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梳理

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梳理

发布时间:2021-03-11 00:07:34

① 按照中国朝代更替梳理发达的古代农业的表现

农业生产工具的创造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和兴修水利;农业品种的引进和推广等,既是农业发展的原因,也是农业发展的表现2、土地开发的情况。在古代,土地被开垦的面积越多,农业生产越发展。
一种情况是战乱使大量土地荒芜,王朝建立之初,往往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另一种情况是开垦未曾开发过的土地,如六朝时期,江南土地大量开垦3、社会人口的增值。 人口大量增殖是农业发展的一个标志。
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民负担的减轻,人们的生存问题得到解决以后,必然会出现人口的急剧增加,并且,户口隐瞒现象也会有所改变4、农业生产的商品化和区域化。农业生产商品化和区域化是由于土地开发,产量提高,有利于腾出土地种植经济作物的结果,因此也是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如清朝前期棉花、蚕桑、茶叶、油料等经济作物面积扩大,形成专业化生产区域,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代表了清朝前期农业生产高度发达的水平。

② 高一上册历史教学反思怎么写《发达的古代农业》

每做一件事我们应当适时的进行反思,这样更加有利于工作的后续进行。下文由精品学习网为大家带来了高一上册历史教学反思怎么写,希望能帮助大家。
这课内容是第二册必修教材的第一课,所以在设计教案和学案的过程中要从全盘考虑,首先让学生从目录看起,把握本册书的全局,努力做到理清线索,把握思路,宏观掌控。这样形成了目录部分的经济发展的三个时期:古代、近代和现代;两个地区:中国和世界。发展规律:古代经济以农业为主,近代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发展;其次,引导学生看第一单元前言,使学生明白:古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部门:农业、手工业、商业。农业在古代经济中的地位和特点;农业与手工业和商业之间的关系。古代出现的经济政策及影响。
有许多学生对历史朝代不甚清楚,所以需要教师再次呈现古代中国的发展线索:
公元前21世纪前: 原始社会
约公元前2070-公元前476年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春秋
公元前475-1840年 封建社会:
战国、秦、汉时期: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封建国家分裂和民族融合出现高潮
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繁荣(政治、经济、文化、民族、外交)
宋元时期: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时期
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和封建社会由盛而衰
以此让学生明白经济的发展与政治之间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以把握各个历史发展时期经济发展的线索脉络。让学生课前阅读,做好预习,再上课,效果就会好多了。
上文提供的高一上册历史教学反思怎么写,是不是给了你很大的警惕呢?祝大家学习进步。

③ 高一必修二历史大纲

历史必修二复习提纲

第1课 发达的古代农业

一、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

(1)刀耕火种(原始农业) (2)石器锄耕(耒耜)

(3)铁犁牛耕:春秋出现,汉代后,铁犁牛耕成为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二、农业的精耕细作

生产工具:春秋战国—铁犁;西汉—耦犁、耧车(播种工具);隋唐—曲辕犁

耕作方法:春秋战国—垄作法(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法);西汉—代田法

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

灌溉工具:翻车(三国)、筒车(唐朝)、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时间:春秋战国

原因:①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普及,提高了生产力。(根本原因)

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特点: ①以家庭为生产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地位:小农经济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评价:积极 ①提高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②为我国农业的精耕细作做出了贡献

消极 ①小农经济比较脆弱,容易破产 ②是我国封建社会繁荣的原因,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一、手工业的发展形态

官营手工业、 民营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

二、手工业的发展

青铜:商周—鼎盛(青铜时代) 代表: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

冶铁:西周晚期出现铁器 ,东汉杜诗发明水排(水利鼓风冶铁工具)

炼钢:南北朝—灌钢法(水排和灌钢法使中国的冶炼技术在16世纪前一直领先于世界)

商朝—原始瓷器;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唐朝—南青北白;宋朝—五大名窑

明朝—青花瓷、彩瓷;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代有些瓷器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

清朝—珐琅彩

商朝— 出现丝织品;西周—斜花提纹织物;唐代—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宋朝—写实风格,图案生动;明清—丝织业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成为全国丝织业中心)

三、资本主义萌芽

时间:明朝中后期 地区:江南

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含义:一些手工业部分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雇佣与被雇佣)

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种带有雇佣与被雇佣关系的手工工场的出现。

发展缓慢的原因:封建制度的束缚(根本原因)、重农抑商、闭关锁国

第3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一、古代国内商业的发展

“商人”:商朝人善于经商,所以后人把善于经商的人称为商人。

隋唐—柜坊(中国最早银行的雏形)和飞钱(汇票)相继问世

北宋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益州)原因: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宋代城市中市和坊的界限被打破,旧时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限制也被打破)

元代:大都成为国家性的城市 明清:商帮的出现(徽商和晋商)

二、对外贸易

繁荣 唐朝 对外贸易重要港口——广州;外贸易机构——市舶使

两宋:海上丝绸之路异常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南宋政府的重要财源

元朝: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泉州(被誉为世界第一大港)

特点:朝贡贸易(目的是为了宣扬国威,而不是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衰落:明清的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打击,仅允许广州十三行与外国通商。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氏族公社所有)

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

封建社会(秦汉——明清):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

封建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土地兼并(根本原因:封建土地私有制)

二、重农抑商

1、首倡“重农抑商”政策的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

2、目的:维护自然经济,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维护政治稳定,巩固封建统治。

3、积极作用: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封建社会初期巩固新兴地主政权。消极后果:强化自然经济,阻碍工商业发展,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同外国的往来,而非完全禁绝。清朝在广州设立十三行统一管理对外贸易。

闭关锁国的影响: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没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以发展生产力,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但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第5课 新航路的开辟

新航路开辟的背景、过程及影响

原因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根本)②欧洲人的 “寻金热”(动力)③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东西方商路(直接)④传播天主教的热情⑤人文主义倡导冒险进取

条件:西班牙和葡萄牙王室的支持(主)航海技术、造船技术进步和地理知识的丰富(客)

过程: 迪亚士—好望角、 达伽马—印度、 哥伦布——美洲、麦哲伦: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西班牙向西走,两个“伦”)

影响:1、“地理大发现”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2、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3、 欧洲社会出现了重大变革即“商业革命 ”和“价格革命”;贸易中心转移(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4、 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最深远的影响)

第6课 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

一、荷兰的崛起(海上马车夫)

手段:成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东印度公司,参与殖民竞争。

结果: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殖民帝国,掌握海上商业霸权。

二、英国的崛起

过程:(1)1588年,英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从此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2)三次英荷战争:原因—英国颁布《航海条例》

(3)英法战争:英法七年战争,法国最终战败

结果:18世纪中期,英国最终确立世界殖民霸权,自诩为“日不落帝国”

三、殖民扩张的影响

1、给亚、非、拉美等殖民地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打断了它们正常的历史进程,使它们发展缓慢、贫穷落后,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

2、大量财富涌入西欧,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进一步拓展了世界市场

第7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1860——19世纪中期)——蒸汽时代

一、工业革命的条件(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发生在英国)

政治前提:英国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发展,社会稳定

资本:殖民掠夺、黑奴贸易等进行资本的原始积累

技术:发达的工场手工业积累了一定技术

劳动力:“圈地运功”为资本主义提供充足的劳动力

市场:“日部落帝国”具有广阔的海外市场(最必要的条件)

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新兴的棉纺织业:英国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标志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动力方面: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交通方面:美国——轮船(富尔顿)、英国——蒸汽机车、火车(史蒂芬孙)

2、1840年前后,英国的大机器工业基本取代工场手工业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实质)。

3、第一工业革命英国取得的成就最大,第一个进行工业革命,并率先完成,成为头号的工业强国,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因而被成为“世界工厂”

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影响: 1、新的工厂组织形式——工厂出现2、经济结构变化:农业比重下降,工业比重上升

3、生活方式:城市化进程加速4、 社会关系:形成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5、政治:巩固了在本国的统治,并与19世纪中期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6、世界: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20世纪初)——电气时代

一、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

19世纪中后期,科学与生产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最主要的区别)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

1、电的广泛使用(电气时代) 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交通工具出现汽车、飞机

3、新兴化学工业4、传统的钢铁工业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对欧美 (1)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发展(2)新兴工业的出现、工业结构的变化(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主要成分)(3) 出现垄断组织

对世界: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

垄断组织的出现:

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使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加强。(根本原因)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便形成垄断(直接原因)

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4、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①在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下,世界市场雏形开始出现。②殖民扩张拓展了世界市场

③ 19世纪中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下,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④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现象:“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影响:促进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条件;中国日益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瓦解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二、洋务运动

背景:内忧外患(内:太平天国运动;外:列强的入侵)

含义:19世纪60~90s,地主阶级的洋务派领导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内容:1、创办军事工业(自强):曾国藩:安庆内军械所、李鸿章:江南制造总局

左宗棠:福州船政局、崇厚(满族):天津机器制造局

2、创办民用工业(自富):李鸿章: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张之洞: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3、筹划海防,创建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4、创建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破产的根本原因: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封建制度

影响 ①引进了技术,培养了人才②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最深远影响)③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外国经济的入侵④瓦解了本国的自然经济

④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上学科网找,很全面,那一章节都有

⑤ 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历史,高一,发达的古代农业)

(1)借用牛力耕田。
(2)生产工具和劳动技术的不断提高:汉代发明犁壁,还出现二牛一人犁耕法;唐代出现曲辕犁;明清引进高产农作物玉米和甘薯。
(3)水利工程的完善和灌溉工具的发明,使人们不断克服自然条件的限制,追求农业的高产。
(4)自耕农经济:在小块土地上,靠精细的劳作和高投入增加亩产量,是精耕细作发展的主要动力。

⑥ 历史必修二,发达的古代农业是怎么发展起来的

发展: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劳动分工越来越细 农业与手工业的发展紧密结合,但手工业的发展受到农业生产的制约 手工业技术不断进步,并长期领先世界 经营方式不断进步,明中叶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并存(后两者都是民间手工业) 经济重心南移与工业分布相应变化发展特征:中国古代手工业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于世界。官营手工业发展占据优势,民营手工业发展艰难,家庭手工业在自然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1、生产方式:经历了原始社会的刀耕火种、石器锄耕(也叫耜耕)、青铜农具到封建社会的铁犁牛耕的演变;
2、精耕细作的技术由春秋时期形成并逐渐走向成熟;
3、小农经济艰难成长,始终在中国的封建社会中占据主导地位;“农本”和传统的“以农立国”思想是传统农业思想。
4、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了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
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
距今一万年左右,中国原始经济是从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的;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早期农业的典型特点是刀耕火种。
刀耕火种:①工具:石斧、石刀、石犁。
②方式:用石具砍伐草木,用火焚烧后播种。
③结果:一两年后地力下降,就要进行迁徙。农史学家称之为“游耕”
经常性的迁徙不利于农业发展,因为可供使用的地方毕竟是有限的。中国农业能够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大约是在奴隶社会时期。
中国农业为什么能够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呢?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与发展:耒耜的出现并普遍使用,出现了青铜农具,农业生产力得到提高
②农业生产技术提高:排水、除草、沤肥、治虫。土地连续耕种,利用率提高
③作物品种增加:“五谷”[粟、稻、黍、稷、麦、桑、麻等]
我国的农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影响?
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成为东亚农业起源的主要中心;人们的生活方式从迁徙转变为定居;推动社会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社会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
现代人对中国传统农业精华的一种概括,指的是传统农业的一个综合技术体系,包括改善农业环境和提高农作物生产能力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精耕细作的基本要求是在遵守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以争取高产。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长期居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关键因素。
精耕细作传统农业方式的确立在汉朝,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精耕细作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它产生的主要条件和原因是什么?
①生产工具的改进: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②耕作技术的进步:春秋战国——垄作法;西汉——代田法;魏晋——耕耙耱技术
③耕作制度的发展:两汉——一年一熟;宋——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一年三熟
④水利工程的兴修和灌溉工具的应用:都江堰[战国]、漕渠、白渠、龙首渠[汉]、翻车[曹魏]、筒车[唐]、高转筒车[宋]、风力水车[明清]
⑤统治者重视发展农业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技术的特点是:①人民勤劳 ②技术成熟 ③经验积累
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
什么是小农经济?其主要特点是什么?
也可以说是自然经济,它是分散的,且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但小农经济并不完全等同于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而自然经济主要与商品经济相对,很少进行买卖。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的背景下,而自然经济早在原始社会就产生了。[封建经济主要指封建制度下的经济结构,其主要的特征是封建性,包括封建国家财政、封建土地私有制等,其中也含有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
特点: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精耕细作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怎样形成的呢?
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战争频繁,井田上的劳动力减少,井田制日益瓦解;诸侯国通过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封建土地所有制。劳动者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生产力的发展又使劳动者有能力独立进行生产活动,这样,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
小农经济得以发展原因是什么?
①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和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②在自己的有限土地上,努力提高耕作技术,为农业的精耕细作作出了贡献。
阻碍小农经济发展原因是什么?
①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小农经济脆弱
②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剥削的沉重及社会的动荡,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如何评价小农经济?
小农经济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它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但是正由于小农经济牢固的存在导致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

阅读全文

与历史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梳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