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青阳县历史多久了

青阳县历史多久了

发布时间:2021-02-03 00:17:37

1. 古代青阳国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关于古青复阳,在历史书籍制中出现了两次,一是《史记 秦始皇本纪》记载的“荆王献青阳以西”,二是《汉书 邹阳传》记载的“越水长沙,还舟青阳”。
古青阳的具体所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就是长沙,也就是说长沙在古代有青阳的别称。这种认识主要来自南朝宋裴驷集解《史记》时在“荆王献青阳以西”这句话下加的一个案语:“《汉书 邹阳传》‘越水长沙,还舟青阳’

2. 青阳镇的历史文化

九节青龙山的传说
青阳镇浒山村背靠青龙山,对于青龙山的来历曾有过一段古老的传说。在很早很早以前,有一只蜘蛛修炼成精,来到浒山村。当时浒山村依傍一片水域,人们打渔采莲,安居乐业。但蜘蛛精来了之后兴风作浪,弄得民不聊生,百姓怨声载道。这时湖里出来一条青龙,暂时打败了蜘蛛精,并赶出了浒山村。没想到的是狡猾的蜘蛛精眼见不是对手,便买通了一个天神,并捏造了事实告诉了玉帝。玉帝龙颜大怒,将青龙与蜘蛛化作了两座山,青龙化山于小山坡村,蜘蛛化山于黄山街道大李村。青龙余愿未了,每年长出一座山峰,要把蜘蛛山吞掉。九年之后,已经长出了九座山峰,离蜘蛛山仅剩一山之遥,可是最后这年时,被卖通的天神就来挖掉了青龙的眼睛,从此青龙山就没有再生长。现在,大家仍然可以看到青龙山最北面山峰有两个圆形的巨大石坑,石坑里分别有一处泉眼,常年有水流出,而不远的地方是一座小小的蜘蛛山。

3. 你好你知道肇青阳历史

青阳县,安徽省池州市下辖县,位于长江中下游南岸、皖南山区北部,东临南陵、泾县,南连石版台、权黄山区,西交贵池区,北与铜陵市接攘,地势南高北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的九华山雄踞其中,青阳是一座新兴的旅游城市。
青阳县总面积1181平方公里,现辖蓉城镇、木镇镇、庙前镇、陵阳镇、新河镇、丁桥镇、朱备镇、杨田镇、九华镇、乔木乡、酉华乡、杜村乡、九华乡等13个行政区域和青阳经济开发区,其中九华镇、九华乡由九华山风景区管委会管理。2013年常住人口24.9万人。
青阳历史悠久,自西汉年间设县至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九华山雄踞县境西南,佛教文化源远流长。地方戏曲"青阳腔"被誉为京剧鼻祖,是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目连戏、傩戏、九华民歌被广为传唱。境内有滕子京墓、太平山房、李氏宗祠等古文化、古墓葬、古建筑、碑碣崖刻400余处。

4. 青阳的发展

青阳腔哺育了第二代走向全国的徽调,也滋养了第三代地方大戏黄梅戏,包括京剧、赣剧、湘剧、川剧等戏曲剧种,都直接或间接地吸收了该唱腔,借鉴其唱法,得到了丰富和发展。清乾隆年间,史称“花部”的全国地方戏曲剧种纷纷兴起,青阳腔度过了自己的黄金时代,在各流行地区入乡随俗,生根开花,结合当地的民歌俗曲,繁衍成当地的戏曲剧种;自咸丰三年(1853)始,由于青阳县为太平天国战争的主战场之一,青阳腔艺人纷纷弃家外流谋生,黄梅戏等剧种的引进,汉族民间歌谣的兴起等多种原因,青阳腔剧种在发祥地青阳县日渐式微,而在江西湖口县却一直兴盛到前些年。
经专家研究得出结论:青阳腔形成于明代嘉靖年间,发源于安徽青阳县,与当今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称号的昆曲并列为明代“时尚雅调”,赣剧、清戏、徽剧、黄梅戏与青阳腔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徽剧由青阳腔演变而来,是青阳腔的一个支流,四大徽班晋京产生了京剧。青阳腔,对中国戏剧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青阳腔在明代万历年间由皖南经水路流传到江西鄱阳湖一带。1956年,戏剧史专家黄芝冈和武建伦意外地在湖口发现明代青阳腔遗响——湖口高腔。这里“乡乡村村都有青阳腔业余班社,其势炽热,如火如荼”。至1987年,该县青阳腔业余剧团发展到37个,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2000年,文化部授予湖口“中国民间艺术(戏曲)之乡”称号。由于青阳腔只限于“口传心授”,加上艺人老化断层,各种手抄剧本资料逐渐散失、损毁,青阳腔孤脉濒临绝响。
在县委县政府的关心指导下,青阳县一直努力青阳腔的抢救工作,并多次派员前往江西湖口县进行考察,先后恢复上演《送饭·斩娥》、《夜等·追舟》、《百花赠剑》、《思凡下山》等多出青阳腔传统折子戏。在青阳县成功召开“全国青阳腔学术研讨会” ,结集出版《古腔新论》论文集和《青阳腔剧目汇编》。2004年2月,拟定《关于抢救珍稀古老戏曲剧“青阳腔”的议案》在池州市第一届第一次人代会上提出,得到市人大代表和市领导支持,列为池州市重点议案进行办理。6月,中央电视台《华夏文明》栏目组来我县拍摄“青阳腔”并在中央7台播放。近年来,县文化局组织人员深入乡村调研青阳腔在我县的历史和现状,并指导杜村乡长垅村青阳腔业余剧团开展活动。得知青阳腔在我县并未“绝响”,民间还有多处遗响,群情振奋,于2005年初步建立“青阳腔艺术陈列室”,并向文化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经评审批准公示。
目前,我县青阳腔研究、挖掘、整理工作仍在积极开展。

5. 安徽池州有多少年的历史

秦汉时期,这里的冶铁、造船、铸造等手工业比较发达。古石城是当时江南经济较为繁荣的城镇之一,同时也是水陆交通要道,地势险峻,是历代屯兵之地
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池州,治石城(此前为秋浦县治,今属贵池区殷汇镇),隶秋浦、南陵两县。贞观元年(627年)撤池州,所辖县还隶宣州。永泰元年(765年),在池口河(今称秋浦河)和清溪河两条河流的入江口之间的贵口复建池州,并将县治原在石城(今贵池殷汇镇石城村)的秋浦县迁来附郭,池州隶属于宣州观察使,治贵口(今市城区),隶秋浦、青阳、石埭、至德四县。元和(806—820)年间改池州为池阳郡。
五代十国杨吴顺义二年(922)改至德为建德、六年改秋浦为贵池,旧志载杨吴曾升青阳为胜远军。南唐升元二年(938)升池州为唐化军,治贵口(今市城区),隶贵池、建德、石埭三县;青阳县在南唐时复县,但属升州。
1949年设池州专区,属皖南行署区。池州专署驻贵池县,辖大通市及贵池、至德、东流、青阳、石埭、太平、铜陵等7县。
1950年撤销大通市;原芜当专区所属繁昌县划入池州专区。辖8县。
1952年撤销池州专区。将贵池、铜陵、青阳、至德、东流5县划归安庆专区;太平、石埭2县划归徽州专区;繁昌县划归芜湖专区。
1959年东流、至德二县合并成立东至县;1965年7月由原石埭县(1959年与太平县合并)的部分县域并入贵池县西南划出的二区、八乡置石台县。
1965年复设池州专区,专署驻贵池县。原属安庆专区的贵池(驻池州镇)、青阳(驻蓉城镇)、东至(驻尧度街)、铜陵4县划入池州专区。由太平、贵池2县析置石台县(驻七里镇)。辖5县。
1970年池州专区改称池州地区,地区驻贵池县。辖贵池(驻池州镇)、铜陵、青阳(驻蓉城镇)、石台(驻七里镇)、东至(驻尧度街)等5县。
1974年将铜陵县划归铜陵市领导;原属徽州专区的太平县划入池州地区。辖5县。
1980年1月29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所属的贵池、东至两县划归安庆地区;青阳县划归宣城地区(1983年青阳县划归芜湖市);石台、太平两县划归徽州地区。
1988年8月1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池州地区,辖芜湖市的青阳县,原安庆地区的东至县、石台县、贵池市。共有14个区公所,13个镇、94个乡。
2000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池州地区和县级贵池市,设立地级池州市

6. 安徽池州历史

中国·安徽·池州市 China AnHui Chizhou

http://www.chizhou.net
池州市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的长江南岸,面积8271平方公里,辖贵池市、东至县、青阳县、石台县和九华山管理处,行署驻贵池市,人口152万。
池州作为州府建制,始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迄令已有1377年。晚唐杜牧、北宋包拯曾先后任池州刺史、知府,陶渊明、李白、苏轼、岳飞、朱熹、司马光、王安石、陆游等众多历史名人都在池州留下足迹。杜牧的千古绝唱《清明》诗更使池州名播青史。随着历史的变迁,池州行政区划已多次变动。建国以后,池州地区历经两撤三建,现地区复建于1988年9月。
池州地处皖南,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森林覆盖率为54%,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荟萃。池州境内有三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是国家级森林公园——佛教名山九华山,九华山系国务院第一批公布的以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国家级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山势雄伟,佛教鼎盛,森林覆盖率达64%以上;二是国家级野生动植物保护区——牯牛降,这里野生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誉为天然庞大的动植物基因库;三是国家级水禽湿地保护——升金湖,每年有近70余种约10万只候鸟前来越冬竭息。境内还有方圆近百里的省级风景名胜区齐山——秋浦仙境,以及各具特色、瑰丽多姿的溶洞群。
池州盛产水稻、棉花、油料、竹木、茶叶、蚕茧等农副产品,是国家的商品粮、优质棉、出口红茶和速生丰产林基地;池州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已发现乔木100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430余种,中药材1300多种;池州主要矿产有金、银、铜、铅、锌、白云石等40余种,尤其非金属矿产储量极为丰富,而且大多分布在沿江一带,便于开采和运输;池州是皖南旅游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映生辉,旅游资源非常丰富。
同发达地区相比,池州目前经济总量较小,还属于欠发达地区,但从开发开放和经济发展看,池州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池州地处长江经济带,长江“黄金水道”沿池州北缘横贯东西,流经全区160公里,池州港是长江干线重点港口之一;318国道和206国道纵横穿越境内;铜陵——池州——九江沿江铁路即将开工建设;池州人口密度小,人口压力轻;工业污染小,易于控制。地区组建以来,经济发展速度很快,区内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有了很大改善。这些有利因素决定了池州地区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目前,池州地区正以两个根本性转变为主线,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发展特色经济(生态经济),建设生态经济示范区。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不久的将来,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生态经济强区将会屹立在皖江之滨。

7. 青阳镇的历史沿革

青阳镇历史悠久,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青阳这块专土地上繁衍生息。属唐开元六年置晋江县,青阳属晋江县。入宋以后,青阳为二十七都及二十八都,均称永福里。其地域为现在的青阳镇全部,还包括陈埭、罗山及磁灶的一个村。明清时期,青阳有了长足的发展。1935年,青阳为晋江县三区区治所在地。1944年,撤区为乡(镇),青阳为示范乡,是乡公所署地。1949年9月,青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青阳属晋江县第八区。1951年成立泉州市,县市分设,晋江县人民政府由泉州城内迁至青阳。自此,青阳成为晋江县(市)所在地。1956年,青阳改为区级镇;1958年改为公社;1980年又由公社划分为镇、公社二个机构;1985年,镇、乡合并成为一个青阳镇。

8. 青阳镇曾经叫古城吗

青阳自古据考证已有5000年的人类活动史、2500年的文明史和1700年的文字记载史。据北内宋《江阴全境图》,青阳乡列容境内17乡之一,距今有千年历史。太平盛世现舍利,古镇青阳是福地。2003年悟空寺塔基出土了泗洲大圣僧伽的舍利子等一批有价值的文物,进一步印证了青阳千年古镇的历史。

青阳镇

70年代,境内南楼村一带出土有石刀、石锛、石斧、石凿等磨制石器和黑皮陶、炭化稻谷等属良渚文化的文物,证明了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已有先民在此聚居,繁衍生息。

据记载,西晋武帝太康二年(281年),置江阴这地为暨阳县,青阳位于县境南部。现存《宋志全境图》已有青阳乡建置的记载,至今已有千年历史。又据县志《葛密传》,葛于北宋仁宗治平年间辞官归田,卜居青阳。据此,青阳建置乡,当于北宋初年,属江阴县。至明代,青阳镇已是"烟火千家"、"舟车辐辏",市况繁盛。清代,青阳镇成为江阴、无锡、武进3县10多个集镇联系苏锡常的纽带。乾隆《江阴县志》载:青阳大桥头街衢四达,运河蜿蜒向南,水柁风樯,衔头接尾,市廛繁密与县城匹。每逢集市,便是一幅"桥上行人千担挑,桥下航船千稿撑"的景象

9. 安徽在历史上一直都是个什么地方 三国时期有没有

安徽概况

安徽历史悠久,早在二、三十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生活在这块土地上。原始社会晚期,生活在今皖中、皖西和皖北的居民属夷族系统,皖南大部分地区为越族栖息地,大别山以南靠湖北、江西长江沿岸属三苗族。

夏商见于史籍的有涂山、南巢、六、英、虎方、林方、人方。西周王朝在今皖西北分封一些小国,如焦、夷、沈、胡等,而以东仍是分散的氏族部落方国。春秋大国争霸,这些封国和方国先后沦为吴、越、楚所有。战国后期,安徽全境并归强楚,楚畏秦逼,亦由湖北辗转迁都至今寿县。秦灭六国,推行郡县制,涉及今安徽的有九江郡、泗水郡、砀郡、颍川郡、会稽(吴)郡,可考的县有25个。西汉初,郡县制与封国制并行,安徽郡县分隶淮南、荆、淮阳、梁等国。景帝为加强中央集权,众建诸侯而小其国,王侯食邑略如郡县。武帝设十三部刺史,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和六安国,徐州辖临淮郡、楚国,豫州辖沛、汝南两郡和梁国,共74县。东汉沿袭西汉旧制,稍作调整而已,扬州辖丹阳、九江、庐江3郡,豫州辖汝南郡、陈国、沛国、梁国,徐州辖彭城国、下邳国,共69县。

三国时期,安徽为魏、吴分割。魏属豫州辖安丰、汝南、谯3郡和梁国、沛国,徐州辖下邳郡、彭城国,扬州辖庐江、淮南两郡,置39县。吴属扬州辖丹阳、新都、庐江3郡,置19县。西晋安徽仍属扬、徐、豫三州。扬州辖淮南、庐江、丹阳、宣城、新安5郡;徐州辖临淮郡、彭城国、下邳国;豫州辖汝阴、安丰两郡和沛国、谯国、梁国。共设74县。东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替频繁,建制置废无常,地方归属不定,加之侨置郡县,因此安徽区划比较混乱。

隋罢郡为州,以州统县,先后设颍、亳、宋、陈、徐、仁、寿、庐、熙、和、濠、滁、扬、蒋、宣、歙等17州,辖55县。大业初,复汉制,安徽分属扬、豫、徐三州。徐州领彭城、下邳2郡,豫州领梁、谯、汝阴、淮阳4郡,扬州领淮南、庐江、同安、历阳、江都、钟离、丹阳、宣城、新安9郡。共56县。唐贞观元年,实行道、州(郡)、县三级管理,安徽为河南、淮南、江南三道分领。其中,河南道辖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辖濠、扬、滁、和、庐、寿、舒7州,江南道辖宣、歙2州。共设44县。中唐时期,道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安徽分属河南、淮南、江南东、江南西四道。河南道领颍、亳、宋、徐、泗5州,淮南道领扬、滁、濠、寿、庐、和、舒7州,江南东道先后领歙、日升2州,江南西道先后领宣、池2州。共55县,1军。晚唐藩镇林立,安徽境内有4个节镇。宣武军治宋州,领亳、颍、宋3州;武宁军辖徐、宿、濠、泗4州;淮南节度使抚有扬、滁、寿、庐、和、舒、光、黄8州;宁国军有宣、歙、池3州。

五代十国时期,淮北地区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所据,江淮、江南地区先后为吴国、南唐所据,行政区划制度仍循唐末藩镇、州、县制。北宋立国,实行路、府(州)、县(军、监)三级制,安徽分属5个路。京东西路辖单、徐2州,京西北路辖颍州,淮南东路辖亳、宿、泗、扬、滁5州,淮南西路辖庐、和、舒、濠4州和六安、无为2军及寿春1府,江南东路辖宣、歙(徽)、池、太平4州和广德1军。共计62县,2监。南宋在淮河以南设淮南东、淮南西、江南西3个道,领3府8州7军,辖51县2监。金国在淮河以北安徽境内设南京路、山东西路,领7州16县。

元朝实行省、路(府、直隶州)、散州(军)、县四级制,行政区划繁复,隶属关系混乱多变。安徽分属3个行省:中书省领济宁路,辖境内1县;河南行省领归德府(辖徐、宿、亳3州)、汝宁府(辖颍州)、庐州路(辖无为、六安、和州3州)、安丰路(辖濠州)、安庆路(直管6县)、扬州路(辖滁州)、淮安路(辖泗州);江浙行省领宁国路(直管6县)、徽州路(直管5县和婺源州)、太平路(直管3县)、池州路(直管6县)、广德路(直管2县)。共计60个县。

明朝实行三级区划,南北直隶和布政使司为一级区划,府、直隶州(厅)为二级区划,散州、县(厅)为三级区划。安徽属南直隶西部地区,设凤阳、庐州、安庆、太平、池州、宁国、徽州7府,及徐州、滁州、和州、广德4直隶州。共置49个县,7个散州。清朝初期,改南直隶为江南省,二、三级区划仍袭明制。清顺治十八年(1661),江南省划为左、右两藩分片治理。康熙四年(1665),调整左、右藩辖区,奠定了安徽、江苏两省的疆域。康熙六年(1667)正式建省,取安庆府和徽州府首字合成为省名。乾隆二十五年(1760),定安庆为省垣,健全了省级三司衙门。
同治四年(1865),析为三道:凤颍六泗道领2府2直隶州,共19县(州)。凤阳府辖凤阳县、怀远县、定远县、凤台县、寿州、宿州(领灵璧县),颍州府辖阜阳县、颍上县、霍邱县、涡阳县、亳州、太和县、蒙城县,六安直隶州辖霍山县、英山县(今属湖北省),泗州直隶州辖天长县、五河县、盱眙县(今属江苏省)。安庐滁和道领2府2直隶州,共14县(州)。安庆府辖怀宁县、桐城县、潜山县、太湖县、宿松县、望江县,庐州府辖合肥县、舒城县、庐江县、巢县、无为州,滁州(直隶州),辖全椒县、来安县,和州直隶州辖含山县。徽宁池太道领4府1直隶州,共22县。徽州府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黟县、绩溪县、婺源县(今属江西省),宁国府辖宣城县、宁国县、泾县、太平县、旌德县、南陵县,池州府辖贵池县、青阳县、铜陵县、石埭县、建德县、东流县,太平府辖当涂县、芜湖县、繁昌县,广德直隶州辖建平县。与现今安徽辖区比较,少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淮徐道,多婺源县、盱眙县、英山县,基本与今安徽境域同。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时期,实行省、道、县三级制。安庆道辖怀宁、桐城、太湖、潜山、宿松、望江、合肥、庐江、舒城、巢县、无为、和县、含山、六安、霍山、英山等16县,芜湖道辖芜湖、繁昌、当涂、宣城、南陵、泾县、太平、旌德、宁国、歙县、休宁、祁门、绩溪、贵池、铜陵、石埭、东流、至德、青阳、广德、黟县、婺源等22县,淮泗道辖凤阳、定远、凤台、怀远、灵璧、寿县、宿县、阜阳、颍上、太和、霍邱、蒙城、涡阳、亳县、泗县、五河、盱眙、天长、滁县、全椒、来安等21县。共59县。今砀山县、萧县属江苏省徐海道。

国民党统治安徽后,于1928年改行省、县两级制,设60县。1932年,推行行政督察专员制,为省的派出机构,所辖区称为专区。安徽全省划为10个专区。1945年,第一专区辖怀宁、桐城、潜山、宿松、望江、太湖、岳西等7县,第二专区辖六安、立煌、舒城、霍山、霍邱等5县,第三专区辖阜阳、亳县、临泉、颍上、太和、涡阳等6县,第四专区辖宿县、蒙城、灵璧、五河、泗县等5县,第五专区辖嘉山、凤阳、滁县、来安、天长、盱眙(今属江苏省)等6县,第六专区辖芜湖、宣城、泾县、广德、当涂、南陵、郎溪、繁昌等8县,第七专区辖休宁、歙县、祁门、黟县、绩溪、宁国、旌德、婺源(今属江西省)等8县,第八专区辖贵池、至德、太平、东流、石埭、青阳、铜陵等7县,第九专区辖巢县、全椒、和县、含山、无为、庐江等6县,第十专区辖寿县、合肥、定远、怀远、凤台等5县。1947年元旦,正式成立蚌埠市。至此,安徽省辖1市63县,砀山县、萧县仍属江苏省。

1949年5月,中共成立皖北人民行政公署和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建国后,1952年8月,撤销皖北、皖南行署,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省会设在合肥。

阅读全文

与青阳县历史多久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