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龙亢有多少年的的历史
龙亢镇距今已经有2152年的历史。
龙亢镇建镇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西汉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汉武帝于此设龙亢县,东汉至宋1200余年里,均为县治所在。涡北老镇区历史遗存众多,主要有: “桓傅故里”、桓公墓、九庙十三阁、新四军四师淮上纪念馆等历史遗迹。也是十大青年之一邵泽泽的故乡。龙亢镇自古为几县通衢,是怀远县区域经济副中心,皖北较大的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集散地,是1500多平方公里范围内经济、文化、科技和信息中心,且是该地区少有的“天天逢”集镇,八方辐辏,店铺林立,商贾云集,交易场面热闹红火。市场上土特产品种类繁多,当地的扒猪脸、疙瘩鸡、改刀鱼、醋溜白菜、辣汤、烧饼等地方名吃,声名远扬。身置其间,能感受到浓浓的皖北农村集镇特有的商业和文化氛围。
B. 乌镇有多少年历史
乌镇是江南四大名镇之一,是个具有6000余年悠久历史的古镇,曾名乌墩和青墩,全镇辖13个社区居委会和18个行政村。乌镇地处浙江省桐乡市北端,西临湖州市,北界江苏吴江县,为二省三市交界之处。陆上交通有县级公路姚震线贯穿镇区,经姚震公路可与省道盐湖公路、国道320公路、318公路、沪杭高速公路相衔接。乌镇距桐乡市区13公里,距周围嘉兴、湖州、吴江三市分别为27公里、45公里和60公里,距杭州、苏州均为80公里,距上海140公里。从杭州出发走高速公路一个多小时的车程。
乌镇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称。一条流水贯穿全镇,它以水为街,以岸为市,两岸房屋建筑全面向河水,形成了水乡迷人的风光。水中不时有乌篷船依呀往返;岸边店铺林立叫卖声不绝于耳。乌镇最著名的产品有三:三白酒系纯粮酿造,工艺古朴,酒香醇厚,饮后三日不绝于口;蜡染花布蓝白相间,点缀出江南特有风情;姑嫂饼香酥脆甜声名远播四海。乌镇是中国江南的封面,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淳朴秀美的水乡风景、风味独特的美食佳肴、缤纷多彩的民俗节日、深厚的人文积淀和亘古不变的生活方式使乌镇成为了东方古老文明的活化石。智慧的传承伴随脉脉书香,在这儿展现一幅迷人的历史画卷。
乌镇工业以农副产品加工和成衣制造、出口为特色。耕地6万余亩,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乌镇自来水覆盖率达100%,有广播电视站及市级医院、精神病专科医院、卫生院及戒毒所。水上客运码头、汽车站、禽蛋专业市场、小商品市场及垃圾填埋场各一个,农贸市场3个,占地50亩和15亩的停车场各一个。全镇共有图书馆(室)16个,文化站,电影放映队各一个。共有学校7所,在校学生约6400多人。
C. 收税在我国自古以来有多少年历史了
你的问题太复杂只能简略回答了台湾远古时代,台湾与大陆相连,后来因地壳运动,相连接的部分沉入海中,形成海峡,出现台湾岛。台湾早期住民中,大部分是从中国大陆直接或间接移居而来的。1971年和1974年,两次在台南县左镇乡发现了迄今为止台湾最早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左镇人”。考古学家认为,“左镇人”是在3万年前从大陆到台湾的,与福建考古发现的“清流人”、“东山人”同属中国旧石器时代南部地区的晚期智人,有着共同的起源,都继承了中国直立人的一些特性。公元230年。当时三国吴王孙权派1万官兵到达“夷洲”(台湾),吴人沈莹的《临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对台湾最早的记述。隋唐时期(公元589—618年)称台湾为“流求”。隋王朝曾三次出师台湾。据史籍记载,610年(隋大业六年)汉族人民开始移居澎湖地区。到宋元时期(公元960—1368年),汉族人民在澎湖地区已有相当数量。汉人开拓澎湖以后,开始向台湾发展,带去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公元12世纪中叶,宋朝将澎湖划归福建泉州晋江县管辖,并派兵戌守。元朝也曾派兵前往台湾。元、明两朝政府在澎湖设巡检司,负责巡逻、查缉罪犯,并兼盐课。明朝后期开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战乱和灾荒的年代,明朝政府的福建当局和郑芝龙集团曾经有组织地移民台湾。新疆新疆,最原始的称呼是柱州,汉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之后改称新疆。我国古史中对于西域地理历史的真实具体记载当始自汉代,同样也在汉代,中央政府在西域各地开始设置地方政府机构,所以,自汉代以后,西域便已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至西汉初年,天山南北各地社会经济已有很大发展。公元前60年,驻扎西域的日逐王贤掸降汉,天山南北诸地均归汉朝中央政府统属。西域都护府的建立,标志着西域诸地自此成为我们统一多民族伟大祖国的组成部分。汉朝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加强了西域同中原地区的关系。西藏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为吐蕃;元属宣政院;明称乌思藏,设都司等;清初称卫藏,卫即前藏,藏即后藏;后正式定名为西藏,为西藏得名的开始;清设西藏事大臣;民国初西藏地方;建国后仍之,后改西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元朝时统一藏族地区,扶植萨迦派建立地方政权,同时元朝在青藏高原设立了一系列的军政机构。开初,元朝在河州设立吐蕃宣慰司,作为管理整个藏族地区的行政机构,八思巴在1272年到1274年还为此在河州居住两年多。后来因为所辖地面太大,又在康区设置一个宣慰司,到1280年八思巴圆寂后,元朝为了施政的需要,又在卫藏设置一个宣慰司。应该还是解释清楚了如果还有不明白的只有去翻地方志了
D. 中国税收历史有多少年了
进入奴隶社会开始,三千多年吧
E. 税镇镇的历史
税镇为唐代所置,官府在此设卡收税,故名曰税镇。
税子步,税子铺,税镇铺,乃今太和县税镇原名。据史料,北宋宋仁宗帝时期(公元1023—1063),官方因设税卡于此而得名。自清朝末尤其是**战争以来,直至20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蚌埠、界首与河南周口、漯河等商埠日渐繁华,畸形发展,地处于沙河岸边,上溯中原腹地,下达淮河黄金水道,又位居两省交界之地的税子铺即成为水上码头、陆上“驿站”,很快兴盛起来,曾有“小南京”之美称。(当时界首镇称“小上海”。)城墙与码头
作为税卡、商埠,税子铺有寨墙,有街市,有码头。
税子铺的寨墙筑于清道光、咸丰年间(公元1850年前后)。当时,捻军在此地活动,齐姓、彭姓、徐姓商家扒楼房并集资兴建。寨墙如同城墙,有垛子,有枪眼,周围又有壕沟。寨墙建有五门,即东门、西门、北门、东南门、西北门,南靠沙河,还有水门。每门有门楼二层,门楼上驻哨兵,各置一尊大炮,叫九霄雷,长约三市尺,据说射程达十华里。寨里面积只有2.5平方华里(原计划4-5平方华里),常住人口2000余人。寨外,一条大路由寨东绕寨北至寨西穿越大石桥。大石桥像税子铺的独笼口一样。东西往返商贾及其车马出入税子铺必经过大石桥。大石桥开有几家大型客栈,每晚都有数帮推货的红车子队伍投宿。次日清晨,红车子队伍又吱吱扭扭地赶路了。
税子铺的码头规模与标准在沙河水道上没有码头与其相比。从沙河南岸看,它成梯形,寨树作地钉(根基),砖石垒砌,糯米熬汁掺石灰浇灌,迎水面高约两丈之余,上面平台约60平方米,东西又有斜坡,水大水小,船只均可停泊,上下货物非常方便。码头前的沙河岸边常常停泊船只数十艘、上百艘,西起孙楼,东至张庄,排列足有5华里。民国年间,界首、旧县、税子铺均设有“水上保”。此地“水上保”有船只400多条。平时码头上下百十号脚夫忙上忙下。200斤重的盐包、粮食麻袋,脚夫们一声号下子驮起便走。当年,税子铺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太和县的香椿头,税子铺的好码头,旧县集的毛毡条,楮皮纸出在十里沟。”
夏日夜晚,码头还是税子铺居民纳凉的好去处。炎夏酷暑,居民纷纷来到码头纳凉消暑。这里,船家灯火闪闪,溜河风习习,聊天充满诗意。有时,“戏迷”清唱,琴手弹曲。人们一边纳凉,一边听戏,更有水上景色与夜空星辉可以赏心悦目。
街市与风味
税子铺上,有沿河街、顺河街、磨盘街、太平街、东西大街等,最繁华的要数太平街。几家大商行都设立在这条大街上。整个税子铺有杂货铺、京货铺、中药铺、中药庄、烟铺、棉花行、粮坊子、亚亨利粮仓,还有饭店、酒馆、茶楼,外围有油坊、槽坊、柴草行等。京货、山窑、中药、烟草来自汉口、商丘、亳州、蚌埠等地。每逢集日,铁木农具、席宴筐篓、木梳篦子、鸡鸭鱼肉等摊贩一街两行,货物琳琅满目。赶集的男男女女熙来攘往,热闹非凡。街市上,叫卖声、招呼声以及其他五花八门的声音不绝于耳。至晚,依然嗡嗡嚷嚷,波及五六华里。老人们说,这是税子铺的“街胆”(集胆)。
兹记税子铺街市上的几种风味食品:
黄守国的小簧簧 小簧簧,并非什么玩具,乃主人的蒸卖馍。黄守国用馍面蒸成一个个小猫、小狗、小老鼠等动物形状,小孩见了要买,大人也要买回一个或三个哄小孩玩。可见,他的小簧簧馍卖得很快。卖蒸馍的同行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大人小孩围着黄守国。
老猪精的满瓤烧饼 老猪精姓金,个子大,吃的胖。他的烧饼马蹄形,瓤满有味,撕开炸透,里软外酥,人人爱吃。
孙华林的水煎包 水煎包馅子的主要作料是韭菜、粉丝,还有鸡蛋皮、豆腐丁以及材料面,发面包成,放入平底锅细火慢蒸。蒸熟时,再淋上麻油,吃起来香味扑鼻。
大老徐的温蒜面 大老徐是一位爱说笑、爱唱小曲的老头。他的蒸蒜面是手擀,煮熟冷凉后浇蒜汁,放进锅里还蒸一次,盛出来再浇麻油码入笆斗,然后沿街叫卖。不一会,温蒜面卖完,大老徐便说买个小猪没尾巴——拿腿,然后哼着小曲往家赶。
吴老六的胡辣汤 吴老六的胡辣汤是用鸡汤煮成,材料齐全,里面还有肥肉丁、豆腐皮、鸡蛋皮、粉丝、面筋、金针菜等。盛到碗里后,再淋上麻油、香醋,这样香辣酸甜,热乎可口。几个卖蒸馍的生意人争相与其为邻。
孙德顺的凉粉 孙德顺用纯豌豆或扁豆加工凉粉,白亮透明,刀切不碎。夏天,他卖凉拌。冬天,他卖热煎。一年四季。孙德顺的凉粉盛销不衰。
王家福的卤锅子 王家福的卤锅汤有数十年之久,享誉整个税子铺。东来西往的客商要吃卤肉或卤肉汤泡馍,无不找上门来。据说,他的卤郭汤不卤豆腐,只卤鸡和青鱼。所以,卤出来的其他肉类烂而不腻,味美可口。
耿福德的绿豆饼 耿福德的爷爷、父亲曾是加工与卖绿豆饼的高手。他继承传统工艺,用鏊子一个个地滴着煎绿豆饼,再用小铲一个个地翻过来文火炕,直至两面焦黄。这样,或配青菜炒,或烧什么汤,绿豆饼都不会成为豆腐渣。用耿福德加工的绿豆末煎成煎饼,冲泡与卤汤,不粘不烂,像豆腐皮一样,蘸辣椒油吃,更让食客吃一望二。
庙会与文化
税子铺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
庙会,乃文化生活的“大合唱”。税子铺西头有三奶奶庙、全神庙。每年正月初一至二月十三,到庙上许愿还愿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络绎不绝。每天还有鼓乐班三五个擂台,更有大戏班、马戏团连天表演。正月初七、二十七逢神仙生日,二月十三文昌爷生日。神仙与文昌爷生日均系庙会高潮。生日庙会上,男男女女挤拥不动,水泄不通。
元宵节期间,税子铺商家张灯结彩,街道上耍狮子,玩肘哥码头河上散河灯。整个元宵节,闹腾得满街喜气,两岸红火。
小满会是税子铺一带商家的盛会、农家的节日。小满会,也叫买卖会,实际上午收农具和农忙生活的准备会。各种农具摆满街头巷尾,生活用品与布匹五花八门。小满会上,一般大戏两三台,大鼓书、坠子、小饶戏等小戏更多,还有玩刀山、拉洋片的艺人尽显身手,惹得赶会的人们站直了腰、望酸了眼、饿傻了神。有意思的是随时随地的清唱。当时,叫坐板凳头,唱家有吹、打、拉伴奏,但不化妆,不作动作,也不收钱,只是安排在谁家门口,谁家备凳子、拎茶壶就行了。
税子铺有戏班,还有戏院。张五、姚五成立戏班。20世纪50年代初,剧团三个,周围村庄也由几个剧团,戏班子每天在税子铺唱大戏。值得一提的是顾大宣、桂荣、大聪、记脸、薛桂香、三妮等开税子铺女子唱戏先例。当时,流传这样一句顺口溜:“张五的戏,姚五的箱,黄得民出来打饥荒。”做烧酒生意的张霞玲不仅兴办戏班,还出资盖了一座露天戏场。同时,朱得食还成立了坠子嗡戏班,专设地摊唱小段,剧目有《锯缸》《对裰锣》《死蛤蟆》等,剧情笑料百出,人民喜闻乐听。
F. 昔马镇从有人到现在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昔马镇地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西部,是祖国边境线上的一个高寒山版区镇,权位于东经97°44′55″——97°63′55″,北纬24°51′25″——25°16′23″之间。东南面与太平乡,南面与铜壁关乡、西面与那邦镇接壤,西北面与勐弄乡及缅甸毗邻,国境线长18.3公里。镇政府距县城55公里,距州府206公里,自古为南方“丝绸之路”的最后出境通道,是盈江县的主要边境口岸之一。
全镇辖3个村委会,23个自然村,37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为337498.5亩,其中:耕地20768亩,人均2.5亩;林地178758亩,森林覆盖率高达62.5%。2004年末全镇总人口9317人(1900户),其中农业人口8306人(1683户),以汉、傈僳、景颇三种民族为主体。
旅居日本、美国、泰国、裴济及港、澳、台地区14000多人,1990年11月9日被德宏州人民政府命名为“华侨之乡”。
G. 镇远有多少年历史了,
古城镇远,自秦昭王30年设县开始,至今已有2280多年的置县历史,其中1300多年作为府、道、专署回所在地,1986年被国答务院批准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在两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使镇远积淀了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众多瑰丽的文物古迹和绚丽多姿的民族文化。现已形成了五张国家级旅游品牌,即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远、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洞古建筑群、日本在华反战同盟"和平村"旧址、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铁溪景区,另外还有省级风景名胜区高挂河,以及保持明清风貌的古民居、古巷道、古码头等省、县级文物古迹160余处。城内氵舞阳河自西向东呈"S"型蜿蜒贯通全城,形成了"九山抱一水,一水分两城"、山水城浑然一体、天人合一的独特的太极图古城风貌,被中外游客誉为"东方威尼斯"。
H. 沙琅镇多久历史有多少年
沙琅镇位于电白县北部,自古有“上佛山,下梅菉,小沙琅”之美誉。隋、唐代为电白县南境,明立得善乡一图,明嘉靖五年(1526)设置狮子堡,清雍正九年(1731)设沙琅巡检司于狮子堡,民国为第四区。解放后曾为电白六区和十三区,1953年9月为沙琅、大历乡。1958年9月隶东风人民公社,1959年6月置沙琅人民公社,1983年11月置沙琅区,1987年撤区建镇。全镇总面积89平方公里(城区面积8.2平方公里),下辖15个村委会和2个居委会,2012年末户籍总人口83430人(其中城镇人口2.8万人)。沙琅镇地处电白县山区六镇中心,三茂铁路贯穿全境,有省、县道6条,交通便利;拥有全县最高大坝(38米)、总库容达5670万立方米的黄沙水库和全境最长的母亲河--沙琅江,水源充沛。沙琅江西部平原居多,东部属丘陵地带。镇内物产丰富,盛产荔枝、龙眼、香蕉、甘蔗、大米、北运菜、木材、南药(槟榔、胡椒、砂仁、八角、藿香、沉香)和金钱龟、石龟、鳖等。自建镇以来,先后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镇、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广东省卫生先进镇、省中心镇、省第二批“小城镇健康发展综合试点镇”、全国重点镇、茂名市文明镇等荣誉称号。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城镇”,沙琅镇尚唐跃进村被评为“广东省宜居示范村庄”,沙琅镇及尚唐村获批为广东省第一批名镇名村创建点之一。
I. 仪陇县有多少年历史
从战复国时期到现在有大约制2300多年的历史了。
仪陇古隶梁州,战国时期为巴子国地,前314年,秦惠王灭巴国,建立巴郡,置阆中县,仪邑属之。西晋(304年—347年)中期在今大仪乡大仪山上置羔羊县,汉属巴郡。晋、宋、齐时,县城西北属巴西郡阆中县地、东南为岩渠郡岩渠县地。
南朝梁天监元年(502年)设立郡县制,置城郡于今金城山顶名日仪隆县,唐大历年初(768年)因避讳唐玄宗李隆基的“隆”字,改为仪陇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