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汕头的历史多久

汕头的历史多久

发布时间:2021-02-04 04:42:36

『壹』 谁知道汕头现代历史

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建制,设立潮汕专区;1953年1月与惠阳、兴梅专区合并为粤东行署;1956年2月与兴格合称汕头专区,1965年兴梅独立设专区,汕头及下辖县称为汕头地区。另经几次变动。但汕头市均为地方或专区党政机关所在地。1981年11月,在汕头市划出一片土地创办汕头经济特区。1983年7月,实行地市合并,建立市领导县的体制,辖澄海、南澳、潮阳、揭阳、揭西、普宁、惠来、饶平8县和潮州市。1989年1月潮州市划为省辖市。1991年4月6日,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扩大到整个汕头市,面积234平方公里,并定于1991年11月1日起正式实施。国务院1991年12月决定,调整潮汕地区的行政区划,设置汕头、潮州、揭阳3个地级市。1993年4月,国务院批准潮阳撤县设市(县级);1994年4月,国家辽批准澄海撤县设市(县级);同月,国务院批准潮阳市河清镇划归汕头市,设河浦区(县级)。至此,汕头市辖龙湖、金园、升平、达濠、河浦五个县级区和南澳县,代管潮阳市、澄海市。

汕头市金平区于200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升平区、金园区及原达濠区礐石街道浔洄居委、龙湖区龙溪路以北区域组建而成。

1949年10月24日汕头市解放后,定为省辖地级市,市设置第一、二、三、四、五、六区公所。次年辟澄海县的金砂、岐山、大窖3乡并入汕头市郊。1950年10月成立潮汕专员公署,辖潮安、潮阳、揭阳、饶平、南澳、普宁、惠来、澄海8个县。1951年7月按广东省第19次委员会议决定,成立粤东办事处。

1952年11月14日撤销粤东办事处,成立粤东行政公署,辖潮安、饶平、普宁、澄海、揭阳、惠来、梅县、丰顺、兴宁、蕉岭、紫金、龙川、陆丰、大埔、五华、平远、惠阳、河源、海丰、南澳21个县和汕头市。1955年9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粤东行政公署治所,由潮州市迁至汕头市。

1956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粤东行政公署,设立汕头专区,治所设在汕头市,汕头市为省辖市,市第一区改为“安平区”,第二区为“同平区”,第三区为“公园区”,第四区改为“市郊区”,并将

『贰』 汕头有哪些著名的历史事件

满意答案永远没有永远的永远是永远8级2010-07-28 汕头原是揭阳(后居澄海)海边的一个渔村。元代,在现在的光华埠一带已形成较大渔村,称为“厦岭”。至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现在的外马路老妈宫一带至崎碌已形成沙脊,称作“沙汕”。万历三年(1575年),沙脊积聚成片,称作“沙汕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在现在的外马路人民银行汕头支行所在地建炮台、烟墩,称作“沙汕头”,以后,清政府在这里设站收取盐税,简称为“汕头”。至嘉庆四年(1809年),因商船停泊越来越多,称作“沙汕头港”。至开埠前,已建立了“漳潮会馆”,商业活动日趋活跃,具备商埠雏型。汕头开埠后,鸦片和外国商品源源输入,而大批“猪仔”(契约华工)被源源输送到各国殖民地充当苦力,英国、德国、法国、挪威、美国、日本等国先后设立领事馆,进行经济、文化、军事侵略。 汕头得名于海滨泥沙积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的不断冲积,并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在今汕头老市区一带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做“汕”,开端处则叫“汕头”。汕头又有鮀岛的别称。鮀是种体小而圆、带有斑点的鱼类,属鲨鱼的一种,称作鲨鮀。汕头市区因位于鮀济河一侧,三面环水,历史上曾是半岛,过去海湾盛产鲨鮀,故称“鮀岛”。 开埠——汕头市开埠到今已有130多年的历史。这里原是一片波涛滔滔的海湾,因近几百年来韩江所带泥沙的冲积,才逐从朋海底浮聚起来。元代时,在现在的光华埠一带,已初步形成较大的渔村,称为“厦岭”明洪武二年(1369年),设蓬洲御千户所于此。明万历三年(公元1575年),韩江口的沙脊已积聚成片,称为“沙仙坪”。清康熙五十六年(公元1717年),在这里筑烟墩建炮台,称为“沙仙头”。从雍正(公元1730年)到乾隆年间,迁到这里居住的人日益增多,除了捕鱼、耕田之外,还利用海水晒盐,各地盐贩也常到这里贩盐运销。清政府在此设站征收盐税。简称“汕头”。汕头又有“鮀岛”。

『叁』 汕头市几时起名,历史有多少年

汕头市区古为潮汕滨海冲积地。南宋末年,因战乱,闽南的十几万人从莆田移民现潮州府各地。在唐朝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明朝中后期,都有大量的外来人口迁移到此,移民原因是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是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头。清康熙年间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1860年(咸丰十年)对外开市。革命导师恩格斯曾经就关注过汕头,说汕头是中国当时除已开放的五口通商之外“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见《马恩选集》第二卷第38页第4行)。1919年冬设汕头市政局。1921年7月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1930年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解放后,1950年3月15日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市区龙湖片区试办经济特区。1983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8县1市并入汕头市。1984年11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1991年4月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并确定于是年11月正式实施;同年11月,汕头地区行政区域调整,潮州、汕头、揭阳分设地级市。2003年,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南澳县建制和区划不变。从2011年5月1日起,汕头经济特区范围扩大到全市,使汕头在经济发展中在注入新动力。

『肆』 汕头的历史沿革

汕头市区地处韩江、榕江、练江的出海口,汕头湾把市区分成南北两片。汕头市区古为滨海冲积地。宋时砂尾(今金砂乡)已形成村落,属潮州揭阳县。南片濠江古为潮阳县建制的招收都,元代光华埠一带已有较大渔村,称厦岭。明初设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潮州府置澄海县时随属澄海。因沙脊向海伸延,百姓设栅捕鱼,称沙汕。清康熙年间潮州府建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简称汕头。汕头素有“百载商埠”之称,1858年(咸丰八年)4月,已经占领广州的英法联军进逼大沽口,美国驻华公使伙同英、法、俄三国公使联袂到达大沽外,照会清政府,提出侵略要求。美国公使列卫廉与清政府直隶总督谭廷襄开始谈判,讨论了美国所提出的草约。5月19日,因英法联军即将于次日发动进攻,美国应英国的要求,不动声色地中止了正在进行中的谈判。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后,清政府派桂良、花沙纳等人与英、法谈判。虽然清朝官员并不信任美使,但还是一再恳求美使与俄使居中调停。列卫廉以“调停人”的伪善面孔欺骗清政府。6月7日,美使列卫廉恢复了与清朝官员的会谈,并同意就美方所提出的条约草案再度进行谈判。6月18日,美国抢先英、法与清政府签订了《中美天津条约》。 其中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 。 1858年恩格斯在《俄国在远东的成功》中指出,汕头是“唯一有一点商业意义的口岸。”(《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第38页,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汕头(近代)历史沿革简表时间大事略1921年3月 设汕头市政局 1921年7月 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 1930年 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 1950年3月15日 成立汕头市人民政府。 1956年 设置汕头专区。汕头专区辖今潮阳区、潮安区、澄海区、饶平、南澳、揭阳、普宁、惠来、丰顺、梅县区、大埔、五华、兴宁、平远、蕉岭等区县。 1965年7月19日 国务院第157次会议决定,由汕头专区揭阳县划出西北部13个公社(镇),陆丰县划出2个公社,成立揭西县。因县地大部为原揭阳县西部境地而得名揭西,县政府驻河婆镇,属汕头专区管辖。 1981年10月16日 经国务院批准,在汕头市郊龙湖划出22.6平方公里土地建立汕头经济特区。 1983年7月 汕头地市合并,汕头市为省直辖市,下辖今揭阳、饶平、澄海区、南澳、潮阳区、普宁、惠来、揭西、海丰、陆丰、潮州市等10县1市及安平等5区。同年12月22日,实行市管县体制,撤销汕头地区,原地区所属海丰、陆丰拆出(注:两县并为地级市汕尾市),余8县1市并入汕头市。 1984年11月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面积扩大为52.6平方公里,分龙湖和广澳两片区。 1991年4月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经济特区的区域扩大到整个汕头市区,面积234平方公里。同年11月,汕头市行政区域调整为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揭西县划为揭阳市管辖。 2003年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作出重大调整,潮阳、澄海撤市建区,原市区5个区调整合并为3个区,其中河浦、达濠两个区合并为濠江区;升平、金园两区合并为金平区;龙湖区保留,将原属澄海市的外砂镇、新溪镇划归龙湖区;澄海市撤市设区;潮阳市撤市分设潮阳、潮南两个区。调整后,市区面积从原来的310平方公里扩大到1956平方公里,市区人口从原来的120万增加到487.5万。 2011年5月1日 经国务院批准,汕头特区范围扩大至全市。 本表依据:广东省应急办官网 、汕头市政府官网 以及李宏新《1991:潮汕分市纪事》潮汕地区历史沿革

『伍』 潮州历史久还是汕头

现在潮州市成立于1990年,现在潮州市由饶平县,湘桥区,枫溪区和潮安区组成

『陆』 历史地方汕头史

选择复CBD
26. 维护祖国主权的斗争
1、明朝制中后期,总兵俞大猷同潮汕人民并肩战斗,进行抗倭斗争。
闽浙总兵戚继光在南澳登陆,捣毁倭寇老巢。
2、郑成功在南澳,向台湾的荷兰殖民者动进攻,收复台湾。
27. 1933年汕头港口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广州,居中国港口的第三位。
28. 陈慈黉故居,位于澄海区隆都镇前美村。被称为“岭南第一侨宅”。

『柒』 潮汕地区那个市的历史早久

远古时,潮汕一带称为南交之地,属于“扬州之域”,人烟稀少,居住在这里的居民,属于百越的一支。 政权建制沿革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百越,置象、桂林、南海3郡,潮汕地区时属秦朝南海郡,但尚未有政权建制。汉初,秦将赵佗自立为南越王,设揭阳县,始有政权建制。至汉武帝元鼎六年(前111),平定南越后,汉朝仍设揭阳县(王莽时改称“南海亭”),属南海郡,潮汕地区开始有直属中原王朝的政权建制。南海郡揭阳县疆域,包括现在的潮汕地区、梅州地区及闽南一部分。建安时南海郡属荆州,三国后期属广州。 随着秦汉时代中原人口的南迁和西晋永嘉之乱后大批中原人民的迁入,潮汕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公元413年(晋安帝义熙九年)晋王朝于此设立了地区性的政权组织—义安郡,统辖海阳、海宁、潮阳(三县约相当于今潮汕地区)、昭义(今大埔)、绥安(今福建省漳浦地区)5县。 潮州名称由来 隋朝开皇十一年(591)改义安郡为潮州(潮之州,大海在其南,潮水往复,故称)。唐垂拱二年(686),割潮、泉各半,设立漳州,自此,潮州不再辖有闽南之地。唐代的潮州也只有海阳、潮阳、程乡(今梅县)3县。 宋代的潮阳,统辖海阳、潮阳2县,至宣和三年(1121),增设揭阳县,史称“三阳”。 元代,改称潮州路。 明洪武二年(1369)之后至清代,称为潮州府。明初,潮州府只有海阳、潮阳、揭阳、程乡4县。这时之潮汕地区,已成为人烟稠密的地方,农业、手工业、商业相当发达,开始有资本主义的萌芽,再加上军事上的需要,先后增设了饶平、惠来、大埔、澄海、普安(万历十年改称普宁)、平远、镇平(今蕉岭)等县级建制。至清雍正十一年(1733),割程乡、镇平、平远3县设嘉应直隶州。乾隆三年(1738),设丰顺县。潮州府共辖9县:海阳、潮阳、揭阳、普宁、惠来、澄海、饶平、丰顺、大埔。 潮汕名称由来清咸丰八年(1858),清廷在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大炮威吓下,签订了中英《天津条约》,潮州被列为通商口岸之一,后经多方交涉,咸丰十一年(1861)正式开汕头为商埠,称“汕头埠”,属澄海县 浦司管辖。近代以来,随着汕头逐渐演变为粤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形成潮汕并称,“潮汕地区”的名称由此而来。 汕头名称由来汕头原是揭阳(后属澄海)海边的一个渔村。元代,在现在的光华埠一带已形成较大渔村,称为“厦岭”。至明嘉靖九年(1530),现在的外马路老妈宫一带至崎碌已形成沙脊,称作“沙汕”。万历三年(1575),沙脊积聚成片,称作“沙汕坪”。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在现在外马路人民银行汕头支行所在地建炮台、烟墩,称作“沙汕头”。以后,清廷在这里设站收盐税,简称“汕头”。至嘉庆十四年(1809),因商船停泊越来越多,称作“沙汕头港”。至开埠前,已建立了“漳潮会馆”,商业活动日趋活跃,具备商埠雏型。汕头开埠后,鸦片和外国商品源源输入,而大批“猪仔”(契约华工)被源源输送到各殖民地国家充当苦力。英、德、法、挪威、美、日等国先后在汕头设立领事馆,进行经济、文化、军事侵略。至民国14年(1925),汕头港出入船只超过2500艘,总约 300万吨。如以来往船只、吨数与当时其他港口相比,全国通商港之繁荣等级,汕头居于上海、天津、大连、汉口、胶州、广州之后,排第七位。 民国时期,潮汕先后成立军政府和专员公署。民国3年(1914)改海阳县为潮安县,翌年,从饶平分出南澳县,民国10年(1921)后,潮汕地区共有10县1市。 民国10年(1921)汕头设立市政厅,与澄海县分治。民国18年改称汕头市政府。1949年10月24日汕头解放。 汕头“ 岛”别称由来汕头得名于海滨泥沙积聚而成的沙脊。由于韩江泥沙在海滨地带的不断冲积,并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在今汕头老市区一带形成一条自然的沙堤,这种沙堤就叫做 “汕”,开端处则叫“汕头”。汕头又有 岛的别称。 是一种体小而圆、带有斑点的鱼类,属鲨鱼的一种,称作鲨 。汕头市区因位于 济河一侧,三面环水,历史上曾是半岛,过去海湾盛产鲨 ,故称“ 岛”。 建国后,潮汕地区建立潮汕专区。1953年与惠阳、兴梅合并为粤东行署。1956年与兴梅合称汕头专区。1958年割海陆丰入汕头专区。1965年与兴梅分专区,并设揭西县。至1983年海陆丰割归惠阳,汕头地区与汕头市机构合并,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共辖8县(澄海、饶平、南澳、潮阳、普宁、惠来、揭阳、揭西)1市(原潮安县与潮州合并,改称潮州市)和6个市辖区(安平、同平、公园、金砂、达濠、郊区)及经济特区,全市共153个建制镇、23个乡、31个街道办事处和3425个村民委员会,人口950多万。1989年1月1日起,潮州市从汕头市分出,直辖于省。 1991年12月7日,饶平县划归潮州市管辖;撤销揭阳县,设立揭阳市(地级),揭西、普宁、惠来划归揭阳市管辖。汕头辖潮阳、澄海、南澳3县和市域4区,总面积2064.4平方公里。 1993年4月9日,撤销潮阳县,以原行政区域设立潮阳市,由省直辖,汕头市代管。1994年,澄海撤县设市,由汕头代管。2003年1月29日撤销潮阳市、澄海市,归并汕头市,汕头行政区域重新调整,辖6区(龙湖、金平、濠江、潮阳、潮南、澄海)1县(南澳)。6个区总面积1950平方公里,人口454 万。

『捌』 汕头从什么时候开始建市

汕头l861年正式开埠,成为近代中国最早对外开放的港口城市之一。1919年冬设专汕头市政局属。1921年7月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1930年准予设市,隶属广东省政府。商贸历来比较发达。20世纪30年代,汕头港口吞吐量仅次于上海、广州,居全国第3位;商业之盛仅次于上海、天津、大连、汉口、胶州、广州,居全国第7位。曾有美、英、法、德、日、俄、荷、比等8个国家在汕设立领事馆。从辛亥革命到东征、北伐、“八

『玖』 汕头变迁

汕头历史轨迹
汕头古时为滨海冲积地区,海水的冲击带来了植被庄稼所需的丰富的营养,于是在宋朝时期这里就形成了村落,属揭阳县;元代时期,出现了一些较大的村落,古称厦岭;明初在此设有蓬州守御千户所,嘉靖年间置澄海县时遂属澄海。由于汕头地区沙脊向海伸延,百姓多设栅捕鱼,故又称做沙汕;到了康熙年间,建立了沙汕头炮台,雍正年间就被简称为了汕头;至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汕头就开始对外开市,成为我国重要的通商口岸。
1921年时,汕头成立了市政府,与澄海分治;1930年被准予设市,隶属于广东省政府。建国以后,汕头逐步走上了对外开放城市的道路,从此汕头迈入了新的阶段。

历史沿革
汕头,最初是一个渔村。宋朝时,汕头是揭阳县鸵江都的一个渔村。元代的时候,这里被称为「厦岭」。1563年(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汕头成为潮州府澄海县的一部分。1574年(明神宗万历二年),汕头被称为「沙汕坪」。康熙五十六年,清政府在这里筑炮台,此地改称「沙汕头」(沙汕头炮台),雍正、乾隆期间,逐渐被简称为「汕头」。乾隆二十一年,清政府在妈屿岛设立「常关」。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由於潮州城区民众的强烈反抗,使得外国人主动放弃在潮州城区贸易,改而选择了相对安全的汕头进行贸易。咸丰十年,应西方列强要求,汕头正式对外开市。自此,汕头开始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相对安全的环境,逐渐超越了潮州城区,成为了粤东的经济中心。

1921年成立市政厅,与澄海分治,但仍隶属潮循道管理。1958年,设立汕头专区,潮汕地区的行政、文化中心向汕头转移。1981年,设立汕头经济特区。1991年,重新调整行政区域,潮汕地区分为三个市,汕头市成为其中的一个市。

澄海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汕头市东南面。

澄海过去是一处“海气昏昏水拍天”的海隅。汉代属揭阳县域,晋以后属海阳县域,宋元至明初分别为海阳、揭阳、饶平之邑。

明朝中期,倭寇窜扰,滨海一带居民人心惶惶。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为抗御倭寇袭扰,析海阳县上外、中外、下外3个都,揭阳县蓬州、鳄浦、蛇江3个都,饶平县苏湾都设置澄海县,取意“澄清海氛”或“海宇澄清”,以安定人心。这就是“澄海”的得名由来。
远古时代,澄海大部分地方还处于大海之中,是一个“海气昏昏水拍天”的海湾,后来才逐渐冲积浮聚成陆。现澄海地域在夏、商、周时属百越之地,秦汉时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晋时属东官郡海阳县。隋、唐时属潮州辖下的义安县(海阳县),宋元丰五年(1082年)澄地分属海阳、揭阳两县。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后,现澄地分属于潮州府辖下的海阳、揭阳和饶平3县。

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划海阳县的上外莆、中外莆、下外莆等三都,揭阳县的蓬州、鮀江、鳄浦等三都,饶平县的苏湾都,共7个都置澄海县,隶属潮州府。治所设于下外莆都之辟望村(今澄海市区)。

清康熙三年(1664年),因施行靖边海禁政策,撤销澄海县建制,全县人民全部内迁。至康熙八年,恢复澄海县建制,仍属潮洲府管辖。

澄海置县始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澄海县明、清隶属于潮州府,民国时期隶属于潮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解放后,隶属于潮梅人民行政委员会、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潮汕区专员公署、粤东行署、汕头专员公署、汕头专区革命委员会、汕头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12月起,澄海成为汕头市市辖县。1994年4月1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县设市,澄海市由汕头市代管。200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汕头行政区划调整,澄海撤市设区,成为汕头市辖区。

澄海区地处广东省东南部潮汕平原的韩江下游三角洲,东南临南海,西南紧邻汕头特区,西北接潮州市,东北接饶平,南与南澳隔海相望,总面积402.5平方公里。

澄海区地处亚热带,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宜人,酷热期短,无霜期长,四季不甚分明。

澄海,人杰地灵,素有“海滨邹鲁”之称。区境位于粤东韩江下游出海口,水网密布,海河堤线长,历史上春旱、夏涝、秋潮、冬涸,自然灾害较多。全市总面积402.5平方公里。总人口 69.79万(2000年末户籍人口),人稠地狭,人口密度居全国各建制县(改区前)之冠。旅居海外华侨众多,是个著名侨乡。

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特别是全面实行改革开放、调整结构之后,澄海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建国后,澄海历任党政领导及农林水部门,十分注意农田基本建设,实施治水改土,修建“六桥二堤”,从根本上改善水利条件,提高抗灾能力,1991年被评为全国水利建设先进县。澄海通国精耕细作,科学种田,增加农业投入,终于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先后获得全国第一个“粮食千斤县”和全国第一个“吨谷县”的光荣称号。

改革开放20多年来,澄海工业生产(含乡镇工业企业)有了长足发展,产值倍增,“三大产业”比例发生了较大变化。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57.6:29.6:12.8,到2000年成为18.4:48.4:33.2。因此,澄海置县后国民经济长期经历“耕三渔七”、“以农业为主”的生产格局,已成为历史时代的轨迹。工业、电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飞快发展。包括收入、消费、居住、储蓄等方面的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全区恩格尔系数逐年降低,由1995年的48.2%降到2000年的44.85%。商业贸易呈现购销两旺;外经贸进出口总额、合同及实际利用外资款额不段增长。科技、教育、文化艺术、卫生、体育及旅游事业日新月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果。

阅读全文

与汕头的历史多久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