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湘阴多少年历史

湘阴多少年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8 12:31:58

『壹』 湖南岳阳湘阴八甲的塔,多少年历史

文星塔,地处湘阴城郊八甲。据清光绪《湘阴县志》载,始建于宋元时期版。后坍毁,于乾隆50(1785)年重权建。塔身七层,高30米,全用花岗石石块砌成,内有石级可登至第四层,然后设木梯可至顶层(现在已经没有了)。塔尖垒叠铸铁巨球三个,中用铁柱贯串,直刺天穹。整个塔形象巍峨,壮丽,是湘阴县城标志性建筑之一,与乌龙塔合称‘双塔凌云’,构成潇湘八景之一。众多文人雅士都曾题咏。40年代日寇屡次犯境,县城虽经日机狂轰滥炸,此塔仍巍然屹立,安然无恙。解放初我在湘阴县中读初中,来往于县城与南泉寺校址之间,屡次都从塔前经过,均未入内。今日方始入塔攀级登临眺望,得偿夙愿。另乌龙塔,亦始建于1785年。

『贰』 湖南有多少年的历史

湖南历史悠久,旧石器时代有人类活动,古为苗人、越人和楚人的生活地区。西周时期为楚国南部。唐广德二年(764年)首置湖南观察使,至此中国行政区划上开始出现湖南之名。

湖南省现行行政区域在周朝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纳入楚国版图。秦统一中国后, 实行郡县制,湖南地区设置有黔中郡、长沙郡。
西汉实行州、郡、县三级制,与封国并行。湖南境内设有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 长沙国。王莽新朝曾废长沙国改立长沙郡,桂阳郡改南平郡,武陵郡改建平郡,零陵郡改 九嶷郡。东汉时恢复原郡名,但长沙不再立国而保留长沙郡。
三国时期,湖南地区为蜀汉和东吴角逐之所,零陵、武陵郡属蜀,长沙、桂阳郡属吴。 后零陵、武陵郡归入东吴版图,并增置南郡、临贺郡、衡阳郡、湘东郡、天门郡、昭陵郡 6郡。
西晋时,湖南分属荆州、广州。东晋偏安江左,湖南分属荆州、湘州和江州。 南朝宋、齐和梁前期,湖南分属湘州、郢州和荆州。陈朝时湖南分属荆州、沅州、湘 州。
隋朝裁并州、县,改州、郡、县三级制为郡县二级制。湖南省境设8郡:长沙郡、武 陵郡、沅陵郡、澧阳郡、巴陵郡、衡山郡、桂阳郡、零陵郡。
唐初改郡为州,武德四年置潭州总管府,管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连州、南梁 州、南云州、南营州8州。武德七年改总管府为都督府,统辖潭州、衡州、永州、郴州、 连州、邵州和道州。太宗朝始设道,道下设州(或郡),州下为县。湖南分属山东南道、江 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广德二年又置湖南观察使,湖南之名自此始。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有湖南,立楚国,国都为长沙府。楚分其所辖地为28州1监, 在湖南境有13州1监:潭州、岳州、郴州、朗州、辰州、溪州、邵州、锦州、澧州、叙 州、衡州、永州、道州和桂阳监。
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分属荆湖南路和荆湖北 路。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 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 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 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 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 (州)、县三级制。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 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 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清朝地方政权实行省、道、府(直隶厅、直隶州)、县(散厅、散州)四级制。康熙三年 置湖广按察使司,湖广右布政使、偏沅巡抚均移驻长沙。湖广行省南北分治,湖南独立建 省。长沙、衡州、永州、宝庆、辰州、常德、岳州7府,郴、靖2州由偏沅巡抚直接管辖。 雍正二年,偏沅巡抚易名湖南巡抚。至此,现行的湖南省行政区域作为独立的地方一级政 权组织才基本确立下来。
清代湖南总计分4道、9府、4直隶州、5直隶厅(不辖县)。直隶州、直隶厅直接隶 属道与省,而不由府管辖。县以外设有散厅、散州,受府节制,相当县一级。湖南有散州 3个,散厅1个。作为基本行政单位的县和散州、散厅,包括不辖县的直隶厅和直隶州在 内,共有77个单位。
中华民国成立后,湖南的行政设置几经变化。民国3年(1914),分全省为湘江、 衡阳、辰沅、武陵4道,其辖区与清代长宝道、衡永郴桂道、辰沅永靖道和岳常澧道基本 相同,共75县。
民国5年(1916),裁常德道,所辖县常德、岳阳、平江、临湘、华容、汉寿、沅 江、澧县、安乡、临澧、南县划归湘江道,桃源、石门、慈利、大庸划归辰沅道。全省存 3道,仍有75县。
民国11年(1922),撤销道制,仅存省、县二级。
民国24年(1935),在沅陵设立湘西绥靖区,将指定绥靖范围的19县划为慈石 庸、沅泸辰溆、永保龙桑、芷黔麻晃、乾凤古绥5个行政督察区。民国25年(1936), 正式设立专员公署。将澧县、临澧、靖县、会同、绥宁和通道6县划入,与原19县组成 4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专员公署分别设在沅陵、慈利、乾城和黔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是由省政府派出机构,代行省政府职权。
民国26年(1937)12月,全省普遍设立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专员兼任驻在地 县长。全省划为9区:第一区辖浏阳、平江、临湘、岳阳、醴陵、湘阴、长沙、湘潭、宁 乡、益阳等10县,专员驻浏阳;第二区辖常德、华容、南县、安乡、沅江、汉寿、澧县、 临澧、石门、慈利、桃源等11县,专员驻常德;第三区辖沅陵、大庸、桑植、溆浦、永 顺、泸溪、辰溪等7县,专员驻沅陵;第四区辖乾城、龙山、保靖、古丈、永绥、凤凰、 麻阳等7县,专员驻乾城;第五区辖衡阳、常宁、衡山、耒阳、攸县、茶陵、安仁、酃县 等8县,专员驻衡阳;第六区辖邵阳、湘乡、安化、新化、武冈、新宁、城步等7县,专 员驻邵阳;第七区辖黔阳、绥宁、会同、芷江、靖县、通道、晃县等7县,专员驻黔阳; 第八区辖郴县、桂东、汝城、永兴、资兴、宜章、桂阳、嘉禾、临武、蓝山等10县,专 员驻郴县;第九区辖零陵、祁阳、新田、宁远、江华、道县、东安、永明等8县,专员驻 零陵。 民国29年(1940)4月,又将全省划为十个行政督察区。曾一度增置阳明县( 后改为阳明特别区),但不久即撤销。先后还增设2省辖市(长沙、衡阳)、2县(怀化、 隆回)。至1949年8月5日湖南和平解放前,全省共有2个直辖市、10个行政督察 区,77个县。具体情况如下:
省辖市:长沙市(民国22年设,省会),衡阳市(民国32年设)。 第一行政督察区,治岳阳,辖8县:岳阳县、长沙县、湘阴县、临湘县、浏阳县、平 江县、湘潭县、醴陵县;第二行政督察区,治耒阳,辖8县:耒阳县、衡阳县、衡山县、 攸县、茶陵县、常宁县、安仁县、酃县;第三行政督察区,治郴县,辖10县:郴县、桂 阳县、永兴县、宜章县、资兴县、临武县、汝城县、桂东县、蓝山县、嘉禾县;第四行政 督察区,治常德,辖9县:常德县、澧县、桃源县、石门县、华容县、南县、慈利县、安 乡县、临澧县;第五行政督察区,治益阳,辖6县:益阳县、湘乡县、安化县、汉寿县、 宁乡县、沅江县;第六行政督察区,治邵阳,辖6县:邵阳县、新化县、武冈县、新宁县、 城步县、隆回县;第七行政督察区,治零陵,辖8县:零陵县、祁阳县、宁远县、道县、 东安县、永明县、江华县、新田县;第八行政督察区,治永顺,辖6县:永顺县、龙山县、 大庸县、保靖县、桑植县、古丈县;第九行政督察区,治沅陵,辖8县:沅陵县、溆浦县、 辰溪县、凤凰县、乾城县、永绥县、泸溪县、麻阳县;第十行政督察区,治洪江,辖8县: 会同县、芷江县、绥宁县、黔阳县、晃县、靖县、通道县、怀化县。
此外,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 下,湖南省境的平江、浏阳、醴陵、岳阳、临湘、湘阴、长沙、酃县、茶陵、攸县、郴县、 宜章、永兴、耒阳、资兴、桂东、汝城、安仁、桑植、永顺、龙山、大庸、石门、慈利、 华容等25县建立了革命根据地,或者成为游击区,并成立县苏维埃政府,建立区苏维埃 政府170多个,乡苏维埃政府或革命委员会910多个,成为湖南最早的基层工农政权。 省一级苏区政府,有1930年7月30日成立湖南省苏维埃政府;1930年10月成 立湘鄂西省苏维埃政府;1931年7月,成立湘鄂赣省苏维埃政府(后改为湘鄂赣省工 农兵苏维埃政府);1931年10月成立湘赣省苏维埃政府;1934年11月成立湘 鄂川黔省革命委员会,以上均行使省级革命政权的职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人民 政权的先声。

『叁』 湘阴的历史

湘阴历史源远流长。据近年出土文物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西汉高祖刘邦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吴改长沙为国,东汉建武七年复长沙郡。或国或郡,罗国均其属地。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徇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罗县属刘。刘备、孙权以湘水为界分治荆州后,罗县归孙,仍隶长沙郡。至晋代隶属未变。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属长沙内史,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县治迁黄花城(今濠河口镇黄花岭)。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湘阴入岳阳县,县治迁长乐古城(今汨罗市长乐镇)。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县治又迁至春秋罗子国都城、秦代的罗县县治古罗城(今屈原行政区马头槽)。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此时县域广阔,地墨守成规今湘阴、汨罗、平江三县(市)。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广,难于治理,遂析湘阴县东部地置昌江县(今平江县),同属岳州。同年湘阴县治迁城江城(汨罗市川山坪镇常公村)。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县治再迁白茅城(今汨罗市川山坪镇石桥村)。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阴改属潭州(今长沙市)。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县治迁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现在的县城(文星镇)。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清朝仍属长沙府。民国初年湘阴直属湖南省,民国26年(1937年)底,湖南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29年(1940年)设行政督察区,湘阴均属第一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湘阴属长沙专署,1952年属湘潭专署,1964年属岳阳专署。1966年,因县域宽、人口多,划出湘阴县东部5个区建汨罗县(后改市),1983年2月,与浏阳、宁乡县一道,湘阴划归长沙市管辖,见《中国.长沙——长沙市政府门户网站 但随即湘阴县又划归岳阳地区。——1986年,与汨罗同属地改市后的岳阳市。

『肆』 湘阴有哪些历史名人名事

1、周式

周式,宋代,湖南湘阴人,千年学府岳麓书院首任山长,因品学兼优,诲人不倦而著名。宋开宝五年(972)潭州太守朱洞筹资建造了岳麓书院,特聘周式为岳麓书院首任山长。

宋真宗赵恒因赏识周式才学而召见他,册封他为国子监主簿。在周式的精心经营下,岳麓书院学生由60多人增至数百人,开启湖湘一脉浓厚学风。周式故后,乡贤云集追悼。

『伍』 历史哪个朝代皇帝定都湘阴

您好,据查,历史上没有朝代定/都湘阴

湘阴早在新石器时代,即有先民在此开拓,至夏代,为三苗部落所居。
周代,成王分封诸侯,湘阴地属楚国。文王徙罗子国遗民至湘水之南,县境为罗子国地。
秦始皇废封、行郡县,改罗子国为罗县,隶长沙郡。
西汉高祖刘邦徙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吴改长沙为国,东汉建武七年复长沙郡。或国或郡,罗国均为其属地。
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年),刘备徇定荆州的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罗县属刘。刘备、孙权以湘水为界分治荆州后,罗县归孙,仍隶长沙郡。至晋代隶属未变。
南朝宋元徽二年(474年),湘州刺史王僧虔为安置巴峡流民,上表割罗县、益阳、湘西三县部分地置一新县,名湘阴,属长沙内史,县治设琴棋望(今县芦苇场鲇鱼洲中部)。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县治迁黄花城(今鹤龙湖镇黄花岭)。
隋开皇九年(589年),省湘阴入岳阳县,县治迁长乐(今汨罗市长乐镇)。
开皇十一年(591年),改岳阳县为湘阴县,县治又迁至春秋罗子国都城、秦代的罗县县治古罗城(今屈原行政区马头槽)。
唐武德八年(625年),并罗县入湘阴。此时县域广阔,地辖今湘阴、汨罗、平江三县(市)。
唐中宗神龙三年(707年),因地域太广,难于治理,遂析湘阴县东部地置昌江县(今平江县),同属岳州,同年湘阴县治迁城江城(汨罗市川山坪镇常公村)。
五代后周广顺三年(953年),县治再迁白茅城(今汨罗市川山坪镇石桥村)。
宋太宗淳化四年(993年),湘阴改属潭州(今长沙市)。
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县治迁湘江之畔的瓦碎潭,即县城(今文星镇)。
元成宗元贞年间,升湘阴为州,属潭州路,文宗时又改属天临路。
明洪武二年(1369年),降州为县,属长沙府。

清朝时期,湘阴县仍属长沙府。

『陆』 湖南湘阴县的由来

数年前,北大高材生卖猪肉的事可是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其实,职业不应分高低贵贱,都是凭劳动吃饭,何况360行,行行出状元,即便是做小事,也能有大作为。湘阴县汪浪就是这样认为的,虽然他在卖臭干子,但一样志向不小。
在街边一个不起眼的三轮车旁,围着好些个市民和学生,他们在排队买臭干子,这个小店的老板叫汪浪,是一个先天性的残疾人,是一个辞职下岗的创业者,是湘阴县海哥臭干子摊的老板。找到的工作也不理想,只能说是混一下而已,拿着微薄的工资,汪浪想到,不能这样继续自己的人生。于是,他想到自己创业。
可是中国人多,干哪一行的人都多,汪浪一时也不知道该做什么。有一次在外面奔忙,肚子饿了,想随便买点东西填下肚子。四下望望,看到了他从小最爱吃的臭干子,那阵香中带臭的味道似乎也特别浓,直向汪浪扑来。于是,汪浪买了好几块,吃得津津有味。当最后一块干子下肚,灵光一闪飞入大脑,汪浪反问自己:“臭干子几乎随处可见,广受人们喜爱,我为什么就不能做臭干子呢?”打定主意后,汪浪决定学习做臭干子。
真是不如巧遇啊,既然这的臭干子这么好吃,就跟这家的老板学吧!汪浪开始跟老板师傅套近乎。闲谈中,当他听说汪浪要学做臭干子后,脑袋直摇,不行不行,青年人怎么能干这事。老观念还是认为,年轻人是天之骄子,做这种小买卖手艺活,是暴殄天物,误人子弟。而且,师傅严重怀疑这小子的动机,莫不是另有“企图”。
汪浪并不气馁,连续几天他都跑到这家店里,跟师傅软磨硬泡,表示诚意。最后,师傅终于答应教他臭干子的制作工艺。于是,汪浪的伟大志向开始了。
汪浪很聪明,很快掌握了这门手艺,然后用自己存的钱,还有父母的赞助,开了自己第一家臭干子三轮车流动摊。因为风味独特,汪浪的生意越来越好,但他并不满足,不断在做味道改进的尝试。他想打破臭干子传统的单一品种,他在寻求突破。
汪浪采用的食材都是极卫生的,用他的话说,这是入口的东西,要保证大家的健康,宁愿多花些钱,也不能做昧良心事的。这反映出他处处在为顾客着想,这种经营之道,对他的生意也是很有帮助的。口碑就在顾客的嘴上,口口相传,他的臭干子店很快名声在外。
他每天都会奔波在湘阴县的每个地方,白天有时会到六塘镇、三塘镇、东塘镇、石塘乡、长康镇、湘阴县城叫卖,晚上一般都在左宗棠广场、东湖旁、步行街、尚书路等地方叫卖,走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人等侯他,只卖他的臭干子,卫生、味道正!
选择卖臭干子,也是因为汪浪喜欢这东西,他有一个习惯,有好的东西,就和大家一起分享。而且,正是因为喜欢,他才会用心做,并想方设法把臭干子做得更好。至于下一步,汪浪说要通过卖臭干子起家,将来还要开连锁的品牌店,要通过踏实苦干,开辟一条实现自身价值的道路。
每年都有人说工作难找,宁愿窝在家里啃老,其实这是一种惰性,是他们总想着坐享其成,而不愿去开拓自己的人生路。努力,并不一定能达成所愿,但不会有更坏的结果。汪浪卖臭干子的事,对青年人的求职和人生态度或许都有一些启示。湘阴小吃湘阴特产湘阴美食臭干子
他是一个先天性残疾人、也是一个不愿向现实低头的创业者,他是湘阴海哥臭干子的老板,他就是汪浪!

『柒』 湖南的历史有多少年

远在旧石器时代湖南境地就已有古人类活动。

湖南境内在40万年前有旧石器时期的人类活动,距今1.2万多年前人类即在此种植稻谷,距今5000年前湖南先民开始在此过定居生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1949年设置长沙地级市、1956年设置株洲地级市,以及长沙、衡阳、郴县、常德、益阳、邵阳、永州7个直属专区,湘西行政区及所辖永顺、沅陵、会同3个专区。

截止2017年9月12日,湖南省共计划分为14个地区(13地级市和1自治州),12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5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63个县和7个自治县。

(7)湘阴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湖南历史沿袭:

湖南在夏、商和西周时为荆州南境。

春秋、战国时代属于楚国苍梧,洞庭二郡。

秦始皇设黔中、长沙两郡。

西汉初期属于长沙国,汉武帝之后属荆州刺史辖区,辖武陵郡、桂阳郡、零陵郡和长沙郡。

三国时属吴国荆州,置昭陵郡,为荆南五郡。

西晋时分属荆州和广州;东晋时分属荆州、湘州、江州。

南朝宋、齐、梁时分属湘州、郢州和小部分荆州,南朝陈时分属荆州、沅州。

隋高祖开皇九年(589年)平南陈,而统一中国后,在湖南设长沙、武陵、沅陵、澧阳、巴陵、衡山、桂阳、零陵等八郡。

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时分属山南东道、江南西道和黔中道、黔中道黔州都督府,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在衡州置湖南观察使,从此在中国行政区划史上开始“湖南”之名。

五代十国时期,马殷据湖南,建立楚国,国都为长沙。

宋朝分全国为路,路下设州、府、军、监,各辖若干县。湖南主要在荆湖南路。

元代实行行省制度。湖南属湖广行省,分14路3州:岳州路、常德路、澧州路、辰州路、沅州路、靖州路、天临路、衡州路、道州路、永州路、郴州路、宝庆路、武冈路、桂阳路、茶陵州、耒阳州、常宁州。

元朝政府还在今湘西少数民族聚居地实行土司制度,置有10多个长官司或蛮夷长官司,分别隶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新添葛蛮安抚司和四川行省永顺等处军民安抚司管辖。

明朝行省设布政使司,后改为承宣布政使司。省下为府(州),府下设县,实行省、府(州)、县三级制。

湖南属湖广布政使司,辖地在今湖南境的有7府、2州、2司:岳州府、长沙府、常德府、衡州府、永州府、宝庆府、辰州府、郴州、靖州、永顺军民宣慰使司、保靖州军民宣慰使司。

阅读全文

与湘阴多少年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