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莆田市秀屿区有什么历史

莆田市秀屿区有什么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28 07:41:20

❶ 莆田是怎么由来的

莆田,福建省管辖市。史称“兴安”、“兴化”,又称“莆阳”,“莆仙”。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是八闽古府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是历史上有名的科举名邦。邮编:351100 代码:350300 区号:0594拼音:Pú Tián Shì 英译:Putian City 车牌代码:闽B 南朝陈光大二年(568)析南安县(今泉州)地建莆田县,不久撤县。隋开皇九年(589)置莆田县,不久即废。唐武德五年(622)再置莆田县,属丰州(州治今南安丰州)。圣历二年(699)析莆田县西部置清源县。天宝元年(742)清源县改名仙游县,莆田、仙游2县均属清源郡(郡治今泉州)。宋太平兴国四年(979)析莆田、仙游、福清、永泰县地置兴化县,建太平军(后改兴化军,治所兴化县),领兴化、莆田、仙游3县,八年(983)治所迁莆田县,景炎二年(1277)兴化军改为兴安州。元至元十五年(1278)为兴化路。明洪武二年(1369)为兴化府,正统十三年(1448)裁兴化县。清沿明制,清末属兴泉永道。
1912年废府,属南路道(1914年改厦门道)。1925年废道,直属福建省。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时属“兴泉(泉海)省”。1934年7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仙游,领仙游、永春、德化、大田、惠安、莆田6县)。
1949年8月21日解放,属第五专区,1950年属泉州专区,1955年属晋江专区。1970年6月,莆田、仙游两县由晋江专区划归闽侯专区,同时把闽侯专区改为莆田专区。1971年5月改为莆田地区,辖莆田、仙游、福清、平潭、长乐、闽侯、闽清、永泰8县。1973年7月划闽侯县归福州市。
1983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地区,将闽清、永泰、福清、长乐、平潭5县划归福州市,将莆田、仙游2县划回归晋江地区。1983年9月9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莆田市,以莆田县部分行政区域为该市行政区域,将晋江地区的莆田、仙游二县划归莆田市管辖。析莆田县地置城厢、涵江2区。将莆田县的城厢镇、城郊公社成立城厢区,将莆田县的涵江镇、涵江公社成立涵江区。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莆田市总人口2717923人。其中:城厢区 230816人、涵江区 213110人、莆田县 1428558人、仙游县 855439人。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县,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和秀屿区,同时调整莆田市市辖区行政区划:(1)撤销莆田县。将原莆田县的常太、华亭、灵川、东海4个镇划归莆田市城厢区管辖,原莆田县的江口、梧塘、秋芦、白沙、新县、庄边6个镇和大洋乡划归莆田市涵江区管辖。(2)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将城厢区荔城街道的文献、凤山、长寿、英龙、梅峰5个居委会,城南乡的镇海、阔口、新镇、步云、埭里、古山6个村,城郊乡的长丰、七步、新浦、南郊、华郊、荔浦、徒门、张镇、西洙、东阳、拱辰、畅林12个村,以及原莆田县的西天尾、新度、黄石、北高4个镇划归荔城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县巷。(3)设立莆田市秀屿区。将原莆田县的笏石、东庄、忠门、东浦、湄洲、东桥、埭头、平海、南日9个镇和山亭、月塘2个乡划归秀屿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笏石镇。
检举

❷ 莆田的历史你知道么

莆田,史称“兴安”来、“兴化”,又自称“莆阳”,“莆仙”。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区、城厢区、涵江区、秀屿区(含南日岛、湄洲岛)。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2008年末常住人口28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131.49万人;常年有6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14人(其中一人为两院院士)。旅居在外的侨胞70万
人左右,港澳台同胞近20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是八闽古府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是历史上有名的科举名邦。
莆田区号:
0594
莆田邮政编码:
351100
莆田车牌号闽B

❸ 秀屿区的历史

南朝陈光大二年(568),析南安郡东部地置莆田县,县治在延陵里,不久撤销,地还属南安郡。
隋开皇九年(589),平陈,改丰州为泉州(州治仍在今福州),复置莆田县属之。翌年,改泉州为闽州,大业三年(607),废州,改闽州为建安郡,领闽县、建安、南安、尤溪四县,撤销莆田县建制,地还归南安县。大业十二年(616),陈迈领泉南兵马镇莆田,唐武德二年(619),陈自任莆田县令。
唐武德五年(622),平定闽中地,析南安县另置丰州(今泉州),复置莆田县,属丰州,圣历二年(699),改丰州为武荣州(州治在今泉州),析莆田西部地置清源县(后改名仙游县),莆田、清源两县同属武荣州。景云二年(711),武荣州改名泉州;天宝元年(742),又改名清源郡,隶江南东道,不久,改名长乐郡,莆田县的隶属不变。
后唐长兴四年(933),王审知次子延钧在福州称帝,国号闽,莆田县属之。五代闽永隆五年(943),延钧弟延政在建州称帝,国号殷,莆田县为其所属。南唐灭闽后,泉州、漳州先后在留从效,陈洪进割据之下,莆田县属泉州。
后汉乾祐二年(949),泉州改称清源军,莆田县属清源军。
宋乾德二年(964),改清源军为平海军,莆田县属之。太平兴国四年(979),析莆田、仙游、永泰、福清四县所辖的十四个里,设置兴化县,县治设在游洋。同时建太平军以领之。军治在兴化县。太平兴国五年(980),改太平军为兴化军,又以莆田、仙游、福清三县隶兴化军(福清县旋划归福州辖)。太平兴国八年(983),兴化军治所从兴化县迁来莆田县,仍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并在莆田筑军城。南宋端宗景炎二年(1277),升兴化军为兴安州,莆田县隶属兴安州。同年十月,元军占领莆田,次年改兴安州为兴化路。莆田县隶属兴化路。
元至元十六年(1279),兴化路隶福建行中书省,莆田县隶属仍旧。莆田城区及其附郭划四厢为录事司,与县分治。至正二十年(1360),置兴化路分省,莆田县属之。
明洪武二年(1369),改兴化路置兴化府,隶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废录事司,以四厢并入莆田县、并置兴化卫、平海卫。正统十三年(1448),撤销兴化县,以武化、长乐二乡的六个里并为广业里,划归莆田县。
清仍明制,废兴化、平海二卫。直至清宣统三年(1911),兴化府莆田县的建制不变。 民国2年(1913),撤销府建制,福建设省、道、县三级地方政权。全省划分为东路、西路、南路、北路四道,莆田县属南路道。
民国3年六月,东、西、南、北四道分别改为闽海、汀漳、厦门、建安四道,莆田县隶属厦门道。民国15年,废道,莆田县直属福建省政府管辖。
民国22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国民革命军第十九路军在福建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划福建为闽海、闽上、泉海、龙漳四省和福州、厦门两个特别市。旋改四省称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四省,莆田县隶兴泉省。
民国23年一月,十九路军“闽变”失败,国民党南京政府恢复统治。划福建省为10个行政督察区,从此至民国38年莆田县均隶属第四行政督察区。 1949年8月21日莆田县解放。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福建省划分为8个专区及福州、厦门2市。莆田县成立人民政府,隶属福建省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泉州)。1950年4月起,第五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先后更名为“晋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和“晋江地区专员公署”(简称晋江专署),莆田县隶属不变。
1955年12月,莆田县人民政府改称莆田县人民委员会,仍隶属晋江专署。
1967年7月“文化大革命”期间,成立莆田县军事管制委员会(简称军管会),隶于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1968年9月,撤销“军管会”,成立莆田县革命委员会,隶属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
1970年2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莆田县由晋江专区划归闽侯专区。专区革委会机关由闽侯螺洲迁莆田城厢,1971年4月13日,改闽侯专区为莆田专区;同年6月1日改莆田专区为莆田地区。莆田县隶属莆田地区。1979年1月,莆田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莆田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12月,莆田县革命委员会改称莆田县人民政府,隶属不变。1983年5月,撤销莆田地区行政公署,9月建立莆田市(省辖市),莆田县属之。
2002年2月1日,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莆田县,设立莆田市荔城区和秀屿区。将原莆田县的笏石、东庄、忠门、东埔、湄洲、东峤、埭头、平海、南日9个镇和山亭、月塘2个乡划为秀屿区管辖,区人民政府驻笏石镇。

❹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政府哪一年成立的,有人知道吗

于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秀屿区隶属莆田市,区人民政专府驻笏石镇属

http://ke..com/view/491993.htm

❺ 莆田秀屿区有哪些镇

截止2019年8月,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下辖十个镇。

分别为:

一、笏石镇

地处莆田市东南部,秀屿区西北部,是秀屿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位于北纬25°19~4.31,东经119°05~9.10。南距国家旅游度假区湄洲岛24公里,西南距秀屿港17公里,北距莆田市区、涵江区分别为17.2公里。

二、东庄镇

位于区境西部,湄洲湾畔。该镇地处礼泉半岛,濒海多丘陵,地势东西高中间低,东西横长13.8公里,南北最狭处只1.75公里,最宽处6.38公里。

三、东峤镇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南部,地处兴化湾南岸、平海湾半腰部,东与平海、埭头相连,西邻笏石镇,北与北高镇相接,笏埭公路贯穿全境,距区政府8公里。

四、埭头镇

位于兴化湾南岸,三面临海,南靠平海湾,秀屿区东部,海岸线长约25公里。 其南边 为莆田乌丘屿(乌丘乡),包括乌丘大屿(大乌丘)和乌丘小屿(小乌丘)两个岛屿。

五、平海镇

位于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在兴化湾之南、埭头与忠门两半岛之间,北起石城,南至文甲。镇东南有莆田乌丘屿上屿和乌丘屿下屿。平海湾处于兴化湾与湄洲湾之间,是莆田三湾之一。

六、南日镇

是福建省第三大岛,位于兴化湾和平海湾交汇处,距台湾新竹港72.89海里、莆田乌丘屿10.64海里。

七、忠门镇

位于东经119°04’,北经25°11’。境内大陆伸人海中,东濒平海湾,西临湄洲湾,南隔海与湄洲岛相望,东北与东峤镇接近,北边与笏石镇交界,西北与秀屿镇相连。境内最窄处的颈部,东西距离只有1.5公里,腹部则宽达14公里。陆域面积88平方公里。自西至东海岸线87公里,有石岛、烁屿、青屿、盘屿、门峡、大屿、小屿、鸭屿、铁丁仔屿、石榴屿、黄屿、黄牛屿、小礁、白礁、乌礁、外礁等16个岛屿环绕拱卫。

八、东埔镇

位于湄洲湾“黄金海岸线”上,镇西、正北、正南、东南为湄洲湾, 镇东北和东边部分为湄洲湾。

九、山亭镇

位于东经119°06′00″~119°08′56″,北纬25°07′30″~25°09′46″之间。地处秀屿区东南部,东濒平海湾与平海镇隔海相望,南与湄洲镇隔海相望、西与东埔镇接壤,北与忠门镇毗邻。人民政府驻地距秀屿城区22千米,距莆田市区42千米。

十、湄洲镇

位于莆田市秀屿区南部湄洲湾水域 ,包括湄洲岛及其旁边及其附属岛屿,湄洲岛的正式区划是 莆田市秀屿区 湄洲镇。东距台湾台中港72海里,南达厦门港 100海里,北抵福州马尾港70海里。

❻ 莆田的历史文化

地名含义

因历史上莆田平原地处浅海和沼泽地带,蒲草滋生,先民铲除蒲草、排泄海水造田而得名。别名莆仙,因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莆仙作为一个较为独立的行政区域出现而得名。别名荔城,因古时盛种荔枝而得名。

又称兴化,因宋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置兴化军,辖莆田、仙游、兴化三县而得名。还称莆阳,因北面是众多的群山,莆仙平原位于山的南面而得名。又有“兴安”之称,因宋景炎二年(1277年)兴化军城失而复得,端宗诏兴化军为兴安州而得名。

地方语言

莆仙话流行区域除莆田市全境外(包括莆田乌丘乡:大乌丘屿、小乌丘屿等), 还分布在广东潮州、汕 头、揭阳、汕尾、大埔县、丰顺县、海南省,湛江、雷州、茂名的电白、千年以来本来是隶属莆田县的新厝镇在1950年代割给福清等地的大部分地方。

部分分布的有:福建泉港北部、东部,永泰南边、福清西南边和原来的莆田县新厝镇东边、北边的镇的某些村、西边,广东的韶关、广西东部、南部,浙江温州南部、东部,舟山群岛、福建东部霞浦少量地方,江苏宜兴,兴化,安徽的歙县等市、县的部分地方。

莆田地区已渐渐没有了那淳朴的莆田话氛围,保护莆田话的任务严峻。 莆田乌丘村,包括大乌丘屿、小乌丘屿(下屿),原为莆田县湄洲乡乌丘村,全镇使用莆田话,乌丘屿六百多人原住民也全部保留使用莆田话。

地方习俗

莆仙民俗丰富多彩,同一个习俗在不同的区域里,就有所异样变化。例如春节元宵节,各地的活动日期不同,其项目内容、规模、形式等都存在差异性。元宵节期间,平原人举行游灯、枫亭游灯最为典型。沿海人元宵节,举行神祇出巡郊游、摆粽轿、演戏等。

莆仙各地宫观寺庙数不胜数,而各个地方的宫观所举行的神祗庙点活动地大大不同。但其功能或性质是大致相同的,却有一个共同的愿望——怡神祈望:平安吉祥、子孙昌盛、万事如意。民俗不光在过节上,风行的不成文的生活样式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由于受到地域文化影响与制约,民间方言或普通行为习惯,亦产生出许多颇具特色的地方习俗。

(6)莆田市秀屿区有什么历史扩展阅读:

莆田,福建省辖地级市,古称“兴化”,又称“莆阳”、“莆仙” ,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横剖面呈马鞍状,地处北回归线北侧边缘,东濒海洋,属典型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截至2018年,辖1个县、4个区,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0.0万人。

莆田市历史底蕴深厚,史称“兴化”,素有“海滨邹鲁”、“文献名邦”之美称,自唐以来,涌现出2482名进士、21名状元,17名宰相。基础设施完善,湄洲湾、兴化湾、平海湾“三湾环绕”,湄洲湾为深水良港,可建万吨级以上泊位150多个;福厦铁路、向莆铁路贯穿全境,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投入使用;福厦高速、沈海复线、莆永高速、湄渝高速形成“两纵两横”格局。

同时,莆田被列为第一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 ,及消费品工业“三品”战略示范城市 。2018年10月,获得“国家森林城市”荣誉称号。2018年,莆田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42.41亿元,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6.27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1179.91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946.23亿元,增长8.6%。

❼ 莆田的历史

莆田,史称“来兴安”源、“兴化”,又称“莆阳”,“莆仙”。是八闽古府之一、历史上人才辈出,自古就有“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美称,由莆仙两县组成的古兴化府、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是历史上有名的科举名邦。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福建省的省辖市,市内设置仙游县和荔城、城厢、涵江、秀屿四区。全市陆域总面积4200平方公里,人口302万人,常年有60多万人在外经商办企业 ;莆田籍在外乡亲人才济济,有5000多位教授以上高职称的人才遍布全国,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名14人(其中一人为两院院士)。旅居在外的侨胞70万 人左右,港澳台同胞近20万人,归侨、侨眷30万人,是全国重点侨乡之一。

❽ 莆田的历史沿革

夏、商时期属扬州,西周时属七闽地,春秋时属越国,战国时属百越,秦时属闽中郡,西汉前期属闽越国,西汉后期属会稽郡冶县,东汉后期属南部都尉侯官县,三国时期属建安郡侯官县,西晋时期属晋安郡侯官县,南朝前期属南安郡。
南朝陈光大二年(568年)、隋开皇九年(589年),两度置废莆田县,先后隶属丰州(今福州)南安郡和泉州(今福州)。唐武德五年(622年),析南安县地再置莆田县,属丰州(今泉州)。
唐圣历二年(699年),析莆田县西部置清源县,莆田、清源2县属武荣州(后改泉州)。唐天宝元年(742年),改泉州为清源郡,而清源县改为仙游县,莆田、仙游2县属清源郡。之后清源郡又改为泉州、清源军、平海军,莆田、仙游2县亦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年),宋太宗诏以莆田、仙游、永福(今永泰)、福清四县之部分属地置兴化县(治所在今仙游县游洋镇),并在其地建太平军。太平兴国五年,改太平军为兴化军,划出平海军(今泉州市)的莆田、仙游2县归兴化军管辖,兴化军直属两浙西南路,与建州、福州、泉州、漳州、汀州、南剑州、邵武军合称为“八闽”,辖地基本上与今莆田市相同。太平兴国八年,军治迁至莆田县城。宋雍熙二年(985年),闽地从两浙西南路分出,置福建路,兴化军隶属福建路。
南宋德祐二年(1276年),恭帝在临安(今杭州)降元。同年五月,益王赵昰在福州登位,是为端宗,改元景炎,升福州为福安府,定为行都。景炎二年(1277年),兴化军城失而复得,端宗诏改兴化军为兴安州,故莆田市又有“兴安”之称。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军陷兴安州城。元代,地方设行中书省。兴安州改称兴化路,属江浙行中书省管辖,设总管府,置录事司,统莆田、仙游、兴化3县。至元十五年,设福建行中书省,兴化路属之。元皇庆二年(1313年),兴化县治由游洋镇迁到广业里湘溪(今莆田县新县乡)。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福州参政文殊海牙开城降明,兴化路亦纳款归明。 元朝末期,泉州莆田出现亦思法杭兵乱。
明洪武二年(1369年),兴化路改称兴化府,隶福建行中书省。洪武九年,福建行中书省改为福建承宣布政使司,兴化府属之。兴化府废录事司,辖莆田、仙游、兴化3县不变。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地处山区的兴化县,虎患严重,病疫流行,人丁渐少,百姓不堪重负,因而裁革兴化县。将武化、长乐两乡并为广业里,划归莆田县,兴泰、福兴、来苏3里并为兴泰里,划归仙游县。
清沿明制,兴化府建制不变,仍辖莆田、仙游两县,隶属福建省闽海道。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莆田人林麟焻、朱元春修《莆田县志》36卷(今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
1912年废府,属南路道,道治设厦门,1914年改名厦门道,原泉州府、兴化府、永春直隶州所辖各县隶之。(现有江苏省兴化市)。1933年“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成立时属兴泉(泉海)省(今莆田市、泉州)。民国23年(1935年)10月,属第四行政督察区,驻同安,辖同安、晋江、南安、仙游、莆田、金门、安溪、永春、德化、惠安。
1949年8月21日解放后,莆田、仙游2县属第五专区(驻泉州),1950年属泉州专区,1955年属晋江专区(驻泉州)。1983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撤销莆田地区,将闽清、永泰、福清、长乐、平潭5县划归福州市,将莆田、仙游2县划回晋江地区(泉州)。
1983年5月,撤销莆田地区,所属福清、闽清、平潭、长乐、永泰5县划归福州市管辖。
1983年11月,成立莆田市。
1984年,从莆田县划出城厢镇、城郊公社建立城厢区;划出涵江镇、涵江公社建立涵江区。莆田市辖莆田、仙游2县和城厢、涵江2区。
1984年10月,各县(区)所属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改称为乡(镇)人民政府,生产大队(街)改称为村(居)民委员会,城厢镇改称荔城街道办事处。
1984年11月,莆田县黄石、笏石2乡改为镇建制。1985年5月,涵江镇改称涵江街道办事处。莆田县的江口、梧塘、华亭3乡和仙游县的枫亭、榜头、郊尾、度尾4乡改为镇建制。1986年12月,莆田县的西天尾、埭头2乡改为镇建制。1988年10月,莆田县的白沙、灵川、忠门3乡改为镇建制,东庄乡改为秀屿镇。
1989年2月,从莆田县划出湄洲乡,成立莆田市湄洲岛旅游经济区,由莆田市直辖。
1992年经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同年9月,湄洲乡改为镇建制。
1996年2月,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笏石镇、埭头镇、平海镇、东峤镇、南日镇、东庄镇、忠门镇、灵川镇行使管辖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属莆田县。
1997年10月,忠门镇区划进行调整,增设山亭、东埔、月塘3个乡。
1999年7月,灵川镇区划调整增设东海镇。
2002年02月01日,国务院批准调整莆田市部分行政区划,撤销莆田县,成立荔城区、秀屿区,市辖有城厢区、涵江区、荔城区、秀屿区和仙游县。
(1)撤销莆田县建制,将原莆田县的常太、华亭、灵川、东海4个镇划归莆田市城厢区管辖,原莆田县的江口、梧塘、秋芦、白沙、新县、庄边6个镇和大洋乡划归莆田市涵江区管辖。涵江区面积752平方公里。
(2)调整城厢区行政区域范围,设立荔城区。将原城厢区荔城街道、城厢区城南乡的镇海、阔口、新溪、步云、埭里、古山6个村,城郊乡的长丰、七步、濠浦、南郊、莘郊、荔浦、陡门、张镇、西洙、拱辰、畅林12个村,以及原莆田县的西天尾、新度、黄石、北高4个镇划归荔城区管辖。面积268平方公里。
(3)设立秀屿区。将原莆田县的笏石、东庄、忠门、东埔、湄洲、东峰、埭头、平海、南日9个镇和山亭、月塘2个乡划归秀屿区管辖。面积506平方公里。
2008年4月,经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发布第18号公告,核准莆田市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再次挂牌成立,对忠门镇、东埔镇、山亭乡行使管辖权,管辖的行政区域属秀屿区。
2009年2月,象溪乡更名为菜溪乡。2010年1月,山亭乡改为镇建制。

❾ 莆田的历史是什么

点是清代顺治年间林尧英始定的。据记载,明代天顺年间邑人
吴希贤第一次给莆阳标出了四个景区,即“壶桥晴岚、乌山霁雪、绶溪待渡、宁海观澜”。林尧英认为这四个景区不能概览莆田优美风光,就遍览莆阳大地,第一次概括出了莆田二十四景。
东山晓旭
东山是东岩山的简称,原名乌石山,因其山势如麒麟,又名麟山。该山位于莆田旧县城北部,胜利北路西侧,海拔69米。2002年划人荔城区管辖,是清代标定“莆田二十四景”的首景。
西岩晚眺西岩,即城西南的西山,位于城厢区的田尾地段。
梅寺晨钟梅峰光孝寺位于市区梅峰东麓,简称梅峰寺,与南山广化寺、龟山、福清寺、囊山慈寿寺并称为“莆阳四大丛林”。西湖水镜
西湖水镜”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如今是名存实亡,成为历史的遗憾。
南山松柏
南山广化寺,这座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福建佛教四大丛林之一,就座落在城南凤凰山麓。近年随着莆田城的迅速建扩展,这里已与市区融成一体了。木兰春涨在城厢区南郊木兰山下,有一座建于北宋年间的大型古堰——木兰陂。它是我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钟潭噌响
钟潭位于荔城西南郊的下林村水磨坑,离莆田市中心约5公里。柳桥春晓
石室藏烟
位于城厢西郊凤凰山山腰。
智泉珠瀑
智泉在城厢区龙桥街道北磨西山上,自石室岩北行一公里便是
北濑飞泉位于离县城约十公里、北九华和南天马两山相夹、坐西向东的常太镇松峰村的虎基底。
绶溪钓艇
延寿溪雅称绶溪,系木兰溪五大支流之一。它似一条碧绿的绶带,绾系在莆田城西北郊,现属荔城区拱辰街道管辖。其下游与木兰溪汇聚,滚滚东去,注入兴化湾。
延寿溪发端于九鲤湖。它的上游,原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的“北濑飞泉”。壶山致雨据史料称,距今一亿多年前,地球演变剧烈。从生物进化进程划分,属中生代;从地球地貌变化角度分析,那时正是造山运动时期,海洋里的地块碰撞,加上地球内部高温高压岩浆的喷击,地貌极不稳定。那
时的莆田也深受造山运动影响,形成了九华山一带强烈的地块升降现象。今天的湄洲湾,上升中当时的浮屿变成今的壶公山。
三紫凌云
三紫山位于莆田县华亭镇境内,是紫霞山、紫微山、紫云山的总称,海拔分别为558.4米、685.2米、767.4米。紫霞山附着于龟山、其山顶圆如帽,俨然如灵龟昂首向南高视之状,龟山之名由此而来。紫霄怪石,紫霄山位于荔城区西天尾镇渭阳村(俗名“围庄”)境内,海拔550米。山上常年有紫雾飘逸,景物多奇。山腰处,有一座释道两教相容并立的千年古刹——紫霄迎福寺,俗称“紫霄寺”。
古囊峢献
囊山坐落于涵江区江口镇,山势一列如屏,绵延几公里长。纵观全山,独具特色的自然美景,是山椒裸露的众多花岗石,峥嵘林立,形态各异;加上峰峦复叠,参差争耸,石群垒列,状如莲瓣,蔚为一大奇观。明清之际文人美其名曰“古囊列山献”.谷城梅雪位于城笏路黄石段的左侧。白塘秋月位于涵江区的白塘镇,地跨洋尾、镇前、上梧三村,汇聚泗华,木兰诸水,面积达三百亩,为莆田南、北二洋最大的一个水塘。宋代叫“注月池”,今叫“白水塘”、“白塘沟”,俗叫“白塘”。白塘白水茫茫,风

❿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概况

秀屿区位于福建东南沿海中部,与台湾隔海相望,距台中港仅72海里,于2002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在省级经济开发区——湄洲湾北岸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设立。全区总面积508平方公里,下辖11个乡镇,总人口78多万人。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地处闽东南沿海,堪称海峡西岸经济带上的一颗明珠。被孙中山称之为“世界不多、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秀屿港就是这里,秀屿区也因此而得名。这里是和平女神——妈祖的诞生地,风光秀美,气候宜人。这里有众多的名胜古迹,紫宵洞、莆禧古城、埭头天云洞等不胜枚举,是旅游观光的首选之地。
秀屿风光无限好,人杰地灵天下奇。秀屿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宜人,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这里资源丰富,全区20米等深线内浅海面积987平方公里,兴化湾、平海湾、湄洲湾三湾环境,拥有得天独厚的港口优势。湄洲湾深水岸线长达21.4公里,可建上百个万吨级泊位码头,秀屿区以其闻名世界的天然深水良港而享誉国内外。该港水深港阔,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地质优良,已开辟为国家一类口岸,1999年对外籍船正式开放,10万吨的船舶可自由进出,15万吨级船舶可乘潮进港,30万吨级巨轮可以在港停泊。现拥有26个泊位,与27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港口实现通航。
莆禧古城是与妈祖城相配套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水陆交通方便,名胜古迹甚多。城内有古老的城隍庙、天妃宫等,还有宋建的大安桥石碑、天地君亲师碑刻、明建的八卦井、古街道马路顶石阶等,以及城外海边的龙虎穴、双头滩等30多处文物古迹和天然胜景。此外,城西还有凤山西龙寺、城东有普陀山、紫宵洞旅游景区。风光旖旎、山川如画。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神奇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这座距今已有600多年的古城,是莆田人民反抗侵略保家卫国的珍贵文物古迹,纪录了莆禧城内外古代民众搞倭斗争的光辉历史。

阅读全文

与莆田市秀屿区有什么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