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且君尝为晋君赐 为是什么意思
为:是给予的意思。
“且君尝为晋君赐”意思是: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指秦穆公曾派兵护送晋惠公回国)。
出自春秋文学家左丘明的《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
节选原文:
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
译文:
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邦晋国增加土地呢?邻国越雄厚,您就越薄弱。如果饶恕了郑国,并且把它做为东边大道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晋惠公)答应把焦、瑕两地给您。可是,晋惠公早晨渡过河去,晚上就筑城来防备您,这是您知道的。晋国,哪里有满足的时候呢?
(1)君尝为晋军赐矣的历史事件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鲁僖公三十年(公元前632年),晋国和楚国大战于城濮,结果楚国大败,晋国的霸业完成。在城濮之战中,郑国曾协助楚国一起攻打晋国,而且晋文公年轻时流亡到郑国,受到冷遇,所以文公把新仇旧怨加到一块,于两年后联合秦国讨伐郑国。
郑伯闻讯后,派烛之武面见秦穆公,劝他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两国的矛盾表现出处处为秦国利益着想的样子,分析当时的形势,抓住利害关系,说明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利,灭掉郑国对秦国不利的道理,终于说动秦国退兵。晋军失去盟军支持后,也被迫撤离了郑国。此文即是记叙了这一历史事件。
作品赏析
文章首段开篇就造成一种紧张的气氛:秦晋两大国联合起来围攻郑国,战争如箭在弦上,一触即发,为下文烛之武临危受命埋下伏笔。并埋下两处伏笔:郑无礼于晋,与秦无关;晋、秦不在一处。
第二段写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伯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烛之武的深明大义。其中,佚之狐举贤和烛之武先“辞”后“许”,行文波澜起伏,颇具戏剧性。
第三段是全文的主体,也是说退秦师的关键。
分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只对晋国有利,“亡郑”、“陪邻”、“舍郑”,皆对秦国有害无益;三是陈述保存郑国,对秦国有好处;四是从秦、晋两国的历史关系,旧事重提,触及秦伯的恨处,说明晋国过河拆桥、忘恩负义,并分析晋国贪得无厌,后必“阙秦”。
烛之武的说秦之词,句句令人毛骨悚然,具有撼人的逻辑力量,从而使秦穆公意识到晋强会危秦,于是与郑国订立了盟约,乃至帮助郑国。
第四段叙述晋师撤离郑国,同时体现一代霸主晋文公的政治远见。此段行文又一张一弛,先是“子犯请击之”,令气氛陡然又紧;文公“未可”,又松;直到“亦去之”,读者的心才安然放稳。
2. 《左传》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指的是“秦立晋君”
公元前651年这一年,晋献工卒,晋国陷入内乱。晋国大夫里克杀了晋献工的庶子夷齐、卓子。并派人迎接公子重耳,重耳不就。后又派人迎接献工次子夷吾。夷吾采纳了大臣吕省,却芮的意见,厚礼贿赂秦国,答应割让晋河以东之地予秦。于是秦穆公拥立夷吾为君,即晋惠公。这就是课文中所言“且君尝为晋君赐矣”。“君”即秦穆公,“晋君”即晋惠公,“赐”则指“秦立晋君”之事。
3. 且君尝为 晋军赐矣,许君军焦、瑕,朝济而夕且叛焉,君之所知也,翻意成汉语
你可以试试看,晋军干的,许先生的军队急躁,不太好,你知道的
4. 烛之武退秦师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的”矣“是什么意思
判断句式。 断句为:且 君 尝为 晋君 赐 矣 “为”当“被”的意思讲。全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即:况且君主(您)曾经被晋国国君施以恩惠。 补充:如果当作“接受”讲,全句的意思就是:况且君主曾接接受过晋国国君的恩惠。这会让被说服者感觉到这不是游说,而是“要挟”。
希望能解决您的问题。
5. 君尝为晋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的理解,为什么对秦国有害
晋王曾答应给秦 焦、瑕两地,但是答应完后却立马在这些地方修筑防御工事,这说明了晋王毁约。
6. 且君尝为晋是军赐矣,许军焦瑕,的解释
况且晋国国君 曾经许诺给你好处 许诺将焦霞 赠送给你
7. 且君尝为晋赐矣 翻译
出自《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而且(秦伯)您曾经对晋惠公有恩惠啊!
为:对……
8. 《烛之武退秦师》中“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是什么句式。为赐为什么说是施恩,“为”字怎么讲
判断句式。 断句为:且 君 尝为 晋君 赐 矣 “为”当“被”的意思讲。全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即:况且君主(您)曾经被晋国国君施以恩惠。 补充:如果当作“接受”讲,全句的意思就是:况且君主曾接接受过晋国国君的恩惠。这会让被说服者感觉到这不是游说,而是“要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