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英国及法国的百年内衣的历史和名称
古代的内衣就是指束胸布和缠腰布,或诸如此类的东西。人们将长方形的布料捏出层层皱褶,古地中海区域的服装大多是这种样式的。1580年到1600年间,有种铁制紧身内衣被认为是第一种流行的紧身内衣,但人们更倾向于相信这是用来纠正变形的脊椎的。
十七世纪到十八世纪后期,随着人类行为的不断理性化,谨慎内衣的内涵也逐渐地改变了。似乎是这种理性化和关联化,导致了整个社会对“虚伪的人造时尚”的批评,其中包括对紧身胸衣的批评。在十八世纪七十年代,在时髦的法国女人中另有一种“紧身内衣”悄然兴起,它由两个小巧的胸罩组成,亚麻为衬,没有衬骨而且穿着方便,用细绳或带子在前胸系紧即可。
到十八世纪九十年代,人们发明了一种高腰的新古典主义女式长裙。虽然这种长裙能够而且也经常和长款的紧身胸衣配套使用,但似乎短宽的紧身胸衣更为合适。
大约在1907年与1910年间,时髦的半身侧面轮廓逐渐变得更直挺,腰部变得宽松,但臀部却更紧绷了。苗条的年轻女人仅需一个胸罩和一件无衬骨的束腰衣就足够了,这一组合被称为“探戈紧身内衣“,它极具灵活性。直到大约1919年,大多数紧身内衣依然是前部有两个分开的胸罩杯、后部勒紧的样式。
种类各异的新式内衣中还包括边裤束腰衣,它是1935年发明的,可穿在长裤内。这种束腰衣常常会与胸罩搭配使用。当然也有连为一体的基础束身内衣,人们也经常把它们列入紧身内衣范围之内。
在二十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紧身内衣逐步向塑造强身健体的内衣过渡。尽管人们越来越重视节食和身体锻炼,尽管收腹内衣越发多样化,某些内衣直到60年代后期,仍然是女人衣橱中必不可少的主角。但此后,紧身内衣并没有消失殆尽,而是由人们更主动地以减肥、锻炼以及被外科整形所代替。随着20世纪历史车轮的远去,人们对拥有健壮体魄的渴望无情地超越了空衬骨内衣的行为。然而近些年来,紧身内衣东山再起,而且朝着内衣外穿的方向发展。
然而到十九世纪,有衬骨的紧身内衣不但东山再起,而且势头更为强劲猛烈。人们将新古典主义时期的长裙以及不穿胸衣现象,看作是大革命时期社会秩序杂乱无章的恶果。于是紧身胸衣又成了女士时装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由于技术革新和时尚翻新的缘故,内衣的样式和造型也改变了许多。内衣加长,底部飘带被三角形和菱形布料取代,正面有胸罩,背部固定,而且一定要穿在外衣里面,大多由普通白色棉布和亚麻布做成。大约在1800至1870年之间,紧身内衣几乎总是白色的。
第一件前部开襟、内衬钢条的紧身内衣是由法国内衣商让·朱利安·若斯兰于1829年发明的,它使得女人无需别人的帮助,自己就能穿上并脱下内衣,但是直到1850年才流行开。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是带衬的长裙广为流行的时代,长裙几乎可以使每个人的腰都显细,而大部分的紧身内衣都很短。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短裙变紧了而紧身内衣却加长了,不仅舒服了腰部还束裹了腹部。这就是所谓的盔甲式紧身内衣。到了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勺形的鲸骨支撑物很是流行,这就形成了腰部收紧,腹部加宽的S形曲线。
第一件真正的紧身内衣形成于十六世纪上半叶的某个时候,那时的贵族妇女们开始穿鲸须紧身内衣。换句话说,她们的布质胸衣开始添加更为坚固耐用的鲸须、兽角和硬布等诸如此类的材料。这类款式造型来源自西班牙和意大利,随后迅速风靡到欧洲各国。这种内衣穿于胸腹之间,可使腰身更显颀长挺拔。这种前身中心带“支柱”的内衣被称为“胸衣”。两侧还额外加上骨条或支柱,它将丰满的身体和贴身束体的衣服结合得几乎天衣无缝。身段,尤其是女性身段,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被不知不觉地提高了。
统治阶级的男人不穿这样的谨慎内衣,但他们却穿着僵硬的谨慎上衣和前部饰有裤袋的谨慎裤,他们坚持舒服形体并穿着度身定做的服装的目的,用以炫耀他们的阳刚之气。此外,十六世纪的士兵确实穿着一种被法国人叫做谨慎内衣的上衣,实际上这是一种用以保护躯干的盔甲。当时的人们就已经注意到了女性和男性胸甲之间的共同之处。
再给你中国女性内衣发展史吧~ 到底是自家文化~
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内衣也称小衣、亵衣、汗衣、鄙袒、羞袒、心衣、抱腹、帕腹、圆腰、宝袜、诃子、小衫、抹腹、袜肚、袜裙、腰巾、齐裆、肚兜、史书记载来看,较早的内衣称为亵衣。《礼记·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以下所诉的内衣历史线索是从汉朝开始的。
汉:抱腹、心衣
汉初服饰,与民无禁。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也只是要求着衣要与四季相符而已,这个时期妇女深衣有一明显特点:将衣襟接得极长,穿时在身上缠绕数道,每道花边显露在外,别有一种风韵。而“抱腹”正是这一阶段的内衣。自东汉以后,随着外装衣裾被裁制成数片三角,几片叠压相交的变化,内衣也随之改变得更简单化——称为“心衣”。“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
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平织绢是汉朝常用的内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称彩绣),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在当时用素色面料来制作内衣的情况是不多的。
魏晋:(十六国):两当
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政治动荡,再加上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将北方民族服饰带了进来,影响了也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饰。
女性日常着襦、衫,下身穿裙子。襦、衫也可作礼服之内的衬衣衫。此时的内衣称为“两当”,它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双层,内有衬棉。“两当”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传人中原,属异族文化。
唐代:诃子
统一、强盛的国家,孕育了文明开放的着装制度,并对后世影响颇深。唐人与波斯、大食、等国家交往频繁,而且与西北各民族往来甚密,因此而影响了唐人的装束,大唐女子日常服饰是衫、袄、裙,多见是上身着襦、袄、衫,而下身束裙子。裙子以红色最流行,其次为紫、黄、绿色。而襦到了唐代,由原来的大襟,更多的采用对襟,衣襟敞开,不用纽扣,下束于裙内,为配合外衣的穿着,唐内衣也随之改变甚大: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系一阔带,两肩、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网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内衣面料考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欧迪芬倡导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的。“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织成”保证“诃子”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宋代大片土地沦为女真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续资治通鉴》记载:“临安府风俗,自十数年来,服饰乱常,习为边戎……”,故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习惯。宋女子日常服饰: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绫、绢等。“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纽扣或带子系结。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单的夹的,形式不一。
元代:合欢襟
蒙古族入主中原,服饰上既承袭汉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至元大德年间,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从其便了。女子服饰,富贵者多以貂鼠为衣,戴皮帽。一般则用羊皮和毳毡作为衣冠材料。当时的袍式宽大而长,常作为礼服之用。元朝内衣称“合欢襟”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
明代:阑裙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胡语、胡姓,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代女子服饰规定民间女子只能用紫色,不能用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桃红、及浅淡色,不能用大红、鸦青、黄色。带则用蓝绢布。明衣衫已出现用纽扣的式样。明内衣称“阑裙”外型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有系带,可起到调节腰部的效果,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显身材之道。“阑裙”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妇女服饰在清代亦是满、汉共存,满族女子以长袍为主,汉族女子则上衣下裙。清中期,满汉各自效仿,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重,而汉族仿满族服饰的风气,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女子服饰的式样及品种至清代愈来愈多,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曾出不穷。清代内衣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马甲
“小马甲”形制窄小,通常用对襟,襟上也施数粒扣,穿时将胸腰裹紧。”小马甲”进一步发展并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点便成了现在的胸罩。面料以棉、丝为主。
『贰』 内衣的发展历史
内衣的英译可译为,之所以如此,全因古时候的内衣是由薄的亚麻布所制,而麻的法文是Linge,所以便有Lingerie。 ---尽展女性美的时代。
高跟鞋、细腰条、平腹及圆胯都是当时女性美的标志。紧身内衣及造型文胸出现,后者为如今隆胸乳罩的前身。 ---女性内衣的黑暗时代。
烧掉乳罩,不要女性粉饰,一切向男人看齐。简单舒服、实用成了当时女性内衣的基本准则。连身内衣Body成为一代时尚。 ---还我女性美的年代。
80年代是女性从自我解放到自我认可的过渡时期。人们追求自我的肯定,自我的价值,社会变得更加个性化。女性美被人们真正接受,引发了内衣消费的大增长,内衣的设计得到了恢复及光大。设计更加大胆、暴露,令女性更加美丽。 ---第二皮肤年代。
随着内衣面料的不断更新,人们越来越追求新技术产品,单纯棉制品己不再成为人们的需求。Microfibre(微纤维)这一举世公认的被称为第二皮肤的面料,在女子内衣的历史上再创辉煌。1997年,杜邦公司推出革命性高品质超弹性纤维Lycrasoft,使内衣既紧贴体型,又毫无束缚,舒展自如。女性真可以舒舒服服地塑造体型美了。
时至今日,现代人不仅重视内衣所带来的诱惑感,更重视其带来的健康呵护,健美造型,这才是流行主调。
『叁』 法国的高端内衣品牌mybody的发展历史
mybody来自法国的高端调整型内衣品牌是中国市场的领头羊
mybody来自法国的高端调整型内衣版品牌始于1986年。权 1996年进入中国市场,并成为新感觉内衣连锁店铺中畅销品牌之一。 2008年, 新感觉获得mybody在中国的商标注册权至此,敞开了mybody “大中国”计划的大门。 mybody是欧洲女性心中一个极富影响力的高端舒适内衣品牌。意思为“我的肌肤”。采用符合欧盟标准的高端面料,不仅满足了女性肌肤舒适的要求,更能促进皮肤良好的更新生长。 mybody的创意每天都在创新,皮肤呼吸是创意的根本。Mybody意大利设计师们精选高端面料,采用国际领先的3D立体式多片裁剪技术,并在设计过程当中率先采用生态纤维理念,结合亚洲女性的体型和皮肤特性设计出健康、舒适的塑身美体内衣。
『肆』 胸罩的历史由来和科学依据
胸罩的历史由来和科学依据:
1859年,一个叫亨利的纽约布鲁克林人为发明的“对称圆球形遮胸”申请了专利,被认为是胸罩的雏形。
1907年,法国设计师保罗·波烈“以自由的名义宣布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兴起”。他由此被认为是胸罩的发明人。20世纪60年代,随着无带晚装的兴起,无带胸罩也应运而生。1965年,Rodi Gernreich设计出“无胸罩式胸罩”,它利用了有承托力而不变形的莱卡来缝制内衣。
1994年4月,美国的魔术胸罩在纽约首次登场。进入21世纪,硅胶胸罩、乳贴也接下“无胸罩式胸罩”的“隐形”接力棒;无论在华丽、性感、运动、塑身等设计领域,都在见证胸罩正在走进全新的纪元。
(4)国外内衣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胸罩的起源扑朔迷离。早在1859年,一个叫亨利的纽约布鲁克林人为他发明的“对称圆球形遮胸”申请了专利,被认为是胸罩的雏形。1870年,波士顿有个裁缝还在报纸上登广告,售卖针对大胸女性的“胸托”。
到了1907年,专门设计长袍的法国设计师保罗·波烈声称:“我以自由的名义宣布束腰的式微和胸罩的兴起。”虽然不知道他到底设计了什么,但由此被认为是胸罩的发明人。同年美版《Vogue》出现了“胸罩”(brassiere)一词,胸罩开始被大众熟悉和接受。
鉴于保罗·波烈和美版《Vogue》在时尚界的地位,我们认为胸罩从1907年起,正好100岁了。
胸罩比一切其他服装都更能表达两种相反的欲望——遮盖身体的同时又强化和展示它,胸罩的性意味和仪式化的成分,构成了女性矛盾的历史:既通过客观对身体的束缚来顺从压制,又主观上突出身体来打破禁忌。
与“束腰”的斗争。
有个叫郝桑的服装史学家专门收藏束腰,其中制作于1860~1870年的被这样描述:“质料为暗黑色丝绸,内有细棉衬里,设计极端复杂,针脚细密,用了20根鲸骨,140条系带线。”胸罩出现前,女性戴着这样的东西已经超过400年,胸罩的首要任务就是挤掉束腰。
束腰起源于宫廷,野史说是法国的约瑟芬女王偷情怀孕了,为掩人耳目拿布使劲缠住腹部,竟出现了将乳房托高的效果,配以时兴的低胸衣服,乳房清晰可见,一时成为潮流。男性认为束腰形成了骇俗形象,只为引起猥亵好色之心,女性却认为这样便于展示珠宝。
胸罩出现前夕,上流女性依然受苦于木板条、鲸骨和皮革束腰的压迫,如果胆敢脱掉束腰,姿态松散,就被认为在道德上是可悲的。劳工阶层女性和农妇买不起昂贵的束腰,又会妨碍工作,还应运而生了平价的小束腰,胸前系带,不必仆人帮忙。
当时上流阶层有绝对引领潮流的优势,虽然胸罩的发明人保罗·波烈专侍贵族,他那脱了束腰的老婆也仅仅被当成惊世骇俗的超时髦人士,效仿者寥寥。
『伍』 关于内衣有什么发展历史
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内衣也称小衣、亵衣、汗衣、鄙袒、羞袒、心衣、版抱腹权、帕腹、圆腰、宝袜、诃子、小衫、抹腹、袜肚、袜裙、腰巾、齐裆、肚兜、史书记载来看,较早的内衣称为亵衣。
《礼记·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
『陆』 文胸发展历史
胸罩(Brassiere)是女性使用的内衣之一,又称奶头布、乳罩、乳房罩,奶罩或文胸等,回功能是用以遮蔽及支答撑乳房。 胸罩”一词据说第一次出现在1907年,那年美国版的时尚杂志《VOUGE》印有这个"bra"字眼,"bra"(胸罩)这个词并于1911年被正式载入牛津词典。
『柒』 外国有哪些历史有多少年
楼主是门外汗,外国不是一个国家,外国只是
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的总称。外版国包括国家很多,楼主权可以提出几个相对具体的问题,像楼主现在问的问题太宽泛,我也不知道如何回答。任何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研究自己国度的历史一般从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说起。
『捌』 胸罩历史
现在的胸罩是八十年代初才传入中国的
文胸在中国的唐朝就开始以“抹胸”样式出现,那时候女人都以丰满为美,露出深深的乳沟,诱惑得许多皇帝因此淫乐早死。“文胸,始自唐朝,贞观十三”,“法国有好酒路易十三,中国有文胸贞观十三” ---- 壁画可作见证。由次联想,观音穿的是唐朝衣服嘛,瞧那抹胸,若隐若现…… 可惜每次都坐在高高的莲花台上,看不到乳沟,唉!最可恨的是最近几个影片里的观音是越来越瘦了,这样的影片真没看头!
到了宋朝“潘金莲”时代,就演变成肚兜了,舒琪的演绎,使大家明白了“内衣外穿”的魅力所在。想当年潘阿姨和武叔叔同处一室,就硬没能用肚兜勾引上人家,可见肚兜不够性感,不够性感啊!要是换了现在的舒琪阿姨“四点”上阵,估计早就保住了武大的性命了,也不至于肥水落了西门田,枉害了区区性命啊!
自从舶来品进入中国,“文胸革命军”的不同历史时期就有了不同的“番号”,先后叫“奶罩”(大概因为当时把乳房称为“奶子”)、“乳罩”(可参见《韦小宝奉旨沟女》中,将乳罩背在胸前,谎称下雨天接雨水用的“雨罩”,我倒!)“胸罩”,继而又很“文明”地称呼为“文胸”。
可能是新中国出生的革命妇女见识过了老一代“战士”哺乳后的干瘪下垂乳房的惨状吧,当80年代初“乳罩”(有的地方也叫“奶罩”)这洋玩意儿进入中国以后,大家争先恐后丢掉了小背心,带着羞涩使用上了“乳罩”,作用主要是防止乳房由于牛顿的“万有引力”向地球中心下垂和体育运动中的“圆锥摆”现象。质地以棉布为主,看起来象是剪掉了下半截的小背心,很宽的肩带和背带,普通衬衣纽扣,一般开在背后或者侧面,活象用来捆绑木乃伊的那种布带。现在看来,非常适合那个时代的审美观念,象背心而非背心,关键是能够非常有效地将青春期少女胸部那令人害羞的“隆起”包裹成最不显眼的状态,可怜啊,第一代乳罩,就造就了大批的“太平公主”和乳头内陷者!真的是越小越光荣啊!
80年代末期,随着尼龙和“乔其纱”这样的透明面料在妇女同志中的流行,戴着老式捆绑木乃伊型乳罩,你还真不好意思跟人说。尼龙面料的“胸罩”来了!美观,有花纹,已经初具现代“文胸”的雏形,大部分采用了挂勾作为固定物,所有的带子都开始变细,出现了无肩带的型号;正前方开始有花纹,并且由原来的大面积覆盖变成了三角型的;颜色上除了第一代乳罩的白色,还有其他各种颜色可以挑选,开始有人穿着黑胸罩配白上衣上街晃悠了。这个时候的胸罩一般都是起遮挡作用,只要不露出乳头的颜色就行。
90年代末,第三代产品 --- “文胸”终于轰隆登场了!除了传统的托起,防弹(遮挡)作用的型号外,还使用了厚厚的海绵,可以将平胸变成坦克(波霸)的“修饰型”;蕾丝的半透明型,甚至还有全透明型,露“点”型的,还派生了和束腹合二为一的“调整型内衣”,所谓“婷美”,就是其中的典型,通过将胸部组织上挤,集中全部力量,将全部“内容”挤出,展现在大家的眼前。这个时候对胸围尺寸的ABCDEFG特别敏感,常有“小马拉大车”的情况出现哦:)
到了新世纪,新千年,又流行了隐型战机(文胸),就是把硅胶那样的东西利用负压吸力粘在乳房上,基本起遮挡定型作用,因为看不见肩膀和背后的带子,所以称为隐型。可是在我看来,那东西的工作原理和马桶吸桶一样,颜色也是很恶心的颜色,不象人的肤色,倒像极了商场里的塑料模特,要我戴,我是不戴的,因为吸不住,自己没“内容”啊!
好了,现在又流行“解放”运动,连隐形的也不要了,就用一乳头贴遮盖“关键点”解决问题,不会暴光,露出来的部分可以让男人发挥无限的想象力,因为该产品对防止乳头暴光,防止乳头和衣物的摩擦产生不适感,防止在衣服外面形成“异军突起”这“三防”作用,而备受爱美时尚女青年的喜爱。
介绍完了“文胸”的几位“姐姐”的革命历史,我想和大家讲一下女性为什么要戴文胸。文胸文胸,文明你的胸……? 遮挡只是一个最基本的作用;文胸可以使你的衣服穿起来好看,修饰你已经呈自然下垂状态的乳房,防止乳头摩擦衣物和在外衣上暴露形状,减少运动中的晃动(小心摔倒哦),托起过大的乳房,制造乳沟吸引别人艳羡的眼光,还有一点特殊作用,可以防止不怀好意的人“袭胸”,多了层“装甲”,多了层保护嘛!而且有了“文胸”,男朋友或者老公“袭胸”的时候,可以造成你的胸部其实很“伟大”的假象,让他们没有“无处着手”感觉!文胸其实是戴给别人看的,没有女人喜欢睡觉或者独自在家的时候戴文胸的,所以,夏天最好不要串门,容易看见不戴文胸女人夏装下的那两点突起物,容易害人“犯错误”的哟~~~~~
至于戴法,也人各不同了,你可以先正面朝后先扣上扣子,再将其转个180度转到前面来,最后背上带子;柔韧性好的女生也可以直接在背后完成;当然,也有前开式的,有个蝴蝶扣在胸前,操作更灵便,但是就怕和人意外碰撞的时候散开哦!那可是很惨很惨的。如何不脱衣服就去掉文胸呢?不见得所有的女孩子都知道哦,先把两边的带子从袖口里拉出来,然后解开扣子,横向一抽,就出来咯~~ 最后,给大家讲讲最绝的方法,强烈推荐容易遭到偷窥的大学女生使用,在贴身内衣外戴上个“文胸”,穿脱自由!
最后提醒大家,晾晒“文胸”要及时收进来,小心给人偷走…… 免得成为色狼手中的烈士……切记!
据说,世界上第一只胸罩是美国一位名叫菲玛莉的女士发明的。1914年的一天,菲玛莉为争当巴黎盛大舞会的皇后,一下子心血来潮,用两条手帕加丝带扎成了能支撑乳房的简单胸罩,在舞会上果然引起了与会人士的浓厚兴趣。一家紧身衣公司老板用高价购买了专利。从此胸罩问世,并很快在全世界妇女中广泛流传,成为妇女卫生保健、身体健美的必需品之一。
http://..com/question/95255726.html
『玖』 谁发明的乳罩,其历史有多久
早期 S型弯曲款式一统天下
这十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大众和上流社会女士的外衣是流行的S型弯曲款式一统天下。它的独特造型是S型弯曲紧身内衣造成大胸,细腰,圆臀。得这种风衣也严重使脊椎扭曲度压挤腰部和腹部。1907年法国服装设计师PAUL poiret创造了外衣和内衣。使女装体现了自然的曲线,从紧身内衣的专治上解放了妇女。但他并不是这样做的第一人,英国著名的“自由”时装店自20世纪早期就制成“唯美派服装”它的松弛,古典式线条同样给女士提供了舒适。初期 追求自由和身体解放
当女性们在1915年拒绝了她们的紧身内衣时,她们不仅得到了象征性的自由,同时也获得了身体上的解放。在当时服装里面,今天的内衣先驱在那时第一次出现,虽然是谁发明的乳罩还有争议,但乳罩在1913年前后开始使用,乳罩常与组合式内衣同穿,许多是丝绸制成,并精心 地配有装饰 和绣花。到了这个十年的后期,女士们都穿上较短的和腰部宽松的衣服,并且只穿较少层的内衣。
20年代 多元化思想影响
20年代开始,大家都决心忘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物质的艰难,所以20年代成为无节制的年代。从此,压抑多年的性话题变得轻松,内衣也变得更迷人,更有女人味儿。1924年,Lingerie一词代替Corset首次正式被提出,替代了原来平庸的名称,这的确反映了穿在流七形外衣下面的,纵容女性的内衣风度。20年代末,内衣的设计多宽松舒适的主题转移到女性特征曲线的塑造上,尤其是胸部。
30年代 好莱坞形象
30年代为了逃避现实,人们到电影院寻求心灵的慰藉,好莱坞迎来了它的黄金岁月,开始效颦好莱坞的时尚和内衣。为了保持好莱坞工典型的苗条风格,人们利用腹带,文胸和长紧身衣塑造女性曲线。腹带就象人体第二层肌肤一样,给身体各个方向支撑,英国<>杂志这样宣布。30年代称得上是胸罩光荣历史的时期,这一时期Warner首创了将罩兜分为A,B,C,D四个大小型号的设计。从此,胸罩开始进入了有size之分的款式。
40年代 从缝缝补补到内衣创新
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的奢华几乎一夜之间完全 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简朴和配给制,当时的欧洲战时物质短缺,内衣的款式远离了设计,只强调简单,实用和功能性,“缝缝补补”是当时英国商业部的口号。40年代末期服装设计又重新回到了女性特征,并大量应用透明的,色彩艳丽的面料和蕾丝。这个年代是内衣工业精巧,创新的年代,是可以使用一切可用材料的年代,更是女性消费能力购买新的时尚内衣的年代。
50年代 从卧室走向公众场合
50年代中期内衣工业还面临着一个新的顾客群体-------十几岁的年轻女孩在跳舞和对时,穿着紧身毛衣和多层衬裙,新型的紧身裤和文胸成为她们的最佳选择于是1956年专门为年轻人和训练者设计的运动文胸上市了。50年代也是把内衣从卧室带到公众场合的十年。这期间,新科技的发展造就了“中心圆形缝制法”的出现。同时,丰满的女性身材再度成为潮流,加垫的内衣也因此越来越普遍
。 60年代 标新立异和追求舒适
60年代初期,时尚的年轻人抛弃了50年代的曲线 ,转向象征60年代的高瘦型的苗条身材。她们在服装,配饰,音乐,性观念以及言论方面也都不同于她们的父母。这个时代的女性拒绝内衣,她们更喜欢无拘无束。同时莱卡织物被 广泛用以制造各式泳衣,由于这些泳衣与内衣极其相似,所以很多年轻女性将它们既当泳衣又当内衣穿,成为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标志。
70年代 崇尚悠闲自在和强调个性
多种影响把持着70年代早期的时装,一种对环境的自觉和一个注重自然环境的渴求:即时装潮流中的个性和时尚杂志所指导的路线具有同等的重要性。1972年出现了三角背心式乳罩,成为展现众多乳罩造型和款式中的一种。1973年内衣配件引起一场轰动由设计师设计的带有花边的乳罩,内裤和吊袜带,传递着亲密,兴奋和性感的信息,这些内衣配件表达了对罗曼蒂克的渴望,而这正是70年代的事实
。 80年代注重形象和展现性感
80年代主张穿名牌,看重形象著称。随着健美热潮的持续,第一次出现了制作体现乳房和身体轮廓的内衣。1983年一些设计师参照70年代的“朋克”思想,围绕着乳罩,紧身衣创造出成套的衣着:1984年不分男女的中性化内衣出现了:但到了80年代中期,女性对这种流行内衣的逆反作用下,开始要求一种较柔软的风格,于是,紧身衣以及相配的三角裤和长筒袜又在晚礼服上恢复了生机:1987年Viviellne Westwood 设计的“自由女神”胸衣,使时装评论家们大跌眼镜,这种内衣压缩了胸部,使乳房上托前凸。
90年代 内衣外穿和复古风潮并行
女士们,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不论是性方面还是职业方面在新的自由中得到放松,她们穿着“只许看不许摸”的时装,以此宣扬自己自信的性别魅力。胸罩内衣款式吏是突破原有的实用性,从内在穿跨越到外在的流行设计。受复古风潮的影响,Corset的复古又于九十年代被重新论及诠释,英国的Viviellne Westwood 及法国的Jean Paul Gaulter两位设计师以标新立异设计概念掀起了一场“内衣外穿”的风潮。在法国发布高级时尚之列,让风衣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内在穿着,从此登堂入室。这十年的大部分时间中,大众和上流社会女士的外衣是流行的S型弯曲款式一统天下。它的独特造型是S型弯曲紧身内衣造成大胸,细腰,圆臀。得这种风衣也严重使脊椎扭曲度压挤腰部和腹部。1907年法国服装设计师PAUL poiret创造了外衣和内衣。使女装体现了自然的曲线,从紧身内衣的专治上解放了妇女。但他并不是这样做的第一人,英国著名的“自由”时装店自20世纪早期就制成“唯美派服装”它的松弛,古典式线条同样给女士提供了舒适。初期 追求自由和身体解放 当女性们在1915年拒绝了她们的紧身内衣时,她们不仅得到了象征性的自由,同时也获得了身体上的解放。在当时服装里面,今天的内衣先驱在那时第一次出现,虽然是谁发明的乳罩还有争议,但乳罩在1913年前后开始使用,乳罩常与组合式内衣同穿,许多是丝绸制成,并精心 地配有装饰 和绣花。到了这个十年的后期,女士们都穿上较短的和腰部宽松的衣服,并且只穿较少层的内衣。 20年代 多元化思想影响 20年代开始,大家都决心忘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物质的艰难,所以20年代成为无节制的年代。从此,压抑多年的性话题变得轻松,内衣也变得更迷人,更有女人味儿。1924年,Lingerie一词代替Corset首次正式被提出,替代了原来平庸的名称,这的确反映了穿在流七形外衣下面的,纵容女性的内衣风度。20年代末,内衣的设计多宽松舒适的主题转移到女性特征曲线的塑造上,尤其是胸部。 30年代 好莱坞形象 30年代为了逃避现实,人们到电影院寻求心灵的慰藉,好莱坞迎来了它的黄金岁月,开始效颦好莱坞的时尚和内衣。为了保持好莱坞工典型的苗条风格,人们利用腹带,文胸和长紧身衣塑造女性曲线。腹带就象人体第二层肌肤一样,给身体各个方向支撑,英国<>杂志这样宣布。30年代称得上是胸罩光荣历史的时期,这一时期Warner首创了将罩兜分为A,B,C,D四个大小型号的设计。从此,胸罩开始进入了有size之分的款式。 40年代 从缝缝补补到内衣创新 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欧洲的奢华几乎一夜之间完全 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简朴和配给制,当时的欧洲战时物质短缺,内衣的款式远离了设计,只强调简单,实用和功能性,“缝缝补补”是当时英国商业部的口号。40年代末期服装设计又重新回到了女性特征,并大量应用透明的,色彩艳丽的面料和蕾丝。这个年代是内衣工业精巧,创新的年代,是可以使用一切可用材料的年代,更是女性消费能力购买新的时尚内衣的年代。 50年代 从卧室走向公众场合 50年代中期内衣工业还面临着一个新的顾客群体-------十几岁的年轻女孩在跳舞和对时,穿着紧身毛衣和多层衬裙,新型的紧身裤和文胸成为她们的最佳选择于是1956年专门为年轻人和训练者设计的运动文胸上市了。50年代也是把内衣从卧室带到公众场合的十年。这期间,新科技的发展造就了“中心圆形缝制法”的出现。同时,丰满的女性身材再度成为潮流,加垫的内衣也因此越来越普遍。 60年代 标新立异和追求舒适 60年代初期,时尚的年轻人抛弃了50年代的曲线 ,转向象征60年代的高瘦型的苗条身材。她们在服装,配饰,音乐,性观念以及言论方面也都不同于她们的父母。这个时代的女性拒绝内衣,她们更喜欢无拘无束。同时莱卡织物被 广泛用以制造各式泳衣,由于这些泳衣与内衣极其相似,所以很多年轻女性将它们既当泳衣又当内衣穿,成为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标志。 70年代 崇尚悠闲自在和强调个性 多种影响把持着70年代早期的时装,一种对环境的自觉和一个注重自然环境的渴求:即时装潮流中的个性和时尚杂志所指导的路线具有同等的重要性。1972年出现了三角背心式乳罩,成为展现众多乳罩造型和款式中的一种。1973年内衣配件引起一场轰动由设计师设计的带有花边的乳罩,内裤和吊袜带,传递着亲密,兴奋和性感的信息,这些内衣配件表达了对罗曼蒂克的渴望,而这正是70年代的事实。 80年代注重形象和展现性感 80年代主张穿名牌,看重形象著称。随着健美热潮的持续,第一次出现了制作体现乳房和身体轮廓的内衣。1983年一些设计师参照70年代的“朋克”思想,围绕着乳罩,紧身衣创造出成套的衣着:1984年不分男女的中性化内衣出现了:但到了80年代中期,女性对这种流行内衣的逆反作用下,开始要求一种较柔软的风格,于是,紧身衣以及相配的三角裤和长筒袜又在晚礼服上恢复了生机:1987年Viviellne Westwood 设计的“自由女神”胸衣,使时装评论家们大跌眼镜,这种内衣压缩了胸部,使乳房上托前凸。 90年代 内衣外穿和复古风潮并行女士们,尤其是年轻的女性,不论是性方面还是职业方面在新的自由中得到放松,她们穿着“只许看不许摸”的时装,以此宣扬自己自信的性别魅力。胸罩内衣款式吏是突破原有的实用性,从内在穿跨越到外在的流行设计。受复古风潮的影响,Corset的复古又于九十年代被重新论及诠释,英国的Viviellne Westwood 及法国的Jean Paul Gaulter两位设计师以标新立异设计概念掀起了一场“内衣外穿”的风潮。在法国发布高级时尚之列,让风衣不再只局限于传统的内在穿着,从此登堂入室。
『拾』 内衣的发展史
中国内衣的历史源远流长,内衣也称小衣、亵衣、汗衣、鄙袒、羞袒、心衣、抱腹、帕腹、圆腰、宝袜、诃子、小衫、抹腹、袜肚、袜裙、腰巾、齐裆、肚兜、史书记载来看,较早的内衣称为亵衣。《礼记·檀弓下》:“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敬姜曰: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以下所诉的内衣历史线索是从汉朝开始的。
汉:抱腹、心衣
汉初服饰,与民无禁。西汉虽有天子所服第八诏令的服饰制度,也只是要求着衣要与四季相符而已,这个时期妇女深衣有一明显特点:将衣襟接得极长,穿时在身上缠绕数道,每道花边显露在外,别有一种风韵。而“抱腹”正是这一阶段的内衣。自东汉以后,随着外装衣裾被裁制成数片三角,几片叠压相交的变化,内衣也随之改变得更简单化——称为“心衣”。“抱腹”上端不用细带子而用“钩肩”及“裆”就成为“心衣”。
两者的共同点是背部袒露无后片。平织绢是汉朝常用的内衣面料,其上多用各色丝线绣出花纹图案(称彩绣),图案多以“爱情”为主题,在当时用素色面料来制作内衣的情况是不多的。
魏晋:(十六国):两当
魏晋南北朝以来,由于政治动荡,再加上北方各族入主中原,将北方民族服饰带了进来,影响了也同化了北方民族的服饰。
女性日常着襦、衫,下身穿裙子。襦、衫也可作礼服之内的衬衣衫。此时的内衣称为“两当”,它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双层,内有衬棉。“两当”最初是北方游牧民族的服饰,后传人中原,属异族文化。
唐代:诃子
统一、强盛的国家,孕育了文明开放的着装制度,并对后世影响颇深。唐人与波斯、大食、等国家交往频繁,而且与西北各民族往来甚密,因此而影响了唐人的装束,大唐女子日常服饰是衫、袄、裙,多见是上身着襦、袄、衫,而下身束裙子。裙子以红色最流行,其次为紫、黄、绿色。而襦到了唐代,由原来的大襟,更多的采用对襟,衣襟敞开,不用纽扣,下束于裙内,为配合外衣的穿着,唐内衣也随之改变甚大: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这也是其外衣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唐代的女子喜穿“半露胸式裙装,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然后在胸下系一阔带,两肩、上胸及后背袒露,外披透明网纱,内衣若隐若现因而内衣面料考究,色彩缤纷,与今天欧迪芬倡导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的。“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织成”保证“诃子”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宋代:抹胸
宋代大片土地沦为女真贵族统治领地,服饰文化也因其政治和经济因素而发生交互影响。《续资治通鉴》记载:“临安府风俗,自十数年来,服饰乱常,习为边戎……”,故自宋代始,女子有束胸的习惯。宋女子日常服饰:上身穿袄、襦、衫、背子、半臂,下身束裙子、裤。其面料为罗、纱、锦、绫、绢等。“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整个胸腹全被掩住,因而又称“抹肚”。用纽扣或带子系结。平常人家多用棉制品,俗称土布,贵族人家用丝质品并在其上绣以花卉。单的夹的,形式不一。
元代:合欢襟
蒙古族入主中原,服饰上既承袭汉制,又推行其本族制度。至元大德年间,蒙、汉间的士人之服也就各从其便了。女子服饰,富贵者多以貂鼠为衣,戴皮帽。一般则用羊皮和毳毡作为衣冠材料。当时的袍式宽大而长,常作为礼服之用。元朝内衣称“合欢襟”由后向前系束是其主要特点。穿时由后及前,在胸前用一排扣子系合,或用绳带等系束。合欢襟的面料用织锦的居多,图案为四方连续。
明代:阑裙
朱元璋推翻元朝,建立大明帝国后先是禁胡服、胡语、胡姓,继而又以明太祖的名义下诏:衣冠悉如唐代形制。明代女子服饰规定民间女子只能用紫色,不能用金绣。袍衫只能用紫绿、桃红、及浅淡色,不能用大红、鸦青、黄色。带则用蓝绢布。明衣衫已出现用纽扣的式样。明内衣称“阑裙”外型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有系带,可起到调节腰部的效果,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显身材之道。“阑裙”外形与背心相似。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还各有系带将所有襟带系紧后形成明显的收腰。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现身材之道。
清代:肚兜
妇女服饰在清代亦是满、汉共存,满族女子以长袍为主,汉族女子则上衣下裙。清中期,满汉各自效仿,至后期,满族效仿汉族的风气日重,而汉族仿满族服饰的风气,在达官贵妇中流行。女子服饰的式样及品种至清代愈来愈多,如:背心、一裹圆、裙子、大衣、云肩、围巾、手笼、抹胸、腰带、眼镜……,曾出不穷。清代内衣称“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肚兜”上有各类精美的刺绣。红色为“肚兜”常见的颜色。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小马甲
“小马甲”形制窄小,通常用对襟,襟上也施数粒扣,穿时将胸腰裹紧。”小马甲”进一步发展并吸收了西方的某些特点便成了现在的胸罩。面料以棉、丝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