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从历史朝代什么时候有的阳谷
春秋时为齐国柯邑。秦置东阿县,治所在今县东境阿城镇,属东郡。西汉东阿县仍属东郡,为都尉治所。东汉因之。三国魏、西晋属济北国。西晋末县废,北魏复置东阿县,属济北郡。
隋文帝开皇十六年(596)析东阿县置阳谷县,隶属济州。;取东阿县界阳谷亭为名。大业三年(607)属济北郡。
唐初属河南道济州。唐天宝十三年(754)改属河南道郓州。五代时仍属郓州。宋景德三年(1006年)阳谷县徙治于孟店(今阳谷镇),属京东西路东平府。金属山东西路东平府。元属山东东平路。明属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东平州。
清初改属山东省兖州府。雍正八年(1730)改属东平直隶州。雍正十三年(1735)复属兖州府。
1913年属山东省济西道。1914年改属东临道。1927年废道级建制,直属山东省。
1937年属山东省第六区。1939年9月成立阳谷县抗日民主政府,属鲁西北行政委员会。1940年,改属鲁西行署第四专署。1941年7月,属冀鲁豫行署第四专署。同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政府重新调整区划,改属第十九专署。1942年12月,改属第一专署。1947年9月,改属第九专署。
1949年8月,改属平原省聊城专署。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销,改属山东省聊城专区。1958年12月15日,阳谷县建制撤销,并入寿张县;1961年7月1日,恢复阳谷县,均仍属聊城专区。
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阳谷县改属聊城地区。1998年3月,聊城地区改为地级聊城市,阳谷县改属聊城市。
B. 古代的阳谷县现如今是哪里
山东省聊城市阳谷县
阳谷县辖3个街道、10个镇、5个乡:博济桥街道、侨润街道、狮子楼街道、阎楼镇、阿城镇、七级镇、安乐镇、定水镇、石佛镇、李台镇、寿张镇、十五里园镇、张秋镇、郭店屯乡、大布乡、西湖乡、高庙王乡、金斗营乡。
中国文物学会会馆专业委员会会长汤锦程通过对张氏文化源流的详尽考证,进一步理清了蔺相如文化的传播轨迹,揭示了张氏家族发展缓慢的诸多原因。[现址岩楼N乡张岩寨村] 编辑本段历史沿革
隋析东阿县置阳谷县。取县界故阳谷亭为名。阳谷亭在谷城山之阳。
1995年6月20日,撤销阳谷县石佛乡、定水乡、阎楼乡,设立石佛镇、定水镇、阎楼镇。调整后,阳谷县辖:阳谷镇、定水镇、寿张镇、七级镇、石佛镇、张秋镇、阿城镇、杨庄乡、高庙王乡、金斗营乡、十五里元乡、郭店屯乡、石门宋乡、范海乡、西湖乡、李台乡、四棚乡、大布乡、翟庄乡。
1996年10月31日,撤销阳谷县范海乡,设立范海镇(鲁政函民[1996]47号)。
1998年7月28日,撤销阳谷县十五里园乡、李台乡,分别设立十五里园镇、李台镇(鲁政函民字[1998]16号)。
2000年6月13日,阳谷县撤销四棚乡,设立四棚镇(鲁政函民字[2000]45号)。
2000年,阳谷县辖13个镇、8个乡。总人口722863人,各乡镇人口: 阳谷镇 81841 阎楼镇 47966 范海镇 31624 阿城镇 29571 七级镇 36999 安乐镇 35857 定水镇 27024 石佛镇 34241 李台镇 33326 寿张镇 31254 四棚镇 35935 十五里园镇 43522 张秋镇 44962 石门宋乡 27798 郭店屯乡 28182 杨庄乡 15614 大布乡 28582 翟庄乡 15580 西湖乡 30270 高庙王乡 36480 金斗营乡 26235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单位:人)。
截至2002年12月31日,阳谷县辖11个镇、5个乡。
2004年,撤销阳谷镇,设立博济桥、侨润、狮子楼3个街道办事处。5月31日3个街道办事处正式挂牌。
(1)博济桥办事处:北界以侨润街道办事处的南界为界,西界以育英街和育才街的交界为北起点,沿紫荆街、会盟路接阳金路向南至阳谷镇高庙王乡交界处,东南边界以原阳谷镇边界为界。将原阳谷镇的东街(一部分)、南街(一部分)、北街(一部分)、司营(一部分)、后李、位海、西海、段庄、前席、南三里、马庙、费楼、赵庙、东齐坊、东国、毛桃董、石楼、前李、位楼、李楼、王保玉、东马庄、柴庄、张楼、许庄、龙虎寨、岳海、商坑、西宋、东宋、前金海、后金海、鲁坊、官路唐、华佗庙、郑庄、苏楼、谭庄共计38个行政村归博济桥办事处管辖。面积约52.9平方千米,人口47851人。
(2)侨润办事处:南界以育英街和育才街的交界点为西起点,沿育才街、振兴路向东穿过司营村至东外环路,沿东外环路向北至东马庄行政村北界,向东至京九铁路东,东马庄的东界向南至阳张公路,沿阳张公路至阳谷镇和阎楼镇交界点为止,阳张公路穿过的鲁坊村划归博济桥办事处;西界以育英街和育才街的交界点为南起点,沿育英街向北至阳谷镇和大布乡交界处;北界从大布乡的亓庄向东北通过张胡同、赵堂、杨壮大、张海、李庄至大布乡和阎楼镇交界处;东界以大布乡、阳谷镇和阎楼镇的界线为界南至阳张公路。将原阳谷镇的东街(一部分)、司营(一部分)、北街(一部分)、城角孟、国庄、刘海、国庙、韩洼、东八、西八、城角徐、老唐、东焦、西焦、五里庙、谷庄、北三里、郭围子、北徐、前杨、辛菜郭共计21个行政村,原大布乡的亓庄、王楼、王胡同、张胡同、郭海、赵堂、大迷阵、后迷、东迷、西迷、杨庄、张海、李庄、杜庄、秦海、孙庄、付唐、门庄、东唐共计19个行政村划归侨润办事处管辖。面积45.7平方千米,人口49845人。
(3)狮子楼办事处:东界以侨润及博济桥办事处的西界为界,北界以阳谷镇的俞楼村向西至西湖乡的八里桥村,西界从八里桥向面通过胡家庄、刘华村、张乾村、老董庄、西王庄向东南到阳谷镇的前陈集村,南界以原阳谷镇的边界为界,将原阳谷镇的北街(一部分)、南街(一部分)、西街、陈集、位庄、南马庄、刘坑、董贤、石海、孟宅、俞楼、刘灿明、王楼、后吕共计14个行政村划,原西湖乡的八里桥、贾庄、石皋窑、刘华、秦庄、陈石、苏庄、陈段俞、国庄、邵楼、东老董庄、西老董庄、城角王庄、赵庄、崔王庄、大门、钟海、张楼共计18个行政村划归狮子楼办事处管辖。面积33.35平方千米,人口30434人。
编辑本段地理位置
阳谷县地处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地理坐标为东经115°39’-116°06′、北纬35°55′-36°19′,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39公里,总面积1064平方公里。县境北接东昌府区,东邻东阿县,西邻莘县,南与河南省台前县、范县接壤,东南部隔黄河同东平县相望。县委县政府驻阳谷镇,北偏东至聊城市驻地45公里,东北至省会济南市150公里。
编辑本段地势地形
阳谷县地处黄河泛滥平原,平均海拔高度为39.62米,最高点在县西南的金斗营乡子路堤,海拔高程为44.75米,最低点县东北部七级镇郝林村,海拔高程为34.5米,最大高低差10.25米。地势由西南向东北缓倾,平均坡降为1/6000—1/7000之间。历史上黄河曾多次在境内泛滥,改道,冲决,泥沙淤积,逐渐形成了微度起伏的缓岗、缓平坡地、浅平洼地三种微地貌类型相间的现代平原地形,三种微地貌类型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49.3%、40.9%、9.8%。土壤:县内土壤共有潮土、盐土、风沙土3个土类,褐土化潮土、潮土、盐化潮土、潮盐4个亚类,86个土种。潮土占土地总面积的68.5%,盐土、风沙土占1.5%。
编辑本段气候概况
阳谷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光照充足、温季变化明显。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晴爽间有旱涝,冬季盛行西北风,寒冷干燥。1995—1999年平均年日地数为2241小时,平均气温13.9℃,略高于1998年—1994年的平均值。日极端最低气温40.0℃,发生在1997年6月23日;日极端最低气温—14.34℃,发生在1998年1月19日。年平均降水523.9毫米,较1988—1994年的平均值偏少43.0毫米。最多年(1998年)695.9毫米,最少年(1997年)408.5毫米。一日取大降水量160.7毫米,发生在1998年8月4日。平均相对湿度为69%,较1998年—1994年平均值偏大3%。年平均无霜期为206天。人口:1995年以来,由于持续提倡晚婚晚育,不断强化了计划生育宣传工作,采取了一系列管理、控制措施,全县人口增长对全县经济建设,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生存环境造成的压力。1999年底,全县总人口748818人,较1994年增加7718人;人口密度为704人/平方公里。在总人口中,男376699人,女372119人,性别比例为110.23:100。农业人口677059人,非农业人口71759人;1999年出生7993人,较1994年增加5150人;年内死亡3898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2‰。?
编辑本段河流水系
阳谷县境域以横亘于南境的金堤为界,分属于两个水系及流域。金堤以南为金堤河水系,黄河流域;金堤北为徒骇河水系,海河流域。有黄河、金堤河、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新金线河、徒骇河7条河流。黄河流经县东南部,境内长度3.3公里,水量较大,为全县农业灌溉用水的主要水源。金堤河流经县南部,境内长37.5公里,为季节性排水河道。因下游排水不畅,雨季时上游客水压力较大,故常于夏秋之间形成洪涝灾害,对两岸农田威胁较大。徒骇河流经县北部,夏秋季水量较大,可灌溉部分农田。小运河、赵王河、羊角河均为发源于本地,北流注入徒骇河的季节性排水河道。新金线河发源于莘县樱桃园,沿阳谷、莘县边界北流注入徒骇河。全县河网密度为0.17公里/平方公里。
人口概括
阳谷县总人口75万人(2003年)。其中非农业人口17.02万人。男女性别比101:100。人口出生率8.99‰,死亡率4.75‰,人口自然增长率4.24‰。有少数民族27个,3080人。
C. 阳谷哨的历史起源
阳谷哨来源于古老的乐器种类“埙”。埙是一种用陶土烧制的乐器,同其它乐器一样,它是伴随着劳动而产生发展的。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那时,我们的祖先在用石榴星狩猎时发现,若对准石榴星上用来系绳索的小孔吹气,可以发出呜呜的声音,这种声音很像野兽的鸣叫声,古人就用它来诱惑野兽,这大概就是原始单孔埙的雏形了。目前我国发现的最古老的埙,一个是7000年前我国浙江杭州湾河姆渡原始居民使用的一孔埙,另外两个是我国西安半坡村母系社会遗址出土的。其中一个只有吹孔,另一个除吹孔外,还有一个音孔,能吹两个音。这两个埙大约也有6000多年的历史了。后来埙逐渐发展,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可以吹出七声音阶。埙的音色幽深、悲凄、哀婉、绵绵不绝,具有一种独特的音乐品质。也许正是埙这种特殊音色,古人在长期的艺术感受与比较中,就赋予了埙和埙的演奏一种神圣、典雅、神秘、高贵的精神气质。《乐书》说:“埙之为器,立秋之音也。平底六孔,水之数也。中虚上锐,火之形也。埙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器,亦以水火相和而后成声。故大者声合黄钟大吕,小者声合太簇夹钟,要皆中声之和而已”。
D. 至今已经有多少年的历史了
现代抄测定,地球的年龄袭是46亿年 而中国历史据记载是从元谋人开始,据今已有170万年了 顺序是:元谋人,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半坡与河姆渡人,大汶口,燧人氏伏羲氏和神农氏的传说,接着是黄帝和炎帝,尧舜禹,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朝代,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6世纪,这些都无文字记载,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商朝开始,公元前16世纪建立. 此外,应该还有史前文明. 历史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到底按照人类开始生产生活开始算起还是按照人类有了文明后算起.结果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E. 山东有多少年的历史
山东的名称,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金代以前为地理概念,泛指崤山、华山或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
当时,关中的秦人,称崤山或华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以外的六国领土。这时,山东是一个地域性的泛称,还不是一个准确的地理概念。至唐代和北宋时代,太行山以东的黄河流域广大地区被称作山东,到了唐代末年,有人用山东专指齐鲁之地。到了金代大定八年(1168年)置山东东、西路统军司,山东遂成为正式行政区划名称。明代山东布政司(又称行省)管辖6府、104县,大致奠定了今山东省行政区域范围。 清朝初年,设置山东省,山东基本沿袭明代山东的版图,称山东省。“山东”正式成为本省的专名。古人以左为东,故又称山东为“山左”。
因西周封邦建国时,今山东境内曾存有齐、鲁、曹、滕、卫诸国,周公旦封于鲁,所以现在山东又简称“鲁”。
山东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约7000--4000年之间,这里先后出现了新石器时代的北辛文化、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在山东还发现了中国最早的文字“大汶口陶文”和“龙山陶书”;最早的城邦“城子崖龙山古城”;最早的古代军事防御工程古“齐长城”和被列为中国“2000年考古十大发现”的洛庄汉墓等。山东还是中国陶瓷和丝绸的发源地。
F. 阳谷县人物.地理.历史.文化
阳谷县位于山东省西部,聊城市南端,黄河之北,南与河南省台前县为邻。今阳
谷县地春秋时属齐国柯邑及薛陵邑,汉于境内设东阿县,隋开皇十六年(596) 析置阳
谷县,取原东阿县界故阳谷亭为名。其后历代沿设至今。县城于宋景德三年(1006)迁
至孟店,即今址,全县总面积1048平方千米。全县均为黄河泛滥平原,地势由西南向
东北缓倾。因历史上黄河多次在境内改道、冲决,泥沙淤积,加之风力搬迁作用的影
响,逐步形成了微度起伏的缓冈、缓平坡地、浅平洼地三种微地貌类型相间的现代平
原地形。 有黄河、金堤河、徒骇河等7条河流,均为南北或西南、东北流向。县属暖
温带季风气候区, 气候温暖,四季分明,干湿季变化明显,年均降水约550毫米。19
87年, 全县总人口647016人,其中汉族人口占99.7%,回族、壮族、满族、蒙古族、
苗族、布依族、朝鲜族、达斡尔族等少数民族人口占0.3%。阳谷土层深厚,土地肥沃,
物产丰富。历史上蚕桑业发达,誉满华夏的“阿缟”即产于此地。以阿城阿胶井水熬
制的阿胶,历来为中成药中之上品,《神农本草》、《本草纲目》等医学典籍均有记
载。
阳谷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王伦以“反对额外
加征”为号召,发动反清起义,席卷鲁西大地。1928年1月14日爆发的“坡里暴动”,
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山东省最早的一次农民反抗活动。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期间,全
县有1620名优秀儿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新中国成立后,全县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
1978年以后, 全县经济建设有了突破性进展。198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54013万元,年
均递增11.9%。当年全县社会总产值62374万元,人均1241元;人均占有国民收入6 46
元。阳谷为传统的农耕区,盛产小麦、玉米、大豆及花生、棉花等。1987年全县粮食
单产8040千克,总产量29865.6万千克,分别为1949年的6.2倍和2.87倍。棉花种植业
成为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 当年全县棉花每公顷产量1020千克 (皮棉) ,总产量290
1.2万千克。 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在不断调整中逐步得到优化,农民收入
逐年增加。 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1%,传统干鲜果品有桃、梨、杏、大枣等,其中尤以
大枣种植面积最大,总产量最高;熏制而成的乌枣,享誉大江南北,并曾大宗出口至
东南亚各国。畜牧业在农业中所占的比重逐年加大,小尾寒羊、鲁西黄牛、阳谷黑猪
等为重点发展的优势品种。
阳谷历史上手工业比较发达,尤以阿城镇的阿胶、张秋镇的木版年画及毡制品最
负盛名。阿城阿胶1915年荣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新中国成立后,现代工业逐步
得到发展。1978年以后,更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至1987年底,全县共有一轻、二轻、
纺织、 化工、机械、电子、医药、建材、食品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工业企业177家,另
有村办、 联户办、户办企业3461家,实现工业产值26731万元,较1978年增加1904 7
万元,年均递增14.9%。全县有景阳岗陈酿白酒、“贡”字牌阿胶、铁牛牌套筒扳手、
“火轮牌”液化石油气钢瓶、箱板纸等10多种工业产品被评为省以上优质产品。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加强。 1987年,县城建成区面积达4.5平方千米,规划区
为10平方千米,供电、供水、排水、照明等设施配套齐全,县城面貌大为改观。
G. 山东聊城有多少年历史了
聊城市名由来聊城因古有聊河而得名(一说因春秋时期曾称聊国故名)。 聊城地区历史悠久.唐虞3代, 聊城属兖州之域。 春秋时期,聊城、茌平、高唐、东阿、阳谷属齐国,莘县、临清属卫国,冠县属晋国。 战国时期,聊城、茌平、东阿、阳谷、高唐仍属齐国,莘县改属魏国,冠县、临清改属赵国。 秦行郡县制,境域均属东郡。 汉承秦制,西汉初曾封王建国,郡国并称。至武帝始设州部,分全国为13个刺史部(州)。是时,聊城、东阿、阳谷、莘县属兖州部东郡,冠县、临清属冀州部魏郡,高唐属青州部平原郡,茌平分属兖州部东郡与青州部平原郡。东汉正式定州、郡、县3级。聊城、东阿、莘县、阳谷、高唐、临清仍属原州郡,茌平改属兖州部济北国,冠县改属司州部阳平郡。 三国袭汉制,境域统属魏地,聊城、茌平属青州部平原郡,莘县、冠县、临清属司州部阳平郡,高唐属冀州部清河郡,阳谷为县王国,东阿仍属兖州部东郡。 晋朝仍为州、郡、县3级制,聊城、高唐、茌平属冀州部平原郡,临清、莘县、冠县属司州部阳平郡,东阿、阳谷属济北国及东平国。 南北朝时期仍承晋制。后魏,聊城、茌平属济州部平原郡,临清、冠县、莘县属济州部济北郡,高唐属济州部南清河郡。齐周,聊城属平原郡,临清、高唐、茌平属清河郡,阳谷、东阿属济州部济北郡,冠县、莘县属司州部阳平郡。 隋初废郡存州,后又废州为郡,聊城、冠县、莘县属魏州武阳郡,临清、高唐、茌平属贝州清河郡,阳谷属济州济北郡,东阿属兖州济北郡。 唐朝,州郡之上增设道,始分全国为10道,至733年(开元二十一年)改为15道。是时,聊城、高唐属河北道博州博平郡,临清属河北道贝州清河郡,莘县、冠县属河北道魏州魏郡,阳谷、东阿初属河南道济州济阳郡,后属郓州东平郡,茌平属河南道郓州东平郡。 宋初,废道设路,路辖府、州,府、州辖县。是时,聊城、高唐、茌平属河北东路博州博平郡,临清、冠县、莘县属河北东路大名府魏郡,东阿、阳谷属京东西路东平府东平郡。 辽、金承宋制,分其所辖治的北方为19个路。聊城、高唐、茌平属山东西路东平郡博州,东阿、阳谷属山东西路东平府,莘县、冠县属大名路大名府,临清属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 元代,全国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行省下设路、州、县。是时,聊城、茌平、莘县属东昌路总管府;冠县初属东昌路,后为冠州;高唐初属东昌路,后为高唐州;临清属濮州,阳谷、东阿属东平路。上属8县均隶山东省。 明代,改行省为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布政司”),废路存府、州,全国分统于15个布政司,亦称15个省。是时,聊城、临清、茌平、高唐、莘县、冠县属山东布政司东昌府,阳谷、东阿属山东布政司兖州府东平州。 清代通称为省,全国初为18个行省,后增至22个行省,省下为府、县两级。是时,境内今属8个县市均隶山东省。聊城、茌平、高唐(一度为直隶州)、莘县、冠县、属东昌府,东阿初属兖州府东平州、后属泰安府,阳谷属兖州府,临清初属东昌府、后为直隶州。
H. 阳谷县寿张镇毛庙村会有多少年历史
从泰安汽车站坐车到阳谷汽车站,在阳谷汽车站附近就有到寿张的汽车,你直接拦车上车就行。出了阳谷汽车站问问附近的人也行,让他们指指路,更好找。
I. 阳谷县阿城镇海慧寺有多长时间历史
海会寺亦名龙泉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北15公里大桥村西,为阳城县境内主要寺院之一。该寺创建于唐,初名郭峪院,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赖赐名额为“龙泉寺”,后历代重修,增修,规模宏大,明清之遐迩闻名。解放前后损坏严重,现存多为明清遗物。双塔为现存的主要建筑,由宋代砖塔和明代舍利塔构成。明代舍利塔,八角十三级,高约40米。下部三层围成八角城垛式,第十层支出平座,上置八根擎檐柱,成为高塔中的一层空中楼阁,并在此层重点使用琉璃构件,塔每层各面均仿照宋塔设置佛龛,并局部使用琉璃。2006年05月25日,海会寺作为明至清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海会寺景区是一座唐宋帝王两赐名额的千年古刹.整个景区依山傍水,风景秀丽;九曲龙泉,绿水潺潺;擎天双塔,巍峨壮观;殿宇佛阁,古建丛集;池沼湖瀑,景观林立.历来为古泽州观光旅游、休闲避暑、诵经拜佛、读书讲学的名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