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寿山石雕的历史文化
寿山石雕是古老而又闻名且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其发展伊始便与中华民族的文化相惜相生,一脉相承,这点可以从民间流传的“女娲补天遗石”、“凤凰神鸟遗矢”的传说中得到证实,这一古老的传说故事,是发现了寿山石后,经过人们世代的口耳相承流传下来。美丽的传说反映了先人美好的愿望,同时也为寿山石文化的绵延持续奠定了民族特色的精神基础。
寿山石温润脂腻,晶莹璀灿,柔而易攻,其雕刻历史源远流长,我省考古发掘中,曾鉴定出在新石器时代,已出现寿山石磨制的石器,说明那时寿山石已开始融入社会生活。福州桃花山南朝墓出土的“石刻猪”实物,证明早在1500多年前,寿山石雕已经问世,并且作为一个载体,出现在墓碑。打上民间世俗墓葬的文化的烙印。寿山石猪的问世代表寿山石文化从那时其已经产生。
唐代,社会盛世太平,宗教随之昌盛,寿山村的僧侣就地取材,以寿山石雕制佛像、香炉及念珠之类的佛具,除供寺院使用外,亦作珍品馈赠游客,这使寿山石在民间广为流传,这个时期的寿山石雕因此带有浓厚的宗教文化色彩,可以令人感到寿山石文化的外延以伸展,涉及诸多世界观、人生观的领域了。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海峡两岸,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相继掀起寿山石文化推广热潮。1984年,福州雕刻工艺品总厂举办“寿山石诗会”,百多位海内外文人雅士与收藏家欢聚一堂,吟诗作赋,盛况空前。著名金石家钱君陶诗赞曰:“万朵云霞几度攀,珠光宝器绝人寰、风靡皖浙千家刻、功在印坛是寿山。”1987年总厂与地质科学院联合召开“中国田黄石鉴赏研讨会”,从科学的角度对寿山石、田黄石进行分析与鉴别,近年来寿山石各种专著更是如雨后春笋,纷纷出版发行,达近百种之多,蔚为壮观。为全国各工艺美术品种之最,其中潘主兰的《寿山石史话》首考寿山石雕始于南朝,方宗圭的《寿山石志》与《寿山石全书》全面科学地总结了寿山石地各种知识,陈石地《寿山石图鉴》提出了三类五系论,陈锡铭、郑宗坦、王一帆的《寿山石欣赏》重新划分田黄石产区,提出好田黄石多出于下坂的论点。王植伦发表了《寿山石传奇》、《寿山石缘》长篇文学,成为寿山石文化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贰』 寿山石的名石传说
在长达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长河中,各朝代的民间传说中都有着一些动人的寿山石传奇神话故事。
“女娲遗石在人间”
相传在混沌初开之时,女娲氏驾着祥云遨游在苍穹之中,见到苍三山峰,泱泱寿溪水,竞打动了这位仙女之心,将补天用的斑斓彩石,飘洒在寿山的田野山林溪河之间。这天上的彩石,洒在寿山溪畔一带良田沙滩中堆积,经后期自然条件改造,由于堆积环境的差异,有的变成了金灿灿、黄橙橙的“石中之王”田黄石;有的形成了花田石、黑田石、白田石以及硬田石;有的漂落在溪水及河流中形成了鹅卵状的溪蛋石、溪管石以及在水洞中堆积的牛角冻、水晶冻、玛瑙冻及环冻;而更多的彩石则飘洒在连绵不断的山岗上和山坡沙地粘土中,形成名目繁多的寿山石品种,如高山石、旗降石、大山石、芙蓉石、杜棱石、全狮峰以及牛蛋石、鹿目田、鲎箕石、坑头田等宝石,这就成了“天遗瑰宝留闽中”之佳话传奇故事。
关于“女娲遗石在人间”另有一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上古时代天塌地陷,中华民族的伟大母亲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曾经炼石补天,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细林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寿山石田黄石传说更令人神往,因为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甚至在整个地球上,为什么只有寿山的水田里才会有这种珍贵宝石的存在呢?这是女娲对寿山特别眷顾的结果。
“凤凰彩卵留人间”
相传,在天帝御前凤凰女神奉旨出巡到福州北峰郊区寿山,在寿山秀丽景色的吸引下,途中降下云端,在寿山的幽林山野中憩息片刻,喝了金山顶的天泉水,又食了猴潭的灵芝果,在寿山溪的清泉沐浴戏水,嗣后,更枕着高山的山峰酣然而睡。当她一觉醒来的时候,百鸟正朝她歌唱,此时山花也为她怒放,而自己身上的羽毛也变得更鲜艳,更加溢彩流露,体态愈加雍容华贵,令她对寿山生起来了思恋之情。离别之际,依依不舍,离愁无限,她希望自己的后代能在这秀丽无比的山间阔地繁衍生息,后来凤凰女神留下彩卵变成了晶莹璀璨、五颜六色的寿山石。
“仙人遗棋子陈长寿捡石发大财”
传说过去北峰的寿山不叫作“寿山”。山下住着个樵夫叫“陈长寿”,十分喜欢下棋,而且棋艺很高。有一天,陈长寿上山,看见两个老人在一块大岩石上下棋,心里发了痒,就站在旁边看得入了迷。两个老人觉得有趣,便说:“先生,难道你也懂得下棋?”陈长寿点点头笑着说:“颇懂得一些。”两个老人都高兴起来:“那好,我们同先生下几盘棋。”想不到,下了几盘棋,陈长寿都赢了。老人说:“想不到人间有这么高的棋艺。今天我们都输给了你,没有什么好送,就这一盘棋子给你吧!今后你不必去砍柴了,自有好日子过。”说罢化作一阵风走了。陈长寿知道两个老人必是神仙,忙收拾了残棋,跪在大岩石上朝着苍天叩谢仙人的送棋之恩。
陈长寿得了一盘棋子,依然没有忘记要砍了柴再回家。他一边砍着柴,一边还想着下棋的事。谁知不小心,袋子里的棋子都掉到地上。正想捡起来,一颗颗棋子忽然间都变成了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小石头长成大石头,大石头又生下小石头。他捡着捡着,一时也捡不完。陈长寿并不贪心。他捡了一些小石头,便挑一担柴火回家,对妻子说了神仙赠棋的事。妻子说:“你真傻,这些石头说不定都是宝贝,可以卖许多钱。明天你也不用去砍柴。我们一起到山上去捡石头。”自此陈长寿夫妇天天上山捡石头。每天天色将暗,石头差不多也将捡尽了,可是第二天又会生出许多的石头。
陈长寿捡了石头后挑到福州,果然卖了许多的钱。自此陈长寿发大财,出了名。以后这座山就用他的名字称“寿山”。那些小石头也称为“寿山石”。
“蜂蜜化石”
传说清康熙时,寿山石农,犁田世世兼养蜂,采花酿蜜自何代,金浆玉髓相交融,深埋土内久成骨。亦如琥珀结自千年松,即是瑰丽的寿山石里由蜜蜂躯身和蜂蜜长年深埋地下而化成的。
“高僧求石”
传说在南宋时有一位高僧(有的说是皇帝),在寿山山岗上设“台”奠天、念经,十分诚恳,精诚所至,连续几天几夜,长久不眠,感动上帝,即天降彩石、天花落地,化作五彩石子,这就是寿山石,故传说寿山石是上天赐于人间的瑰宝。
“乾隆一梦”
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到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醒后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但是对梦境中的情况,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大臣给自己“圆梦”。一位闽籍大臣听后连忙脆倒禀告:玉皇大帝赐给皇上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因为这正合玉皇大帝赐书的“福寿田”三字。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爷对自己的恩赐,从此,每年元旦祭天大礼中,都要在供案的中央供上一块田黄以祈求上苍赐于自己多福高寿、王土广袤。
“田黄治病”
相传在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衰鸿遍野,民不聊生,在安徽风阳有个穷小子朱元璋,为了躲避灾荒逃到了福州寿山。他饥寒交迫,又偏偏碰到大雨,走投无路后躲进了一个寿山石农采掘寿山石的山洞。这场雨一连下了几天,他也就在山洞里睡了几天,幸好没有饿死,否则就没有后来的明太祖了。等到雨止天晴,朱元璋一骨碌爬了起来,这时奇迹发生了,他原先满身的疥疮,突然不治而愈。原来他睡在田黄石的石粉上面,是田黄石治好了他的病。到后来,他当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还专门派太监来开采田黄石。
在清代帝王的眼里,田黄的地位超过一切的珍宝。而民间相传,田黄石可以驱灾避邪,益寿延年,所有这些都为田黄石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因此,自清乾隆以来,田黄石一直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至宝,也正因为如此,寿山村的水田自清代以来已被翻掘了无数次,如今的田黄几近绝产,在民国就有“一两田黄三两金”之说。而今一块极普通的田黄也要数万元人民币,其价格早已超过“一两田黄十两金”,而精品田黄更是价格惊人。
『叁』 福州的寿山石到底还能开发多久
由於寿山石的开采有相当长的历史,有一些石种已绝产无法再一睹真面目,如艾叶绿;有一些石种则已绝产而又陆续复产,如无佛头坑;有一些石种则已绝产但尚流传於市,如将军洞芙蓉、琪源洞杜陵、荔枝冻;有一些则产量极为稀少,即使玩石数十年也无法拥有一方,如鸭雄绿;有一些则因绝产或产量太少,致无法判别徒惹争议,如高山的世元洞、大健洞、油白洞、和尚洞、小高山;杜陵坑的芦荫、蛇匏、尼姑楼;月尾的回龙岗;金狮峰的鬼洞、野竹桁;柳坪的黄洞岗;虎岗的栲栳山、狮头石;老岭的豆叶青、圭背石;猴柴南的白九茶;旗山的鸡母孵、马头岗、水洞湾、大洞黄等,均徒有名称而不曾见石。
矿洞是基本封闭,就剩坑头一个有开采许可证,杜林改旅游开发,,善伯基本是成空,里面早几年就可以开迪吧,大山和老岭在开采叶蜡石,旗降倒是出了不少,但是都是“老鼠工”耙渣,现在市面上流通的石头大部分是藏石。
旗降不多卖,花坑还没绝。二号小石有,成章却不易。 田黄偶可见,琪源确难求。矿洞皆停采,有钱石不绝。
松柏岭和接近二号矿的地方前一阶段还在开采,较为有序,但是石头出来的有两个方面的遗憾,一方面市面流通量不大,另外市面流通的松柏岭很多易裂二号矿粘岩严重石质不是很让人满意,第二,稍有大点材料质佳的价极高,因为不是了解太多,不敢乱说了,请原谅。
另外一个就是汶洋,山陡路险,据我的同事说,要上山进洞几乎是前面的那个人的脚就在下面那个人的头上,还要背石头,甚是困难,近来也根本没有听说有量产,估计就是以前的一小些石农库存,还有就是不要命的老鼠工了,石头易裂,石头品质不错。
芙蓉、峨眉的矿洞情况以前的石友都已经说过了,因为地层原因,不是特别稳定,屡次发生洞被开虚,结果就有开采过程中间被石头压死的所以造成从去年下半年至今芙蓉石头价格一直在狂奔,石头却越来越小,质地越来越差,原因很简单,都是在吃以前老底子的库存,石农也不是傻瓜,谁都知道好东西留着不愁卖。
按照个人估计,芙蓉是有一定的矿,就是不知道能够开采多久,后面的质地如何,还有就是什么时候能够有机会再开采了。
杜林的早就承包给人家开发旅游了,进洞参观还要交钱,鹿目本来就一个连迷你型山沟沟都不算的一个小疙瘩地方,挖了多少年都不知道了,再能够出石头来,质地好的可能都当作田黄了,或者再有的话估计就挂坠比较适合了,哪有什么东西,还有拳头大的好鹿目--那不是一般的吓人了。
无头佛一定得提一下,,确实是绝了,其实和石农交流过程中明摆可以知道,没有多少石头,毕竟是掘性的,而且连石农自己都不知道到底是不是无头佛,反正挖出来的,黄色的都是无头佛,有的其实根本就是掘性大山,甚至连掘性大山都不算,硬邦邦的,根本不能雕刻,倒是有商家会安慰人,说:反正不贵,当作品种石头,不是多好的石种,我倒
在这里特别提醒几句,哪怕是特殊品种那种都是砂或者硬差无比的还是算了吧,好的无头佛,人家叫无头佛田,各位石友还是眼睛擦亮,不要奔那个名字去。
不要认为说石头都绝种了,赶紧大收,一定要注意,没有好的,宁可不要,这个原则一定要把握 。
『肆』 寿山石把玩品的历史已很悠久,把玩寿山石有什么好处吗
寿山这种石头含有多种化学微量元素,可帮助人们放松身心,石头手柄都可以刺激手中的许多穴位,具有保健功能。长期在办公室工作的上班族可以需要使用寿山石来缓解血液循环和预防职业病。
3.把玩寿山石的建议
随着年龄的增长,您的神经会延迟,情绪会变得迟钝。用手玩耍时,质地不均匀会压缩皮肤,并促进神经末梢的血液循环。对于长期退伍军人来说,双手经过一定时间后,手掌会变得灵活而活跃,这与保健功能无关。此外,还可以用手玩耍,刺激手掌穴位,疏通经络,舒筋活骨,保健和内脏。
『伍』 福建寿山石的历史是
寿山石因产于寿山而得名。寿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北郊寿山乡,海拔1000m左右。寿山石原生矿属火山热液交代(充填)型叶蜡石矿床,形成于距今大约1亿5000万年前后的晚侏罗世,成分主要为叶蜡石和地开石。在福州浮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25件石器中,以寿山石为最多,如寿山石磨制的石镞,还有石凿2件、残石器9件,说明早在5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就已经懂得利用寿山石易于磨制的特点,加工为猎兽或生活用具。以后由于青铜和铁的发现,逐渐取代了石器,寿山石的磨制改为雕刻。福州仓山桃花山和北郊二凤山南朝墓葬出土的寿山石猪,说明早在南朝,已有寿山石雕刻的殉葬品。后来经隋、唐、五代,直到宋代,寿山石雕刻文化不断丰富和发展。就殉葬品而言,不单有简单的石猪,而且出现了石俑,雕艺也不断提高。同时还有大量石佛珠、石盆、石瓶等生活用品和其他工艺品出土。宋代黄干的《寿山》诗写道:“石为文多招斧凿,寺因野烧转莹煌。”说明宋代就已经开始大量开采寿山石。清代高兆的《观石录》说:“故宋有坑”,“坑”便是开采寿山石的洞。随着寿山石的大量开采,寿山石雕刻被不断推向高潮。至元代,便产生了寿山石印章文化。
我国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宾虹说:“寿山石发明于元明之间,最初有寺僧见其石有五色,晶莹如玉,琢为牟尼珠串,引游四方。好事者以其叮锓可刻,用以制印。”此中所说“发明于元明之间”应为发明制印的时间。现存最早的寿山石印是明代的“皇帝之宝”,明孝宗朱祐堂、明光宗朱常洛等人都有许多寿山石质的玺印。万历年间中国著名的进步思想家姚安知府李贽,有遗世印章两枚。一枚白文“李贽”,一枚朱文“卓吾”,为寿山老岭石,单狮平台钮刻,印文估计为李贽亲书,篆刻技法纯熟。清初寿山石印已为皇家青睐。康熙皇帝就有“体元主人”、“康熙宸翰”、“佩文斋”等寿山石章,其中,“御赐朗吟阁宝”是赐给四皇子的,为寿山石中的芙蓉石,刻双狮钮。雍正皇帝更喜欢寿山石章,据统计,他共用过200方左右的印章,其中160余方为寿山石所制。如“和硕雍亲王室”、“圆明主人”、“竹梅烟舍”、“禅悦”、“冰壶秋月”、“朗吟珍赏”等,大多是高山石和芙蓉石,少数为田黄石,皆雕狮钮。乾隆皇帝拥有寿山石章609枚,著名的有三链章,选用一块田黄石,镂空雕成3条活动的石链,每链系一枚石章,分别篆文曰“乾隆宸翰”、“惟精惟一”、“乐天”(图8.7)。
高兆的《观石录》载:“丁巳康熙十六年后,大开山,日役民一二百人。环山二十里,丘陇亩亩,皆变易处。”可见当时开采寿山田黄石的规模和声势。田黄石除了少数供作罗汉之类的雕像外,大部分都作为印石,特别是朝贡宫内,供皇帝和王公大臣们制作闲章。福州有两名印钮雕刻大师周尚均和杨玉璇,还被专旨召入宫内,镂雕寿山石的印钮。可见寿山石章在当时特别受到重视。
嘉庆皇帝、咸丰皇帝、慈禧太后等都有大量寿山石章。皇帝用寿山石印章虽也有称“宝”的石玺,但大多为闲章、殿堂斋室章、敬语章、成语章等,多个皇帝都有“宸翰”章,即皇帝收藏书画用的闲章。
清代皇帝对寿山石章的宠爱,确立了寿山石章不平凡的地位,并推动了寿山石民间雕刻艺术的发展。当时王公大臣几乎人人都有寿山石的名章、官章和闲章,如现藏林则徐的寿山石章有十多枚。怡亲王也同样有不少寿山石章,其中田黄石六方,有两方成对者,大如皇帝之玺。溥仪的帝师陈宅琛的寿山石章更多。
清代民间同样盛行寿山石印章之风。清康熙年间毛奇龄所撰的《观石录》和《后观石录》,内容主要为民间收藏的寿山印石,许多是周尚均或杨玉璇的印钮雕。清代著名篆刻家吴让之、赵之琛、赵之谦、吴昌硕、徐三庚所制的寿山石印章,至今流散民间或收藏于博物馆内。
民国时期,采用寿山石为印章的更多。当时的国民政府主席林森,是福州人,每回福州必到总督后街采买寿山印石。号称“二百石印富翁”的艺术大师齐白石,以及篆刻家陈子奋也十分喜爱寿山石印章。
福州百姓特别是学生用寿山石制姓名章,不讲究石章的品质,但求实用,因此福州的刻印店也就应运而生。鼓西路、仓前路、东街、南后街、省府路等刻印店就有40余家。
新中国成立后,寿山石印章的制作曾一时受到其他材质印章的冲击而有所衰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生活的提高,收藏鉴赏热潮逐渐高涨,寿山石印章又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
名石传说:田黄石在福州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女娲补天之后,还剩下许多大小不一的灵石。于是她在神州大地上空巡视,最后发现福州寿山的山川岚气藏纳,林壑清幽,景致绝美,就把这些曾经用于补天的灵石撒向了寿山的大地,这就是蕴藏于寿山水田中的“田黄石”。
还有另一个版本的传说。相传乾隆皇帝曾经做过一个梦,梦见自己受玉皇大帝的召见,玉皇大帝赐给他一块黄色的石头,还赐给他“福寿田”三个大字。乾隆皇帝醒后高兴得不得了,觉得这是一个“瑞兆”,但是对梦境中的情况,又百思不得其解。第二天,他召集群臣给自己“圆梦”,一位闽籍大臣听后连忙跪倒禀告:玉皇大帝赐给皇上的一定是产于福州寿山的田黄石,因为这正合玉皇大帝赐书的“福寿田”三字。乾隆皇帝听后极为高兴,认为这确实是老天他对自己的恩赐。从此,他就在行祭天大礼的时候在祭桌中央供上了田黄石。
『陆』 寿山芙蓉石的历史
清朝初期的几位皇帝,都深为博大精深的汉族文化所吸引,要求满族人接受并努力学习汉文化。他们也十分喜欢寿山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坐像,就是寿山石雕。
康熙、雍正、乾隆各朝,喜爱寿山石之风更盛,先石也更加讲究。名贵的芙蓉石自然得到清朝皇族的宠爱。康熙帝御宝“御赐朗吟阁宝”即为白芙蓉石所制;雍正帝用的“壶中元”、“和硕怡亲王宝”、“膺天庆”印玺皆为芙蓉石章;乾隆皇帝一生所用的寿山石印章,竟多达百余枚,其中不少是芙蓉石章。
清咸丰十一年,咸丰皇帝临终时立下诏书:立皇太子载淳为太子,派载恒、端华、肃顺等八人为顾命大臣,赞襄政务,并规定他御用的“御赏”田黄石印章与“同道堂”芙蓉石印章,作为他“殡天”之后下达诏谕的凭信,“御赏”章作为“印起”,“同道堂”章作为“印讫”,必须同时加盖方为有效。皇帝将“御赏”章赐太子载淳,“同道堂”章交由皇太后保管。载淳于同年七月登基,改年号为“祺祥”,可是只过三个月,西太后慈禧便发动了政变,或杀或贬了几位顾命大臣,将政权连同两枚印章都掌握到自己手中,改年号为“同治”,垂帘听政。这个历史有名的“祺祥政变”的故事,说明了寿山石不仅贵为御用,还参与了一段重大的历史事件。
从乾隆帝祭天时将田黄石作为供品后,田黄石有了“石王”的美称。有“王”就有“后”。芙蓉石雍容华贵,细腻脂润,而且清朝皇帝将田黄石章与芙蓉石章一起作为下达诏谕的凭信,芙蓉石顺理成为“石后”。
2002年4月,在北京华辰拍卖会上,有一对康熙皇帝御用的芙蓉石印章,估价仅80-100万人民币,成交价却高达390万人民币,创下了芙蓉石章的天价。
这对印章是康熙皇帝晚年的用印,质地温润细腻,平顶浮雕双夔博古钮,雕工精致。
根据《秘殿珠林》卷记载,康熙五十九年十二月,康熙帝自择“戒之在得”四字印文,以纪念在位即将60年。次年5月,康熙帝在避暑山庄命大学士、著名画家张照拟定字体,并由梅玉凤刻成。这对印章常钤於康熙晚年的御笔书画之,《石渠宝笈》中屡有著录。两印的印文也是康熙晚年心境的实录。“戒之在得”折射出他内心深处的忧患意识与警惕之心;“七旬清健”则反映了他对晚年身体健康的期待。
康熙去世之后,这对印章和其他康熙生前的用印一起封存於紫禁城内。1900年八国联军侵扰,大多数康熙玺印散失,部分流散欧洲。据了解,这对印章曾於20世纪初出现於法国某拍卖会,后一直秘藏於外国收藏家之手,此次重现于京城,尤显珍贵。
『柒』 寿山石的介绍
中华瑰宝——寿山石(Shoushan Stone),中国传统“四大印章石“之一。分布在福州市北郊晋安区与连江县、罗源县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带。若以矿脉走向,又可分为高山、旗山、月洋三系。因为寿山矿区开采得早,旧说的“田坑、水坑、山坑”,就是指在此矿区的田底、水涧、山洞开采的矿石。经过1500年的采掘,寿山石涌现的品种达百数十种之多。寿山石已成为海峡两岸经贸往来、文化交流重要的桥梁之一。
『捌』 寿山石产于什么地方
寿山石产于福州寿山乡。
它的种类分为:
一、高山系之田石
田石,即出于田中。黄色者为田黄。田黄历有“石帝”、“石中之王”的尊称。
田石产于寿山乡里洋、外洋之间的寿山溪,在溪的两旁水田和砂土中蕴藏着田石。田石原本并不生于田土里,而是附近高山、坑头、杜陵等处游离石块,由于地理变化移动到砂土水田之中,长年的埋藏地下,受田水、泥沙、地热等影响,使石质呈微透明,且具温润、凝腻的灵性。田石肌理常隐含细微有致的萝卜纹,外表常裹上一层黑色、白色或黄色的石皮,并多有红格,这些都成为田石的一个重要特征。
因产地不同,田石又分为上坂田、中坂田和下坂田。上坂田指寿山溪上游即坑头一带所产田石,石质甚佳,多为晶灵剔透的宝石。中坂田指坑头以下至铁头岭地带所产之田石,此石质亦属上乘,田石中之黄金田石、橘皮黄田石等均产于此。下坂田为寿山溪下游所产,色暗质滞,脂润通灵度均比上、中坂略逊。此外,还有溪管田、碓下田等,也是以产地分类的。如以色泽区分,则可分为黄田(即田黄),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详细分为:
田黄 --- 田黄石,主要产于中坂田中,黄色、半透明、肌里隐现细罗卜纹
田黄冻 --- 田黄石中,质极通灵者
银裹金田石 --- 田黄石中,外裹白色层者
白田 --- 主要产于上、中坂田中,色白,略带微黄,萝卜纹明显
金裹银田石 --- 白田石中,外裹黄色层者
红田 --- 橘桔皮红主要产于上、中坂田中 色红如橘皮,鲜艳通明
煨红田 --- 外泛橙红色,裹层为黄色
黑田 --- 黑皮田上、中、下、坂均有田黄石中外表有微透明黑色皮者
纯黑田 --- 主要产于下坂田中黑赭色,微透明,萝卜纹较粗
灰黑田 --- 上、中、下坂均有浅灰色,略带微黄,肌里含黑斑
硬田 --- 寿山村水田中,田坑石中质粗劣者
搁溜田 --- 寿山田埂旁,田坑石出露地面者
溪菅田 --- 寿山溪水中,田坑石经洪水冲荡流入溪中者
二、高山系之水坑石
水坑石也像田石一样属于高山系统,因深藏于终年积水之坑洞之中,因而得名。
寿山村东南面有一座山峰名为坑头山,是寿山溪的发源地,沿溪流有坑头洞和水晶洞两个主要产洞。由于水浸气润,故石质晶莹无比。
水坑石石质微坚,有黄、白、灰、蓝等色。品种主要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草冻、环冻及掘性坑头等。
详细分为:
水晶冻 --- 白水晶、坑头水晶冻 通体白色透明,肌里含棉花纹
黄水晶 --- 色如杏黄,通明纯正
红水晶 --- 色红艳,透明无瑕
鱼脑冻 --- 色白,半透明,含棉花纹,凝腻脂润
黄 冻 --- 色如枇杷,半透明,洁而凝腻
牛角冻 --- 牛角冻,色黑中带赭,通明而有光泽
天兰冻 --- 色蔚兰、质明净,肌里含细点
桃花冻 --- 白色透明体中,含鲜红色
玛瑙冻 --- 坑头石,半透明,色红、黄
环冻 --- 水坑各洞 半透明,色红、黄
坑头冻 --- 坑头洞坑头砂土中质稍坚,微透明,各色俱备
坑头冻 --- 坑头石中,质纯而通灵者
掘性坑头石 --- 半透明,肌里含棉花纹及白晕点
三、高山系之山坑石
高山位于寿山村南约二公里,是寿山主峰。高山在寿山诸峰中矿石储量最大,品种最丰富,开采历史也最悠久。由于高山石石质较佳,资源不断,故成为高、中档寿山石印章和石雕艺术品的主要原料。田石和水坑石均属高山系,均为寿山石中最为名贵的品种,因传统上自成大类,系谱图只集中介绍高山系所属之山坑石,产地除高山外,还包括邻近之杜陵、坑头占、月尾 、虎岗、栲栳诸峰。
高山系中之杜陵,性坚质灵,堪称山坑石之萃。与其相邻之山岗产有迷醉寮、尼姑楼、蛇匏等,石性相近,石农称为“四姐妹石”,均属寿山石之名贵品种。杜陵坑临溪处产有善伯洞,石质细润微坚,金砂地闪闪发光,亦系山坑石中之佼佼者。除此之外,鹿目格、碓下黄、月尾石、虎岗石等也属此系。
详细可分为:
高山石--- 产于高山峰各矿洞,质细而松、色泽瑰丽多彩
红高山--- 高山石中,纯红色者
白高山--- 高山石中,纯白色者
黄高山--- 高山石中,纯黄色者
巧色高山--- 高山石中,含二色以上色泽者
大洞高山--- 高山大洞质坚,有白、黄等色
玛脑洞高山--- 高山玛脑洞,色红或黄、微透明似玛脑
油白洞高山--- 高山油白洞,质涩色白,似油脂
水洞高山--- 高山水洞,质透明,含罗卜纹
四股四高山--- 高山四股洞,质坚微透明似"都成坑"
荔枝树高山--- 高山荔枝洞,质细通灵,含萝卜纹
高山冻--- 高山峰各矿洞,高山石中,质特通灵者
高山晶--- 高山峰各矿洞,高山石中,纯白晶莹者
掘性高山--- 高山峰砂土中,结腻通灵外表泛淡黄色石皮
小高山--- 小高山啼嘛洞,质粗松,含裂纹、泪痕
太极头--- 高山石极头,质晶莹透澈,有红、黄、白、赭色
都成坑--- 都成坑,都成坑山各矿洞质坚通灵,光彩夺目
黄都成--- 都成坑石中,纯黄色者
红都成--- 都成坑石中,纯红色者
白都成--- 都成坑石中,白色略带微灰者
五彩都成--- 都成坑石中,多色交错者
掘性都成--- 都成坑砂土中 质温润,含石皮,红筋及萝卜纹
鹿目格--- 都成坑山坳中,质细润,微透明,外裹色皮
善伯洞--- 都成坑临溪山中,晶莹脂润,半透明,含"金砂地"
月尾石--- 于月尾山,质细嫩,微透明,富有光泽
月尾紫--- 月尾石中,色浓紫者
月尾绿--- 月尾石中,色翠而通明者
艾叶绿--- 质凝腻,色如老艾之叶
月尾冻--- 质地温润凝腻的月尾石
月尾晶--- 质地晶莹,透明的月尾石
连江黄--- 于金山顶,质硬微脆,隐直纹,色纯黄
山仔濑--- 金山附近,质粗不透明,含砂砾
四、月洋系各石
寿山村东南面八公里的月洋山,以其为中心的周围山峰所产矿石均属月洋系。
月洋产石仅十种左右,由石英+叶腊石、硬水铝石+叶蜡石和叶蜡石等三种矿石类型组成,以其出产名贵石种芙蓉石而闻名于世。芙蓉石质凝、结、腻誉为“印石三宝”之一。将军洞所产芙蓉石,更为收藏家视如拱壁。其他如半山石、绿箬通、竹头窝等也属印石之佼佼者。
详细分为:
月洋石--- 芙蓉石,加良山顶,质柔而细腻,微透明
白芙蓉--- 芙蓉石中,纯白色者
黄芙蓉--- 芙蓉石中,纯黄色者
红芙蓉--- 芙蓉石中,米红色者
芙蓉青--- 芙蓉石中,淡青色者
半山--- 加良山花羊洞,质细有裂纹,色多不纯
白半山--- 半山石中,色纯白者
黄半山--- 半山石中,色黄者
红半山--- 半山石中,色粉红者
花半山--- 半山石中,地白色,含红色斑者
半粗--- 加良山各矿洞,质粗色杂,多裂纹
绿若通--- 芙蓉洞附近,质微坚而通灵,色青翠
竹头窝--- 加良山竹蓝洞,质细而脂润,半透明,微带绿意
竹头粗--- 竹头窝石中,质不纯者
峨嵋石--- 加良山一带 质坚,细,多裂纹
溪蛋--- 月洋溪中,质稍坚,形如卵状,外泛黄色
五、旗山系各石
在高山的北面,西起旗山,沿东北向走经柳岭、猴柴覃山、旗降山、黄巢山、柳坪、金狮峰,最后东远远离高山的金山顶,这绵延六公里的群峰中所产矿石均归入旗山系。
旗山系矿藏丰富,品种繁多,仅次于高山系,但颇为分散。石质与石性差距颇大,以坚、脆、硬以及不透明的粗劣品种为多,多数只能作为工业用料或雕刻普通罢件和规格化印章。当然也有佳石出产,如老岭晶、大山通、豆叶青、柳坪晶等也备受藏家青睐,而旗降石则可以与高山系、月洋系所产名石争一日之长。旗降石是旗山系最佳石种,石质坚实纯洁,色彩艳丽,富有光泽,且多为数色相间,色界分明,近年不少名家传世作品采用旗降石雕镂而成,艺术效果特佳。
详细分为:
旗降石--- 于旗降山,质坚细而温润,微透明而富有光泽
旗降黄--- 旗降石中,色纯黄者
旗降红--- 旗降石中,色纯红者
旗降白--- 旗降石中,色纯白者
旗降紫--- 旗降石中,色浓紫或紫白相间者
银裹金旗降--- 旗降石中,白皮黄心者
掘性旗降--- 旗降山砂土中,质温嫩,泛色皮
焓红--- 旗降山,质粗硬,色多苍白或赭黄
大山石--- 柳岭旁,质似老岭石,但多裂纹
大山通--- 大山石中,质地通灵者
旗山石--- 三界黄,旗山一带 质粗不透明,多红、黄、白三色交杂
鸡母窝--- 旗山一带,质粗劣,不透明,多赭黄色
『玖』 寿山石的历史发展
1999年8月,中国宝玉石协会在京进行首次“国石”定名活动。推选出福州寿山石、浙江昌化鸡血石、新疆和田玉、浙江青田石、辽宁岫岩玉、内蒙古巴林石等6个石种为候选石。寿山石名列榜首。
2000年2月19日,在第二届国石评选中,福州寿山石获得石类第一名,被誉为“石中之王”。
2001年10月17日,在中国宝玉石协会在第三次“国石”研讨会上,寿山石成为了“国石”第一候选石。
2002年10月,寿山石再次亮相京城参加第四届国石的评选,并正式被中国宝玉石协会命名为“中国国石”。
寿山石在宝石和彩石学中,是属于彩石大类的岩石亚类,它的种属,石名都很复杂,约有一百多个品种。按传统习惯寿山石的总目一般可主要分为“田坑”、“水坑”和“山坑”三大类。
环绕着寿山村的是一条涓涓的流水溪泉,就在这涓涓绕村行的寿山溪两旁的水田底层,出产着一种“石中之王”寿山石。因为产于田底,又多现黄色,故称为田坑石或田黄。田石以色泽分类,一般可主要分为田黄、红田、白田、灰田、黑田和花田等。
田黄石是田石中最常见的品种,也最具代表性的石种。田黄的共同特点是石皮多呈微透明,肌理玲珑剔透,且有细密清晰的萝卜纹,尤其黄金黄、橘皮黄为上佳,枇杷黄、桂花黄等稍次,桐油黄是田黄中的下品。田黄石中有称田黄冻者,是一种极为通灵澄澈的灵石,色如碎蛋黄,产于中坂,十分稀罕,历史上列为贡品。
白田石是指田石中白色者,质地细腻如凝脂,微透明,其色有的纯白,有的白中带嫩黄或淡青。石皮如羊脂玉一般温润,越往里层,色地越淡,而萝卜纹、红筋、格纹却越加明显,似鲜血储于白绫缎间。石品以通灵、纹细、少格者为佳,质地不逊于优质田黄石。
红田石:田石中色红者称为红田石。生为红田有两种原因,一为自然生成一身原红色;一为人工煅烧而成后天红,天生的红田石称为橘皮红,是稀有石种。
寺坪田石:寿山村外原有一座“广应寺”,建于唐光启三年(884)。寺中僧人时常采集田黄石,研磨成粉末给周围百姓治病,未用的石头储于寺内,日积月累,寺中积攒田黄无数。元末战乱,广应寺因曾收留过朱元璋而被元兵付之一炬,连同僧人辛辛苦苦积攒起来的田黄石也沉默于火中,田黄石经火炙后又埋入土中。造化弄人,数百年的日晒雨淋、水分浸蚀不但没有让这些深埋于废墟之下的田黄石黯然失色,特殊土壤的滋养反而赋予了它们更为绚丽的生命,既保留了田黄石原有的优良品质,更进一步成就了其温润如古玉的厚重质朴的独特魅力。此时的寺坪田不再仅仅是简单的石头,更像是历经风云变幻后的智者,它们静静的守护着广应寺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记录了历史,见证了岁月的变迁。广应寺明洪武和崇祯年间,两次焚毁、重建,反常的环境因素,是形成寺坪田独特的演变条件。其中明代毁于大火两次,也是寺坪石形成的最主要时间。明时寺坪石的数量颇多,到广应寺附近采集寺坪石也成为文人雅士的风尚,寺坪田的身价逐年上涨,很久以前就已经是“易金十倍”了。
寿山村东南有山名坑头山,是寿山溪的主要发源地,依山傍水有坑头洞和水晶洞,是出产水坑石的地方。因为洞在溪旁,石浸水下,故又称“溪中洞石”。水坑石出石量少,佳质尤罕,因此今日市场上所见水坑石佳品,多系百千年前的旧物,故有“百年稀珍水坑冻”之说。水坑石是寿山石中各种径冻石的荟萃,主要品种有水晶冻、黄冻、天蓝冻、鱼脑冻、牛角冻、鳝鱼冻、环冻、坑头冻及掘性坑头等,色泽多黄、白、灰、蓝诸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