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尼克松水门事件是什么回事
水门事件的过程是:
在1972的总统选举中,为了获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共和党竞选团队首席安全顾问James Mccord率领的5人潜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
并在安装窃听器和拍摄相关文件时当场被捕。正因为如此,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他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因丑闻辞职的总统。
(1)某历史学家在尼克松扩展阅读:
1974年7月8日,最高法院以八票对零票通过了对尼克松不利的裁决。与此同时,报纸社论发出要他辞职的舆论,国会也不停地呼吁,要对他进行弹劾。
尼克松于8月7日在给霍尔德曼打电话,告诉他已决定辞职时,他说:“我简直得不到国会的政治支持,而我要继续担任总统是需要这种支持的。
我不能眼看由于6个月或更长时间的弹劾审判,国家陷于分裂,我们的对外政策遭到破坏。”于是他在第二天宣布辞去了总统职务。
1个月之后,尼克松被赦免一切与水门事件有关的罪名,而20名自认为是代表总统采取行动的总统下属人员都被定了罪。
② 尼克松的下一任总统是谁
尼克松的下一任总统是福特。
杰拉尔德·鲁道夫·福特(英语:Gerald Rudolph Ford;1913年7月14日—2006年12月26日),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美国政治家,美国第37任副总统和第38任总统,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役于美国海军。
1941年福特从耶鲁大学法学院毕业;1942年4月参加美国海军预备队,获少尉军衔;1963年他被选为众议院少数党领导人,他任众议员直到1973年;1974年8月9日理查德·尼克松辞职后福特继任美国总统。2006年12月27日,美国前总统杰拉尔德·福特病逝,享年93岁。
福特执政期间,美国从越南撤军,《赫尔辛基协定》生效,但也面对美国国内通贷膨胀、经济萧条、能源短缺等诸多的难题。
(2)某历史学家在尼克松扩展阅读
1974年8月9日,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辞职后福特按美国宪法第25修正案当任总统。
1974年9月8日,福特特赦尼克松,无条件和完全赦免尼克松在他总统期间犯的任何罪行。历史学家认为这是福特1976年大选失利的主要原因之一。
1974年,众议院中期大选在福特上任后三个月内就进行了。在水门事件的影响下民主党大获全胜,从共和党赢得了49个席位,将其多数优势改善为435席中的291席。福特本人的席位也被民主党人夺走。在同年的参议院选举中民主党赢得100席中的70席多数。两院中民主党的多数都足以压倒总仗统否决权所需要的2/3多数。而这一届美国国会也是自1850年代福兰克林.皮尔斯总统任期以来压倒总统否决权次数最多的一届。
1975年3月,福特签署了包括降低所得税的1975年减税法令来刺激经济发展。由于在美国国会内民主党占多数,政府的许多重要法律都无法通过。福特被迫用尽他的否决权。许多人对福特特赦尼克松也非常不满。他任总统期间,曾在个星期左右遭遇了两次刺杀。
③ 关于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到底是咋回事
水门事件(Watergate scandal)或者水门丑闻,是美国历史上最不光彩的政治丑闻事件之一,其对美国本国历史以及整个国际新闻界都有着长远的影响,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事件过程
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20多年后,专家考证,幕后策划是白宫律师迪安)[4] 的5人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
民主党全国总部当时所在地水门大厦
事件发生后尼克松曾一度竭力掩盖开脱,但在随后对这一案件的继续调查中,尼克松政府里的许多人被陆续揭发出来,并直接涉及到尼克松本人,从而引发了严重的宪法危机。
1973年10月特别检察官考克斯对总统尼克松的调查进入关键时刻,前者要求尼克松交出与水门事件有关的证据。
20日,周六,晚。尼克松下令,要求司法部长理查德森罢免考克斯的职务。但理查德森拒绝了总统的要求。随即辞职。司法部副部长拉克尔·肖斯接任司法部长后,也因拒绝罢免特别检察官而辞职。最后司法部的三号人物博克成为司法部代理部长,才答应罢免特别检察官。尼克松更动员FBI封锁特别检察官及司法长官、次长的办公室,宣布废除特别联邦检察局,把此案的调查权移回司法部。面对尼克松滥用行政权力来维护自己,招来国民严重指责。
1973年10月31日,美国众议院决定由该院司法委员会负责调查、搜集尼克松的罪证,为弹劾尼克松作准备。1974年6月25日,司法委员会决定公布与弹劾尼克松有关的全部证据。7月底,司法委员会陆续通过了三项弹劾尼克松的条款。尼克松于8月8日11点35分致信国务卿基辛格宣布将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辞职的总统。
④ 尼克松和周恩来握手的真实含义是什么
中美邦交正常化。正如尼克松总统说的那样:“当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这个时代,即是中美再次政治联姻的新时代。
在日内瓦会议期间,美国代表企图把中国代表视为根本不存在。美国代表团团长杜勒斯当时命令美国代表团成不许同共产党中国的代表团成员握手。当周总理在休息室等候进入会场时,杜勒斯并不知道都有哪些人在休息室,于是他推门而入。周总理见杜勒斯进来了,准备走向前去同他握手,他一见到周总理,马上转头便跑。但是,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史密斯将军对杜勒斯的这一做法却很不以为然,他认为即使是敌人,在停战以后双方也会互相握手。因此他走到周总理身边。由于杜勒斯曾命令不许同对方握手,他向周总理伸出手来,用手握一下周总理的肩膀。
对这件事的叙述或转述却出现在大量的外交史著作中,成为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程中引人注目的事件。周恩来本人在同外宾谈话中多次谈及此事,甚至在作大报告时也讲过。比如,他在1958年4月15日的全国外事工作会议上就说过:“我们不能像杜斯那样笨法,到了日内瓦还规定一条:不许握手。”
对此事印象最深的大概无过于首次访问中国的美国总统尼克松。1972年2月,他在飞往北京的航程对身边工作人员说了6次,要他们在飞机到达北京首都机场的时候不要紧跟着他出舱门,要让美国总统独自与周恩来握手,以弥补当年杜勒斯失礼。1972年2月21日,尼克松乘坐的“空军一号”在北京着陆以后,他即和夫人走下舷梯。这时,周恩来正在寒风中等着他。尼克松在回忆中写道:“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斯拒绝同周恩来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舷梯时决心一边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我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但根据王炳南、熊向晖回忆说:“有没有周恩来与杜勒斯在会议期间碰面,周恩来主动伸出手来,而被杜勒斯拒绝的情况呢?我可以肯定地说,没有。”
为了探求此事究竟,钱江先生曾在美国国家档案馆仔细查寻,后来又细阅了美国国务院汇编的《1952-1954美国对外关系文件集:日内瓦会议文件专辑》,愿意负责任地说,没有查阅到可以证明曾有此事发生的档案。
其实,不管“握手”的具体细节是否存在,都不影响周恩来的人格力量,无损于周恩来的形象也不影响人们对当时美国对华政策的判断。杜勒斯无视中国代表存在的态度,使美国与中国在日内瓦会议上握手的机会消失了,中美两大国家继续彼此隔绝与对抗,待到周恩来和尼克松日后来弥补这段隔绝岁月,已经是20世纪70年代的事了。从宏观大局来说,当时的杜勒斯确实不愿意与中国总理周来握手,这个“说法”本身是具有历史真实性的。因此,在日内瓦会议之后,“握手”,倒真的成了中美关系的象征性词汇。
⑤ 尼克松访华有什么意义
尼克松访抄华,为中美这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恢复正常关系、实现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铺平了道路。他是历史上第一个访问中国的美国在职总统。作为政治家的尼克松,其高明之处在于他能够根据世界形势的变化,修正自己固有的观点。美国著名历史学家贝文·亚历山大对尼克松访华大加称赞,说他是“罗斯福以来在对华关系方面最有眼光的人”。
⑥ 尼克松回忆录 观后感
他是一个杰出的人类范本,他令人喜欢而又含着某些毒素,所以欣赏它是一次小小的精神探险”
“当他宣誓就职的时候,在离美国遥远的地方,55万美国士兵正在浴血奋战,美国与世界上人口最为众多的国家中国没有任何交往,美国与另一个超级大国苏联没有任何谈判,大多数穆斯林国家和美国断绝了外交关系,中东外交处于停滞状况,而在美国国内,人们正经历着一场自南北战争以来最痛苦的危机,而当他离开白宫的时候,这所有方面都有实质性的发展,能有机会与他共事值得骄傲!”
“他将永远留给我们的是:他从不放弃作为这个时代已分子的热情,他多次说过‘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目标,失去了奋斗的方向,他的精神就会枯竭’”。“ 让我们再也不要片面地去评价他的一生了!”
从1952年到1972年,他是除1964年以外每次美国大选的共和党总统或副总统候选人。从1948年进入国会到1994年去世,他曾64次作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而成为舆论的焦点。他既有辉煌的业绩,也有突出的污点,既有鲜明的特色,也有神秘的个性。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因被弹劾而辞职的总统,但他在外交政策方面的成就举世公认。作为跨越整个冷战时期的政治人物,以及美国最具争议的总统,他很自然地成为人们乐于议论的焦点和热衷研究的对象。他就是美国的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史学界对于尼克松的研究大致经过了这样三个阶段:20世纪的整个70年代对尼克松持完全否定态度。那个时候真正学术意义上的研究并不多见且因“水门事件”,大多研究论断不大理智客观。到80年代上半期,关于尼克松的研究增多,但对尼克松的评价有褒有贬,争议颇大。直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尼克松研究进入了繁盛时期,不仅涉及尼克松的各个方面,而且倾向于对尼克松进行重新评价,以求给尼克松一个较为真实、客观、公正的全面的界定。
在第一个阶段,大多数的研究者们对尼克松持否定的态度,如加里·艾伦认为尼克松既不属于自由派,也不属于保守派,既不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也不是一个“温和主义者”,而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人”。罗兰·埃文斯和·罗伯特·D·诺瓦克认为尼克松政府一无是处,许多承诺完全是口惠而不实。其经济政策如同儿戏,他的税收改革、改善低收入者状况、维护消费者利益以及环境保护的成效甚微,而且外交政策也是“极端的个人外交”。因“水门事件”辞职后,尼克松备受责难。西奥多·H·怀特的看法代表了当时广为流行的观点,即“水门事件”是尼克松精心策划,企图不惜一切,包括使用合法与非法的手段,赢得1972年连任的阴谋。他们认为尼克松欺骗了民众,也欺骗了他的助手们。“水门事件”被描述为“真正的犯罪”、“可怕的行为”而完全抵消了尼克松任期内的一切成绩。尽管尼克松在当时出版了他的第二本书《尼克松回忆录》来为自己辩护,但在当俄时的舆论下,尼克松研究根本不能正常地进行下去。
进入80年代,情况有所改观,史学界出现一些清新的气息,一些倾向于给予尼克松和他的外交政策肯定的评价的文章和著作开始出现。如弗朗兹·舒尔曼将尼克松的内外政策称之为“伟大的设想”,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如美苏关系的缓和、对华政策的突破、冷战时期的经济以及完成了重要的环境保护立法。他称尼克松的外交行动是“创新、大胆,甚至是激进的”。直至90年代,研究者们大多试图尽力揭示一个“真实的尼克松”,而并非只是大多数美国人想象的那个被卷入“水门事件”中的尼克松。这些推动重新评价尼克松的一批年轻的历史学家们,没有尼克松同时代的历史学家们无法摆脱的越战情结和“水门”阴影,更敢于向传统挑战,做出新的尝试,从不同的视角研究尼克松及其政策。他们认为“真正的悲剧在于举国共讨‘水门事件’以至于不能合理客观地界定尼克松的历史地位。”这批年轻的历史学家对尼克松的外交成就,特别是他的对华政策,给予了较高的评价,“中美和解极大地改变了东亚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消除了彼此的威胁,形成了对苏联新的制约,有利于中美两国的安全利益。”
尽管学者们对尼克松的外交政策已基本肯定,对他的国内政策争议也已不大,但他的人格和品德仍难定论。在持否定意见的人中,布鲁斯·库克利把尼克松看成“一个疯子、蠢蛋”,另一些人则认为他“仁慈、可信、宽宏大量、温和、诙谐”。阿莱德·斯蒂文森有一个出名的说法,即尼克松是一个戴着很多面具的人。也有一些人说他是一个分裂的人,一个生活中充满矛盾的人。
邓小平曾经说过:“领袖是人,不是神。”尼克松既不是一篇完全伟大的故事,也不是一连串的罪孽,他是一个充满争议的总统,一个举世闻名的资深政治家,一个复杂而个性的美国人,他也是一个平凡的人,同样不可避免的具有人性的种种缺陷,只是也许它们在他身上燃烧得更加猛烈。我们观察他,研究他,看到他才智出众,也看到人固有的缺陷导致的一些悲剧性的事件,但是无论如何,尼克松希望后人记住他,将他视为在国际事务和各个国家间谋求和平与合作的使者。作为后人的我们也应该记住在半个世纪的人类历史上奔跑、跌倒、爬起来、继续奔跑的这一位具有超凡意志力的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
尼克松纪念馆
。
⑦ 八年级下册历史书里“历史性的握手——周恩来在机场迎接美国总统尼克松”这幅图片中为什么少了一个人
那个是翻译,少的那个应该是乔冠华,后来据说是因为某些错误被删除了
⑧ 前美国总统尼克松犯了什么错,为什么要请求得到全美国人民的赦免
水门事件,指使手下强行闯入国会选举现场,企图影响选举
⑨ 水门事件是什么,尼克松为什么因此下台
水门事件指美国共和党政府在1972年总统竞选运动中的非法活动暴露后的政治丑闻。
水门是华盛顿的一座综合大厦。1972年6月17日有5个人因闯入大厦内的民主党全国总部被捕。随后的调查表明,尼克松政府为破坏选举的进程采取了一系列的行动,闯入水门只是其中之一。结果导致政府的几个官员锒铛入狱以及美国历史上破天荒第一遭出现的总统辞职。
http://ke..com/view/320.htm
到这里看
⑩ 1972年尼克松总统竞选对手是谁
乔治·斯坦利·麦戈文 George Stanley McGovern(1922年7月19日——2012年10月21日)美国历史学家,作家,前美国参议员,是1972年美国总统选举时民主党推选的候选人,在选举中败给了尼克松。