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宋朝皇帝列表
宋朝皇帝顺序宋太祖赵匡胤 -- 宋太宗赵光义 -- 宋真宗赵恒 -- 宋仁宗赵祯 -- 宋英宗赵曙 -- 宋神宗赵顼宋哲宗赵煦 -- 宋徽宗赵佶 -- 宋钦宗赵桓 宋高宗赵构 -- 宋孝宗赵昚 -- 宋光宗赵惇宋宁宗赵扩 -- 宋理宗赵昀 -- 宋度宗赵禥 -- 宋恭帝赵隰 -- 宋端宗赵昰 -- 宋卫王赵昺
宋朝(960~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时代,分为北宋和南宋。宋朝历时320年,北宋历167年,南宋历153年,共有18帝。
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宋朝。宋真宗、宋仁宗时期步入了盛世,北宋初期加强了中央集权,解决了藩镇割据问题。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灭亡。
宋高宗赵构南迁建立了南宋。后期,抗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朝军队占领临安,1279年,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1)历史上的赵宗全是怎么样的扩展阅读:
1、宋太祖赵匡胤
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地区的统一,结束了自唐末五代以来长达近七十年的藩镇割据混战局面。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宋仁宗赵祯
宋仁宗赵祯在位期间,宋朝出现了“仁宗盛治”,这也是宋朝的巅峰时期。百姓生活安居乐业,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此外,包拯、范仲淹等一批名垂青史的大臣也都是在宋仁宗期间出现的。
3、宋神宗赵顼
宋神宗赵顼在位期间,开启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虽然变法最终因守旧势力的反对宣告失败,但宋神宗希望通过变法图强之心,从未衰减。在位期间亲自主持了两次大的军事行动。
4、宋孝宗赵昚
赵昚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他平反岳飞冤案,起用主战派人士,锐意收复中原。内政上,加强集权,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惩治贪污,重视农业生产。
『贰』 宋英宗是个什么样的皇帝
宋英宗一般指赵曙,在历史上算是一个比较有能力的皇帝。
宋英宗赵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宋朝第五位皇帝(1063年5月1日—1067年1月25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宋仁宗赵祯养子。
2、经济
赵曙执政时,封桩库、左藏库等国库空虚。以治平二年(1065年)为例,这一年宋朝岁入虽达一亿一千六百一十三万银两,官费、军费等支出却达一亿二千零三十四万银两,入不敷出。
3、文化
赵曙还非常重视读书和书籍的编写整理。治平元年(1064年),司马光写成了一部《历年图》进呈给赵曙,赵曙对此大加赞赏。
『叁』 宋仁宗赵祯与赵宗实,在历史中的结局其实是什么样的呢
宋仁宗赵祯这样温和仁慈的皇帝在历史上可不多见,剧中小皇子急病去世,赵祯后继无人,在真实历史中赵祯真的没有后人了吗?又是谁继承了皇位?
再看他登基后做的几件事:
1、对于宋仁宗赵祯的祭祀无礼。
2、宋仁宗赵祯的葬礼上,百官嚎哭不已,赵宗实一点眼泪都没有掉。
3、把赵祯的女儿们驱逐出内廷。
这些行为引起百官的愤慨,尤其是驱赶赵祯女儿的行为使得宰相富弼愤怒,他连续上了十几道奏折给赵宗实,劝谏赵宗实好好对待赵祯的遗孀和女儿。司马光也多次上奏,认为赵宗实对赵祯的遗孀不好属于失人心之举。但是这些劝谏赵宗实根本不听,依然一意孤行。
在登基时间不到一年更是有“濮议之争”事件,赵宗实要求百官给自己的父亲赵允让及母亲等人定名分。表面上是定名分,实际上否认自己是宋仁宗的养子,断绝和宋仁宗的关系。这件事最后以曹太后的手书诏令承认尊赵宗实的生父赵允让为“皇考”。
也许宋仁宗赵祯也没想到他去世后,自己的继承人会是这个样子,但是人死如灯灭,他又怎么会知道身后的事情。
『肆』 知否中赵丽颖饰演的明兰,乔装打扮拼死要找的赵宗全,是何许人也
那这个赵宗全是何许人也了,为什么老皇帝偏偏这么信任他了。在皇宫遭到兖王围攻的情况,寄希望于这个赵宗全来救他。这个赵宗全在原著小说,对应的是八王爷这个不得宠的王爷角色。但是人家可没电视剧中那么窝囊,身在千里之地川蜀之地的八王爷,心系京城的各种事情。终于因为宗亲王室叛乱,让他有机会一登皇位。在电视剧中,这个赵宗全是一个不得志的皇室子弟。
『伍』 赵宗全是宋朝的哪一位皇帝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里赵宗全的原型就是宋英宗赵曙,他是宋朝第五任皇帝,正史里赵曙从小被宋仁宗接到宫里抚养,嘉祐七年成为皇子,次年继承皇位,只在位4年就驾崩了。
通过《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剧中的一些细节,如提到的邕王和兖王,那么本剧的时间节点就确定是在宋仁宗晚期到宋英宗和宋神宗时期。
宋英宗,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宋太宗赵光义的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后过继为宋仁宗赵祯养子,继承皇位,在位仅仅4年,死后传位给长子宋神宗赵顼。
这一时期是整个北宗朝最开明和开放的时期,虽然西北和西夏有一些局部战争,但国内整体一片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5)历史上的赵宗全是怎么样的扩展阅读:
据史料记载,宋仁宗应该是史上唯一一个诈尸的皇帝,“帝初晏驾,急召太子,未至,帝复手动”。仁宗死了,太子还没赶过来,于是大臣们就看到死去的仁宗的手居然动了动。在场看护尸体的官员被这次诈尸吓得够呛。
赵宗全成功解救老皇帝,并继承了皇位,所以顾廷烨和盛明兰是最大的功臣,赵宗全自然会重用他们。
历史上赵宗全的原型是宋英宗赵曙,其子赵策英的原型是宋神宗,宋英宗他在位五年,驾崩后传位给儿子宋神宗赵顼,他们父子二人分别是北宋第五位和第六位皇帝,剧中的他们也算是苦尽甘来。
『陆』 知否中老皇帝为什么会选择册封赵宗全为太子
这既是老皇帝的无奈之举,也是因为赵宗全是合适的太子人选。老皇帝的原型是宋仁宗,根据历史记载,这位皇帝十分勤勉,不只是上班时间,哪怕是在休息的时候如果有大臣来觐见他也会立刻起身召见。在古代,有不少的皇帝就是因为操心国事而积劳成疾,宋仁宗就是如此,长期的忙于政事使得他的身体素质每况愈下,身体不好,影响到了后宫的生育,当时宫中的孩子很少有身体康健的,宋仁宗的三个儿子都没能活多久,他只能够从宗室当中选择继承人。
三、赵宗全在京城没有根基,只能依靠老皇帝。
宋仁宗作为宋朝的第四个皇帝,是宋太宗的亲孙子,在这将近一百年的时间内,宋太祖的血脉逐渐淡出朝廷,被众人遗忘,这一点,从赵宗全推荐顾二叔去军中却被旁人轻视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太祖血脉在朝中是半点存在感也没有,当然了,胆小怕事的赵宗全也不敢在旁人面前怒刷存在感。作为一个常年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宗室,赵宗全对于京城是半点也不熟悉,更别说有什么势力了,他来到京城,只能够依靠皇帝和皇后站稳脚跟,这样的话,赵宗全就算登基以后也会对帝后抱有感恩之心,不得怠慢,不然便是不忠不孝。
『柒』 赵祯和赵宗全是什么关系
赵宗全是《知否》中虚构的皇帝,历史上的原型是赵宗实,赵祯和赵宗实是堂叔侄的关系,因为赵帧和赵宗实他爹是堂兄弟
『捌』 高滔滔的学识智慧都非常出色,历史上的她是一个怎样的女人
高滔滔在英宗在位期间能够为其尽心操持后宫,待哲宗即位之后她又能因新帝年幼而临朝听政,且听政期间勤俭廉政,成功带领北宋进入到一个稳定而繁荣的发展阶段。宋仁宗因为早年无子的缘故决定从宗室子弟中挑人进行培养,身为濮王之子的赵宗实便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挑选为仁宗养子。但是因为仁宗对亲生子嗣一直存有念想,故而一直未明确将他立为皇子。
因考虑到哲宗年纪尚小,所以身为太皇太后的高滔滔开始临朝听政。高太后执政期间,倡导新政的王安石等人处处受到打压,而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官员则受到重用。虽然行事作风守旧,但是高太后却凭借励精图治这一精神将北宋治理得非常不错。在她治理下的北宋整体表现为“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总的来说,高太后是一位颇具政治才能同时又不失女性柔情的一位女子。
『玖』 赵祯的上一代皇帝是谁下一个皇帝是详细点...跪求....
宋仁宗赵祯的上一任皇帝是宋真宗赵恒,下一任是宋英宗赵曙。
宋真宗赵恒(968年12月23日-1022年3月23日),原名赵德昌,又曾名赵元休、赵元侃,北宋的第三位皇帝。他是宋太宗的第三个儿子,登基前曾被封为韩王、襄王和寿王,淳化五年(994年)九月,加检校太傅行开封府尹,至道三年(997年)四月登基后离任,以太子身份继位,在位25年。
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1022年3月23日)于汴京延庆殿驾崩,享年五十五岁,在位共二十五年。群臣为其上谥号为文明章圣元孝皇帝,庙号真宗。十月十三日,葬于永定陵;二十三日附祭太庙。太子宋仁宗继位。
宋英宗赵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原名赵宗实,是濮王赵允让之子,过继给宋仁宗为嗣,是北宋第五代皇帝,1063年5月1日—1067年1月25日在位。
嘉祐八年(1063年)农历三月,仁宗逝世。夏四月初一,曹皇后发布遗诏,让赵曙继承皇帝位。文武百官进入宫廷,痛哭哀悼。韩琦读仁宗遗诏制命。赵曙到东殿接见文武百官。正式即位,是为宋英宗。四月初二,大赦天下,赐给百官爵加一等,奖赏各军。
(9)历史上的赵宗全是怎么样的扩展阅读
赵恒体恤民情,深知民间疾苦,在位期间,每逢民间有大灾大难或者百姓流离失所时,就减免百姓的税租,让百姓得以存活,渡过难关。咸平元年(998年)四月,发生较大的旱灾。四月初四,赵恒在白鹿山祈祷求雨。四月二十一日,赵恒派使臣检查全国吏民拖欠钱物,全部免除。
赵恒在位时,定“州县三课”法。宋初,内外官任满一年,为一考,三考为一任。特别对法司之官,既有明确的转官年限,也有严格的考课与回避制度。
赵恒在位二十五年,治理有方,北宋的统治日益稳定,国家管理日益完善,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史称“咸平之治”。而它的缔造,得益于赵恒卓有成效的反腐倡廉的举措。
赵曙继续任用仁宗时的改革派重臣韩琦、欧阳修、富弼等人。鉴于仁宗以来的弊政,赵曙向执政宰辅们提出了裁救积弊的问题,征求大臣们的意见。
赵曙还下诏将各品级官员的转迁年限加以延长,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冗官”现象给朝廷财政造成的压力。为广纳人才、为国选贤,赵曙命宰执大臣推荐才行之士以充馆职。
治平三年(1066年),赵曙命司马光设局专修《资治通鉴》。赵曙同意司马光选聘助手成立书局编写历代君臣事迹的请求,批示将书局设在崇文院内,特允许其借调龙图阁、天章阁、昭文馆、史馆、集贤院、秘阁的书籍。不仅如此,赵曙还批准提供皇帝专用的笔墨、缯帛,划拨专款,供给书局人员水果、糕点,并调宦官进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