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吴哥窟被遗忘多少年
“
约公元400年,高棉人建立了叫作真腊的国家,距今720年前,出于某种特殊的目的,元代高级公务员周达观用最擅长的文言文写了自己的柬埔寨游记《真腊风土记》,而真腊国的首都就是吴哥。仅仅8500字,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柬埔寨地区各方面的情况,特别是对辉煌的吴哥文化有详细记载,没想到成为现存与真腊同时代者对该国的唯一记录,由于是吴哥王朝鼎盛时期的真实游记,其权威性和作者的背景使这篇文章或者说这本书成为学者们研究柬埔寨历史和中柬关系史的必备读物。
《真腊风土记》发表520年后,被一个爱好旅游的法国人翻译成了法文,就这么一个偶然事件,吴哥窟或者说柬埔寨的命运从此被改变。40年后,法国探险家穆奥在法文版《真腊风土记》的指引下,按图索骥,使隐没在热带森林中的神殿王宫――吴哥窟,这个沉睡多年的人间奇迹重新为世人所知晓。此时已是19世纪,距周达观写游记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将近600年,柬埔寨人民为了纪念他,在吴哥窟专门给他塑了一座雕像,天时地利人和,这个浙江温州人因为那8500字而被历史铭记。
”
为保护版权,上面这段文字取自箭袋树的原创文章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MjIxNjAyMQ==&mid=402661889&idx=2&sn=&scene=0#wechat_redirect#mp.weixin.qq.com
所以被遗忘的时间确切来说就是那600年。
2. 柬埔寨的吴哥窟历史渊源,文化底蕴丰厚,很值得一看吗
吴哥窟是柬埔寨的瑰宝,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建筑群。如果对古老的历史文化有兴趣的话,是非常值得看的。
它好在这些地方:
女皇宫 。庙里的浮雕,精致而半透明,高贵大方,给人以梦幻般的幻想,就像精心雕琢的珠宝,即使是最小的细节也是精美的雕刻和装饰。我屏住呼吸,走进宫殿,怕打扰到那些已经沉睡了数千年的神。
吴哥寺,柱子,墙壁和门楣都雕刻着各种各样的壁画、装饰品,甚至是经文。一楼的浮雕长800米,一些在讲述红色高棉的历史,一些在宣传国王的成就,还有无数的佛和仙女。塔周围的墙壁覆盖着2000个真人大小的舞蹈仙女的浮雕,仙女栩栩如生,令游人惊叹。
崩密列是类似高棉式庙宇,属于印度寺庙,,但它的一些雕塑反映了佛教的主题。原来用来建造寺庙的材料是砂石,所以很多建筑物都被破坏了,而且很难恢复,所以对于游客来说,这个景点是历史上留下的最珍贵的遗产。游览这里需要导游,因为有太多小路,很容易迷路。
3. 吴哥窑的历史
世界闻名的吴哥窑被喻为人类建筑史上最辉煌作品的代表。历史上高棉帝国的君主就是从吴哥窑开始征战东亚,曾攻下并统治现在越南的南部地区及中国的云南省辖,越南以西的孟加拉湾也曾在柬埔寨的版图内。如今的吴哥窑群寺以其独特的建筑与民族风格再现了当年高棉帝国的繁荣与进步,吴哥窑是当今最能体现柬埔寨文化的宗教中心。
吴哥窟(英语:Angkor Wat)
又称吴哥寺,位在柬埔寨西北方。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1992年,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成为柬埔寨成为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12世纪时的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
吴哥窟是高棉古典建筑艺术的高峰,它结合了高棉寺庙建筑学的两个基本的布局:祭坛和回廊。祭坛由三层长方形有回廊环绕须弥台组成,一层比一层高,象征印度神话中位于世界中心的须弥山。在祭坛顶部矗立着按五点梅花式排列的五座宝塔,象征须弥山的五座山峰。寺庙外围环绕一道护城河,象征环绕须弥山的咸海。
历史
12世纪中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苏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湿奴,为国王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Divakara)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国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记载,当时的国都名字“禄厄”。禄厄(Lokor)来自梵文nagara,即都城。16世纪,此寺被称为“Angkor Wat”;“Angkor”,来自nagara,Wat是高棉语中的“寺庙”,“ngkor Wat”即“寺庙都城”。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使团取海路从温州开洋,经七洲洋(西沙群岛海面)、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萨州),横渡淡洋(今洞里萨湖)至吴哥国登岸。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真腊风土记》称吴哥窟为“鲁班墓”,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可见吴哥寺乃皇陵。一些学者认为,吴哥窟是苏耶跋摩二世的皇陵,根据有三:一:与吴哥大多数其他寺庙朝东,面对朝阳不同,吴哥窟正门朝西,面向日暮;根据荷兰考古学家博施(Bosch)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殡葬风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庙则朝东。二:画廊浮雕反时针方向排列,是印度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的方向;三:吴哥窟画廊中苏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后升天成毗湿奴长驻毗湿奴神殿之意。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1330年-1339年间曾游历吴哥,他称吴哥窟为“桑香佛舍”,这表明在十四世纪中叶,吴哥窟已经改为佛寺。汪大渊还报告吴哥窟有“裹金石桥四十余丈”,十分华丽,有“富贵真腊”之语。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派遣尹绶出使真腊。尹绶从广州出发从海道经占城,过淡水湖(今洞里萨湖)、菩提萨州、经吴哥窟抵达真腊。尹绶回国后将真腊国的山川、地理和吴哥都城所见,绘画成图上呈,明成祖大喜。
暹罗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次年,吴哥窟被高棉人遗弃,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后来有些高棉人猎户进入森林打猎,无意中发现宏伟的庙宇,也有一些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和旅行家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Antonio da Magdalena)游历吴哥,并向葡萄牙历史学家蒂欧格·都·科托报告其游历吴哥的见闻:“城为方形,有四门有护城河环绕……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但达·马格达连那的报告,被世人目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Charles Emile Bouillevaux,1823年—1913年)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记,安南与柬埔寨》,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Henri Mouhot)为寻找热带动物,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并著书《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大肆渲染,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法国摄影师艾米尔·基瑟尔(Emile Gsell)是世界上最早拍摄吴哥窟照片的摄影师。1866年他发表的吴哥窟照片使人们可以目睹吴哥窟的雄伟风采。1907年,暹罗将暹粒、马德望等省份归还柬埔寨。1908年起,法国远东学院开始对包括吴哥窟在内的大批吴哥古迹进行为期数十年的精心细致的修复工程。吴哥窟的190米宽的护城河,如一道屏障,阻挡森林的围困,因此吴哥窟比其他吴哥古迹,保存得最完整。但仍然杂树丛生,有些树根深植入部分建筑物的红壤砖缝隙,逐渐将缝隙扩大,最后将红壤砖推落,使建筑物坍塌。修复工程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清除杂草、树林、积土、白蚁,稳定地基,支撑摇摇欲坠的建筑物,然后运用考古学家在希腊雅典和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地古迹重建工作中发展起来的分析重建术,运用在吴哥古迹的重建上。清理吴哥窟的工程在1911年完成。30年代,开始用分析重建术复原吴哥窟。分析重建法要求必须用遗址的原来材料,按原来的古代的建造方法复原遗址,只有在原物无存的情况下才允许适当使用代替物。这项工作到了六十年代曾因柬埔寨政局动荡而停顿,于1990年代重新展开。吴哥寺在十四世纪中叶成为大乘佛教寺,因十三世纪时真腊国王阇耶跋摩七世奉大乘佛教为国教。十五世纪初叶暹罗入侵吴哥之后,因暹罗人信奉上座部小乘佛教,吴哥寺变为上座部佛寺。此后吴哥寺一直是上座部小乘佛寺,延续至今。
4. 吴哥窟的历史和传说。
公元9世纪初,高棉国王阇耶跋摩二世统一了柬埔寨地区,自封为“神王”,这一政教合一的传统延续了近千年,西哈努克国王是柬埔寨最后一位“神王”。印度教的三大史诗之一的神话故事,可以在大吴哥的四个城门、小吴哥回廊的壁雕等地发现。
5. 吴哥窟建造时候是中国什么朝代
吴哥窟的建造时间在(1113—1150年),当时中国处在宋朝时期(960年—1279年)。
宋朝(960年—1279年)是中国历史上承五代十国下启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两个阶段,共历十八帝,享国三百一十九年。
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宋州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为避免晚唐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乱象,采取重文抑武方针,加强中央集权,并剥夺武将兵权。
宋太宗继位后统一全国,宋真宗与辽国缔结澶渊之盟后逐渐步入治世。1125年金国大举南侵,导致靖康之耻,北宋灭亡。
康王赵构于南京应天府即位,建立了南宋。绍兴和议后与金国以秦岭-淮河为界,1234年联蒙灭金,1235年爆发宋元战争,1276年元朝攻占临安,崖山海战后,南宋灭亡。
(5)吴哥窟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宋朝时期的历史大事:
1、靖康之变
靖康之变是指靖康二年(金天会五年,1127年)金朝南下攻取北宋首都东京,掳走徽、钦二帝,导致北宋灭亡的历史事件。又称靖康之乱、靖康之难、靖康之祸。
北宋宣和七年(金天会三年,1125年),金军分东、西两路南下攻打宋朝。东路由完颜干离不领军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领军直扑太原。东路金兵破燕京,渡过黄河,南下汴京(今河南开封)。
宋徽宗见势危,乃禅位于太子赵桓,是为宋钦宗。靖康元年(金天会四年,1126年)正月,完颜宗翰率金兵东路军进至汴京城下,逼宋议和后撤军,金人要求五百万两黄金及五千万两银币,并割让中山、河间、太原三镇。
同年八月,金军又两路攻宋;闰十一月,金两路军会师攻克汴京。宋钦宗亲自至金人军营议和,被金人拘禁。
以及大量赵氏皇族、后宫妃嫔与贵卿、朝臣等共三千余人北上金国,东京城中公私积蓄为之一空。靖康之变导致北宋的灭亡。
2、建炎南渡
建炎南渡,是发生在两宋交替之际康王赵构为了躲避北边异族女真人的侵略追击,而南逃至江南的事件。
靖康二年(1127年),赵构从河北南下到陪都南京应天府(河南商丘)鸿庆宫祭祀赵宋祖庙,在宫殿内即位为宋高宗,改元建炎,南宋(1127年——1279年)建立。
之后,宋高宗一路从淮河、长江到杭州,绍兴元年(1131年)升杭州为临安府,定为“行在”。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建炎南渡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靖康之变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吴哥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宋朝
6. 吴哥窟位于什么国家,建于什么年代,面积约为多少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在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并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吴哥窟的造型,已经成为柬埔寨国家的标志,展现在柬埔寨的国旗上。
十字王台尽头是吴哥寺的中心建筑群。它基本是由大、中、小三个以长方形回廊为周边的须弥座,依 外大内小、下大上小的次序堆叠而成的三个围囿,中心矗立五座宝塔为顶点,象征须弥山。美国学者艾丽娜·曼妮卡解释这三层回廊各代表国王、婆罗门和月亮、毗湿奴。各回廊的每个基点上建立廊门,上中两层的回廊,四隅设置塔门,每层塔门的四座宝塔,中央宝塔形成五点梅花图案。由于寺庙的朝西取向,因此上一层须弥座的位置,并非在下一层须弥座的正中,而是略略靠后偏东,为西边画廊留出更多空间; 因为同样原故,西边的台阶不如东边台阶陡峭。
第一层的须弥座由砂岩石垒成,高出地面约3米;须弥座之上,有高3米许的回廊,围绕吴哥寺如口字。回廊如长方形,南北方向长190米,东西方向长220米。回廊四周,共有四座塔门和八座廊门,四隅各一座塔门,正西、正东各三座廊门,正北、正南各一座廊门。塔门和廊门有内、外二石阶,可通第一层内院、寺庙外院。回廊的内侧墙壁既是寺的外墙兼巨型画廊。回廊的外侧,有两排并列的方石柱,其中一排支撑画廊拱顶,另一排支撑半拱顶边廊。回廊的二重檐拱顶,覆盖陶瓦,保护画廊壁上的石雕,不受日晒雨淋。
画廊的石壁,排列雕工精细的八幅巨型浮雕。每幅浮雕高二米余,长近百米,全长达七百余米,绕寺一周。浮雕描绘印度两篇著名梵文史诗《罗摩衍那》、《摩诃婆罗多》中的故事和一些吴哥王朝的历史。从西北壁角按反时钟方向,西画廊展示罗摩衍那中阿逾陀国王子罗摩(Rama)击败罗刹魔王罗波那(Ravana)的场面,和摩诃婆罗多中佧拉婆族和班度族战争的故事。南画廊有几幅浮雕,和吴哥王朝历史有关,其中一幅描绘苏耶跋摩二世头戴王冠,在宝座上赤足盘腿而坐,左手向左指,后手靠着宝座扶手,左右侍从各二,手执长扇,为王扇风,身后还有宫女,手持巨型蜡烛,白日点燃。
7. 吴哥窟有着怎样的历史
吴哥窟是吴哥遗迹群抄中规模最大的建筑,吴哥王朝的苏利耶跋摩二世在1113年即位后,即着手动工兴建,大约花费了30年的时间才完成。以高棉语来说,吴哥窟是“寺庙城”的意思。它是由长约4.5千米、宽190米的环绕壕沟及长540米的西巷道、三重回廊和以高65米的中央尖塔为中心的五座尖塔共同组成的。不但外观十分壮观宏伟,同时在建筑设计及施工技术上,都具有超越时代高度的成就。中央尖塔供奉着国王与毗湿奴神合而为一的湿奴拉雅神像,具有将国王神格化的意味。长达数千米的回廊,饰满了十分精巧的浮雕,精细绝伦,主题全是印度神话。
8. 吴哥窟介绍
吴哥窟(Angkor Wat),又称吴哥寺,位于柬埔寨,被称作柬埔寨国宝,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高棉式建筑。吴哥窟原始的名字是Vrah Vishnulok,意思为“毗湿奴的神殿”,中国佛学古籍称之为“桑香佛舍”。
12世纪时,吴哥王朝国王苏耶跋摩二世(Suryavarman II)希望在平地兴建一座规模宏伟的石窟寺庙,作为吴哥王朝的国都和国寺。因此举全国之力,花了大约35年建造。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好的建筑,以建筑宏伟与浮雕细致闻名于世。
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一张亮丽的旅游名片。
(8)吴哥窟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景区介绍
1、巴肯山
巴肯山(Bakheng)是吴哥主要遗迹群内的一座小山丘,在吴哥窟西北1.5公里处,高67米,是附近唯一的制高点,可以骑大象上山。山丘上有一座吴哥庙宇遗迹,是耶输跋摩一世(Yasovarman I)开始以大吴哥城附近地区为首都后的第一座国庙,亦奠下后来吴哥建筑的基础格局。
2、女皇宫
柬埔寨的吴哥地区,有着上千座的古文明遗迹,其中有一座看似火红的神庙,称为”女人的城堡”。位于暹丽省西边”女人的城堡”,原名为”班德斯蕾”,照柬埔寨文来翻译,是”谋求幸福” 的意思,当地人则习惯称这儿为”女皇宫”,那是因为在神庙的中央刻有许多”阿帕莎拉”女神像而得名。
3、十二生肖塔
十二生肖塔在通往吴哥通王城胜利大门的道路的前端,离在吴哥古皇宫前约 1200 米(3937英尺)处。可从东侧进出。这座塔由醛耶跋摩七世下令,于十二世纪末建成。属拜云建筑风格。十二生肖塔之所以称为十二生肖塔,是因为各塔上雕有不同的动物,和中国的十二生肖类似。
9. 吴哥窟的历史沿革
苏利耶跋摩二世
12世纪中叶,真腊国王苏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苏耶跋摩二世信奉毗湿奴,为国王加冕的婆罗门主祭司:地婆诃罗(Divakara)为国王设计了这座国庙,供奉毗湿奴,名之为“毗湿奴神殿”。
宋代赵汝适著《诸蕃志》记载,当时的国都名字“禄厄”。禄厄(Lokor)来自梵文nagara,即都城。
16世纪,此寺被称为“Angkor Wat”;“Angkor”,来自nagara,Wat是高棉语中的“寺庙”,“Angkor Wat”即“寺庙都城”。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使团取海路从温州开洋,经七洲洋(西沙群岛海面)、占城、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萨州),横渡淡洋(今洞里萨湖)至吴哥国登岸。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真腊风土记》称吴哥窟为“鲁班墓”,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可见吴哥寺乃皇陵。
一些学者认为,吴哥窟是苏耶跋摩二世的皇陵,根据有三:
1、与吴哥大多数其他寺庙朝东,面对朝阳不同,吴哥窟正门朝西,面向日暮。根据荷兰考古学家博施(Bosch)的研究,印度和爪哇的殡葬风俗,墓地一律朝西,祭祀的寺庙则朝东。
2、画廊浮雕逆时针方向排列,是印度教葬礼时在墓地巡行的方向。
3、吴哥窟画廊中苏耶跋摩二世与毗湿奴神相貌相似,暗含日后升天成毗湿奴长驻毗湿奴神殿之意。
中国史书记载
根据中国南宋泉州市舶司提举赵汝适1225年着《诸蕃志》记载:“真腊……其地约方七千余里,国都号禄厄。官民悉编竹复茅为屋,维国王镌石为室,有青石莲花池沼之胜,跨金桥,约三十馀丈。殿宇雄壮,侈丽特甚”。禄厄(Lokor)来自梵文nagara,后音变为“吴哥”即都城之意。
元成宗铁莫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使团在1296年二月二十日取海路从温州开洋,顺东北贸易风,经七洲洋(西沙群岛海面),三月十五日抵达占城,前后26日;由占城逆风而行、经真蒲、查南、半路村、佛村(菩提萨州),横渡淡洋(今洞里萨湖),经四个多月,至七月才到吴哥国码头(“干傍”)登岸。周达观和他的使团驻吴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撰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真腊风土记》称吴哥窟为“鲁班墓”:鲁般墓在南门外一里许,周围可十里,石屋数百间。,又说国王死后,有塔埋葬,可见吴哥寺乃皇陵。
元代航海家汪大渊在1330年-1339年间曾游历吴哥,他称吴哥窟为“桑香佛舍”,这表明在十四世纪中叶,吴哥窟已经改为佛寺。汪大渊还报告吴哥窟有“裹金石桥四十余丈”,十分华丽,有“富贵真腊”之语。
永乐元年(1403年),明成祖派遣尹绶出使真腊。尹绶从广州出发从海道经占城,过淡水湖(今洞里萨湖)、菩提萨州、经吴哥窟抵达真腊。尹绶回国后将真腊国的山川、地理和吴哥都城所见,绘画成图上呈,明成祖大喜。
吴哥窟之废弃
1431年,
暹罗破真腊国都吴哥,真腊迁都金边,次年,吴哥窟被高棉人遗弃,森林逐渐覆盖漫无人烟的吴哥。
后来有些高棉人猎户进入森林打猎,无意中发现宏伟的庙宇,也有一些当地的佛教徒在庙旁边搭盖屋寮居住,以便到庙宇中朝拜,但吴哥遗迹多不为世人所知。
16世纪,此寺被称为“Angkor Wat”;“Angkor”,来自nagara(都城),Wat是高棉语中的“庙”,“Angkor Wat”即“都城庙”。
被人发现
1586年,方济各会修士和旅行家安东尼奥·达·马格达连那游历吴哥,并向葡萄牙历史学家蒂欧格·都·科托报告其游历吴哥的见闻:“城为方形,有四门有护城河环绕……建筑之独特无以伦比,其超绝非凡,笔墨难以形容”。但达·马格达连那的报告,被世人目为天外奇谈,一笑置之。
1857年,驻马德望的法国传教士夏尔·艾米尔·布意孚神父著《1848—1856印度支那旅行记,安南与柬埔寨》,报告吴哥状况,但未引人注意。
1861年1月,法国生物学家亨利·穆奥为寻找热带动物,无意中在原始森林中发现宏伟惊人的古庙遗迹,并著书《暹罗柬埔寨老挝诸王国旅行记》,大肆渲染,他说“此地庙宇之宏伟,远胜古希腊、罗马遗留给我们的一切,走出森森吴哥庙宇,重返人间,刹那间犹如从灿烂的文明堕入蛮荒”,这才使世人对吴哥刮目相看。
法国摄影师艾米尔·基瑟尔是世界上最早拍摄吴哥窟照片的摄影师。1866年他发表的吴哥窟照片使人们可以目睹吴哥窟的雄伟风采。
修复工程
1907年,暹罗将暹粒、马德望等省份归还柬埔寨。
1908年起,法国远东学院开始对包括吴哥窟在内的大批吴哥古迹进行为期数十年的精心细致的修复工程。吴哥窟的190米宽的护城河,如一道屏障,阻挡森林的围困,因此吴哥窟比其他吴哥古迹,保存得最完整。但仍然杂树丛生,有些树根深植入部分建筑物的红壤砖缝隙,逐渐将缝隙扩大,最后将红壤砖推落,使建筑物坍塌。修复工程包括几个方面的工作:清除杂草、树林、积土、白蚁,稳定地基,支撑摇摇欲坠的建筑物,然后运用考古学家在希腊雅典和印度尼西亚、爪哇等地古迹重建工作中发展起来的分析重建术,运用在吴哥古迹的重建上。清理吴哥窟的工程在1911年完成。
30年代,开始用分析重建术复原吴哥窟。分析重建法要求必须用遗址的原来材料,按原来的古代的建造方法复原遗址,只有在原物无存的情况下才允许适当使用代替物。这项工作到了六十年代曾因柬埔寨政局动荡而停顿,于1990年代重新展开。
吴哥寺在十四世纪中叶成为大乘佛教寺,因十三世纪时真腊国王阇耶跋摩七世奉大乘佛教为国教。十五世纪初叶暹罗入侵吴哥之后,因暹罗人信奉上座部小乘佛教,吴哥寺变为上座部佛寺。此后吴哥寺一直是上座部小乘佛寺,延续至今。
身世之谜
吴哥窟是由—个叫做吉篾(今名叫高棉)的东南亚民族所建,时间大概从公元802年起,那时阔耶跋摩二世建立了辉煌的高棉帝国,繁荣昌盛达6百年之久。
在12世纪时,吴哥建筑达到了艺术上的高潮。当时建造的吴哥庙,所有的墙壁全都刻有精美的浮雕,每个平台的周围都有面向四方的长廊,连接着神殿、角塔和阶梯,即使长廊的墙上也全都刻有描述古代印度神话故事的浮雕。吴哥庙不仅本身规模宏大无比,庙宇的外面还有一条将近10米宽的堤路。直通庙宇的大门,堤路的两边也都竖立着巨大威严的那伽蛇神像。
一般说来,世界各国所有的庙宇都是坐西朝东,而唯独吴哥庙大门朝西,这使后来研究古代高棉的考古学家百思不解。此后,吴哥王朝的历代国王的建城工作就一代又一代地传了下来。
吴哥文明的建筑之精美令人望之兴叹,然而却在15世纪初突然人去城空。在此后的几个世纪里,吴哥地区又变成了树木和杂草丛生的林莽与荒原,只有一座曾经辉煌的古城隐藏在其中。直到19世纪穆奥发现这个遗迹以前,连柬埔寨当地的居民对此都一无所知。
按说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应有它的延续性,何况吴哥是一个曾经繁荣过600年的王朝,但它的文化竟一下子就忽然中断、忽然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了。
据考察,在吴哥地区过去曾有一百万人口以上居住,这个民族和这些人们到底到哪儿去了呢?这真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团。不过经专家推测,极有可能是因为外敌的入侵,但外敌入侵。这可能导致王朝的改朝换代,但却无法使一个民族的人民统统消失。
10. 吴哥窟的历史和传说
柬埔寨吴哥窟,又称吴哥寺,中国古籍称为“桑香佛舍”。它是吴哥古迹中保存得最完回好的庙宇,以建筑宏伟与答浮雕细致闻名于世,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庙宇。
1992年,联合国将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此后吴哥窟作为吴哥古迹的重中之重,成为了柬埔寨旅游胜地。从1993年不到一万人次,迄至2007年已达二百万人次,吴哥窟已成为旅游胜地。一百多年来,世界各国投入大量资金在吴哥窟的维护工程上,以保护这份世界文化遗产。
吴哥窟塔尖顶端日出现象,就是太阳升起时正对吴哥窟塔尖顶端,显得非常壮观和美丽。这种现象每年会出现两次,即分别在3月和9月出现。
吴哥窟会出现这种现象不是偶然,而是建造吴哥窟的高棉祖先智慧非凡,他们根据天文地理原理来建设吴哥窟,将吴哥窟与大自然结合得如此巧妙,使日出刚好出现在塔的尖端,美轮美奂。
(10)吴哥窟有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吴哥古城是柬埔寨的象征,也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明珠。与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印度尼西亚的波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观”。
吴哥窟作为举世闻名的建筑奇观,每年吸引了超过百万的游客到访。很多人亲眼见识到了吴哥窟的宏伟壮丽,然而却不知道吴哥窟还隐藏着伟大历史和值得探索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