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乐清历史悠久,自东晋孝武帝(宁康)二年建县至今已有什么多年历史
历史
乐清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远在四千多年前,东瓯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回,流下了许多石斧答、石锛、石矛、石犁、石坠等石器。乐清历史上曾有过王十朋、翁卷、李孝光、赵士桢、章纶、高友玑等名人。王十朋为南宋开科状元,翁卷为南宋“永嘉四灵”诗派的杰出代表,李孝光为元朝一代文豪,《元史》称他“以文章负名于世”,赵士桢为明代杰出兵器专家,其火器发明列为当时世界先进。铸于宋元祐七年的能仁大镬,属亚洲第一大镬,它折射出了乐清市悠久而璀璨的历史文化之光
Ⅱ 乐清历史详谈
乐清历史上的洪涝灾害
据《乐清市水利志》记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乐清共发生洪涝灾害95次。现选录10次较大的洪涝灾害。
1、1959年 受4次台风影响,其中3次台风中心均经过乐清,受淹农田21万亩。
2、1960年 12天内连续出现大暴雨,过程雨量达1047毫米,受灾农田9.5万亩。
3、1965年 受13号台风影响,砩头降雨量达347毫米,乐成河道水位高达6.16米,受灾农田10万余亩。
4、1972年 受两次台风影响,西北部山区最大过程雨量达636毫米;两次受灾农田11万余亩,冲毁海塘20处,死2人,伤2人。
5、1974年 因异常天文大潮,又遭13号台风影响,最大过程雨量达251毫米,清江渡头潮位高达6.95米,毁塘坝250多处,死1人,伤23人。
6、1982年 山洪暴发,死46人,伤1070人,经济损失达9500万元。
7、1985年 台风在乐清北部登陆,沿海风力达12级,3天过程雨量达514.8毫米,总损失价值为1.32亿元。
8、1987年7月 沿(瓯)江一带风力达12级,受淹农田26.3万亩,全年因灾害造成经济损失达6400万元。
9、1990年6月 台风及17号热带风暴袭击,每次过程雨量达100毫米-300毫米,死12人,伤23人,直接经济损失达1.33亿元。
10、1994年 17号强台风正面袭击乐清,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全市冲毁海塘103.75公里,死亡207人,伤275人。
Ⅲ 乐清有多少年历史
根据史料记载:晋孝武宁康二年(公元374年)置乐成县,属永嘉郡,建县从此开始。五代后梁开平二年(公元908年)改县名为乐清,属温州。乐清建县历史至今1642年。
Ⅳ 乐清历史悠久,自东晋孝武帝至今有几年
晋孝武帝司马曜,字昌明,(361年—396年),今年是2012年,2012减去396. 所以距今已经1600多年了。
Ⅳ 乐清有哪几个镇历史是怎样
乐清位于浙江东南沿海,有着悠久的历史。东晋宁康二年(374),析永宁县东北部地,置乐成县,属永嘉郡。这是乐清建县之始。南朝宋、齐、梁、陈因之。
隋开皇十二年(592),省乐成县入永嘉县。唐武德四年(621),析永嘉原乐成县地重置乐成县,属东嘉州。武德七年,复省乐成县入永嘉县。载初元年(689),复分永嘉县置乐成县,属温州。
五代后粱开干二年(908),为避梁太祖父朱诚之讳,县名乐成改为乐清,属温州。乐清之名从此时开始。宋太干兴国三年(978),温州降为军,乐清属之;咸淳元年(1265),升温州为瑞安府,乐清属之。元至元十三年(1276),改瑞安府为温州路,乐清属之。明洪武元年(1368),改温州路为温州府,乐清属之。清时,乐清属温州府。民国元年(1912),废府置道,乐清属瓯诲道;十六年,废道制,乐清直属于浙江省;二十四年,在温州设第八行政督察区,二十八年,改为第五行政督察区,乐清隶属之。
一九四九年五月,乐清县解放,人民政权建立;十月,新中国成立,乐清县属温州专区。一九六八年,温州专区改为温州地区,乐清县属之。一九八一年九月,温州地、市合并,成立新的温州市(地级),实行市辖县体制,乐清县归温州市管辖。
一九九三年九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乐清县建制,设立乐清市(县级),由省直辖,以原乐清县的行政区域为乐清市的行政区域。十月,省府通知,乐清撤县设市后,行政管理委托温州市人民政府代管。十二月六日,乐清举行撤县设市庆典,授牌授印,从此结束了乐清长达一千六百多年的县建制的历史,改为乐清市。乐清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一页,中国的大地上,又增加了一座新的城市。
Ⅵ 柳市的历史到底有多久
里面说:“市,是工商精神落定之后所呈现的葱茏,像原上的草、腊月的梅、河边的柳……柳市,柳树下的集市。她形成村落于诞生了《史记》的西汉,她壮大成镇于《清明上河图》里北宋。”后一句是大错特错,柳市根本不可能形成于西汉,那时的柳市一带还是被海水覆盖,一直到南朝时期(420年~589年),海水逐渐退去,接近山麓的地带才逐渐形成柳市平原。 在《温州沿海平原的成陆过程和主要海塘、塘河的形成》的论文中,根据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松弟的研究:“今瓯江北岸的柳市平原远古时为潟湖所在,有峡门山耸起在平原之上,表明今乐清市城区至柳市镇公路所经地带于2000年前仍是一个海峡。到了南朝时期,柳市平原接近山麓的地带已经形成,古潟湖演变为面积较大的湖泊白石湖。湖北岸有白石岩,谢灵运《白石岩下径行田诗》记其所见,有‘千顷带远堤,万里泻长汀’句,‘千顷’、‘万里’均用来极言水面之广。但到了中唐,张又新游白石岩赋《行田诗》。却只有‘白石岩前湖水春,湖边旧境有清尘’,可见,至唐后期湖的范围已局限在白石岩前。唐末五代时原来湖泊所在的湖心、柳市等地都已建立寺院,表明湖的主体部分已经成陆并得到开发。” 综合上述,柳市绝无可能诞生于《史记》的西汉时期(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那时,温州(永嘉郡)都尚未建立。它还属于临海郡,何来柳市一说?实事求是的讲,柳市的得名于五代时期,至北宋开始形成建镇。根据北宋的《元丰九域志》和《宋会要辑稿·食货》的记述,柳市在北宋时期开始已形成,以后慢慢才发展成为浙南一带经济重镇。
Ⅶ 乐清万家洋有多少年历史
乐清市,是中国浙江省辖县级市,由地级温州市代管。晋孝武宁康二年(公元374年),分永嘉郡之永宁县置乐成县,属永嘉郡,建县从此开始。南朝宋、齐、梁、陈因之。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废永嘉郡立处州,乐成属处州。开皇十二年,改处州为括州,省乐成县入永嘉县,地属括州永嘉县。炀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州为郡,括州改为永嘉郡,乐成地属永嘉郡永嘉县。
著名人物有:
王十朋(1112-1171) 字龟龄,号梅溪,南宋乐清县人。7岁就塾,天资颖悟,日诵数千言。建炎四年(1130),高宗避难来温,十朋赋诗,有“北斗城池增王气,东瓯山水发清辉”句。十四年,开馆梅溪,执卷受业者四十人。十朋享年60岁,赐谥忠文。遗著除《梅溪王先生文集》(前集诗,后集文)外,还有《尚书解》、《春秋解》、《论语解》、《周礼详说》、《唐书详节》和《梅溪奏议》等。叶适论绍兴末、乾道初,“士类常推公第一”;朱熹论其奏议“气象大”,实为当时公论。
翁卷 (1163-1245) 字灵舒,乐清人。永嘉四灵之一。仁途坎坷,布衣告终。著有《翁卷集》。李孝光(1285-1350) 字季和,号五峰,乐清人。官至训奉大夫秘书监。元朝文学家,编有《元史》和《李五峰集》两书;其诗文成就也广受赞誉,有“孝光以文章负名当世”、“会天下士于京师,或论诗家风格,未尝不以五峰首称”的记载。
赵士祯(1552-1611) 明朝火器研制家,乐清人。官至中书舍人。他以毕生精力研制火器,发明掣电铳、迅雷铳、火箭溜。其中的火箭溜,在我国火箭发展史上,有创之功。另外,他还著有《神器谱》、《续神器谱》、《神器谱或问》等书。
洪式闾 (1894-1955) 寄生虫病学家,乐清人。早年留学德国,专攻寄生虫病学,获日本九州大学医学博士。回国后,在北京、南京、四川、江浙一带医学院校任教职和从事研究工作,对寄生虫病研究和防止有卓越贡献。由他所创的“洪氏钩虫测量法”,至今世界通用。其生前为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兼浙江医学院院长,有《病理学总论》等专著。
分享
Ⅷ 关于乐清市的几个历史问题
乐清历史悠久,相传王子晋骑鹤云游至此,叠石为台,引箫吹奏,“乐音清和”,故谓“乐清”。
远在四千年前,东瓯先民即在此繁衍生息,流下了许多石斧、石锛、石矛、石犁、石坠等石器。乐清历史上曾有过王十朋、翁卷、李孝光、赵士桢、章纶、高友玑等名人。王十朋为南宋开科状元,翁卷为南宋“永嘉四灵”诗派的杰出代表,李孝光为元朝一代文豪,《元史》称他“以文章负名于世”,赵士桢为明代杰出兵器专家,其火器发明列为当时世界先进。铸于宋元佑七年的能仁大镬,属亚洲第一大镬,它折射出了乐清市悠久而璀璨的历史文化之光。
王十朋(1112-1171),字龟龄,号梅溪,南宋著名的政治家、诗人、一代名臣。北宋徽宗政和二年十月二十八日生于乐清左原(今浙江省乐清市梅溪村)。小时颖悟强记,七岁入塾, 十四岁起先后在鹿岩乡塾、金溪邑馆、乐清县学读书。学通经 史,诗文名闻远近。三十三岁时在家乡创办梅溪书院授徒,三 十四岁入太学。由于当时南宋政治腐败,奸臣秦桧专权,科场黑暗,屡试不第。一直至他四十六岁时 ,秦桧死后,高宗皇帝。
主持殿试,他以“揽权”中兴为对,被擢为状元、先授承事郎, 特遣绍兴府签判。秩满,除秘书省校书郎,兼建王府小学教授。 因轮对力主抗战,并荐用爱国老将张浚、刘錡,遭主和派排斥离京归里。孝宗即位后,起知严州,未赴任召对,除司封员外郎,迁国子司业,起居舍人,除任侍御史。力排和议,并以怀奸、误国等八大罪状劾主和派代表、当朝宰相史浩,使之罢职。
支持张浚北伐。符离挫败,主和派重新得势,自劾辞官还乡。后起知、夔、湖、泉四州,清廉勤政,政绩卓然。乾道七年 (1171)三月陈太子詹事,力疾赴朝,极论时事。奈何时已病重, 三上章求致仕,诏以龙图阁学土致仕,七月丙子卒于故里左原, 终年六十岁。
南怀瑾先生简介
南怀瑾先生1917年生于浙江温州乐清。自幼接受传统私塾的严格教育,及至少年时期,已遍读诸子百家,兼及拳术、剑道等各种功夫。同时苦心研习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天文历法诸学,并深得其精要。
青年时代,正值抗战军兴。南怀瑾先生毅然辞亲远游,西行入川。曾任教于中央军校,又入华西坝金陵大学,研究社会福利学,以其服务社会大众。其时,每逢假日闲暇,胤以芒鞋竹杖,遍历名山大川,寻访高僧奇士。复于青城山灵严寺,有缘结识名重一时的川北禅宗大师袁焕仙先生,遂拜门墙,竟毅然辞去中央军校教官之职,追随袁先生左右,潜心研修佛学。1943 年入峨眉山大坪寺闭关修持,闭关三年间,遍阅《大藏经》万万卷,印证个人修持所得,遂至终身受益无穷。1945 年,远走康藏,参访密宗各派,得到贡嘎活佛等多位著名活佛、高僧的真传,佛法修持更为精湛,得到白教、黄教、红教、花教等各教派的印证,被承认为密宗上师。
1945年,南怀瑾先生离藏走滇,任教于云南大学,后又讲学于四川大学。1947年内战开始不久,南怀瑾先生返回浙江乐清故里,旋即归隐于杭州天竺,披阅了文渊阁《四库全书》与《古今图书集成》,继而于江西庐山天池寺旁结茅蓬清修。1949年春,南怀瑾先生辞别家乡,只身赴台。
到台湾后,南怀瑾先生先后执教于台湾文化大学、辅仁大学,并应邀至多所大学、机关、社会团体讲学。执教三十年,桃李满天下,不少台湾党政、军政要人及工商巨子都曾拜在南怀瑾先生门下。
南怀瑾先生学问博大精深,融贯古今,教化涵盖儒、释、道,更及于医卜天文、诗词歌赋。在台湾,人们尊称他为“教授”、“大居士”、“宗教家”、“哲学家”、“禅宗大师”和“国学大师”,一度名列“台湾十大最有影响的人物”。然而,南怀瑾先生拒绝一切溢美之词,自谦为“凡人”。长期以来,流传最广的却是这个最普通的称谓------南老师。上至达官贵人,下至贩夫走卒,都这样称呼他。
1985年夏,南怀瑾先生离台赴美。在美国期间,成立了“东西学院”,旨在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
旅美三年,南怀瑾先生未偿一日不思念中华故土,身处异乡心系家国。其实又何止是旅美期间,南怀瑾先生旅台三十六年,因“书剑飘零,不见慈颜”,常常是“几回好梦至家乡”。其怀乡之情,并非发于个人小私,实出于爱国忧民之大公。不论在台湾还是旅居海外,南怀瑾先生每每念及国家振兴图强事业,特别是对祖国统一大业,系於心怀,百般关注。
南怀瑾先生于1987年结束旅美生活,移居香港,企能就近献力于国内各项建设事业及文化教育事业。
也只能找到这一些了,希望有用。
Ⅸ 乐清东塔山有多少年历史
东塔,位于乐成镇东皋山。宋熙宁间,因九牛山石塔被雷击毁,邑令葛逢迁建于版此。此塔为单权壁空间楼阁式砖塔,六面七级,通高 十九米 ,虽经历代多次维修,其主体部分仍保持宋代建筑风格,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皋山挺拔高峻,东塔耸立山巅,为登高眺望之佳处,已成为乐清市一大标志。 [ 东塔云烟 ] 自古为乐成八景之一,元代文学家李孝光著有《东塔云烟》一诗: [ 海月四更移塔去,天风万里擘松开。烟消日出无人到,独自看云山上来。 ] 现之东塔于 1992 年重新修缮,周围辟有东塔公园。
( 一九九五年二月十六日 被命名为乐清市级,二 000 年三月被命名为温州市级)
Ⅹ 乐清的历史文化有哪些
乐清山水形胜,拥有雁荡山、乐清湾、七里港等三大资源优势。
雁荡山史专称“东海第一山”,以“山水奇属秀”著称于中国十大名山之中,
乐清雁荡山(26张)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景区分布着600多个景点,面积450平方公里,1982年被列为全国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2004年获“国家地质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称号,年游客流量达100多万人次。
雁荡山奇峰怪石,飞瀑流泉,充满天然韵味,为笔墨难以形容。灵峰夜景,移步换形,惟妙惟肖,为国内所独有;灵岩古洞石室,悬崖叠嶂,奇峰秀石,卓尔不群;大龙湫气势磅礴,变幻莫测,流水落差197米,列全国第一。灵峰、灵岩、大龙湫三大景区荟萃了雁荡的精华,被称为“雁荡三绝”。北宋科学家沈括、明代旅行家徐霞客、清代诗人袁枚、近代康有为、孙科、蔡元培、现代郭沫若、邓拓等文化名人都对雁荡山咏叹不已。
中雁荡山是乐清的又一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玉甑峰威镇一方,气势逼人,若登高揽胜,则有君临天下、目空一切之感。
从雁荡山到中雁荡山,它们呈南北走势,联袂构成了一条国内少有的旅游画廊,处处风流,妙处难以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