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政治、历史、地理会考重点知识总结
政治会考问答题
1.引起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价格由价值决定。供求关系是影响价格的主要因素。气候、时间、地域、生产条件、政策等,甚至宗教信仰、习俗等文化因素对商品价格也有影响。
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是什么?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3.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和生产经营有哪些影响?
(1)价格变动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来说,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人们会减少购买;某种商品价格下降,人们会增加购买。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是不同的。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小,对高档耐用品需求量的影响较大。
③消费者对既定商品的需求,还受相关商品价格变动的影响。一种商品价格上升,它的替代品的需求量将增加;它的互补品需求量将减少,反之亦然。
(2)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①调节生产 ②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的产品
4.影响消费的因素有哪些?
(1)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必须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①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②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收入差距缩小,会使总体消费水平提高。
(2)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5.消费有哪些类型?
①按消费对象分:有形商品消费和劳务消费。
②按交易方式分:钱货两清消费、贷款消费 租赁消费
③按照消费目的分: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6.应树立什么样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
(1)量入为出,适度消费(2)避免盲从,理性消费(3)保护环境,绿色消费(4)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7.生产与消费的关系如何?
(1)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方式、质量和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消费对生产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生产发展。
①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
②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调整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
③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
④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8.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1)必然性:大力发展生产力,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和本质要求。
(2)意义:①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②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③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9.公有制主体地位及其体现是什么?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②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10.劳动者应树立什么样的就业观?
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就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11.劳动者依法享有哪些主要权利?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③休息、休假的权利
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权利
⑥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⑦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12.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什么?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
按劳分配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是: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13.按生产要素分配内容和意义是什么?
指生产要素所有者凭借对生产要素的所有权参与收益分配。
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主要有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
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14.为什么要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1)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根本原因是我国总体生产力水平低、发展不平衡、多层次性。
15.收入分配公平的主要表现及意义是什么?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措施有哪些?
(1)主要表现: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
(2)意义: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体现,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
(3)举措:①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为我国实现社会公平、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提供重要的制度保证。 ②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
③在再分配中要更加注重公平
16.我国财政的作用的作用有哪些?
(1)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17.如何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①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项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各界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
③公民享受了国家提供的各种服务,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增强几种意识:①公民要增强依法纳税、诚信纳税、自觉纳税意识;
②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③公民要增强与违反税法的行为作斗争的意识。
18.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积极作用及局限性是什么?
①市场能够通过价格涨落比较及时、准确、灵活地反映供求关系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 ②面对市场竞争,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利益杠杆的作用下,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市场调节作用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来实现的。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市场调节的局限性: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②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19. 规范市场秩序的措施有哪些?
(1)依赖市场规则来维护。它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规范等形式,对市场运行作规定。
(2)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形成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秩序的治本之策。
(3)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每个经济活动参与者都必须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还应树立诚信观念,遵守市场道德,逐步形成诚信为本、操守为重的良好风尚。
2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哪些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①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②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③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21.我国宏观调控的含义和主要目标是什么?
(1)含义: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2.我国宏观调控的手段(看得见的手)有哪些?
国家宏观调控,以经济手段、法律手段为主,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A.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国家在宏观调控中最常用的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是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①国家通过经济立法,规范经济活动参加者的行为,调整经济关系。②国家通过经济司法活动,保证各项经济政策的执行、经济合同的履行,打击各种经济违法犯罪行为。
C.行政手段,是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2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①第一要义是发展。
②核心是以人为本。③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④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4.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3)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4)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
(5)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缩小区域发展差距。
25.经济全球化的含义、主要表现及其影响
(1)含义: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
(2)主要表现:①生产全球化 ②贸易全球化 ③资本全球化。
(3)A积极影响: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分工水平的提高以及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B消极影响: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
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26.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1)政治生活是以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为基础和准则的。
(2)我国公民的政治权利包括:
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②政治自由 ③监督权 (3)我国公民的政治性义务主要包括:
①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②遵守宪法和法律(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公民根本的行为准则)
③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
④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27.公民参与政治生活必须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这项原则表明公民平等地享有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平等地适用法律。
表现:第一,任何公民都平等的享有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平等的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平等的受到保护;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会受到法律制裁,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2)坚持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
①在我国,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统一的,不可分离。
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应而存在的,权利与义务都是实现人民利益的手段和途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需要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确保权利的实现。
②根据权利与义务统一的原则,一方面,要树立权利意识,珍惜公民权利。另一方面,要树立义务意识,自觉履行公民义务。
(3)坚持个人利益、集体利益与国家利益相结合的原则。
①二者关系:在我国,公民的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②如何结合(处理):第一,国家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第二,公民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时,要把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结合起来;第三,当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产生矛盾时,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这是公民爱国的表现。
28.我国公民依法有序地参与政治生活的方式和意义。
(1)有序参与的内容: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
(2)有序参与的意义:依法有序扩大公民的政治参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能否有序的政治参与决定着我们能否真正地享受民主生活,也是对我们政治素养的检验。
(3)如何做到有序地政治参与?
要有序地政治参与,必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遵循法律、规则、程序;依法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性义务,正确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29.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渠道和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分别有哪些?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方式有: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
公民享有对涉及公众利益的决策的知情权,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前提和基础。
公民依法行使民主监督权的合法渠道:通过信访举报制度;通过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通过舆论监督制度。。
30.公民应如何正确行使监督权?
公民在行使监督权时,一方面,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要敢于同邪恶势力进行斗争,勇于使用宪法和法律赋予自己的监督权。另一方面,必须采取合法形式,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不能干扰公务活动。
31.我国政府的职能有哪些?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及其要求是什么?
我国政府的基本职能:
(1)保障人民民主和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职能。
政府担负着保卫国家的独立与主权,保护公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各种合法权益,保护国家、企业和个人的合法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民民主,协调人民内部矛盾,惩治犯罪分子,维护社会治安和社会秩序等职能。
(2)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以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
(3)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
一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引导人民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二是组织和发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努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4)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提供公共服务。一要加强公共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文化设施、卫生设施建设);二要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三是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四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五是控制人口增长,促进优生优育;六是保护公共环境,防治污染等。
我国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1)为人民服务是政府的宗旨,对人民负责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2)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要做到: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
32.为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什么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1)必要性: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
(2)重要性: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才能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33.如何理解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及其相互关系。
处理原则:
1、坚持民族平等
含义:指我国各族人民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权利,依法平等地履行应尽的义务。
原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发展程度上的区别,绝无高低优劣之分;我国各族人民都对祖国的文明作出了贡献,都是国家的主人。
2、坚持民族团结
含义:指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我国形成了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友好往来、互相合作、共同奋斗,谁也离不开谁的大团结局面。
原因:已经形成汉族和少数民族谁也离不开谁的局面;民族团结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3、坚持各民族共同繁荣
含义:指在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前提下,实现各民族共同发展、共同富裕、共同繁荣。
原因:各民族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决定的,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2)三原则之间的关系: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4.我们为什么要珍惜、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如何珍惜?
我国已经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生活在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里,处理好民族关系问题,既是国家的重大问题,又是人们生活中必须面对的具体问题。自觉履行宪法规定的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的义务,是每个中国公民的主人。作为当代青年学生,要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责任付诸行动。
35.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依据和优越性是什么?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在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现民族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核心内容。
(2)实现民族区域自治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必然选择,是由我国的历史特点和现实情况决定的。
①坚实的社会和政治基础: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传统,“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以及各民族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关系。
②重要意义: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36.如何理解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1)地位: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
(2)作用:一贯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支持按联合国宪章精神所进行的各项工作,支持联合国的改革,积极参加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活动,在世界裁减军队、环境保护、保障人权和解决地区冲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对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37.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什么?其基本内容有哪些?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
(1)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2)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独立自主。独立自主就是在国际事务中坚决捍卫国家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对国际问题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态度和对策。
(3)我国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8.物质与意识的辨证关系及方法论要求?
①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②方法论:要求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39.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表现为:
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有指导作用。即人通过实践把意识中的东西变成现实中的东西,创造出没有人的参与永远也不可能出现的东西。
② 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发;萎靡的精神,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40.为什么要按规律办事?如何做到按规律办事?
(1)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的客观性原理: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规律的普遍性原理: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变化和发展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做到实事求是,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41.如何理解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3)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42.为什么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如何追求?
(1)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2)坚持在实践中不断追求真理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43.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及其指导意义
(1)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存在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
(2)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
44.整体与部分的辨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含义不同: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
(2)辩证关系:①相互区别:整体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功能;部分在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②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第一,二者不可分割: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整体,部分就不成其为部分。第二,二者相互影响: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部分。
方法论:①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②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5.量变与质变的辨证关系及其指导意义
(1)原理: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方法论: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50.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2)辨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3)辨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环节。
(4)辨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
辩证否定观的要求:坚持辩证否定观,树立创新意识。
(1)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惟书、不惟上,只惟实。
(2)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更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取得成功。
5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是什么?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同时要重视社会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
52.为什么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如何坚持?
原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1)表现: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2)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5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什么
(1)必须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是在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的。把握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2)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54.我们应该如何创造与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贰』 历史会考复习提纲
中国古代断代史
夏朝
政治: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1600年
建立者:禹
暴君:桀
都城:阳城,今河南登封
世袭制:启继承禹的王位,取代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家天下”
商朝 又称殷朝,殷商
政治:公元前1600年——公元前1046年
建立者:汤
暴君:纣
都城:殷,今河南安阳,盘庚迁都到此
文化: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
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西周
政治: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建立者:周武王
暴君:周厉王
都城:镐,今陕西西安
制度:分封制——目的:西周为了巩固统治。
内容: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义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天子作战。 作用:西周通过分封诸侯,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
东周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
政治:春秋五霸:春秋时期著名的霸主有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其旗号是“尊王攘夷”)。
思想文化:
孔子:春秋晚期。 主要贡献:①创立了儒家学派。政治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他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②教育思想:他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论语》:由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一书,记载了孔子的言论。
孔子地位:是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他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孙武:春秋晚期,杰出的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孙子。
战国时期
政治:战国七雄:七国名称:齐(史称田氏代齐)、楚、秦、燕、赵、魏、韩 (史称三家分晋)。
商鞅变法:时间:公元前356年。(战国时期) 支持者:秦孝公。
主要内容:①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②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④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或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商鞅变法的目的和效果达到了统一,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的需求,是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动力。
经济:都江堰:秦国 李冰在岷江中游修筑,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材料:“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使成都平原有“天府之国”(四川盆地)之称。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后人认为李冰的功劳胜过大禹。
指南针:战国时,我国就制成“司南”,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
派别 战国时期代表 代表作 主张或思想
墨家 墨子 《墨子》 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儒家
创始人:孔子 孟子 《孟子》 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用“仁政”治国,轻徭薄赋。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树,这样自然资源才能持续利用。
荀子 《荀子》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主张,认为人能认识自然规律,并要按自然规律办事。
道家
创始人:老子 庄子 《庄子》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法家 韩非子 《韩非子》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后被秦始皇采纳)
兵家 孙膑 《孙膑兵法》
秦朝
政治:秦统一:公元前221年 ,秦王嬴政灭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
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
一、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①皇帝制度的创立:皇位世袭、皇权独揽、皇位独尊;
②建立了完备中央官制: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合称三公),分管行 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
③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设36郡。郡县制的推行,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二、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使用半两重的圆形方孔铜钱。)
三、文化上: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四、思想上:“焚书坑儒”。(民间只许留下有关医药、占卜、种植的书,其他都要烧掉。)
五、军事上: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修筑了 “万里长城”;并且统一、开发了南疆。
作用:秦朝巩固统治的措施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有利于各地区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 流,对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个
和巩固起到了积极作用,奠定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格局,以后中国社会格局没有变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秦长城:起止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城防。 修筑目的:为了抵御匈奴。由蒙恬负责修建。
陈胜、吴广起义:公元前209年。 大泽乡(在今安徽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使用半两重的圆形方孔铜钱。)
思想:思想上:“焚书坑儒”。(民间只许留下有关医药、占卜、种植的书,其他都要烧掉。)
军事:灭六国,反击匈奴,攻越族 筑长城,修灵渠
民族:派大将蒙恬大举反击匈奴,修筑了 “万里长城”;并且统一、开发了南疆。
文化: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后来,又推广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秦陵兵马俑
西汉
政治: 政治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行“削藩”,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推恩令)。
经济:汉武帝将地方的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现了经济上的大一统
军事:卫青、霍去病破匈奴:公元前119年,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给了匈奴沉重打击,从而解除了北方边疆的危患,实现了军事上的大一统。
思想: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民族:张骞通西域:第一次时间:公元前138年;第二次时间:公元前119年。 意义:汉朝和西域的交往从此日趋频繁,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往,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
昭君出塞:公元前1世纪中期(西汉元帝时)。作用(地位):呼韩邪单于和王昭君,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材料: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与匈奴合为一家,世世毋得相诈相攻。
对外: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作用:丝绸之路是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不仅是贸易之路,也是和平、友谊、文明之路。
文化: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
发明造纸术:西汉早期, 用麻做的纸。 甘肃天水汉墓出土的麻纸,是目前世界上已知的最早的纸。
佛教的传入 :西汉末年佛教经丝绸之路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
司马迁和《史记》: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生活在汉武帝时代,代表作是《史记》。 内容:《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东汉
文化:蔡伦改进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意义:
造纸术的发明是我国人民对世界文化的巨大贡献。
《九章算术》:成书时间:东汉时期。 内容:这部书总结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数学成就。其中某些内容在当时具有世界先进水平。
华佗:汉代著名医学家华佗制成全身麻醉药剂“麻沸散”,这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他还编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擅长外科手术。
张仲景和《伤寒杂病论》:东汉末年,张仲景写成了《伤寒杂病论》,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后人尊称他为“医圣”。
道教的兴起: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东汉时期,道教在民间兴起。
三国时期
政治:赤壁之战:208年 曹操和孙刘联军。 结果:曹操大败。意义: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
2、三国鼎立的形成:
三国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国号 都城
魏 220年 曹丕(称帝) 魏 洛阳
蜀 221年 刘备(称帝) 汉(史称蜀) 成都
吴 222年 孙权(称王) 吴 建业(今南京)
经济:江南的开发:开发时期:主要在六朝时期。(东吴、东晋、宋、齐、梁、陈)
东晋
政治:317年,司马睿建立,定都建康。
经济:江南的开发
文化:王羲之 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 顾恺之 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南朝
政治:宋、齐、梁、陈
经济:江南的开发
文化:祖冲之和圆周率:祖冲之是我国古代南朝时期著名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主要成就: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北朝
政治:北魏孝文帝的改革:
北魏孝文帝迁都(从平城迁到洛阳)以后,进一步实行改革,主要的措施包括:
①说汉语: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
②穿汉服:官员与家属必须穿戴汉族服饰。
③改汉姓: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姓氏,把皇族由姓拓跋改为姓元。
④与汉通婚: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
⑤用汉制:采用汉族的管制、律令。
⑥学汉礼:学习汉族的礼法,尊崇孔子,以孝治国,提倡尊老、养老的风气等。
作用:这些措施促进了民族融合,加速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封建化进程。
民族:出现民族大融合
文化:贾思勰和《齐民要术》:贾思勰是北朝农学家。 代表作:《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郦道元和《水经注》: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 代表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专著。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为了宣传佛教。 云冈石窟——位于今山西大同,龙门石窟——位于今河南洛阳。 地位:石窟里宏伟精巧的雕像,吸收了外来文化,继承了秦汉以来造型艺术的传统风格,同时吸收了佛教艺术的优点。
隋朝
政治:大运河: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时间:605年。人物:隋炀帝。 三个重要地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地位: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作用: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材料一:古人赞颂大运河的历史功效说: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材料二:“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科举制创立: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立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政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
文化: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了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唐朝
政治:
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社会经济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加强,民族和谐,对外友好,使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历史上称唐太宗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名句:“舟所以比人君,谁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君主好比是船,百姓好比是水;水能够承载船行走,也能够把船掀翻。)——唐太宗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人们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3、开元盛世:唐玄宗前期的年号。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材料: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杜甫《忆昔》
4、科举制的完善: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大大扩充了国学的规模。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殿试,并开武举。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
经济:见上面蓝字部分
民族:唐太宗民族政策:以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被各少数民族尊奉为 “天可汗”。
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郑独爱之如一。(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重视中原的汉族,请示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族一视同仁。)——唐太宗
文成公主入藏:7世纪前期(唐太宗时)吐蕃杰出的赞普松赞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入吐蕃,意义:文成公主入藏,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对外:
1.遣唐使:贞观年间日本派遣唐使到中国。唐朝文化对日本的影响:遣唐使回国后,以唐朝的制度为模式,进行政治改革(即日本的大化改新)。日本人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他们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材料: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场需达。(意思是唐朝是文明发达,值得珍视的国家)——《日本书纪》
2.鉴真:唐玄宗时,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日本成功,传播了唐朝的文化。
3.玄奘:唐太宗时期,玄奘到天竺(今印度)学习佛法,取佛经。并以亲身见闻写成《大唐西域记》(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文化:唐朝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李白,被称为“诗仙”,代表作《早发白帝城》《蜀道难》等;
杜甫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代表作《秦中吟》《新乐府》等
颜真卿的书法人称“颜体”,代表作《颜氏家庙碑》
柳公权的书法人称“柳体”,代表作《玄密塔碑》。人把柳书和颜书并称为“颜筋柳骨”。
阎立本,代表作《历代帝王像》,《步辇图》;吴道子画技高超,人称“画圣”。
莫高窟坐落在今天甘肃西部的敦煌,是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
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
北宋
政治: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民族:与辽、西夏并存。与辽有站,澶渊之战,和是〈〈澶渊之盟〉〉。与西夏议和
文化: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优点:经济、省时,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四百年。活字印刷发明作用:使文化传播的程度范围加大,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指南针:北宋时,制成了指南针,并开始用于航海;
材料:宋朝人记载指南针在航海中的作用: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火药: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近代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提供了条件。
司马光:古代著名的史学家。他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叙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苏轼:北宋文学家、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代表作:《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
材料: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苏东坡
《清明上河图》:北宋大画家张择端的画。描绘了北宋东京卞河沿岸的风光和繁华景象。
社会生活:瓦子:是宋代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宋代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但宋代称春节为元旦。春节活动有祭祀祖先、迎神供佛、挂年历、贴“桃符”、放鞭炮等。
材料: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 《元日》
南宋
政治:1127年赵构建立南宋,都城临安。
经济: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中心的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民族:与西夏(党项族)、金(女真族)并存,与金有战有和。
对外:对外贸易频繁,国家主要税收源于此
文化:南宋时,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还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后来欧洲航海家的航海活动,创造了条件。
李清照:两宋之交的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
材料: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照
辛弃疾:南宋的词人,把豪放的风格发扬光大。
材料: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辛弃疾
元朝
政治:成吉思汗:铁木真统一蒙古,1206年,被尊称为成吉思汗,蒙古国建立。
材料: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情况。
忽必烈:于1271年定国号为元,都城为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行省制度。西藏正式成为元中央管辖下的一个行政区。,加强对台湾的管理。
民族:元朝民族融合:表现: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差别。唐朝以来,不少定居中国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回族。影响:元朝境内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促进了各族经济、文化的发展与融合。
材料:元末反映蒙、汉人民的融恰关系:胡人有妇解汉音,汉女亦解调胡琴。
对外:元的对外贸易繁荣
马可•波罗来华,〈〈马可•波罗行纪〉〉。描写了元朝大都的繁荣。
文化:火药:宋元时期,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13、14世纪,火药和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近代的资产阶级战胜封建阶级提供了条件。
古典小说:
①《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明朝
政治: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明太祖即位后,改革行政机构,加强君主权力。
(1)在地方上,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2)在中央,废除丞相,撤消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建立侍卫亲军锦衣卫,成为特务机构。
(4)采用“八股取士”选拔官吏。
2.明成祖加强君主权力
(1)1421年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
(2)进一步强化君权,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3)增设特务机构东厂。
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专制高度强化的一种表现。
材料: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材有甚于咸阳之郊┉┉——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顾炎武
对外:.郑和七下西洋:明朝宦官郑和从1405年到1433年,前后七下西洋,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郑和的远航意义: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郑和的远航是主动的、和平的外交,朝贡贸易,与新航路的开辟有本质区别。
材料:观夫海洋,洪涛接天,巨浪如山┉┉而我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郑和描述船队远航的情景
戚继光抗倭:明朝中期,明政府派戚继光到浙东沿海抗倭。民族英雄
材料:封侯非我意,但源海波平。——戚继光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付年华。——戚继光
葡萄牙于1553年攫取在澳门的居住权。直到1999年12于20日回归。
荷兰于1624年侵占台湾。1662年郑成功收回
文化:北京城:明成祖朱棣时期,修建了北京城,城中心是紫京城(今故宫,是皇帝居住的地方),是我国也是世界建筑之林的瑰宝。
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古典科技巨著:
①《本草纲目》:明朝医药学家李时珍编著,是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被译成多国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②《天工开物》:明朝末年的科学家宋应星所著,被外国学者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网络全书”。
材料:天覆地载,物数号万,而事亦因之,曲成而不遗,岂人力也哉。(意思是:天地之间物以万计,人类要做的事情因此也就很多,适应自然界的变化生产出种类齐全的物品,这并不单是靠人工的力量,也有自然力的作用在内。——《天工开物》
③《农政全书》: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的代表作,是一部农业网络全书,这是我国农学史上最早传播西方近代科学知识的书籍。
古典小说:
①《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罗贯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②《水浒传》:成书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③《西游记》:成书于明朝中期,作者吴承恩,是一部浪漫主义气息的长篇神话小说
清朝
政治:军机处:清朝雍正帝设立。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达到顶峰。
材料: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与其间。』——清代史学家赵翼
文字狱:清朝统治者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还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大兴文字狱。特别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材料: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一把心肠论浊清。——清朝大臣胡中藻
清朝疆域:清朝前期,我国的疆域西跨葱岭,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黑龙江以北的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到台湾及其附属岛屿钓鱼岛、赤尾屿等,南至南海诸岛,成为亚洲最大的国家。
经济:实行“重本抑末”(重农抑商)政策
民族:册封达赖、班禅:顺治赐予西藏的达赖五世“达赖喇嘛”的称号。康熙帝又赐予另一位西藏佛教首领“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册封。
设置驻藏大臣:1727年(雍正时),清朝开始设置驻藏大臣,明确规定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大大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理。
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帝
伊犁将军:乾隆帝设置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加强对西北地区的管辖。
清朝设立台湾府:1684年,清朝设置,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意义: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对外:郑成功收复台湾:1662年初,郑成功从荷兰殖民者的手中(38年)收复台湾,台湾从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
雅克萨之战和《尼布楚条约》:在两次雅克萨之战中,康熙皇帝击败沙俄侵略者。1689年,双方平等协商签定《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闭关锁国”政策:
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实施原因:①清朝统治者坚持“重本抑末”的传统观念,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②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稳定,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无需同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③当时西方的殖民者正向东方扩张势力,清朝统治者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外国侵犯。又害怕沿海人民同外国人交往,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影响:积极作用:对西方殖民者的侵略活动,起到一定的自卫作用。消极作用:清朝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落伍了拉大中国与世界的差距。(闭关锁国政策是自然经济的封闭性、保守性决定,也是其实施的根本原因。
材料: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
文化:④《红楼梦》:成书于清朝,作者曹雪芹,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材料:开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19世纪初年的流行语。
『叁』 求高中理科会考的地理和历史的知识点总结
网络文库搜索下就有了
『肆』 高一历史必修1,2,3会考知识点总结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基础解读】
一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及评价
1、原因: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社会地位较低的士,受到各诸侯国统治者的重用。他们代表本阶层或政治派别的利益和要求,提出自己的主张。
(2)政治和经济大变动,导致教育和学术领域也发生变化。社会上形成一些以传播文化、发展学术为宗旨的学者和思想流派。这些学者和思想流派,被称为“诸子百家”。
(3)学派之间的互相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家彼此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2、评价:
“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生平: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是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理论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人尊称“至圣”。
2、早期儒学:
(1)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要做到待人宽容,“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爱惜民力,取信于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有教无类”,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
(2)孟子和荀子是儒家学派的两位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发展了孔子“仁”的思想,主张实行“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
荀子也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的著名论断。
(3)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和法家
1、道家:
(1)老子,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他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他指出社会动荡的根源,在于人们的行为违背了自然,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2)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
2、法家:
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是战国末期的韩非子。主张君主要以法治国,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法家把君主的权力提高到极点,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基础解读】
一、 从“无为”到“有为”
(1)原因: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目的: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3)措施:减轻田租、赦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等。
(4)结果: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5)汉初面临的社会问题:
内:诸侯国的势力日益膨胀,土地兼并严重,割据局面正在形成。
外:匈奴为患,边关危机,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6)为了加强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成为时代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董仲舒其人:
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汉武帝在位期间,董仲舒曾三次参加对策,阐发他的儒学思想。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
(1)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
(2)为了加强君权,董仲舒宣扬“君权神授”。他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 董仲舒还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
三、儒学成为正统
1、儒学兴起的原因:
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学教育状况:
(1)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设立专事研究和传播五经的教官,称为“博士”。自此,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2)兴办太学,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凭太学资格做官;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于各郡县得到推广,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3、结果: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我加Q,发给你哈。望采纳,给最好的评价
『伍』 高中历史会考重点总结
为了获取成功,你必须努力学习。笔者认为历史复习至少六遍:第一遍,是高二下学期为历史会考而准备的。这一次的复习与以前差不多,就是逐字逐句看,一个个知识点的背。记得当时背中国近现代史,看一个小节就得花上一两个小时,对史料不熟,由此可见一斑了。第二遍,是在高三开始。这一遍的复习比起第一次无太多变化,只是看的速度快了一些,有时先把一个整章快速浏览一遍,有个整体印象,再细背下去。第三遍,是在高三第一学期末,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接触了一些高难度的问题,因而决心要将知识整理成体系。第四遍,是从第二学期开始,主要也是着眼于线索的整理记忆即纵向整理,理清各围历史发展脉胳,各个事件之前因后果。又整理不同历史阶段,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自由资本主义时期,进入垄断后各国情况之比较,找出各自的特点及产生原因,又如一战前后民族解放运动之异同等等,这是横向整理。这样厚厚的几本历史书就被穿连成了一个有经有纬的网络。
在整理中,为节省时间,并不写下全部内容,只写出主要框架、思路、要点。复习时就将沿着框架进行,从而打破了历史书原有的编辑体系,在整理中,还可锻炼几种能力:概括归纳能力——高考时间有限,为争取最多的分数,答题要答出要点、提炼出观点,而不是不加分析的原始史料罗列;分析判断能力——事件之前因后果,任何事物的背后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经济、文化、传统背景;多角度考虑问题的能力——从各个方面分析两种事物的异同,等等。第五遍,是在第二学期中期,这次又回到课本上,加深课本在头脑中的印象,主要过程是:按块复习,有时包括几章的内容。先背标题,从章列节到黑体字,再往每个标题下填补内容,背完之后合上书,在脑子里回忆一下,看是否能记清标题,看是否能记住标题下的要点和大致内容。最后一遍,是临高考前,主要将课本逐字逐句看了一遍,旨在查阙补漏,是属于收尾工作了。这样在一年时间里,平均两个月,将历史彻底复习一遍,每一遍复习结束就着手计划下次的复划。而在两个月内,由于要与遗忘作斗争,往往是背了的东西隔几天再温习一遍。这样的历史复习就是经历从点到块到面,然后又删其旁枝,留下一个主干分明的网络。
祝您历史学习愉快!
『陆』 要会考了,谁能把初中政治历史知识点给总结一下.最好是带有书上页数的那种.
还是看书看练习比较好,看那些上课画的,重点的.
然后多背吧..
不难的...网上很难找到什么书上页数的那种
还是多花点时间看看书,考卷,练习册,
网上有的书上都有
『柒』 高二会考历史复习知识,简洁一点
每个省的书和考试卷都是不一样的,我只能给你学习经验。现在出考题的精明了不会或者很少出书本上有的,你要搞清楚的是 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本质,历史背景,社会环境这几项。中史太多了,大概年号几号就可以了,公元前八四一年(周召共和)这是有明确纪元的中史,前面的时间都是猜想。春秋战国一般不会考年代,春秋的开端是齐桓公称霸(春秋五霸),战国的开端是韩赵魏三家分晋。期间可能会考诸子百家,考最多的就是儒家,孔,孟思想及荀子的学说兼韩非子,庄子等。还有战国的几次变法(重点),魏国李悝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要搞清楚变法内容,这是要背会的高考都有可能考,就是喜欢考改革。公元前211年年号很好记,秦始皇统一中国,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张楚起义,楚汉争霸(这基本不会考吧)。你说简洁点后面我就不说了,反正改革,党争,一个朝代衰败的原因。西方主要是两次工业革命及法国大革命一战,二战,还是改革的考的多,多做选择题。
总结:学文科并不是别人眼中的死记硬背,你看古代文人是迂腐的人么?关键是要学成思想,有了思想对中史,外史有个明确发展的路线你不用背就能知道历史的发展虽然有偶然性但是是必然的,不管是学历史还是学其他的多问为什么。
『捌』 高中历史文科会考知识点总结(最好按时间顺序,国内外分)
必修一政治史,分中国古代: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等;中国近现代:鸦片战争,抗日战争等各种战争及建国后各种建设;世界古代:希腊罗马政治制度;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制度得发展,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
冷战,多极化。 必修二经济史,分中国古代:各朝经济政策,小农经济,重农抑商等;中国近现代: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建国后计划经济及市场经济等;世界近现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第一,二次工业革命,苏联的经济建设;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得发展(孔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明清进步思想家),道家思想;中国近现代: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派"中体西用",康梁维新思想,辛亥革命理论,新文化运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世界古代: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柏拉图,亚力士多德,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世界近现代:启蒙运动等。 必修三科技文化史:中国古代:四大发明,数学及天文历法,书法艺术,文学艺术等;中国近现代:两弹一星,袁隆平杂交水稻,信息技术发展,双百方针,现代教育发展;世界:伽利略,牛顿三大定律,相对论,量子力学,生物进化论,细胞学说,第一,二,三次工业革命科技成果,文学发展,美术发展,音乐发展。 重点大概就是这些,建议分各个时期记忆,条理比较清晰,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