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为什么乐山大佛被人们誉为世界艺术珍品
一、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二、乐山大佛历史悠久(开凿于713年)。工程巨大。历时90年而成。
三、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
四、乐山大佛设计科学合理。非常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五、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
六、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乐山大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
七、工艺卓越。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大佛之耳、隆起的鼻梁,均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八、佛中有佛。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
乐山大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被人们誉为世界艺术珍品当之无愧。
② 现在用来观赏的乐山大佛,在古代实际用途是什么
首先,古代的人大多都是迷信神灵的。这么大的一座大佛,坐落在山旁,会有很多的百姓到大佛附近修建寺庙进行朝拜祭祀,保佑等活动,以求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迷信活动,宗教信仰这对古代的百姓来说非常重要,这成为他们心目中保佑附近居民的神灵,成为他们的心灵寄托。
现在的乐山大佛,因为身形巨大,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所以成为了很多游客打卡的旅游胜地。希望在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乐山大佛参观之后,都能够了解乐山大佛背后所代表的历史意义,文化价值。作为一个中国人,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承下去。
③ 乐山大佛有何价值
乐山大佛是现存世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坐落在岷江边的凌云山,倚山凿成,临江危坐,高与山齐。山与佛浑然一体,宛如天成。古人有诗如此形容大佛的宏伟气势:“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在此合流。激流汹涌澎湃,江水一泻千里,浩浩荡荡有如万马奔腾;惊涛拍岸,地动山摇,江河之威气吞万里,令风云变色。
在一片惊涛骇浪前,在一片震耳欲聋声中,凌云山凭空突出,大佛有如横空出世,从天而降,有石破天惊、凌驾天地的磅礴气势:面对滔滔流水,稳如泰山,静若处子,又像是慈航普渡,指引世人!此情此景,全然不觉江河之威,已不闻激流雷鸣之声,天地一片肃静,弥漫着一股无形的神秘的氛围,汹涌澎湃的波涛和辽阔壮观的三江,更加衬托出大佛无比安详与庄严!
的确,乐山大佛距今已足千年;更诚然是民间艺术的难得精品,千年风霜并没有对它造成太大的损害,神态依旧栩栩如生,眉目仍然清晰可辨,令人惊叹古工程的壮美!而岁月的烟熏更令大佛弥漫着一种神秘的美感和一种不可抗拒的吸力,令观者无不心折,无不为之倾倒!
据史书记载,在唐初有高僧海通法师,有感三江水患不断,百姓苦不堪言,便四处化缘集资,在三江汇流处开凿一尊巨佛,欲以佛法化江河暴气,保万民世代平安!不料有一贪官闻信欲霸占佛资,海通法师为拒贪官甘愿自挖双目。虽然斯人已逝,但其高风亮节千载之下仍是气冲牛斗!幸喜虽有贪官在前,却有清官在后,其中有两名官员对大佛修建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于是大佛的修建从民间自发性开始得到官方的扶持与参与!
④ 乐山大佛的建造对于后世的意义是什么
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比较体积,大佛约是一般人的10万倍。形象地说,大佛的一个脚指甲,可容4个人端坐。
我国早在先秦时代,就有了“大”这一美的形态。大即是美,即是崇高。乐山大佛具有壮阔崇高之美。如果在夏秋洪水季节,乘船沿大渡河驶入岷江,浊浪排空,惊涛拍岸,一叶扁舟随激流奔向大佛。
这时,一种压倒一切的力量,一种不可阻遏的气势,从它巨大的身躯,从它智慧的眼神中,鼓舞着搏击在惊涛骇浪之上的人们。
仿佛冥冥之中,它陪伴着你,保护着你。在动人心魄的体验中,你不能不感到,大佛具有一种超越古今、超越宗教的崇高之美。大哉,乐山大佛!巍巍乎,乐山大佛!
佛文化也把雄巍的峨眉,点化成佛经中的“大光明山”,普贤菩萨居住的地方。融入了宏大的佛文化,凌云、峨眉风光就更有了一种独特的、深邃的意境。千百年来就有“天下之山水在蜀,蜀之山水在嘉州”的赞誉。
孔子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国的儒家文化崇尚山水。佛教文化与儒家思想在山水之中,找到了它们的一个融合点。佛教文化深深地影响了我国的山水园林艺术和中国人的审美观念。
海通把大佛置于山水景观中心,岷江横流,“大光明山”飘浮于西方云端,山横紫翠,大渡河水从峨眉滔滔奔来,万象排空,真可谓匠心独运,鬼斧神工。
乐山大佛,这种融博大精神于名山大川之中的恢宏杰作,是不可企及的。作为不再复返的历史时期的艺术,它显示出永恒的魅力。
⑤ 乐山大佛的历史
乐山大佛地处四川省乐山市,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处,与乐山城隔江相望。乐山大佛雕凿在岷江、青衣江、大渡河汇流处的岩壁上,依岷江南岸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而成,又名凌云大佛,为弥勒佛坐像,是唐代摩岩造像中的艺术精品之一,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易暴浪为安流”,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通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佛像动工后,地方官前来索贿营造经费,海通严词拒绝道“自目可剜,佛财难得”,地方官仗势欺人,反而说:“尝试将来”。海通从容“自抉其目,捧盘致之”,“吏因大惊,奔走祈悔”。海通这种专诚忘身之行,激励众心,克诚其志。 佛像于唐玄宗开元初年(公元713年)开始动工,当大佛修到肩部的时候,海通和尚就去世了。海通死后,工程一度中断。大约过了十年的时间,剑南西川节度使 章仇兼琼捐赠俸金,海通的徒弟领着工匠继续修造大佛,由于工程浩大,朝廷下令赐麻盐税款,使工程进展迅速。当乐山大佛修到膝盖的时候,续建者章仇兼琼迁任户部尚书,工程再次停工。四十年后,剑南西川节度使韦皋捐赠俸金继续修建乐山大佛。在经三代工匠的努力之下,至唐德宗贞元十九年(公元803年),前后历经90年时间才完工。韦皋始撰《嘉州凌云寺大弥勒石像记》载录了开凿大佛的始末,原碑尚存大佛右侧临江峭壁上。 乐山大佛耸立在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流之处,一千多年来,乐山大佛阅尽多少人间春色,经历多少朝代更迭,依旧肃穆慈祥,心旌不摇。
⑥ 四川乐山大佛的艺术价值有多大
一、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弥勒佛坐像。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称。
二、乐山大佛历史悠久(开凿于713年)。工程巨大。历时90年而成。
三、造型庄严。虽经千年风霜,至今仍安坐于滔滔岷江之畔。
四、乐山大佛设计科学合理。非常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防止了大佛的侵蚀性风化。
五、乐山大佛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古佛弥勒。体现了唐代崇尚肥胖美的时尚。
六、乐山大佛以人文遗产精粹和自然遗产的有机结合为特色。乐山大佛面对着滚滚东流的江水,体态雍容,深情自若。比例匀称,山水交融,与峨眉山遥相呼应。数十里外都可以看到。
七、工艺卓越。大佛顶上的头发,共有螺髻1021个。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大佛之耳、隆起的鼻梁,均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
八、佛中有佛。乐山大佛背后的乌尤山、凌云山、龟城山构成的乐山巨形睡佛景观。山形似一尊巨型睡佛,形成了“佛中有佛”的奇观。
“巨型睡佛”四肢齐全,体态匀称,安详地漂卧在青衣江山脊线上,直线距离约1300余米,,仰面朝天,慈祥凝重。乐山大佛不偏不倚正好端坐在巨佛的心胸部位。佛的整个体态十分逼真、自然、和谐,这是大自然无意的巧合,是天造地设的奇迹,一睡佛、一坐佛,一天然生就、一人工凿成。
乐山大佛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世界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被人们誉为世界艺术珍品当之无
⑦ 乐山大佛是不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是的,在1996年12月,峨眉山-乐山大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为“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
⑧ 四川的乐山大佛是怎么修建的有什么历史
据唐代韦皋《嘉州凌云大佛像记》和明代彭汝实《重修凌云寺记》等书记载,乐山大佛开凿的发起人是海通和尚。
海通是贵州人,结茅于凌云山中。古代的乐山三江汇流之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聚凌云山麓,水势相当的凶猛,舟辑至此往往被颠覆。
每当夏汛,江水直捣山壁,常常造成船毁人亡的悲剧。海通和尚见此立志凭崖开凿弥勒佛大像,欲仰仗无边法力,让水流平缓,减杀水势,永镇风涛。于是,海师禅师遍行大江南北、江淮两湖一带募化钱财,开凿大佛。
(8)乐山大佛有什么历史价值扩展阅读:
佛像的基本结构
基本面貌
乐山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头高14.7米,头宽10米。
发髻1021个,耳长7米,鼻长5.6米,眉长5.6米,嘴巴和眼长3.3米,颈高3米,肩宽24米,手指长8.3米,从膝盖到脚背28米,脚背宽8.5米,脚面可围坐百人以上。
在大佛左右两侧沿江崖壁上,还有两尊身高超过16米的护法天王石刻,与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与天王共存的还有数百龛上千尊石刻造像,宛然汇集成庞大的佛教石刻艺术群。大佛左侧,沿“洞天”下去就是近代开凿的凌云栈道的始端,全长近500米。
右侧是唐代开凿大佛时留下的施工和礼佛通道——九曲栈道。佛像雕刻成之后,曾建有七层楼阁覆盖(一说九层或十三层),时称“大佛阁”、“大像阁”;佛阁屡建屡毁。
宋时重建“凌云阁”、“天宁阁”;元代建“宝鸿阁”;明代崇祯年间建“佛棚”、清代建“佛亭”,最终废毁殆尽。
石块发鬈
大佛顶上共有螺髻1051个,这是1962年维修时,以粉笔编号数清的。远看发髻与头部浑然一体,实则以石块逐个嵌就。单块螺髻根部裸露处,有明显的拼嵌裂隙,无沙浆粘接。
螺髻表面抹灰两层,内层为石灰,厚度各为5-15毫米。1991年维修时,在佛像右腿凹部中拾得遗存螺髻石3块,其中两块较完整,长78厘米,顶部31.5×31.5厘米,根部24×24厘米。
木质双耳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内侧,有一深约25厘米的窟窿,维修工人从中掏出许多破碎物,细看乃腐朽了的木泥。这证实了南宋范成大在《吴船录》中的记载“极天下佛像之大,两耳犹以木为之”。由此可知,内则露出三截木头,成品字形。
说明隆起的鼻梁,也是以木衬之,外饰锤灰而成。不过,这是唐代贞元十九年竣工时就是如此,还是后人维修时用这种工艺修补,已不可考证。
排水系统
乐山大佛有非常巧妙的排水系统。乐山大佛的两耳和头颅后面,具有一套设计巧妙,隐而不见的排水系统,对保护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使佛像不至为雨水侵蚀。清代诗人王士祯有咏乐山大佛诗“泉从古佛髻中流”。
在大佛头部共18层螺髻中,第4层、9层、18层各有一条横向排水沟,分别用锤灰垒砌修饰而成,远望看不出。
衣领和衣纹皱折也有排水沟,正胸有向左侧分解表水沟,与右臂后侧水沟相连。两耳背后靠山崖处,有长9.15米、宽1.26米、高3.38米的左右相通洞穴;胸部背侧两端各有一洞,互未凿通,右洞深16.5米、宽0.95米、高1.35米,左洞深8.1米、宽0.95米、高1.1米。
这些妙的水沟和洞穴,组成了科学的排水、隔湿和通风系统,千百年来对保护大佛,防止侵蚀性风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左右互通的两洞,由于可汇山泉,内崖壁上凝结了厚约5-10厘米的石灰质化合物,而佛身一侧 崖壁仍是红砂原岩,而且比较干燥。
那左右不通的两洞穴,孔壁湿润,底部积水,洞口不断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约有2米宽的浸水带。显然,这是由于洞未贯通的缘故。不知道当年修建者为何不把它打通。
⑨ 乐山大佛的自然价值是什么
乐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南岷江东岸凌云寺侧内,濒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容江汇流处。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乐山大佛开凿于唐代开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贞元十九年(803年),历时约九十年。
乐山大佛和凌云山、乌尤山、巨形卧佛等景点组成的乐山大佛景区属于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乐山大佛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