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山东鄄城在哪里
鄄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南邻牡丹之乡菏泽,东接郓城,西、北两面跨黄河与中原油田和河南省濮阳市毗邻,辖 10 镇 6 乡,总面积 1032 平方公里,人口 79 万,耕地 97 万亩。
鄄城素来有“古鄄”之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境内名胜古迹众多。有尧王墓、历山庙、庄子钓鱼台、陈王读书台、东汉亘古清泉等,是古代军事家、思想家、一代兵师孙膑的故里。
县人民政府驻鄄城镇,邮编:274600。行政区划代码:371726。区号:0530。拼音:Juancheng Xian。
鄄城县辖10个镇、6个乡: 鄄城镇、红船镇、闫什镇、什集镇、旧城镇、吉山镇、董口镇、临卜镇、彭楼镇、李进士堂镇、引马乡、凤凰乡、大埝乡、富春乡、郑营乡、左营乡。
鄄城交通便利,济董、临商两条省级公路纵横东西南北, 220 国道及济菏、菏兰、日东高速公路分别靠县境东、南两面穿过。京九铁路穿越县境,并设有客货站。县城距新石铁路(新欧亚大陆桥)与京九铁路交汇处菏泽市仅 35 公里,距高速公路入口仅 18 公里,距嘉祥机场仅 78 公里,距济南高速公路行程 245 公里。德商高速公路纵穿鄄城县境,计划 2008 年将建成通车;投资 7 亿元的鄄城黄河公路大桥项目,今年将动工建设,建成后,将在北京正南方 105 国道和 106 国道之间形成南北交通大动脉。
鄄城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开发较早的区域之一,素有“古鄄”之称。据 1982 年文物普查时县内出土文物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先民休养生息在这块土地上。鄄城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上溯至五帝时期。《太平环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吕氏春秋》载:“尧葬谷林”,“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钓于雷泽。”谷林、历山、雷泽均在鄄城境内。夏商时为兖州之域,春秋时为卫国鄄邑,战国时为齐国鄄邑,秦时改鄄邑为鄄城,西汉初置鄄城县。东汉献帝时为兖州治所,三国时两度为县王国。隋于鄄城置濮州,五代十国以后,鄄城一直为濮州属地。明太祖洪武二年( 1369 年)撤鄄城县直属濮州, 1913 年改濮州为濮县。 1931 年濮鄄分治,于濮县河东地区复设鄄城县。
1940 年 3 月成立鄄城抗日县政府,属运西专属,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属平原省菏泽地区专员公属。 1953 年初属山东省菏泽专署, 1958 年 10 月属山东济宁专署。 1959 年 6 月起先后属山东菏泽专署、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菏泽地区行政公署。
1992年1月24日,将梁堂乡的万全庄、大赵庄、李楼、南庄、罗吴庄、魏庄、东赵庄、樊庄、东张庄、富春乡的苏屯、南宋庄、凤凰乡的孙店共12个行政区划归鄄城镇管辖。1993年11月16日,撤销什口乡,设立阎什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1994年12月29日,撤销什集乡,设立什集镇。1996年12月29日,撤销箕山乡,设立箕山镇(鲁政函民字[1996]67号)。2000年3月15日,撤销李进士堂乡,设立李进士堂镇,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鲁政函民字[2000]27号)。
2000年,鄄城县辖7个镇、18个乡。总人口715684人,各乡镇人口: 鄄城镇 64986 旧城镇 34389 红船镇 31601 阎什镇 28901 什集镇 34215 箕山镇 31553 李进士堂镇 21036 凤凰乡 36339 宋楼乡 16883 陈良乡 13746 左营乡 30627 大埝乡 29597 梁堂乡 25196 葛庄乡 23057 董口乡 30249 西双庙乡 24610 临濮乡 33Z25 梁屯乡 23412 富春乡 31672 麻寨乡 26647 鲁王仓乡 20280 彭楼乡 26834 张志门乡 19370 引马乡 28367 郑营乡 28892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2002年7月,省政府批复同意:鄄城县撤销临濮乡,设立临濮镇;撤销彭楼乡,设立彭楼镇。以上2乡撤乡设镇后,其行政区域和人民政府驻地不变。截至2002年12月31日,鄄城县辖10个镇、6个乡。
❷ 鄄城这座城市在古代时叫什么名字
鄄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帝时期。
《太平环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
《吕氏春秋》载:“尧葬谷林,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谷林、历山、雷泽均在县境。
《左传》载: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夏商时天下分为九州。鄄城属古兖州之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为卫国鄄邑。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属齐国甄邑[甄,读juàn,鄄的异体字]。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改甄邑为鄄城。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县域、隶属关系不变。
西汉(前202年--8年),初始置鄄城县,因境内鄄邑而得名。
三国(220年—265年),属魏兖州东郡鄄城县,济阴郡城阳县地。其间鄄城曾两次改为县王国。
西晋(265年--316年),属兖州濮阳国、济阴郡城阳县地。
东晋十六国(317年--420年),先后属后赵兖州济阴郡、前燕兖州东郡、前秦兖州、后燕兖州东郡,兖州、东郡均治鄄城。
南北朝(420年--581年),先后为北魏、东魏济州濮阳郡鄄城县、城阳县地。
隋朝(581年--619年),先属濮阳郡,后属郓州(治郓城)。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于鄄城置濮州(濮州之名从此始)。
唐朝(618年-907年),初属鄄城县,雷泽县地。唐高祖五德四年(621年),复置濮州及临濮县,并在鄄城县置永定县,在雷泽县置长城、安邱2县。武德八年(625年),废永定县入鄄城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鄄城临濮雷泽3县属河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废濮州设濮阳郡,治鄄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濮阳郡为濮州。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濮州属地。
宋朝(960年--1127年),属京东路濮州鄄城县、临濮、雷泽县地。
金朝(1115年--1234年),属山东西路濮州鄄城县、临濮、雷泽县地。
元朝(1206年--1368年),先后属东平路濮州、中书省济宁路濮州。
明朝(1368年--1644年),初属中枢省濮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废鄄城县入濮州,于鄄城置千户,属东昌府。1376年(洪武九年),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东昌府濮州属地。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因黄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迁至黄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范县濮城)鄄城古城遂称旧城,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1644年--1912年),初属山东省东昌府濮州地。雍正八年(1730年),升濮州为直隶州,直属山东省。1735年(雍正十三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曹州府。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属兖沂曹济道曹州府濮州地。
民国二年(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民国二十年(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县河东地区复设鄄城县,仍属山东省第二专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并鄄城县入濮县,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聊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濮县改属山东省第十六专署(驻菏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5日,成立鄄城抗日县政府,属运西专署。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七专署。11月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第二专署。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属冀鲁豫第十八专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属冀鲁豫第二专署。
1949年8月,鄄城县属平原省菏泽地区专署。
1953年,属山东省菏泽专署。
1958年10月,属山东济宁专署。
1959年6月,又改属菏泽专署。
1967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行政公署。自此,一直属菏泽管辖至今。
❸ 鄄城县的历史文化
鄄城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素有“古鄄”之称。鄄城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人文荟萃,人类远古先祖华胥、伏羲、女娲、颛顼、尧、舜曾长期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名胜古迹遍布,旅游资源极为丰富。据《山海经》记载:“雷泽有雷神,龙首人颊,鼓其腹则雷,故曰“雷泽”,《太平御览》载:“大迹出雷泽,华胥履之,生伏羲”。因此鄄城是中国龙文化的发祥地。《吕氏春秋》载:“尧葬谷林”,自古就有“尧王虚葬八百墓,唯有真身在谷林”之说;据《史记》记载:“舜耕历山,渔雷泽、陶河滨”,因此鄄城又是著名的尧舜之乡。公元前685年至公元前643年,齐桓公先后六次在鄄城与各路诸侯会盟。公元前632年,这里发生了著名的晋楚“城濮之战”。东汉末年,曹操任兖州牧,在鄄城屯兵四十万,并以鄄城为根据地完成了统一中原大业。黄初二年,封曹植为“鄄城王”,即“陈王”。因此鄄城又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郓城壮馍
壮馍是菏泽郓城传统名吃,是一种带馅的椭圆形煎制饼食。壮馍形如圆月,直径约30公分左右,皮分4层,面皮肉馅、馅以鲜羊肉为主,以葱、姜、菜蔬、香油等多种祖传佐料搅拌而成。熟后的成品壮馍,色泽金黄,外焦内嫩,食之鲜而不膻,香而不腻。 糖果饯
糖果饯是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的特产糖果饯是以白砂糖为原料,经模制浇注而成的各种糖质造型。
鄄城民间手工糖果饯主要分布于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境内,其中尤以红船镇红船村、旧城镇任庄村、城关镇邰庄村从事民间手工糖果饯的技艺最为精湛。
❹ 菏泽鄄城有多少年的历史
鄄城:上可追溯到4000年前,荛王,荛王墓就坐落在鄄城。历史上的军事家孙膑,2000年前,诞生在鄄城。可见至少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❺ 鄄城吉山镇的历史
箕山镇位于山东省鄄城县东北部,辖40个行政村,88个自然村,人口5.16万人,耕地6.7万亩,面积74平方公里,是山东省“首届双文明明星乡镇”之一。
箕山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历史悠久,人杰地灵。占地1000多亩的孙膑旅游城已初具规模,箕山镇农业发达,农副产品丰富。盛产小麦、玉米、花生、大豆、蚕桑、大棚菜及各类瓜果蔬菜等。是鲁西南黄牛、小尾寒羊、青山羊、獭兔中心产区。畜禽饲养总量大、门类齐全。是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地区和全国桐木生产基地,林木资源丰富。
箕山镇工业起步较早,已建成占地1000余亩工业区,达到了水、路、电、通讯、电话畅通,是菏泽市重点乡镇工业区之一。现有集体、私营企业300多家。涉及地毯、纺织、木器、化工、建材、人发、裘皮制革等二十多个门类。近年来,镇政府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吉山起发制品有限公司、王伟裘皮有限公司、吉山开发区诚信地毯厂、合力纺织有限公司、鹰吴裘革工艺有限公司等大规模企业相继在吉山安家落户,产品销售俄罗斯、美国、南韩、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吉山镇也被称誉为“中国地毯之乡”,裘革加工业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迈进。
农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以牛羊为重点的畜牧业生产不断向产业化迈进,并逐步形成了以石榴、冬枣为主的鄄吉公路——旅游城路两侧的杂果生产带。
箕山镇正以超常规的速度发展,构筑开放大格局,实施农业大开发,营造工业新态势,放宽政策,招商引资,放手发展,实行工业立镇。面对新世纪,箕山人民豪情满怀,充满信心,热忱欢迎海内外各界朋友来箕山投资置业,共展宏图。
❻ 山东菏泽市区总面积 鄄城县总面积各是多少
牡丹区 总面积1432平方千米。总人口137万人。邮政编码:274009开发区 总面积148.6 平方公里,辖丹版阳、岳程、佃户屯权三个办事处,总人口 23 万。邮政编码:274009曹县 总面积1966平方公里,总人口155万。邮政编码:274400郓城 总面积1571.3平方公里,人口108.8万。邮政编码:274700鄄城 总面积1032平方公里,人口79万。邮政编码:274600东明 总面积1369.8平方公里,人口70万。邮政编码:274500巨野 总面积1303平方千米,人口93万人。邮政编码:274900成武 总面积988.1平方公里,人口63.3万人。邮政编码:274200定陶 总面积846平方公里,人口61万人。邮政编码:274100单县 总面积1650平方公里,人口117万. 邮政编码:273700
❼ 鄄城县的名人
鄄城历史名人有王鸿一、李先芳、李迪、葛从周、汲黯、苏祐、张咏、王仙芝等,近代有彭占元、杜子端以及现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李建国等,人才辈出。 尧: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尧陵位于鄄城县富春乡谷林寺。
舜:中国上古时期部落联盟首领。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与尧被人们尊为贤明帝王。
孙膑:生卒年不详,齐国鄄邑人中国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汲黯:字长孺,西汉济阴郡鄄城县人,官至中大夫。武帝称赞其为“社稷之臣”。
吴隐之:东晋濮阳鄄城人,官至度支尚书,著名廉吏,做官清正廉洁,曾赋《贪泉》诗一首明志。
曹植:字子建,沛国谯人。生于山东鄄城(今旧城镇),一说生于莘县朝城,曹操第四子。建安时期文坛巨子。
王仙之:唐濮州鄄城(今鄄城县旧城)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张泳:字复之,宋代濮州鄄城人,官至工部尚书。著有《乖崖文集》10卷。
李迪:字复古,先祖为赵郡人,后迁家至濮州。真宗景德二年,举进士第一,历通判。后来两度官至宰相。
刘忠:字摅诚,明代濮州(今鄄城彭楼镇刘大楼村)人,官至左副都御史。今麻寨乡刘大楼西北1公里许有刘忠墓。 王宗朋(1847-1906):字兰居,清末山东濮州王榔头庄(今鄄城县箕山镇王榔头庄)人。鲁西苏北一带农民抗捐领袖,创建“红沙会”。
王鸿一(1875-1930):清末濮州沈口里刘楼村人(今属鄄城县张志门乡)。民主革命时期革新派,教育家,菏泽一中奠基人。
彭占元(1870-1942):,山东省鄄城县彭楼乡彭楼村人,清末廪生。1903年师范毕业后,留学日本,参加同盟会,被推为山东同盟会部长,捐款创立《民报》社。先后任咨议局议员、资政院议员、南京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员、众议院议员、护法国会众议院议员。 李建国
李建国,男,汉族,1946年4月生,山东鄄城人,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秘书长、党组成员,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
韩志冰
1965年生于山东鄄城,现就职于中国美术家网,任首席执行官;中国国家画院国展美术中心主任;中国西部画院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王道玉
王道玉,男,汉族,山东鄄城人山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❽ 鄄城县军屯历史
曾掩护马本斋养病10多天
“马本斋曾在我们村养病,前后来过两回,都是我们村的村民给他打掩护,他才能安安心心地住下。”说起回族抗日英雄马本斋,张兆言等老人一脸的自豪。 “
马本斋第一次到我们村时谁也不知道。”张兆苏回忆,有天早晨,早起的村民打开大门后,发现大街上有许多扛枪的人正在睡觉,吓了一跳,连忙紧闭大门。“当时都很害怕,不知道是从哪里来的部队,也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张兆苏说,后来才知道是马本斋的抗日队伍,他们是当天凌晨到达村里,怕惊扰了百姓,马本斋就下令部队在街上过夜。“真是人民的好队伍啊!”张兆苏等人感叹。
“马本斋第一次在我们村住了3天,第二次住了9天,养好病就走了。”张兆言自豪地说,马本斋在村中养病期间,是他为马本斋烧的水、端的茶,“那时我只有十四五岁,别的活轮不到,只能烧水端给马本斋,因此和这位民族英雄有了接触和交流。”
军屯村的村民以曾掩护马本斋养病为荣,而马本斋的后人也并没有忘记军屯村村民。“这个月8号,马本斋的儿子要来我们村探望,这让我们都很自豪。”张兆言激动地说。
建抗日小学,播抗战火种
军屯村的回民学校,前身是抗日小学,第一堂课就是在如今已91岁高龄的张开桃家里开讲的。 老人说,村里成立学堂,目的就是为了向村民宣传抗日,鼓舞民众的抗日热情。由于最初没有上课地点,张开桃就把家里两间屋子腾了出来作为学堂,他的哥哥张开先就是第一任老师。 “
那时只有张开先一名老师,我们这些人都是他的第一批学生。”张兆言指着房间里接受牡丹晚报记者采访的几名老人说,第一批学生只有20多人,他们在老师的谆谆教导下,明白了宁死不做亡国奴的道理。
“东方红,太阳升。麻雀飞出窝,公鸡走出笼。哥哥大,扛长枪;弟弟小,拿小刀。练本领,打东洋,救中国。日本人,战沈阳,王阿毛,运日本,汽车开到黄浦江,一车日本全死光。”张兆刚老人依然能熟练地背诵当时的课文。对于当时所学的很多内容,老人们现在还记忆犹新。
“当时学习抗日内容是要杀头的,为了糊弄日本鬼子,我们想出了许多对策。”张兆言说,鬼子和伪军三天两头就会去扫荡、检查,为了不让鬼子发现学习的内容,他们就把学堂搬进了村里的清真寺,“鬼子来了,我们就把课本藏在蒲团下,拿起经书朗读。”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中,爱家、爱国、爱民族的意识犹如一粒粒火种,深深地植入军屯孩子的心灵。
“从成立抗日小学到如今已经70多年了,学生和老师换了一批又一批,学校变得越来越好,如今还有了三层的教学楼。”军屯回民学校第11任校长张广位说,村里共出了博士生6人、大学生160余人,抗日小学播下的科学文化的种子,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为村子的发展做着新的贡献
❾ 鄄城县的历史沿革
鄄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至五帝时期。
《太平寰宇记》载:“濮州,今治鄄城县。古昆吾旧壤,颛顼遗墟。”
《吕氏春秋》载:“尧葬谷林,舜耕于历山,陶于河滨,渔于雷泽。谷林、历山、雷泽均在县境。
《左传》载:茫茫禹迹,画为九州。夏商时天下分为九州。鄄城属古兖州之域。
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为卫国鄄邑。
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属齐国甄邑[甄,读juàn,鄄的异体字]。
秦朝(前221年--前206年),改甄邑为鄄城。
西楚(前206年--前202年),县域、隶属关系不变。
西汉(前202年--8年),初始置鄄城县,因境内鄄邑而得名。
三国(220年—265年),属魏兖州东郡鄄城县,济阴郡城阳县地。其间鄄城曾两次改为县王国。
西晋(265年--316年),属兖州濮阳国、济阴郡城阳县地。
东晋十六国(317年--420年),先后属后赵兖州济阴郡、前燕兖州东郡、前秦兖州、后燕兖州东郡,兖州、东郡均治鄄城。
南北朝(420年--581年),先后为北魏、东魏济州濮阳郡鄄城县、城阳县地。
隋朝(581年--619年),先属濮阳郡,后属郓州(治郓城)。文帝开皇十六年(596年),于鄄城置濮州(濮州之名从此始)。
唐朝(618年-907年),初属鄄城县,雷泽县地。唐高祖五德四年(621年),复置濮州及临濮县,并在鄄城县置永定县,在雷泽县置长城、安邱2县。武德八年(625年),废永定县入鄄城县。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鄄城临濮雷泽3县属河南道。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废濮州设濮阳郡,治鄄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濮阳郡为濮州。
五代十国(907年--960年),先后为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濮州属地。
宋朝(960年--1127年),属京东路濮州鄄城县、临濮、雷泽县地。
金朝(1115年--1234年),属山东西路濮州鄄城县、临濮、雷泽县地。
元朝(1206年--1368年),先后属东平路濮州、中书省济宁路濮州。
明朝(1368年--1644年),初属中枢省濮州。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年),废鄄城县入濮州,于鄄城置千户,属东昌府。1376年(洪武九年),为山东承宣布政使司东昌府濮州属地。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因黄河之患,濮州治由鄄城迁至黄河西之王村集(今河南范县濮城)鄄城古城遂称旧城,一直沿用至今。
清朝(1644年--1912年),初属山东省东昌府濮州地。雍正八年(1730年),升濮州为直隶州,直属山东省。1735年(雍正十三年),又降为散州,改属曹州府。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属兖沂曹济道曹州府濮州地。
民国二年(1913年),改濮州为濮县。民国二十年(1931年),“濮鄄分治”,于濮县河东地区复设鄄城县,仍属山东省第二专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并鄄城县入濮县,属山东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聊城)。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濮县改属山东省第十六专署(驻菏泽)。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5日,成立鄄城抗日县政府,属运西专署。9月属晋冀鲁豫边区第十七专署。11月属鲁西行政主任公署第二专署。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8月属冀鲁豫第十八专署。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2月属冀鲁豫第二专署。
1949年8月,鄄城县属平原省菏泽地区专署。
1953年,属山东省菏泽专署。
1958年10月,属山东济宁专署。
1959年6月,又改属菏泽专署。
1967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8年,属山东省菏泽地区行政公署。自此,一直属菏泽管辖至今。
❿ 鄄城镇的历史沿革
1946年10月29~31日, 刘、邓复大军在县城制南3公里苏屯一带与国民党军激战48小时,获得全胜,史称鄄南战役。
1964年,鄄城镇建筑公司成立,后改为菏泽广厦建筑安装工程总公司至今。
1984年,社改乡,鄄城镇区域重新划分,辖32个村(居)。
1996年,鄄城镇成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园区,简称鄄城镇企业园,占地40公顷。
1997年4月,鄄城镇对村级班子实行“一推双考”。
1998年,推行镇务公开。
1997~199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菏泽地区乡镇企业明星乡镇。
1999年,鄄城镇建筑装饰材料城动工建设。
2000年,鄄城镇党政群机关和事业单位实行人员分流。
2002年,由鄄城镇改为鄄城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