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实例论证: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这个问题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第一点表现。
第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自然资源是一种天然财富,只有经过劳动群众使用一定工具,进行艰苦的劳动,以自己体力和智力投入到生产中,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才能把天然财富变成社会财富。如果没有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不创造出物质财富,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不能发展。
第二,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物质财富都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①人民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请学生就本框题第9自然段的内容说明鲁迅这段话的含义是什么?
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无论任何人,要从事精神活动,都要有物质前提,即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手段,而它们都是劳动人民在生产实践中创造的;如果没有物质生活资料,精神产品的生产活动就无法进行。
②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第一,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根源和依赖于劳动人民的生产经验。
事例一:明代著名的《本草纲目》,就是总结了历代的药物学家、医学家和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经验,特别是药物经验,而由李时珍经过27年艰苦劳动,加以检验、丰富和发展,所完成的药物学巨著。
事例二:西汉后期的《汜胜之书》,南北朝时期的《齐民要术》,元代的《王祯农书》,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都是直接总结劳动群众的农业生产和饲养经验写成的。
第二,人民群众的生产和生活,蕴含着文学艺术的丰富矿藏;即使作为精神财富生产重要工具的语言,也是人民群众的创造。
事例一:屈原的《离骚》《九歌》直接取材于远古时代人民群众创造的神话和传说。
事例二:《水浒》《三国演义》《西厢记》《浮士德》等世界名著,都是在民间口头文学和民间传说的基础上修琢提炼而成。
第三,历史上许多优秀的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本身就是直接从劳动群众中涌现出来的,他们亲手完成了许多宝贵的精神产品的创造。
事例:中国宋代发明活字印刷的毕升,明代大药物学家李时珍,近代英国发明蒸汽机的瓦特,英国电磁学家法拉第,发明电灯、电影、留声机的爱迪生,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就是杰出的代表。
综上所述,我们的结论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
③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这首二胡独奏曲为《二泉映月》,作者是瞎子阿炳,原名华彦钧,1893年生,江苏无锡县人。一生坎坷,献身音乐,终成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他创作演奏的二胡、琵琶乐曲《听松》《寒风春曲》《二泉映月》《大浪淘沙》《昭君出塞》《龙船》是我国民族音乐的瑰宝,在国际乐坛上享有很高声誉。《二泉映月》以悲愤激昂的音调,倾诉了对世间不平的控诉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被列为世界十大名曲之一,被美国宇宙探测器带入太空播放。华彦钧本人是世界音乐史上的一位名人。
在我国像华彦钧这样杰出的民间艺术家为数还不少,这充分说明:劳动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由于物质前提是劳动群众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源泉是劳动群众提供的,有些精神财富还是劳动群众直接创造的,所以说,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展示三组具体历史事件:
第一组:
A.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导致古罗马帝国的加速灭亡。
B.秦本陈胜吴广揭竿起义,直至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第二组:
A.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武装的巴黎工人攻打巴士底狱,直到第三次武装斗争取得胜利,建立雅各宾派的专政。
B.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
第三组:
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B.改革开放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步,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要求学生简要分析原因、作用和意义,并从哲学上分析说明了什么问题?
教师点评、小结。
第一组:斯巴达克奴隶起义和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其原因基于:奴隶阶级与奴隶主阶级、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经济利益上存在剥削与被剥削、政治上存在压迫与被压迫的对立所致。其意义或作用在于:沉重打击了奴隶主阶级和地主阶级的反动统治,动摇了反动统治的秩序,有力推动了历史向前发展。
第二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说明资产阶级取得革命胜利的一个很重要原因是工农劳动群众始终是社会革命的主力军。其意义或作用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都加速了历史向前发展,社会制度发生了新旧更替,建立起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第三组: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由于有了无产阶级的领导,取得伟大胜利。其意义或作用是: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是继十月革命胜利之后又一伟大事件。
我国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的20年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与我国人民群众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革、深化改革、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紧密相联。其意义或作用是:改革是一场更深刻、更广泛意义上的革命,它使我国综合国力、社会生产力发展、人民生活改善提高都上了新台阶,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它说明我国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从对上述三组具体历史事件的简要分析,说明: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的决定作用,突出地表现在社会变革时期,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四)总结、扩展
今天这节课内容,可以归纳为:
一个基本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三条理由: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
扩展:
1.划清一条界限: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就要与“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划清界限。
“民粹派”成员反对沙皇,同情人民,但他们又根本看不起人民群众。他们把自己看作是英雄,把人民看作是“群盲”。在他们看来。英雄人物,好比是由阿拉伯数字1和0组成的大数目字(如100000000)中的1,而人民群众则好比是那些0。如果没有前面的1,后面的0再多,也是没有意义的。
讨论:漫画内容说明了什么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人民群众的作用。
实际上,在人民群众问题上,始终存在着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一种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一种是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究竟谁是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还是个别人物,始终是斗争的焦点。
唯物史观从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本观点出发得出结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人民群众的历史;而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提出发,夸大个别人物的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少数英雄人物的意志决定历史发展的方向,决定社会的前途,而人民群众却是微不足道的。
其实,任何英雄豪杰,都是从群众中产生的,他的力量来自群众,因此,离开了群众,他就一事无成,就会失败。正如“1”和“00000000”的关系,离开“00000000”,“1”永远只是且只能是势单力薄的“1”。这个道理,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原理。究竟是谁创造了历史,正如毛泽东所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新时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本质在执政为民。
本质在执政为民,揭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始终以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为最高标准,始终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始终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始终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2.坚持一个统一:即坚持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与唯物辩证法的历史观的统一。
3.改革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我们要拥护改革、支持改革、作改革的促进派。
4.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群众的实践需要引导,新生事物需要扶持,我们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同群众的实践相结合。
② 任选一历史(文学)人物为话题,运用比喻论证写一个精彩片段。
诸葛亮舌战群儒,仔细去看看这一段,同时也可以找苏秦和张仪相关精彩片段
③ 中国古代历史人物评述论文800字,要求是用主要历史论证。急需
王安石字介甫,又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人,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1070年拜相,推行改革。变法的目的在于富国强兵,借以扭转北宋积贫积弱的局势,制订和实施了一系列的新法,展开了广泛的社会改革。
④ 以 要正视历史 为论点,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运用对比论证的写法,字数在100字左右
只有正视历史才能取信于世。战后德国为什么会得到世界人民的谅解和信任呢?因为他们能回正确地任答识和对待那段曾给人类带来灾难的历史。不仅历界政要代表德国政府向受害国人民真诚道歉,而且在政府主导下教育全体国民进行反思,在德国中小学的教科书中详实地叙述了纳粹的罪行,如关于“纳粹专制统治系”、“纳粹战争和消灭政策”、”反犹”等,并选载了不少纳粹文件原文,让学生阅读后做出自己的判断和分析,并组织学生集中营纪念遗址,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这段历史,明辨是非。还在教材导言中引用了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话:“忘记它是有罪的,应该永远怀念它。它过去有可能发生,任何时后也仍然有可能。”这样一种自觉的反思,表明一个民族正视历史、追求真理、面向未来的勇气和自信,当然的会取信于世并受到人们的欢迎和赞赏
⑤ 历史上有名的科学家到最后都写了对神论证,是不是真有神!
不是的.
牛顿年轻时也没有相信神,因此他能客观的看待整个世界.用科学的思想来引导内自己的科容学生涯.发现了"地心引力".而晚年的他,可能人老失去了对事物的信念与憧憬,导致他相信了神学.而称发现了一种由神所造的"切线力".其实这是没有的.
哲学对具体科学有指导作用,正因为他们晚年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导致错误的想法.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如果世界真的有神,人所见的神是人样的,那么狗见的神就是狗样的拉?"这是马克思说的.
这是我学政治所了解的.
⑥ 历史背景中 知识性与逻辑性怎么论证
我来教你怎么用逻辑来论定哪些历史是真哪些历史是假
举例来说,比如中越战争,大陆和越南对这段历史都有篡改的地方。
最直接的方法是去看第三国历史书,如果看不到的话就只能自己判断了。
判断方法:
大陆历史书写的是:我们没有入侵越南,是越南先动手的,然后我们反击才打进越南的。
那么我们看一下历史背景,大陆说越南是为了称霸东南亚才动手的,那么仔细想想,第一,当时东南亚有那么多小国,越南为何偏偏选择一个大国下手?第二,越南为什么一开始连续失败,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当时越军的主力在正柬埔寨作战,在北线的只有一些三流部队。他们冒着两线作战的风险向一个大国挑战的说法本身就有问题,二是因为越南对PLA的进攻毫无准备,如果是越军先动的手,那么他们为何毫无准备呢?
篡改历史并不是大陆的专利,越南对这段历史也有篡改的地方
越南的历史是:华军并不是迫于国际社会压力而撤军的,而是被我们打败而撤军的
想论证这段历史的真伪也很容易,首先PLA在越南占领区撤军时带走了越南大量的矿物资源,使得越南的矿产业十多年都没能恢复。如果PLA真的被越军打败了,那么会让他们带走这些资源吗?其次越军当时的应对策略是,将精锐部队从柬埔寨撤回与“北寇”交战,但二者并未来得及发生交火,也没有任何交战记录,那么越南历史书所说的胜利难道是本来就在北部的三线部队打败PLA的一线部队吗?我看不是。
以上只是举个例子,其他历史的真伪都可以用次方法来论证,具体步骤就是首先要了解当时大体的历史背景,然后把需要论证的历史事件放进去看看那些地方的逻辑性有明显问题。但是这方法并不简单,因此去看第三国历史书才是最直接的方法。所以楼主如果有历史有爱的话可以平时多读一读不同国家的历史书
⑦ 有没有“慢”人的成功事例我想写一篇议论文,论点是生活节奏应该慢一些,所以论证的时候就需要许多历史
欲速则不达
有这样一则寓言:一位一心想早日成名的少年拜一位剑术高人为师。他迫不及待地问师傅多久才能学成。师傅答曰:“十年。”少年又问如果他全力以赴,夜以继日要多久。师傅回答:“那就要三十年。”少年还不死心,问如果拼死修炼要多久,师傅回答:“七十年。”
少年可谓是不惜一切想尽快成功,可是为什么在师傅的眼中,他越是努力就离自己的目标越远呢?在我看来,这是因为它的心完全被渴望成名成功的思想所占领,没有平和的心态。努力本身并没有错,可是期盼迅速成功,一夜成名的心态反而会使人欲速则不达。
说起欲速则不达,不能不令人想到下面这则小故事。
天色渐晚,一个卖橘子的想赶在城门关上之前走到前面的一座城。小贩问一位路人,他要什么时候才能抵达城门。路人回答说:“如果你慢慢走,关门之前能到达。如果你走的很快,就到不了了。”小贩感到很奇怪,没有领会路人的话,开始快速赶路,却又走得太急,打翻了橘子,不得不停下来捡拾满地的橘子,也最终没能在关城门前到达。究其原因,是因为小贩一心只想着赶路与到达,没有平和的心态,以至于最终自乱阵脚,打翻了货物。
可见,急于求成,心态浮躁,会把最简单、最熟悉的小事都办糟,何况富有挑战性的大事呢?
贝多芬写《合唱交响曲》用了39年的时间,最终将无数次的灵感串联成了旷世佳作。如果他也急不可耐地希望完成作品,一个小时作完曲子,我们还能听见他发自内心的《欢乐颂》吗?
越王勾践为了灭吴受了多少年的凌辱,尝了多少年的胆。他从来没有草率地为报一箭之仇而出兵吴国,而是用平和、坚定的心对内不断提升自己,对外等待最佳时机。可见,坚定而又平和的心态才是成功的前奏。
一针一线都是细心缝制的帆,才能迅速而安全地将我们送到成功的彼岸。
用焦急与功利心打造出的船,只能将我们埋葬在失败的大海中。
⑧ 写历史发展类论文可用什么论证方法
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七种】
例证法、引证法、喻证法、比较法、归谬法、归纳法和演绎法。
下面细谈四种在议论文写作时常用也比较好用的论证方法。一、例证法例证法也叫事例论证,是用令人信服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自己论点正确的一种方法。它是议论文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论证方法。“事实强于雄辩”,在典型的事例面前,道理不言而喻。要用好例证法,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事例要典型、确凿、有影响力。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2、事例的叙述要简明扼要,切忌拖泥带水,过于详细。举例是为了证明观点,不是为了弄清事实,切忌本末倒置。3、事例切忌单一狭隘,要丰富广阔,要点面结合,古今中外相映成辉。同类事例掌握多时可考虑采用句式排比列举。4、事例列举之后要简短分析,不能将例证法变成事例整理,忌有例无证。5、勤于积累,精于筛选。“书到用时方恨少”,平时多读书报,摘记、剪贴是主要手段。积累多了,自然能融会贯通、左右逢源。二、引证法引证法也叫道理论证,是通过引用名人名言、古诗文名句、反映科学规律的俗语谚语警句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引证法在考场或平时练笔写作中的使用频率仅次于例证法。由于引证法引用的是世人公认的思考结晶,能够深刻地反映事物的本质已为无数事实所证明,所以具有巨大的说服力。怎么用好引证法呢?1、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有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要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高洁远大,要选用“燕雀怎知鸿鹄之志”,某同学沉湎于上网,要选用“玩物丧志”,某同学不能只持之以恒、一暴十寒,要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2、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3、要注意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三、喻证法喻证法是用设喻来论证论点的方法。在议论文中,设喻可以使论点更易懂、更风趣、更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喻证法能化抽象为具体、化艰深为浅显、化枯燥为生动。运用喻证法必须注意以下三点:1、以小见大,就近取譬。要精选生活中细小的、人们熟悉的事物做为设喻的喻体。喻体如果不是读者常见熟知的,就达不到喻证的目的。2、喻体不求形似,求神似。做为喻证的喻体与做为比喻的喻体不同。比喻的喻体是为了强调特征,描绘事物,侧重形似,以形比形;而喻证的喻体是为了阐发观点,以正视听,力求神似,以义取形。一定要对自己所要论争的对象和用来设喻的事物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细致入微的体味与揣摩。3、精剖喻体,丝丝入扣。《拿来主义》中鲁迅先生的喻证法运用得是很经典的。他用“大宅子”比喻“文化遗产”;用“孱头”、“混蛋”、“废物”来批判三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观点和态度;用“鱼翅”、“鸦片”、“烟枪、烟灯”、“姨太太”来比喻文化遗产的几个组成部分;用“占有”、“挑选”、“创新”来说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三个步骤。十分贴切,浑然一体,令人信服并不由得拍案叫绝。四、比较法比较法也是一种常见的论证方法,分对比与类比两种。1、类比法所谓类比,就是借助某个或某几个类似的故事、实例或写作者安排的情境,进行由此及彼的推理。用于类比的事物大致有这么几种:古今中外的史实、神话传说、寓言、写作者自己创设的情境等。运用类比要注意所选取的“类体”要同类,不能相对或相反;在类比之后要剖析,要善于揭示,一语破的,一刀见血。2、对比法所谓对比,就是把正反两方面的论点和论据加以剖析对照,达到否定错误观点,树立正确论点的目的。运用对比要注意所选取的“对体”的正与误、是与非、新与旧的区别要非常明显,要有突出的互相对立的关系;必须要对所要论述的对象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可以是人对人、物对物,也可以是纵向比较或横向对照。
写历史论文的话,一般就是用的引用或者是列举。对比的话,也可以。
⑨ 初中历史谈观点的题怎么做(相当于举例论证,但谁有那种归纳总结的事例或知识点)
列举《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
广州 厦门 福州 宁波 上海
列举洋务派筹建内的三支海军容名称
南洋 北洋 福建
列举北伐战争的三大主要对象
吴佩孚 孙传芳 张作霖
列举抗击日寇的国民党爱国将领四位
彭德怀 李宗仁 佟麟阁 赵登禹
列举洋务派和维新派代表人物
洋务派——李鸿章 左宗棠 张之洞
维新派——康有为 谭嗣同
列举中国现代史上具有宪法性质的两个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共同纲领》
列举下列会议召开时间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中共一大——1921
中共七大——1945
中共八大——1956
中共十二大——1982
中共十三大——1987
中共十四大——1992
中共十五大——1997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
遵义会议——1935
列举中国关于香港问题中英签订的重要条约或声明
《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英联合声明》
列举20世纪30年代日军的侵华事变
九一八事变 七七事变 八一事变
列举16~18世纪西方进行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国家
美国 英国 法国
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帝国主义的国家
美国 德国 法国 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