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历史知识 > 历史学家王铎

历史学家王铎

发布时间:2021-03-09 17:22:05

❶ 王铎唐诗的翻译

京口送别王四谊
江上枫林秋,江中秋水流。
清晨惜分袂,秋日尚同舟。
落潮洗鱼浦,倾荷枕驿楼。
明年菊花熟,洛东泛觞游。

❷ 王铎故居的王铎简介

王铎故居位于中州名镇河南省洛阳市孟津县会盟镇老城村,是明清大书法家王铎的宅第。王铎明天启2年中进士,官至明礼部尚书,清加太子太保职位,遂建官邸。后因历史变迁,战争纷拢,其故居毁于战火,为了弘扬王铎书法艺术,陈列其书法手迹、碑刻、拓片和展示明清建筑艺术,于1998年11月动工,按王铎故居原貌修复重建,历时一年完峻。修复后的王铎故居,主要包括故居和宅居园林,占地面积180余亩,建筑面积5000余平方米。
1592年生,1652年逝世,河南孟津人。 明末清初书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嵩樵、十樵。明天启进士,累官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入清,官至礼部尚书。卒谥文安。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近世对日本国书风有极大影响。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绫本,楷书、草书。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纵21厘米,横16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此诗卷前半部分,无论是字的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被人给予很高评价。
王铎于明崇祯元年在赙嵘山北麓,建林苑别墅拟山园。拟山园集林苑建筑之巧,亭台楼榭,曲径回廊,奇花异草,布置精巧,匠心独具。园内种植有王铎喜爱的竹子、梧桐、梅花、藤萝等。他还亲自为各处景观命名。拟山园名冠当时,驰誉中州,盛名盛久不衰。

❸ 历史上有叫这个铎字的人有多少

多铎,清初的豫亲王
郑振铎,中国作家,翻译家
王铎,清朝书画家
陈铎,明代散曲家
王铎,力学家和力学教育家
赵金铎,河北省政协主席
阎世铎,足协那个……
张铎,新晋演员

❹ 王羲之、王硕之、颜真卿、柳公权、王铎等书法家的故事

我记得王羲之练书法很辛苦和用功,刷毛笔和洗砚台都把后面的河水染黑了。

❺ 谈一谈:王铎在书法史上的地位。

http://ke..com/view/176519.htm

❻ 明,王铎'再芝园诗轴"作者是谁其书法有何特点

王铎(1592-1652)字觉斯,号嵩樵, 又号痴庵,别署烟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生活。明天启二年(1622)中进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多变,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明崇祯帝自缢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待为东阁大学士。入清后,他降清,清授予他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王铎由明朝旧臣变为清廷新贵,在以气节自持的明代遗民眼中是被鄙夷的贰臣,因此,他始终抑郁不乐。入清之后,王铎做了8年的官,于顺治九年病逝故里。乾隆帝时,朝廷借敕编《四库全书》之际,查毁了王铎的全部书刊,并将王铎列入《贰臣传》。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的行草书特别是长条幅草书,以惊人的笔力,奇矫怪伟的体格,浑厚淋漓的笔墨,达到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他的书法线条形成是极富个人特色的。他既不雷同于历史上各名家,也异于同时代各家。他那霸悍雄强,扛山举鼎的笔力是数百年来无与抗行的。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书法的影响,追求所谓俊骨逸韵。王铎等人反其道而行之,以“敏而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的内心生活的表现。王铎一直不断地从王羲之、王献之的作品中汲取,后受米芾影响,使之成为创造个人风格的有力支点。其笔力雄键,苍老劲疾,尤长于布局,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
王铎一生,出入枢要,位尊爵类。书法艺术格调堂皇,名重当代,有“神笔王铎”之美誉。时人赞其字有锥沙印泥之妙、龙跃虎卧之致、松涛云影之幻、造化入神之奇。独具纵中有敛(形质美)、草中有楷(性情美)、错落有致(节奏美)、今有有古(韵味美)四大特点,既继承发扬了宋晋书坛传统,又开创了明末清初时代新风,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光辉一页。
王铎书法艺术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点:一是追求古典的书法精神,不断推陈出新。王铎在取法上,尊羲献、溯篆棣、取唐宋,各代书法精华无不纳入其师法之中。二是对中国书法技法的完善和风格创新的贡献。王铎的书法技法,是从二王、颜、柳、旭、素、米、黄诸家技法提炬而成,并拓展和体富了书法的技法,其个性化风格渗入前人的多种风格,同时在用墨方面也突破了前人,成功地使用涨黑法,这就更增加了书法的作品的神采,而自成一家。王铎在总结历代书家风格特征之后,创雄强力感的书风。在雄强书法流派的不断完善和书风多样化方面,王铎为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以骨力洞达、流动多姿、变幻无穷而驾御书法的结构和用笔,使书法作品产生出强烈的运动力和行挚力,达到了前无古人的字法造势特征。

王铎《行草自书诗》,书自作诗六首,纸本,纵26.9厘米,横166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首署“君宣年家兄翁判南康赠以六首”,末款“己卯正月弟王铎具草”。左钤“王铎之印”、“烟潭渔叟”印。“己卯”为明崇祯十二年(1639年),王铎时年47岁。本幅无藏印,亦未见著录。
王铎的行草书不以势重,信笔挥洒,极具自然之态。此卷书法笔势连绵,字间虽连带不多,但笔断意连,行气贯通,运笔流畅。此卷为王铎中年时所书,恰是其书风形成时期,故颇具苍郁雄畅之风,“兼有双井天中之胜”,属王氏中年时期之典型作品。

王铎《行书诗卷》
(点击图片看大图)
明清书法家王铎书法作品欣赏 - 独臂墨客 - 独臂墨客书法工作室
王铎《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自署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绫本。草书。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自作诗七律五首·凡七十五行,共3636字。横469厘米,纵26厘米。
明崇祯十五年,王铎流寓怀州,受到张公祖的款待,并有诗作赠他,一是《赠张抱一行书诗卷》,一是《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款署“崇祯十五年三月夜”,可知与“壬午春莫书於怀州公署”的行书五律长卷乃同时所书。张抱一,名培,浙江平湖人,擅写山水,兼通医道。卷中以“公祖”称之,此人应是怀州的地方官。本卷的书写时间既与上述两幅巨制相吻合,落款内容又与当时王铎与张公祖频繁往来的经历一致,可被视为此卷确系王铎真迹的佐证。
崇祯十五年王铎五十岁,经历过对二王、东晋和米芾长年累月的执着学习,终于完成了“自化”。其此前的作品,对二王与米芾"如灯取影,不失毫发"(钱谦益《牧斋全集·有学集》),到《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时,已摆脱了“仿”的痕迹,有了主体性较强的跌宕雄逸的意态。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亦是王铎草书长卷迄今所见较早的一件。
附图释文: ……锦瑟琪华待醍醐。 汴京南楼 夷门萧瑟俯晴空,万事欷献向此中。梁苑池台新萑苇,宋家艮岳老苔丛。牧人壕外时驱犊,猎骑天边晚射鸿。旧月多情依汴水,滔滔东去更朦胧。
崇祯十五年三月夜 洪洞同邑弟王铎具草 抱翁公祖教正
12345下一页

王铎《行书五绝立轴》。墨迹绫本。纵225厘米,横51.5厘米。

王铎《高适诗立轴》,草书。

王铎《书唐人诗册》,现藏日本。

王铎《行草五言诗》,行草。
释文:花林深碍日细迳曲随人鸡犬历午熟池塘依旧新畦平堪理竹地润较宜(*)鞅掌空繁暑回头悟世尘戊辰自 都来再芝园作文岳老父母正 王铎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王铎《草书临帖轴》绢本。 纵201.3厘米,横55.4厘米。无署年。凡三行,共42字。烟台市博物馆藏。
释文:得万书委曲备半使人慨阮新妇勉身得雄甚善骑殊尝喜也家月末当至上亦俱去太峰老乡丈王铎

王铎《赠今础先生扇面》。

王铎《五律五首》。

王铎《赠二弟仲和诗卷》。

王铎《行书突兀岩峦气五律条幅》。释文:“突兀岩峦气。息深无动容。自能同雪豦。不欲受人封。宇宙劳蛇蠋。风雷夹烛龙。虚堂安可閟。苂怪奋石淙。观史念冲壁。上仰生画松。” 款署:“荆岫老亲契教之辛已八月作王铎具草”,印:“王铎之印”、“娄络亭印”、收藏印“闵□收藏印”。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大凡一个大书家的条件中,所有有形的笔墨技法,都已经是属于形而下的问题了,但这些要件,却又是主宰著表现的基本要素,王铎这件条幅作品,是五十岁壮年写的,当属他成熟而精神状态极佳的时期。
通常我们看到王铎此类型作品,都可直接的感受到那种疾风骤雨,宛如龙行的扭曲姿肆的跋扈,和跌宕跳跃的节奏,讲究但又不在意的顺著自然行走,而使天人合一,这是其作品最迷人的地方,此幅是这类作品较平整的,可能与当时心境,亦或是求字人物有关,因为比较平正,那种直取颜平原的凝厚和米南宫快剑断阵笔势的气韵,更显得落落无畏的轩昂气度。(陈宏勉)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王铎《行书赠单大年家丈立轴》 绫本 纵234cm,宽56cm,自署书于丁亥年(清顺治四年,1647年)。凡五行,共101字。台湾何创时书法艺术馆藏。

(点击图片看大图)

王铎枯兰复花图跋帖。舒卷而精致,纵逸而蕴藉,王铎晚年行草书之精品。

王铎行书忏诗之三轴,深圳博物馆藏。

王铎《书画虽遣怀文语轴》(五十九岁作)自署书于庚寅年(清顺治七年,1650年),行书绢本,文语一则。凡五行,共70字。纵203cm,横5lcm。首都博物馆藏。
释文:书画虽遣怀真无益事不如无俗事时焚香一室取古书一披或吟啸数悟书下稿本白发(**)转(日寅)即是七帙将欲撰书臂痛筋缩多哕欠伸必不能从事矣庚寅二月夜王铎偶书。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王铎《临王昙首昨服散帖》(五十五岁作)自署书于丙戌年(清顺治三年,1646年),草书绢本,文语一则。凡四行,共68字。纵227cm,横47cm。广州美术馆藏。
释文:昨服散差耳然不过佳请示所宜如更增剧恐难为力耳未能令遣犹有余念故耳王昙首和南仲阶亲丈丙三月心昼不得暇夜挑灯书于琅华馆中时年五十有五云樵王铎。

❼ 王铎(1592年-1652年)

王铎

王铎(1592~1652年)明末清初大臣、书画家。字觉斯,一字觉之。号十樵,号嵩樵, 又号痴庵、痴仙道人,别署烟潭渔叟。孟津(今河南孟津)人。幼时家境十分贫寒,过着“不 能一日两粥”的生活。天启二年(1622年)中进士,受到考官袁可立的赏识推荐,入翰林院庶吉士,累擢礼部尚书。王铎身逢乱世,仕途坎坷多艰,崇祯十六年(1643)曾一度避难于苏州浒墅关袁枢寓所,二人交情笃厚,往来间以诗文书画相唱和,袁枢之父兵部尚书袁可立的神道碑文和墓志铭就是王铎亲笔撰文书写的。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帝殉国于景山。马士英等在南京拥立福王,王铎为东阁大学士。满洲入侵中国后被授予礼部尚书、官弘文院学士,加太子少保,于永历六年(1652)病逝故里。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尤擅书法,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拟山园法帖》,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顺治三年(1646)作《渔舟萧闲图》,收入《历代名贤画粹》;永历四年(1650)作《雪景山水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永历五年(1651)被满洲政府罢官归里,作《兰石图》卷、《山水卷》,分别收入《新版世界美术全集》、《支那名画宝鉴》。永历六年卒,享年六十一岁,葬于河南巩义洛河边,谥文安。
王铎书法
王铎博学好古,工诗文。好古博学,诗文书画皆有成就,尤其以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
王铎《嘉兴作诗轴》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王铎善于画山水和梅兰竹石,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收藏的《雪景竹石图》是王铎为睢阳袁枢精心创作的一幅雪竹作品,也是目前能见到王铎唯一的一幅以雪竹为题材的画作。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同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近世对日本书风有极大影响。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纵21厘米,横16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赠袁枢诗册》计八页四十五行,三百八十一字,自署书于崇祯六年(1633),自作诗五律八首赠河南睢州(今睢县)袁枢(袁可立子),为同时期的又一力作,现为美国杨思胜收藏。《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此诗卷前半部分,无论是字的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被人给予很高评价。
附文:"回望洛阳"之六十九:入古出古有神笔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两位大家,不得不提,一为王羲之,一为王铎。“先王后王”之说,讲的正是这两位,其中后者之于洛阳,更是生死以之。 王铎,字觉斯,号嵩樵,1592年12月出生于河南省孟津县圣贤庄(今孟津县老城村),故世人称之“王孟津”。
如今,在孟津老城村,提起王铎来,乡亲们都是耳熟能详,有热心的乡亲还给我讲起了几个和王铎有关故事来。
据老乡说,王铎幼年时,家境非常清贫,常过着“不能一日两粥”的艰辛生活。家 王铎自画像贫当自奋,王铎自幼勤学好问,早上未入学馆之前,就常常一个人跑到学馆看先生教书。一次,学馆先生心里高兴,顺手指着地上的方砖问学生:“你们谁能一笔一个字,把这方砖的四角都撑满?”学生们议论纷纷,可无人应对。正在大家无奈之时,坐在门砖上的王铎说:“我会写。”他拿着先生递过来的毛笔,撅起屁股在方砖上写下了一个大大的“乙”字。先生看了,连赞:“神童!神童!”。
入学后,王铎书法水平日渐提高,大字已经写得不错。一天,他去教书先生的房间找先生,没见到先生,却发现了先生珍藏的两本字帖。自此后,先生不在,他就偷偷到房间临摹一二,时间久了,他的书法水平竟然突飞猛进。又一次,他来到了先生的房间,先生外出未归,无意间,他看见桌面上的字条,仔细一看,原来是玄帝庙里的和尚向先生求字。王铎一想,自己不若写一个,逗先生一乐。这样,他就拿起毛笔挥毫起来,当写到庙字之时,先生的脚步突然响了起来。王铎害怕,庙字只写了一个“广”便扔下笔逃跑了。先生归屋一看,大吃一惊,心想这字是谁写的,如此漂亮,想到这里,他趁势在王铎写的“广”字下面添了一个“朝”,而后就把这三个字送给了庙里的和尚。四方香客来了,一看宣帝庙三字,都觉得这个庙字没有前两个字有神韵,写得没有前两个字豪迈有力,特别是左边那一撇,划得有些歪扭。至今,“玄帝庙”门额犹存,显露着王铎少年时的风采。哈哈,听到这里,我忍俊不止,今天,这个事实已经难以考究,不过仔细想来,这个故事就算是附会,我想,那也是这些河洛乡亲们喜爱王铎的缘故吧。
不仅如此,和王铎相关的,还有一个“神笔王铎”的故事,更是神奇。
相传,王铎官拜礼部尚书,满朝官员中数他的字写得好。一天,皇上要他写个“天下太平”的匾额。王铎由于太过紧张,把太字竟然写成了大字。匾额在宫内悬挂起来后,就有人就发现了这个错误,并迅速呈报给了皇上。皇上一听,大为震怒,立即传王铎立即入宫觐见。王铎拜伏于地,当听说“太”“大”之误后,很是害怕,口称:“死罪,死罪”。忽然间,王铎计上心来,他向皇上说道:“请皇上赐臣笔墨一用。”皇上点头允许,王铎当场提笔蘸墨,“刷”一下,飞笔投向高挂的匾额,不偏不倚,这一点点得恰到好处,“大”字已然变为“太”字,仔细观之,竟然有画龙点睛之妙。皇上大喜,禁不住赞道:“爱卿真神笔也!”自此后,御封的“神笔王铎”不胫而走,天下闻名。
王铎虽然书法造诣很高,可在历史上,他却因降清而被列入《贰臣传》,被后人所垢病。受此牵连,他的书法也遭遇冷落,曾一度无闻尘世间。
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
经过一代又一代后人们的研习,王铎的书法拂尘生辉,越来越得到大家的推崇。关于王铎的书法,吴昌硕赞其书法曰:“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孟海先生也评之书法云:“(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当代启动先生也有言曰:“觉斯笔力能抗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铎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这与他的奋发努力分不开。据说,为了提高书法水平,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临应期间,从不间断。 王铎《赠今础先生扇面》王铎一生,独尊羲献,兼习钟繇、颜真卿、米芾等大家,故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
王铎书法不仅在国内有名,在日本,王铎的声名也很显赫,甚至还因他而衍发成出一派别。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名满京都,日本人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甚至提出了“后王胜先王”的看法。
五百年来无此君,在感叹我们老乡王铎的书法精妙之时,我心怀崇敬之情,走进了王铎故居。
这是一处后人按照有关资料在王铎旧居之西新建的一座“拟山园”相府。由于为新修的缘故,故园古意尚不足,给人以“人非物也非”的感觉。
走出故居,心有遗憾之时,我忽发现一祠堂,东邻故居。走进去,想不到,其内古意昂然。据史料记载,该祠堂为清初所建,里边墙壁上镶嵌着百块石碑,为王铎的《拟山园帖》。该部分石刻,被誉为帖中之精品,可惜在文革期间遭到一定破坏。即便如此,走进此殿,也会觉得满壁金玉,真草隶篆,无不精到,神妙之气扑面而来。
关于《拟山园帖》,据说这是王铎晚年汇聚自己多年来临摹精品和自家的得意作品而编就的。他曾嘱咐儿孙说:“我一生别无所成,唯有书法一道小有所成。待我死后,可寻觅良工,将这些作品一一刻石镶置于中室四壁,传留后世。倘子孙后代有衣食不足时,亦可拓卖字帖,以济温饱。”20年前,只要来人给王家后人二元钱,即可随便拓帖,如今,这里已经全部保护起来,别说拓帖,就是摸上一摸,亦不可能了。
王铎死后,埋葬于偃师山化一个叫石家庄的村子南。它北有凤凰山上的大宋会圣宫碑做伴,南有芝田附近的宋陵七帝八陵相陪,地望可谓极好。可惜的是,因修建陇海铁路,王铎墓冢从此被废。
王铎墓地里,如今还尚存一些遗物。在北临铁道处,有一对巨大的石马。石马高约二米有三,线条流畅,刀法遒劲,很有气势。墓地南端,有一赑屃,颇为巨大,王铎墓碑已移至村里,石碑乃顺治的“谕祭碑”,碑上字体较大,依然清晰,书用颜体,雍容有韵。
王铎一生,好学博古,但其“不离古、不泥古”,不甘于做一个“如灯取影.不失毫发”的书奴,他守定羲献,又时时出入各家,无古无今,无人无我.写得不亦乐乎,写到熟极之处,顿然有悟,层层透入,见著古人精妙,再行笔,笔锋处便迸出天机,挥洒自如矣。
王铎自曰:“五十自化”,是啊,在几十年的修炼后,他俨然成了一位“入古出古”的高人,行笔于不缚不脱之境,灵感乍现之时,我想,王铎自有神笔。
相关传说
才压江南
传说王铎18岁中举,20岁中进士,21岁拉翰林,22岁放江南主考,江南人迎接主考时,见轿前有大旗两杆。一旗上写:“十载寒窗读书苦”,另一旗上写“奉母命不出难题。”人们向轿内一看,见主考大人却是位年轻书生,根本不象年高德劭的饱学之士。大家都切切私议,有人说他是膏粱子弟,官家少爷,凭着爷老子当大官放主考,哪有真才实学!甭说不出难题,实际上是他本人学问不深,恐怕顶多也只是知道个“子曰学而时习之”罢了。王铎在轿内听得清清楚楚。果然第一场出的试题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许多人都说果然不出所料,很快交卷。第二场依然是原题,但要求内容不许重复。这下可难住了众举子,他们把所学的知识全用光了,才勉强交卷。不料第三场又是同一题目,众举子叫苦不迭,难于应付。大部分人搜尽枯肠,还是交了白卷。在发榜之后,众举子拜师之际,王铎哈哈一笑,当众挥笔,照题一气写成七篇词藻雅丽,文情并茂,议论精当,篇篇各异的奇文。一时才惊四座,声威并振。当时别家中魁挂匾,文为“江南才子”,唯有王铎家门首悬匾上书“才压江南”。
神笔王铎
传说王铎入阁拜相后,皇帝让他书写一匾额:天下太平。楷书巨匾挂上后,在一片赞扬声中,一个太监忽然发现“太”字少了一点,成了天下“大”平。众人抬头细审,果然是真。正待发问之时,但见王铎不慌不忙地手握颓笔,饱蘸浓墨,将笔向匾上掷去,不高不低,不歪不斜,恰好点在“大”字左下方,遒劲洒脱的一个“太”字,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众目睽睽之下。登时一片喝彩,齐夸王铎神功。皇帝惊喜万状,脱口称赞道:“王爱卿真乃神笔也。”从此“神笔王铎”驰名天下。

❽ 王铎的主要成就

铎博学好古,工诗文。画山水宗荆、关,丘壑峻伟,皴擦不多,以晕染作气,傅以淡色,沉沉丰蕴,意趣自别。山水花木竹石,皆用书中关纽。间作兰、竹、梅、石,洒然有物外趣。顺治三年(1646)作《渔舟萧闲图》,收入《历代名贤画粹》;永历四年(1650)作《雪景山水图》,收入日本《支那名画宝鉴》;永历五年(1651)被满洲政府罢官归里,作《兰石图》卷、《山水卷》,分别收入《新版世界美术全集》、《支那名画宝鉴》。王铎善于画山水和梅兰竹石,山东省济南市博物馆收藏的《雪景竹石图》是王铎为睢阳袁枢精心创作的一幅雪竹作品,
他的画主要继承了五代荆浩和关仝的风格,王铎的作品丘壑高峻,气势雄伟。同时他也吸收董源和王维的画法,主要以水墨晕染为主,皴擦不多,略施淡色,山川显得厚实雄伟,生机勃勃。他的山水画景色比较写实,山石的造型方峻,勾皴相间。他的山水画是以元人的笔墨技法画出了宋人味道。王铎的人物画极少见,而且画法比较简略、写意。
王铎书法独具特色,世称“神笔王铎”。他的书法与董其昌齐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称, 他书法用笔,出规入矩,张弛有度,却充满流转自如,力道千钧的力量。王铎擅长行草,笔法大
气,劲健洒脱,淋漓痛快,戴明皋在《王铎草书诗卷跋》中说:“元章(米芾)狂草尤讲法,觉斯则全讲势,魏晋之风轨扫地矣,然风樯阵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赵、董辈所能及也。”他的墨迹传世较多,不少法帖、尺牍、题词均有刻石,其中最有名的是《拟山园帖》和《琅华馆帖》。其书法在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深受欢迎。日本人对王铎的书法极其欣赏,还因此衍发成一派别,称为“明清调”。 他的《拟山园帖》传入日本,曾轰动一时。他们把王铎列为第一流的书法家。提出了“后王(王铎)胜先王(王羲之)”的看法。
王铎工真、行、草书,得力于钟繇、王献之、颜真卿、米芾,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梁评其“书得执笔法,学米南宫,苍老劲健,全以力胜。”清姜绍书《无声诗史》称具“行草书宗山阴父子(王羲之、王献之),正书出钟元常,虽模范钟、王,亦能自出胸臆。”居然有北宋大家之风。当时书坛流行董其昌书风,王铎与黄道周、倪元璐、傅山等人提倡取法高古,于时风中另树一帜。近世对日本书风有极大影响。存世书迹较多,刻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清史稿》卷七十九有传。《王维五言诗卷》,书于崇桢十六年(1643年),绫本,楷书、草书。凡32行,其中楷书13行,草书19行,每行字数不一。纵21厘米,横165.5厘米,故宫博物院藏。《赠袁枢诗册》计八页四十五行,三百八十一字,自署书于崇祯六年(1633),自作诗五律八首赠河南睢州(今睢县)袁枢(袁可立子),为同时期的又一力作,现为美国杨思胜收藏。他的代表作《洛州香山诗轴》,在结字上把米芾的倚侧发挥到了极致,再以涨墨法略去点画改变字形,确实有“破鬼胆”之怪;再以中锋强力掠扛,轻重对比强烈,真正有神龙飞腾的不测之力。
在书法上王铎是一位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书法全才。无论是伟岸遒劲的大楷、高古朴厚的小楷书,还是他那飞腾跳踯的行草书,在晚明书坛上都应说是一流的。正书在王铎作品中不多见,源于唐人而能自出胸襟。此诗卷前半部分,无论是字的大小、结体、字画、字距,皆给人一种奇特的感受。诗卷后半部分的行草在王铎作品中则不乏见,章法变化丰富,行笔能纵能敛,整体感强,结体欹正莫测,点画错综复杂,线条枯实互应,故其成就被人给予很高评价。王铎于明崇祯十年十二月二十七日为其恩师袁可立书丹《明资政大夫正治上卿兵部尚书节寰袁公偕配诰封夫人宋氏合葬墓志铭》,铭近五千字。款署“赐进士、通议大夫、协理詹事府詹事、兼翰林院侍读学士、纂修先朝实录、记注起居、管理六曹章奏较内书、文华殿展书、诰勅撰文、前右春坊右谕德左庶子掌南京翰林院事、经筵讲官、通家乡眷生王铎顿首拜书丹”。节寰袁公即袁可立,河南睢州(今睢县)人,明廉直名臣,奉命备兵防海,收复旅顺,策反刘爱塔,为王铎先师考官。
王铎虽然书法造诣很高,可在历史上,他却因降清而被列入《贰臣传》,被后人所垢病。受此牵连,他的书法也遭遇冷落,曾一度无闻尘世间。即今讥评何足道,后五百年言自公。经过一代又一代后人们的研习,王铎的书法拂尘生辉,越来越得到大家的推崇。关于王铎的书法,吴昌硕赞其书法曰:“文安健笔蟠蛟璃,有明书法推第一”,孟海先生也评之书法云:“(王铎)一生吃着二王法帖,天分又高,功力又深,结果居然能得其正传,矫正赵孟頫、董其昌的末流之失,在于明季,可说是书学界的‘中兴之主’。”当代启功先生也有言曰:“觉斯笔力能扛鼎,五百年来无此君”。
王铎何以得到如此高的评价,这与他的奋发努力分不开。据说,为了提高书法水平,王铎“一日临帖,一日应请索”,临应期间,从不间断。
王铎一生,独尊羲献,兼习钟繇、颜真卿、米芾等大家,故王铎的书法笔力雄健,长于布白,楷、行、隶、草,无不精妙。
王铎行草《壬午临柳公权帖轴》,他用三行布白法,写出五行书来:起首在一行空白中挤出密密的两行小字,结尾以贴零的方法在边沿空隙中挤出一行小字。完全打破了传统的章法平衡美原则。行书《临王筠帖轴》为四行书,主题三行书如空中的柳条左右摇曵飞舞,没有一处是垂直平衡和安静的,最后一行书乃落款小字,更是从左上向右下摇荡,末了还在边空贴零挤上“王铎”二字穷款。邱振中曾用“轴线连缀”的方法分析王铎每行书的左右摇摆度,以感知这种章法的平面几何关系。这种翰札书、藁草书中很常见的章法布白,一下子在大幅立轴作品中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惊险效果。这正是王铎平面视觉空间构筑上贯彻其所谓“幽险狰狞”的“魔鬼美学”原则,让人在视觉上如此强烈地感受到“劈山超海,飞沙走石,天旋地转,鞭雷电而骑雄龙”的意象。王铎在书法作品平面空间构成上的美学创造,至今已历四百年而无人居其右。王铎生活在一个动乱、黑暗的时代,仕途上并不用心,只图“好书数行”传于世。他在观念上并不主张反传统,但他锐意于书而近于痴的进取精神,不自觉地走到书法史上的另一个制高点,足以与羲、献项背。因此,他慨然叹曰:“余于书、于诗、于文、于字,沉心驱智,割情断欲,直思跂彼室奥。恨古人不见我,故饮食梦寐之。” (《中国书法全集-王铎一》,17页)这与张融 “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之说可谓异曲同工。
五十岁在怀州所书的《赠张抱一行书诗卷》和《赠张抱一草书诗卷》,这二卷分别是王铎行书和草书的精品。王铎诗宗杜甫,此二卷十数首感事伤时的诗中发出了“百感中原事,魂魂向夜生”的悲鸣,乃是离乱战火中奔波有感于生灵涂炭的“诗史”品格,因此前卷行书尤显沉雄深厚,后卷草书乃感幽怨缠绵。黄道周评价王铎书法曾有“五十自化” (《中国书法全集-王铎一》,12页)之说,这是强调生话与人格历练对书法风格成熟的审美卓见。徐悲鸿曾有一诗,用“蟠、蛟、螭”这种极尽其变的“神龙”来比拟王铎草书所塑造的形象,并赞之曰:“有明书法推第一,屈指匹敌空坤维。”他甚至还发问说:“文安诗作猛虎吼,谁执王字相雌雄?” (《中国书法全集-王铎一》,22页)这大概也是村上三岛“后王胜前王”之说的源头吧。
王铎降清后八、九年时间,书风更趋成熟老辣,其狂草技法已臻化境。书法成了其“贰臣”的心理矛盾和落寞情怀的排遣,故作品已失去崇祯朝的扛鼎之力和奋发之气,而转为理性和孤冷。但偶有酒后佳作如《奉龚孝升书卷》,行笔刚毅,元气充盈,既是晚年颓废生活偶发牢骚的写照,也是悲剧情怀的痛苦表露,堪称行书代表作之一。
关于《拟山园帖》,据说这是王铎晚年汇聚自己多年来临摹精品和自家的得意作品而编就的。他曾嘱咐儿孙说:“我一生别无所成,唯有书法一道小有所成。待我死后,可寻觅良工,将这些作品一一刻石镶置于中室四壁,传留后世。倘子孙后代有衣食不足时,亦可拓卖字帖,以济温饱。”20年前,只要来人给王家后人二元钱,即可随便拓帖,如今,这里已经全部保护起来。

❾ 宋朝宰相王铎

唐朝有个宰相叫王铎

王铎,唐朝末年宰相。(?—884年),字昭范。太原人。

伯父王播是唐文宗时宰相。会昌进士,累迁右补阙、集贤殿直学士,懿宗时任平章事。干符六年(879年)率兵镇压黄巢起义,守江陵,不战而遁,免职。从僖宗入蜀。中和二年(882年)正月,僖宗以王铎兼中书令,充诸道行营都统,与李克用等共同围剿黄巢。受到宦官田令孜排挤,被解除兵权,授义成节度使(驻地在今河南定陶)还屯河南。中和四年(884年),任为义昌(驻今河北沧州)节度使,过魏州时,“侍妾成列,服御鲜华,如承平之态”。魏博节度使乐彦祯之子乐从训素无赖,爱其车马姬妾,伏卒数百人于漳南高鸡泊(今山东恩县境内)杀害之,家属佐吏三百余人尽皆遇害。彦祯上奏说是盗贼所杀。

王铎又以惧内闻名,充诸道行营都统拒黄巢时,忽然下属来报,王夫人直奔大营。王铎吓得问属下:“巢贼渐渐由南来,夫人又悻悻自北至。旦夕情味,何以安处?”他的幕僚开玩笑道,“不如降巢。”引起哄堂大笑。

阅读全文

与历史学家王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历史知识薄弱 浏览:23
军事理论心得照片 浏览:553
历史故事的启发 浏览:22
美自然历史博物馆 浏览:287
如何评价韩国历史人物 浏览:694
中国炼丹历史有多久 浏览:800
邮政历史故事 浏览:579
哪里有革命历史博物馆 浏览:534
大麦网如何删除历史订单 浏览:134
我心目中的中国历史 浏览:680
如何回答跨考历史 浏览:708
法国葡萄酒历史文化特色 浏览:577
历史人物评价唐太宗ppt 浏览:789
泰安的抗日战争历史 浏览:115
七上历史第四课知识梳理 浏览:848
历史老师职称需要什么专业 浏览:957
什么标志军事信息革命进入第二阶段 浏览:141
正确评价历史人物ppt 浏览:159
ie浏览器如何设置历史记录时间 浏览:676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十课鸦片战争知识点 浏览: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