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独孤皇后,历史上最强悍的毒妇,历史上李俶的皇后是谁
唐代宗李豫的一生一共有两位女子让其终生难忘,一位是他还是广平王时期所迎娶的妾氏世家贵女“吴兴沈氏”,另一位则是美貌动人的独孤贵妃。这两位都是李豫的皇后,但是册封她们的人却不是同一个,这是为什么呢?李豫在位之时,为何一直不曾立过皇后?
李豫最初名为李俶,先是被封为了广平王,后来又被封为了楚王、成王。安史之乱之前,李豫就迎娶了韩国夫人的女儿崔氏和吴兴沈氏,但是她们都不是李豫的正室妻子,而是妾氏。沈氏出身名门,知书达理,温柔贤惠,当时和李豫的感情很好,还为李豫生下了长子李适,就是后来的唐德宗。安史之乱发生了,叛军一路攻打到了唐朝的京城长安,唐玄宗慌慌张张地带着亲近的贵妃和儿子孙子们逃跑了,他们去往的方向是蜀地成都。
李豫、李亨、李倓、李适等人都在随行之列,由于走得太急,许多的皇子皇孙们的家眷们都来不及通知,就把她们留在了长安。他们一走,叛军很顺利的就来到了长安,他们将长安城中的皇族家眷们抓起来,一路押送到了洛阳。沈氏当时没有跟着李豫逃走,而是留在了长安,此时沈氏为何留下的原因我们已经不知道了,但是她就是被留了下来。按理说,她生下了李豫的长子李适,李适也已经十四岁左右了,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忘记带她走,但是沈氏的确是没有离开长安的。
历史上的说法是,沈氏为了长安百姓,是自愿留下来的,也因为这样,沈氏在民间的声望很高。可就是这样一个为国为民的女子,命运却待她极其不公。丈夫李豫和儿子李适没有和自己一起留下来,他们都独自逃跑了,沈氏跟着一众的皇族家眷们,辗转来到了洛阳,一直被关押在掖庭做苦力。
一年以后,李豫他们带兵攻入了洛阳,并且重新收复了洛阳。在洛阳宫中,李豫找到了被关押的沈氏,夫妻俩还没来得及好好的诉衷肠,就又要分开了。因为叛军始终还没有被消灭,现在正是两军对垒的关键时刻。可是这一次,李豫还是将沈氏留在了洛阳,他的考虑是不想让沈氏一介妇人,跟着自己东奔西走,危机四伏。可是李豫一走,洛阳就沦陷了。随着洛阳的再次沦陷,沈氏却永远失去了消息。
李豫继位以后,多次派人到宫外打听沈氏的下落,也有许多前来冒认自己是沈氏,是太子李适的母亲的人,但是她们却让李豫一次次失望。李豫的心底一直在等待沈氏归来,他始终相信沈氏没有死,她只是还没有找到回来的路,或许是遇到了什么困难。总之他就这样一直等着,寻找着沈氏。李豫的皇后之位空悬了十八年,他都没有想过让自己后宫的任何一个女人坐上这个位置。
除了李豫在寻找沈氏以外,沈氏的儿子唐德宗李适也一直在找她。这个失去了母亲的孩子,为了找到母亲,什么办法都用过了,他不但封赏了沈氏家中的族人,还专门设置了职位,只为寻找沈氏。有人来顶替的时候,旁边的人都很气愤,可是李适却不这样,他说,若是能够找到母亲,就算上当一百次也没有关系!
李豫在没有沈氏的这些日子,宠爱着后宫的独孤氏,独孤氏貌美年轻,被李豫封为贵妃。可是红颜薄命,独孤贵妃早早的就病死了。李豫伤心欲绝,竟然将独孤贵妃的尸体留在内殿,每天都来看望。三年后他才决定,厚葬了独孤贵妃,还追封独孤贵妃为贞懿皇后。可是沈氏也同样是李豫的皇后,因为唐德宗多年寻找母亲未果,追封母亲为睿真皇后。
Ⅱ 历史上的独孤皇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
独孤皇后,北周明帝宇文毓皇后,独孤信长女。明帝为藩王时,纳为夫人。二年正月,立为王后。独孤王后于四月逝世,葬于昭陵。武成(559年—560年)初年,追崇为皇后。北周明帝逝世后,与独孤氏合葬。
1、有智慧,巾帼不让须眉。隋朝能够建立,她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独孤氏十四岁嫁与杨坚之时,要杨坚保证此生不纳妾,杨坚立下誓言:“不和第二个女人生孩子。”果然杨坚的七个子女皆为独孤皇后所生。所以很多演义戏文中,她是被塑造成一个醋坛子。不过重点在后面,不仅身体力行,并且广泛在女子间宣扬这种意识,再有“见朝士及诸王有妾孕者,必劝上斥之”,不得重用。见不得别人纳妾的。这个就尤其值得敬佩了。您瞧,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明确了斗争的方向,明白了男女争斗的实质,重要的是拿男人开刷,罪魁祸首吗,杀之而后快。当然幸运的是这个女人有本事,所以她可以这么斩钉截铁。
Ⅲ 历史上的独孤皇后记载不算好,但是她才是人生赢家
独孤皇后,杨坚的老婆,杨坚的儿女都是独孤伽罗生的,但是独孤伽罗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算好。独孤皇后(553─602),姓独孤,名伽罗。性妒忌,不设三妃。卒谥文献。隋河南洛阳人。北周大司马独孤信之女,杨坚之妻,长女为北周宣帝后。隋开皇元年(581年),立为皇后。好读书,通达古今。其时多为文帝筹策,干预朝政,宫中称她为“二圣”。
但是,不得不说,其实独孤伽罗才是人生赢家,虽然历史记载不好,但是她的丈夫在她在的时候是真的没有后宫只有一个老婆,就是晚年的时候想宠幸个女人都要偷偷的,怕独孤皇后知道生气。甚至默许了独孤皇后干预朝政,拥有大权。
Ⅳ 历史上的独孤皇后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独孤皇后名为独孤迦罗,是隋朝的开国皇后,也是一位极其出色的女性政治人物。在她的协助下,隋文帝杨坚北御突厥、南平陈朝,让分裂了将近四百多年的华夏大地重新归于统一,从而使得社会安定,百姓得以安居。性格方面,独孤皇后不仅具有鲜卑族女子的直爽率真,敢爱敢恨,又有着汉家女儿的温婉体人,优雅聪慧。正是如此才让隋文帝对之迷恋不已,不设后宫,不纳旁妃,甚至让朝廷中人把他们并称为“双圣”!
Ⅳ 历史上独孤家三个女儿真名是什么 独孤皇后真名为什么
独孤家几姐妹的名字史书上有明文记载的只有独孤伽罗,古代的女子如果不是特别闻名史书只内会记载她为某氏容不会记载全名。
独孤般若的名字历史上是没有记载的,这个名字应该是编剧杜撰的,但是这个名字编剧还是杜撰的很用心的,因为小女儿伽罗的名字出自于佛教,南北朝笃信佛教,独孤信也不例外,杨坚刚出生时被算是与佛有缘还是由庙里的尼姑扶养长大,也娶了个佛教名字“那罗延”,于是编剧设想独孤信应该会给几个女儿都取与佛相关的名字,这样也显得几姐妹的名字对称,于是大女儿杜撰成般若,二女儿杜撰成曼陀。
Ⅵ 历史上真正的独孤皇后:是“贤后”还是“
“贤后”
独孤皇后名为独孤伽罗,乃北周大司马、河内公独孤信之女,14岁嫁给了杨坚。在杨坚面对着命运转折的时候,她对杨坚说的一句话“大事已然,骑兽之势,必不得下,之!”坚定了杨坚改朝换代的决心。杨坚在清除政敌之后,逼迫北周幼帝,也就是自己的外孙宇文阐禅位,建立大隋,史为隋文帝。独孤伽罗便成了大隋皇后,母仪天下。
独孤皇后和杨坚感情很和睦,独孤皇后虽为女子,却通达史书,智慧过人,常常为杨坚出谋划策。当时宫人以“二圣”来称呼这对夫妻。可以说隋朝初年,隋文帝能迅速稳定政局,并对国家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独孤皇后功不可没。
独孤皇后也是很有爱心的人,听到大理寺处决犯人,她就忍不住感叹落泪。她尊崇长者,对公卿大臣的父母,屡屡致礼慰问。她生性简朴,即便是贵为国母,吃穿用度也不铺张。她是个充满智慧的女人,也是个很人性化的皇后。然而她始终是个女人,她有着女人的善妒。
“妒后”
在与杨坚成婚之时,她就让杨坚发誓“誓无异生之子”,杨坚后面所有的子女也确实都是与她所生,这在历代帝王中非常罕见。
同时,她对杨坚私生活管控非常严。杨坚只是宠幸了尉迟贞一次,独狐皇后知道后怒气冲冲,带着宫女到尉迟贞的住所,直接杀了尉迟贞。杨坚知道后又气又悲,骑着马从皇宫里冲出去,也不择路,只管往前冲,跑进了荒山二十多里才被大臣追上。杨坚无奈的叹气说“吾虽为天子,却不得自由”。
独孤皇后对自己丈夫的私生活管的很严,对儿子也一样。太子杨勇不喜欢发妻,而宠幸小妾,这让独孤皇后很不满,加上杨勇生活奢侈,独孤皇后就更不喜欢长子杨勇了。而次子杨广知道母亲的喜好,拼命的扮真情,只和发妻好,不娶侍妾,生活也表现的很简朴。独孤皇后就越来越喜欢杨广,经常给杨坚吹耳边风。终于杨坚废长立幼,杨广上位,也注定了隋朝二世而亡的悲剧。
公元602年,大隋仁寿二年,独孤皇后崩于永安宫,终年五十九岁。十四岁嫁给杨坚,五十九岁逝世,独孤皇后和杨坚携手走过了四十五年的岁月。她的去世对杨坚打击很大,一向生活简朴的杨坚用他所能用的最高规格安排了发妻的丧礼。并且不顾年事已高,亲自为发妻送丧。
又营造天下最盛佛寺为独孤皇后祈福,临终前仍在企盼“魂其有知,当地下相会”。仁寿四年,隋文帝驾崩,之后帝后合葬太陵。经过两年的分别,这对帝后夫妻又在地下相会了~
Ⅶ 历史上最孤独的皇后是谁,最后是什么结局
仁寿二年(602年)8月,独孤皇后(即独孤伽罗)病崩于永安宫。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4年—602年9月15日),河南洛阳人,汉化鲜卑人,北周卫国公、关陇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嫡女,母清河崔氏。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之嫡长子杨坚。同年父亲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
(7)历史上的独孤皇后活多少岁扩展阅读:
文献皇后独孤伽罗(544年—602年9月15日),河南洛阳人,汉化鲜卑人,北周卫国公、关陇集团重要成员独孤信嫡女,母清河崔氏。
十四岁嫁给大将军杨忠之嫡长子杨坚。同年父亲政斗失败被杀,家道中衰,丈夫亦遭权臣猜忌。独孤伽罗保持低调谦恭作风,以期为夫消祸;周隋交替之际,亲自劝勉杨坚定下立隋大计;之后拜为隋王妃、隋王后;隋朝开国乃为皇后。
独孤皇后深度参与朝政,终身对隋文帝保持了强烈影响力,于开皇之治功不可没,宫中并尊帝后为“二圣” 。晚年主导罢黜宰相、废易太子引发史学界争议评价。隋文帝和皇后夫妻恩爱,“誓无异生之子”,共诞育有十个儿女。
仁寿二年八月,皇后崩逝。隋文帝迷信皇后升化为妙善菩萨,并亲自为其送葬;又营造天下最盛佛寺为皇后祈福,临终前企盼和爱妻“魂其有知,当地下相会” 。仁寿四年七月文帝病逝,十月帝后合葬太陵,皇后谥曰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