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高中历史学情分析

高中历史学情分析

发布时间:2021-02-05 21:50:26

㈠ 求助: 谁能提供一个高中历史说课稿范文

-

㈡ 高中历史应该如何说课

一、什么是“说课” ——说课的含义是什么?

所谓的“说课”:是教师按照说课的课题,以教育教学理论为指导,在认真备好课的基础上,面对教研员、评委或同行教师及其他听众,主要用口头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系统地阐述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及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一起就课程目标的达成,教学流程的安排,重点难点的把握及教学效果与质量的评价等方面进行预测与反思,共同研讨进一步改进和优化教学设计的教学研究过程。

“说”——主要是指教师用各种信息语言和有关的辅助手段进行阐述,“课”——主要是指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一般以一节课为单位作为说课的特定的教学内容。

二、说课与备课、上课的关系

1、说课与备课的关系

(1)相同点 ——目的都是为上课服务——在主要内容上都是一致的

(2)不同点 ——内涵不同:在对教学问题的研究与反思方面,说课显然要比备课更深入、透彻、细致。——对象不同:说课是预想中的“学生”。

——目的不同:说课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教师学会反思、改进和优化备课,它是以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和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为最终目的。

——要求不同:说课不仅要说出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说出为什么要这样教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

2、说课与上课的关系

(1)要求不同:上课主要解决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说课不仅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还要解答“为什么这样教”。

(2)对象不同:

(3)时间要求上不同:说课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职称评审时的说课时间一般为10分钟。

(4)灵活性不同:说课一般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从以上我们可以知道,说课是介于“备课和上课”之间的一种集体教学研究活动,对于备课而言,它是一种教学改进和优化活动,对于上课而言,它是一种更为缜密的科学准备过程

三、说课的类型

常见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

1、课前说课:它是一次预测性和预设性的说课活动。

2、课后说课:教师在上课之后向听课者阐述自己教学得失的一种形式。

3、评比性说课——它是一种竞赛性质的说课活动

4、示范性说课——它主要起到一种示范作用的说课方式

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形式:

研讨性说课——有质疑答辩式、对话式、讨论式、活动说课等等

主题性说课

汇报性说课——这是一种由教师向上级汇报自己教学情况的说课

指导性说课——是由水平较高的教师把自己对某一课题的处理办法、依据说给中青年教师听

评价性说课——是以全面评价教师为目的的一种说课

四、说课的内容

1、说教材——主要是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要求说课者在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系统地阐述所选定的某一课题的教学内容在一个教学单元乃至整个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2、 说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一般要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去说。

3、说学情(学情分析)

学情包括: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学习方法及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在内的总和。

4、说教学重点、难点及其确定的依据

什么是重点——是指教材中集中体现教学目标、反映教材中心思想的那部分内容。从历史学科来看,教学重点是指对历史发展起着决定作用或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

什么是难点——是指教材中头绪较多或较抽象、艰深而教师又难发处理、学生难以掌握的知识点。——注意:在说重点、难点的时候,一定要说出确定的具体依据。

5、说教法

说教法,就是根据本课内容的特点、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业情况,出选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采用这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教育理论依据

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依据教学原则、依据教学目标、依据教学 内容、依据学生特点、依据教师特点。——注意:在说教法的时候,一定要说出确定的具体依据。

6、说学法

——所谓的学习方法是完成学习任务的手段和途径。说学法就是说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并要说出其理论依据。

7、说教学程序(教学流程)

教学程序就是教一课时或一课书的教学活动的进程,说教学程序就是要说教学过程的各个步骤的教学设计。并要注意说出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安排。

——导入新课、新授课过程、课堂小结、作业布雷等。

——可采用列表的形式。

8、说板书设计

——主要是说板书设计的构思(整体结构)及其与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在一般的说课中,我们只要说出板书设计的方式及内容。

——在我们历史课堂教学中,常用的板书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

——要点式板书、结构式板书、图示式板书、表格式板书、年表式板书、地理方位式板书、对比式板书、等等。

另:说多媒体的运用

一般不单独列一条来说,只是贯穿在说教学过程中,通过展示课件或用口头语言进行说明等体现出来。

——竞赛性说课一般要求实际展示,职称评审时说课一般只要求用口头语言进行说明。

五、开展说课活动时应注意的问题

1、认真写好说课稿

——写好说课稿,是说课成功的一半,甚至是一大半。

——写好说课稿,有一定的规范格式:首先要写导语,如:“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某某课题,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接下来就写说课的几项重要内容人,如: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学情分析,说重、难点及依据,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等。

2、充满激情,亲切自然——让评委感到说者说好课的决心与自信心,从而引起情感上的共呜。

3、时间要把握好——给你多少时间说多少时间,需要你对说课的内容加以锤炼,既要说得完,又要说的全。

六、说课的评价

总之,到目前为止,说课还被普遍认为是一项非常好的教学研究形式,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素质的一项有效的措施,是交流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的方便途径,是展示老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艺术的窗口中,也是综合考核教师驾驭教材能力的一种较为科学的测评手段,因此,目前为止,“是任何其他教研活动都替代不了的一种很好的教研活动”

㈢ 速求高中历史必修3 第三课 宋明理学 教案

宋明理学
含义、形成:
理学是宋代出现的新的儒学体系,是儒、道、佛三家融合的产物,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有益内容,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成为新兴的儒学。
代表及起主张:
一、程朱理学:程颢、程颐、朱熹
1、北宋二程的思想
(1)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先有理而后有物(理学的核心思想)
(2)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3)发挥了孔子“仁”的学说,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
2、南宋朱熹的思想
(1)地位:理学的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学思想家。
(2)主张:(著作《四书章句集注》后为科举教科书)
①“理气论”:理与气浑然一体,不可分离,且先有理后有气
②“心性论”:人应该克制自己的感情,让道德理性支配指导自己的行为。
二、王阳明的心学:明朝
(1)地位:把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号称心学。
(2)特点:更多地吸收了佛教禅宗思想。
(3)主张:
①宣扬“心即理也”“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认为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源,是一种主观唯心论的宇宙观。
②提出“致良知”的学说。认为“良知”是人的善性,进一步发挥了儒家“仁”的思想。
影响:(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影响极为深远,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用纲常名教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2)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

自己打出来的,累死了~~~希望对你有用吧!

㈣ 您能也给我发一份高中历史试讲的讲稿和教案吗谢谢您了

历史必修一第24课 《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
本课教材主要介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以及对世界历史所产生的影响。学习本课有利于学生从宏观上把握二战后世界国际关系的发展走向,培养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高尚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美、苏“冷战”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局势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两极格局的形成及对世界国际关系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归纳、讨论分析等方法完成本课教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外交走向。
二、说学情
高中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仍然有限,所以老师仍需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三、说教法、学法:
课程标准规定, 要使学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根据上述新课改理念,设计如下教学方法:
(1)多媒体辅助的导谈法:增加课容量,同时把繁杂的问题简易化。
(2)引导讨论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观察学习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发现它们的特点、所反映的历史内容,为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的发展打下基础。
(4)实践学习法:学生通过社会调查和情景模仿的途径来学习历史。
四、教学流程
环节一: 情景导入
利用一组照片,形象体现二战后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各国力量对比的变化,分析美苏两国由战时同盟变为战后对立的原因。(一类反映美苏两国的朋友关系,一类反映美苏两国的对立情况)
环节二: 阅读思考
适当补充原始材料,引导学生分析冷战的原因,培养学生处理原始材料的能力。
过程中注意重点抓住美苏冷战“针锋相对”的特点,由学生自主学习,寻找具体斗争表现。
环节三:归纳分析,观察感悟
利用课件,通过问题、图片和影视资料,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重点分析“冷战”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解决本课难点。
环节四: 课堂小结
环节五 :教学评价
及时的、适当的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专注度、参与度、思维度。
同时在教学过程的各个阶段,注意结合高考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进行课堂练习。

㈤ 求问严凤成: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中如何进行正确的学情分析

高中历史有效教学中如何进行正确的学情分析 学情分析从内容上说包括学生的学习准备分析,即学生在学习新课程时在认知、情感、态度方面的适应性,或学生在知识、技能、认识能力、学习动机以及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从层次上说,包括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和学习特点的普遍性的分析,还要对学生个体特点分析。本文主要就目前历史教学中如何进行正确的学情分析略作探讨。第一,提高对学情分析必要性的认识。首先,在理念上教师应更多地考虑如何在教学设计中强化学生学习准备的了解心理生理特点的分析,“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孔子语),从而实施促进学生获得发展和学习体验的正确策略。其次,要不断加强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的学习,具备扎实的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功底,掌握正确的分析方法,在分析的层次上,既能从学生的普遍的心理特征来思考,又能考虑到个别学生的心理差异,了解学生在知识、技能、认识能力、学习动机以及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实际情况,以便按照课程标准,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为不同状态和水平的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最佳的教学安排。还要关注到历史学科的特殊和心理学问题,通过实地考察和实物呈现等直观方式来设计教学,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表象。最后,教师还要学习和掌握跨学科的学科知识,了解学生历史学科以外的学习内容,让其他学科的知识为历史学习提供帮助。这样既便利了历史学习,也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起更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在教科研活动中加强对学情分析方法和策略的研究,在备课组教学研讨中,不仅要注重教材分析、教法研讨,也要加强对学情的分析与研究。第二,要掌握学情分析的途径。从学生历史学科以外的其他学科中了解相关背景知识。因为历史这门课牵涉到的学科很多,如地理中的地图知识,对历史学习的帮助就特别大;还有语文的许多课文都有一定的背景,文史若能互通,对这两门课的学习都有帮助。我们历史教师要经常关心地理、语文等学科相关知识,与其他学科教师交流来获得这方面的信息,帮助学生构建起更完整的知识。如以“必修三”文化模块“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化”为例,教学指导应根据知识自身的特点、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课程标准对掌握层次的要求,采取不通的教学方法。“文学上的成就”部分属于识记层次的知识,要相信学生,引导学生主动运用知识迁移的能力,联系语文课本的相关知识来有条理地记忆。教师的讲授、点拨集中到理解层面的“时代背景与文学流派的关系”上,对此知识点,运用知识迁移和问题引导,在引导学生回顾中国古今文学发展历程和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对文学影响的基础上,设问:这些现象反映了什么哲学原理?19世纪以来社会政治、经济有何发展?这些发展对文学有何影响?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再次重申“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时期的文化”的原理。教师能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作充分了解与分析,善于将学生学到的其他学科的背景知识为其所用,同时能抓住学生感兴趣的事件和人物为突破口来设计教学活动,由点及面,层层展开,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知识,而且初步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记录、积累学生学习问题的习惯。可以从学生的作业或练习中发现问题,并将学生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加以记录和梳理,以备再次学习相关内容时作参考。找到学生容易出现错误的原因,是提高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的关键所在,因为学生作业中的问题往往最能反映出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教师要认真梳理这些“原生态”的第一手学情资料,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我们注意积累,以此作为教学中制定对策的依据,教学就更富有了针对性。虚心倾听学生意见,了解学生的真实感觉和要求,征求学生的学习意愿。关注学生课堂的表情反映,把话语权交给学生,经常关注学生“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也可以对高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在学习相关知识的感受,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因为高一级的学生从心理到知识背景与现在学生比较接近,他们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可能与即将要学习某个知识点的学生比较接近,所以他们的学习感受可能对对教师的教学有更大的启发,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找到教学的切入点。总之,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正处于形成状态的心理机能和活动水平,把问题设在学生智力的“最近发展区”内,设计出“走在学生发展前面”的教学,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那才是良好的教学,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

㈥ 高中历史教案如何填写学情分析

不好写
而且需要进行调查

㈦ 我要一份 高二历史的 教育方面的调查报告 3000字左右

一、调研的基本情况

(一)、目的和内容

长期以来,在历史课程改革的研究中,研究者比较注意教育理论和教学过程、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这

种研究强调教学的标准化,往往忽略了对学生学习主体的研究,忽略了学习主体学生对课程的认知对

于教学计划实施的影响。根据新的认知主义教学观,学习主题对所学课程的评价认知是他们发展学习

潜能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学历史教学改革要把学生对历史课的认知和评价作为一个重要的

研究参考。

这次调研的内容主要为高中学生对历史课程学习兴趣的自我评价,喜欢(不喜欢)学习历史课程的自我

归因,对现行历史教科书的内容、章节结构与文字表述的认可程度和期望,对历史教师的教学内容处理

能力、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对历史课程考评方式的满意度与期望,以及对学习历史课程的 价值和意

义的认知等几个方面;调研同时还涉及在各类历史学习内容中学生的主要兴趣点,目前学生学习历史真

实的主要方式,以及所具有的历史思维能力等方面。

(二)调研方法

此次调研的对象为九中文科班学生,随意调研。发放试卷25份,收回25份。女生7人(占总数的%)、女

生18人(占总数的%)。

二、调研的主要结果

(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

1、与其他课程相比,学生对历史课的学习兴趣不低。在文科的学习学生中,把历史学科列为第一位的

共有7人、第二的共有8人、第三的共有3人。这部分学生的比例共占%,超过了调研的半数以上,说明学

生对历史课还是有相当大的兴趣。另外在问到“你是否喜欢学习历史课程”时,有22人表示喜欢学习历

史课程,1人不喜欢学习历史课程,2人表示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不喜欢。

进一步分析,喜欢学习历史课与不喜欢学习历史课的学生中13人表示本身就对历史感兴趣。10人表示历

史教师讲课很精彩。2人无表态。这说明学习的兴趣对学生非常重要。

2、学生喜欢或者不喜欢学习历史课的动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在于学生自身对历史学习是否感兴趣。

在表示喜欢学习历史的同学中,有56%的学生认为喜欢学习历史课的动因是因为自身对历史就感兴趣,

有近44%的学生认为历史教师的可讲得精彩。

调研还进一步发现,学生是否喜欢学习历史课与价值对其学习历史课的要求有很强的相关性。在表示喜

欢学习历史课的同学中,有60%的家长要求孩子学好历史以“作家历史知识,提高人文素养,”有40%的

学生家长要求孩子考个好分数就行了。这说明家庭的期望对于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有重要的影响。

(二)、对历史教科书、历史教师的教学、历史课的考试方式的评价和期望方面

1、总体上说,多数学生对教科书持基本满意的态度,但对篇章结构安排的满意度相对大于对内容可读

性的满意度。

调研表明,关于教科书的篇章结构的安排,有68%学生认为比较合理,28%的学生认为不够合理,4%的学

生认为很不合理。

对于教科书的内容,52%的学生认为比较丰富,40%的学生认为不太丰富,8%的学生认为很不丰富。

关于教科书的文字表述,有44%的学生认为可读性比较强,24%的学生认为可读性不太强,24%的学生认

为可读性很强,8%的学生认为可读性不强。

2、多数学生对于历史教师的教学情况的评价认可满意。有7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生

动形象,有趣味性。24%的学生认为很一般,谈不上趣味性,但也不是特别枯燥,4%的学生认为照本宣

科,比较枯燥。

对于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由60%的学生认为教师讲述为主,有课堂提问,但没有讨论课。36%的学

生认为教师讲述为主,有课堂提问,也有课堂讨论。

对于教师在课堂上所补充的教科书之外的历史知识,有68%的学生认为介绍过得比较多,32%的学生认为

介绍过,但不多。

对于历史教师在历史教学中使用历史图片、地图、录音、录像等教辅工具80%的学生认为偶尔使用。20%

的学生认为基本不使用。

另外还有80%的学生认为学校对于学生学习历史课比较重视。只有12%的学生认为学校不太重视,4%的学

生认为学校不重视。

进一步分析,学生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方式的评价与学生学习历史课的方式与效果存在一定的联系。

调查表明,有52%的学生认为目前自己学习历史的主要方式是以理解历史事件的因果联系为主,48%的学

生认为目前自己学习历史的方式是以背诵记忆史实为主。因而72%的学生对老师教科书上的内容或历史

教师讲授的内容有过疑问。对于历史课的教学内容,60%的学生认为应该由教师进行生动的讲述,学生

认真听讲。24%的学生认为应该由教师与学生以讨论问题的方式进行教学,16%的学生认为应该教师在书

上划重点,学生背熟这些重点。

3、多数学生对现有的历史课的评价方式,绝大多数学生(84%)认为现在的考试方式能够部分反映学生

掌握历史知识的程度。能够全面反映或根本不能反映的只是各占4%。

与此相关的是,学生最希望的历史课的评价方式是“试卷考试与其他方式相结合”,持这种看法的学生

的比例高达52%。另外12%的学生认为应该写历史小论文,24%的学生认为应该搞讨论、调查、制作等各

种活动。调研表明最希望试卷考试方式的只有9%。

(三)对于学习历史课的价值和意义评价方面

1、学生普遍认为现在的历史课程与现实结合得不够紧。有56%的学生认为现在的历史课程与现实结合得

不够紧,44%的学生认为历史课程与现实结合得比较紧,12%的学生认为历史课程与现实结合的比较紧。

2、多数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课程对于综合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调研表明,有36%的学生认为学习历

史课程对于提高理解、分析、运用等思维能力很有帮助,48%的学生认为认为学习历史课程对于提高理

解、分析、运用等思维能力比较有帮助,8%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课程对于提高理解、分析、运用等思维能

力没有什么帮助。

对于学习历史课程对于提高口头或书面语言文字表达能力,44%认为很有帮助,32%的学生认为比较有帮

助,8%的学生认为没什么特别的帮助。

对于学习历史课程对于学习政治或者地理或者语文等学科,56%的学生认为很有帮助,32%的学生认为比

较有帮助,只有9%的学生认为没什么帮助。

3、多数学生认可历史课在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方面具有的意义,但也有相当多的学生认为

学习历史对于处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作用不大。调研显示有60%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

观和人生观是“必需”的。32%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对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是有作用的,但不

是必需的。也各有4%的学生认为无关重要,或没有考虑。

有72%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起很大的作用,20%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对于培

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比较有作用,只有8%的学生认为作用不大。基本上没有作用的没有。

有36%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课程对于以后从事社会工作(除了从事历史教学和研究工作之外)用处分非

常大,44%的学生认为比较有用,20%的学生认为用处不大。

有9%的学生认为学习历史课程对于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人际关系等)非常有用,52%的学生认

为学习历史课程对于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人际关系等)比较有用,28%的学生学生认为学习历

史课程对于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人和事(如人际关系等)没有多大的用处,8%的学生认为没有有用。

与以上学生对历史课的价值和意义的评价相关的是,有84%的学生认为高中阶段“必须开设历史课”,

只有9%的学生认为可以开设,但不是必需的。

三、调研后的反思

1、学生自身对历史课程学习的兴趣非常重要,教师的精彩讲解也非常的重要,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再加

强趣味性同时要多采用一些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2、历史教科书在内容结构、章节安排、文字表述上还需要进一步进行处理与改进,适应学生的思维水

平与能力。

3、历史教学的对学生的评价机制需要改革,方式需要多样,要让学生能把自己的个性充分的展示出

来。

4、要加强对历史学习上困难学生的辅导,努力培养他们对历史学习的兴趣。

5、要学会在一个阶段或学期过后,进行及时的自主的有关学情的调研活动,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

题,及时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加强教师对自身教学的反思,进而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

性,从而更好地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总而言之,这次教学调研活动,我的收获较大。

㈧ 怎样写高中历史说课搞

高中历史说课稿模板:《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说教材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第六课,本课内容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意大利的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本课的学习是在“西方人文主义思想额起源”一课的基础上展开的,同时也为下节课“启蒙运动”的学习做好铺垫。因此本课在第二单元里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深入学习了解西方人文主义内涵及其发展的关键,这两大运动影响深远,并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当今欧美的政治、文化生活,因此本课内容十分重要。

二、说学情

学情是设计教法的依据之一,经过高一一年的学习,高二学生对于历史事物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比较能力,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觉性、独立性和创造性。因此,对于他们除了仍要加强以上这些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

三、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道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的基础知识,“文学三杰”和“艺术三杰”的名字及主要作品。

2.理解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背景与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图片的欣赏分析来提炼观点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对比分析、课堂讨论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历史人物评价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欣赏比较文艺复兴的作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审美品味;通过对马丁·路德事迹的讲述,体会其敢于创新,不畏强权的精神品格。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中主要人物的作品及其思想,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兴起的原因。

【难点】

理解文艺复兴的实质,认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时期的人文主义内涵。

五、说教学方法

情景式教学法、问题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

六、说教学过程

环节一:导入新课

我采用播放图片的方式对本课进行导入

展示图片:中世纪《宝座上的圣母》图和16世纪意大利拉斐尔作品《草地上的圣母》图。请学生从人物表情、背景、画面风格等角度对这两幅图画进行对比分析,找出不同点,然后我对学生的回答进行概括补充,点出其中的变化是“人性的解放”。然后提问:是什么导致了这样的变化?人性的解放又给当时的社会带来哪些影响?带着这些疑问进入教学过程的第二个步骤,新课讲授。

【设计意图】采用图片对比分析的方式导入新课,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学生通过对两幅画风迥异的圣母图的对比欣赏,初步感受到了人文主义的魅力,由此顺利进入本课的第一目教学。

环节二:新课教学

在新课教学环节,我充分利用本课涉及历史人物及成就众多的特点,为了激发学生兴趣,增加学生参与度,我采用了大量的图片辅助教学,并适时播放相关视频,深化对课程内容的理解认识,寓教于乐,提高课堂效率。

(一)意大利资本主义的萌芽

我会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1—2分钟左右的意大利宣传片,让学生感受意大利文明古都的魅力及威尼斯、佛罗伦萨城市的繁荣。然后告知学生早在14世纪,意大利就成为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孕育地,引导学生在结合教材P27页地内容和视频材料的基础上回答“意大利为什么最早产生了资本主义?”这一问题,我会从经济、政治、地理位置方面进行提示,让学生概括总结自己的观点。

资本主义的萌芽必然给社会带来很多的影响,我会采用讲述法向学生介绍当时中世纪的黑暗,从而让学生发现新兴资产阶级和宗教神学之间存在的矛盾以及他们为维护自己利益而采取的反抗——文艺复兴运动由此开始。

这样就进入第二目文艺复兴的教学了。

(二)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运动兴起的背景

在第一目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当时意大利的政治经济环境有所了解。因此在本目中侧重从文化角度分析文艺复兴产生的原因。我会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27页第2段的内容,并通过展示意大利地图和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等图片来提示学生,请同学们以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后总结出文艺复兴的背景,我会用板书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有助于让学生更加全面的了解一个历史现象,有助于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思想,锻炼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2. “文艺复兴的内容”

对于这一部分的内容,我将采用表格归纳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了解教材后,完成一张表格,指出重点掌握“文学三杰”,对“美术三杰”和其他方面了解即可。

在文艺复兴的内容方面,对人文主义精神的理解和把握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由于人文主义精神的抽象性,学生难于理解其中的内涵。因此,我会通过播放—讲解法对《神曲》、《十日谈》、《歌集》三部作品进行详细介绍和分析,让学生充分感受到作品中蕴含的批判教会腐败和提倡追求自由、幸福和物质享受的思想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再次完成表格,归纳出人文主义的内涵。

【设计意图】用表格的形式可以使学习内容简洁化,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掌握学习重点。在此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归纳观点的综合能力。

在学生全面了解文艺复兴的北京和内容后,教师向学生提问:“文艺复兴运动倡导者的阶级属性和主张分别是什么?”通过对此问题的回答,可以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最后得出“文艺复兴是反映欧洲新兴资产阶级要求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从而解决了“文艺复兴的实质”这一教学难点。

3.文艺复兴的影响

老师请同学们回顾之前学习的知识并结合PPT课件中出示的资料,思考文艺复兴的影响。教师适时的从经济、思想、文化、政治等方面给予提示。最后由学生自主回答教师板书补充。

(三)宗教改革

教师利用学思之窗:“谈谈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对宗教持什么态度”提问学生来引入第三目宗教改革的教学

【设计意图】这一问题的回答说明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对宗教抱有和解的态度,体现出妥协性,因此这就为16世纪德意志宗教改革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1.宗教改革爆发的原因

通过文艺复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分析背景的能力。因此我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师补充的材料说出宗教改革爆发的原因,指导学生区分出“教会兜售赎罪券”只是导火索,不是根本原因。

《九十五条论纲》包含着马丁路德的主要观点,也是宗教改革的主要内容,因此我会通过知识扩展让学生对《九十五条论纲》有所了解,让学生思考重要条目的意思,总结出马丁·路德“因信称义”等主要观点,我会用提纲式板书马丁·路德的观点,清晰明了的展示宗教改革的内容,便于学生记忆。

2.宗教改革的扩展

根据课标的要求,对于宗教改革的扩展,学生了解各国的基本情况即可,不需要做过多的解释。

3.宗教改革的影响

教师出示一些对于宗教改革评价的材料,让学生结合材料和教材能容,思考宗教改革的影响。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板书补充即可。

环节三:巩固提高

因为课文对于新教中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的描述较少,所以我会出示一些关于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宗教改革的内容。然后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思考讨论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区别。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的学习方法,有助于锻炼学生交流、合作学习能力,激发学生表达自己思想的积极性。

环节四:小结作业

在小结环节,我用课堂问答的方式带领学生按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两部分,分别从原因、内容及影响等方面进行回顾。

最后我设置了探究思考题“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对欧洲历史发展进程的影响?”这一题目联系了整节课的知识点,可以对学生所学的知识加以整合巩固,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七、说板书设计

我的板书简洁、直观、清晰、系统,这就是我的板书设计。

阅读全文

与高中历史学情分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