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政治的历史与边界怎么样

政治的历史与边界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1-03-13 19:45:38

A. 政治与历史比较特长的报哪类专业好

第一,师范类来,具有保底自优势。第二,管理类,行政管理类,与政治关联比较大,而且多年处于热门专业位置。历史类目前考古学比较好,属于冷僻类,但是目前很多人热衷这个专业,跟历史也有关联。第三,综合类专业,政治学,历史学等等,中共党史,国际政治,哲学等专业,就业面比较窄,一般研究生设置较多。第四,无论选择了这两类的哪一个,基本都是往上读得多,一条道走到黑,大学当老师。

B. 如何学习政治和历史

政治与历史,
同属于传统的文科类别,
有着天然的渊源关系。
虽然这两科有着各
自的学科特点,但无论在学习方法上还是在思维方法上都有其共通之处。以下,
就对政治与历史的学习方法做一些总体的介绍。以供大家借鉴。

1
、课堂上的专心听讲

用积极的心态上每一节课,
上课认真听讲才能与老师有默契的交流。
要相信
老师,
积极上课,
才能把老师的经验类化为自己的,
而不是大多数人那样习惯地
被动地吃书。
当然要提高课堂效率,
学生必须课前化哪怕是
5
分钟的预习,
这样
的效果是非常好,要持久进行,不可半途而废。

2
、适量到位的练习

适度练习,不多不少,标准因人而异。做练习题最忌边看书边做,那跟抄没
区别。正确的程序应当是先记忆,后做题,再用标准答案。但不可一味听从标准
答案,我们必须用

自己的标准答案

,看了标准答案以后,默默记下主要的几点
内容,
再用自己掌握的语言组织答案并用书面形式表达出来。
这样做的好处很多,
不仅帮你记知识点,还帮你养成良好的答题风格。

3
、最准确简明的记忆

记忆是不断反复的事情,
如果说第一次记忆使知识点映在了大脑表层,
那么
第二次、
第三次┅┅就可以使知识点深入你的内心,
即使在高度紧张的情况下也
不会出现记忆空白。记忆靠的是心,用心记,就真记住了。

政治
/
历史在记忆过程中,要把握好以下的几个问题:

①先死后活。
先把教材上的基本观点、
基本概念、
基本理论,
基本史实熟记。

②死中求活。设法理解所学知识,结合练习题,学以致用。

③切忌不死不活。
1
、只记忆不理解。这是只死不活,学不能用。
2
、只理
解不记忆。这是活得不扎实。

当然,
政治与历史的具体知识记忆还是有不同要求的,
而这,
则须根据专业
老师的指导去调整。

4
、做好答题的规范化


怎样答题

对政治
/
历史学科而言也是学生要掌握的一个提高高考成绩的重
要方法。尤其是主观题的答题水平。

适当练习可以提高答主观题的水平
(当然前提是没有知识点的缺陷)

但也
要注意良好答题习惯的养成。
答主观题时切忌:
①切忌在不明确题目所考内容之
前匆匆下笔;
②切忌潦草让人无法看清;
③切忌离开课本泛泛而谈;
④切忌毫无
章节缺乏逻辑性。

学习政治
/
历史确实需要软件

悟性



记忆力

,但我认为两者并非完全天生
的,而是后天练习可以发展的。越是思考就越会思考,越是勤记就记得越快。抓
好以上的四个步骤,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定会有所收获的。毕竟,勤能补拙是
良训。

C. 历史与政治的关系

看到上面来好多朋友在说怎么学历史源,晕。
我虽然不是历史系也不是专攻政治学,但是就一个文科人的观点来简要谈一下我的理解,太长我想LZ看着都烦。
区别:
1.政治最通俗的理解是与政党,政府和国家有关。进而可以联系的影响到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政治学其实也不仅仅学习政治的),也就是一个社会的整个元素。更加侧重于共时态研究(就是在同一个时空,横向)
2.历史则是人类在这一刻以前所做的事情和创造的文化,某一个时期的历史当然包括那个时期的一切元素。但是更加侧重于历时态的研究(时间轴,纵向比较)
联系:
1.一个特定时期的历史定然将那个时期的政治全部包括在里面,政治是历史静态研究的重要元素。
2.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的政治状态必然会成为历史。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可以比较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差别从而发展政治。政治又是历史动态研究的重点。反过来说,历史是研究政治的重要工具。
p.s以上说的,其实都不难从现实中找到依据。比如:我们分析一个朝代,总是要谈到它的管制,中央与地方关系什么的,就是在历史中看政治;同理,在谈政治时,我们说我们的制度比古代的封建制度有哪些哪些进步,就是在政治中看历史。

D. 什么是政治历史与现实表现

政治历史是对社会治理的行为,亦是维护统治的行为,其是各种团体进行集体决策的一个过程,尤是对于某一政治实体的统治,例如统治一个国家,亦指对于一国内外事务之监督与管制的历史。

现实表现是一个人对现实事物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现实表现即一个人对现实事物的认识、情感、态度和行为。

政治立场坚定,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能旗帜鲜明的捍卫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在生活中积极帮助他人,工作上积极配合上级,各方面表现突出。

(4)政治的历史与边界怎么样扩展阅读:

政治历史与现实表现是牵动社会全体成员的利益并支配其行为的社会力量,其中,“政”是政权主体,“治”是维护政权的方法和手段,治是围绕着政进行的。

政治包括军事,法律,政权机构,政治党派团体等方面,从人类社会学来讲,政治是人类社会中存在的一种非常重要的社会现象,它影响到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

社会现象复杂,因而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以及从不同学科角度,不同的学者对政治历史的论述也不相同。

政治作为权力主体维护自身利益的方式,主要表现为以国家权力为依托的各种支配行为和以对国家的制约性权力为依托的各种反支配行为,如统治行为、管理行为、斗争行为、领导行为、权力竞争等。其共同特点是都以利益为中心,具有不同程度的强制性、支配性和相互斗争性。

E. 政治课与历史课的关系如何

历史与政治学抄科的应该是联系比较紧密的2大学科,2大学科的知识点经常相互渗透、相互交叉。
例如政治学科的一些内容,在历史学习中也往往是必须掌握、运用的。尤其在渗透政治课知识来讲授历史时,教师更应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观点。如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必须性和偶然性、现象和本质隆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及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等等原理,让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尤其阐明历史规律更为重要,比如运用阶级与阶级斗争观点分析中国近代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分析世界史中英国资产阶级、新贵族在革命中的立场与彻底性;运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去分析和认识新中国建立后的一系列措施;运用辩证思维培养学生分析历史现象、历史事件的原因、影响等等。可见,正确处理好历史与政治学科的关系,可有效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教学效果。

F. 谁能大概说一下历史与政治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有不倒的历史才有不倒的政治;要学好政治必须先学好历史

G. 政治的历史与边界读书报告怎么写啊 根本看不懂

网络文库有范文

H. 政治与历史的区别

一、

在中国古代,如果说有真正的哲学家的话,我以为老庄应该坐头两把交椅。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一句惊世骇俗之言,出自庄子的《胠箧篇》。字面意思很明白:圣人不死绝,世间大盗也就不灭绝。如此说来,“圣人”简直就是“大盗”的同义词了。

先说何谓“圣人”。圣人,就是为世间立下行为规范、成为人类楷模的人。古时有句话,道是:“天生圣人,为世作则。”意即指此。有意思的是,“为世作则” 一句音近“为世作贼”,可能是冥冥中的天意巧合。明朝初年,有个叫徐一夔的儒生在给朱元璋的贺表中就写下了这句话,结果惹得朱元璋大怒,说:“则字音近贼也!”竟因此砍了徐教授的脑袋。

儒家学说引导人们成“圣”,孔子自然是最有资格成“圣”的,所以被儒生们尊为“圣人”,唐太宗封之为“先圣”,宋真宗封之为 “至圣”,意思是圣人的顶峰。既然“圣人”称号在孔子这里封了顶,那么,以后出现的“圣人”的称号就不能超过孔子,所以孟子只能做“亚圣”,颜子为“复圣”、曾子为“宗圣”、子思为“述圣”。秦汉之后,便极少有人能当得起“圣人”这一桂冠了。敢称圣人的,一是南宋的朱熹,再就是清末的康有为“康圣人” 了。

那么,为世间立下准则、成为人类楷模的人,这样的人应该越多越好啊,庄子怎么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呢?

仅就这一句话而言,我不得不佩服庄子深刻而锐利的思想。

二、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人之本性是什么呢?笔者曾写过一篇论文:《人性本私论》。人之本性,不是“善”,也不是“恶”,而是“私”。西方市场经济学理论有个前提:人都是自私的!人生于世,只要思维正常,都在谋求利益的最大化,这是人之常情。正因这个理论,所以只有实行市场经济才能激发人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带动生产力的高速发展。中国古人也早就认识到人性这一特点,所以有句古语说:“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如果没有市场经济体制的激励,如果没有人们追逐利益的深层动力,就不会有当今“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繁荣发达的经济成就和物质文明。这也可以解释同样的土地、同样的人民,为什么在五六十年代农业合作社时期农民却吃不饱饭、城里人必须用饭票限量购粮的原因。

而“圣人”们的理论----或者说“圣人理论”,也有个前提:人性本善!由性本善,可推导出人的本性都有“圣人”基因,也即佛家所说的“世间众生悉有佛性”。这么一来,人们无论是制定政治制度还是经济政策,都有个前提:人的本性不是自私的,“人人皆可为圣人”。“人之初,性本善。”这话比“人性本私”要漂亮得多、动听得多,也更能得到理想主义者的认可。于是,人们在此漂亮话的引导下一次次地进入误区、栽进陷阱而不自知。

由于漠视人自私的本性,所以由此为基点的政策无不反人性而为。南宋的“朱圣人”号召大家“灭人欲,存天理”,但他自己就做不到。据检举他的某大臣说,“朱圣人”娶了两个尼姑做了小妾,还与儿媳妇不清不白。朱圣人吓得赶紧上疏向皇帝作检讨。朱圣人为了让男人们不受女色诱惑,有两项可以申请诺贝尔奖的伟大发明,一是“朱文公兜”,二是“朱文公帘”。所谓“朱文公兜”,就是要求妇女出门时不准暴露身体的任何部位,连头也不能露,要用一块布将头包起来,仅在眼睛处留两个小孔。这有点像当年阿富汗塔利班对阿富汗妇女的要求,也不知塔利班向朱文公的后人支付专利费没有。所谓“朱文公帘”,要求妇女在其房间外面要挂上竹帘子,道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进”。家里来了客人,妇女不能走出帘子,也不能随便向外看。后世的皇后、太后要替幼年的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也不得不遵守朱圣人定下的规则,必须藏到帘子后面,谓之“垂帘听政”。

而假道学们倡导的虚伪道德和礼教,并没有使中国变成“净土”。宋明理学家努力的结果,往往是“灭他人之天理,存自己之人性”。妻妾成群,荒淫无道,首推那些衮衮诸公!到了明末,中国自上而下更是色情淫秽泛滥,从现在留传下来的大量色情小说即可见一斑。

现实最能说明问题。无情的现实总是一次次地搧着“圣人”们的耳光!

为什么圣人们播下了“龙种”,却总是收获“跳蚤”?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三、

道理很明显。“圣人”没有正视人性本私这一现实。所以,“圣人”道德说教,圣人们树立的榜样典型,都是反人性的。反人性的东西,怎么会被凡人所接受呢?

就拿经济方面来说,如果正视、承认人性本私,那么,在制定经济政策的时候,就不能搞建立在“人人都可为圣人”基础上的公有制。搞“人民公社”,宣传“大公无私”,于是公社社员人人出工不出力,欺上瞒下,到头来是有地不打粮食,食品紧缺自在情理之中。就是不搞大跃进、公共食堂,粮食紧缺也是必然的。我们刚刚告别“粮票时代”,相信从这个年代走过的人都有切肤之痛。

在政治制度设计方面亦然。西方人相信人性本恶,认为人都有“原罪”,也有“本罪”,所以对权力极为警惕。他们在设计政治制度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如何制约权力。而中国人相信世间有圣人,而且每个人都有圣人基因,所以总有割不断的“明君”“清官”情结。看前段时间电视屏幕上的古装剧,雍正、康熙、乾隆、汉武帝、朱元璋等皇帝们简直都是些公正无私、英明睿智、廉洁勤政、爱民如子的“圣人”。《康熙大帝》主题歌一句“我真想再活五百年”,不知唱出了多少土皇帝和良民的心声!

我们两千年来的帝制,在设计政治制度方面,从来没有想过对权力进行有效的制约。我们总希望治国者者是“明君”,是“清官”,从来没在体制方面做点事情。“圣人”总是相信用道德说教可以教育老百姓,总是相信用道德说教可以感召当权者,我们就这样实践了两千年,结果早已不言而喻----道德说教既不能教育老百姓,更不能感召当权者,可就是还有人看不明白!

四、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下面说说“圣人”的可恶之处。

“圣人”之可恶,主要在于其自欺欺人、漠视人性。

“圣人”们其实与凡人一样,也有功利思想,也得吃喝玩乐,也要娶妻生子,也得置办家业。但他们却动不动就以“圣人”自居,自命清高,大言炎炎。他们宣传的典型,也大都是反人性的,什么为了工作“三过家门而不入”等等,我认为真实原因是大禹夫妻感情不合!类似的宣教,骗谁呢?

幻想用虚伪的说教就可以教育人民、治理国家,想法不错,但不现实。在政治制度设计方面,寄希望于圣人、明君、英雄,于是与民主政治格格不入。我们两千年来没有产生民主制度,就是明证。

在经济体制方面,“圣人”得势后总爱搞乌托邦式的试验,幻想大家都大公无私、能够实现“天下为公”的理想社会。这样做的结果,必然如同与风车大战的唐吉诃德,败了还不知自己怎么败的。我相信世间有觉悟很高的人,也许有传说中的“圣人”,但这只是人类社会的特例,不具有普遍意义。我们面对的俗世,绝大多数是凡人,是本性自私的标准的社会人。研究社会,当以社会人作为研究对象,而不能将特例作为普遍现象。否则,一定会陷入误区。

“圣人”汲汲以求的,是用“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来驯化老百姓,这也无可厚非。而其致命的错误,是只对老百姓进行束缚,却对极权毫无办法。于是,中国社会总是一人雄起而万众雌伏,统治者十之八九都是窃国大盗,而民众只有作为“草民”供统治者欺压、盘剥、奴役、杀戮的资格。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所以,庄子愤怒地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所以,鲁迅读史,终于读出了两个字:“吃人!”

北宋学者张载有名言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段话成为儒生们津津乐道的人生理想。有这样的理想,够远大的了!但这个理想有个致命伤,注定不会有人做到这一步。因为,这个理想的潜台词是唯我独尊,自己是救世主,别人都是等待他来拯救的迷途羔羊。这个理想仍视他人为愚昧无知的“草民”,念兹在兹地想“为民做主”,而不是“由民作主”。抱有如此理念的“圣人”,这种理念培育出来的“英雄”,动不动就要为天下苍生包揽一切、代表一切,不成为独裁暴君、窃国大盗才怪!

综上所述,“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句名言是不是说得很有道理呢?

中国古代自周公起就开始鼓吹圣人,连历史学家司马迁都相信治乱兴衰是由于有没有圣人贤人造成的。然而纵观中国历史,可谓圣人贤人辈出,可结果又如何哪?

梁启超说:二十四史乃一部帝王将相改朝换代的历史。

吴晗说: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贪污的历史。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鲁迅先生说的更透彻:我翻开历史一查,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叶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睡不着,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然而说的最精辟、最有预见性的,还是先秦哲人庄子: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何以见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这还要从中华民族历史说起。

中华民族发源于黄河流域,受海洋和大陆气候的影响,雨量充沛,土质肥沃,自然环境优越,因而较早地进入了农耕文明社会,用文明比较学的观点,叫做文明早熟。然而,面对周期性的黄河泛滥和北方少数民族的持续入侵,中华民族在治理水患和抵御外族入侵的斗争中,逐步形成了以克己复礼、崇尚奉献和维护集体利益为核心的的儒家文化和圣人思想。这种儒家文化和圣人思想又经西汉董仲舒、汉武帝、南宋理学、朱元璋和满族统治者等历代儒生和统治阶级的一步步强化,最终成为桎梏中华民族进步和发展的精神枷锁。

儒家崇尚奉献的圣人思想有自然环境、治理水患和抵御侵略的客观要求,但更多地还是基于对原始社会圣人统治的向往,以及对人性善恶本质的判断。对远古传说尧舜大禹的真伪,我们难以辨别,但人类处于原始共产主义阶段,在剩余财产和私有制出现以前,似乎应该有这种圣人存在。然而,一旦出现了剩余财产、出现了私有制,那么这种圣人是否还会再有,看来就要大打折扣了。

儒家文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对人性善恶的判断。儒家开山鼻祖孔子说:“性相近,而习相远也”。这大抵未对人性作善恶分类,生出来都差不多,好坏基本是后天形成的。到了孟子则明确了:“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基本就确定人性善了,以至后来儒家蒙学《三字经》开篇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几个字把孔孟的观点综合了,而且把亚圣的观点排在前头。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到儒家另一位继承人荀子那里,则认为人性是恶的:“人之性恶,其善伪也”。但荀子还是主张“忍性情、慎积习”,最后还是要“规之以礼义”的圣人王制。韩非子在荀子性恶论的基础上创立了法家学说,他主张重性情之“自为”,最后范之以当世的法度。法家人物如吴起、商鞅和李斯等的命运都很悲惨,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以法术之士的资格和贵族斗争,但另一方面又以接近权势者的资格,和贵族妥协。这种法术平行不废的政策,到了汉代便转变成酷吏“惟术是用”的统治政策,法家的优良传统在“内法外儒”的形式之下被斩断了。

与法家人性假定类似的是西方原罪思想。基督教文化认为,因为亚当和夏娃偷吃了禁果,所以人生出来就是有罪的,于是便有了人性恶的假定。在此基础上,与经济、科技、文化、艺术和宗教等共同发展,最终形成“把统治者装进笼子”的现代西方法制社会。说到底,中国法家未转变成真正意义的法制,虽然有经济、科学、文化和宗教发展落后等一系列原因,但中华文明的早熟和儒家文化的强大无疑是很重要的原因。

儒家文化崇尚奉献精神和圣人思想,是在治理水患和抵御外侮的斗争中逐渐形成的,几千年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仁人志士,从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治水,到汉代的苏武牧羊,从宋代的岳飞、文天祥,到清末谭嗣同、徐锡麟,几乎让我们相信儒家文化和圣人思想是真实可靠的。然而翻开二十四史,对比那些满纸的阴谋狡诈、杀兄弑父、贪得无厌和荒淫无耻,我们不得不惊叹于人性的丑恶!而依赖满口仁义道德的儒家文化来治理国家,怎么能够不最终走向失败和倾覆哪?

法国著名思想家孟德斯鸠在他1748年出版的著作《论法的精神》里,对儒家文化统治下的中国古代政治和社会生活进行了详尽而深刻的描述:

中国人生活得不稳定,使得他们有一种不可思议的经历和过分获利的欲望……

……中国的立法者走得更远,他们把宗教、法律、道德、礼仪都混在一起,这一切都是行善,都是美德。有关这四方面的箴规就是礼教……中国人把整个青年时代都用在学习这些礼教上,并用终生来实践这些礼教。文人用之于育人,官吏用之于说教,生活中的一切细小的举动都包罗在这些礼教里边……这些礼教之所以很容易地铭刻在中国人的心灵和思想深处的原因有两个。第一,中国的文字书写极为繁杂,必须通过大量读书学习来掌握它,而读书的内容就是礼教,因此中国人一生的很大一部分时间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些礼教上了。第二,是礼教里没有什么涉及心灵深处的东西,只是一些普通的实用规则而已,所以比精神上的东西更容易使人信服,更容易感动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一个国民,由于丧失了应有的道德,违犯了法律,酷刑可以将他从这个社会里清除掉。但是如果所有的人都失去了应有的道德风尚……国家就会陷入无政府状态,急剧的变革就会出现……然而中国并没有因为被征服而丢掉它的法律。在中国,礼仪、道德、法律、宗教是一回事。人们不能一下子把这些东西都改变。要由征服者或被征服者适当地去改变它……征服者逐步被征服的人民所同化,这要比他们同化被征服的人民容易。

圣人不死,大盗不止。庄子提出这个命题是出于对儒家思想的批判、出于对小国寡民的憧憬以及对草菅人命、诸侯战乱现实的逃避。然而不幸的是,这句谵语竟被其身后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不幸言中了。

对于儒家文化,几千年来有谁提出来反对过?恐怕蒲松龄要算是第一人。在《聊斋志异》里,他揭露了清初康熙朝所谓封建社会盛世下的种种黑暗弊端。但是他还没触及制度,只认为社会弊误了人才、荼毒了百姓。吴敬梓比蒲松龄前进了一步,在《儒林外史》一开头,他就说这个制度定不行。吴敬梓也有才,但他看破了,无意于功名,所以走得远。曹雪芹就比他走得更远,认为凡热衷于功名者,皆为“国赋禄鬼之流”,还起了个有趣的名字叫“禄蠹”,彻底看穿了那个所谓的“康乾盛世”实际上已经到了末世,因而大有悬崖撒手的气魄,所谓不如落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人类进入了二十一世纪,中华民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可喜变化。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神六飞天、嫦娥探月,中华民族即将全面实现小康,实现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梦想,真可谓到处莺歌燕舞,谈笑凯歌还。儒家文化梦寐以求的小康社会似乎已经实现,似乎2000多年前道家哲人庄子的这句“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的谵语就没有现实意义了?然而事实怎么样哪?

我们先来看看圣人。每天打开电视或是浏览网页,我们总能看见这样那样的感动××、以德××、卖身救×、××风采、××楷模、××丰碑,宣传他们干什么?说到底就是在宣扬圣人思想和儒家文化,就是告诉你圣人、贤人是存在的。如果我们都来做圣人,那天下就太平了。如果有圣人贤人来治理我们这个国家,那大盗就再不会出现了。

有这样一种选拔制度,它鼓励你奉献。年轻的时候,你没日没夜地工作,不计报酬,无私奉献,积累政治资本。于是乎大家相信你德才兼备,于是委以重任,层层提拔,把很大很大的权力加在你手上,权大得连你自己都惊讶!没关系,放心大胆用吧,我们相信你,因为你德才兼备,你是圣人,你是贤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我们再来看看大盗,哪一个不是德才兼备、一步步从基层选拔上来的?亚洲金融危机,国家为拉动经济,大举国债,修建高速,真可谓前仆后继、赴汤蹈火,以至于有位大连懒老虎先生竟调侃说:“其勇烈堪比明崇祯之三日一屠兵部者,某总兵云“兵部司马三日及遭屠戮,不可为,若是一月方杀,到是可以做做!”。那就不胜枚举了。

说“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绝不是攻击圣人,只是为了消灭大盗。为了消灭大盗,我们宁可不要圣人。或许总有那么一天,大家都不是圣人了,谁会再不靠圣人治理,上至总统如克林顿者,也能演绎出个拉链门事件,大盗也就真的止住了,天下也许就真的太平了。

什么东西都不应该被张扬到绝对的地步的,就是道德,也不行。一旦被绝对化了,统一化了,带来的,就必然是反面。由此看,反对道德的制约,并非全面否定它,而是要从人性的角度,来人性化它,并给与时代的理解和深化。

而道德家们的做法,却正好相反。他们要维护的,就是道德的尊严,而要做到如此之目标,当然就要在思想上屠戮异端,来保持道德的纯洁。可一部人类的思想史却深刻地表明了这样一个事实

思想史是异端者在书写的。每一步前进,均是异端付出的惨重代价,甚至是生命。比如布鲁诺,就是如此的。

或许大家难以相信,当年的马蒂斯人体画,就是大大的异端,是被正统社会排除的淫邪之物。虽然我们现在看起来这些作品,该是多么保守阿,呵呵。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把本来并不高深的政治来道德化,穿上美丽的道德外衣,以宣示自己的合法性和神圣性,就是道德这个东东,给人类社会带来的惨重灾难之一了。看看欧洲的历史,正是如此的。而文艺复兴的伟大之处,正是破解了这个道德的外衣,把神圣给人性化的而已。

把关联着自己地位、利益、宝座甚至极端卑劣的私欲的政策给高度道德化,用来显示自己政策的合法化、神圣化,并垄断人们的思想,进而达到瓦解人类的个性,使之灵魂不属于自己,就是道德这玩意被利用的恶果了。观察历史,也能发现,每次的重大变革,几乎都是从撕破道德的伪善面具开始的,古今中外概摸能外。

I. 如何才能学好政治与历史

首先,在以前你自认为背得很熟练时,其实知识的掌握时很不牢固的!可以在没事的时候多翻书,“万变不离其宗”,你不要忽略书上的每一句话,特别时正文后的小字,很多选择题中不清楚的知识点在书上可是有原文的!这一点我以前吃了很大的亏!
其次,做题的时候要仔细,不要以为时文科就可以马虎,举个例子,我以前错的,历史考试时列举了一位老人在南京马关辛丑各个条约签订后的生活状况变化,提的问题目时“请问这位老人生活的变化和近代中国签订的哪个条约中的哪些内容有关”,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同学只答了哪些条约,而忽略了内容!
第三点,背书背得太死而不会运用,这点可以多看点例题,如果时间紧没时间做题可以买一本全部是例题讲解的书,我以前用的是历史的《题典》,还不错,没有一道是需要动笔的,题目也很典型很多时候地方期末考试题都是上面的原题!
牵涉历史多一点的,多看几遍,没事就看,没事就看,慢慢的就会记住,象我以前看过一本明朝的书,是讲朱棣夺权的全过程,看的那叫一个痴迷啊,到现在就那段历史记得好,反正咱理科好,考试啥的就是转个弯就对了。
政治的话,我建议你多看看初中的,先打好基础,然后看高中的,卷子神马的先放一边,做多了脑袋会乱,一句话,万变不离其中,还是书上的好。

J. 政治的历史与边界怎么样

此本书从政治历史,政治实践与政治科学三个方面对政治学做了一个大致的梳理。文章大量的取材于政治哲学中的著作,很好的将各个时代的政治哲学思想以不同的标题串联起来,并提出了自己的思想。 文章开始从古希腊,罗马的政治讲起,说希腊的政治建立在理性之上(这与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推崇个人以及国家理性不无一致。),而罗马的政治建立在爱之上,对元老院权威的尊崇,对国家以及家族的崇拜。从中世纪开始,基督教崇尚个人精神,此时的个人价值不在于他能否进行理性思维,而在于他是否具备与邪恶对抗的品性。16世纪宗教改革,使各宗教国转向中央集权的现代国家,这也就标志着现代国家的兴起。这时出现的马基雅维利以及霍布斯的思想恰好反应并适合了此时国家发展的需要。 文章给笔者印象最深的是最后几个章节,尤其是讲意识形态和政治是否会消亡的那两章。他说意识形态往往是自己宣称自己是真理,并宣称凭借这种真理可以废除政治,建立美好的社会。另外,意识形态还分为压迫,斗争,解放三部曲。而政治却并不认为社会会完美,它尊重每个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人们生活的大部分并不是政治。 但是当前,政治往往侵入了人们了私人生活,对价值观进行权威性的分配,面临着道德取代政治的危险。当政治完全的占领了人们的生活的时候也就是政治消亡的时候了。因此人们应该对于保持警惕。 如果完全没有政治哲学基础的人读这本书,我认为可能还是会有点吃力的,毕竟笔者不是在介绍哲学著作的思想,而是在表达自己对某些问题的看法。

阅读全文

与政治的历史与边界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