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窑弯的历史是什么

窑弯的历史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1-02-28 10:06:04

1. 什么朝代开始出现窑

“窑”字渊源于古代烧羊制佳肴的"穴"。中国是世界上使用窑炉生产硅酸盐制品最早的国家。约在公元前3000年中国已有烧制陶器的穴窑。
也就是五帝之后,尧舜之前的氏族公社时期中国开始出现窑。

2. 民窑的民窑历史

民窑的历史远比官窑早得多,陶瓷器均产生于民间中,到了唐代,瓷器成了重要的专出口商品之一,远销属印度,埃及和波斯等地。据考证,在这些地区都发掘有唐三彩,越窑青瓷和邢窑白瓷等。民窑于此已有较大的发展,并带有商品生产的性质。
唐代以后,各地民窑辈出,竞相媲美,往往有供不应求之势。其中著名的,宋代有钧窑,汝窑,定窑。章生一的哥窑“纹片瓷)以及章生二的弟窑(龙泉青瓷)等。
宋元时,民窑发展较快,仅景德镇的民窑就增加到三百座之多。此时的民窑完全属于商品生产的性质,民窑在产量上所占的比重比官窑大得多,在质量上也有一定的发展。到了清代,民窑占了压倒优势,官窑瓷器也为民窑所出。

3. 回转窑的发展历史及有什么功能呢

回转窑是指旋转来煅烧自窑(俗称旋窑),属于建材设备类。回转窑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 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 回转窑按处理物料不同可分为水泥窑、冶金化工窑和石灰窑。水泥窑主要用于煅烧水泥熟料,分干法生产水泥窑和湿法生产水泥窑两大类。冶金化工窑则主要用于冶金行业钢铁厂贫铁矿磁化焙烧;铬、镍铁矿氧化焙烧;耐火材料厂焙烧高铝钒土矿和铝厂焙烧熟料、氢氧化铝;化工厂焙烧铬矿砂和铬矿粉等类矿物。石灰窑(即活性石灰窑)用于焙烧钢铁厂、铁合金厂用的活性石灰和轻烧白云石。
从我国水泥工业发展的方向来看,水泥工业可持续发展将经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和装备,促进国内水泥工业结构调整。我国在发展大型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大型干法水泥技术是指10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的工艺与成套设备,设备在节能降耗、减少环境负荷以及与环境和谐相融 回转窑
方面将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4. 宋代五大名窑的文化历史

宋代向来以礼仪之邦著称,礼尚往来之传统沿续几千年,陶冶了华夏古国万千巧夺天工的回奇珍异宝。两答千年以前,人们以青铜器为礼,上礼天地君主,下礼亲朋好友,青铜文明曾磅礴一时。然而,自陶瓷从泥火中诞生以来,青铜淡出,陶瓷,集天地之灵秀愈见精美,逐渐成为礼器的主流。礼送陶瓷,已成为千百年来人们的习俗,陶瓷所承载的礼品文化也随之源远流长,发扬光大。

5. 耀州窑的发展史是什么

耀州窑窑址在陕西省铜官县(今铜川)黄堡镇,宋时属耀州,故名耀州窑。耀州窑创建于唐,由于瓷土原料丰富而得天独厚,唐代烧制品种较杂,入宋后专烧青瓷发展迅速,北宋中期以后成为我国北方独具地方特色的名窑。

6. 窑弯古镇特色风景和食物

骆马湖,古镇,骆马湖小鱼炒辣椒卷煎饼能吃撑死,骆马湖鸭蛋切开直冒油,窑湾绿豆烧。

7. 湖北省窑弯乡属于湖北省那个县

宜昌市西陵区下辖窑湾乡

8. 五大窑口瓷器历史,瓷器什么最值钱

五大窑口最贵的瓷器是汝窑瓷器,其它的哥窑瓷器和钧窑瓷器都没有找到宋代真品瓷专器,属这极大地影响它的影响力,官窑瓷器和定窑瓷器后代仿制的很有心得,所以它的收藏价值就不如汝窑瓷器了,到目前为止人们始终没有仿制出满意的汝窑瓷器,汝窑的真、美、稀三个特点最为明显,所以汝窑瓷器的地位至今无人撼动。这是一家之见。谢谢

9. 水泥窑的发展历程

水泥窑的发展过程:仓窑——立窑(普通立窑和机械立窑——干法回转窑(中空回转窑、余热锅炉窑、干法长窑和立波尔窑等)——湿法回转窑——新型干法回转窑(悬浮预热器窑、预分解窑)。

10. 石湾窑的历史

石湾地区的制陶业,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目前已发现的佛山石湾地区最早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河宕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在此后的春秋战国至汉代的遗址和墓葬中也多有陶器出土。
在石湾地区的唐代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青黄釉陶坛,其中有一些附有精美的施釉陶塑装饰。在该地区的大帽岗、小帽岗等地还发现了不少唐代半倒焰式馒头窑窑址,这是目前石湾已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古窑址。因而石湾窑的历史起点多定于此。窑址中出土了匣钵、擂盆、垫环等窑具,以及施青釉和酱黄釉的碗、碟、盆、坛等日用器。个别器物上装饰有贴塑的人物和动物,这些可视为石湾陶塑的滥觞。窑址出土的器物,与同时期周边地区唐墓所出土的器物是完全一样的,从而证实了该地区墓葬出土的陶器,大多是由石湾窑生产的。形成于汉代、成熟于唐代的南海海上贸易交通通道,在宋代因造船术的进步、指南针在航海上的运用而更趋发达,从而也刺激了中国陶瓷业的发展。石湾窑也不例外。在邻近地区发现了一些宋代龙窑窑址,出土的器物有壶、坛、罐、盘、碗等;胎质坚致、造型轻巧,装饰技法有雕塑、刻划、点彩等;釉色以青釉、酱黄釉为主,还有黑釉、白釉等。龙窑比之馒头窑更为进步,其优势在于一是产量大幅提高;二是烧造质量更稳定。由此可见石湾窑在不断地发展和进步。
明清两代是石湾窑的繁荣鼎盛时期。从宋末到明初,由于有大批北方的窑工为避战乱而逃到了南方;加上经济发展的因素:一是海外贸易的繁荣需要大量的陶瓷器出口;二是石湾当地的手工业发展,大量加工后的废料成为了陶器配釉的廉价材料。因而刺激了石湾陶业的大发展。此时的石湾窑成功地仿制了全国各大名窑的釉色,并创制出独具特色的窑变釉。此期石湾窑的产品除畅销两广地区外,还行销海外。屈大均《广东新语》载:"石湾之陶遍二广,旁及海外之国。"从东南亚诸国传世的大量石湾陶产品中,包括华人建筑用陶和收藏品,可得到实物的证明。此外,15-16世纪盛行于越南的多彩釉陶瓷器,以佛教祭器为主,胎体厚重,装饰手法以阳刻、贴塑、雕刻等技法为主,在牙黄色底釉上加黄、绿、蓝、红等彩釉,其总体风格与石湾窑产品极为接近,反映出两地陶艺有一定的交流和影响。
明代初期的产品主要有日常生活用器和香炉、烛台、观音、佛像、土地公等等,产品受佛、道意识的影响较重。从明中期开始,大量出现了以捺塑方法制作的花盆、鱼缸、花凳以及影壁等陶塑产品。同时还出现了琉璃瓦、琉璃瓦脊和琉璃臂脊等产品。
清代初期至中期,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建筑(包括宗庙祠堂、佛道庙宇等)的装饰要求不断提高,石湾窑的瓦脊等建筑装饰构件高度发展,出现了题材多样化和工艺复杂化的局面。并在清中期出现了专门生产瓦脊的堂号(工场),如"文如璧"、"吴奇玉"、"全玉成"、"美玉"、"英玉"、"均玉"等。此时整个石湾陶业也进入了大发展时期,从业人员增多,产品种类和产量增加,因而出现了以产品类型分类的"行会"作为民间的、自发的管理机构,严格规定不许跨行业生产。主要行会有"茶煲行"、"大盆行"、"缸行"、"古玩行"、"花盆行"等。据统计,至清末,各种行会多达26个。
清代晚期至民国初期,由于社会的变革导致了建筑风格的变化,使瓦脊需求量急剧下降,因此许多生产瓦脊的艺人和堂号纷纷改为塑造单个陶塑制品,俗称"石湾公仔",为石湾陶业创出了一片新开地。此时涌现出大批的陶塑名家,如黄炳、黄古珍、陈祖、陈渭岩、冯秩来、刘佐朝、潘玉书、霍津、廖作民、廖坚、区乾、刘传等。
抗战时期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由于战乱等因素的影响,石湾窑生产陷入了低谷。新中国成立后,石湾陶业在政府的扶持下得以迅速恢复,并在继承与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涌现出庄稼、刘泽棉、曾良、梅文鼎、廖洪标等一大批当代陶艺大师。
由此可见,石湾窑的历史可分为四个时期:唐至明初为形成发展期;明中期至清为鼎盛期;民国时期为低谷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为创新发展期。

阅读全文

与窑弯的历史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