有文字记载的历史 3000 多年,是一座有着 1800 多年建县历史的省级历史文化名城。
详细:
西周时期为“七闽”地,秦时属闽中郡。东汉建安初年 ( 公元 196 年 ) 设建安县,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五个县之一。三国吴景帝永安三年(公元 260 年)设立建安郡。唐武德四年 ( 公元 621 年 ) 设建州,五代晋天福八年(公元 943 年),王延政以建州(今建瓯)建国,国号“殷”,改元天德。“福建”之名即为福州、建州各取首字而来。宋绍兴三十二年(公元 1162 年)改建州为建宁府,是福建历史上最早设置的府。 1913 年撤府,并建安、瓯宁两县为建瓯县。 1992 年 10 月撤县设市。历代为郡、州、府、路、道治所和闽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出过 1154 名进士、 6 名状元、 10 名宰辅大臣,是中国历史上出千名进士的十八县之一。宋代理学家朱熹成长于建瓯,史称“三杨辅政”之一的政治家杨荣和历史学家袁枢、音韵学家吴域、外交家徐竞、文学家吴激、现代革命先驱杨峻德等一些名垂青史的人物诞生于此。李刚、陆游、辛弃疾以及世界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等曾驻足建瓯并留下赞誉。
⑵ 泉州有多少年的历史
福建的真泉州(福州)和假泉州(闽南)的历史。真泉州(福州)因温泉遍地,专故名泉州。为什么闽属南泉州县无半滴温泉也名泉州?究其因,闽南泉州是海水冲积地无名,因属泉州(福州),就叫泉州地,再经千年海水冲积,扩大陆地而成县,因无名叫自己泉州县。当时泉州(福州)直辖闽南,闽南晋江和南安当时叫泉州府(福州)晋江县和泉州府(福州)南安县,千年不变。一个海水冲积地的泉州县,一张白纸,无历史文化底蕴,因其名可以,以假乱真,终于变成闽南之首泉州,有历史文化底蕴的南安县和晋江县能忍,不外乎利字当头和本身原属泉州府(福州)的历史。希望闽南人不要忘了真正泉州是福州。
泉州县故意漏掉县字。从唐朝到清朝只有泉州县史志,从来就没有州府史志。闽南泉州县到现在仍然只是县级市,不是州。从古代到现代泉州只有一个,那就是福州。关于古代泉州县历史,古代史书只提泉州,没有只言片语提刭过泉州县,说明泉州县全都是冒名顶替真泉州(福州),当然到现代仍然在冒充。
⑶ 清朝有多少年的历史
清朝有276年的历史(1636年—1912年)。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后金,脱离了明朝的统治;虽然明朝多次派兵攻打后金,但都被击败。1636年,皇太极在沈阳改国号为大清,正式开始了灭明的战争。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后,远在山海关的总兵吴三桂以为明帝报仇为名引清军入关。随后开始了统一全国的战争。
清朝是中国历史最后一个大一统封建王朝,康雍乾三朝走向鼎盛,在此期间,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在原有的体系框架下达到极致,改革最多,国力最强,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疆域辽阔。
多民族国家得到统一巩固,清朝统治者统一蒙古诸部,将新疆和西藏纳入版图,并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最终确定了中国近代的版图,积极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但是封建专制也推向了最高峰。
中后期由于政治僵化 、文化专制 、闭关锁国、思想禁锢、科技停滞等因素逐步落后于西方。
鸦片战争后多遭列强入侵,主权和领土严重丧失。也开始了近代化的探索,进行了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等近代化改革。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得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清朝后期,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912年2月12日,北洋大臣袁世凯诱使年仅六岁清帝溥仪逊位,颁布了退位诏书,五族共和,清朝从此结束。
清朝没有法定的国旗与国歌。近代以后,随着与西方国家的交往,逐渐引入西方国家的一些概念,其中就包括国旗与国歌。光绪十四年(1888年),清政府认定“黄底蓝龙戏红珠图”(即俗称的清朝“黄龙旗”)为大清国旗。
清前期清军主要分为八旗和绿营二种。八旗制是努尔哈赤在女真牛录制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兵民合一的制度。八旗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旗设都统(固山额真),由中央八朴诩统衙门掌握,地方督抚无权征调。
顺治七年(1650年),顺治帝对八旗制度进行改革,由自己亲自掌握正黄、镶黄、正白三旗,形成了“上三旗”和“下五旗”,改变了以前八旗由不同王公掌握的局面,同时加强上三旗的实力,满洲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有所削弱。
⑷ 河洲镇的历史
河洲镇位于祁抄东县东部,距县城46公里,毗邻归阳镇、鸟江镇、粮市镇,与常宁市、祁阳县隔河相望。建国初期属祁阳县,1952年分县后属祁东县归阳办事处,1958年成立河洲人民公社,1984年改为乡级镇,1995年5月将原河洲镇、五家围乡和樟木乡的11个村合并组成现在的河洲镇。辖 2个居委会、 38个村、总人口31994人,总面积65.5平方公里。
⑸ 黄埠镇有多少年历史
2006年4月原黄埠盐洲镇并入吉隆镇,2008年5月吉隆镇行政区划重新调整后,黄埠盐洲重新整合,设立镇。原盐洲镇原名大洲镇,明末林姓自福建漳州迁于此。清代称盐洲约,隶属惠州府归善县平政司。民国年间设置盐洲乡。解放初期属惠阳县17区,设盐洲、白前两乡,1955年合并为盐洲乡,1958年盐洲隶属吉隆公社。1961年由吉隆公社分出成立大洲渔盐公社。1965年惠阳县析置惠东县后属惠东县管辖,1983年废社设区。1986年根据广东省地名委员会和国土厅公布的海岛名称,复名盐洲,并撤区建镇。2006年4月撤镇并入吉隆镇,归吉隆镇管辖。2008年5月从吉隆镇分出,与原黄埠镇合并,设立黄埠镇。盐洲辖西冲、三洲、新渔、前寮、白沙、望斗、联新等7个行政村和1个社区居委会。
原黄埠镇位于惠东县境东南部沿海,西临考洲洋,南连红海湾,东北与海丰县相接,距县城44公里。全镇面积48.33平方公里。黄埠沿海地带船只靠岸方便,有汕头、广州、香港、汕尾等港口货船聚集。盐洲、吉隆、铁涌、海丰等地商贩常到镇区黄埠圩投圩摆市,历来是商贸发达,货物集散之地,有“黄金埠”美称,故取名“黄埠”,有中心埠头之意。1961年7月,由吉隆公社分出成立黄埠公社,1963年夏并入吉隆公社,1966年3月,再分设黄埠公社,1983年改设区,1987年改设镇。2006年4月撤消并入吉隆镇。
⑹ 赣榆有多少年的历史了啊
赣榆县历史悠久。虞夏时地属东夷;殷商时地属人(夷)方;西周、春秋时为莒国、祝其国、郯国境域;战国时,先后归越、楚、齐领地。秦时置赣榆县,治于盐仓城,属琅琊郡。西汉时,赣榆县境形成赣榆及祝其、利城三县,分属琅琊、东海二郡。公元元年,汉平帝刘衍封大司徒马宫为扶德侯,置国于赣榆,赣榆县移治郁洲(今连云港市北云台山)。公元198年,曹操废赣榆县,升利城县为郡。公元280年,西晋复赣榆县,移治艾不城,后复移治郁洲。南北朝时,赣榆兴废多变。公元470年,南朝刘宋置青、冀二州治于赣榆县(郁洲)。公元530年,梁置怀仁县,隶于北青州。公元549年,东魏分置郡县,置义塘郡治黄郭戍,领义塘、归义、怀仁三县;置东海郡,治赣榆(郁洲),领赣榆、安流、广饶、下密四县;置武陵郡治洛要(今沙河镇城子村),领洛要,上鲜二县。公元583年,隋废武陵、义塘二郡及上鲜、洛要、义塘、归义四县,以怀仁县隶于海州。自此,隋、唐、宋,赣榆均称怀仁县,隶于海州。公元1167年,金改怀仁县为赣榆,此后从元、明、清直至中华民国,均称赣榆县。先后隶于淮安府海州、江苏省徐海道。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赣榆先后隶属山东省战时工作委员会、滨海专署。民国元年(1912)废直隶州,赣榆县属江苏省,民国23年(1935)属东海专署。民国28年(1940)侵华日军置赣榆县伪政府隶伪淮海特别区(后改为省)。民国29年(1941)11月30日,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隶山东省滨海专署。次年1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体,民国33(1945)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国34年1月,割赣榆、莒南、日照3县边区置芦山县。9月,日本投降,伪县政府解体;赣榆县抗日民主政府进驻青口镇,自此作为县治;芦山县撤消,属区归还原建制。11月26日,赣榆县改名竹庭县。民国36(1948)年2月,国民党赣榆县政府移驻墩尚镇,次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体。1950年10月,竹庭县复名为赣榆县,隶于临沂专署。1953年1月,赣榆县由山东省划归江苏省,隶于徐州专署;1983年3月,江苏省撤销各专区,实行市管县体制,赣榆县划归连云港市。
摘自 +宝贝灬禛 回答采纳率:45.4% 2008-11-08 14:23 以供参考!
⑺ 崖州古城当地的景色怎么样具有多少年的历史
海南省三亚是中国唯一的热带海滨旅游城市,一到冬天就是三亚的旅游旺季,很多人避寒去三亚旅游,尤其是北方游客,去三亚旅游,一般会去姆巴什岛、天涯海角、呀诺达雨林等景点,但很少有人去崖州古城,很多人不知道三亚还有古城。
⑻ 惠州有多少年历史
惠州是广东省历史名城。有1700多年的历史。
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惠州境内设回有博罗县答;到隋开皇11年(公元591年)岭南设有广州、循州(今惠州)两个总管府统领诸州;唐代时粤东只有潮、循二州;五代南汉乾亨元年(公元917年)这里为祯州治所,宋真宗天禧4年(公元1020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为“惠”。惠州之名遂沿用至今,元代置惠州路,明、清为惠州府。惠州在隋唐已是“粤东重镇”,至今1400多年,一直是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⑼ 南田镇有多少年历史
温州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玉海楼(含孙诒让故居)
瑞安市城关镇道院前街
清
蒲壮所城
苍南县蒲城
明至清
浙南石棚墓群
瑞安市篁屿乡石村棋盘山石棚墓
商、周
平阳县钱仓镇垂杨村龙山头石棚墓
苍南县钱库镇桐桥村桐桥石棚墓群
刘基庙、墓
文成县南田镇新宅村华盖山南麓、西陵村坟前山
明、清
永昌堡
龙湾区永中镇新城村
明代
南阁牌楼群
乐清市仙溪镇南阁村
明、清
四连碓造纸作坊
瓯海区泽雅镇石桥村
明代
高氏家族墓地
乐清市北白象镇高岙村
明代
仕水矴步
泰顺县仕阳镇溪东村
清代
利济医学堂旧址
瑞安市城关镇公园路4号
1885~1902年
圣井山石殿
瑞安市大南乡圣井山山巅
明至清
顺溪古建筑群
平阳县顺溪
清
赤溪五洞桥
苍南县赤溪镇过溪村
宋
芙蓉村古建筑群
永嘉县岩头
明至清
泰顺廊桥
泰顺县
清代
曹湾山遗址
鹿城区上戌乡渡头村
新石器时代
国安寺塔
龙湾区瑶溪镇皇岙村五峰山下
宋
观音寺石塔
瑞安市安阳街道办事处周湖村万松山南麓
宋
护法寺桥和塔
苍南县望里镇护法寺村望洲山山坳
宋
乐清东塔
乐清市乐成镇东侧东塔山之颠
宋
八卦桥和河西桥
瑞安市陶山镇陶峰村、花园村
宋
栖真寺五佛塔
平阳县敖江镇罗垟村罗垟山栖真寺前
宋
真如寺石塔
乐清市磐石镇重石村真如寺前
宋
金昭牌坊和宪台牌坊
永嘉县岩头镇上村、花坦乡花三村
明
楠溪江宗祠建筑群
永嘉县碧连镇、花坦乡、潘坑乡
明至清
五尺乡、东皋乡、渠口乡、大若岩镇
玉岩包氏宗祠
泰顺县泗溪镇玉岩村
明至清
雪溪胡氏大院
泰顺县雪溪乡桥西村石门楼
清
泰顺土楼
罗阳镇、三魁镇、仕阳镇
清至民国
万排乡、东溪乡等乡镇
红十三军军部旧址
永嘉县五尺乡五尺村
1930年
⑽ 湛江有多少年历史
市名由来
由“广州湾”到'湛江"市 1899年,法国强租当时名曰“广州湾”的雷州府遂溪县东部沿海(今湛江市区)法国人则称为“白雅特堡”(Fort Bayard),而此湛江对外贸易盛极一时。1943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广州湾”,到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于当年9月21日光复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因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悠久的历史
今湛江辖地远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便有了人烟。秦皇统一中国后,今湛江辖地归属象郡。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徐闻、海康、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吴川、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合浦县。 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交州、合州、南合州、东合州,至唐贞观八年(公元634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统管雷州半岛三县,直至清代;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高州。 1899年,晚清政府与法国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神州后门上的一把铁锁”-广州湾,被强租法国。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名篇《七子之歌》(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广州湾”湛江。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正面)
[1]? 新中国成立后,人民解放军陆续解放湛江全境。此后,五县先后属广东省南路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高雷区专员公署、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1983年9月,湛江地区与湛江市合并,五县划归湛江市。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遂溪、吴川两县。隋至唐初,郊区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铁耙县、遂溪县县治;南宁景炎三年(1278年),宁帝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历史事件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清 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遂溪、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今湛江港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所占,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民国34年(1945年)9月21日,由我国收回,以广州湾范围划设市治,定名“湛江市”。 1946年1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为省辖市,并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公署设于湛江。 1949年12月19日,湛江解放仍为省辖市。 1952年11月起,先后归属粤西区行政公署、湛江专区专员公署、湛江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9月地区与市合并为湛江市,为省直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