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宜宾历史
宜宾,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而在远古,这里已有人类生息繁衍。早在新、旧石器时期,原始人就在现在的市中区、南岸区、旧州区生活。这里依山傍水,地开阔,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于原始人渔猎采集,耕作生息。从发掘出的资料看,计有打制石器七件,其中石斧三件,石锄一件,敲砸器一件,石铲一件,刮削器一件;磨制石器的生产工具八件,其中石斧七件,石石*一件。
从以上生产工具中可以看出,斧、锄、敲砸器、铲、刮削器都是用于砍伐、农耕、采集、狩猎。说明在这里生活的先民是从事以农耕为主,以采集渔猎为辅的生产劳动。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楚的势力范围。“楚威王时(常王*《华阳国志》作“顷襄王时”),使将军庄踏将兵循江(即乌江上游)上,略巴、黔中以西”。可能通过这里,到达滇、巴,以兵威定属楚(后为滇王)。那时这地方,为我国西南一支古老少数民族“僰”人的聚居地。
到了秦汉时,这里“汉民多”,反客为主,“渐斥徙之(僰人),”(《秦记》)。昭王时,蜀太守李冰在南安(今乐山)“凿平溷崖,通正水道”之后,沿江东下,在距宜宾二十里的赤岩山蜀王兵栏处积薪烧岩,凿开了坚硬岩石,使大滩开通,水流平畅,航运无阻.直达“僰道”(今宜宾市)。
秦惠文王时,灭蜀治郡,这里称“僰道”。道,是属于县一级地方政权,归郡监督。《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得明白: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县、道、国、邑,为同一级地方政权机构。宜宾那时称为“道”,就是因为“有蛮夷”。宜宾那时也是汉夷杂居之地了,但少数民族主要是僰人,故在“道”之上再冠一“僰”字,以示区别(以别于雅安地区的“严道”,松潘地区的“湔氐道”及汉族地区的“甸氐道”,、。刚氐道”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常*略通“五尺道”(《史记·西南夷列传》)。此道起于宜宾,经高县、筠连,入云南昭通,南至曲靖。所以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五尺道在郎州”(今云南曲靖)。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悔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秦始皇本纪》)。而北向户指“曰南郡”,即今越南中部一带.秦王朝的中央官吏、使节往来,军队换防,都必须经}过宜宾,然后到云南,到缅、越。这条“五尺道”,实际是我国大西南最早的国际通道。“五尺道”开通只十余年,秦即灭亡。
汉承秦制,宜宾仍称“僰道”。但秦时“五尺道”所通的。诸此国颇置吏焉”的事.就力不暇给地被废弃了。《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微。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禧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索隐》:“张揖曰上微,塞也。以木栅水为蛮夷界。”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 35年)开置犍为郡,其所辖大体包括今四川内江、乐山、宜宾三地区,贵州的毕节、遵义两地_区及云南昭通地区各一部。其中云、贵境内之地为汉武帝莉旰,宜宾地区泸州以东之地为巴郡割来,其余皆系蜀郡分出。(见《华阳国志-巴志)39页)。可见宜宾在当时的政治地位是如何重要了。高后六年(前182年)筑僰道城;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感相如‘通夜郎道,从夜郎浮船以取南越’之言”,使僰道县令南通僰道,费时无成,唐蒙(前为番阳令,此时拜郎中将)南入斩之。乃凿石开阁,以通南中,迄于建宁(指益州郡地的治所曲靖)二千余里,山道广丈余,深三四丈。其錾凿之迹犹存。”(《水经注·江水》)。这就是在“五尺道”基础上增修的“南夷道”,比“五尺道”规模宏伟,成就大。终于使夜郎王宾服听命.而置犍为郡,改僰道为县。
北方匈奴勃起,对汉王朝威胁很大,汉武帝乃“专力事匈奴,乃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蕉就。”《正义》解释说:“令犍为令自葆守,而渐修成其郡县也”。又补充说:“元光六年(前129年)南夷始置邮亭。”《华阳国志·南中志》;“南奉县(今云南镇雄)自僰道、南广有八亭道通平夷(今贵州毕节)。”由此可见,宜宾历为川、滇、黔交通的孔道,扼西南咽喉之地。
汉昭帝元年(前86年),宜宾仍为犍为郡治所,郡辖十二县,即僰道(宜宾)、江阳(泸州)、武阳(三台)、南安(乐山)、资中(资阳)、符(合江、辖叙永、古蔺地)、牛辑(简阳)、南广(高县)、汉阳(今贵州威宁)、‘存6耶(真溪、蕨溪一带)、朱提(昭通)、堂琅(会泽),辖地是比较广的。
王莽曾改赞道为西顺,郡人不服,又改僰治。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铁奉使讨獠,立戎州,即以铁为本州刺史,治所仍为现在宜宾市。
唐贞观六年(632年)于此置都督府。督戎、郎、昆、曲、协、黎、曾、钩、雾、尹、匡、裒、宗、靡、姚、微十七州。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羁縻州64。天宝元年(742年)为南溪郡治所。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由于戎州的副长官苏时的建议,改戎州为叙州。(《方舆胜览》云:“绍圣四年(1097年),戎{卒苏时日,今天下一统而州名为戎,是夷其名也。因请改今名。”)
元时,至元十八年(1281年)升为叙州路。
明洪武六年,改为叙州府,直到清代。
民国以后,称宜宾,并为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驻地。
⑵ 关于宜宾地区的历史沿革
周朝时期 属蜀国辖地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仍保留叙州府,民国2年止,今市属区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 先秦时期 僰国属地 秦时期 属蜀郡,置僰道 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 西汉时期 属犍为郡,置僰 东汉时期 属蜀郡,置僰 民国24年6月,设置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魏晋时期 置僰道县 1949年12月11日 宜宾解放 南北朝时期 梁武帝设戎州,北周时,宜宾城戎州仍置,另新设外江县。 1950年 11月设置川南行署区宜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同年11月改称宜宾区专员公署。 隋时期 外江县复名僰道县 1952年 9月,设置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 唐时期 属剑门道,置戎府,称戎州。 1954年 改称宜宾专员公署。 北宋时期 置戎州,蜀梓州路,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僰道县方改为宜宾县。 1960年 7月,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辖有2市16县。 南宋时期 置叙州府 1978年 4月,宜宾专员公署改称为宜宾地区行政公署; 元时期 属叙南宣慰司,置叙州路。 1996年 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宾地区,改设四川省辖宜宾市,1997年2月,宜宾市人民政府成立。 明时期 属四川行中书省,置叙州府。 清时期 属四川行省,置叙州府。 2011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的批准,四川省人民政府( 川府函[2011]55号) 同意,撤销南溪县,设立宜宾市南溪区,原南溪县行政区域为宜宾市南溪区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南溪镇。
⑶ 宜宾的历史有哪些
周朝时期 属蜀国辖地
先秦时期 僰国属地
秦时期 属蜀郡,置僰道
西汉时期 属犍为郡,置僰
东汉时期 属蜀郡,置僰
魏晋时期 置僰道县
南北朝时期 梁武帝设戎州,北周时,宜宾城戎州仍置,另新设外江县。
隋时期 外江县复名僰道县
唐时期 属剑门道,置戎府,称戎州。
北宋时期 置戎州,蜀梓州路,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僰道县方改为宜宾县。
南宋时期 置叙州府
元时期 属叙南宣慰司,置叙州路。
明时期 属四川行中书省,置叙州府。
清时期 属四川行省,置叙州府。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仍保留叙州府,民国2年止,今市属区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
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
民国24年6月,设置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1949年12月11日 宜宾解放
1950年 11月设置川南行署区宜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同年11月改称宜宾区专员公署。
1952年 9月,设置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
1954年 改称宜宾专员公署。
1960年 7月,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辖有2市16县。
1978年 4月,宜宾专员公署改称为宜宾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 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宾地区,改设四川省辖宜宾市,1997年2月,宜宾市人民政府成立。
⑷ 宜宾的来历
我不是四川本地的人所以我也不太了解,这些是从网上找到的`!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帮助`!
宜宾历史悠久,在距今4万年时,宜宾市境内已有人类生存。五六千年前,原始农耕已有发展,出现了氏族部落。先秦时,主体居民为僰人。有说战国时秦灭蜀(前316年)后,已属蜀郡;史籍则载系战国后期(前250年左右)李冰通僰后方纳入蜀郡范畴。宜宾始置之县级政权僰道有说建于秦、有说建于西汉。僰道设县后,今市境大部已纳入其范围。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僰道县属犍为郡,至汉昭帝始元元年(前86年),犍为郡移治僰道,今宜宾城已成为郡、县同治之所。历西汉、东汉,今市境大部均在犍为郡僰道县境内。西晋永嘉五年(302年)后,犍为郡、僰道县短期荒废,僚人大批入蜀,占据今市境各地。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铁讨定占据此地的“夷僚”,于今宜宾城设戎州。北周时,宜宾城戎州仍置,另新设外江县。至隋,外江县复名僰道县,直到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僰道县方改为宜宾县。由隋至清,今市境除江安县、屏山县曾分属泸州及越嶲郡、马湖路、马湖府外,大部属犍为郡、戎州、南溪郡、叙州、叙州路、叙州府。民国元年(1912年),仍保留叙州府,民国2年起,今市属区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民国24年6月,推行行政督察区制,四川省分为18个行政督察区,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宾,辖有除屏山县(时属第五行政督察区)外的今市属各区县地。1949年12月11日宜宾解放。1950年1月设川南行署区宜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同年11月改称宜宾区专员公署。1952年9月,为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1954年称宜宾专员公署。
⑸ 四川宜宾是一个什么样的城市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宜宾市位于四川盆地南部,东靠万里长江,西接大小凉山,南近滇、黔,北连川中腹地,素为川南形胜。因金沙江、岷江在宜宾交汇始称长江,故宜宾市又称“万里长江第一城”。宜宾市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宜宾还形成了具有本地区古老民族文化特色的僰文化、酒文化、竹文化、茶文化及独特的川南民俗风情等,产生了诱人的魅力和影响。
宜宾位于川滇黔结合部,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古称 僰道,为刺人聚居之地,战国后期属秦蜀郡,自西汉建县已有2180多年的建城史,北宋政和四年(1114),僰道县始改名宜宾县。 1951 年设市。全市辖1区9县,现有人口515万,区域面积13283平方公里;市区人口 75.2 万,面积 1123 平方公里。 区号0831,邮政编码644000,车牌编号:川Q
⑹ 谁有关于今四川宜宾市的历史资料
周朝时期 属蜀国辖地
先秦时期 僰国属地
秦时期 属蜀郡,置僰道
西汉时期 属犍为郡,置僰
东汉时期 属蜀郡,置僰
魏晋时期 置僰道县
南北朝时期 梁武帝设戎州,北周时,宜宾城戎州仍置,另新设外江县。
隋时期 外江县复名僰道县
唐时期 属剑门道,置戎府,称戎州。
北宋时期 置戎州,蜀梓州路,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戎州改称叙州,僰道县方改为宜宾县。
南宋时期 置叙州府
元时期 属叙南宣慰司,置叙州路。
明时期 属四川行中书省,置叙州府。
清时期 属四川行省,置叙州府。
民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年),仍保留叙州府,民国2年止,今市属区县属四川省下川南道。
民国18年后废道,各县直属四川省。
民国24年6月,设置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
1949年12月11日 宜宾解放
1950年 11月设置川南行署区宜宾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同年11月改称宜宾区专员公署。
1952年 9月,设置四川省宜宾区专员公署。
1954年 改称宜宾专员公署。
1960年 7月,泸州专区并入宜宾专区,四川省宜宾专员公署辖有2市16县。
1978年 4月,宜宾专员公署改称为宜宾地区行政公署;
1996年 10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宜宾地区,改设四川省辖宜宾市,1997年2月,宜宾市人民政府成立。
⑺ 宜宾市有多少年历史
2000多年的历史。复
秦时在宜宾市境设置制了第一个县级行政机构僰道县。治所僰道城,即今天的宜宾城区。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置犍为郡,郡治初设鄨(贵州遵义市西)。汉昭帝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犍为郡治移僰道城,属西汉益州刺史部。王莽于公元9年建立“新”朝,犍为郡改称西顺郡,僰道改称僰治,其郡治、领县未变,至更始元年(公元23年)而止。
⑻ 宜宾是什么样的城市,它的历史有多少年,除了名酒外,还有什么特产能让大家感兴趣。
宜宾特产:
宜宾夏橙
宜宾是中国夏橙主要产地。江安伏令夏橙皮薄汁多,酸甜适度,畅销世界许多地区。所产红桔味甜性温,还有血橙、脐橙、锦橙等优良品种。桐梓镇的藤梨,赶场山李子都是一大绝。
宜宾荔枝
史载宜宾古代盛产荔枝,棘人以荔枝为业。离宜宾县城约15公里有打鱼村打鱼社,有大小五棵荔枝树。其中荔枝沟有姐妹树,经西南农学院专家早期鉴定为唐代以前种植,世代传为贡荔。现逾千年仍枝繁叶茂,大的干周5.6米,高16米。
屏山椪柑
宜宾屏山县所在金沙江沿岸独特的气候特征,这里独具特色的丰富热资源和亚非带气候属性,酿成了屏山椪柑的优良品质,椪柑果面橙黄、光滑、皮薄、籽少、质脆、甚甜、清香、汁多。
特色佳肴
宜宾燃面
宜宾燃面早在清光绪年间,便开始有人经营。为中华名优特色小吃,驰名中外。
宜宾人最喜爱吃面,常见的有,炖鸡面,咸鲜面,肥肠面,牛肉面,京酱面,口蘑面,三鲜面,辣鸡面,鳝鱼面,龙凤面。其中燃面是宜宾最具特色的小吃,原名叙府燃面,早在清光绪年间,便开始有人经营。
2010年7月25日,被正式确定为翠屏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竹海名菜
以竹笋、竹荪蛋、竹荪菜、竹菌、竹海腊肉、竹筒豆花、竹筒竹、竹荪酒、竹泡菜等“竹”菜汇成的“全竹宴”。可谓满桌皆是竹,无竹不成席,令人大开眼界、垂涎欲滴。
李庄白肉
李庄白肉选料精、火候准、佐料香。成菜白肉把瘦均匀,晶莹剔透,每片长20厘米,宽10厘米,厚1至2毫米。
⑼ 宜宾历史和由来
宜宾,别称:“僰道” 、“戎州”、“叙州城”,位于中国四川省中南部。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故宜宾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长江宜宾—宜昌段亦称川江。宜宾是著名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举世闻名的名酒五粮液,即产于这里,发达的酿酒工业使宜宾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酒都”。宜宾市是长江上游开发最早、历史最悠久的城市之一,是南丝绸之路的起点,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 中文名称: 宜宾 外文名称: Yibin 别名: 酒都,叙府,戎州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西南 下辖地区: 翠屏区、宜宾县等1区9县 政府驻地: 翠屏区蜀南大道8号 电话区号: 0831 邮政区码: 644000 地理位置: 四川省南部 面积: 13283平方公里 人口: 526.98万人(2008年)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著名景点: 蜀南竹海,石海洞乡等 机场: 宜宾菜坝机场 火车站: 宜宾站 车牌代码: 川Q 市花: 黄桷兰 市树: 油樟 行政代码: 511500
满意请采纳
⑽ 宜宾共有多少年的历史
宜宾,自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而在远古,这里已有人类生息繁衍。早在新、旧石器时期,原始人就在现在的市中区、南岸区、旧州区生活。这里依山傍水,地开阔,土地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于原始人渔猎采集,耕作生息。从发掘出的资料看,计有打制石器七件,其中石斧三件,石锄一件,敲砸器一件,石铲一件,刮削器一件;磨制石器的生产工具八件,其中石斧七件,石石*一件。
从以上生产工具中可以看出,斧、锄、敲砸器、铲、刮削器都是用于砍伐、农耕、采集、狩猎。说明在这里生活的先民是从事以农耕为主,以采集渔猎为辅的生产劳动。
春秋战国时期,这里属楚的势力范围。“楚威王时(常王*《华阳国志》作“顷襄王时”),使将军庄踏将兵循江(即乌江上游)上,略巴、黔中以西”。可能通过这里,到达滇、巴,以兵威定属楚(后为滇王)。那时这地方,为我国西南一支古老少数民族“僰”人的聚居地。
到了秦汉时,这里“汉民多”,反客为主,“渐斥徙之(僰人),”(《秦记》)。昭王时,蜀太守李冰在南安(今乐山)“凿平溷崖,通正水道”之后,沿江东下,在距宜宾二十里的赤岩山蜀王兵栏处积薪烧岩,凿开了坚硬岩石,使大滩开通,水流平畅,航运无阻.直达“僰道”(今宜宾市)。
秦惠文王时,灭蜀治郡,这里称“僰道”。道,是属于县一级地方政权,归郡监督。《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得明白: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有蛮夷曰道”。县、道、国、邑,为同一级地方政权机构。宜宾那时称为“道”,就是因为“有蛮夷”。宜宾那时也是汉夷杂居之地了,但少数民族主要是僰人,故在“道”之上再冠一“僰”字,以示区别(以别于雅安地区的“严道”,松潘地区的“湔氐道”及汉族地区的“甸氐道”,、。刚氐道”等)。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命“常*略通“五尺道”(《史记·西南夷列传》)。此道起于宜宾,经高县、筠连,入云南昭通,南至曲靖。所以唐张守节《史记正义》引《括地志》说;“五尺道在郎州”(今云南曲靖)。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地东至海暨朝鲜,西至悔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并阴山至辽东。”(《史记·秦始皇本纪》)。而北向户指“曰南郡”,即今越南中部一带.秦王朝的中央官吏、使节往来,军队换防,都必须经}过宜宾,然后到云南,到缅、越。这条“五尺道”,实际是我国大西南最早的国际通道。“五尺道”开通只十余年,秦即灭亡。
汉承秦制,宜宾仍称“僰道”。但秦时“五尺道”所通的。诸此国颇置吏焉”的事.就力不暇给地被废弃了。《史记·西南夷列传》所载,“及汉兴,皆弃此国而开蜀故微。巴蜀民或窃出商贾,取其禧马,僰僮、髦牛。以此巴蜀殷富。”《索隐》:“张揖曰上微,塞也。以木栅水为蛮夷界。” 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 35年)开置犍为郡,其所辖大体包括今四川内江、乐山、宜宾三地区,贵州的毕节、遵义两地_区及云南昭通地区各一部。其中云、贵境内之地为汉武帝莉旰,宜宾地区泸州以东之地为巴郡割来,其余皆系蜀郡分出。(见《华阳国志-巴志)39页)。可见宜宾在当时的政治地位是如何重要了。高后六年(前182年)筑僰道城;建元六年(前135年)“汉武帝感相如‘通夜郎道,从夜郎浮船以取南越’之言”,使僰道县令南通僰道,费时无成,唐蒙(前为番阳令,此时拜郎中将)南入斩之。乃凿石开阁,以通南中,迄于建宁(指益州郡地的治所曲靖)二千余里,山道广丈余,深三四丈。其錾凿之迹犹存。”(《水经注·江水》)。这就是在“五尺道”基础上增修的“南夷道”,比“五尺道”规模宏伟,成就大。终于使夜郎王宾服听命.而置犍为郡,改僰道为县。
北方匈奴勃起,对汉王朝威胁很大,汉武帝乃“专力事匈奴,乃罢西夷,独置南夷,夜郎两县一都尉,稍令犍为自蕉就。”《正义》解释说:“令犍为令自葆守,而渐修成其郡县也”。又补充说:“元光六年(前129年)南夷始置邮亭。”《华阳国志·南中志》;“南奉县(今云南镇雄)自僰道、南广有八亭道通平夷(今贵州毕节)。”由此可见,宜宾历为川、滇、黔交通的孔道,扼西南咽喉之地。
汉昭帝元年(前86年),宜宾仍为犍为郡治所,郡辖十二县,即僰道(宜宾)、江阳(泸州)、武阳(三台)、南安(乐山)、资中(资阳)、符(合江、辖叙永、古蔺地)、牛辑(简阳)、南广(高县)、汉阳(今贵州威宁)、‘存6耶(真溪、蕨溪一带)、朱提(昭通)、堂琅(会泽),辖地是比较广的。
王莽曾改赞道为西顺,郡人不服,又改僰治。
梁武帝大同十年(544年),先铁奉使讨獠,立戎州,即以铁为本州刺史,治所仍为现在宜宾市。
唐贞观六年(632年)于此置都督府。督戎、郎、昆、曲、协、黎、曾、钩、雾、尹、匡、裒、宗、靡、姚、微十七州。肃宗乾元元年(758年)羁縻州64。天宝元年(742年)为南溪郡治所。
北宋政和四年(1114年),由于戎州的副长官苏时的建议,改戎州为叙州。(《方舆胜览》云:“绍圣四年(1097年),戎{卒苏时日,今天下一统而州名为戎,是夷其名也。因请改今名。”)
元时,至元十八年(1281年)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