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铁木豆多久历史

铁木豆多久历史

发布时间:2021-02-03 12:02:50

1. 灯的演变史

中国现存最早的火把灯具出于战国,在《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

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豆,是商周时期的一种饪食器,用以盛放腌菜、肉酱等的器皿,也是古代的礼器,多用青铜、陶瓦所制。而陶豆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的灯具。

在电灯问世以前,人们普遍使用的照明工具是煤油灯或煤气灯。这种灯因燃烧煤油或煤气,因此,有浓烈的黑烟和刺鼻的臭味,并且要经常添加燃料,擦洗灯罩,因而很不方便。

最早实用的电灯是白炽灯,但早在白炽灯诞生之前,英国人汉弗莱·戴维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成了弧光灯,但这种弧光灯亮度太强产热太多又不耐用,一般场所根本无法使用。

1854年,移民美国的德国钟表匠亨利·戈贝尔用一根放在真空玻璃瓶里的碳化竹丝,制成了首个有实际效用的电灯,持续亮了400个小时,不过他并没及时申请专利。

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申请了一项电灯专利:在玻璃泡之下充入氮气,以通电的碳杆发光,但他们没有足够财力继续完善这项发明,于是在1875年把专利卖给了爱迪生。爱迪生购入专利后尝试改良灯丝,终于在1880年制造出能持续亮1200个小时的碳化竹丝灯。

不过,美国专利局判爱迪生的碳丝白炽灯发明落于人后,专利无效。打了多年的官司后,亨利·戈培尔赢得专利,最后爱迪生从戈培尔贫困的遗孀手上买下专利。

20世纪初,碳化灯丝被钨丝取代,钨丝白炽灯沿用至今。

1938年,荧光灯诞生。1998年白光LED灯诞生。

(1)铁木豆多久历史扩展阅读:

电灯的发明:

与人们通常的认识恰恰相反,最初电灯的发明者不是爱迪生,爱迪生是改进了电灯。早在1801年,英国一位名叫汉弗里·戴维的化学家就在实验室中用铂丝通电发光。

1810年,他又发明了用两根通电碳棒之间发生的电弧而照明的“电烛”,这算是是电灯的最早雏形。另一位英国电技工程师约瑟夫·斯旺经过近30年的研究,于1878年12月制成了以碳丝通电发光的真空灯泡。

当年有关斯旺的电灯泡的报道给了爱迪生以很大启发。1879年10月,爱迪生终于成功制成了以碳化纤维作为灯丝的白炽灯泡,期间,他不断改进技术,最终确定以钨丝作为灯丝,称之为“钨丝灯”,并定型使用至今,爱迪生也由此成为公认的电灯发明者。

参考资料:

网络--电灯

2. 灯的历史发展

爱迪生发明了现代电灯,网络有现成的,见参考资料。古代油灯就无从考察了。

3. 木豆是豌豆么

木豆不是豌豆。

1.木豆,豆科木豆属矮灌木;豌豆,豆科豌豆属一年生草专本植物。

2.木豆小枝柔弱属,有纵沟纹,被灰色柔毛;豌豆茎粗壮,密生灰色长硬毛。

3.木豆小叶3枚,卵状披针形,长5~10厘米,宽2~3厘米,先端锐尖,全缘,两面均有毛,下面并有不明显腺点;豌豆叶柄长,密生灰色长硬毛。托叶小,披针形;三出复叶,顶生小叶菱状卵形,长7-13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两面均有白色长柔毛,侧生小叶较小,斜卵形;叶轴及小叶柄密生黄色长硬毛。

4.木豆总状花序,腋生;萼钟形,萼齿5,披针形;花冠黄红色,花期4月;豌豆总状花序腋生,苞片及小苞片披针形,有毛。

5.木豆荚果长5~8厘米,阔至1厘米,先端渐尖,密被黄色短柔毛。种子3~5粒,近圆形,种皮暗红色;豌豆荚果带状长圆形,略弯,下垂,黄绿色,密生绿色长硬毛、食用籽。

豌豆

4. 问一下大家,什么是木豆(又叫三叶豆)哪有卖多少钱

木豆简介:
木豆又名树豆,是一种直立、木质化、多年生常绿灌木。其栽培起源于版印度,距今已有6000多年权的历史,是迄今为止惟一一种食用豆类作物先后从印度传入我国,传统上分布在长江以南省区。其特点如下:
1.木豆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当年3—6月种,当年9—11月可成林,树高达1.5-3米,树冠可达0.8-2米,可当年实现绿化,迅速绿化荒山。是治理石漠化、恢复生态绿化的优良树种,对石山地区生态重建作用巨大。
2.木豆根系发达,根瘤菌固氮,具共生菌可溶解岩石中的磷酸铁吸取磷分,改良土质作用巨大。
3.木豆干籽粒既是人类的高蛋白食品,又是家畜家禽的优质饲料;叶子富含蛋白质,是家畜家禽好饲料,还田也是优质肥料。
各地价格不同~

5. 请问中国哪里盛产檀木顺便想知道檀木梳的历史以及各种优点,如果送人的话,有什么含义之类的。先谢谢了

檀木因其木质坚硬,香气芬芳永恒,色彩绚丽多变且百毒不侵,万古不朽,又能避邪,故又称圣檀。世界上仅存有沈檀、檀香、绿檀、紫檀、黑檀、红檀等,而且数量极其有限。其质地紧密坚硬、色彩绚丽多变、香气芬芳永恒,且百毒不侵,又能避邪治病,所以人们常常把它作为吉祥物,以保平安吉祥。绿檀因其特性高贵,在我国古代宫廷极为流行,大官贵族都普遍佩戴。檀梳梳制梳在我国有千年的历史,一般用于制梳的檀木往往有绿檀、紫檀、黑檀、红檀几种,梳匠世家的檀木梳用料考究,制作精美,深受人们的喜爱。 特别说明: 一、檀分紫檀、黑檀、玉檀等,主要产自东南亚、南美洲以及非洲最原始的热带雨林,因为生长极其缓慢,非数百年不能成材,故而珍贵异常。(檀:梵语指乐施好善) 二、因为真正意义上的紫檀已经在明清时期被采伐殆尽了。所以,清乾隆以后才出现的红木(南方称酸枝木)开始大行其道并取而代之,成为顶级家具的主要用材。 三、各种檀木的质地都十分坚实,百毒不侵又能避邪祛病。尤其是黑檀,其色调更是古雅深沉肃穆,纹理光泽华贵而内敛,很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价值观;而俗称的红檀又分铁木豆、子京、枧木等好几种,其色调纹理红润华贵,同样很符合中国传统的审美价值观;玉檀也称绿檀、圣檀,其色彩绚丽多变、香气淡雅恒久,主要产自南美洲。 四、将质地坚实的檀木和凉血安神的水牛角卯榫在一起并不难,但只有手艺超群的技师才能确保卯榫的工艺质量(明清时期最好的家具就是由当时御用的工匠们采用传统的卯榫工艺拼装而成,一根铁钉都没用,历经数百年却依旧非常牢固)。 五、由于是以纯天然材料手工制作,同款型号的每一把“雎鸠”檀木梳都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这一点其实也很重要),无论是纹理、色泽还是工艺都会有细微的差别,请大家理解

内蒙和西藏 额 还有诸如一些古镇 扬州 镇江 凤凰 等等等等

6. 中国家具发展的历史..

国家具的产生可上溯到新石器时代。 从新石器时代到秦汉时期,受文化和生产力的限制,家具都很简陋。人们席地而坐,家具均较低矮。南北朝以后,高型家具渐多。至唐代,高型家具日趋流行,席地坐与垂足坐两种生活方式交替消长。至宋代,垂足坐的高型家具普及民间,成为人民起居作息用家具的主要形式。至此,中国传统木家具的造型、结构基本定型。此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中国传统家具在工艺、造型、结构、装饰等方面日臻成熟,至明代而大放异彩,进入一个辉煌时期,并在世界家具史中占有重要地位。清代家具体量增大,注重雕饰而自成一格。20世纪初,因受外来家具的影响,出现了“西式中做”的新式家具。50年代后,中国家具工业迅速发展。80年代,在借鉴各国不同的家具风格和先进生产技术的同时,中国家具不断发掘传统技艺,并结合自己的国情民俗,逐渐形成一代新的家具风格。史前至春秋时期的家具(史前~公元前476)1978~198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在发掘山西襄汾县陶寺村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公元前2500~前1900)时,从器物痕迹和彩皮辨认出随葬品中已有木制长方平盘、案俎等,这是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中国木家具。公元前21世纪,中国发明了青铜冶炼和铸造技术,出现了坚利的金属工具,为制造木器用具提供了条件,致使西周以后木家具逐渐增多。在《诗经》、《礼记》、《左传》的记载中,这一时期的木家具已有床、几、扆(屏风)和箱等。同时,也出现了青铜家具。从出土文物中见到的商代铜禁和饕餮、蝉纹、铜俎,反映出这一时期青铜家具在铸造技术以及实用、装饰方面都已达到较高的水平。家具结构早期的木家具已从建筑中移植应用榫卯结构。1979年,在江西贵溪春秋晚期崖墓出土的两件木制架座残件中,发现了方形榫槽。青铜家具在商代为整体浑铸,至春秋时期已发展为分铸、焊接、失蜡铸造、镶嵌等多种工艺。1979年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春秋晚期多层云纹铜禁,就是采用失蜡铸造工艺制造的,造型更加精美而富有装饰性。家具漆饰新石器时代,人们就认识了漆的性能并用于制器。商、周时期,漆饰工艺已较普遍。当时的涂料取自漆树的汁液,称为生漆,其中含有漆酚、漆酶、树胶质和水分。漆可配成多种色彩,用它作涂料既能保护器物,又起到装饰作用。东周时期留存的漆木家具较多。黄河中、下游出土的漆箱等,表面多饰以云雷、回纹、蟠螭、窃曲等图案的彩绘;江汉、江淮地区楚墓出土的座屏、几、案等漆木家具,造型优美,纹饰流畅。战国时期家具(公元前475~前221)战国时期,漆木家具处于发展时期,青铜家具也有很大的进步。漆木家具战国时期的漆木家具种类繁多,饰面新颖、富丽端庄。1957年河南信阳战国楚墓出土的漆案,案边有4个可提挽的铺首,案角镶铜,案足铜制,案面髹漆彩绘与铜饰件相映生辉。1978年湖北随县战国早期曾侯乙墓出土的二十八宿象图衣箱,黑漆作底朱纹其上,绘有北斗和青龙、白虎天文图象(图1)。信阳楚墓出土的六足漆绘围栏大木床、栅足雕花云纹漆几,以及1958年湖南常德战国墓出土的漆几等,造型淳朴,漆饰华丽,反映当时的漆饰工艺已较成熟。木家具如几、案、床类形体较大的家具,多为框架结构,以榫卯连接。常用的榫接形式有十字搭接榫、闭口贯通榫、闭口不贯通榫、开口不贯通榫、明燕尾榫等。如信阳楚墓出土的大木床、雕花漆几、木俎等,在足与框架、足与案面、屉板木梁与边框、围栏矮柱与床框之间的连接,就采用了以上各种榫接方法,结合牢固,外形美观。几、案类家具的足底,常加一根横木,称为“柎”(“柎”通“跗”,为家具之足)。它既能支承和固定器足,又能保护器足。这些结构经历代不断改进、发展,形成中国传统家具的重要特征,并沿用至今。青铜家具战国时期,青铜家具在造型、工艺上都有很大进步。1978年河北平山白狄族故国中山王墓出土一件错金银龙凤青铜方案,以四鹿为足承一圆圈,圈上蟠绕成半球形四龙四凤,龙首上方各有一组斗拱承置案面。1960年云南江川滇族战国墓出土的虎牛青铜案,由二牛一虎组成,主体为一立牛,四足立作案足,牛背呈椭圆状构成案面,一虎扑噬牛尾作案耳,另有小牛犊藏身母体下。立牛健壮,双角前伸,肌肉丰满,造型均衡稳重,栩栩如生(图3)。这些青铜家具工艺精湛,可称稀世珍宝。 秦汉时期家具(公元前221~公元220)秦汉时期,在继承战国漆饰的基础上,漆木家具进入全盛时期,不仅数量大、种类多,而且装饰工艺也有较大的发展。家具的发展变化秦汉时期人们起居仍是席地跽坐(跪坐)或盘膝坐,垂足坐始见萌生尚未普及。常用家具有几、案、箱、柜、床、榻、屏风、笥(放衣服的小家具)、奁(放梳妆用品的器具)、胡床(坐具,又称交床,绳床)等。这一时期家具的主要特点是:①大多数家具均较低矮。②始见由低矮型向高型演进的端倪。西汉时,由印度传入毾

7. 灯的发展史发光原理及作用

灯的发展历史

灯”字来源

灯和灯字究竟起源于何时,战国以前都还没发现名为灯的实物。在商代的甲骨文中也未见

灯、烛之类字样。西周时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烛”应是最早的照明用器的记载。

西周时“烛“应是一种由易燃材料制成的火把,没有点燃的火把通称为?,故可以抱?,用

于执持的已被点燃的火把,称之为烛;放在地上的用来点燃的成堆细草和树枝叫做燎;燎

置于门外的称大烛,门内的则称庭燎。

中国现存最早的灯具出于战国,在《楚辞?招魂》中有“兰膏明烛,华镫错些”的记录,

说明战国时已出现“镫”这个名称了。在周代,“镫”、“登”通用,《尔雅?释器》:“

木豆谓之豆,竹豆谓之豆笾,瓦豆谓之登。”徐铉曰:今俗别作灯,非是,晋郭璞云:

礼器也。古人把“镫”称灯,应是字义的假借。

灯的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

“火”是人类祖先抵御猛兽的主要工具,灯也是因为“火”而得到发展。根据古书最早的

记录。灯具的出现始见与战国。当时候的灯具结构已比较完善,而且造型也很优美,可见

在它以前,灯的发明和演变已经有了一个相当时期,只是工艺说明已经失传。

玉勾连云纹灯

战国灯大多由金属或陶土制成,而玉制灯仅此一件,堪称绝品。玉灯以新疆和田青玉为材

,局部有赫褐色的浸痕。灯由盘、把手和座三部分组成,分别用三块玉雕琢后粘合成一体

。上部灯盘圆形浅腹,盘中心凸起一个五瓣团花柱。中部把手成圆柱形,上饰浮雕的仰形

三叶饰,中间束腰,腰下满饰勾连云纹。灯座为覆圆盘形,并以五瓣柿蒂纹和勾连云纹装

饰,足底亦饰勾连云纹。

人形铜灯及铜勺

此灯1957年出土于山东诸城葛埠村,灯高21.3厘米,盘径11.5厘米,整体为一身着短衣

男子双手擎灯盏状。此人双手各擎一屈曲带叶竹节形盘柄,盏盘下的子母榫口与盘柄插合

,可根据需要随意拆卸,构造精巧。人足下为屈曲的盘龙形的圆盘。出土时还随附有一柄

供添油用的长柄铜勺。这件铜灯设计巧妙,造型新颖,专家研究认为它应是战国时期齐国

宫廷中所使用。

战国时期的灯具以青铜质的为主体,多为贵族实用器。陶质灯因与传统的陶豆无异,往往

被当作陶豆,并没归于灯类。这类灯为下层社会所用,玉质灯造型精美是上层社会的实用

器具。战国时期的灯具造型

除了个别多枝灯外,大致可分为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两大类。多枝灯(又称树形灯)实

物较为少见,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五连枝灯,形制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树,支撑着十五个灯盏

,灯盏错落有致,枝上饰有游龙、鸣鸟、玩猴等,情态各异,妙趣横生。人俑灯是战国时

期青铜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这些灯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为身份卑微的当地人形象。

持灯方式有站立两臂张开,举灯过顶;有的跽坐,两手前伸,托灯在前。一俑所持灯盘从

一至三个不等。灯盘有圆环凹槽形和盘形两种形制,前者有三个支钎,后者多为一个支钎

。仿日用器形灯基本上是一些生活实用器的演变,主要为仿豆、鼎和簋等较为常见的器皿

,以豆形陶灯居多,但也有一些仿鼎和簋的形制的青铜灯。

秦代铸造的灯也是极其华丽的。雁足灯,形制为一大雁之腿,股部托住一环形灯盘,上有

三个灯柱,可同时点燃三支烛。

人骑骆驼灯

人骑骆驼灯是青铜铸造的一件实用的照明用具,同时也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在长方形平底

座上站立一只昂首垂尾的双峰骆驼,一人双脚后夹端坐于驼身,双手稳稳在握住一圆形灯

盘的灯柱。整个青铜雕塑制作精巧,人与骆驼的形象以曲线为主导,旨在传神,而不着意

细部逼肖。从整体来看,底座、骆驼、人物与灯柱、灯盘浑然一体,驼背上的人举重若轻

,似擎一顶华盖,其重心设计极为科学合理。这件雕塑品中骆驼的出现,为研究楚与北方

少数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灯的发展历史 春秋战国 “火”是人类祖先抵御猛兽的主要工具,灯也是因为“火”而得到发展。根据古书最早的记录。灯具的出现始见与战国。当时候的灯具结构已比较完善,而且造型也很优美,可见在它以前,灯的发明和演变已经有了一个相当时期,只是工艺说明已经失传。 玉勾连云纹灯 战国灯大多由金属或陶土制成,而玉制灯仅此一件,堪称绝品。玉灯以新疆和田青玉为材,局部有赫褐色的浸痕。灯由盘、把手和座三部分组成,分别用三块玉雕琢后粘合成一体。上部灯盘圆形浅腹,盘中心凸起一个五瓣团花柱。中部把手成圆柱形,上饰浮雕的仰形三叶饰,中间束腰,腰下满饰勾连云纹。灯座为覆圆盘形,并以五瓣柿蒂纹和勾连云纹装饰,足底亦饰勾连云纹。 人形铜灯及铜勺 此灯1957年出土于山东诸城葛埠村,灯高21.3厘米,盘径11.5厘米,整体为一身着短衣男子双手擎灯盏状。此人双手各擎一屈曲带叶竹节形盘柄,盏盘下的子母榫口与盘柄插合,可根据需要随意拆卸,构造精巧。人足下为屈曲的盘龙形的圆盘。出土时还随附有一柄供添油用的长柄铜勺。这件铜灯设计巧妙,造型新颖,专家研究认为它应是战国时期齐国宫廷中所使用。 战国时期的灯具以青铜质的为主体,多为贵族实用器。陶质灯因与传统的陶豆无异,往往被当作陶豆,并没归于灯类。这类灯为下层社会所用,玉质灯造型精美是上层社会的实用器具。战国时期的灯具造型 除了个别多枝灯外,大致可分为人俑灯和仿日用器形灯两大类。多枝灯(又称树形灯)实物较为少见,最具代表性的是十五连枝灯,形制如同一棵繁茂的大树,支撑着十五个灯盏,灯盏错落有致,枝上饰有游龙、鸣鸟、玩猴等,情态各异,妙趣横生。人俑灯是战国时期青铜灯最具代表性的器物。这些灯的人俑形象有男有女,多为身份卑微的当地人形象。持灯方式有站立两臂张开,举灯过顶;有的跽坐,两手前伸,托灯在前。一俑所持灯盘从一至三个不等。灯盘有圆环凹槽形和盘形两种形制,前者有三个支钎,后者多为一个支钎。仿日用器形灯基本上是一些生活实用器的演变,主要为仿豆、鼎和簋等较为常见的器皿,以豆形陶灯居多,但也有一些仿鼎和簋的形制的青铜灯。 秦代铸造的灯也是极其华丽的。雁足灯,形制为一大雁之腿,股部托住一环形灯盘,上有三个灯柱,可同时点燃三支烛。 人骑骆驼灯 人骑骆驼灯是青铜铸造的一件实用的照明用具,同时也一件精致的工艺品。在长方形平底座上站立一只昂首垂尾的双峰骆驼,一人双脚后夹端坐于驼身,双手稳稳在握住一圆形灯盘的灯柱。整个青铜雕塑制作精巧,人与骆驼的形象以曲线为主导,旨在传神,而不着意细部逼肖。从整体来看,底座、骆驼、人物与灯柱、灯盘浑然一体,驼背上的人举重若轻,似擎一顶华盖,其重心设计极为科学合理。这件雕塑品中骆驼的出现,为研究楚与北方少数民族进行文化交流的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灯的种类 照明灯 电灯、日光灯、油灯、煤油灯、铜灯、铁灯、马灯、壁灯、路灯…… 装饰灯 霓虹灯、花灯、灯笼、走马灯、卡通灯、宫灯 警示灯 航标灯、红绿灯、警灯…… 特殊功能的灯 无影灯、探照灯、追光灯…… 灯的用途与原理 日光灯;:电源开关刚闭合时,日光灯管内的水银经灯管两端灯丝加热蒸发,形成稀薄的水银蒸汽,镇流器产生的高压加在灯管两端,使汞原子电离出电子,电子加速后与汞原子碰撞,使气体迅速击穿,产生弧光放电,激发紫外线。紫外线再激发涂在管壁上的荧光粉,发出柔和的光。它不含红外线,所以它的光是很温和的,不伤眼睛;因为不含有热线,用起来比较省电;它也会发出许多美丽有色的光。这就是由荧光粉里所含的化学药品的性质来定了,例如涂上钨酸镁的,发蓝白色光,涂上硼酸镉的发淡红色光。 蒸汽灯:是由密封在玻璃管里的各种蒸汽通过电流而发光。它们的构造,有点像日光灯,由于多个灯泡从不同角度同时发光,就产生无影灯。 氙气灯的发光原理:超高电流,通过没有钨丝、只填充氙气的石英管,使气体碰撞产生有如白昼般强烈之电弧光,接着再将电压转成8,000V,稳定持续供应氙气灯泡发光。HID灯光的特性比较接近太阳的白光而不是一般卤素灯(Halogen)之黄光。HID色温接近白昼的阳光。(阳光色温为 6000K,HID色温为4300K-6500K,卤素灯色温为3200K-3600K)HID亦免除一般卤素灯从第一次发亮钨丝就开始氧化及发亮时间越长,光线就越暗的困扰,同时发亮体集中,照明距离宽而且长。HID更拥有较一般卤素灯远3倍的超长视线及超广角的宽旷视野,但HID的用电量仅需35W,但其光亮度是一般卤素灯的3倍,使用寿命较一般卤素灯长约10倍。卤素灯的发光原理是用钨丝发热所致,因此在长久的高热下,难保不烧断损坏。而氙气灯是利用电流刺激气体发光,基本上不会产生过高温度,所以只要其中的氙气还没用完,它就可以一直正常发光,不易损坏。在正常的用车条件下,一组HID气体放电灯可用上6年有多。HID的耗电量仅为35W比卤素灯的60W更为省电,因此油费等于间接省下来了,而且越用越亮。

8. 红铁木豆 金丝乌木 哪个好

金丝乌木应称阴沉金丝楠、红铁木豆应称红檀、阴沉金丝楠比红檀好、金丝楠阴回沉木

是乌木的一种。它是指樟科,答楠木属里的紫楠、桢楠、润楠等木料经过上千年历史而形成的,有的进埋在土里,而有的则是沉在水里。

我们常说的乌木范围太广了,这里所指的是金丝楠木形成的乌木。

9. 无影灯的历史

世界上最早的手术无影灯是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法国教授韦兰在英国发明做成的。韦兰将一个100瓦的灯泡放在无影灯圆顶上由许多窄小平面镜均匀放置而形成的屈光透镜的中心处,所以整个无影灯呈消去尖顶的锥形。

无影灯的第二次改革是在三四十年代法国的单灯型无影灯和美国的轨道型无影灯。当时的光源采用的是白炽灯泡,灯泡的功率最大只能达到200瓦,灯丝绕的面积大,无法控制光路,难以聚焦;反光罩使用铜料抛光成型,不易反射,因此无影灯的照度极低。

到五十年代,为了提高无影灯的照度,孔式多灯型无影灯陆续在欧洲和日本生产使用。这种类型的无影灯增加了光源的数量,用高纯铝做小反光罩,提高了无影灯的照度。

但是,这种类型的无影灯由于灯泡数量的增加,使无影灯的温度上升很快,容易引起医生的不适以及手术部位组织的干燥,不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

八十年代初,日报开始生产卤素灯光源的冷光孔型手术无影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整体反射式手术无影灯问世。这种无影灯采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设计反光罩曲面,曲面由工业冲压一次成型,形成多边反射器。这种无影灯的光源不仅与日光一样明亮而且绝无阴影。

(9)铁木豆多久历史扩展阅读:

无影灯的原理

无影灯其实并不能“无影”,它只是减淡本影,使本影不明显。影子是光照射物体形成的。地球上各处的影子是不同的。仔细观察电灯光下的影子,还会发现影子中部特别黑暗,四周稍浅。

影子中部特别黑暗的部分叫本影,四周灰暗的部分叫半影。这些现象的产生都和光的直线传播有密切关系。假如把一个柱形茶叶筒放在桌上,旁边点燃一支蜡烛,茶叶筒就会投下清晰的影子。

如果在茶叶筒旁点燃两支蜡烛,就会形成两个相叠而不重合的影子。两影相叠部分完全没有光线射到,是全黑的,这就是本影;本影旁边只有一支蜡烛可照到的地方,就是半明半暗的半影。如果点燃三支甚至四支蜡烛,本影部分就会逐渐缩小,半影部分会出现很多层次。

物体在电灯光下能生成由本影和半影组成的影子,也是这个道理。很显然,发光物体的面积越大,本影就越小。如果我们在上述茶叶筒周围点上一圈蜡烛,这时本影完全消失,半影也淡得看不见了。科学家根据上述原理制成了手术用的无影灯。

它将发光强度很大的灯在灯盘上排列成圆形,合成一个大面积的光源。这样,就能从不同角度把光线照射到手术台上,既保证手术视野有足够的亮度,同时又不会产生明显的本影,所以称为无影灯。

阅读全文

与铁木豆多久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