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简介 > 浙江有什么历史变革

浙江有什么历史变革

发布时间:2021-03-11 18:50:59

『壹』 浙江历史的由来是什么

浙江省,简称浙,省会杭州,位于我国的东南沿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南翼,东边是东海,南边是福建省,西边是江西省、安徽省,北边是上海市、江苏省。境内最大的河流钱塘江,因江流曲折,称之江,又称浙江,省以江名。

浙江陆域面积10.5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域面积的1.1%。2019年末,常住人口5850万人。

元朝时期,置江浙等处行中书省,为省级行政区划的开始。元至元十三年(1276年)亡宋,立两浙都督府于杭州。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自扬州迁江淮行省治此,改名江浙行省。

元朝末年,方国珍、张士诚等割据于此。

明朝时期,置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浙江作为省名的开始。

清朝时期,为浙江省。


浙江多才子,尤其在民国时期达到鼎盛,民国四大才子,徐志摩(浙江嘉兴)、郁达夫(浙江富阳)、邵洵美(浙江余姚)、戴望舒(浙江杭州)都是浙江人。

截至2019年,浙江省下辖11个地级市,下分89个县级行政区,包括37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32个县,1个自治县。

分别是杭州市、宁波市、温州市、绍兴市、湖州市、嘉兴市、金华市、衢州市、台州市、丽水市、舟山市。

『贰』 浙江有什么悠久的历史啊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历史悠久, 积储深厚.从考古资料看,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 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在21世纪的现代化赛跑中理当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笔者针对浙江历史文化的地域特点初步罗列了遗产中的合理因素: 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鼓舞:久远而光荣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浓重一笔。从远古的建德人开始、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文明的篇章,传说中舜的后代受封于上虞和余姚,大禹治水到过绍兴,并长眠在此,在先秦已为百越文化中心,春秋时的越国、三国的孙吴和十国中吴越均以浙江为发端,南宋以临安为都一度占据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治水英雄大禹可谓大智大勇,公而忘私,制服了凶猛的洪水造福黎民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千古美谈;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在浙江任职勤政为民,泽被后世;海瑞在淳安刚正不阿,敢于冒犯权贵,人称“海青天”。杭州有幸埋下精忠报国的岳飞父子的忠骨;陆游念念不忘收复失地,“位卑未敢忘忧国”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名臣于谦以自身行动实现《石灰吟》的绝唱。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报仇雪耻;孙坚父子乃一代枭雄,威震江东成就霸业;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江招募和训练“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倭患。近代浙江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前赴后继,可歌可泣,鸦片战争中壮丽殉国的“定海三总兵”彪炳千秋;镇海招宝山炮台官兵痛击法国侵略军;太平军驰骋浙江大地扫荡清妖;“鉴湖女侠”秋瑾壮志凌云,豪气冲天,不愧为巾帼英雄。浙江儿女的英名伟业真是不胜枚举,永远鼓舞我们自尊自信,爱国爱乡,自强不息,从中获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叁』 浙江历史上发生什么大事

浙江历史包括现今浙江省和江苏省长江以南部分所发生的历史。在明代以前,江苏省长江以南部分也是浙江的一部份。 [编辑] 上古

『肆』 有关江浙历史变迁的一道历史选择题,帮忙解决一下吧

A:错误的,查询元代地图能看出有江浙行省,是含浙江,但不是行省之一。http://image..com/i?ct=503316480&z=0&tn=imagedetail&word=%D4%AA%B3%AF%B5%D8%CD%BC&in=24752&cl=2&cm=1&sc=0&lm=-1&pn=1&rn=1&di=773569881&ln=99这是地图。

B:应该是错误的,http://www.pkuschool.com/ask/q.asp?qid=130301看别人的 觉得是错误啊.
D:应该是错误的,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萌芽,其标志是西方民主政治思想的介入和中国近代民主政治思想的产生,是鸦片战争以后向西方学习的.说不上那个是中心.
我选C,南京条约是开辟宁波为通商口岸的,与清的闭关锁国政策比,应该是浙江近代化的开始.

『伍』 浙江四大曲种的历史沿革

近年来,绍兴莲花落 表演、唱腔及音乐有较大发展,在伴奏上,有时还加用琵琶、扬琴、二胡、笛子等乐器。其书目亦日益丰富,由绍剧改编之《血泪荡》录音,已成浙江人民广播电台保留节目。由《娘家节诗》整理改编之《回娘家》,1982年由胡兆海在全国曲艺(南方片)会演中演出,获创作、音乐、演出三个一等奖。后又被选为全国优秀曲目之一,参加文化部组织之演出团,至内蒙古、新疆、青海等12省、市、自治区巡回演出。1986年,在浙江省新曲(书)目比赛中,倪齐全演出之《疯姑娘》,获得创作、表演、作曲、伴奏四个一等奖。自1985年以来,绍兴还连续举办3次全省绍兴莲花落调演。全县现有莲花落专业演员30余人,业余演员50余人。

『陆』 杭州城有着怎样的历史变革

杭州,早在五代十国时期的吴越国就建都于此。唐朝末年,天下大乱,当时杭州刺史钱镠,割据东南一隅。开平元年(907)后梁进封钱镠为吴越国王。吴越国分十三州、一军、八十六县,以杭州为首府,成立国家,持续近百年之久。后来赵匡胤一统江山,建立大宋,吴越国亦为臣服之属。“靖康之变”后,宋室南渡,仓促中建立南宋王朝。靖康二年五月,领兵在外的“康王”即宋徽宗之子赵构登极于应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改年号为“建炎”(1127),即南宋之始。当时对于建都何处,有三种意见:抗战派李纲有西都长安,南都襄阳,东都建康的“三都”设想;抗金名将宗泽主张坚守东京;投降派汪伯彦等提出“巡幸东南”。后因军事吃紧,赵构只好南渡长江,先安身镇江,又逃到杭州。后来到了绍兴元年(1131),先以越州为“行都”,并改名为绍兴府。不久即决计迁都于杭州,改名临安。取名之意是“临时安顿”,有朝一日要打到北方回到东京去。

临安成为南宋都城之后,北方的官僚、地主、僧侣、商人及民众大量南逃,涌入临安城内,当时人口激增,超过百万,为12世纪的世界最大城市了。

『柒』 浙江改革新高考,我打算选历史政治和生物或是历史政治和地理,但是哪些学校有必须要求不清楚,而且这三门

我赞同你的选择。上大学综合大学、文科大学都可以。专业可选择的有经济学、政回治答学、行政管理学、人力资源管理、公共管理、金融学、法学、哲学、社会学、汉语言文学、英语、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旅游管理等专业!

『捌』 浙江的历史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历史悠久,积储深厚.从考古资料看,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已相当广泛,先民们在这里劳动生息,开辟草莱,改造自然.全省境内已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达百处以上,分别属于河姆文化(距今6000-7000年),马家浜文化(距今5000-6000年)和良渚文化(距今4000-5000年).在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中,有种类齐全的骨,石,陶,木制成的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大量保存完好的古代稻谷,榫卯结构清楚的木构件,以及色彩鲜艳的漆碗,依然能吹出动听音响的原始骨哨等.表明了中华民族的祖先早在七千多年前,就已经创造出了令人惊叹的史前文明,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在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浙江分属吴,越两国.以会稽(今绍兴)为都城的越国,在越王勾践时期曾经相当富强.秦朝(公元前221-前206年)在浙江设置了会稽郡.三国时期(公元220- 280年),浙江富阳人孙权建立了吴国.公元十世纪初,浙江临安人钱liu建立吴越国,以今杭州为都城.南宁王朝(公元1127-1279年)建都临安(今杭州)150余年.元代(公元1206-1368年)浙江属江浙行中书省.明朝时(公元368-1644年)浙江承宣布政使司辖杭,嘉,湖,宁,绍,台,金,严,温,处11府,1州(安吉州),75县,省界区域基本定型.清朝(公元1616-1911年)初期地方行政承袭明朝,康熙(公元1661-1722年在位)初年始为省,浙江省的建置至此大体确定.
浙江经济开发较早.早在东汉时期(公元25-184年),浙江就已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水利工程,煮盐业,制瓷业也已达到相当的水平.公元三世纪以后,浙江经济获得进一步发展,商业也日渐繁荣.到了隋唐时期(公元581-907年),浙江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农业产量大有提高,杭州,嘉兴地区成了中国江南重要的粮食产地.丝织,瓷嚣,造纸等手工业生产发达,商品货币经济活跃,明州(今宁波)成为当时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贸易港口.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农业生产不仅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而且经济作物的种类和种植面积有所扩大.丝织,制瓷,造纸,印刷和造船业等已居当时中国的领先地位.商业性集镇纷纷兴起.海外贸易不断扩大.丝绸,茶叶,瓷嚣是当时输出的主要商品.现在的宁波,温州,是当时中国东南部进行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海上航运可达日本,朝鲜和东南亚诸国.

十九世纪中叶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侵入,海港日益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经济发展滞缓.直至1949年5月,浙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迎来了新生,进入了社会主义的新时期.

『玖』 浙江有什么历史渊源~~~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历史悠久, 积储深厚.从考古资料看,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
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在21世纪的现代化赛跑中理当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笔者针对浙江历史文化的地域特点初步罗列了遗产中的合理因素:
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鼓舞:久远而光荣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浓重一笔。从远古的建德人开始、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文明的篇章,传说中舜的后代受封于上虞和余姚,大禹治水到过绍兴,并长眠在此,在先秦已为百越文化中心,春秋时的越国、三国的孙吴和十国中吴越均以浙江为发端,南宋以临安为都一度占据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治水英雄大禹可谓大智大勇,公而忘私,制服了凶猛的洪水造福黎民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千古美谈;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在浙江任职勤政为民,泽被后世;海瑞在淳安刚正不阿,敢于冒犯权贵,人称“海青天”。杭州有幸埋下精忠报国的岳飞父子的忠骨;陆游念念不忘收复失地,“位卑未敢忘忧国”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名臣于谦以自身行动实现《石灰吟》的绝唱。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报仇雪耻;孙坚父子乃一代枭雄,威震江东成就霸业;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江招募和训练“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倭患。近代浙江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前赴后继,可歌可泣,鸦片战争中壮丽殉国的“定海三总兵”彪炳千秋;镇海招宝山炮台官兵痛击法国侵略军;太平军驰骋浙江大地扫荡清妖;“鉴湖女侠”秋瑾壮志凌云,豪气冲天,不愧为巾帼英雄。浙江儿女的英名伟业真是不胜枚举,永远鼓舞我们自尊自信,爱国爱乡,自强不息,从中获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深厚的思想之涵养:浙江先民把一个落后贫穷的蛮荒之地逐步建设成全国领先的膏肓省区,不仅摘掉“南蛮”帽子,而且维持千余年的前列地位,丰厚的文化折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笔者认为所蕴涵的精华主要有 :⑴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先秦就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吴越地域文化,后来在学术上自成一家,“浙东学派”长盛不衰。首先或在文章体裁独创一格,另辟蹊径,例如王羲之的书法、黄宗羲的《明儒学案》、鲁迅的杂文,蔡东潘编撰二十四史演义的宏篇巨著;其次或在思想体系或文学艺术流派上推陈出新,代有高峰,哲学、史学、绘画、戏剧中各学派影响深远,少有亦趋亦步,故步自封的因循守旧,地方戏曲百花齐放,有越剧、婺剧等艺术奇筢。⑵思想解放精神,浙江先民总以开阔的胸怀开风气之先,少受习惯惰性的束缚,这与临近海洋环境相关,梁启超先生有精辟的见解:“海上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能使起精神曰以勇气,曰以崇高,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如从哲学上东汉的王充大胆批判正统的董仲舒“天人感应”谬论;南宋的陈亮、叶适等开创“事功学派”与程朱理学针锋相对;浙江是中世纪后期批判哲学和启蒙思想的摇篮,它总是紧贴时代脉搏,从王阳明的心学继承了先贤们的主体与现实精神,诉诸良知,注重践履,冲出压抑人性、束缚思想的泥潭,促进人们突破经学和理学的藩篱。进而诱导了明末清初启蒙思潮的异军突起;以黄宗羲为首章学诚殿后的浙东学派承接王学之余绪,革新士林习气,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术界;龚自珍在万马齐喑的沉寂中发出“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呐喊,拉开近代化的序幕。后来更受到洋务思潮、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思潮及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成为推进历史文化前进的动力,章太炎、鲁迅堪称一代宗师。在文学界南宋文坛陆游、李清照、陈亮以表现亡国之恨,渴望收复河山的豪放派诗篇占据主流;封建末世的文艺领域里,呈现明显的世俗化和自由化倾向,人性的解放左右了创作主流,李渔、洪升等享誉海内;“五四”时期新文学大军中有鲁迅、朱自清、钱玄同、陈望道、徐志摩、张修人等。⑶开放融会精神:由于北方的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加上自然环境优美,使大批北人南迁,包括相当部分的知识分子,王羲之、谢灵运等都是名士,因而极大改变了浙江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从秦汉时的“有罪吏民”的流放地,经东晋南朝的开发,隋唐时大运河开通后奋起直追,两宋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并保持至今。何况因经商和出仕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古有“无绍不成衙”、“无宁不成市”的佳话,“绍兴师爷”、“宁波帮”名扬天下,故信息畅通,文化交流频繁。我省不但容纳了中原文化的精华,而且不失时机抓住西学东渐的契机,中西文化在此激烈碰撞,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科技,浙江学者对此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如李之藻、杨庭筠、李善兰学贯中西,开启东西文化交流的先河。唐宋以后华侨大量出海谋生,人数位居前列,特别是近代留洋学生热潮迭起,涌现灿烂的科学群星。显然浙江文化包含的拿来主义精神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例如王充虽然批董但还肯定”仲舒之言道德政治,可嘉美也“,他写过《问孔》、《刺孟》、《道虚》等可不排斥儒、道、佛的成分;王阳明虽是儒家,却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养料等可见一斑,难怪蔡元培先生破天荒地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主张。正因为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名流云集,通过更新自我,不断输入新鲜的血液,始终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⑷求实经世精神,我省许多思想家强调理论上实事求是,行动上经世致用,主张治学务必讲实理,求实效,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是非,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譬如王充在《论衡》中有《实知》、《知实》中提出“实事疾妄”、“事有证验,以效实然”等命题;陈亮、叶适的“义利双行”、“以利和义”命题;吕祖谦有“育实材而求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黄宗羲的“经世应务”等;章学诚的“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观点。浙江先民注重文化为国计民生服务,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物产,长期从事经商活动,越国大臣范蠡弃官从商,经营有方而富甲天下;唐代有大商人李德邻、李延赤、张支信和李处人等往返于日本与宁波、温州之间;兴盛一时的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受浙东繁盛的商品经济之感染,标新立异地讲究功利,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黄宗羲进一步突破了根深蒂固的“重农邑商”传统观念,提倡“工商皆本”,反映了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处处表明浙江人大多拥有头脑灵活精明,长于思考,善于经营,富于机变的特质。
三兴学重教和耕读传家的民风之陶冶:古代私塾和书院星罗棋布,宋代就有书院167座,地方学校遍布;清代有496所;近代新学更是开风气之先,1897年求是书院(浙大前身)由廖寿丰创办;经亨颐先生组建的春晖中学与南开齐名,名师荟萃;解放前浙大由马寅初、苏步青、竺可桢、钱三强、谈家桢等主持,已获得“剑桥第二”的大名;西冷印社笼络大名鼎鼎的美术大师,师资阵容蔚为可观。同时勾践的卧薪尝胆精神激发后人发愤苦读,民间期待成龙成风,崇尚知书达理,全家含辛茹苦,学子们也安贫乐道,好学上进,形成“好学笃志,尊师择友,弦诵之声,比屋相闻”的浓厚氛围,故绍兴人以读书求功名盛况空前,以出足智多谋的师爷庞大群体;东阳有“教授乡”、“博士县”的桂冠而闻名全国;金华有“小邹鲁”的别名。进而社会各界纷纷慷慨颊囊,集资办学蔚然成风,包玉刚、邵逸夫等斥资助学功在千秋,正是说明重教传统世代相传,在当今发扬光大。还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藏书堪称一绝,建立藏书楼重于储存金银珠宝,自晋至清藏书家约400余 ,有天一阁、文渊阁、嘉业堂等,人们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因而在优良文化气氛的潜移默化下,浙江具备全国首屈一指的人才库,二十五史中南宋列传人物占全国12‰;明朝占14‰‰;清朝占19‰,杭州、绍兴是盛产状元,对此梁启超、丁文江先生都有详细考证。
四人文旅游资源之优势:首先,文物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全国第一批历史名城中杭州、绍兴、宁波榜上有名;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六处。其次古迹不计其数,比如六和塔、兰亭、禹陵等,佛教名刹如灵隐寺、国清寺、天童寺和阿育王寺等;更有河姆渡、良渚、马家浜古人类遗址。再次园林建筑占一席之地,,杭州为七大古都之一,仍有宋城遗留至今;东阳卢宅、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义俞源太极村是研究古老文化的活标本。再次工艺美术特产名闻遐迩,一方面丝绸、茶叶、瓷器、中药制作工艺精良,如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自古为皇家贡品,也成为传统出口产品;另一方面杭州织锦、宁波绣花、东阳木雕、永康五金;青田石刻、浦江剪纸等名不虚传,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另外,浙江人还培植了众多农副产品,如龙井茶、金华佛手和茉莉、茶花;黄岩柑橘、磐安香菇、浙北湖羊等。最后烹饪技艺精湛,风味独特,五味调和,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杭州、宁波、绍兴菜又各有千秋,沈括、李渔、袁枚等都论述了烹调艺术,苏东坡不愧为美食家 ,“东坡肉”扬名四方,杭州的楼外楼令人留连,饮食文化大有学问。现在亟待对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加以清理、保护,使古老瑰宝重新焕发青春。
五人文与科学和谐发展之同步:只要粗略统计一下浙江人才分类,就显而易见,不禁发现这不仅出类拔萃、色彩纷呈,而且数量之多、门类之齐、成果之丰实属罕见,笔者仅以两宋为例,有哲学家“四明庆历四先生”和“永嘉元丰九先生”;金华、永嘉、永康学派等,文学家中词人周邦彦、诗人陆游等,史学家有王应膦,画家刘松年、夏圭、李嵩等,科学家沈括,发明家毕升,数学家扬辉等。也可以清朝前期为例,思想家有黄宗羲、朱之瑜、龚自珍,诗人朱彝尊、袁枚,戏剧家李渔、洪升,史学家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发明家戴梓,建筑家俞皓,水利专家陈潢等。因而近代、现代无论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都人才辈出,在全国独占鳌头,只有科学与人文的比翼双飞,才确保了浙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兴旺发达。
香港学者金耀基在《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中有过精辟见解:“中国的现代化所意含的不是消极地对传统的巨大摧毁,而是积极地去发掘如何使传统成为获致当代中国目标的发酵剂,也即如何使传统成为发生正面的功能”。浙江文化全面辉煌,经久不衰,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迎接科教兴国的挑战,我们有志气,有能力,不断开拓进取,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梳理、、扬弃和抉择,在这片产生了无数栋梁精英的土地上再创辉煌,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拾』 有关浙江历史的资料

浙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称"文物之邦".历史悠久, 积储深厚.从考古资料看,早在5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建德人"在今天的浙江西部山区一带活动.到了距今六,七千年至四,五千年间,浙江境内人类活动的范围公元十世纪以后,浙江进入封建经济的繁荣时期,成为当时中国的富庶地区之一

浙江拥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在21世纪的现代化赛跑中理当再接再厉,更上新台阶。笔者针对浙江历史文化的地域特点初步罗列了遗产中的合理因素:
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鼓舞:久远而光荣的历史,在中华民族史册上留下浓重一笔。从远古的建德人开始、河姆渡、马家浜和良渚原始文化揭开了文明的篇章,传说中舜的后代受封于上虞和余姚,大禹治水到过绍兴,并长眠在此,在先秦已为百越文化中心,春秋时的越国、三国的孙吴和十国中吴越均以浙江为发端,南宋以临安为都一度占据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治水英雄大禹可谓大智大勇,公而忘私,制服了凶猛的洪水造福黎民百姓,“三过家门而不入”传为千古美谈;白居易、苏轼、王安石在浙江任职勤政为民,泽被后世;海瑞在淳安刚正不阿,敢于冒犯权贵,人称“海青天”。杭州有幸埋下精忠报国的岳飞父子的忠骨;陆游念念不忘收复失地,“位卑未敢忘忧国”激励了无数志士仁人;名臣于谦以自身行动实现《石灰吟》的绝唱。越王勾践“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报仇雪耻;孙坚父子乃一代枭雄,威震江东成就霸业;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江招募和训练“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平定了倭患。近代浙江在反封建反侵略斗争中前赴后继,可歌可泣,鸦片战争中壮丽殉国的“定海三总兵”彪炳千秋;镇海招宝山炮台官兵痛击法国侵略军;太平军驰骋浙江大地扫荡清妖;“鉴湖女侠”秋瑾壮志凌云,豪气冲天,不愧为巾帼英雄。浙江儿女的英名伟业真是不胜枚举,永远鼓舞我们自尊自信,爱国爱乡,自强不息,从中获取强大的精神力量。
二深厚的思想之涵养:浙江先民把一个落后贫穷的蛮荒之地逐步建设成全国领先的膏肓省区,不仅摘掉“南蛮”帽子,而且维持千余年的前列地位,丰厚的文化折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笔者认为所蕴涵的精华主要有 :⑴创新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先秦就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吴越地域文化,后来在学术上自成一家,“浙东学派”长盛不衰。首先或在文章体裁独创一格,另辟蹊径,例如王羲之的书法、黄宗羲的《明儒学案》、鲁迅的杂文,蔡东潘编撰二十四史演义的宏篇巨著;其次或在思想体系或文学艺术流派上推陈出新,代有高峰,哲学、史学、绘画、戏剧中各学派影响深远,少有亦趋亦步,故步自封的因循守旧,地方戏曲百花齐放,有越剧、婺剧等艺术奇筢。⑵思想解放精神,浙江先民总以开阔的胸怀开风气之先,少受习惯惰性的束缚,这与临近海洋环境相关,梁启超先生有精辟的见解:“海上者,能发人进取之雄心……能使起精神曰以勇气,曰以崇高,此古来濒海之民,所以比于陆居者活气较胜,进取较锐”。如从哲学上东汉的王充大胆批判正统的董仲舒“天人感应”谬论;南宋的陈亮、叶适等开创“事功学派”与程朱理学针锋相对;浙江是中世纪后期批判哲学和启蒙思想的摇篮,它总是紧贴时代脉搏,从王阳明的心学继承了先贤们的主体与现实精神,诉诸良知,注重践履,冲出压抑人性、束缚思想的泥潭,促进人们突破经学和理学的藩篱。进而诱导了明末清初启蒙思潮的异军突起;以黄宗羲为首章学诚殿后的浙东学派承接王学之余绪,革新士林习气,一定程度上活跃了学术界;龚自珍在万马齐喑的沉寂中发出“九州生气恃风雷”的呐喊,拉开近代化的序幕。后来更受到洋务思潮、维新思潮、民主共和思潮及新文化运动的“民主”、“科学”精神、马克思主义的熏陶,成为推进历史文化前进的动力,章太炎、鲁迅堪称一代宗师。在文学界南宋文坛陆游、李清照、陈亮以表现亡国之恨,渴望收复河山的豪放派诗篇占据主流;封建末世的文艺领域里,呈现明显的世俗化和自由化倾向,人性的解放左右了创作主流,李渔、洪升等享誉海内;“五四”时期新文学大军中有鲁迅、朱自清、钱玄同、陈望道、徐志摩、张修人等。⑶开放融会精神:由于北方的战乱、南方相对稳定,加上自然环境优美,使大批北人南迁,包括相当部分的知识分子,王羲之、谢灵运等都是名士,因而极大改变了浙江的社会和文化结构。从秦汉时的“有罪吏民”的流放地,经东晋南朝的开发,隋唐时大运河开通后奋起直追,两宋达到前所未有的繁荣并保持至今。何况因经商和出仕而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古有“无绍不成衙”、“无宁不成市”的佳话,“绍兴师爷”、“宁波帮”名扬天下,故信息畅通,文化交流频繁。我省不但容纳了中原文化的精华,而且不失时机抓住西学东渐的契机,中西文化在此激烈碰撞,传教士带来了西方科技,浙江学者对此表现了极大的热情,如李之藻、杨庭筠、李善兰学贯中西,开启东西文化交流的先河。唐宋以后华侨大量出海谋生,人数位居前列,特别是近代留洋学生热潮迭起,涌现灿烂的科学群星。显然浙江文化包含的拿来主义精神是极其难能可贵的 ,例如王充虽然批董但还肯定”仲舒之言道德政治,可嘉美也“,他写过《问孔》、《刺孟》、《道虚》等可不排斥儒、道、佛的成分;王阳明虽是儒家,却吸取了佛教、道教的养料等可见一斑,难怪蔡元培先生破天荒地倡导“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主张。正因为海纳百川,博采众长,才名流云集,通过更新自我,不断输入新鲜的血液,始终焕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⑷求实经世精神,我省许多思想家强调理论上实事求是,行动上经世致用,主张治学务必讲实理,求实效,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是非,反对脱离实际的空谈,譬如王充在《论衡》中有《实知》、《知实》中提出“实事疾妄”、“事有证验,以效实然”等命题;陈亮、叶适的“义利双行”、“以利和义”命题;吕祖谦有“育实材而求用”;王阳明的“知行合一”;黄宗羲的“经世应务”等;章学诚的“史学所以经世,固非空言著述”观点。浙江先民注重文化为国计民生服务,利用便利的交通条件和丰富的物产,长期从事经商活动,越国大臣范蠡弃官从商,经营有方而富甲天下;唐代有大商人李德邻、李延赤、张支信和李处人等往返于日本与宁波、温州之间;兴盛一时的永嘉学派和永康学派受浙东繁盛的商品经济之感染,标新立异地讲究功利,认为“既无功利则道义乃无用之虚语耳”;黄宗羲进一步突破了根深蒂固的“重农邑商”传统观念,提倡“工商皆本”,反映了江南资本主义萌芽的兴起,处处表明浙江人大多拥有头脑灵活精明,长于思考,善于经营,富于机变的特质。
三兴学重教和耕读传家的民风之陶冶:古代私塾和书院星罗棋布,宋代就有书院167座,地方学校遍布;清代有496所;近代新学更是开风气之先,1897年求是书院(浙大前身)由廖寿丰创办;经亨颐先生组建的春晖中学与南开齐名,名师荟萃;解放前浙大由马寅初、苏步青、竺可桢、钱三强、谈家桢等主持,已获得“剑桥第二”的大名;西冷印社笼络大名鼎鼎的美术大师,师资阵容蔚为可观。同时勾践的卧薪尝胆精神激发后人发愤苦读,民间期待成龙成风,崇尚知书达理,全家含辛茹苦,学子们也安贫乐道,好学上进,形成“好学笃志,尊师择友,弦诵之声,比屋相闻”的浓厚氛围,故绍兴人以读书求功名盛况空前,以出足智多谋的师爷庞大群体;东阳有“教授乡”、“博士县”的桂冠而闻名全国;金华有“小邹鲁”的别名。进而社会各界纷纷慷慨颊囊,集资办学蔚然成风,包玉刚、邵逸夫等斥资助学功在千秋,正是说明重教传统世代相传,在当今发扬光大。还值得一提的是浙江藏书堪称一绝,建立藏书楼重于储存金银珠宝,自晋至清藏书家约400余 ,有天一阁、文渊阁、嘉业堂等,人们相信书中自有黄金屋。因而在优良文化气氛的潜移默化下,浙江具备全国首屈一指的人才库,二十五史中南宋列传人物占全国12‰;明朝占14‰‰;清朝占19‰,杭州、绍兴是盛产状元,对此梁启超、丁文江先生都有详细考证。
四人文旅游资源之优势:首先,文物在全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全国第一批历史名城中杭州、绍兴、宁波榜上有名;全国重点保护文物六处。其次古迹不计其数,比如六和塔、兰亭、禹陵等,佛教名刹如灵隐寺、国清寺、天童寺和阿育王寺等;更有河姆渡、良渚、马家浜古人类遗址。再次园林建筑占一席之地,,杭州为七大古都之一,仍有宋城遗留至今;东阳卢宅、兰溪诸葛八卦村、武义俞源太极村是研究古老文化的活标本。再次工艺美术特产名闻遐迩,一方面丝绸、茶叶、瓷器、中药制作工艺精良,如绍兴黄酒、金华火腿等自古为皇家贡品,也成为传统出口产品;另一方面杭州织锦、宁波绣花、东阳木雕、永康五金;青田石刻、浦江剪纸等名不虚传,能工巧匠层出不穷。另外,浙江人还培植了众多农副产品,如龙井茶、金华佛手和茉莉、茶花;黄岩柑橘、磐安香菇、浙北湖羊等。最后烹饪技艺精湛,风味独特,五味调和,成为中国八大菜系之一,杭州、宁波、绍兴菜又各有千秋,沈括、李渔、袁枚等都论述了烹调艺术,苏东坡不愧为美食家 ,“东坡肉”扬名四方,杭州的楼外楼令人留连,饮食文化大有学问。现在亟待对这得天独厚的资源加以清理、保护,使古老瑰宝重新焕发青春。
五人文与科学和谐发展之同步:只要粗略统计一下浙江人才分类,就显而易见,不禁发现这不仅出类拔萃、色彩纷呈,而且数量之多、门类之齐、成果之丰实属罕见,笔者仅以两宋为例,有哲学家“四明庆历四先生”和“永嘉元丰九先生”;金华、永嘉、永康学派等,文学家中词人周邦彦、诗人陆游等,史学家有王应膦,画家刘松年、夏圭、李嵩等,科学家沈括,发明家毕升,数学家扬辉等。也可以清朝前期为例,思想家有黄宗羲、朱之瑜、龚自珍,诗人朱彝尊、袁枚,戏剧家李渔、洪升,史学家万斯同、全祖望、章学诚,发明家戴梓,建筑家俞皓,水利专家陈潢等。因而近代、现代无论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都人才辈出,在全国独占鳌头,只有科学与人文的比翼双飞,才确保了浙江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兴旺发达。

香港学者金耀基在《中国现代化与知识分子》中有过精辟见解:“中国的现代化所意含的不是消极地对传统的巨大摧毁,而是积极地去发掘如何使传统成为获致当代中国目标的发酵剂,也即如何使传统成为发生正面的功能”。浙江文化全面辉煌,经久不衰,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为迎接科教兴国的挑战,我们有志气,有能力,不断开拓进取,对传统历史文化进行梳理、、扬弃和抉择,在这片产生了无数栋梁精英的土地上再创辉煌,为祖国的现代化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阅读全文

与浙江有什么历史变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