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东莞城门楼多少年历史

东莞城门楼多少年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14 20:31:29

① 东莞西城楼历史

这古城楼叫西城楼,因从前楼上曾有“迎恩”两字,被称为迎恩城楼,也叫四层楼,是莞城惟一保存下来的古城楼,1982年已被东莞市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西城楼是莞城标志性古建筑,成为东莞古城的象征,很多外地游客纷纷慕名前来观看,成为当地一个旅游景点。
据悉,莞城西城楼与莞城原来的阳门(东)、崇德门(南)、镇海门(北)城楼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城楼通高16米,宽26米,厚14米。城门上原有城楼,清末已毁。民国年间建简陋之城楼,1958年改为今状,2004年年底大修过。西城楼红墙绿瓦,画梁彩柱 ,飞檐斗拱,雄伟壮观。在东莞市文化广场以及附近现代化高层建筑的衬托下,西城楼散发出其历史久远、文化内涵深厚的独特魅力。

② 东莞的历史

东莞抄历史源远流长。史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辈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地。
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
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入晋,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6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③ 城门镇的历史沿革

唐末,闽王王审知曾在此驻军,以木栅栏为营而得名柴门,演变成今名城门。民国时期称四维乡,隶属林森(闽侯)县白湖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闽侯县第一区,1958年称城门人民公社,“文化大革命”期间改名东方红公社,1970年划归福州市朝阳区(今仓山区),1975年划归福州郊区管辖,1984年称城门乡,1992年改为镇。总面积54平方公里,辖城门、敖峰、胪雷村、龙江、浚边、青富、洋坑、湖际、下洋、梁厝、谢坑、樟岚、狮山、濂江、绍岐、福濂、潘墩、连坂、黄山、胪厦20个村、64个自然村。1994年有1.4万户、6.8万人。该镇于1984年跨入福建省首批亿元乡行列,1990年在中国乡镇企业10大100强评选中名列全国产值最高的100个乡镇之一,1993年被福建省乡镇企业局授予“十强镇”称号,1994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4亿元,“三资”企业产值4.4亿元,出口交货总值4.39亿元,农民人均收入2719元,达到省定的小康镇标准。2012年城门镇位有常住人口21234户,70188人,外来人口5.6万多人。下辖25个行政村60个自然村。

④ 东莞历史最悠久的建筑是什么急

三国时期,吴国黄武元年(222年)孙权称王,设置司盐都尉于东官场,天监六年(507年)改东官郡为东莞郡。东莞始成。现在,言莞,即指东莞或莞城。

公元757年,莞城成为东莞县治,至今已有1250年悠久的历史,莞城自古以来就是个商贾云集、物流畅旺的地方,作为东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莞城是东莞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千年街市独展魅力

曾经繁华一时的市桥路和西正路,一砖一瓦都记载了莞城时代变迁的烙印,其深厚的历史底蕴,蕴藏着一幅幅温馨的生活图景,折射出莞城从封建时代到今天千百年来的商贸脉络。

说到市桥路和西正路,不能不提到东莞城区内历史最悠久、名字最古老、营商最久远的两条马路,也称“千年街市”。自唐代至德二年(757年)东莞县治迁到当时的“到涌”,就逐渐形成了市桥路和西正路,它们原来的名字分别叫“彭屋大街”和“西门正街”。

市桥路和西正路既是莞城城区内最古老的商业步行街,又是最悠久的商业中心。遥想当年,桥上两边街市熙熙攘攘,桥下河水清流淌涌,船只往来络绎不绝,构成一幅和谐、美丽的动人画面。特别是每年春风拂面、春雨连绵、春水上涨的时候,在市桥河上,波澜汹涌之声可听,船夫桨橹之声可闻,楼悬荇藻之景可见,一派春江水涨的美好景象。

现在,这两条古老街市经过千年的风风雨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住人口的增多,已经是春色满街关不住了,随着街市的扩建,经过改造后的市桥路和西正路,面貌焕然一新,有着千年悠久历史的古老街市成为最亮丽、最兴旺、最具规模的现代街市,呈现出“桥头趁市人如雨”的繁华景象。它们的变迁见证着莞城商业贸易活动的发展历史,也见证着莞城的沧海桑田。

文物胜迹比比皆是

东莞的文化从东莞文物胜迹也可见一斑,自1960年以来至1990年,在东莞境内发现贝丘和山冈遗址共22处。其中在莞城附近的有蚝岗贝丘遗址,有始建于南汉大宝五年(962年)的资福寺,建于梁武帝时道家山上的上清观、还有建于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在莞城内东正街的清代宝安书院。出土的古墓有汉墓、晋唐墓、宋元墓、明清墓等,这些古墓葬反映了东莞历史的悠久。

古建筑也有不少,如南汉镇象塔,清白云石舍利佛塔以及黄旗观音庙。

其中具有600多年历史的莞城西城楼,位于莞城西正路口,建于明洪武十七年(1384年),经过几百年的风雨洗礼,经多次维修,依然屹立不倒,保存完好,成为莞城的标志性历史建筑。

⑤ 东莞迎恩门城楼的简介

迎恩西门,历来是东莞古城的象征,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坐标,旁边的文化广场是新世纪新东莞新气象的展现,绿草茵茵,喷泉绝响,舞姿翩翩,歌声曼妙,构成东莞新时代的盛景。迎恩门城楼与文化广场,展现东莞历史文化名城的新气象。文物古迹与现代文化设施交相辉映,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
迎恩门城楼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日本海盗常来这里抢掠,当时的东莞四周无遮无挡,于是东莞有一个叫常戆的将领就带领军民在东莞城的四周建起了城墙和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整个城墙连起来有1299丈,把整个东莞城都包围了起来,到时把城门一关,海盗就无法入城。而且这城墙还有防洪作用,夏天遇到发大水时把城门用沙包堵上,城里就可保不会遭淹,真是造富百姓。所以东莞人民对这个城楼很有感情,即使市区千变万变,总舍不得拆毁这个旧城楼,更投巨资把周围改建成了西城门文化广场,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和节日举行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

⑥ 东莞有多少年历史

东莞历史

东莞历史源远流长。据历史记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址。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名为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乾符六年(879年),黄巢的起义军攻陷广州,曾分兵至县境归城里、梅塘一带。五代时南汉大宝六年(963年),置媚川都于东莞,专以采珠为事。南宋时期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分东莞的香山镇建立香山县(今中山市)。德佑二年(1276年)春,元兵破临安(今杭州),南宋危急,莞人熊飞在榴花村起兵勤王。元正十五年(1355年),东莞人民纷纷起义,王成据石冈、福隆、石涌、横沥等处;陈仲玉据吴园;李确卿据南栅、靖康场;文仲举据东浦;吴彦明据南头、东莞场。还有曾伯田、郑润卿、杨润卿、梁国瑞、刘显卿、萧汉明等亦纷纷起兵,各据一方,抗击元兵。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东莞(南头)守御千户所和大鹏守御千户所,隶属南海卫。正德元年(1506年),葡萄牙人东来以进贡讨封为名,占领东莞县境濒海的屯门、海澳。 崇祯十年(1637年),英国兵船初进虎门。清乾隆八年(1743年)六月,英兵舰飘泊虎门入狮子洋。大府遣东莞知县印光任前往申明大义,英舰九月离去。1808年九月,英兵船3艘驶入虎门,进泊黄埔,无理逗留三四个月之久才离去。为防英舰入侵,翌年添建虎门亭步汛之新埔山炮台,并于蕉门海口“排椿沉石”,以控制由虎门进入狮子洋之水道。道光十九年(1839年)一月二十八日(3月1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总督邓廷祯至虎门会见关天培,征召大船22艘。四月(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邓廷祯等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0283箱。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1840年五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虎门成为主要战场。七月,林则徐亲到虎门督师。二月,清廷派奕山为靖逆将军来广州。初五日(25日),英军攻陷横档、虎门等炮台,关天培战死。清咸丰六年(1856年)十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虎门、横档各炮台,又毁大角炮台及亚西娘炮台。接着攻东莞,千总邓安邦率领团练英勇抗击,保卫莞城。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万千东莞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战斗,浴血捐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⑦ 东莞历史多少年

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进入晋代,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名为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改名为东莞。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 乾符六年(879年),黄巢的起义军攻陷广州,曾分兵至县境归城里、梅塘一带。五代时南汉大宝六年(963年),置媚川都于东莞,专以采珠为事。南宋时期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分东莞的香山镇建立香山县(今中山市)。德佑二年(1276年)春,元兵破临安(今杭州),南宋危急,莞人熊飞在榴花村起兵勤王。元正十五年(1355年),东莞人民纷纷起义,王成据石冈、福隆、石涌、横沥等处;陈仲玉据吴园;李确卿据南栅、靖康场;文仲举据东浦;吴彦明据南头、东莞场。还有曾伯田、郑润卿、杨润卿、梁国瑞、刘显卿、萧汉明等亦纷纷起兵,各据一方,抗击元兵。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东莞(南头)守御千户所和大鹏守御千户所,隶属南海卫。正德元年(1506年),葡萄牙人东来以进贡讨封为名,占领东莞县境濒海的屯门、海澳。 崇祯十年(1637年),英国兵船初进虎门。清乾隆八年(1743年)六月,英兵舰飘泊虎门入狮子洋。大府遣东莞知县印光任前往申明大义,英舰九月离去。1808年九月,英兵船3艘驶入虎门,进泊黄埔,无理逗留三四个月之久才离去。为防英舰入侵,翌年添建虎门亭步汛之新埔山炮台,并于蕉门海口"排椿沉石",以控制由虎门进入狮子洋之水道。道光十九年(1839年)一月二十八日(3月13日),钦差大臣林则徐、总督邓廷祯至虎门会见关天培,征召大船22艘。四月(6月3日至25日),林则徐、邓廷祯等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20283箱。这便是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

1840年五月,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虎门成为主要战场。七月,林则徐亲到虎门督师。二月,清廷派奕山为靖逆将军来广州。初五日(25日),英军攻陷横档、虎门等炮台,关天培战死。清咸丰六年(1856年)十月,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英军攻虎门、横档各炮台,又毁大角炮台及亚西娘炮台。接着攻东莞,千总邓安邦率领团练英勇抗击,保卫莞城。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篇之地。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东江人民抗日根据地,万千东莞儿女为民族独立、国家富强而英勇战斗,浴血捐躯。悠久的历史文化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使东莞成为南粤历史文化名城。

解放初期,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又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 1985年,东莞经国务院批准列为珠江三角洲经济开发区,同年9月撤县建市;1988年1月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辖。

⑧ 广东东莞历史

历史

东莞的历史可追溯至新石器时代,已有蚝岗人在此生活。夏朝时,东莞属南交地。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越之地。前214年,秦始皇并岭南,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汉顺帝分番禺之地,设增城县,东莞于增城治下。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隶属东官郡。唐朝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分东莞的香山镇立香山县(今中山市)。明万历元年(1573年)以东莞守御千户所编户五十六里立新安县(今深圳市)。

东莞相传是东官的音转,亦有人说是因地处广州东面(今东南面)及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或曰昔日有侨东莞郡人居此,以为相似于其乡,故名。

清朝(1839年),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此后鸦片战争爆发。抗日战争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东莞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2年属粤中行政区,1956年属惠阳专区。1985年9月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属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东莞市由县级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8)东莞城门楼多少年历史扩展阅读:

简述

东莞,简称莞,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下辖地级市,西临珠江口,与广州市、深圳市、惠州市接壤。东莞为“广东四小虎”之一,为珠江三角洲重要的商业、高科技产业、服务业、旅游业、工业化城市,更是国际加工业的重要一员,有“世界工厂”之名称。

外省人构成东莞城市人口的一半,其中港澳居民约120万人。

地理

东莞市位于广东省南部,珠江口东岸,珠江三角洲东江中下游。地理坐标为东经113°31′-114°15′,北纬22°39′-23°09′。

最东端是谢岗镇的银瓶嘴山,最南端是凤岗镇雁田村的雁田水库,最西端是沙田镇西大坦村的狮子洋中心航线,最北端是中堂镇潢涌村大坦小组的东江北支流中心航线。东西长约70.45公里,南北宽约46.8公里。

东莞市东接惠州市惠城区、惠阳区,南抵深圳市龙岗区、宝安区,西挨广州市南沙区、番禺区、萝岗区,北达广州市增城区、博罗县;四周共与穗、深、惠的9个县级行政区接壤。

东莞市海域面积为97平方公里,主要分布在狮子洋和伶仃洋。大陆海岸线长97.2公里,属南亚热带浅海区,长安、虎门、沙田、厚街、麻涌、洪梅和道滘等7个镇拥有海岸线。全市拥有威远岛、泥洲岛、木棉山岛、涌口沙、虾缯排5个海岛,海岛岸线长34.58公里,海岛面积24.13平方公里



文化艺术

东莞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以广州方言演唱的粤曲、粤剧在东莞有悠久历史,它是本土民间音乐吸融中原文化,并借鉴西方演奏技巧的产物,现为当地民间流传最广的地方音乐和戏剧,东莞素有粤曲、粤剧之乡的美誉。

东莞的绘画,受岭南画派先驱居巢和居廉的影响,注重写生,吸收西方素描运用色彩的技法,为岭南画派的奇葩。 东莞每年十分隆重地举行端午龙舟竞渡、醒狮艺术、麒麟艺术、荔枝节、中秋灯会、重阳登高、花市、花街等活动。

1958年,东莞被誉为全国第一个“游泳之乡”;2000年1月,中国龙舟协会授予东莞沙田镇全国第一个“龙舟之乡”称号;道滘被国家文化部誉为“中国曲艺之乡”、“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东莞石龙镇被誉为“举重之乡”。

东莞的石排镇中坑村和长安镇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醒狮舞蹈艺术之乡”,此外,清溪镇、樟木头镇均是闻名中外的麒麟艺术之乡。



⑨ 东莞迎恩门城楼的介绍

迎恩门城楼建于明代洪武年间,曾有城墙连接道家山、南城、钵孟山、东门、北门,全长1299丈,环护东莞城,坚固高大,雄伟壮观。如今,迎恩门城楼依然屹立,红墙碧瓦,飞檐斗拱,蔚然壮观,而其保存的明代基座,尤为珍贵。

⑩ 东莞的标志性建筑迎恩门城楼兴建于哪个朝代

东莞的迎恩门城楼建于明代洪武年间。
东莞迎恩门,历来是东莞古城的象征,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坐标。
东莞迎恩门城楼简介:迎恩门城楼与文化广场比邻,同时展现了东莞历史文化名城的新气象,文物古迹与现代文化设施交相辉映,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和欣赏价值。
迎恩门城楼相传在明朝洪武年间,日本海盗常来这里抢掠,当时的东莞四周无遮无挡,于是东莞有一个叫常戆的将领就带领军民在东莞城的四周建起了城墙和东西南北四个城门,整个城墙连起来有1299丈,把整个东莞城都包围了起来,到时把城门一关,海盗就无法入城,这种城墙还有防洪作用,夏天遇到发大水时把城门用沙包堵上,城里就可保不会遭淹,东莞人民对这个城楼很有感情,即使市区如何三旧改造或者拆旧建新,都没有拆毁这个旧城楼,而且投入巨资把周围改建成了西城门文化广场,成为市民们休闲娱乐和节日举行大型活动的重要场所。

阅读全文

与东莞城门楼多少年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