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怎么做历史啊
多看书,多注意人物背景所发生的事,以及人物所说的‘经典’语句等
Ⅱ 古代的书是怎么做出来的
一开始没有印刷术的时候,书都是手抄的,从历史上来说,刚得时候,是结绳记事,再就到了用竹子手抄,也就是竹简,后有了纸、印刷术的出现,做书就容易多了。
Ⅲ 如何介绍一本历史书
介绍一本历史书最简单的方式就是介绍这本历史书所讲的历史以及它的年限。
Ⅳ 书籍的来历是什么怎么来的
中国最早的书籍出现在商朝。
它们是由竹子和木头制成的。竹子和木头是常见的和容易接近的东西。在造纸和印刷术发明之前,人们把竹子和木头切成小块,用刷子在上面写字,但没有合适的书写材料。竹片叫“竹简”,木片叫“木简”。它们统称为“简”。
一般来说,只有一行字是写的,如果是错的,就用刀刮写。因此,在古代,“删削”这个词已经使用了很长时间。书大而小,古时简单而短,最长的三英尺,最短的只有五英寸。写一本书需要很多的简单,把这些简单化联系在一起就成了一本书。
在编目中,经常使用麻绳,也使用丝绳(称为“丝编”)或皮条(称为“韦编”)。古书中提到“韦编三绝”,意思是著名的思想家孔子,因为他经常读《易经》,把简化的管子擦掉三次。
根据一本书的长度,决定它应该用几段来编纂,通常是两段或三段,以及四段或五段以上。表示书籍数量的“书”这个词是象形文字,就像一根绳子连接着一系列简化的书籍。
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人们已经普遍用竹木简做书籍。春秋战国时期还出现过写在丝织上的书--“帛书”,帛书比竹木简书轻便,而且易于书写,不过丝织品价格昂贵 ,所以帛书的数量远比竹木简书为少。
东汉又出现了纸书,纸书轻便、易于书写,价格比较便宜,深受人们欢迎。以后纸书便逐渐流传开来,到了晋朝,纸书完全取代了竹木简书和帛书。
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书是在5000年前古埃及人用纸莎草纸所制的书。到公元1世纪时希腊和罗马用动物的皮来记录国家的法律、历史等重要内容,和中国商朝时期的甲骨文一样都是古代书籍的重要形式。在印刷术发明之前书的拷贝都是由手工完成,其成本与人工都相当高。
在中世纪时期只有少数的教会、大学、贵族和政府有着书籍的应用。直到15世纪谷登堡印刷术的发明,书籍才作为普通老百姓能承受的物品,从而得以广泛的传播。
进入本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网络的普及书已经摆脱了纸张的局限,电子书又以空间小、便于传播、便于保存等优势,成为未来书的发展趋向。
Ⅳ 阅读历史类书籍应该怎样做笔记
很简单,可以画个图表。比如画个数轴,在轴上标上时间点,然后按时间顺序把发版生的历史事件标权上去,保证你记牢!
《万历十五年》我看过,看这书要和现在社会结合起来思考,你就会发现当今社会很多东西还是和那时一样。
Ⅵ 书的演变历史是怎样的
书的演变来是指形式意义上的源书的演变?还是实质意义上的书?
实质意义上,有了文字有了可以记录的事就有了书
至于形式,古埃及是写在纸草上的,古代两河流域是泥板文书,中国最早是写在简牍上的,南方多简,竹制,北方多牍,木质……然后就是纸张的出现…
Ⅶ 历史怎么背书啊
嗯,好吧,历史神马的确实不用慌,我们先这么看哈:
老生常谈,预习,听讲、笔记,下来自学、复习就是这三点,要认真做。
首先是预习,这是我之前给别人的一个回答,现在给你
1历史书.整体过一遍,就像看小说一样,把整本书全部看一遍,看的时候记得看一下每一页上的配图,照片,和小字
2.把书上的每个章节的历史年代划分一下,最好买个小笔记本,然后在笔记本上分出重要的历史时间及当时发生的事件
然后是听讲,笔记
说白了听讲就两点:1.听故事,你懂得,听着玩,老是在讲的时候会帮助你加深记忆。
2.勾画重点、考点,课堂要记得笔记,这是一定要做到的。不管你当时是在打飞机,逗妹纸还是什么的,都要先放下,老师说勾哪里你就要勾哪里,这样做是可以加深对重点地方的印象,而且方便复习。(有些人觉得下来找同学勾画也没问题,其实那样做只能说标出重点,却无法加深印象)
最后是下来的自学复习:
1.规划记忆,这点很重要,根据自己的思路来整理一个复习计划和方法,最简单的就是根据书上的历史年表来记忆,就像我前面第一条给你说的那个那样,在历年表后面加上发生的历史事件,及其意义,重要人物。
2.图片记忆,像照相一样把书上每页重要的图片记忆下来,印在脑子里,记得时候要把图片下面的小字也记下来。(最好想我当时那样做到那页哪事哪人)但是要记得分一下,哪些重要,哪些不重要。
差不多就这样了、、、做到了别说还有十个月高考,就是一个月也觉得大幅提升= =
Ⅷ 如何学习中国历史!请推荐一些历史书籍!
本写中国历史的好书
《中国大历史》的作者是黄仁宇,三联出版社出版。作者些历史的角度是开放式的,与现行的观点有所不用。现节书中几点:
1、中国的文化不管是由本地独创或是外间传入,中国文化受地理条件的因果关系极深。
2、商人尚鬼。商国王传位一般采兄终第及,偶尔夫死子继。
3、商在军事上占优势,是因为他们垄断着冶制青铜的技术。
4、从个人说辩的能力和长久的功效两方面来讲,孟子在传统政治上的地位要超过孔子,虽说他受业于孔子孙子的门人,因之被中国的皇帝和文人尊称为“亚圣”。
5、所谓的“百家争鸣”,实际商不过约20家,除了儒家外,最值得注意的是道家和法家。道家对世俗的权威无好感,认为“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6、在春秋时代,记录了170个国家的名目。春秋时代军队人数少,战斗不出一日,交战时保持骑士风度。
7、前人在历史书终提及六岁必有灾荒,12年必有大饥馑。其实在1911年民国成立前的2117年内,共有水灾1621次和旱灾1392次。其严重经过官方提出。无间断的平均每年又灾荒1.392次。
8、秦始皇的功业与他的先驱者所采取的策略相同,标准战法为不断地蚕食敌土,继之以武装移民。
9、大概人类天性如此,历史上重要的转折之点,总是避免不了武装冲突。
10、国家本事精神产物。
11、明倭寇的领袖为中国人,也有中国人参加其队伍。
12、清朝,市民阶级的资产力量,仍无从构成社会的大改造,只有国际贸易多,在全国经济里的比重升高,商业财富的力量伸展到农业财富里去,牵动了全局,才构成实力,如此才可以改造社会。
13、中国的统一是有自然环境决定的,既有2000英里容易被人侵犯的前方,又要有战略上的力量对后方沙漠地带又冲击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后勤的能力支持以上两种要求。
14、中国是无数农村组成的一大集团。
15、中国有大量的善良的老百姓和众多的贪官污吏。
16、国民党和蒋介石制造了一个新的高层机构,中共和毛泽东创造了一个新的低层机构,并将之突出于蒋之高层机构之前。
17毛泽东虽孜孜不倦读史,却想不到自己不过历史的工具。他一生的事业也不过是中国革命过程中的一环。
18 从一个读史者的眼光看来,我们的自由,无论如何也只能始自我们祖先撒手的地点。
Ⅸ 如何找到历史书籍
有些图书馆有,但是不外借,想看的话要有些关系,不然一般读者是不给看的,或者去坊间淘,概率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