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印度教有多久的历史

印度教有多久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1-03-12 17:14:09

⑴ 谁认识印度教的历史

印度教大概是全世界所有主要宗教中最古老的,今天仍以其超过8亿的信徒而充满活力。世界所有主要文明中,印度的宗教色彩最为浓重。印度教很难定义,何况宗教成分又很难与更一般的文化习惯区分开来。种姓制度就是最好的说明,这是印度教实施的一种制度,但又为南亚穆斯林、基督教徒和(斯里兰卡的)佛教徒印度所在的南亚通常称为印度次大陆,它包括现代国家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和斯里兰卡。在现代前时期,这一地区也常常径直叫做“印度”。遵守,因此可以将它作为一种非宗教制度从印度教分离出来,并把

它看成对常处于分裂状态的社会规定某种强制性秩序的手段。(作为一种社会组织制度的种姓将在第3章论述。)

种姓的职能单位过去是、现在仍然是“亚种姓”,或查特,其结合纽带通常是职业、只能同本查特成员通婚的内婚制以及禁止与其他查特成员分享饮食的同一查特共食制。宗教信仰优先于种姓,这又一次强调了种姓的非宗教本质。萨图,即印度教圣人,永远高于种姓。同其他任何重要文明相比,印度教的圣人和其他神秘主义者长时间居于重要得多的地位。种姓曾经是维持族群一致性的根本和族群力量之源,但随着印度日益工业化、城市化和世俗化而迅速衰落,尽管在占人口多数的乡下人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

印度教的教义和经籍

这是一位现代的萨图(或圣人),他已经退隐,靠乞讨食物为生。他站在印度南部一座寺庙的雕带前。(Stella Snead, New York)印度教常被说成是一种生活方式,此话不假,但无助于我们了解它。印度教没有创立者,也无类似古兰经、新约或佛学经籍那样惟一的教义经书。印度教部分地由印度河文明诸宗教演变而来,其中包括了对现在仍为印度教主神湿婆的崇拜。雅利安人带来了他们自己的部落之神,其中有战神因陀罗和火神阿耆尼。几个世纪后,到撰写出最早经籍《吠陀经》之前,吠陀教已经是哈拉帕、雅利安和达罗毗荼(印度南部)等多种成分的混合。达罗印度教创世观毗荼成分可能包含了主神毗湿奴的主要人形化身之一的黑天神;黑天代表温顺和同情,他出现时总是身涂蓝色或甚至黑色,被人称为“那个黑人”——因而猜想他出身于达罗毗荼达罗毗荼人,印度地理人种的一个亚群,主要由印度南部讲达罗毗荼语的居民所组成,其显著体征之一是皮肤色素比较浓重,因而猜想体色较黑的黑天神出身于达罗毗荼。——译者。

《吠陀经》是世界最古老的宗教经籍,至今仍用于礼拜仪式中。它们是在约公元前1500年到前600年间次第编成的,起初口头传讲,后编写成一套用于献祭的圣歌、咒语、仪式和神秘诗。《奥义书》是年代最晚的《吠陀经》,成书于公元前7世纪,主要探讨宇宙的本质和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其中包含了微妙的具有印度特征、却与古雅利安人格化的诸神相去甚远的玄学成分。在《奥义书》中,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被视为领悟贤哲和通向永恒真理的主要途径。

《奥义书》还论述了善良与邪恶、法律、道德和人类的责任,常被当成经典印度教的核心。但印度教的主要伦理经籍则是晚得多的《薄伽梵歌》(公元2世纪),它讲的是阿周那王子面对由他曾经爱戴和尊敬过的朋友、亲属和老师们领导的叛乱时的故事。阿周那的事业是正义的,但他不愿意同那些与他关系如此亲密的人战斗并杀死他们。他站在战车里,与充当他的驭手的黑天大神交谈。黑天晓之以理,谓肉体之死不代表灵魂之死,因而无关紧要。任何个人的一生,重要的是责任和依责任采取行动,而不考虑个人得失。每个人有他或她自己的社会责任和角色,德行就在忠实履行这一规定的责任之中。

这就是法的观念,就是要无私地履行自己的世俗责任,包括对种姓制度的遵守。阿周那是统治者,因而要遵守统治者的法,包括为提高自己正当权力而战斗的责任。其他社会角色各有其自己的法,包括较低种姓者服务于并服从于较高种姓者,以及适用于学生、妻子、父母等等的规则。业是人的行为的结果;忠诚于自己的法,就产生好的业。因此,德行带来奖赏,恶行必遭恶报。这里包含了很多人类的普遍智慧,但它也明确地维护现状,同时又在某些情况下宽容暴力。因此它受到甚至印度教领导人物的严厉批评,并在很多方面同印度教的其他教义不一致,尤其是不害,或非暴力和尊重一切生命。圣雄甘地认为《薄伽梵歌》与不害没有冲突,并把阿周那的故事看成不过是对责任的强调而已。

印度教渐次吸收了各种不同的思想、经籍和习惯,将它们合并成某种过分强调赋予祭奠仪式以真正灵性的东西。但法和业的学说,就像默想和禁欲主义传统那样,一直是印度教的根本,曾经促进了印度教著名教义——宽容——的创立。一切信仰和一切禁欲戒律——一切宗教和一切对神界真理的追求——都有着同一目的,而神界真理是普遍适用的;通向它的道路当然多种多样,就像各人的法各不相同。甘地在谈到基督教传教士时说过,他对他们的布道并无异议,但他确实希望他们对于他们公开宣称的法更加诚实些,即要成为真正的基督教徒。
可能起源于哈拉帕的转世及灵魂不死之说,在吠陀时代晚期重新出现,并成为印度教更深一层的基本组成部分。凡人一生中产生的业,决定了他的灵魂下次转世重生时,究竟是成为更高等或更低等的人,还是变成一头兽,或甚至一只昆虫。特殊的虔诚、默想、禁欲和对永恒真理的理解,可避免转世的生命轮回;这样境界的灵魂避开了这种轮回而达到超脱,这并非有形的升入天国,而是精神上与神或天地万物重聚的极乐。借助凡人肉体的不死灵魂,凡人的生命可以包含一个具有神的不朽创造力的永生幽灵,而灵魂则能够再生或转世。

转世的信念加强了印度教尊重一切生命的情感。一个人的亲戚或祖先也许已经再生为一匹马或一只蜘蛛。从哈拉帕时代以来,牛得到特别的尊敬,这是由于它们的基本用途及母牛产奶造成的创造和母性象征。公牛自然象征着耐力和男子汉气魄(与地中海文化一样),母牛则以其有光彩的大眼睛而象征温柔。但对印度教来说,一切生命都是神圣的,任何生物都是显示神的存在的伟大生命链条上的一环。因此,虔诚的印度教徒都是素食者,除最低等种姓外,所有人都特别要避免吃牛肉。牛奶、凝乳、酥油、酸奶等等,都只用于宗教献祭仪式上。

进入吠陀时代晚期(约公元前600年)之前,印度教的万神殿已由三位一体的毗湿奴、湿婆和梵天统治,他们都是至高神,都是造物主。随着印度教继续合并地区性及民间宗教神只和传统,出现了五花八门、有各自的信仰和信徒的神只配偶、神只肉化身和小神只的令人为难的局面,包括:仁慈的象头神,是湿婆和他妻子雪山神女之子,有象形头;象征忠心和力量的猴神哈奴曼;智慧和学识女神娑罗室伐底;黑天;毗湿奴之妻吉祥天女,兼财富及世俗功绩女神;还有始祖女神迦梨(又叫时母)或杜尔迦(又叫难近母),都是湿婆配偶的形象或其较阴森外表的女性等同物,有时称为死亡及疾病女神,但同湿婆一样,人们,尤其是妇女,也祈求她的帮助。

湿婆成了最广受崇拜的大神。在人们心目中,他既是创造之神,又是毁灭之神、收获之神、丰饶之神、宇宙舞神以及瑜伽信徒(瑜伽功及苦修的实行者)的主神。他还主宰人的生和死及天才的繁衍,被人们与其他宗教的类似神只并列,包括代表苦难(钉死在十字架上)和永恒生命的基督。在其他一些宗教中,用人做祭品作为祈求生命复活的手段;献祭的遭难者将生命让给他人,或献出生命为他人祈福。印度教承认这一观念,因为它把死亡看成生命的一个当然部分,并通过湿婆和迦梨女神的形象庆祝它。

与佛教和琐罗亚斯德教琐罗亚斯德教,伊斯兰教出现之前古代伊朗的主要宗教,传说为伊朗人先知琐罗亚斯德所创,流行于古伊朗和中亚细亚一带,现存于伊朗偏僻地区并盛行于印度境内帕西人中间。该教教义认为,宇宙间有善与恶、光明与黑暗两种力量在斗争,善和光明终将战胜恶和黑暗,而火是善和光明的化身。其主要仪式是礼拜“圣火”,一切重大的祭奠祈祷都要燃起圣火。南北朝时传入中国,称袄教、火袄教或拜火教。——译者一样,印度教接受邪恶的存在,愿意忍受比其他宗教更多的世俗痛苦,承认人——它们自己就是善与恶、爱与恨、悲与喜、低贱与高贵、自私与利他的混合——必须服从自己的本性和宇宙的本质。因而,印度教的主要男女神只同时代表着毁灭者和创造者两个方面,既制造痛苦,又带来福祉,是本来面目的宇宙的真正代表。因此,大多数虔诚的、尤其是有文化的印度教徒,基本上都是一神论者,强调宇宙万物的统一性和超乎类人神灵之上的惟一创造本原的尊严。即使没有宗教信仰,没有通过信仰、默想和对永恒真理神秘理解的各种中间媒介,也可能找到通向创造力和宇宙真理之门。正如印度教箴言所说,“神虽惟一,名号繁多,惟智者知之。”印度教的改良主义流派耆那教和锡克教(分别在公元前6世纪和公元14世纪后期)都崇奉一神论,就像出身于印度教的佛陀从印度教导出的佛教教义的万能真理未被赋予人格化身份一样,也与纯印度教的情形一致。与圣徒崇拜或其他崇拜的民间基督教不同的是,这一情形也适用于纯基督教。

印度教从未规定过一成不变的与基督教或犹太教相当的统一礼拜仪式。虔诚的印度教徒天天在每个印度教家庭都备有的简陋祭坛前背诵规定的祈祷文,他们可能频频到印度无处不在的由叫做祭司的人照管的某个寺庙中祈祷或捐赠食物和鲜花。但不存在固定的刻板的仪式,没有固定的圣职委任或教士职务,也没有专门的类似基督教的星期日、犹太教的安息日或穆斯林的礼拜五那样的宗教节日供人礼拜。在宗教仪式中,担任专职书记员,和主要由梵文写成的吠陀经及叙事诗的朗诵员的人,都是最高等级婆罗门种姓成员,他们也是丧礼、婚礼、成年礼和代人向神祈祷的惟一执行者。这些无疑都是祭司的职能,然而并不要求执行人必为俗人与神灵之间的中间媒介。所有印度教婆罗门成员都不是祭司,虽然印度教祭司管理寺庙并接受供品,但他们远非基督教或犹太教那样正式任命的职务。

印度教的节日也不少,其中大多数的文化色彩与宗教色彩一样浓厚,比如秋季的排灯节排灯节,印度重大宗教节日之一,为期五天,相当于现在通用日历的10月下旬。此节供奉财富女神吉祥天女,在孟加拉则供奉女神迦梨。——译者和春季的好利节好利节,印度教的春节,即公历2、3月间的望日。该节富于纵情狂欢的特征,届时人们不分种姓、性别、社会地位和年龄,力求尽欢。——译者。还存在到著名寺庙和圣地朝觐的古老传统。看一看现代印度节日和朝觐,就会对乔叟乔叟(Geoffrey Chaucer,约1342~1400),英国莎士比亚时代以前最杰出的作家和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在晚年所写的长诗《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叙述了朝圣者骑马从伦敦前往坎特伯雷城朝拜殉教圣人的圣祠的情景。——译者时代英国和中世纪欧洲的西方大多数人满脑子宗教观念的情形有所了解。2001年,在恒河中游阿拉哈巴德举行的12年一次的无遮大会无遮大会,印度最盛大的河边法会,每三年在四个地方轮流举行,故同一地方每12年举行一次。据说在大会期间,人们沐浴于河中,可以净身、涤心、洁口。——译者,就吸引了3000万人参与。不过,文艺复兴时期开始时遍及欧洲的还俗浪潮,已在受到城市化、工业化、技术革命和民族国家兴起等冲击的今日印度出现。对于数量日渐增加的城市职业印度人来说,宗教已经不如其他更世俗的机会重要。虽然这些人仍只占总人口的少数,但他们多半就是那些抛弃了种姓或对种姓抱无所谓态度的群体。现代印度很多领导人已经采纳了非宗教观念,甚至甘地也曾声言反对种姓歧视,并公开反对苛刻对待不可接触者。
然而,印度教已经深深植根于印度传统,它今天仍是超过8亿人的基本指导准则,大概比任何其他宗教的追随者更多,尽管此类数字难以统计。虽然印度教具有很强大的精神要素,它长期以来也承认物质生活的安宁(利)对人类生活的重要,承认个体的人对家庭的责任,承认人与人之间的爱和性(伽摩)的重要。这些内容都是人类本质的基本成分,因而被认为是善。印度教实际上不排斥神创造的任何东西,而是赞美一切生灵并将其深藏于内心,包括通过性的创造物,从而将圣与俗之间的差别减弱到比西方小得多;它认为任何东西都是神的

创造的一部分。

印度教对生命中存在善良和邪恶的承认,可能已经让那些生活上遇到悲伤和痛苦但并无受罚或被欺之感的追随者过上了更轻松或心理上更健康的生活,当然也更能享受生活中的祝福。总之,幸福和痛苦两者都是每个存在的基本上无法避免的成分,与其力图否认或掩饰坏的成分,如肉体的死亡和邪恶、悲伤、苦难及残酷行为的存在,还不如承认它们。宗教对大多数印度人来说一直是生活的基本内涵,就像中世纪大多数欧洲人那样,为他们带来了安慰和自信,而这也正是宗教的目的。几乎所有宗教都相信灵魂不死;印度教的转世和解脱信念只不过把它又推进了一步而已。

⑵ 佛教和印度教分别起源于何时何地

印度教源于古印度韦陀教及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它拥有10.5亿信徒(1993年统计数),仅次于拥有15亿信徒的基督教和11亿信徒的伊斯兰教。所谓“印度教”是存在于印度本土上的宗教、哲学、文化和社会习俗的综合称谓,它的信仰、哲学、伦理观点等复杂多样,甚至相互矛盾。印度的社会等级、集团和不同的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相异的信仰和实践。这种综合性、多样性使人们很难对印度教的信仰和特征作出公认、明确的定义。

佛教(英Buddhism 梵 Buddha-s/āsana 或 Buddhānus/āsana,巴利名 Buddha-sāsana。注:/代表s上面一小撇。):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由据今天三千多年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所创,他的名字是悉达多 (S.Siddhārtha, P. Siddhattha),他的姓是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 (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广泛流传于亚洲的许多国家。西汉末年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

⑶ 印度教有多久的历史了

印度教形成于2世纪左右 ,源于古代印度韦陀教及婆罗门教,是世界主要宗教之一。信仰多回神崇拜的主神论、区分严答格的阶级、强调因果报应及生死轮回(影响后来的佛教)、祭祀万能与崇尚苦行、承认吠陀的权威。其实印度教这个教派的名字是错误的,他是湿婆教等多个教派的融合,所有的经典当中都没有印度二字。印度人把牛当做圣物的原因也是出自印度教。

⑷ 印度教距今多少年

印度教是随着印度封建社会形成,种姓制度发生新变化而出现的。印度教不是某位教主创立的思想体系,而是在长期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它是广泛吸收婆罗门教、佛教和耆那教教义以及民间信仰、风俗习惯、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

⑸ 印度有多少年历史

原始社会
在讷尔默达河谷地区发现的一些零散的早期人类化石(后定名专为讷尔默达人)表属明至少在旧石器时代中期印度已有人类居住。讷尔默达人的系属分类未定(直立人或智人);对于其生存年代从距今20万年到50万年不等。旧石器时代晚期大约开始于4万年前,结束于1.5万年前。
吠陀文化
(公元前3000年 到 前600年)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第三千纪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代表遗址所在地哈拉帕(在西旁遮普)命名,称为哈拉帕文化。哈拉帕文化是一个分布范围非常广大的文明,在时间上大致与古代两河流域文化及古埃及文化同时。

⑹ 印度教历史

印度教形成于8世纪,它是综合各种宗教,主要是婆罗门教和佛教信仰产生出来的一个新教,得到了当时印度上层人物王孙贵族的支持。印度教继承婆罗门教的教义,仍信仰梵,并对存在着造业、果报和轮回的观点,赞成和积极发挥。但并不同于婆罗门教的教义、教规等。首先,婆罗门教原是一个多神教,而印度教是一个具有相当特殊性的神教。印度教也信仰多神,但在多神中应以梵天、毗湿拏、湿婆三神为主神。认为,梵天是主管创造世界之神;毗湿拏是主管维持世界之神;湿婆是主管破坏世界之神。在三个主神中,又往往把毗湿拏或湿婆立为一个主神,其他神都在其下,并都是这两个神之一的化身,所以是具有特殊性的神教。其次,印度教吸收了佛教禁欲的主张,并把释迦牟尼吸收为其主神的化身之一。再次,印度教也普遍建立起僧团和寺庙。

印度教
初无寺庙,公元一世纪左右才开始有点零星庙宇。印度教自建立起,它的祭祀活动在寺庙举行,有些庆典祭祀还有专门的舞蹈者跳祭神舞,吸引了成千上万的人,形成了盛大、热烈的场面。因此,产生的影响也就越来越大。最后,在哲学上,是以一个更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为基础。提出这一体系的是8世纪吠檀多哲学大师商羯罗。他创立了不二论,即一元论学说,认为除宇宙精神梵以外没有任何真实的物,梵和个人精神是同一的、“不二”的。为人们指出了如何摆脱虚妄,达到真实的道路。在他看来,物质、个人灵魂、具有人性的神又都是存在的,但从总的真理的意义上来说,这一切都是幻觉,是梵以幻力进行了神秘而不可喻解的作用的结果。他认为,把幻象当成真有,是以人自身的无知无明为条件的。并强调指出:“只有智者可以透过它看到它背后除了唯一实在的梵以外无它物。”在商羯罗的眼里,人的本我,也即他的不死的灵魂,他的精神,在本性上是与最高实在梵完全相同,人生的目的,就是摒虚幻不实的物质世界,使人的本我与梵合一。至此便可以摆脱痛苦的世世轮回,进入神妙而又销魂的纯粹极乐状态。鼓吹解脱之道是在心智上进行多方面的修养,逐步做到能区分永恒的东西和无常的东西,控制自己的感官,放弃对于世间物质的执著,热心向往与梵的结合,通过冥想梵我如一的真理获得坚定的信仰。商羯罗就是以这一客观唯心论的哲学理论,引导人们崇尚印度教。他还亲自组织了一些重要的宗教活动。并在印度建立了四个圣地和仿照佛教僧团成立了“十名教团”印度教组织。这在最终击败佛教起了很大作用。

⑺ 印度有多久的历史

一、基本情况 “印度”得名于印度河,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为“河”。1950年版1月26日宣布成立印度共和权国,但仍为英联邦成员国。英语和印地语同为官方语言。 印度共和国位于南亚次大陆,东北部和西北部与我国新疆和西藏接壤。北邻尼泊尔和不丹,西北部是巴基斯坦,东北部和东部是缅甸和孟加拉国,南濒印度洋,西部和东部分别濒临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国土面积297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的31%。总人口约11亿,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46.3%,泰鲁固族占8.6%,孟加拉族占7.7%,泰米尔族占7.4%。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音:旗)那教等。

⑻ 印度的历史有多少年了

史前印度 (公元前600年以前)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
化为印度河流内域文化(又称哈拉帕文化)和恒河文化。容
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2350~前1750年
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
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 ,为印度著名
的吠陀时代。
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 摩揭陀王国孔雀王朝
的奠基人是与佛陀同时的频毗娑罗。
在阿育王统治期间,印度古代奴隶制君主专制的集权统治达
到顶峰。孔雀王朝灭亡
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

当时文化灿烂,
两大史诗(《 罗摩衍那 》和《 摩诃婆罗多 》),
印度教早在4~5世纪(笈多
王朝时)就以新婆罗门教的形式从各地政权出发向部落地区
发展,对部落居民进行同化 。
穆斯林的早期入侵 712年 ,穆罕默德

⑼ 佛教与印度教,谁历史更长久

总体上,印度教历史更长。

佛教产生于公元前五、六世纪的南亚次大陆。创始人为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佛教徒对其尊称为“释迦牟尼”。乔达摩出身于刹帝利种姓,释迦族人,因不满于当时的婆罗门教,20岁时离家悟道,创立佛教并广泛传播。

印度教结合了印度境内的文化背景、社会结构、宗教理念等,各自形成了数百个宗派,宗派间没有统一的信条,只有两个教义相同,即多神教的泛神论和轮回说。16世纪面对西方殖民入侵,印度教中也出现一些近代社会改良团体和民族主义运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印度教成为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的有力武器。可以说相较于佛教,在印度本土印度教有着更强大的生命力,长期在印度占据统治地位。

阅读全文

与印度教有多久的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