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风琴的历史
1810年,巴黎的乐器师G.J.格勒尼埃制造出最早的簧风琴,19世纪40年代法国的乐器师A.F.德班对乐器本身进行了改进,主要是通过增加音栓,试图使其具有管风琴所具备的表情范围,以获得不同音色的变化,并定名为风琴,此后,在家庭和买不起管风琴的教堂里非常盛行。在欧洲,最复杂的类型的风琴是可用演奏者膝盖控制音量的、带有表情音栓的表情风琴。另一种在19世纪流行的、不同于欧洲的风琴是将风箱的鼓动式改为吸气式,这种类型的风琴称为美国式风琴,实际上从法国传入美国。20世纪风琴被更有效果的电动或电子风琴所替代。1897年左右从日本传入中国。
1897年左右风琴从日本传入中国。那是在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基督教的传入和欧洲侨民移居我国的增多,特别是教会学校的兴办,在客观上起了更广泛地传播西洋音乐的作用。如他们带来了教会的赞美诗和欧洲资产阶级社交活动中的一些音乐小品,也带来一些初级的钢琴作品。1872年基督教传教士狄就烈在上海美华书馆出版《圣诗谱》,载有三百六十多首宗教赞美诗乐谱,并附有乐法启蒙,讲解西洋乐理,使用五线谱记谱,其目的是为了传教的方便。此书所载曲调都是欧洲流行的宗教乐曲。1883年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刊印出版《小诗增》,为了更便利于宗教的传播,书中采用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民歌曲调作为练习曲。这些传教士传播西洋音乐对我国音乐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辛亥革命以后,簧风琴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并有专门供中国人学习使用的风琴教科书出版,如1911年日本人铃木米次郎编著、辛汉译的《风琴教科书》;1919年索树白编辑的《风琴教科书》,两书论述了风琴的种类、构造、演奏方法,并编有由浅入深的练习曲和应用乐曲,便于学者练习和演奏。1907年有一个日本人在中国学堂任音乐教习多年,曾收集京剧曲谱多种,用五线谱记录整理,刊印了《清国俗乐集》一、二集。1915年又有人用简谱记录戏曲和民间器乐曲曲谱,使其适用于风琴弹奏,刊印了《风琴戏曲谱》,其中有《虞舜熏风曲》、《花六板》、《梅花三弄》等民间乐曲和《天水关》、《洪洋洞》、《文昭关》、《三娘教子》、《二进宫》、《空城计》等十余出京剧唱腔选段。五四运动以后还有《粤曲风琴谱》刊印。当时中小学教育中多使用风琴,中上层有产阶级在家庭和社交活动中也用它做为娱乐乐器,所以用风琴弹奏民间乐曲和戏曲唱腔也成为一时的习尚,可见其流传之广。此时在北京建立了几家风琴厂,制作风琴,以供社会上的需要。
2. 手风琴是哪国人发明的
奥地利人西里勒斯· 德米安
网络知道有详细说明
http://ke..com/view/55117.html?wtp=tt
3. 手风琴是谁发明的
手风琴制造业开始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的那些著名品牌至今仍为人们所熟悉。1857年,以 Hohner 为首的Trossingen 公司发明了钢簧片。随后 Soprani 和 Dallape 分别于1872和1876年紧随其后,也将钢簧片引入了手风琴之中。20世纪初,手风琴的低音系统得到了发展,当时所用的音调与和声类似于现在的手风琴低音系统。
现代手风琴在不断变化和改进着。而发展最快、改动最多的时期则是19世纪后期。半音阶手风琴,经过巴瓦利亚 G. Mirwald 之手得以改进,使之拥有四个八度音阶的音域。1880年,自动声控器在纽约取得专利,即能够自行控制演奏,就如自动钢琴一样。在19世纪四十年代 Heinrich Band 还发明了一种名为 Randoneon 的大型的六角形手风琴,它在阿根延非常流行。现在也逐渐进入了欧洲。
1851年,Busson 发明的 Flutine Polko 手风琴有两排簧片,而1854年巴黎的 Leterne 发明了一种类似的手风琴。只是第二排簧片要远离第一排簧片。这就是第一架小风笛调 (musette tuned)手风琴。
发展
手风琴家们可能都知道,“莫塞特”在一本专门关于乐器的词典中是这样定义的“小型苏格兰风笛”。除了以上所提到的一些改进之外,还有一些对于手风琴的改动与修饰也于19世纪后期得到肯定。其中甚至包括踏板式风琴。然而只有那些使手风琴丰富多样化的特点才得以保存,并结合进入了现代手风琴制造之中。这些特点使手风琴不仅能演奏一些专门为手风琴谱写的乐曲。而且还能演奏原本用于其它乐器的乐曲。近年来MIDI和电子手风琴的采用标志着手风琴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正如前面所提到的,现在的键盘式手风琴脱胎于我们前面所说的六角形手风琴,先是按钮式,然后是键盘式以及相结合的形式。每一个按钮产生一个和声。后来这种低音贝司系统被广泛地认同和采用。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知道的“Stradella 低音贝司”或“标准低音贝司”。而且它还被发展并应用到了其它各种乐器之上。当“Strdella 低音贝司”系统与钢琴式键盘相结合时,就要求演奏者能够掌握钢琴键盘上的半音阶高音顺序与和声关系以及 Stradella 低音系统上的和音种类,所有这些特点使之成为所有乐器中独一无二的一种,既可演奏单个音符,又可同时演奏和声。
4. 手风琴的来源
手风琴属于活簧类乐器。它是借鉴中国笙簧发音原理而形成的。
十八世纪下半叶,中国笙传入欧洲,随即便在欧洲开始出现了一些手风琴的前身乐器,但它们大都未能成形便被淘汰了。真正用手拉的风琴是由德国人布期曼(Friedrdch Buschman,1805—1864 )在一八二二年创制的,后经奥地利人德米安(cyrillus Demian 1772—1847)在布斯曼琴的基础上,集当时手风琴的各种前身乐器之大成,成功地改良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被定名为Accordion的手风琴。直到今天,在欧洲和美洲仍然沿用Accordion这个名称。
手风琴的种类和规格很多,从结构、形态上看,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全音阶手风琴,半音阶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和键盘式手风琴。
全音阶手风琴的结构非常简单,相当于口琴增加了风箱;右手部分有十来个键钮供演奏曲调,左手部分有两个和弦键钮担任伴奏;在同一键钮上,推拉风箱发出不同高度的两个音(与口琴发音相似);琴上没有背带,完全靠双手托琴;全音阶手风琴的最大缺点是不能转调,如若变调则需另换一架琴演奏。
半音阶手风琴首先是为转调带来了方便;左右手两部分的键钮数量都有所增加,加之此琴推拉风箱发音高度不同,所以这种琴音域很宽;半音阶手风琴也无背带,仍靠双手托琴演奏。
键钮式手风琴(亦称新半音阶手风琴)装上了背带,这对双手来说是一大解放;另外推、拉风箱发音高度一致,这样使风箱的变换和运用也获得了很大的自由;键钮式手风琴左手部分的键钮数量大大增加而且排列相当科学,因此沿用至今。
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键盘式手风琴
从此手风琴便分成键钮式、键盘式两大类,二者并行发展。键盘式手风琴左手部分其结构与键钮式手风琴完全一样,只是将右手部分的键钮改为钢琴式的键盘。可能是由于钢琴的原因,这一改进使手风琴这件欧洲民间乐器迅速在全世界得到最广泛的普及。
透过上述几种手风琴结构类型的变化,大致可以看出手风琴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当今键钮式手风琴主要是在苏联以及北欧一些国家中流行,在其它国家和地区流行最广泛的还是键盘式手风琴。
自手风琴的创制至今,在制造工艺、演奏技巧和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变革性的发展。当今西德荷莱琴厂生产的185贝司的高级手风琴,已成为国际手风琴界所惊赞、神往、欲求不得的珍品。现代手风琴不仅可以担任伴奏、独奏,参加重奏、合奏、协奏,而且可以单独演奏古典各派音乐大师们的大型音乐作品的原作。随着手风琴这种乐器的不断完善和演奏技巧的迅速发展,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引起了众多作曲家们的重视,为手风琴专门写作的作品越来越多。总之,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手风琴由原来的雏形发展成现在这样完善精美的乐器,其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在乐器发展史上也是少见的。
手风琴是在全世界范围的,最为广泛普及的乐器之一。在当代,手风琴不仅在专业乐坛上,而且在大众音乐文化生活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早在一九三一年,德国便在特洛辛根市建立了一所手风琴专业学校。到一九四八年学校进而改为州立手风琴学院。在英国,则把手风琴作为发展音乐教育事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一九三六年建立了“英国手风琴演奏者学院”,为发展英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使英国成为手风琴音乐创作最为繁荣、文献资料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在国际音乐组织建有国际手风琴协会,并经常举办国际性的手风琴比赛。在西方一些著名音乐校里都建立了手风琴系,在一些普通大学里,也设有手风琴专业。
在世界手风琴史上,苏联手风琴艺术的发展道路是值得注意的。 众所周知,手风琴在苏联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俄罗斯民间乐器。早在上世纪中叶,即在手风琴刚刚诞生不久,这种新生的乐器就流传到了古俄罗斯。俄罗斯人对这件还不够完善的乐器的热爱,是以一种特殊的方法表示的,他们对手风琴掀起了一场改良再造的风潮。一时间,在俄罗斯各地,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经过改头换面的手风琴,意大利手风琴,德国式手风琴,多调式手风琴,双排式手风琴,改良式手风琴等等。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过于狂热的行为,大概正是手风琴能够成为典型的俄罗斯民间乐器的重要原因。现在,苏联能生产专供手风琴乐队使用的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手琴,也生产专供管弦乐队使用的手风琴,还有大管、大号、低音大号、圆号、小号、单簧管等特种音色的手风琴。现代苏联生产的最大型号的键钮式手风琴的音域,从大字一组的E1音到小字四组的f 4之间,包托了所有七十七个半音音级,超出了六个八度,这在当今世界乐器王国里也是屈指可数的。
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活土之中的俄罗斯手风琴演奏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对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也发生着积极的影响。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都曾把手风琴用在大型管弦乐队中。尼古拉?柴金为手风琴写的奏鸣曲和带有管弦乐队伴奏的手风琴协奏曲,引起国际手风琴界的重视。目前,苏联手风琴界,正在为手风琴在管弦乐队中争取一个固定的席位而不懈的努力着。
我国的手风琴艺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兴起和发展的。 从五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初斯,手风琴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启蒙阶段,并循着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学校、从城市到农村这样一条独特的路线,在我国人民群众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同时,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部分音乐艺术院校也逐步开设了手风琴必修课、选修课和主修课。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我国的手风琴教育事业和演奏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内外手风琴学术交流日益增多,专业手风琴演奏队伍和教学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一九八一年中国音协北京手风琴专业组的成立,一九八三年全国音乐艺术院校手风琴学术会议的召开,一九八四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学会的建立,一九八九年全国手风琴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手风琴演奏艺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手风琴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手风琴艺术的繁荣,我国的手风琴制造工艺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天津、上海、营口三家手风琴厂已成为我国手风琴生产的重要基础。其中,天津手风琴厂和上海手风琴厂都成功地研制了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自由低音高级演奏手风琴,分别荣获国家金质奖章和银质奖章。
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手风琴艺术还太年轻,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手风琴基础理论研究上我们还是空白,专业手风琴音乐创作也才刚刚起步,高等手风琴专业教学体系还未形成,完整系统的教材建设更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相信,在我国广大手风琴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的继续合作努力下,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特色的手风琴艺术之花,必将在我们社会主义百花园地里,开放得更加芬芳艳丽,手风琴所具有的作用,也必将在发展我国音乐事业、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发挥。
5. 我想知道法国手风琴的发展历史,或者流行手风琴发展历史也行。最好能详细一点,谢谢啦
手风琴作为键盘乐器中的一种,产自于欧洲,而追根溯源其制作原理却是源自中国传统乐器 “ 笙 ” 的竹簧发音原理。据史料记载, 1777 年一位来华传教的阿莫依神父将中国的 “ 笙 ” 带往欧洲,从而启发了欧洲人把竹簧发音的原理用到了风琴上,生产制作出外形各具风格特征、但原理基本相同的各式簧片乐器。这些乐器都非常简易,其中有人制作了一种可用口吹奏的 “ 奥拉琴 ” ,以后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能用左手拉动的风箱和键钮,这些乐器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缺乏充分表现音乐的特征。随着欧洲工业文明的进步,直到 1829 年,由奥地利一位叫西 • 达米安的工匠制作出了一种在左手部位加上可以用作伴奏使用的和弦键钮,至此,这种用手拉动风箱以控制发音的乐器才被正式称为手风琴。早期的手风琴只是作为一种西方国家的民间乐器而存在。一百多年来,随着手风琴的结构和性能的不断改进,从而大大增加了手风琴的音乐表现力。尔后,也就吸引了许多专业作曲家为它谱曲,这又大大拓展了手风琴的艺术表现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1939 年 4 月 18 日 ,美国手风琴大师马格南特的手风琴独奏音乐会在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从而掀开了音乐史上重要的一页,这标志着手风琴音乐已成为一种科学化、世界化的乐种步入了艺术的殿堂。
根据目前的资料表明 ⑴ 手风琴由法国驻中国云南首任领事方苏雅(中国名)于 1899 年带到昆明,但它当时只是作为殖民者自娱自乐的一件 “ 小玩意儿 ” 出现在荒蛮落后的红土高原上,根本不会引起那群麻木得近乎可恨的 “ 原著民 ” 们的兴趣。真正对我国产生影响的,那已是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大批的外国人来到上海、天津、青岛等地的租界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大批的 “ 白俄 ” 为谋生计相继进入我国沿海地区,这才为手风琴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历史进入到 1952 年,在西南军区文工团乐器修理厂制作了我国第一台手风琴,仅管它只有 18 个贝斯,但这毕竟是我国自己制作的开端。 40 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已拥有多种品牌、能够生产各种规格的手风琴,我们的产品还远销欧美及世界各地。也正是由于我国手风琴制造业的繁荣与进步,才为手风琴在我国的大普及、大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笙传到了西方,然后经历百余年的衍变又作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回到了中国,并在中国的大地上普及繁荣,这正是东西方文化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结果,也正是东西方各民族共同的审美追求,使包括手风琴在内的各门类西洋乐器在中国生根开花,为中国人所用,并创作出大批既适应这些乐器性能,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器乐曲
6. 手风琴的来历
手风琴作为键盘乐器中的一种,产自于欧洲,而追根溯源其制作原理却是源自中国传统乐器 “ 笙 ” 的竹簧发音原理。据史料记载, 1777 年一位来华传教的阿莫依神父将中国的 “ 笙 ”
带往欧洲,从而启发了欧洲人把竹簧发音的原理用到了风琴上,生产制作出外形各具风格特征、但原理基本相同的各式簧片乐器。这些乐器都非常简易,其中有人制作了一种可用口吹奏的
“ 奥拉琴 ” ,以后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能用左手拉动的风箱和键钮,这些乐器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缺乏充分表现音乐的特征。随着欧洲工业文明的进步,直到
1829 年,由奥地利一位叫西 • 达米安的工匠制作出了一种在左手部位加上可以用作伴奏使用的和弦键钮,至此,这种用手拉动风箱以控制发音的乐器才被正式称为手风琴。早期的手风琴只是作为一种西方国家的民间乐器而存在。一百多年来,随着手风琴的结构和性能的不断改进,从而大大增加了手风琴的音乐表现力。尔后,也就吸引了许多专业作曲家为它谱曲,这又大大拓展了手风琴的艺术表现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1939 年 4 月 18 日 ,美国手风琴大师马格南特的手风琴独奏音乐会在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从而掀开了音乐史上重要的一页,这标志着手风琴音乐已成为一种科学化、世界化的乐种步入了艺术的殿堂。
根据目前的资料表明 ⑴ 手风琴由法国驻中国云南首任领事方苏雅(中国名)于 1899 年带到昆明,但它当时只是作为殖民者自娱自乐的一件 “ 小玩意儿 ”
出现在荒蛮落后的红土高原上,根本不会引起那群麻木得近乎可恨的 “ 原著民 ” 们的兴趣。真正对我国产生影响的,那已是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大批的外国人来到上海、天津、青岛等地的租界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大批的 “ 白俄 ” 为谋生计相继进入我国沿海地区,这才为手风琴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历史进入到 1952
年,在西南军区文工团乐器修理厂制作了我国第一台手风琴,仅管它只有 18 个贝斯,但这毕竟是我国自己制作的开端。 40
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已拥有多种品牌、能够生产各种规格的手风琴,我们的产品还远销欧美及世界各地。也正是由于我国手风琴制造业的繁荣与进步,才为手风琴在我国的大普及、大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笙传到了西方,然后经历百余年的衍变又作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回到了中国,并在中国的大地上普及繁荣,这正是东西方文化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结果,也正是东西方各民族共同的审美追求,使包括手风琴在内的各门类西洋乐器在中国生根开花,为中国人所用,并创作出大批既适应这些乐器性能,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器乐曲。
7. 手风琴到底是哪个国家发明的
你知道手风琴的历史与发展吗?你知道手风琴制造的源头其实是来源于中国的乐器--"笙" 吗? 笙是中国的一种传统的管乐器,它通过向装在一端的吹气管吹气而产生音乐。在东方的管乐器中,笙是最古老的也是最早为人所知的乐器,它在孔夫子年代(551-479BC)之前就被广泛使用。 直到彼尔·阿米奥在1777年把笙引入欧洲,这使得不固定簧片在乐器的组成中有所发展,促进了口琴和手风琴的产生。 1821年,维也纳的 Haeckel 和德国的 Buschmann 发明了自由簧片家族的口吹乐器。随后的几年中,Buschmann 在此基础上加上了风箱和键盘,使之成为第一架初具形状的手风琴。1829年,Demian 又在低音贝司的基础上加上了和声,并将之取名为"手风琴"。1830年后比利时的 Charles Buffet 和法国的 Fourneax 和 Busson,制造了一架拥有10-12个高音和两个低音钮的手风琴。Remin 还发明了一种风琴。在1835年由 Adolph Muller 出版的书中列举了手风琴的六种不同的变体形式。所有的全音阶都在C、D和G键中。 19世纪50年代,手风琴的音阶范围才进入半音阶形式,英国的 Wheatstone 在1829年发明了六角形手风琴,在随后的几十年中又对其不断改进,但并没有给它装上钢琴式键盘。到是 Busson 做了这项工作,并把它称为"键盘手风琴"。到1859年,键盘手风琴已拥有3个8度的键盘了。 Wheatstone 的六角形手风琴和其后的手风琴都不是全音阶的。六角形手风琴的发展与流行实际上从某种程度上抑制了键盘式手风琴在英国被接受的程度。
8. 手风琴的由来
手风琴作为键盘乐器中的一种,产自于欧洲,而追根溯源其制作原理却是源自中国传统乐器 “ 笙 ” 的竹簧发音原理。据史料记载, 1777 年一位来华传教的阿莫依神父将中国的 “ 笙 ” 带往欧洲,从而启发了欧洲人把竹簧发音的原理用到了风琴上,生产制作出外形各具风格特征、但原理基本相同的各式簧片乐器。这些乐器都非常简易,其中有人制作了一种可用口吹奏的 “ 奥拉琴 ” ,以后又有人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能用左手拉动的风箱和键钮,这些乐器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缺乏充分表现音乐的特征。随着欧洲工业文明的进步,直到 1829 年,由奥地利一位叫西 • 达米安的工匠制作出了一种在左手部位加上可以用作伴奏使用的和弦键钮,至此,这种用手拉动风箱以控制发音的乐器才被正式称为手风琴。早期的手风琴只是作为一种西方国家的民间乐器而存在。一百多年来,随着手风琴的结构和性能的不断改进,从而大大增加了手风琴的音乐表现力。尔后,也就吸引了许多专业作曲家为它谱曲,这又大大拓展了手风琴的艺术表现性。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1939 年 4 月 18 日 ,美国手风琴大师马格南特的手风琴独奏音乐会在美国著名的卡内基音乐厅举行,从而掀开了音乐史上重要的一页,这标志着手风琴音乐已成为一种科学化、世界化的乐种步入了艺术的殿堂。
根据目前的资料表明 ⑴ 手风琴由法国驻中国云南首任领事方苏雅(中国名)于 1899 年带到昆明,但它当时只是作为殖民者自娱自乐的一件 “ 小玩意儿 ” 出现在荒蛮落后的红土高原上,根本不会引起那群麻木得近乎可恨的 “ 原著民 ” 们的兴趣。真正对我国产生影响的,那已是 20 世纪 20 年代以后,大批的外国人来到上海、天津、青岛等地的租界以及俄国十月革命之后,大批的 “ 白俄 ” 为谋生计相继进入我国沿海地区,这才为手风琴在我国的传播起到了推动作用。
历史进入到 1952 年,在西南军区文工团乐器修理厂制作了我国第一台手风琴,仅管它只有 18 个贝斯,但这毕竟是我国自己制作的开端。 40 多年后的今天,我国已拥有多种品牌、能够生产各种规格的手风琴,我们的产品还远销欧美及世界各地。也正是由于我国手风琴制造业的繁荣与进步,才为手风琴在我国的大普及、大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文化现象:作为中国的传统乐器笙传到了西方,然后经历百余年的衍变又作为西方文化的象征回到了中国,并在中国的大地上普及繁荣,这正是东西方文化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结果,也正是东西方各民族共同的审美追求,使包括手风琴在内的各门类西洋乐器在中国生根开花,为中国人所用,并创作出大批既适应这些乐器性能,又具有中国特色的器乐曲。
9. 哪个国家是手风琴的发源地
中国,从笙这件乐器传到欧洲,欧洲人借鉴簧音发声,制作了手风琴,后传到日本,最后回到中国。以下摘自度娘:1777年,中国器乐“笙”由意大利传教士阿莫依特神父传入欧洲,随即便在欧洲开始出现了一些手风琴的前身乐器,但它们大都未能成形便被淘汰了。真正用手拉的风琴是由德国人德里克·布斯曼(Friedrdch Buschman,1805—1864 )在1821年制造了用口吹的奥拉琴,1822年又在琴上增加了手控风箱和键钮,后来,奥地利人西里勒斯·德米安(Cyrillus Demian 1772—1847)在布斯曼的基础上,集当时手风琴的各种前身乐器之大成,成功地改良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被定名为accordion的手风琴。直到今天,世界各地仍然沿用accordion这个名称。
10. 手风琴的来源
建议看下网络
手风琴属于活簧类乐器。它是借鉴中国笙簧发音原理而形成的。
十八世纪下半叶,中国笙传入欧洲,随即便在欧洲开始出现了一些手风琴的前身乐器,但它们大都未能成形便被淘汰了。真正用手拉的风琴是由德国人布期曼(Friedrdch Buschman,1805—1864 )在一八二二年创制的,后经奥地利人德米安(cyrillus Demian 1772—1847)在布斯曼琴的基础上,集当时手风琴的各种前身乐器之大成,成功地改良创制了世界上第一架被定名为Accordion的手风琴。直到今天,在欧洲和美洲仍然沿用Accordion这个名称。
手风琴的种类和规格很多,从结构、形态上看,大致可分为四类,即全音阶手风琴,半音阶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和键盘式手风琴。
全音阶手风琴的结构非常简单,相当于口琴增加了风箱;右手部分有十来个键钮供演奏曲调,左手部分有两个和弦键钮担任伴奏;在同一键钮上,推拉风箱发出不同高度的两个音(与口琴发音相似);琴上没有背带,完全靠双手托琴;全音阶手风琴的最大缺点是不能转调,如若变调则需另换一架琴演奏。
半音阶手风琴首先是为转调带来了方便;左右手两部分的键钮数量都有所增加,加之此琴推拉风箱发音高度不同,所以这种琴音域很宽;半音阶手风琴也无背带,仍靠双手托琴演奏。
键钮式手风琴(亦称新半音阶手风琴、巴扬)装上了背带,这对双手来说是一大解放;另外推、拉风箱发音高度一致,这样使风箱的变换和运用也获得了很大的自由;键钮式手风琴左手部分的键钮数量大大增加而且排列相当科学,因此沿用至今。目前使用的键钮式手风琴包括了三、四、五排键钮。在我国主要使用五排样式的键钮手风琴。键钮式手风琴最大的优点在于十二平均律中的半音阶上下行。
在上世纪的六十年代开始出现了键盘式手风琴
从此手风琴便分成键钮式、键盘式两大类,二者并行发展。键盘式手风琴左手部分其结构与键钮式手风琴完全一样,只是将右手部分的键钮改为钢琴式的键盘。可能是由于钢琴的原因,这一改进使手风琴这件欧洲民间乐器迅速在全世界得到最广泛的普及。
透过上述几种手风琴结构类型的变化,大致可以看出手风琴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几个主要阶段。当今键钮式手风琴主要是在苏联以及北欧一些国家中流行,在其它国家和地区流行最广泛的还是键盘式手风琴。
自手风琴的创制至今,在制造工艺、演奏技巧和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等方面都有极大的、变革性的发展。当今西德荷莱琴厂生产的185贝司的高级手风琴,已成为国际手风琴界所惊赞、神往、欲求不得的珍品。现代手风琴不仅可以担任伴奏、独奏,参加重奏、合奏、协奏,而且可以单独演奏古典各派音乐大师们的大型音乐作品的原作。随着手风琴这种乐器的不断完善和演奏技巧的迅速发展,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引起了众多作曲家们的重视,为手风琴专门写作的作品越来越多。总之,在一百多年的时间内,手风琴由原来的雏形发展成现在这样完善精美的乐器,其发展速度是相当惊人的,在乐器发展史上也是少见的。
手风琴是在全世界范围的,最为广泛普及的乐器之一。在当代,手风琴不仅在专业乐坛上,而且在大众音乐文化生活中也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早在一九三一年,德国便在特洛辛根市建立了一所手风琴专业学校。到一九四八年学校进而改为州立手风琴学院。在英国,则把手风琴作为发展音乐教育事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一九三六年建立了“英国手风琴演奏者学院”,为发展英国的音乐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使英国成为手风琴音乐创作最为繁荣、文献资料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现在国际音乐组织建有国际手风琴协会,并经常举办国际性的手风琴比赛。在西方一些著名音乐校里都建立了手风琴系,在一些普通大学里,也设有手风琴专业。
在世界手风琴史上,苏联手风琴艺术的发展道路是值得注意的。 众所周知,手风琴在苏联早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俄罗斯民间乐器。早在上世纪中叶,即在手风琴刚刚诞生不久,这种新生的乐器就流传到了古俄罗斯。俄罗斯人对这件还不够完善的乐器的热爱,是以一种特殊的方法表示的,他们对手风琴掀起了一场改良再造的风潮。一时间,在俄罗斯各地,同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经过改头换面的手风琴,意大利手风琴,德国式手风琴,多调式手风琴,双排式手风琴,改良式手风琴等等。这些在今天看来似乎有些过于狂热的行为,大概正是手风琴能够成为典型的俄罗斯民间乐器的重要原因。现在,苏联能生产专供手风琴乐队使用的高音、中音、次中音、低音、倍低音手琴,也生产专供管弦乐队使用的手风琴,还有大管、大号、低音大号、圆号、小号、单簧管等特种音色的手风琴。现代苏联生产的最大型号的键钮式手风琴的音域,从大字一组的E1音到小字四组的f 4之间,包托了所有七十七个半音音级,超出了六个八度,这在当今世界乐器王国里也是屈指可数的。
扎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活土之中的俄罗斯手风琴演奏艺术的繁荣与发展,对手风琴专业音乐创作也发生着积极的影响。伟大的作曲家柴科夫斯基和普罗科菲耶夫,都曾把手风琴用在大型管弦乐队中。尼古拉?柴金为手风琴写的奏鸣曲和带有管弦乐队伴奏的手风琴协奏曲,引起国际手风琴界的重视。目前,苏联手风琴界,正在为手风琴在管弦乐队中争取一个固定的席位而不懈的努力着。
我国的手风琴艺术,是在新中国成立后才开始兴起和发展的。 从五十年代初期至七十年代初斯,手风琴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启蒙阶段,并循着从部队到地方、从工厂到学校、从城市到农村这样一条独特的路线,在我国人民群众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普及。同时,各级各类师范院校和部分音乐艺术院校也逐步开设了手风琴必修课、选修课和主修课。 到了七十年代后期我国的手风琴教育事业和演奏艺术有了较大的发展。国内外手风琴学术交流日益增多,专业手风琴演奏队伍和教学队伍不断壮大。特别是一九八一年中国音协北京手风琴专业组的成立,一九八三年全国音乐艺术院校手风琴学术会议的召开,一九八四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手风琴学会的建立,一九八九年全国手风琴学会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手风琴演奏艺术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为手风琴艺术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随着手风琴艺术的繁荣,我国的手风琴制造工艺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天津、上海、营口三家手风琴厂已成为我国手风琴生产的重要基础。其中,天津手风琴厂和上海手风琴厂都成功地研制了具有当代国际先进水平的自由低音高级演奏手风琴,分别荣获国家金质奖章和银质奖章。
然而,与西方国家相比,我们的手风琴艺术还太年轻,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我们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在手风琴基础理论研究上我们还是空白,专业手风琴音乐创作也才刚刚起步,高等手风琴专业教学体系还未形成,完整系统的教材建设更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我们相信,在我国广大手风琴专业工作者和爱好者的继续合作努力下,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特色的手风琴艺术之花,必将在我们社会主义百花园地里,开放得更加芬芳艳丽,手风琴所具有的作用,也必将在发展我国音乐事业、开展群众文化娱乐活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得到充分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