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谁知道国立西南联大的历史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卢沟桥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全国发动侵华战争。为保存中华民族教育精华免遭毁灭,华北及沿海许多大城市的高等学校纷纷内迁。抗战八年间,迁入云南的高校有10余所,其中最著名的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是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联合而成。
1937年抗日战争发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先迁至湖南长沙,组成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0月25日开学。1938年4月又西迁昆明,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5月4日开始上课,设立文、理、法商、工、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北大、清华、南开原为著名的高等学府,它们有各自独特的经历,有各自的教学作风,组成联大以后,荟集了一批著名专家、学者、教授,师资充实,人才济济。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树立优良学风,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著名高等学府。西南联大在办学的8年中毕业学生约2000人,均学有成就,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贡献。抗战胜利后,1946年西南联大解散,3校分别迁回北京、天津复校。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日结束,西南联大在滇整8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 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其中有许多是蜚声中外的第一流科学家。
② 西南联大是怎么回事出过什么名人吗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西南联大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应势而生。在南开大学遭受炮轰、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陆续被占的情势下,当时参加庐山会议滞留南京的三校校长决定在湖南长沙联合组建一所临时大学。
然而到了1937年底,南京沦陷,长沙危急,空袭不断,长沙临大决定迁往昆明。一因昆明地处西南,距前线较远;
二因滇越铁路可通海外,采购图书设备较为方便。1938年1月20日,近千名师生分批从长沙出发,分水、陆两路前往昆明。1938年4月2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简称“西南联大”)。
西南联大名人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友(含附中附小校友)中共有174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163人,中国工程院13人,朱光亚、郑哲敏为双院士,徐匡迪曾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此外,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评选中,全部81位院士中,有27人出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知名校友
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陈寅恪、陈省身、华罗庚、吴大猷、冯友兰、胡适、傅斯年、梁思成、钱端升、肖公权、陈达等。
(2)西南联大承载了什么历史使命扩展阅读:
西南联大解散
1945年8月,日本投降,抗战胜利,组成西南联大的三所学校决定复员北返,师范学院则留在昆明继续办学。1946年5月4日,西南联大在新校舍图书馆举行了结业典礼,之后,学生分乘卡车,经过贵州的崇山峻岭进入湖南,从长沙乘江轮至汉口、南京;各批学生陆续转赴上海后,乘海船直赴天津,最后回到北平。
抗战胜利后,西南联大师生陆续返回北平、天津,其部分校舍划归昆明师范学院,在1948年的《昆明市街图》上,原西南联大校舍处已经标注为“昆明师范学院”
1946年8月1日,昆明师范学院成立,迁入原西南联大新校舍与昆华中学南北院。在1948年10月中国史地图表编纂社编制的《云南分县详图》所附的《昆明市街图》的西北部,西南联大原校舍处已经标注成了“昆明师范学院”,即今云南师范大学。
③ 西南联大的历史
西南联合大学,是抗日战争时期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抗日战争全面爆版发后,为了避权免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种子遭受战火摧毁,众多华北及沿海城市高校,研究乐所纷纷南迁,西迁,1938年4月28日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组成的长沙临时大学由于被日本侵略,所有学生步行分三路到达昆明。1938到1939年昆华农校将校舍借给西南联大理学院。更名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④ 西南联大的校训是什么
西南联大的校训是:刚毅坚卓
在组成西南联大之前,三个学校各都有自己的校训。北大的校训是:“博学审问,慎思明辩”;清华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开的校训是:“公能”。三校在长沙仓促组成的临时大学,没有校训。
“刚毅坚卓”的校训,含义极其深刻,并不是三校校训的简单相加,它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针、培养目标,又体现了教师治学和学生学习的应有态度,还体现了全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了西南联大的时代特征和人格风骨。
刚毅坚卓”的校训,含义极其深刻,并不是三校校训的简单相加,它既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方针、培养目标,又体现了教师治学和学生学习的应有态度,还体现了全校领导、教师和学生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高度概括和集中体现了西南联大的时代特征和人格风骨。
拓展资料: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⑤ 运用文化多样性的知识谈谈你对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所载内容的理解
80多年前抄,北大、清华、南开师生在抗日炮火中同赴国难,举迁昆明,合组西南联大,云集三校英才,成为全国的文教重镇和民主堡垒。
1937年至1946年,西南联大在国难当头的时刻写出中国教育史上绚烂的一页,联大8年招收的8000余名学生中,培育出一大批杰出的人才。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座为圆拱形,高约5米,宽约2.7米,碑身嵌在其中。碑后刻录了834位联大参军同学的名字。碑文由西南联大教授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刻、罗庸手书,享有“三绝碑”的美誉。1178字的碑文,通篇诉说联大建校始末及历史意义,洋溢着强烈的爱国热情。
回顾当年悲壮而又辉煌的历史,是为了今天传承“刚毅坚卓”的西南联大校训,让联大精神在新的时代发扬光大,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全部的力量。
⑥ 西南联大历史简介,西南联大有哪些名人
1、历史简介
1935年,北京的局势日益危急,为了防止突发的不利情况,清华大学秘密预备将学校转移至长沙。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南京国民政府在庐山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讨论战局问题。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三校校长,在庐山会议后并未立即返回京津,而暂时留在南京和上海。7月29、30日,南开大学遭到日机轰炸,大部校舍被焚毁。8月28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分别授函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和北京大学校长蒋梦麟,指定三人分任长沙临时大学筹备委员会委员,三校在长沙合并组成长沙临时大学。
1937年11月1日,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正式上课。这一天,后来定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校庆日,临时大学综合了清华、北大、南开原有的院系设置,设17个学系。
1938年2月中旬,长沙临大开始迁徙昆明。
1938年4月2日,教育部发电命令国立长沙临时大学改称为国立西南联合大学(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设文、理、工、法商、师范5个院26个系,两个专修科一个选修班。校本部所在地现为云南师范大学。
1938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正式开课。
1946年5月4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结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迁回原址,师范学院留昆独立设置,改称国立昆明师范学院。
2、知名校友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校友(含附中附小校友)中共有174人当选为“两院”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163人,中国工程院13人,朱光亚、郑哲敏为双院士,徐匡迪曾任中国工程院院长)。此外,在1948年中央研究院首届院士评选中,全部81位院士中,有27人出自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知名校友:杨振宁、李政道、朱光亚、邓稼先、陈寅恪、陈省身、华罗庚、吴大猷、冯友兰、胡适、陈寅恪、傅斯年、梁思成、钱端升、肖公权、陈达等等。
(6)西南联大承载了什么历史使命扩展阅读: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The National SouthWest Associated University)是中国抗日战争开始后高校内迁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
从1937年8月中华民国教育部决定国立长沙临时大学组建开始,到1946年7月31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培养了一大批卓有成就的优秀人才,为中国和世界的发展进步作出了杰出贡献。
⑦ 西南联大时期成就了什么佳话
从国立长沙临时大学于1937年8月建立,到国立西南联大1946年7月31日停止办学,西南联大回共存在了答8年零11个月。西南联大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为中国以至世界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因其成就显著,有“内树学术自由,外筑民主堡垒”之美誉。
⑧ 什么是西南联大精神
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抗日战争期间设于昆明的一所综合性大学,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联合而成。其精神自由之意志、独立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